1. 简单百科
  2.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清远市下辖县,位于广东、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结合部。西至贺州市八步区、北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相接。全县区域面积1265平方千米。下辖7个镇。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125114人。县政府驻吉田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总面积的87%为山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资源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秦朝为长沙郡地,汉属荆州桂阳郡,三国时属始兴郡地,晋朝属熙平县地,南齐时改称希平县。南朝梁天监五年(公元506年),萧衍析桂阳县地,在县境内新置广德县(一作广惠县)。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改称广泽县,属新置连州辖。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属潭州总管连州辖。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改隶岭南道连州。五代十国时,后汉乾元年(公元948年)改属岭南道连州。北宋开宝三年(公元970年),改属江南西道连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四月,废连州,隶广东行省韶州府;1914年,隶广东省岭南道。1949年12月10日,连山解放后,隶属广东省北江行政公署。1962年9月26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成立。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一产业以茶叶、丝苗米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以电力、热力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202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9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 24.9:22.7:52.4。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古墓葬、古城堡等。2011年3月,通过推荐、评选,县重新认定连山八景;2021年,连山欧家梯田观光旅游区成功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此外,连山还曾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抢花炮)之乡等称号。

历史沿革

【唐朝之前】连山历史悠久,秦朝长沙郡地,汉属荆州桂阳郡,三国时属始兴郡地,晋朝属熙平县地,南齐时改称希平县。南梁天监五年(506年),萧衍析桂阳县地,在县境内新置广德市(一作广惠县),“广德”意为广施德政,初时属始兴郡,县治设于钟山下(今吉田镇古县坪),次年改属新置衡州阳山郡。隋开皇十年(590年),改称广泽县,属新置连州辖。仁寿元年(601年),避太子隋炀帝名讳,改称连山县,“连山”县名自此始。大业三年(607年),改属扬州熙平郡

【唐朝至五代十国】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属潭州总管连州辖。贞观元年(627年),新设江南道,归属潭州都督连州辖。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隶岭南道连州。天宝(742年),升为连山郡,仍属岭南道。乾元元年(758年)复县,改隶湖南道韶连郴都团练守捉使连州。大历三年(768年),又改隶岭南道广州。光化三年(900年),又改隶连州。五代十国时,后汉乾祐元年(948年)改属岭南道连州。

【宋元时期】北宋开宝三年(970年),改属江南西道连州。至道三年(997年),改属广南东路连州。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废县改镇,属广南东路连州。绍兴十八年(1148年),复县,治移程山(今永丰司城),改称程山县。元初设置行省,连州州治移来连山,直隶行中书省。至元十五年(1278年),复县治古县坪,并复称连山县,改隶江西等处行中书省湖南道连州。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隶江西行省广东道连州。元贞二年(1296年),改隶江西行省广东道英德府。

【明清时期】明洪武二年(1369年)四月,废连州,隶广东行省韶州府;四年(1371年)并入阳山县;十三年(1380年)又复设连山县;十四年(1381年)改隶广东布政使司广州府连州。永乐元年(1403年),再度移治程山。天顺六年(1462年),移治象山小水坪(今太保旧城)。清初设省,隶广东省广州府连州。雍正五年(1727年),改属广东省南韶连道连州,七年(1729年)改隶广东省连州(直隶州)。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一年(1816年),升为连山绥瑶直隶厅。

【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复县。民国3年(1914年),隶广东省岭南道。民国15年(1926年),改隶北区善后公署。民国25年(1936年),改隶广东省第二行政督察公署。民国35年(1946年),移治永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2月10日,连山解放后,隶属广东省北江行政公署(1952年11月改粤北行政公署,1956年2月改为韶关地区行政公署)。

1953年1月25日,与连南合并成立连南瑶族自治区(县级),隶属粤北行署。9月18日,在永和成立连山办事处,代表自治区政府领导原连山县地域一区(永和)、三区(福堂)、四区(小三江)的行政工作。

1954年1月21日,恢复连山县建制。

1958年5月29日,国务院第七十七次全体会议通过“撤销连山县,设立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决定,以原来连山县行政区域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行政区域。9月10日,启用国务院颁发的刻有文言文、壮文的“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委员会”印章,28日启用“中国共产党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委员会”印章。11月下旬与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阳山县合并成立“连阳各族自治县”,县治驻连州市,隶属韶关市地区,成立自治县的方案未能正式实施。

1960年10月恢复阳山县后,连阳各族自治县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

1961年10月,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恢复连县,设立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此方案未广泛征求意见,连山、连南两县干部认为1953年1月曾合并不足一年又分开,将连山、连南再合在一起不利于开展工作,故直接一分为二,分别回到原连山、连南的行政区域办公,同时向上级反映有关情况。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第一一五次会议通过“撤销连南瑶族壮族自治县,恢复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决定。

1962年9月26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正式成立,仍隶属韶关市地区。

1983年6月,韶关地区与县级韶关市合并成立地级韶关市,连山隶属韶关市。

1988年1月,新设立清远市,连山划归清远市管辖。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连山地处广东省西北隅,南岭山脉西南麓,东邻连南瑶族自治县,西接贺州市八步区,南毗怀集县,北临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位于北纬24°10′25″~24°51′15″,东经111°55′15″~112°16′00″之间。国道G323线自东向西贯穿县境太保、吉田、永和,东进连南与清连高速连接,西出鹰扬关可达广西贺州、桂林市;二广高速公路从东北向南经太保、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怀集直达广州市佛山市;省道S263线从北向南经吉田、福堂、小三江至怀集;县道X399线由禾洞直通湖南江华、长沙市。总面积1265平方千米。

地质地貌

连山县内岩系主要是古生代花岗石侵入体,一般呈现中粒斑或巨斑状角闪石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30%~40%、正长石25%~30%、石英25%~30%、普通角闪石5.8%、黑云母3%~5%,以禾洞、太保、吉田、永和等镇为一大片,以小三江、上帅、福堂等镇为另一大片,占全县地质岩性70%。太保镇大雾山一带的岩石则多呈细粒暗灰色厚层状,层理显著,矿物组成为:长石45%~50%、石英30%~45%、铁胶结物5%、炭质1%,并混有少量白云母磷灰石等。其次是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变质岩形成的砂页岩,主要分布在福堂、吉田、永和等镇局部地方,占地质岩性29%。此外,还有1%零星分布的石英岩和板岩

连山地貌可分为中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低山区(海拔500~1000米)、丘陵区(海拔500米以下),以低山、丘陵为主。整体地势是由北向南和由东向西倾斜,地层稳定,水流四方,地形山水交错。

山脉

县内山连山,重峦叠嶂。县境及周边有49座海拔1000米以上山峰,最高山峰是东北部边缘的大雾山,海拔1659.3米。比较明显的小山脉有9条,其中8条属萌渚岭余脉,大龙山脉属九疑山余脉。大龙山脉在县境最北部,由北向南伸展,北接江华瑶族自治县,南至王侯山与萌渚岭余脉相接,主峰大龙山在禾洞农林场境内,海拔1577米。大雾山脉在县境东北部,由西南向东北伸展,主峰大雾山为全县最高峰,也是禾洞镇与太保镇、连山与连南的分界山。芙蓉山脉在县境西北部,萌渚岭余脉由此蜿蜒入境,由西向东伸展,主峰大芙蓉山海拔1435.7米,是禾洞镇与永和镇的分界山,也是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区)界碑所在。王侯山脉在县城西北部,由西向东伸展,主要山峰王侯山海拔1405米、巾子山海拔1410米,是永和、太保、禾洞3个镇的分界山。犁头山脉在县城西北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峰犁头山海拔1276米,是吉田镇与永和镇分界山。石龙山脉在县境西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峰石龙山(又名“鸡罩顶”“罗刷冲顶”)海拔1179.6米,是吉田镇贺州市八步区大宁镇的分界山。石钟山脉在县境东南部,由东北向西南伸展,主要山峰孔子门山海拔1564.8米、石钟山(又名“三高顶”)海拔1490.6米,是福堂、小三江镇的分界山。大山脉在县境西南部,由西向东伸展,主要山峰横水顶海拔1377.5米,是福堂镇上帅镇与广西贺州八步区南乡镇的分界山。黄莲山脉在县境东南部,由西北向东南伸展,主要山峰布政顶海拔1576.8米,是小三江与连南白芒、怀集洽水的分界山。

在山地中,相对比较险峻的俗称为“界”,其中茅田界、抛石界、大歇界和黄连界最有名、最典型。

气候

连山气候暖和,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但降水分配不匀,立体气候明显,具有风和气清的特征。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春秋季过渡快,夏季较冬季长,春季阴冷多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干燥,冬季寒冷少雨,四季气候分明。按照候均温(5天平均)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秋季的划分标准,县内春季从3月6日至5月15日,历时71天。夏季从5月16日至9月30日,历时138天。秋季从10月1日至12月10日,历时71天。冬季从12月11日至3月5日,历时85天。

连山处在少日照、低辐射边缘,太阳年总辐射不太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382.0小时;年平均蒸发量为1312.1毫米,年平均蒸发量同年平均降雨量相比,蒸发量小于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为18.9℃;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平均霜日为10.3天,重霜冻日有结冰现象;年平均有雾日数为63.6天;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70.3天;北部禾洞和高寒山区基本每年都有积雪现象。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多吹偏北风,夏季多吹偏南风。

水文

降雨

县内属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均降雨量1753.3毫米。3~8月降雨1320.2毫米,占全年的75.3%,4~6月为降雨集中期,占全年雨量的43%。9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降雨433.1毫米,占全年的24.7%。降雨量南部多于北部,由南向北递减,等值线变化范围为1600~2300毫米。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2393毫米,北部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5毫米,南北相差688毫米。上帅年降雨量最高达3520毫米。

地下水

县内山地、河谷、丘陵、河谷小平原(俗称“洞面”)交错分布,补给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约为3.13亿立方米。山地、河谷、丘陵地下水以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为主,主要是接受大气降水入渗的垂向补给。河谷小平原地下水类型以孔隙水为主,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排泄以水平方向的排泄为主,垂直方向潜水和蒸发为辅。

水质

1980~1981年,对吉田、福堂、太保等地的13条山冲取水样化验,地表水水质良好,当地村民长期直接饮用山冲水未发现不良现象。1982年和1997年,先后在小三江水和大滩河域取水样进行化验及污染物检测,除沙田水铁含量超过3倍外,其他河流污染物未超标,水质评价均一般。2000年后,环保部门监测,大滩河半枯水期的水体中各单项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质(GB3838—88)Ⅱ类水质标准,其余上草水、太保水、加田水、小三江水、上帅水、禾洞水各河口处的单项污染物含量都符合地面水质I类标准。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

(一)耕地8097.26公顷(121458.90亩)。其中,水田7859.78公顷(117896.70亩),占97.07%;水浇地115.65公顷(1734.75亩),占1.43%;旱地121.83公顷(1827.45亩),占1.50%。

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2634.52公顷(39517.80亩),占全县耕地的32.53%;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210.35公顷(33155.25亩),占27.30%;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2648.52公顷(39727.80亩),占32.71%;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243.82公顷(3657.30亩),占3.01%;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360.05公顷(5400.75亩),占4.45%。

(二)种植园用地1120.89公顷(16813.35亩)。其中,果园872.96公顷(13094.40亩),占77.88%;茶园106.93公顷(1603.95亩),占9.54%;橡胶园0.28公顷(4.20亩),占0.03%;其他园地140.72公顷(2110.80亩),占12.55%。

(三)林地106519.04公顷(1597785.60亩)。其中,乔木林地98749.03公顷(1481235.45亩),占92.71%;竹林地572.16公顷(8582.40亩),占0.54%;灌木林地173.45公顷(2601.75亩),占0.16%;其他林地7024.4公顷(105366.00亩),占6.59%。

(四)草地570.37公顷(8555.55亩)。其中,天然牧草地2.11公顷(31.65亩),占0.37%;其他草地568.26公顷(8523.90亩),占99.63%。

(五)湿地75.86公顷(1137.90亩)。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内陆滩涂75.86公顷(1137.90亩),占100%。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001.15公顷(30017.25亩)。其中,建制镇用地454.10公顷(6811.50亩),占22.69%;村庄用地1480.61公顷(22209.15亩),占73.99%;采矿用地61.63公顷(924.45亩),占3.08%;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4.81公顷(72.15亩),占0.24%。

(七)交通运输用地1059.51公顷(15892.65亩)。其中,公路用地821.56公顷(12323.40亩),占77.54%;农村道路237.65公顷(3564.75亩),占22.43%;管道运输用地0.30公顷(4.50亩),占0.03%。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808.15公顷(27122.25亩)。其中,河流水面1062.64公顷(15939.60亩),占58.77%;水库水面150.34公顷(2255.10亩),占8.31%;坑塘水面457.87公顷(6868.05亩),占25.32%;沟渠96.29公顷(1444.35亩),占5.33%;水工建筑用地41.01公顷(615.15亩),占2.27%。

森林资源

2015年年底,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5.43万亩;森林覆盖率86.20%;森林蓄积量1129.79万立方米。

2017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03620.1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7.6%;有林地面积100188.1公顷;森林蓄积量1168.03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21%。

植物资源

连山植被良好,山地植物种类繁多,有“绿色宝库”之称。2000年末,经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实地初步调查统计,有维管植物201科612属1223种,其中蕨类植物34科65属140种,裸子植物10科10属29种,被子植物门157科537属1054种。珍稀濒危植物2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伯乐树、南方红豆杉、银杏,苏铁。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桫椤、金毛狗喜树野茶树伞花木属厚朴马蹄参属香樟木篦子三尖杉小黑桫椤半枫荷花榈木华南锥。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穗花杉八角莲沉水樟黏木、青钓、白桂木、灌木苎麻、银鹊树、银钟花,野生荔枝10种。

竹类主要有篱(厘)竹、孟宗竹、毛竹、大竹、河竹泥簕竹、丹竹、紫竹安吉金竹斑竹滑竹苦竹、墨竹、鸡婆竹、青皮竹、黄柏竹、牛角竹等。观赏植物主要有黄杨、紫薇、腊梅树、石榴、山茶、映山红、大花美人蕉狗牙花、桂花、桃花、石蒜春兰吊兰珠兰建兰等。

种植水果主要有沙田柚柑橘、李、梨、桃、梅果、枇杷等。

野生水果主要有山楂、杨梅、山柿子、猕猴桃、棠梨子等。

动物资源

2000年和2001年,经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专家教授实地初步调查,连山是广东省最具特色现象的地区之一和全国物种基因宝库。县内陆栖脊椎动物有236种,分隶70科、25目。昆虫纲510种,分隶158科、15目。有珍稀濒危动物3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蟒蛇,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鳞甲目小灵猫斑灵猫金猫林麝水鹿大山羊凤头鹃隼、鸢、赤腹鹰凤头鹰雀鹰松雀鹰、普通鵟、白腹山雕、鹊鹞蛇雕游隼红隼白鹇褐翅鸦鹃小鸦鹃、草、红角鸮雕鸮、斑头、领鸺鹠猛鴞长耳鸮、三线闭壳龟属虎纹蛙阳彩臂金龟、叉犀金龟、猕猴。

陆栖动物中,兽类主要有山猪、箭猪、山牛、田狗、石羊、野兔、小麂、黑、猫狸、果狸、白眼狸、白鼠、芒鼠、竹鼠、白肚鼠、黄竹筒、穿山甲等。

鸟类主要有斑鸠、鹧鸪、鹌鹑、灰胸竹鸡环颈雉(雉鸡)、白胸苦恶鸟野鸭百舌黑枕黄鹂、乌鸦、麻雀、青雕、画眉、白、山雕、老鹰、、骑牛鹩(八哥)、屎坑鹩、白头鹎长尾𫛭灿、诺福克岛绣眼鸟、黑咀(嘴)咪、黄牛鹤、大杜鹃啄木鸟科等。爬行纲眼镜王蛇灰鼠蛇、耙鼓锤、簸箕峡、赤尾青竹丝草花蛇铜蜓蜥尖吻蝮、水蛇、中国水蛇、蟒蛇、蟒蛇。

两栖动物主要有田蛤、山蛤、青蛙、粘蛙、辣蛙、青胴蛙、黄肚蛙、虎纹蛙蟾蜍中华草龟、大头龟、三线闭壳龟

昆虫纲主要有蜂、蝶、蛾、蝎、螨、蚜、蚰、、直翅亚目、蜘蛛、牛虻、蚂蚁、白蚁螳螂、蜣螂(屎壳郎)、蜚蠊目、蜻蜓、蝙蝠蛾、木(、)、蟊贼、鼻蠕、蚯蚓、螽斯科蟋蟀科蜗牛、辣刺、蚊子、苍蝇、山、红头、金龟子、黑甲虫、知声虫、华北蝼蛄虫、唇足纲虫、毛虫竹象等。

水生动物中,人工塘养鱼类主要有、鲤、、鲢、鲮、鲫、(即胡子鲇科尖齿胡鲶)、罗非鱼、杂交鲤、非洲鲫等,河溪天然水产主要有泊石狗、黄角刺、大口腮、赤眼古、黄尾鲴箭、斑生、勒椎、桂花、白辘、虾忪、滑、沙鲶、黄鳝、白鳝、花手巾、泥鳅沙鳅、泥鳖、沙鳖、青衣、石毫、金沙鲈鲤、野鲫、、、、鲳、、鲶、、蟛蜞、螃蟹、疣吻沙蚕、蚌、螺、虾、蚬等。

矿产资源

经勘查,全县有矿产30种。黑色金属矿有铁、锰、钒、钨。铁矿主要分布在上草镇铜锣塘、小赛冲,吉田镇三水上必冲、下必冲,福堂镇读楼小钹、狮子山,禾洞镇禾联、金鸡顶,小三江镇立星、振兴,上帅镇金鸡山、横水、石鼓山。钨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龙山二拱桥、石壁水。放射性矿有、钴。铀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满村、群坭塘、大冲、东坑镇、大龙山和永和镇大富蒙洞。钴矿主要分布在永和镇上草小赛冲、铜锣塘。有色金属矿有铜、铅、锌、锡、。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上草镇尖山、观音山、天雾肚、万里坪,福堂镇梅洞乐怀冲、张公岭。钼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龙山。贵重金属矿有金、银,脉金矿主要分布在吉田镇旺南、育倒冲、茶花冲、横冲,福堂镇梅洞、石龙,永和镇犁头山、梅果冲、磨刀冲。沙金主要分布在吉田镇石古、高楼、布田、莲花、头步水,福堂镇梅洞水,永和镇大眼水、湘洞水。固体可燃性矿有石煤,主要分布在福堂镇永丰花罗冲、石龙、吉田镇大旭山、国营连山林场。光学原料矿有水晶。矿物肥料矿有磷、钾、镁,主要分布在永和镇上草尖山、万里坪、连山林场上草工区。建筑石料矿有石英变质砂岩花岗石。花岗岩主要分布在禾洞、太保、小三江、上帅。饰面用材料矿有绿辉岩、粉红花岗岩。制砖、瓦用矿有红黏土。建筑用砂矿有石英沙。冶金用和玻璃用矿脉有石英。陶瓷用矿有高岭土、正长石。离子型稀土矿和重、轻稀土矿有镓、、锆、系、系,主要分布在吉田、永和、福堂、小三江、上帅、禾洞。地下水饮用矿泉水,主要分布在太保、永和县石墨矿主要分布在禾洞镇大冲、福堂镇梅洞、吉田镇大旭山。储量大开采前景好的有永和镇上草铜锣塘、小赛冲磁铁矿,禾洞镇铀矿,太保、禾洞镇花岗岩矿,福堂镇永丰石煤和伴生钒矿。此外,重、轻离子型稀土矿,经济前景好。

水资源

主要河流概况:

连山河流走向各异,呈放射状流向四方,分属珠江西江北江水系和长江湘江水系。其中上草水往西流出鹰扬关与桂岭河汇合注入西江支流大宁河;沙田水在吉田水口汇入吉田河,西流至三水口与永丰水汇合成为全县最大的河流——大滩河,也是向西流注入西江支流的大宁河;上帅水往东流经怀集县下帅注入绥江上游中洲河,小三江水在治平汇入加田河南流,也是注入绥江上游中洲河,同属珠江之流的西江水系;太保水东流出鹿鸣关注入连南三江河,属珠江之流的北江水系;禾洞水向西北流出白石关流入湖南涔天河,汇于湘江支流沱江,属长江之流的湘江水系。全县河流多年平均总径流量为15.16亿立方米,2016年开发利用的主要功能是灌溉、生活用水和发电。

吉田河:发源于连山烟介岭,海拔1472米,县城以上流域面积97.88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1.7千米。

沙田河:发源于连山北部王候山(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的分界),海拔1045米,流域面积251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9千米。

永丰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172米,流域面积288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9千米。

上草河:发源于连山北部芙蓉山,海拔1435米,流域面积151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3千米,其中连山境内给予面积91平方千米,河长18千米。

禾洞河:发源于连山北部大雾山,海拔1611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干流河长15千米。

太保河:发源于连山王侯山,海拔1405米,流域面积182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0千米。

上帅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377米,流域面积156平方千米,干流河长31千米,其中连山境内给予面积100平方千米,河长5千米。

小三江河:发源于连山南部大钹山脉,海拔1192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0千米。

加田河:发源于连山南部七星坑、白冷坑,海拔1565米,流域面积166平方千米,干流河长27千米。

主要水库概况:

天鹅水库:水库总库容2220万立方米,正常蓄水位347.00米,设计洪水位354.25米,校核洪水位355.38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0.7平方千米。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大坝长120米,坝顶高程356.00米,最大坝高42.00米。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连山户籍总人口121676人,其中男性人口63270人,女性人口58406人;农业人口100332人;非农业人口21344人。按年龄结构分:18岁以下25177人,18~35岁37898人,35~60岁41707人,60岁以上16894人。按镇域分:吉田镇30452人,其中男性人口15592人,女性人口14860人,农业人口14969人,非农业人口15483人;永和镇23360人,其中男性人口12153人,女性人口11207人,农业人口21522人,非农业人口1838人;太保镇14154人,其中男性人口7358人,女性人口6796人,农业人口13147人,非农业人口1007人;福堂镇20716人,其中男性人口10811人,女性人口9905人,农业人口19603人,非农业人口1113人;小三江镇19472人,其中男性人口10345人,女性人口9127人,农业人口18319人,非农业人口1153人;禾洞镇8340人,其中男性人口4292人,女性人口4048人,农业人口7895人,非农业人口445人;上帅镇5182人,其中男性人口2719人,女性人口2463人,农业人口4877人,非农业人口305人。

2021年6月25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常住人口95136人。

民族

连山是个多民族的县份。壮族分布于全县,但主要聚居在南部的加田、上帅、小三江、福堂、永丰等乡,只有少数汉族杂居其间。瑶族主要聚居在西北部的三水乡,北部的大保乡、上草乡和南部的小三江也有少量散居。汉族主要聚居在县北部的禾洞、太保、大富、上草、永和等乡和吉田镇。

根据全县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2000年11月1日零时,连山人口普查总人口为99070人,其中汉族人口40573人,壮族44141人,瑶族14195人,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土家族傣族畲族拉祜族土族仫佬族乌孜别克族京族18个少数民族161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40.95%、44.56%、14.33%和0.16%。

2015年年末全县少数民族人口77728人,占总人口63.88%,其中壮族58071人,瑶族19330人。

壮族

古称俚、僚、、布土、侬、沙、乌浒等,由战国秦汉时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逐步分化、重组、融合而来。南宋时称“撞军”“撞丁”,元代始称族体,而后改称“徸”或“僮”,清末民初一度蔑称为“獞”,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称“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提议,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僮族”改为“壮族”。县内壮族分主壮和客壮。

瑶族

隋唐时期称“莫徭”。县内居住有过山瑶、八排瑶。过山瑶,最早是邓姓,于元末从江华瑶族自治县迁至吉田丹竹散居。八排瑶,最早是唐姓,其始祖唐华于明末清初从蓝山县来连。此外,新寨的八排瑶中,李姓属油岭排。

汉族

在现有汉族居民中,据族谱记载,最早到县内定居的汉族姓氏是虞姓,于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从浙江义乌县迁来。

其他民族

非世居民族有苗族、满族、回族、侗族、京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等。

宗教

全县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对县内4个宗教堂点的正常宗教活动加以保护和管理,允许在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开展活动,同时依法打击和制止非法宗教活动,鼓励信教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

基督教民国时期,天主教、基督教传入县内,在永和设有布道点。1994年,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太保莲塘、禾洞满村、吉田石古基督教聚会点,有信众560人。

天主教县内信仰天主教的信徒分散在吉田、永和、太保镇,有信众5人。信徒除天主教重大节日到连州教堂活动外,一般只在家中过宗教生活。

此外,唐末,道教开始传入县内后,与壮族先民、瑶族先民和汉族先民的民间信仰融合,逐步形成不同的道教流派,出现既有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又有道教色彩的神庙社坛。瑶族的“师公”“道公”即是道教正一派支系,盘王节中的祭祀仪式也带有一些道教色彩。

经济

综述

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34.19亿元,增长7.3%;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城乡商贸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在小水电、总部经济的拉动下,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亿元,增长12.31%,非税占比29.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

202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

2021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12亿元,同比增长7.6%,比2019年同期增长11.4%。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同期增长16.5%;第二产业增加值7.18亿元,同比增长6.5%,比2019年同期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23.91亿元,同比增长7.5%,比2019年同期增长10.7%。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6%、10%、8%和7.6%。

第一产业

2019年,大力推进“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工作,全县特色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成功申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4个。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引进企业开发了“连山富氧森林空气”产品。抓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启动了丝苗米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连山大米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省认定。推进农村电商、新媒体营销新模式,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单位。

第二产业

2019年,新增1家规上企业,全县4家规上企业保持正常生产。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引进了天地壹号等实体经济项目,新引进总部经济企业45家,全县总部经济企业达84家,总部经济企业全年共缴税1.08亿元,其中缴纳县本级税收2829万元。

第三产业

2019年,“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开展,三江花海温泉小镇、瑶妃故里田园综合体项目加快推进,大风坑温泉旅游度假区完成立项等前期工作。成功举办了“七月香”壮家戏水节、“一镇一节庆”活动和连山国际越野挑战赛。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被列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乡村旅游和民宿、农家乐蓬勃兴起。全年共接待游客146.73万人次,增长21.2%;带动旅游消费7.79亿元,增长22.1%。

文化

文物遗址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连山这片地方繁衍生息,创造史前文明。连山旧县治在太保旧城,地理环境北有大雾山、大帽山、大龙山,东有长山,南有象山、巍峨山,西北有中留山、天堂岭、黄莲山、天梯山、巾子山、上叶山,山高险峻,气势凌霄,群山环抱,冈峦盘旋。清康熙三十二年《连山县志》卷一地舆志记载:“万山矗垒曲涧盘旋,不曰形势而曰形胜者,以其形而胜也。推此形胜之说,愈知非漫然无谓矣。连之山川风土固自有异揽其大,概见其诸峰罗列叠翠飞青,两水环回,奔涛激浪,不失连山之形胜焉。”道出连山的含义。

连山历代名人辈出。明朝莫朝玉,字翠峰,福堂班瓦村人,年仅16岁便武功出众,倡导民团,征剿当地各方流寇,县官将其功绩申报朝廷,钦赐奋勇云骑校尉,随邑带兵协镇。明嘉靖九年(1530年),贺县、英德市二县出现“贼乱”,翠峰奉命征剿平定。嘉靖四十年被明世宗敕封为武略将军;清代杨愈将,原名杨汝就,福堂肖溪村人,自幼喜欢习武,16岁为岁试入取武生,30岁中举,历任三江口协右营投标、左营右哨千总、二司把总,南雄协头司把总,始兴江口汛千总,南韶连镇标右营右哨千总、右营守备,广东陆路提标左营守备,南韶连镇中营游击,永安都司,黄冈协左营都司,永安营都司,惠安协左营都司,黄冈协中军都司,黄冈协副将,广州市属左营都司,儋州市游击,广西壮族自治区提标后营游府。还有清朝谢有功,又名谢茂臣,壮族,石田(加田)加村人,于吉田石鼓村当长工时加入行伍当伙夫,因体力过人,升为把总。同治六年(1867年),带兵到云南省镇压“苗乱”,清廷以功授予提督军门,赏戴头品补授花,并赐“穆特本巴图鲁”名号,后调山西太原镇任总兵,授“建威将军”等等。

连山的文物古迹众多,有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古墓葬、古城堡等。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太保镇旧城明代西门楼、吉田镇石溪清代佛子庙、福堂镇新溪清代杨愈将墓、福堂镇班瓦明代莫朝玉将军墓、吉田镇沙坪新石器时代龟背山遗址、小三江镇马头山明代寨堡遗址、上帅镇金鸡山明代兵营遗址。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永和镇鹰扬关红七军战斗遗址、永和镇原县人民政府办公楼旧址、永和镇梓木坪围楼。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福堂镇新溪清代杨氏宗祠、福堂镇新溪清代杨愈将故居、上帅镇陈屋清代安仁里、太保镇旺洞明代黄国宰墓、禾洞镇铺庄的广东省国营禾洞连山农林场旧址、永和镇黄背岭的五七干校旧址、小三江镇清代壮族旧墟、吉田镇清代甲科古村落。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上帅镇陈屋清代陈贤才故居。

连山风景名胜众多,清代康熙知县刘允元首定连山八景。2011年3月,通过推荐、评选,县重新认定连山八景:瑶山飞瀑、茅田云海、鹿鸣拥翠、雾山梯田、鹰扬雄关、金子日出、鹅湖秀色、天马腾霄。

传统民俗

连山世居民族有壮族、瑶族汉族,是全国唯一壮族瑶族自治县。节庆民俗丰富多彩,各具特色。除春节清明节、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外,壮族节令有二月二、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中元节冬至等节,礼仪有生日酒、新屋酒、娶亲酒、嫁女酒、订婚酒等。瑶族节令有正月十五、上巳节、四月八、十月十六等节,礼仪有入伙酒、生日酒、娶亲酒、嫁女酒等。汉族节令有春节、二月二、三月三、清明、四月八、端午节、七月半、八月十五、十月十六、解放节、除夕等节,礼仪有生日酒、入伙酒、娶亲酒、嫁女酒等。

农历二月初二壮族称为“开耕节”,有“过了二月二,犁头要下地”的农谚。这一天,家家户户做大汤糍或黄糍。糍煮熟后,先由家长盛一碗糍,穿上蓑衣,戴上竹帽,卷起裤脚,光着脚板,站在屋门外,面向田野,默念诵词,祈求全年不死牛、不折犁、不坏种苗,虫鸟不损害稻谷,祈愿开耕顺利,五谷丰登等。80年代后已无此俗,形成过节例。

四月八——“牛王诞”相传壮族先民在打猎中生捕了一头野牛,经驯养后变成家牛,某年四月初八这头牛生下一头公牛犊,经驯教后能犁田耙田并得到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耙之苦,壮族先民为了纪念这头公牛的功绩,尊它为牛“始祖”,所以这一天称之为牛王诞。四月八也成为连山壮族爱护耕牛、维系情谊、广交朋友的节日,并相沿成习。当天上午,村里家家户户清理打扫牛栏,到牛栏门口烧香烛、纸钱祭拜牛神,并在牛栏门口插上青枝(柳条)、煮五色糯米饭(以枫叶汁煮黑饭、以栀子水煮黄饭、以密花豆汁煮红饭等)喂牛吃,祈求耕牛繁衍兴盛。一位身穿蓑衣、头戴竹笠的小男孩盛一碗五色饭进牛栏伴牛吃,寓意祈求牛神保佑孩子身体健康、像牛一样健壮有力。生活富裕的人家,以糯米或粉煮油糍用香茅属包裹喂牛;生活困难的人家,则割些新鲜的草料放进牛栏喂牛。随后,牛角牛头披红,牵牛到河涌洗涤梳毛,除去牛身上的虮子,爱牛之心虔诚。在完成护牛爱牛工作的基础上,村民们以鸡、鸭、肉生等壮家特色菜,还有白糍、粽糍、黄糍来宴请亲朋戚友。

戏水节是连山壮族以戏水嬉耍为主的传统节日。传说每逢农历七月初七,天上“七仙女”在银河沐浴嬉戏,午时前后,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壮乡河里的水会变得特别清凉干净,饮用对健康有益,沐浴后可消灾、除毒、驱邪、润肤、祛病、延年益寿。据说在这一天取水制醋,醋香醇厚经久耐放,故又称“七月香”。在这天,人们在午时前后集聚到河里沐浴、戏水,祈求健康长寿、平安吉祥。千百年来连山壮族都保持这种习俗,并演变为全县欢庆的戏水节。

盘王节是农历十月十六瑶族最为隆重的节日,瑶族人民信奉“盘王”,把他视为本民族的开山始祖。“还盘王愿”时,有师公1人、副师公4人、唱歌娘1人、童男童女各3人以及厨师和小鼓手若干等一个戏班子。师公朗读《盘王歌》,跳长鼓舞,唱歌娘唱“深拜”歌,童男童女行半屈膝礼,鼓手们吹唢呐,敲锣打鼓。神台左右两侧各摆一头宰好的全猪、糍粑和酒等祭品,祈求“盘王神”降临人间,接受供奉和观赏各种歌舞节目,答谢“盘王神”保佑人丁兴旺,五谷丰登。这一天,瑶寨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瑶族“盘王节”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明朝天顺六年(1462年),连山县治迁至太保象山前的小水坪,是连山县继吉田古县坪、永丰司城街之后的第三个治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党县政府将县治搬迁到永和后,小水坪便称为旧城。1949年12月8日(农历十月十九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8军143师428团奉命从连县进军连山,首先挺进到太保,随即解放旧城。至1979年改革开放前,旧城是太保管辖下一个自然村,分为东风一队、东风二队,实行农村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生产、统一分配,集体或个人饲养的猪、鸡、鸭按“调六留四”,即上交总量的60%。当时科技生产力低,管理体制难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生产队社员每年分配收入才几角钱,生活普遍艰苦,温饱都没有解决。1967年农历十月十九日,时任旧城东风一队队长的罗永辉知道群众很长时间都没有吃上肉,与东风二队队长马隆枝商量,两个队一起向太保公社领导请示:今日是旧城的解放日,生产队宰杀几头生猪,把猪肉分给社员,以示庆祝解放纪念日。公社领导批示同意。此后,每年农历十月十九日,集体都宰杀几头生猪,把猪肉分给社员,并放假一天。实行改革开放后,旧城像全国其他农村一样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活越来越好,过“解放节”的习惯一直传承下来。受旧城的影响,太保白沙、茂古、北川、太保街、石寨等村的群众跟着过“解放节”。每逢“解放节”,村中显出一片和睦、热闹景象,家家户户备好酒肉、做大汤糍,宴请亲朋好友,把过“解放节”办成喜事一样,庆祝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三江、加田等地的壮族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这一天,杀鸡宰鸭宴请客人。同时,开始晒腊味干品,其中有鸭、鱼、猪肉、牛肉、狗肉等腊味。开箱取枣花蜂蜜,号称“冬至糖”,并酿“冬至酒”、酿腊风肠等。此日制成的“冬至糖”“冬至酒”质量最好,营养价值高。

简称“舞龟鹿鹤”,是壮族民间舞蹈,集演唱、舞蹈表演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流传于小三江镇三才村大获。每年春节期间组织表演队串村过寨表演节目,分别由扮演寿星公、灵童、玉女、2只龟、2只鹿、2只鹤共9人,寿星公引路出场,念“鼓咚咚,锣锵锵,今年禾稻好,明年禾稻丰,年年十分丰,人人来看我,看我寿星公,看者不用笑,笑者不用看,看者容易,做者难,来啦!来啦!”一段台词后,各自表演各种神物的个性动态。舞龟鹿鹤用打击乐伴奏,乐器有竹梆、鼓、小钹大钹、狮锣等,节奏有慢、快、强、弱,随着舞蹈表演的变化而变化,场面气氛欢快热烈。舞龟鹿鹤的道具,全部是用竹篾编织而扎成,再用各种色纸糊裱。每件道具都装置有各种机关,舞时金龟能伸缩颈、开合口、摆动四脚和尾巴,神鹿能耸耳、眨眼、张口,丹顶鹤可弯颈抬头、开合嘴、展翅等。寓意人们迎春接福,祈求来年五谷丰登,健康长寿。1991年10月,参加广东省欢乐节暨旅游中国艺术节演出。1996年,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1999年6月,入编《中华舞蹈志·广东卷》。

装故事是春节期间壮乡一项游艺活动,流传于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地。村民选择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举行,由一个村或几个村联合举办。故事队少则40人,多则100人。装故事的“故事”人物,选取流传较广、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刘、关、张和五虎将,《水浒传》中的武松,《西游记》中的金蝉子师徒,《梁祝》中的梁山伯祝英台,《白蛇传》中的许仙、白蛇、青蛇,《天仙配》中的七仙女等。故事队排成长蛇阵串村过峒,配以圆形、方形、菱形等各种花灯照明,锣鼓狮子助兴,气氛热烈祥和。每到一个村庄,先向主人拜年,然后表演一番。随之主人以姜母茶米酒米饼招待,并燃放爆竹送迎。游演活动直到东方发白才结束,成为壮乡文化盛事。1950年春节,永丰竹径、德建、湾岛、圆珠、司城等村寨联合装扮故事队200人游演。1981年春节,上帅陈屋村组织举办280人的装扮故事活动并拍成电视录像。1992年,自治县成立30周年时,组织福堂镇装故事队参加庆祝活动游演。2004年,装故事入编《连山民族民间艺术集锦》。

亦称烧火狮、炸火狮,是每年元宵节壮乡举行民间传统习俗活动。流传于太保镇旧城、太保街、铺前、上坪等村寨。舞火狮是一种原始、粗犷罕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它集观赏性、趣味性和愉悦性于一体。舞狮队出发前,在村中社坛举行请狮出山拜请仪式,然后鸣锣开道,走村过峒进行表演活动。观众将“火狮”围成一圈,在锣鼓节奏声中,舞狮者赤膊上阵,凭借着过硬的本领与团结协作(换人)的精神,任凭四面八方密集的鞭炮投掷过来,毫无惧色。舞狮队员手举火把上场,喷射松光营造紧张又欢乐的气氛。舞狮者动作敏捷,脚法有之字步、梅花步、八字步,腾跃跳挪,避开投来的鞭炮,加上举火把者不时手抓松脂粉末撒向火把,产生巨大火球,形成一种万炮齐鸣、火光冲天、烟雾滚滚、炮声震耳欲聋的场面,气氛更为热烈,观众见之也大声喝彩,高潮迭起。尽管“狮身”被鞭炮炸得破破烂烂,舞狮者汗流浃背却安然无恙,直到在场观众将所有爆竹投掷完为止。1989~2005年,每年正月十五日舞火狮都到县城闹元宵,其中1998年元宵节澳大利亚电视台对舞火狮进行全场拍摄。1999年6月,舞火狮入编《中华舞蹈志·广东卷》。

也称长鼓舞,是连山瑶族支系过山瑶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流传在三水瑶寨,在“还盘王愿”和其他喜庆节日时表演,与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长鼓舞区别于所用之鼓较小。历史上的过山瑶民族曾经过着一年一小迁、三年一大迁的游耕生活。每搬迁一处,都要砍树平地,重新盖起以木板为墙,杉皮为瓦,独具风格的木屋。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小长鼓,由木质轻盈的泡桐木制作,长二尺三寸,中间的鼓腰细至一般成年人指掌可握,两端圆形,大小如一,里面挖空,外蒙优质兽皮,可击出清脆声音;鼓身漆以红色,绘有色调对比强烈的乌龟背壳花纹案,鼓边以起伏有序的“狗牙花”装饰,兽皮绷钉处装饰一圈金黄色花穗以增色添彩。小长鼓是小长鼓舞的舞具,又为舞蹈提供鼓点节奏的打击乐器,小长鼓舞基本动作有27个,以建造木屋的劳动过程为素材,精细含蓄,刚柔兼备,手足严谨,上下身和谐统一,朴实而潇洒,具有浓郁生活气息、民族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1996年,瑶族小长鼓舞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2011年,入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2年,赵朝雄作为瑶族小长鼓舞代表列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名录》。

俗称还炮,是壮族举办庙会时的传统体育项目。参赛队每队8~10人,比赛时,将一个直径8公分的铁花环,放入装有火药的铁内,然后点火发炮,将花环送上天空。花环掉落,双方队员展开猛烈抢夺或藏或掷,气氛紧张而热烈。在规定的时间里,待裁判员鸣锣或吹哨宣告比赛结束时,花环在哪一方手中、哪一方就为胜。花环归胜方保管,比赛时再交回炮会进行比赛,帮名“还炮”。连山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抢花炮)”,被广东省民族宗教委、广东省体育局命名为“广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抢花炮项目训练基地”。

清代乾隆传入,流传于福堂、小三江、上帅等地。八音原指、土、革、金、石、木、丝、竹制成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后发展为打击乐器锣、钹、鼓发出“、口督、口蒙”的壮族三音。三音乐器门类不多,敲击起来气氛不够热烈,一些艺人便在敲击过程中不断增加一些乐器,并由一人同时操作三种乐器逐步发展由多人演奏八件乐器,成为八音,在较大型的演奏场面以及演粤剧折子戏时,还增加长筒、木鱼、梆、琴、萧、二胡等乐器。八音队最少要有锣、鼓、钹、唢呐、铙五种乐器。敲击乐谱,福堂有开场锣鼓、出行锣鼓、贺喜锣鼓;上帅有行路调、小开调、接客调、大开调。吹奏乐曲一般有迎亲曲、行路曲、拜堂曲、贺寿曲。壮族群众在嫁娶婚庆、新居寿诞之时,喜欢请八音吹奏助兴,以显体面光彩,表示是明媒正娶,倍感自豪,显示自身尊贵贞洁、德行为男方敬重。除红事之外,壮族同胞在“白喜”(高龄逝者的葬礼)时也请八音来送殡,以此表示对逝者的孝敬与缅怀之情,女逝者的娘家有时也请八音前来吊孝,以示葬礼的隆重。乐曲以欢快为主,民族调式多是徵调式。

自称“”,瑶族器乐音乐是随着瑶族先民从两湖地区迁移南岭而进入。早期的瑶族八音以唢呐、皮鼓、小钹、中钹、小锣、沙锣、牛角等吹打器乐组成。它是婚礼、乔迁、祭盘王的主要助兴器乐。流传在连山西部的三水瑶族地区。瑶族八音按喜事进行的程序而吹奏不同的曲调,分别是起台锣鼓、起台、迎客、敬茶、洗(面)脚、出茶、入席、敬酒、收碗、出拜、收拜、送客、洗台等,办婚礼时有贴对联的加一曲“贴对联调”。新居进宅的,沿着新居四周吹奏一圈才回到厅堂吹奏。瑶族八音是历代积淀,口头相传,八音曲调是三水联合村万山村民赵福保为首的八音队,其吹奏的13种曲调均为徵调式。瑶族八音列入《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又称南歌,是壮族人民用来表达内心的想法及喜怒哀乐的一种形式。壮族是一个有“三步起歌声”之说的民族,旧属宜善九村的梅洞、福堂、上帅等壮区,都素有歌乡之称,仍有“坐歌堂”等对唱活动。主要流传在县内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地。壮歌,种类大体可分为劳动山歌、情歌、风俗歌和知识歌,还有苦情歌,新中国成立后出现内容丰富的歌颂社会生活赞歌。壮歌的主要句式是四句、五句为一首,也有长达六、七、十句以及更多句为一首的自由体民歌。通常以五句一首最为流行,每句3字、7字居多。壮歌曲调有自由流畅的慢调、活泼开朗的快调和高亢悠扬的高调三种。一首歌两个韵的较多,唱时分快板、慢板,有独唱、对唱、齐唱和男女混合唱。对歌时有无意识的对歌、挑战式对歌和邀请式对歌。“坐歌堂”一般用慢调演唱,“年晚歌”以高调演唱,在山上劳动生产时唱的壮歌,一般以快调或高调演唱。

流行在县内吉田镇三水瑶寨。句式长短不一,有3字、7字一句,多至21字句,节拍随意运用,没有严格韵律,吟唱自由,声调较低沉缓慢。瑶族民歌有盘王歌、十二月花歌、出门情由歌、拜堂歌等。以“盘王歌”“还愿歌”最有特色,“盘王歌”亦称“古老歌”,是叙述瑶族历史的民歌。此外,还有平时相处和上山劳动时互学农事、男女青年互相倾慕、互吐衷情的礼仪歌、知识歌、情歌,也有的见物唱物的歌。

又称连山山歌,是连山境内劳动人民在山上生产劳动时用连山方言演唱的歌谣。人们常以山歌传授生产知识,表达自己内心喜怒哀乐之情感,素有“出门三步歌声起”之誉。汉族山歌尤以上草、永和、大富、禾洞镇、太保、吉田等地广为流传,有“禾洞箩,上草歌,沙田上吉好娇娥”的民谚。其歌曲格式分为三句吟、四句撑、十二衬、五句板,其中以五句板的歌曲居多。三句吟格式歌谣,多数是叙事歌;四句撑歌谣,多为猜物、猜数、猜字歌;十二衬格式歌谣,因一句多字,且以4字、6字、7字一顿,此类歌谣很少,多用在自怨自唱时的歌谣;五句板格式歌谣,在汉族山歌中,其歌谣内容多以五句板演唱,歌词结构严谨,且十分讲究韵律。歌句歌词起、承、转、合,节奏分明,听之音韵和谐,唱之朗朗上口,尤以五句板,音韵更为紧凑。汉族山歌内容大体上包括叙事歌、劳动歌、知识歌、礼仪歌和情歌。

综述

连山有独特的壮族风情。壮族人天生能歌,电影《刘三姐》里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所谓“出门三步起歌声”,连山人爱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欢欣或苦恼。壮家的建筑、节日和婚俗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点。

县城拥有金山文化广场、连山文化广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场馆,办有民族歌舞剧团;镇村设有文化站、文化室(农家书屋)。广场文化、送戏下乡、送影下乡、送书下乡等活动深入展开,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间民族艺术整理与开发、文化遗产保护有序进行,先后出版《民歌集》、《民间文学作品选》、《民族民间文艺集锦》等书籍,《小长鼓舞》、《抢花炮》、《炸火狮》申报成为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现有吉田龟背山等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馆藏文物达1700多件,确定太保西门楼、马头山摩崖石刻及城堡遗址、鹰扬关革命遗址等10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炮)之乡。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全面铺开,覆盖面逐渐扩大。

年晚歌

“年晚歌”是连山县壮区上帅乡群众性的对歌赛歌活动。对于“年晚歌”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每年从春节除夕之夜至元宵节期间的夜晚,在溪边或河岸对歌,各村寨的群众,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参加。有约定时间的,也有不约而起的,一般是以一个村为一方,也有几个村联合起来为一方的,各方不甘示弱,都请来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歌师”、“歌娇”压阵,在旁教唱或出谋献策。唱歌者一般是一对,可一男一女,也可两男两女,要求两人的声音要合调。唱歌时,两人在一起并排站立,各人用一只手指按耳,放大喉咙演唱,使隔河对方的人听清楚。唱年晚歌不规定哪一方先唱问,如对方唱答不出来,问方也主动地将答案唱出来告诉对方。但由于双方都不服输,所以往往是唱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也有连续唱几个昼夜的,越唱人越多,规模越大,边邻近乡镇的歌手亦闻讯而来参赛。

年晚歌对唱,内容主要以知识歌(如拆字、猜物、猜谜、计数等)为主,亦有很大部分是随机应变随口而出的杂歌。年晚歌多用高调演唱,有一定格式和韵律,文字结构整齐,比兴很多,声音高亢悦耳,悠扬动听,别具一格。如(年晚歌):“新年新,新年新岁春节,读书下是孔正是孔子,唱歌正是刘三音。”

闹年锣

闹年锣是连山县小三江、加田等壮乡村寨,在春节前后夜间进行的传统文艺活动。一般以青壮年为主,由五六人组成一个铜锣队,每队有4-6面铜锣;其中有大锣小锣、有平锣、芒锣。此外,还配有一对绕钹和牛皮大鼓。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至破五节进行这项活动。晚饭后,村里的青少年聚集在一起,选定一个避风地方,烧起一堆篝火,众人轮流敲打,有时也游动敲打。闹年锣开始时,钹领锣响,以“喳——锵——喳——锵——喳喳——锵”的节奏,高中低音和谐配合,音质浑厚、尖脆、悠扬,往往敲闹到深夜。至除夕之夜,听到放炮竹迎新岁之时,闹年锣活动便进入高潮,炮竹声一停,铜锣队就开始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每到一家,主人都放鞭炮迎锣队,由主人领人厅堂互相叩首恭贺,接着全体队员和随从人员再向主人表示贺意,主人以糖茶、糖环糍热情接待。离开主人家时,主人又鸣放鞭炮欢送。

赛铜锣

赛铜锣是壮族人民在闹年锣活动中发展起来的一处敲锣比赛活动,同样在春节前后进行。有村与村对赛,也有几个村联合为一方对赛。赛前,比赛双方在野外海滩或草坪选定场地,搭好锣架,并烧起一堆篝火。赛时,由挑战一方先敲锣。另一方立即敲锣应战,参加比赛的人轮换敲锣,如果哪一方锣声稍弱,对方就会哄声取笑,双方赛锣队越敲越起劲,谁也不甘示弱,坚持赛到天亮。若哪队能一直保持参赛人数和雄亮的锣声,就算获得最后胜利,还鸣放鞭炮庆贺胜利,另一队则扫兴停锣收兵。

节日

春节

春节是一年最隆重的节日,正月初一至十五期间,壮族白天走亲访友,夜晚举办文娱活动,有“歌堂夜”,男女各为一方,围着火堆对歌鼓,走村过寨游演。

元宵节

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各乡镇有“舞火狮”活动,在振天的鞭炮声中,舞狮人轮番上阵,场面蔚为壮观。

开耕节

二月二为壮族的开耕节,家家户户做汤糍过节,预兆开耕顺利,来年丰收。壮族的家长身披蓑衣,头戴笠帽,卷上裤腿,光着脚板,捧一碗汤糍,向田野祝愿“开耕顺利,全年丰收”,在此节日,有来客吃饭不留宿的习俗。意为留客住宿,山地作物会遭受禽兽糟蹋。瑶族则把糍粑拿到地里粘在竹竿上给鸟吃,意愿鸟儿在春播时不要再吃地里的种子。

四月八

古称“龙华会”,俗称牛王诞,是壮族大节。这天,壮家门边、牛栏都插上带叶枫枝,耕牛免役,宴亲会友,甚为热闹。并炊黄、黑二色糯米饭分喂黄、水牛,人也抓食。若家中有小孩体弱多病,就抱他进牛栏里抓着吃,以示让小孩能像牛一样粗食、快长和健壮。

瑶节

农历端午节是端午节,连山的过山瑶不叫端午节,他们叫它瑶节。在这一天,瑶胞除杀鸡杀鸭、吃米粽外,还在各家门口挂葛麻藤,以辟邪。

"七月香"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连山壮族传统节日“七月香”,此节日壮家人概不请客加菜,而是要下河戏水、沐浴。传说此日天上银河水与人间溪河水汇流,河里流的都是圣水,对人类十分有益,人们沐浴后可消炎、除毒、驱邪、润皮肤、靓丽、不生热痱、少生病、益寿延年。这一天壮家的姑娘、少妇都习惯在午时前后跳进河里用圣水洗头、洗澡、用手水耍玩嬉闹。据说此日取水制醋,醋香耐放,经久不坏,故称“七月香”(又称“长久节”)。2006年9月23日成功举办了广东(连山)首届壮家“七月香”戏水节。

九月九

壮族称禁火节,搞“送火神”活动,这天,农户在旷野用稻草或茅草扎成草屋,到晚上每家一人各持火把同去烧屋,然后“吆喝”一声摸黑回家,意为送火神上天,避免火灾。

除了上述大型的节日活动外,六月六的尝新节,壮族包二、三市斤重的艾青棕,到田头祭神,壮语叫“拜久那”,祈求田头神庇五谷丰登。七月十四的壮族探亲节,中秋节,十月十六瑶族耍歌堂等等。

体育

连山民间传统体育有武术、抢花炮、追天灯及少年儿童的体育游戏活动“母鸡孵窝”等项目。

抢花炮

抢花炮俗称还炮,是壮族举办庙会时的传统体育项目。参赛队每队8至10人,比赛时,将一个直径8公分的铁花环,放入装有发射药的铁铳内,然后点火发炮,将花环送上天空。花环掉落,双方队员即猛烈抢夺或藏或掷,气氛紧张而热烈,在规定的时间里,待裁判员鸣锣或吹哨宣告比赛结束时,花环在那一方手中那一方就是胜利。花环归胜利方保管,比赛时交回炮会进行比赛,帮名“还炮”。

追天灯

追天灯也是壮族传统体育节目,活动时间多在春节晴朗天气进行。天灯亦称“孔明灯”,先用竹笏编织成底部直径0.33-1米、高1-2米的圆筒形或圆锥形框架,后以纸粘贴紧密,状似火箭,内吊一个用铁丝结成烧火蓝,供放松柴燃烧。制作天灯,要求上下匀称,左右平衡,轻便,使天灯上升时平稳,圆锥形天灯还要设一个方向舵。放飞时,点燃烧火蓝内的松柴,人们敲锣打鼓吹唢呐,群情激昂。天灯渐渐升上天空,当其底部的鞭炮一响,人们便开始追逐,不管“天灯”飘向何方或飘游多远,都穷追不舍,以先抢到天灯为胜。当天灯被抬回时,人们同样敲锣打鼓吹唢呐迎之。

母鸡孵窝

母鸡孵窝壮语称“咩该放哟”,是壮族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参加游戏的人数一般6至8人。游戏开始前,先在地上划个直径约0.5-1米的圆圈作“鸡窝”,“鸡窝”里放7-8块拳头大小的石子作“鸡蛋”。然后,抽签选出一个扮“母鸡”的人。游戏开始时,扮“母鸡”者先在“鸡窝”里四肢撑地,形似“母鸡孵蛋”,任务是守护“鸡蛋”不让别人抢去。其余的人则在“鸡窝”四周“抢蛋”。对前来“抢蛋”者,若被“母鸡”用脚踢到身体任何一个部位,就不能再来“抢蛋”。扮“母鸡”者在伸脚踢人时,双手不能离地,更不准撑出“鸡窝”之外踢人。一轮游戏结束,扮“母鸡”者能保住“鸡蛋”不被抢光就是胜利,抢光就是失败。

方言俚语

壮语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是县境南部永丰、福堂、小三江、加田、上帅等地壮族居民使用的主要语言。连山壮语可以单独作为壮语北部方言的一种土语——连山土语,其语言与广西宜山、柳江、八步区南乡及本省怀集下帅的壮语基本相通。

瑶语

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县内瑶语有两个支系,其中三水的过山瑶,自称为“勉”(mien)方言;居住在大旭新寨的八排瑶,自称“邀勉”(jianmien)方言。其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差别,但语法结构基本相同。三水过山瑶语与国内外自称为“勉”的瑶语基本相同,只是在韵母和声调上略有差异。

连山方言

俗称“连山话”,是县内北部吉田、永和、太保、禾洞等地的基本语言,全县通用。连山话为汉族粤语方言,介于省内四会方言、广西八步区桂岭话和昭平话之间,词汇丰富,可用于朗诵全部汉文,也可用于教学、演唱、吟诵、交谈。声调高低分明,没有卷舌音,字音清晰悦耳。永和、吉田的语调较高,太保、禾洞略有变调,但语义一样。

社会

文体事业

2019年,开展了县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农村文化室、文化广场等设施不断完善,非遗内容电影《抢花炮》在我县成功拍摄,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佳绩。

教育事业

2019年,完成了连山中学学生宿舍楼等一批教育项目建设,升级改造了小三江中学等8所学校运动场。开展定制乘车接送服务,有效解决了全县学生乘车难的问题。

医疗卫生

2019年,成功创建“省健康促进县”,完成县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县镇医疗一体化管理,县镇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得到完善。

社会保障

2019年,积极实施“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两项工程,全面完成就业和再就业目标任务。城乡低保等底线民生保障标准得到提升。

社会维稳

2019年,平安连山建设持续深入,扫黑除恶、全民禁毒、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取得实效,信访维稳、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动员、国防教育、退役军人和“双拥”创建等工作得到加强。

精准扶贫

2019年,全面完成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170户3334人脱贫任务,脱贫率达100%。首批1047户2846名稳定脱贫的贫困人口率先于2019年底退出,户退出率89.49%。完成省、市、县民生实事。

旅游

地方特产

连山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植被良好,适宜农、林、牧业的发展。成为有机稻大肉姜、淮山、水果、莲藕、甜竹笋、南药等特色农产品基地。主要土特产有云雾茶、沙田柚白果仁、淮山、生姜、有机稻、旱稻、茶油、烟叶、马蹄、烟叶、莲藕、野生灵芝、连山土猪、连山麻鸭等。

云雾茶

连山山高雾重,适宜种植茶叶。所产茶叶色味俱佳。连山茶叶于清代已驰名省城,常有客商进山设厂加工,全盛时期有茶厂70余间,生产茶叶几千担,运至省城销售,或转省外、国外。有称赞连山茶叶的诗歌:“连山山宜茶,伯仲鄂与湘。宜善(大旭)尤杰出,藉以洗瘟瘴。昔闻不胫走,远来西域商。春风二三月,归路盈筐筐”。近年,连山利用地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将茶叶生产转向环保、无公害方向发展,并形成以云雾茶、鸿诚隆茶等为代表的品牌,市场前景良好。

沙田柚

连山沙田柚果形成葫芦状,底有金钱印,单果重1~2公斤,入口如蜜、肉质脆嫩、清甜化渣、汁多味香、果大美观,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1999年10月,在全国第六届柚类评比中,荣获全国沙田柚协会颁发的金杯奖。“树树笼烟疑带火,山山照日似悬金”,这是唐朝诗人张彤咏柚子的名诗。

白果仁

亦称“银杏”,连山有悠久的种植历史,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大力推广种植,并形成以太保镇为主的白果种植基地,1998年得到时任省委书记李长春的高度评价。其中,太保莲塘村有5棵白果树龄达80多年,每棵年收果实数百斤,被称为“白果王”。

根生果

连山淮山既可入药又可直接食用,具有保健功能。有刮后久不变色,肉色洁白、松软香滑和色、香、味俱佳等特点。2005年,连山淮山获农业部无公害认证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为绿色食品,畅销全省及港澳地区。

生姜

分有大肉姜(引进品种)和子姜(本地姜)两种。连山大肉姜以姜块肥大、皮薄肉厚、色泽金黄、姜味浓郁而著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永丰梅洞等村的农户种植大肉姜得以致富。由此,大肉姜种植在全县范围内迅速得到推广,种植面积不断增大。1994年,时任广东省长的朱森林在“广东省山区贫困地区扶贫成果暨项目洽谈会”上,对连山大肉姜极为赞赏,并题写了“生姜之乡”的题词,连山大肉姜更是名声远扬。

2005年,大肉姜被认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大肉姜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省考核验收,随后建成国家级大肉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形成高产、高效、优质产业化经营模式。连山大肉姜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声誉和竞争优势,它不仅畅销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地区,还出口到港、澳地区及日本、韩国等国家。

有机稻

连山以盛产优质大米而闻名。2001年被列为全省50个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成为全省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003年,连山利用昼夜温差大、空气清新、水质良好、无工业污染的独特气候环境,发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与华南农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引进有机水稻种植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并与珠海农丰公司合作,实行“公司加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率先在太保镇发展种植,取得成功后,立即在全县各镇大力推广种植并逐步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成为全省重要的有机稻生产基地。

2005年,连山有机稻米取得香港有机认证中心和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注册了“香意浓”牌有机大米商标,并荣获第二届中国华南农业博览会金奖。2010年,“壮瑶家香”牌有机稻米获广东省名牌产品称号。

连山有机稻米不含农药残留、绿色环保、米香质软、风味极佳,成为供不应求的安全健康食品。

旱稻

又称“陆稻”“地禾”,有红、白、黑三种,在新垦山地撒播,故产量不高,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绿色环保,被当作送礼佳品。

茶油

连山茶油久负盛名,民国年间年销售约值白银2500两。20世纪70、80年代曾大量种植,主要有连山林场白石工区、大富“五四”茶场等。近年,连片种植并形成规模。烟叶在连山又称“黄烟”,烟质较好的有大旭烟、永丰西山烟、上草沙水烟,因烟胶厚,质地香醇,烟灰白而不断深受烟民称赞,常有烟厂来收购作调配烟种之用。

马蹄

连山所产马蹄皮薄、肉嫩、爽口,扬名县内外。

莲藕

连山莲藕皮淡黄并带有红锈状,其特点是藕茎大、藕身滚圆,外形美观,通常为3~4节,单体重1~3公斤,淀粉、葡萄糖含量高,肉质嫩白爽脆,鲜食味道甘甜清香,熟食则粉、松、香、甜、可口,藕香浓郁,风味独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2005年,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认证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野生灵芝连山灵芝生长于深山密林中,素有“东方仙草”之美称。

连山土猪

连山土猪肉具有肉鲜嫩滑、香醇甘美、口感甚好、天然美味的特点。

风景名胜

大旭山

大旭山瀑布群景区位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三水大旭山,距县城12.8公里,连山大旭山脚下住着纯朴的过山瑶,山上有保护完好的生态植被和众多珍稀物种。大旭山瀑布群景区内山路连绵,山高林密,野蕉林茂,古藤缠树,瀑布成群,溪水清洌,水似银帘,潭如绿绸,有“广东九寨沟”和“岭南西双版纳”的美誉。景区内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m3。行走在大旭山之中,尤其是在瀑布旁边,习习凉风伴随着丰富的负氧离子,无意中就享受了清爽的“植物精气”浴,吸之如同洗肺,令人疲倦顿消、精神倍增,是都市人的“忘忧谷”,是山与水的最佳结合,也是人和自然最和谐的地方。

茅田观景台

茅田观景台位于县城茅田界半山腰,远眺平台,是翠绿青山中的一道点缀,雾雨天气时,更犹如画中仙境,成为了连山的一道亮丽风景。站在平台的观光亭上,可以居高临下鸟瞰连山县城全景,一览山城的美丽风光,皓月星空、缭绕白云近在咫尺,令人心情愉悦、心潮澎湃。夜晚在此俯瞰山城夜景,又如在享受一场视觉盛宴,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景色美不胜收。该观景台无论周末休闲、中秋赏月或观看日出日落都是最佳场所,是连山县观光旅游的一个胜地。

雾山梯田

大雾山位于连山太保镇,为连山最高山峰(1659.3米),称为“广东岭南屋脊”,山顶常年云雾缭绕,每到冬季有积雪,是赏雪拍雪的好去处。大雾山脚下有两个村,分别是欧家村和黑山村,而每个村又有大片梯田,统称雾山梯田,是连山新八景之一,是广东省规模最大的原生态梯田。其中欧家梯田分东西两坡,总面积1000多亩,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其中东坡梯田700多亩绵延近3公里,梯田沿山层叠,级数达2000多级,梯田坡度在20度至75度之间;黑山梯田内众多山峰犹如布阵列队,极富特色,众山包裹下的梯田,曲线优美,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摄影者前来拍摄,是农业观光与乡村休闲度假的胜地。

雾山梯田田埂曲线优美,如美丽的裙带,随着季节的转换,梯田呈现不同景观,春天银光片片,夏天禾苗叠翠,秋天稻浪涌金,是休闲观光、体验田园生活的好地方,不少摄影家观后都称这是广东省最壮观,最美丽的梯田,更是摄影爱好者的乐园。

鹰扬关景区

鹰扬关景区地处连山西北角,粤湘桂三省(区)交汇处,占地面积120亩。鹰扬关景区有国务院竖立的“两广”1号界碑,可“一脚踏三省”,能尽览三省边城之风光,吸三省天地之灵气。该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名将岳飞曾经过此关,太平天国石达开曾率兵在此关激战三天三夜并留下了“太平天国古战场与三十六坟”遗址;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于1931年1月曾路过此关,并设有战壕、堡垒等。该景区先后被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清远市国防教育基地、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景区。

金子山

金子山旅游风景区是连山第一个国家3A级旅游风景区,是集三省自驾车游接待基地、登高运动、观光览胜、探险猎奇、度假休闲、生态旅游功能为一身的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景区。景区有着独特而优美的自然风光,除具有“奇峰、怪石、云海、冰雪、瀑布、古树、日出、晚霞、杜鹃、翠竹”等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之外,还有罕见的阴阳天体山和大明皇太后李唐妹化身的“皇后峰”。金子山春可看山花烂漫,夏可观日出云海,秋可览三省风光,冬可赏罕见雾淞,是登高览胜、探险猎奇、避暑养生、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

福林苑景区

福林苑景区位于总面积约200亩,被誉为“城市中的森林公园”。景区内风景优美,宁静如画、绿地如茵、古树参天,最老的“树王”已1100多岁,遍山古树见证着数千年的炎凉世事和悠悠历史,它凝结着连山少数民族对古树的敬爱,既是祖辈留下的遗产,又是福安村的福林,它们记录了壮瑶同胞保树护树及对歌相亲等人文情结。

获得荣誉

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中国气候宜居县;2015年至2018年连续4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2019年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区)、“中国天然氧吧”、广东省健康促进县等称号;2020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广东省数字农业农村试点县、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岭南避暑之都、连山金子山岭南赏雪胜地等称号。

2020年6月,入选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1年8月,国家商务部公布了2021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连山县名列其中。

2021年10月,连山县上榜2021中国康养百佳县市第43名。

2023年10月,连山县入选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参考资料

2022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2024-08-19

民族宗教.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4-08-19

2023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经济运行简况.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2024-08-19

连山概览.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2024-01-25

下一站,连山!.清远头条.2024-01-25

2022 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2024-01-25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历史沿革.广德传媒连山视窗.2024-01-25

魅力连山.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2024-01-25

行政区划.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0-01-12

历史文化.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0-01-12

历史沿革.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2024-01-25

五彩连山展芳华:公路村村通、生活日日新 | 喜迎二十大(15).清远发布.2024-01-25

清远全力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培育特色产业、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清远发布.2024-01-25

重磅!连山再新增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连山旅游.2024-01-25

历史沿革.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0-01-12

连山概览.http://www.gdls.gov.cn/zlls/lsgl/lsgl/.2020-01-12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局.2022-07-01

自然资源.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0-01-12

人口语言.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0-01-12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一号至第六号)_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政府门户网站.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统计局.2021-06-25

(清远市)2021年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9-13

甘肃省法官学院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澎湃新闻.2020-01-12

白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0-01-12

以大旭山瀑布群为卖点 打造瑶族特色瀑布小镇.人民网.2020-01-12

关于公布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第一批)名单的通知.民政部门户网站.2020-06-07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县地名介绍.博雅地图.2022-02-22

水利部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