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刘三姐

刘三姐

《刘三姐》,彩调剧,诞生于1958年,是中国舞台艺术的经典。1960年代初,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的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曾五进中南海,四入怀仁堂,受到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好评,郭沫若、梅兰芳等艺术名家为《刘三姐》题词。电影《刘三姐》也曾轰动一时。该剧取材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故事,以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主题,讲述了刘三姐为了维护人生的自由和尊严,以山歌进行顽强抗争的故事。

半个世纪来,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在国内外演出2000多场,已成为广西的形象代表,饮誉海内外。

起源背景

关于刘三姐,最早的文字记载于南宋王象之所编写的《舆地纪胜》中卷九十八《三妹山》。刘三姐以“善于唱歌”著称,是一个聪明、勤劳、美丽的姑娘,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由,不畏强暴,性格开朗活泼且倔强,她是历代壮族人民精心塑造出来的壮族妇女的典型形象

但关于刘三姐的原型起源却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观点分别为:聪明漂亮的农家女、爱歌善歌的歌仙、创造爱情的爱神、保护民间的农神以及拥有奇才异能的巫神。因此,衍生出了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而刘三姐的形象也并不固定单一,随着社会时代和人们观念的发展,刘三姐形象历经了从淳朴善良、知书达理、伤风败俗和反抗斗争的演变过程。

刘三姐的故事及其歌谣深入人心、影响广泛,她已成为壮族文化乃至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人们为纪念歌仙刘三姐,逐渐发展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建设了多样的纪念建筑,如“上巳节”歌会、南仙姑诞、刘三姐大观园等,刘三姐的故事及其歌谣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了壮族文化乃至整个广西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刘三姐不仅是一个传奇人物,也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个经典形象。她的形象多次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音乐剧等艺术作品,如彩调剧《刘三姐》、电影《刘三姐》、山水实景歌舞剧《印象·刘三姐》。在这些作品中,刘三姐通常被描绘成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性形象,她有着独特的音乐才华和勇敢的精神。她的形象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由、反抗、正义等价值观念的追求。

1958年底,柳州市彩调剧团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十周年献礼,编写了彩调剧《刘三姐》剧本。

创作过程

1953年12月,邓奕、邓仪、邓绮秀、邓四姐弟的父亲邓昌伶根据宜山民间传说创作 完成戏剧作品《刘三组》。

1958年底,柳州市彩调剧团接受柳州市委宣传部、柳州市文化局的指令,将“刘三姐”剧目搬上舞台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并邀请曾昭文(1996年去世)协助柳州市彩调剧团在邓昌伶的作品基础上编写彩调剧《刘三姐》剧本。

1959年1月,彩调剧《刘三姐》第一方案完成,署名创作组集体创作。柳州市彩调剧团以该剧本排演成戏,在南宁市汇报演出。此时彩调剧《刘三姐》第一方案的署名改为曾昭文。

1959年7月完成《刘三姐》第三方案,署名柳州市刘三姐创作组集体创作,执笔曾昭文、龚邦榕、邓凡平、牛秀、黄勇刹,由柳州市彩调剧团于1959年8月排练演出。

1992年,剧本在演出中共作了9套修改方案,后又部分编入由邓凡平主编,牛秀、曾昭文、包玉堂、龚邦榕编辑的《刘三姐丛书》之三的《刘三姐剧本集》里。

剧情简介

彩调剧《刘三姐》取材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故事,以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主题,讲述了刘三姐为了维护人生的自由和尊严,以山歌进行顽强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勤劳善良、美丽聪敏、直率泼辣、能歌善舞的刘三姐形象。

人物形象

刘三姐是岭南地区有名的传说人物,她因善歌被称为“歌仙第一人”。在长期的民间传播过程中,她的形象在也不断变化。相传,刘三姐是仙骨凡胎,拥有非凡的容貌、飞天的本领,而且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技能。同时,刘三姐热爱唱歌,尤其擅长唱山歌,远近歌手争相与她对歌、学歌。在现当代的文艺作品中,受20世纪60年代的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的影响,刘三姐最经典、最深入人心的造型为:头顶梳鬟髻,再拢一条又黑又亮的麻花辫,上身穿一件粉色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壮锦织就的围裙,样式包括了山间的走兽花卉、传说里的祥瑞吉兆,具有强烈的壮族风格特色。

相关作品

以刘三姐故事为背景创作的作品很多,涵盖电影、戏剧、歌曲等,以下是基于1958年《刘三姐》彩调剧的衍生戏剧。

作品评价

以彩调剧《刘三姐》为核心的刘三姐文化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数十年来深受民众欢迎。——《

中国新闻网》评

彩调剧《刘三姐》诞生于1958年,是中国舞台艺术的经典,经典故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新京报》评

相关争议

从1959年至1963年期间,邓昌伶先后给区党委宣传部、国家文化部去信,认为柳州市彩调剧团演出的《刘三姐》各方案,是经其同意加工产生的,但演出时却没有说明,是抄袭或改写行为,要求处理。区文化局认定邓昌伶的《刘三姐》剧本对彩调团进行《刘三姐》剧本创作是有参考启发的作用,但后者并不是抄袭前者的,在唱腔、剧情处理、人物刻画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遂于1963年9月30日给邓昌伶去信答复对此纠纷不予处理。邓昌伶于1973年因病去世。

  2001年8月15日,邓昌伶子女以邓凡平、包玉堂、龚邦榕、牛秀(已故)、柳州市彩调剧团为被告,提起诉讼,并请求法院判令:确认邓凡平、包玉堂、龚邦榕创作,柳州市彩调剧团表演的彩调剧《刘三姐》为其父亲邓昌伶《刘三姐》剧本的改编作品,邓昌伶依法享有彩调剧《刘三姐》原著署名权;判令邓凡平等人对该侵权行为公开赔礼道歉,连带赔偿原告经济损失3万元,精神损失费2万元并承担本案的诉讼费用。

 2005年2月21日,南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邓凡平、包玉堂、龚邦榕等人创作的彩调剧《刘三姐》各方案作品系邓昌伶戏剧作品《刘三姐》的改编作品,邓昌伶享有原著署名权;邓凡平、包玉堂、龚邦榕停止对邓昌伶享有原著署名权的著作权的侵害;自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再版彩调剧《刘三姐》作品时,需在剧本前注明“根据邓昌伶同名剧本改编”;驳回其他诉讼请求。

参考资料

一波三折 “刘三姐”找回“生父”.新浪网.2024-01-11

她的山歌里有激励人们追梦的勇气|新京报×国家大剧院.新京报网.2021-06-03

2023年“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 广西戏剧院新春线上展演:彩调剧《刘三姐》.网易.2024-01-11

第五代“刘三姐”王予嘉:让山歌唱响全世界.中国日报网.2024-01-11

“刘三姐”:多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手机广西网.2023-07-09

载物卷|刘三姐的故事传说(二).印象刘三姐官方信息.2023-10-30

印象封面人物(一月刊) | 国民女神刘三姐.印象刘三姐官方信息.2023-10-30

印象·刘三姐.豆瓣.2023-10-26

刘三姐.豆瓣.2023-10-26

刘三姐.豆瓣.2023-10-26

彩调剧《新刘三姐》:始终洋溢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国文化报.2023-10-26

广西展演经典彩调剧《刘三姐》 观众台座无虚席.中新网.2023-06-17

广西展演经典彩调剧《刘三姐》观众台座无虚席.百家号.2024-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