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安图、抚松县、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三县交界处。一九六O年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十九万公顷。一九八O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长白山是我国同纬度带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维管植物一千六百多种,野生动物三百多种,在整个俄罗斯远东地区也是少有的。吉林长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开展科研、教学以及进行对外科技交流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文
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位于吉林省通榆县境内。一九八一年经吉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十万五千多公顷。区内湖泡星罗棋布,有芦苇沼泽、羊草草原、稀树灌丛、沙丘榆林等类型多样的植被,是世界濒危物种丹顶鹤、白鹳等珍禽的重要繁殖区。
医巫闾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辽宁省义县、北镇市两县境内。一九八一年经辽宁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一万四千公顷。该区是辽西地区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地区。既分布着东亚地区特有的天然油松林,还保存着较完整的天然针阔叶混交林,是珍禽天鹅、鸳鸯等候鸟迁徙的重要途经地。
位于山西省方山、交城县两县境内,属于吕梁山脉中段。一九八O年经山西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一万零四百多公顷。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特有的珍禽褐马鸡的主要栖息繁殖地和华北落叶松的原产地,也是我国暖温带残存的天然林中少数保存完整的地区之一。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浙江省临安区境内。面积一千余公顷。区内有我国特有的古老植物银杏的野生种,还分布着天目紫茎、天目铁木、云锦杜鹃等近三千种维管植物,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分布较多的地区,是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的重要基地。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爬行纲,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仅见于安徽的宣城市、南陵县、广德市、泾县等少数地区。为抢救这一濒危物种,一九七五年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抢救、保护和研究扬子鳄的重要基地。
神农架林区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北省巴东、兴山县、房县三县交界处。是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面积九万公顷。分布着维管植物一千八百多种。我国特有的珙桐、双盾木等都有分布,药用、花卉植物资源丰富。该区有野生动物五百多种,有珍稀动物金丝猴属、毛冠鹿、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及大鲵属等二十余种,是一个丰富的物种宝库。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位于湖南省桑植县境内。面积二万公顷。分布着典型的中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植物种类三千余种。该区是鹅掌揪、青钱柳、水青树等古老植物的保存中心,特别是以桐为主的成片混交林,形成了罕见的植物群落。脊椎动物有一百五十多种,珍稀动物有水鹿、毛冠鹿、中华鬣羚、白冠长尾雉、红腹角雉等二十多种。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三县交界处。一九七八年建立,面积三万八千公顷。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是我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生物资源丰富,生态系统保存较好。这里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树种珙桐的产地。数量极少的我国特产动物灰金丝猴仅分布于此,其它珍稀动物有华南虎、红腹角雉、大鲵属等。
位于海南岛琼山区境内。一九八O年经广东省批准建立,面积二千五百多公顷。该区分布的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南部海岸特殊的森林植物群落,且分布面积较大,生长良好。对扩大海滩、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大田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东方县境内。一几八O年经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二千五百公顷。该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海南坡鹿-1,仅产于海南岛西部和西南部。坡鹿不仅经济价值很高,而且对研究海南岛特殊的动物区系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位于云南省景洪、勐腊县、勐海县三县境内。一九五八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二十万公顷,分为不相连接的五大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热带森林保存比较完整,有维管植物四千五百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六百多种,被誉为“动植物王国”而闻名中外。西双版纳不仅是研究热带森林和探索热带森林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基地,也是生物物种的天然基因库。
位于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境内。一九八五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六万二千多公顷。海拔七百五十至四千八百米,具有从热带到寒温带的垂直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物种资源,仅高等植物就有三千多种,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四十多种,被誉为西藏的“天然动植物博物馆”,是研究不同气候带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川县境内。一九七八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四万公顷,森林植被丰富,自然景观保存完好。主要树种有冷杉属、铁杉、云杉、珙桐、连香树、水青树、槭树等;动物资源有大熊猫、羚牛、金丝猴属、红血猴、毛冠鹿、云豹、白马鸡、蓝马鸡、灰腹角雉、绿尾虹雉等。一九八三年,中外合作在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大熊猫野外定位观察站,科研工作正在进行。
位于陕西省太白、眉县、周至县三县交界处,一九六五年陕西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五万四千公顷。太白山属秦岭中段,是我国内地最高峰,最高海拔三千七百六十七米。该区为南北气候和植物的分界线,植被垂直分布类型明显。有植物一千五百多种,野生动物近三百种。太白山的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完整,古冰川遗迹保存完好,是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难得的天然实验室。
隆宝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海省玉树市境内。一九八四年青海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一万公顷。在海拔四千二百米处有一个以隆宝湖为中心的高山草甸沼泽区。这里水域辽阔,草本植物丰富,是世界濒危珍禽黑颈鹤的栖息地,是保护、繁殖黑颈鹤的重要基地。
哈纳斯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一九八O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面积五万公顷。属于寒温带气候,森林、草原、草甸相间交错呈垂直分布;顶峰有保存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哈纳斯森林景观独特,分布着果子松、落叶松、云杉、冷杉属等。区内栖息着寒温带及荒漠区动物雪豹、盘羊、猞猁、紫貂、黑琴鸡、松鸡等。哈纳斯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静县境内。一九八O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十万公顷。四周群山环抱,成为天山纵深的闭塞区域,区内河流纵横,盆地积水总面积达一百二十多万公顷。巴音布鲁克以“天鹅湖”驰名中外,有鸟类七十二种,是我国天鹅等珍稀水禽重要栖息繁殖基地。
位于云南省腾冲、保山市、泸水市三县交界处,一九八三年云南省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十二万公顷。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的支脉,由于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种群组成十分复杂,从怒江河谷至山顶有六个植物带,垂直分布明显。被列为国家保护动物三十多种,有“天然动物园”之称。在地质构造上又是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地带,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注目。
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海坨山南麓,一九八五年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建立,面积六千六百多公顷。这里保存着华北地区唯一的大片天然油松林,还有保存良好的核桃、椴树、白蜡树、榆树、桦木等落叶阔叶林。该区共有种子植物六百余种,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青羊区等七十多种。区内地表水资源十分丰富,三条主沟常年流水,水质良好。松山靠近首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雾灵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河北省兴隆县北部,属燕山,面积16000多公顷。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属暖温带大陆季风区,保护区内古木参天,鸟兽繁多,被中外学者称为华北植被类型的代表。
历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西省南部中条山东面,面积23000多公顷。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生物资源丰富,仅种子植物就有千余种,陆栖脊椎动物有200余种,列入国家级保护珍稀动物的有16种。
大青沟自然保护区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盟,面积8000多公顷。1980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本区是风沙干旱地区保存下来的一片珍贵阔叶林,被誉为“八百里旱海”中的一颗明珠,对于防风固沙和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白石子自然保护区
位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境内,面积6000多公顷。1981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是典型的原生型果子松阔叶混交林。已鉴定的维管植物90余科,近千种,脊椎动物170多种,辽东4条较大河流发源于此,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位于辽宁省盘锦市,面积8万公顷。1987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鸟类资源十分丰富,仅水禽就有97种,是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停歇地和繁殖地,是丹顶鹤繁殖区的最南界限,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坡,面积18000多公顷。196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为原始红松母树林保护区,刚劲挺拨的红松遮天蔽日,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在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指导生产方面有重要价值。
呼中自然保护区
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面积19万多公顷。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是我国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寒温带原始落叶松林保护区。区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对深入研??及分布规律等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古牛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祁门、石台县两县境内,面积6400多公顷。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有保存较完整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木本植物500余种,列入国家保护名单的野生动物有10多种,是我国东部重要的物种基因库和科研基地。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福建省西部的玳瑁山,总面积17000多公顷。1985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是保存较好的原始林区,闽江、汀江、九龙江发源于此,景观奇特,风景优美,珍稀动物有华南虎、金钱豹、大灵猫等。
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
位于江西省永修县,面积22000多公顷。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该湖水草丰富,盛产鱼、虾、螺、蚌,是候鸟越冬的良好场所,每年有数10万只水禽来此越冬,是世界著名的白鹤越冬地。
长岛自然保护区
位于山东省长岛县境内,面积5000多公顷。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岛上树木苍郁,山峦重叠,有金雕、大天鹅等珍稀鸟类240余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所列的227种鸟类中,本岛就有143种,是我国开展鸟类环志工作的重要基地。
信阳鸡公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河南省南部大别山区,地处江淮之间,为亚热带向南温带的过渡地段,面积3000多公顷。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区内森林茂密,有植物148科,1000余种,有鸟类150余种。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
位于河南省本南部伏牛山南麓的内乡县境内,面积4200公顷。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是中原地带唯一保存完整的过渡带综合性森林生态区,汇集着多种区系的动植物。其中植物2911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24种;动物16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3种。
坝王岭自然保护区
位于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与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交界处,面积6600多公顷。1980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分布着茂密的天然热带雨林,栖息着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长臂猿,是我国唯一的保护长臂猿及其生存环境的自然保护区。
内伶仃岛—福田自然保护区
位于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区,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隔海相望,面积500多公顷。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内伶仃岛上植被茂盛,属热带亚热带常绿季雨林,有猕猴数百只。福田区位于深圳市沿海地带,东西长11公里,红树林和鸟类资源丰富,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只一水相隔。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
位于始兴县东南部,面积6000公顷。198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区内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湿带的2000多种植物并存,是一片保存完好的原始季雨林。珍稀动物有20多种,被誉为“物种宝库”、“南岭明珠”,是理想的科研、教学基地。
位于荔波县东南面的茂兰区,面积2万多公顷。1987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区内的喀斯特森林,气势壮观,是世界上同纬度地带所独有的珍贵森林资源,对于溶洞的发育理论、水文地质效应和森林群落的研究,有重要价值。
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自然保护区
位于云南省德钦县,面积18万公顷。193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在水平距离不足40公里内,相对高差达3000米以上,森林垂直分布明显,有7至16个植物分布带谱,相当于我国从南到北几千公里的植物分布带,蔚为奇观。
位于云南省楚雄等5市县交界处,面积54000多公顷。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本区是我国西南部3大自然地理区域的交汇处,其山顶部的森林是我国目前保存面积最大的中山常绿阔叶林,科学价值较大,是中外科学家使用考察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周至自然保护区
位于陕西省周至县南部秦岭北坡,面积54000多公顷。1984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区内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有我国特产动物金丝猴属11群,近千只,是我国金丝猴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位于陕西省秦岭东部,地跨柞水县、宁陕县、长安区3县,面积16000多公顷。1980年省政府批准建立。区内冷杉属、松林下松花竹茂密,是羚牛理想的栖居地,该地羚牛称为秦岭羚牛,毛色棕黄,极为珍贵。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榆中县,距兰州市20多公里,面积29000余公顷。1982年省政府批准建立。该区保护的是原始云杉林及生态系统,对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区内分布有金线豹、猁、林麝、鹰、雕等国家珍稀保护动物。
祁连山脉自然保护区
位于甘肃省、青海省两省交界处,面积23万余公顷。1987年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祁连山水源涵养林是河西走廊水利的命脉,区内资源丰富,有维管植物1044种,兽类58种,鸟类140多种,两栖爬行纲13种。珍稀野生动物有:雪豹、蒙古野驴、白唇鹿等,名贵药材有雪莲花、紫参、党参、麻黄、大黄等。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西北部,面积61000多公顷。198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本区自然条件独特,有高等植物600多种,珍稀动物10多种,是典型的温带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对研究半干旱地区植被发展、演替及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重要价值。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隆德县、西吉县、海原县和泾源县5县交界处,面积26000余公顷。198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建立。本区雨量丰富,气候湿润,植被覆盖率高,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补充: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东径:112°40¢372~113°15¢002。北纬:24°38¢022~25°00¢002之间的广东省西北部。地处广东的乳源瑶族自治县、乐昌市、阳山县、连县及湖南省宜章县等湘粤两省五县交界地方。由乳源县的八宝山自然保护区、天井山自然保护区,阳山县秤架自然保护区、龙潭角自然保护区、连县大东山自然保护区等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联合组成。于一九九三年十二月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动植物为主要目的。
总面积为50000hm2。其中核心区:2000hm2、缓冲区:2000hm2、实验区:1000hm2。森林复被率达90%。区内山峰海拔大多在千米以上。最低海拔为200多米。主峰石坑崆风景区为广东省大陆最高山峰,高度为1902米。区内地形复杂,山峰陡峭。坡度一般在25~55之间。是比较典型的中山地形。
气候特点:据当地气象站的观测,年平均温度17.5℃-20.3℃。极端高温39.9℃。极端低温-6.9℃。年平均降雨量1569-2200mm。年相对湿度84%。最大月平均103%。最小月平均74%。全年有雾天数57天,降霜72天。降雪与结冰观象在冬季时有出现,但日数较少。本保护区的森林保存比较完整。原始森林有49000hm2,占该保护区面积的78%。据初步调查有维管植物201科784属2014种。其中蕨类植物门35科63属117种,裸子植物8科17属23种,被子植物门158科704属1743种。珍贵植物有华南五针松(原变种)、华南南方铁杉、福建柏、白豆杉。南方红豆杉、穗花杉、百日青、金叶白兰、小叶红豆、黄檀木、红锥、罗浮椎、三尖杉、粗榧等31种。
据不完全调查保护区有动物72科179属253多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水鹿、短尾猴、黄腹角雉、自、云豹、华北豹、大灵猫、小灵猫、金猫、水獭亚科、大山羊、鳞甲目、毛冠鹿、熊瞎子、猛禽等3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