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香树
连香树(学名: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Sieb. et Zucc.),别名五君树、山白果、芭蕉香清等,为连香树属(Cercidiphyllaceae)连香树属(Cercidiphyllum)植物,原产于中国、日本,引种栽培于韩国、奥地利、美国;在中国产于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等地。连香树多星散分布于海拔650-2700米的林中开阔地或山谷边缘的杂木林中。
连香树为落叶大乔木,高10-20米,少数可达40米;树皮灰色或棕灰色;小枝无毛;芽鳞片褐色。生短枝上的叶近圆形、宽卵形或心形;生长枝上的叶椭圆形或三角形;叶柄无毛。雄花常4朵丛生,近无梗;苞片在花期红色,膜质,卵形;雌花2-8朵丛生。蓇葖果荚果状,褐色或黑色。种子扁平四角形,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连香树叶型奇特,幼叶紫色,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其木材纹理直,材质优良,供乐器、建筑和家具等用材;树叶含麦芽酚,可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工业等方面;树皮及叶均含单宁,可提制胶。连香树的成熟果实可入药,具有祛风、定惊、止痉的作用。此外,连香树作为第三纪孑遗植物,对于阐明中国与日本植物区系的关系和第三纪植物区系起源均有重要的科研价值。2020年连香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CUN)中,级别为无危(LC)。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B保护级别为二级。
研究历史
远在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时,连香树开始在地球大陆上出现。它是被子植物门中问世最早的树种之一。到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之后,在世界多数地方已“消失”,惟独在北半球南部中国和日本尚有极少量幸存下来,故称“活化石”。连香树定名发表于1846年,1913年在中国又发现变种一银叶连香树。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为古生物学、植物地理学等的研究提供了可贵资料,在科学研究上具有很高的价值,系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
名称来源
连香树又称山白果,具有芳香味,弥散开来,百米连续飘香,故称连香。
形态特征
连香树为落叶大乔木,高10-20米,少数可达40米。树皮灰色或棕灰色。
茎
小枝无毛,短枝在长枝上对生;芽鳞片褐色。
叶
生短枝上的叶近圆形、宽卵形或心形;生长枝上的叶椭圆形或三角形,长4-7厘米,宽3.5-6厘米,先端圆钝或急尖,基部心形或截形,边缘有圆钝锯齿,先端具腺体,两面无毛,下面灰绿色带粉霜,掌状脉7条直达边缘;叶柄长1-2.5厘米,无毛。
花
雄花常4朵丛生,近无梗;苞片在花期红色,膜质,卵形;花丝长4-6毫米,花药长3-4毫米;雌花2-8朵,丛生;花柱长1-1.5厘米,上端为柱头面。
果实和种子
蓇葖果2-4个,荚果状,长10-18毫米,宽2-3毫米,褐色或黑色,微弯曲,先端渐细,有宿存花柱;果梗长4-7毫米。种子数个,扁平四角形,不连翅长2-2.5毫米,褐色,先端有透明翅,长3-4毫米。
物种分布
连香树原产于中国、日本,引种栽培于韩国、奥地利、美国;在中国产于山西省、河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湖北及四川省。
生长习性
连香树主要生长在温带,多星散分布于海拔650-2700米的林中开阔地或山谷边缘的杂木林中。其喜光,耐荫性较强,幼树需在林下弱光处生长,但是成年树的生长需要有适宜的光照条件。连香树喜温凉、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少的气候环境;对气温适应性较强,适生于湿度大、排水良好、腐殖质较丰富、肥沃疏松、酸性或微酸性的山地黄壤和山地黄棕壤中;常与领春木(Euptelea pleiosperma)、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油麦吊云杉(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冷杉属(Abies fabri)、云南铁杉(Tsuga dumosa)等伴生。花期4月,果期8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连香树主要靠种子繁殖后代。其种子细小,种子萌发对湿度有严重依赖的特性,当湿度达到20%-25%,种子萌发状况较好;光照强度会导致根和茎不同的生长速率,种子只有落在林缘和林窗,且湿度适当,才有可能萌发出小苗。由于雌雄异株,常到了成熟年龄不能完成正常授粉,而不能更新。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入秋8月下旬果实由青变黄时采种,采后去杂阴干后密封干藏,待翌年春播时,将种子从果壳中取出。可条播或撒播,播前对种子进行催芽,当种子有1/3裂口时可以播种。种子需均匀地撒播在种植沟上,播后覆土盖草,保持苗床湿润。
扦插繁殖
插条可选用嫩枝或1年生枝条,经生根粉处理后,可提高插成活率,成活率可达50%左右。先用适宜直径的木棒在基质中插孔,然后按适宜株行距放入经过处理的插穗。扦插后,压实基质,用喷壶浇透水,使插穗与基质充分接触。通过自动喷雾装置,使棚内相对湿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压条繁殖
连香树的萌蘖性强,在基部常萌生枝条,春、夏气温适宜的条件下可进行压条繁殖。压条宜选用健壮枝条,在压条之前将所选的枝条用低浓度的生根粉进行喷洒,之后用配制的营养土或者园土将枝条压住,维持枝条周围的的土壤湿润,生长约2个月后便可生根,将枝条从基部剪下后,就可移栽到大田中。
组织培养
以连香树未成熟果实作为外植体,将采收的果实进行处理后,用解剖刀将已灭菌的果实纵向切开,并用解剖针挑出未成熟的种胚,接种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在诱导出愈伤组织后,将其转移至MS培养基中,培养1个月后,获得易碎的愈伤组织颗粒,将这些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并在新鲜培养基中增殖。之后将胚性愈伤组织在MS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选择子叶期体细胞胚,并将其转移至培养基中以诱导体细胞胚发芽和幼苗转化。之后将幼苗转移至含有IBA的MS培养基中,以进一步发育和生根。
栽培技术
选地移栽
育苗地应选择肥沃湿润、深厚、微酸性或酸性沙壤土,所选地块最好是阴坡或半阳坡,之后施入有机肥,深翻,经细致整地后按适宜的规格进行作床。可春季移栽,也可秋栽,需在土壤封冻之前进行。移栽的苗木为2年生苗,移栽时需剪除苗木上稍,仅保留基部的几个芽,随后进行移栽,需要按适宜密度与株行距进行随起随移。栽植不可过深,且需让根系舒展,之后踏实土壤。移栽后,浇透定根水。
抚育管理
在苗木生长的前期,除草松土需每隔半个月左右进行,在后期,除草松土只需每月进行一次。栽植后需维持土壤的湿润,遇到干旱天气,需及时灌溉,雨季则需排涝。定植后到8月上旬,施肥以氮肥为主,在8月下旬至9月,施肥则以复合肥为主,晚秋时需要再次施足底肥,便于来年肥力充足。
病虫害防治
连香树的虫害主要是金龟子和蚜虫等,病害主要是黑斑病、黄化病。草莓炭疽病可喷洒甲醛水溶液或高锰酸钾等药剂或及时拔除烧毁病苗进行防治;黄化病可在叶面喷施高美施液肥或对植株喷洒硫酸亚铁进行防治。绿绿虫可通过喷洒敌虫百稀释液进行防治;蚜虫则可通过喷洒乐果乳油进行防治。
物种保护
致危因素
连香树因材质好,木材用处较广,遭到人们的过度砍伐。由于种群数量稀少,其零星分布、距离较远的分布格局增加了连香树雌雄株传粉授精的难度,其有性繁殖受阻;种子具有生理休眠的现象,种子在较差的立地条件下无法正常发芽生长;且种粒较小,出苗困难,在出苗之后若遇到暴晒、暴雨及病虫害等情况时,即便是近距离有连香树的雌雄植株,其天然更新也是很困难的,这些因素均导致了树种濒危。
保护级别
2020年连香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CUN)中,保护级别为无危(LC)。
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级别为二级。
保护措施
应将连香树列为保护对象,其它产区的大树亦应保护。在其分布区内已建立自然保护区,如中国浙江临安西天目山、安徽歙圣清凉峰、遂昌九龙山、湖北神农架林区、四川卧龙、峨眉山和陕西太白山等,不少植物园和树木园已引种栽培。
功用价值
观赏价值
连香树寿命长,干形通直,树冠开阔,叶型奇特,幼叶紫色,秋叶黄色、红色、橙色或紫色,观赏价值高,是优美的山林风景树、庭院观赏树种,也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
经济价值
连香树材质优良,林木生长快,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质地坚韧,硬度适中,容易干燥,易于切削,切口光滑,不翘不裂,是精工雕刻的好原料;也是图板、乐器、排船、建筑和家具等的上等用材;其树叶含麦芽酚,是香料工业上的重要定香剂,可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工业等方面;此外,树皮及叶均含单宁,可提制栲胶。
药用价值
连香树的成熟果实可入药,具有祛风、定惊、止痉的作用,主治小儿惊厥,抽搐肢冷。
研究价值
连香树单科单属,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是中国稀有植物,也是东亚特有珍稀植物,是在日本和中国的间断分布种。该树种对于阐明日本与中国植物区系的关系、第三纪植物区系起源等都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相关研究
连香树芳香油对玉蜀黍属大斑、禾谷镰抱菌、黑曲霉、根霉假丝酵母属、辣椒疫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对玉米大斑、禾谷抱菌、黑曲霉和根霉抑制作用较强,抑制率达97%以上。连香树的果与叶含有焦性儿茶酚,可用于制作治疗抽蓄、四肢发冷的药物,连香树精油对正常肝细胞的毒害较小。
参考资料
Cercidiphyllum 连香树属.自然标本馆.2023-05-15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植物智.2023-05-15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5
Cercidiphyllum japonicum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5-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5-15
领春木Eupteleapleiosperma.植物智.2023-05-15
红豆杉Taxuswallichianavar.chinensis.植物智.2023-05-15
Picea brachytyla var. complanata.植物智.2023-05-15
臭冷杉 Abies nephrolepis.植物智.2023-05-15
云南铁杉 (yún nán tiě shān).植物智.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