嚈哒(Hephtalites; Yada)是古代中亚游牧部族。中国史籍中又写作哒、、揖怛和滑等;拜占庭史学家称为Ephthalitae, Ephthalitai, Hephthalitai, Nephthalitai等;亚美尼亚史家称为Heptal;波斯、阿拉伯史家称为Hetal, Haytal等。
嚈哒人起源于蒙古草原,曾隶属于柔然小部落,因受压迫而西迁。自4世纪70年代起,他们逐步征服索格狄亚那、贵霜帝国等地,与萨珊波斯长期征战,至5世纪中叶大败其王并占领霍拉桑省地区。同时,嚈哒亦试图侵入印度,但多次受挫。至6世纪中叶,嚈哒势力衰落,被萨珊波斯与突厥联盟夹击而亡,领土瓜分,部众散居各地,渐与各民族融合。在东方,嚈哒曾北上控制西域并与铁勒、柔然等势力争夺地区控制权,控制中西商路,与中原王朝频繁交往。至6世纪中叶,随着嚈哒的衰亡,其与中国的往来也终止。
嚈哒人的语言系属不明,只知与柔然、高车不同。嚈哒人没有文字,进入吐火罗斯坦后,可能借用当地人的文字。近人发现的用所谓“嚈哒文”书写的碑铭、文书之类,究竟与噘哒人有无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噘哒人的原始信仰不得而知,后来可能受索格狄亚那和吐火罗斯坦土著居民的影响接受了琐罗亚斯德教。从现存多时期的碑铭和钱币等可以看出,进入南亚次大陆的嚈哒人仍继续信仰此教,但也逐步转向印度教各教派。嚈哒人不信佛,杀生血食,但对佛教并不打击迫害。历来有嚈哒兴起乃中亚佛教一劫之说,不足为信。嚈哒人有刑法,盗一责十。最初冬夏逐水草迁徙,后逐步定居。和北方游牧民族一样,亦有殉死、截耳之风,习俗一妻多夫。
简史
起源
嚈哒人起源于塞北,扩展其势力于妫水河之南、定都于拔底延城(Bactria)。公元4世纪70年代初越阿尔泰山西迁粟特,其国的政治中心在吐火罗斯坦,也就是在阿富汗斯坦巴尔赫省地区。在南北朝时期,于大漠南北与魏争雄,嚈哒与柔然相结,广泛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以西的地方,波斯,并将波斯萨珊王朝击败,使波斯王称臣纳贡。全盛时,其领域东至帕米尔高原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西至里海的库尔干州河地方。迫使北朝之魏在516年遣使到南梁的梁朝通好,以免腹背受敌。嚈哒人无城镇、无文字,实行一妻多夫(但余太山 在《嚈哒史研究》中考证认为一妻多夫并不是嚈哒的习俗),6世纪中叶被突厥汗国击溃,其部众大多加入突厥汗国,构成突厥语民族的源头之一。
嚈哒人族源、族属异说纷纭,铁勒、车师、大月氏、康居、柔然、塞种、伊朗、突厥等说,无定论。2003年钱伯泉著《于嚈哒族源问题的新探索》肯定嚈哒的族源为阿尔泰共和国山周围的呼得和东部天山以北的车师人后部,即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与印欧塞种游牧民族混合后裔,与突厥人有着深厚渊源。
嚈哒人起源于阿尔泰山,公元4世纪70年代初跨阿尔泰山向西南迁徙,占领索格狄亚那。
5世纪20年代中,跨过阿姆河侵入萨珊波斯,但被巴赫拉姆五世(420~438在位)击退;
遂转向吐火罗斯坦(帕米尔高原以西,阿姆河以南一带),于30年代末征服盘踞该处的寄多罗贵霜,随即西向同波斯冲突;
453年大败萨珊王雅兹底格德二世(438~457在位),484年又在赫拉特战役杀死俾路支一世(457~484在位),一度占领大部分霍拉桑省地区,极大地消耗了波斯的国力,终于迫使波斯纳贡称臣。
6世纪初,嚈哒人北上同铁勒人争夺准噶尔盆地及其以西地区,并控制高昌国,遏制柔然势力的西进。与此同时,嚈哒人又东进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南道直至于,北道直至焉耆。经过西域南北道,嚈哒人频繁地开展同中国北魏、西魏、北周乃至南梁的交往。
5世纪中,嚈哒人乘击败雅兹底格德二世之机,南下侵入笈多印度,但被塞建陀笈多击退。
70年代末,嚈哒人最终灭亡犍陀罗地区的寄多罗贵霜残余势力,立特勤为王,并以此为基地,于6世纪初再次大举入侵印度,一度推进至摩揭陀,但旋被马尔瓦(摩腊婆)的耶输陀曼等击退。
约558~567年间,萨珊波斯和当时中亚新兴的游牧政权突厥人联盟,夹击嚈哒人,遂亡,领土被瓜分,部众散居于北亚、中亚及南亚各地,后渐与各地民族融合。因处于联结中国、印度、南俄商道之中心,商业极为繁荣。
活动地区
贵霜帝国于5世纪中叶灭亡。这是因为西方受到波斯萨珊王朝(波斯人Ardashir推翻安息并于公元226年建立之王朝)的压迫,北方受到来自水彼岸的嚈哒(Ephtal)民族南下的逼迫。此处之Ephtal为中国南北朝时代史乘中写作嚈哒、悒怛的种族。北魏时在漠北有蒙古种之柔然崛起,把乌孙人从其汉代以来据有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逐走,在大漠南北与魏争雄,嚈哒与蠕蠕相结,广泛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以西地方,迅速成为实力强大的中亚游牧帝国。原来为游牧民族之嚈哒人,在扩展其势力于妫水之南、定都于拔底延城(即Bactria)后,渐次转入城郭生活。其盛时所领有之地从以伊犁、粟特、大夏为中心的吐火罗斯坦越过兴都库什山脉扩展到犍陀罗和加兹尼(Gaznī)地方,西方及于注入里海的古尔干(Gurgan)河地方,东方包括帕米尔高原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北朝之魏自不待言,516年并遣使到南梁的梁朝以通好。一时如此强盛之嚈哒人到了其后的560年代也遭到灭亡之命运。这是由于多年来受其压迫的波斯进行反击及受到新兴的强大的突厥攻击所致。灭掉嚈哒的就是此西突厥。
嚈哒之灭亡由于波斯与西突厥协力东西挟击之结果。之后,波斯由于害怕突厥势力扩及于自己国内,遂努力回避与之发生直接交涉。而不久前臣属于突厥的粟特地方的商人则利用其与突厥、波斯的亲善关系,希望直接进入波斯以扩大成为重要商品的丝绸之销路。突厥为实现其希望,遂派特使到波斯请予认可。但波斯由于上述之恐惧遂严加拒绝。结果突厥遂与当时与波斯处于敌对关系的东罗马通好。
568年突厥使者访问了君土坦丁堡(Konstantinapole)。罗马的特使也曾访了突厥王庭。其后更有多次使者之往来。双方针对波斯的协定达到了什么程度,以及最后效果如何,已不得而知。总之,突厥人作为一个强有力之势力已为拜占庭所承认。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从长安出发到西方旅行之玄奘三藏,翌年通过西突厥领地内(当时统叶护在位)正值此部最盛之时。据唐僧之见闻,当时西突厥除粟特外,挟妫水河于其中的东接帕米尔高原、西接波斯、南接兴都库什山脉、北接Kesh之南著名铁门的所谓吐火罗之地全为其役属,更侵扰波斯(之后其势力又从克什米尔伸展到犍陀罗地方)。天山南路诸国也在其势力范围之下。西突厥与唐通好,并从苦虑于东突厥对策的高祖那里得到尚其公主之约许。
发展
月氏人西迁,先居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楚河流域一带,后在匈奴老上单于时,复为斯基泰人乌孙人所破,于是继续南迁,进入药杀水流域。当以吐火罗人为首的塞人部落征服巴克特里亚王国之后,月氏人在索格狄亚那地区停留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当地土著本为东伊朗人,被月氏人征服后,王族也易为月氏人,而被统治的广大臣民则是操东波斯语的粟特人。
稍后,月氏越过阿姆河,征服了吐火罗人的大夏国,旋又分为五大侯长期割据混战,最终,约在公元一世纪中,贵霜翕侯脱颖而出,统一五部,建立了贵霜帝国,汉本其故号,称之为大月氏。贵霜帝国崛起时,西边波斯故地帕提亚人的安息帝国已经衰落,贵霜遂成为中亚霸主,除占有中亚两河流域、伊朗东部和阿富汗大部之外,又侵占了印度北部,成为当时与罗马、安息及汉并列的四大帝国之一。
贵霜在四世纪时逐渐衰落,适值被西方称为“白匈奴”的嚈哒人入侵。嚈哒人的族源,似乎与斯基泰人有关,许多人认为他们是讲突厥语的游牧民族,而蒲立本将其视为西迁的乌桓部落,余太山则将其与西部鲜卑族中的乞伏、乙弗联系起来。嚈哒人一度役属于柔然,后征服索格狄亚那,并于五世纪时南下击破贵霜帝国,进而西向与萨珊波斯争雄,后于六世纪中叶被突厥人与波斯人联手灭掉。嚈哒人余部加入突厥汗国的突骑施、葛逻禄等部落,并继续存留于霍拉桑省、吐火罗斯坦等地,成为土克曼族、乌孜别克族的族源之一。并在后来阿富汗民族的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十八世纪创建的杜兰尼帝国的第一任皇帝就是出自普什图人的核心阿布达里部落(后改名杜兰尼),而“阿布达里”(Abdal)正是古代的“嚈哒”(Hephthalitai)。
自贵霜帝国兴起以来,索格狄亚那一直是由月氏王统治下的粟特诸城邦并立着,在嚈哒人入侵期间,诸王不得不暂时屈服,连姓氏也改易为“温”;后当嚈哒人的统治被推翻后,诸王又恢复其姓为“昭武”,意在重提其月氏传统——昭武为月氏人在河西故地的首都。中国史籍将其统称为“昭武九姓”,但这只是一种泛指,各书有不同的说法,而且也未必只有九个邦国,一种有代表性的说法(《旧唐书》)是:康、安、曹、石、米、何、戊地、火寻、史,共计九姓。其中,康国位于今撒马尔罕,是诸国之首领,安国位于布哈拉,石国位于塔什干,火寻则是花拉子模的异译;此外,尚有穆、毕等国。大约迫于嚈哒入侵的压力,昭武九姓国人曾在四、五世纪时大量东移至河西,有许多粟特人聚居于北凉的首都武威郡,北凉的统治者沮渠姓出自卢水胡,双方的接近似乎也可以通过与月氏的亲缘关系来加解释。北凉国灭于北魏后,姑臧有大量的粟特人被俘,为此粟特王还派特使来觐见拓跋焘,请求予以归遣。
史料汇编
洛阳伽蓝
十月之初,至嚈哒国。土田庶衍,山泽弥望。居无城郭,游军而治。以毡为屋,随逐水草,夏则随凉,冬则就温。乡土不识文字,礼教俱阙。阴阳运转,莫知其度。年无盈闰,月无大小,用十二月为。一岁。受诸国贡献,南至牒罗,北尽敕嚈,东被金玉国,西及波斯,四十余国皆来朝贺。王张大毡帐,方四十步,周回以为壁。王着锦衣,坐金床,以四金凤凰为床脚。见大魏使人,再拜跪受诏书。至于设会,一人唱,则客前;后唱则罢会。惟有此法,不见音乐。嚈哒国王妃亦着锦衣,垂地三尺,使人擎之。头带一角,长八尺,奇长三尺,以玫瑰五色装饰其上。王妃出则与(舆)之,入坐金床,以六牙白象四狮子为床。自余大臣妻皆随伞,头亦似有角,团圆垂下,状似宝盖。观其贵贱,亦有服章。四夷之中,最为强大。不信佛法,多事外神,煞生血食,器用七宝。诸国奉献,甚饶珍异。按嚈哒国去京师二万余里。
北史
西域传
嚈哒国,大月氏之种类也,亦曰铁勒之别种。其原出于塞北。自金山而南,在于阗之西,都乌浒水南二百余里,去长安一万一百里。其王都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里余,多寺塔,皆饰以金。风俗与突厥略同。其俗,兄弟共一妻,夫无兄弟者,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帽角焉。衣服类加以缨络,头皆发。其语与柔然、高车及诸胡不同。众可有十万,无城邑,依随水草,以毡为屋,夏迁凉土,冬逐暖处,分其诸妻,各在别所,相去或二百、三百里。其王巡历而行,每月一处。冬寒之时,三月不徙。王位不必传子,子弟堪者,死便受之。其国无车,有舆,多驼、马。用刑严急,偷盗无多少,皆腰斩,盗一责十。死者,富家累石为藏,贫者掘地而埋,随身诸物,皆置冢内。其人凶悍,能斗战,西域康居、金玉国、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与柔然婚姻。
自太安以后,每遣使朝贡,正光末,遣贡师子一,至高平,遇万俟丑奴反,因留之。丑奴平,送京师。永熙以后,朝献遂绝。
至大统十二年,遣使献其方物。废帝二年、宇文毓二年,并遣使来献。后为突厥所破,部落分散,职贡遂绝。至隋大业中,又遣使朝贡方物。
其国去漕国千五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
朱居国,在于阗西。其人山居,有麦,多林果。咸事佛,语与于阗相类,役属嚈哒。
渴盘陀国,在葱岭东,朱驹波西。河经其国东北流,有高山,夏积霜雪。亦事佛道,附于嚈哒。
钵和国,在渴盘陀西。其土尤寒,人畜同居,穴地而处。又有大雪山,望若银峰。其人唯食烙面,饮麦酒,服毡裘。有二道,一道西行向嚈哒,一道西南趣乌。亦为嚈哒所统。
赊弥国,在波知之南。山居。不信佛法,专事诸神。亦附嚈哒。东有钵卢勒国,路,缘铁锁而度,下不见底。熙平中,宋云等竟不能达。
乾陀国,在乌苌西,本名业波,为嚈哒所破,因改焉。其王本是铁勒,临国己二世矣。好征战,与宾斗,三年不罢,人怨苦之。有斗象七百头,十人乘一象,皆执兵仗,象鼻缚刀以战。所首都东南七里有佛塔,高七十丈,周三百步,即所谓“雀离佛图”也。
周书
异域传
囐哒国,大月氐之种类,在于阗之西,东去长安一万百里。其王治拔底延城,盖王舍城也。其城方十余里。刑法、风俗,与突厥略同。其俗又兄弟共娶一妻。夫无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帽角焉。其人凶悍,能战斗。金玉国、安息等大小二十余国,皆役属之。
大统十二年,遣使献其方物。魏废帝二年,明帝二年,并遣使来献。后为突厥所破,部落分散,职贡遂绝。
梁书
西域传
滑国者,车师之别种也。汉永建元年,八滑从班勇击北虏有功,勇上八滑为后部亲汉侯。自魏、晋以来,不通中国。至天监十五年,其王厌带夷栗?始遣使献方物。普通元年,又遣使献黄师子、白貂裘、波斯锦等物。七年,又奉表贡献。
北魏之居桑乾也,滑犹为小国,属柔然。后稍强大,征其旁国波斯、盘盘、罽宾、焉耆、龟兹、疏勒国、姑墨、金玉国、句盘等国,开地千余里。土地温暖,多山川树木,有五谷。国人以及羊肉为粮。其兽有师子、两脚骆驼,蒙古野驴有角。人皆善射,著小袖长身袍,用金玉为带。女人被裘,头上刻木为角,长六尺,以金银饰之。少女子,兄弟共妻。无城郭,毡屋为居,东向开户。其王坐金床,随太岁转,与妻并坐接客。无文字,以木为契。与旁国通,则使旁国胡为胡书,羊皮为纸。无职官。事天神、祝融,每日则出户祀神而后食。其跪一拜而止。葬以木为。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讫即吉。其言语待河南人译然后通。
周古柯国,滑旁小国也。普通元年,使使随滑来献方物。
呵跋檀国,亦滑旁小国也。凡滑旁之国,衣服容貌皆与滑同。普通元年,使使随滑使来献方物。
胡蜜丹国,亦滑旁小国也。普通元年,使使随滑使来献方物。
白题国,王姓支名史稽毅,其先盖匈奴之别种胡也。汉灌婴与匈奴战,斩白题骑一人。今在滑国东。去滑六日行,西极波斯。土地出粟、麦、瓜果,食物略与滑同。普通三年,遣使献方物。
渴盘陁国,于阗西小国也。西邻滑国,南接罽宾国,北连沙勒国。所治在山谷中。城周回十余里,国有十二城。风俗与金玉国相类。衣古贝布,著长身小袖袍,小口裤。地宜小麦,资以为粮。多牛马骆駞羊等,出好毡、金、玉。王姓葛沙氏。中大同元年,遣使献方物。
波斯国……东与滑国,西及南俱与婆罗门国,北与泛栗国接。
隋书
西域传
挹怛国,都乌浒水南二百余里,大月氏之种类也,胜兵者五六千人。俗善战。先时国乱,突厥遣通设字诘强领其国。首都方十余里。多寺塔,皆饰以金。兄弟同妻。妇人有一夫者,冠一角帽,夫兄弟多者,依其数为角。南去漕国千五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贡方物。
高昌国国……立()嘉为王。嘉字灵凤,金城榆中人,既立,又臣于茹茹。及高尘落主为铁勒所杀,嘉又臣于高车。属焉耆为挹怛所破,众不能自统,请主于嘉。嘉遣其第二子为焉耆王,由是始大,益为国人所服。嘉死,子坚立。
吐火罗国,都帕米尔高原西五百里,与挹怛杂居。都城方二里。胜兵者十万人,皆习战。其俗奉佛。兄弟同一妻,迭寝焉,每一人入房,户外挂其衣以为志。生子属其长兄。其山穴中有神马,每岁牧马于穴所,必产名驹。南去漕国千七百里,东去瓜州县五千八百里。大业中,遣使朝贡。
新唐书
西域传下
吐火罗,或曰土豁罗,曰睹货逻,北魏谓吐呼罗者。居葱岭西,阿姆河之南,古大夏地。与挹怛杂处。胜兵十万。国土著,少女多男。北有颇黎山,其阳穴中有神马,国人游牧牝于侧,生驹辄汗血。其王号“叶护”。武德、贞观时再入献。
劫者,居帕米尔高原中,西及南距赊弥,西北挹怛也,去京师万二千里。气常热,有稻、麦、粟、豆。畜羊马。俗死弃于山。武德二年,遣使者献宝带、玻璃、水精杯。
《通典》
滑国,车师之别种。后刘保永建初,八滑从班勇击北虏有功,汉以八滑为后部亲汉侯。自魏、晋以来,不通中国。至萧衍普通初,其王厌带夷粟ヌ始遣使献黄师子、白貂裘、波斯锦物等。北魏之居桑乾也,滑犹小国,属柔然。后稍强大,征其傍国波斯、渴盘、罽宾、龟兹、疏勒国、姑墨、金玉国等国焉。其兽有师子、两脚驼。人皆善骑射。着小袖长身袍,用金王为带。女人被裘,头上刻木为角,长咫尺,以金银饰之。兄弟共妻。无城,以毡屋为居,东向开户。其王金床,随太岁转。无文字,以木为契,与旁国通用胡书,羊皮为纸。无职官。事天神、祝融,每日出,祀神而后食,其跪一拜而止。死以木为椁,父母死,其子截一耳,葬讫即吉。其言语,待译然后通。至北魏时,谓之?厌哒国。或云高车之别种,或云大月氏之种,其源出于塞北自金山。至后曹丕时,已八九十年矣。在于阗之西,东去长安万一千里。衣服类胡,加以缨络。头皆剪发。其语与柔然、铁勒及诸胡不同。部众可十万,依随水草。其国无车舆,多驼马。用刑严急,盗无多少皆腰斩,盗一责十。死者富家累石为藏,贫穷者掘地而埋,随身诸物皆置冢内。又兄弟共聚一妻。无兄弟者其妻戴一角帽,若有兄弟者,依其多少之数更加帽角焉。西域康居、金玉国、沙勒、安息及诸小国三十许皆役属之,号为大国。每遣使朝贡。孝明帝熙明中,遣使伏子统宋云使西域,所经诸国,不能知其敝拴及山川里数,今举其略云。至隋时,又谓挹怛国,都乌浒水南二百余里,大月氏之种类也。胜兵五六万人,俗善战。先时国乱,突厥遣通设字强领其国。俗同吐火罗。南去漕国千五百里,东去瓜州六千五百里。大业中,遣使来贡。
历史记载
《魏书·本纪》中的嚈哒
李治文成帝纪
冬十月甲申,车驾还宫。甲午,曲赦京师。十有一月,尚书、西平王源贺改封陇西王。嚈哒、普岚国并遣使朝献。刘骏濮阳市知府姜龙驹、新平太守杨伯伦,各弃郡率吏民来降。
世宗宣武帝纪
冬十月丁巳,高丽、半社、悉万斤、可流伽、比沙、疏勒国、金玉国等诸国并遣使朝献。丁卯,皇后于氏崩。戊辰,疏勒国遣使朝贡。庚午,淮阳太守安乐以城南叛。辛未,嚈哒、波斯、渴盘陁(渴盘陁国、朅盘陀国)、渴文提不那杖杖提等诸国,并遣使朝献。
二年春正月,萧衍遣王神念寇南。诏辅国将军长孙稚假平南县将军为都督,率统军等五军以讨之。丁亥,胡密、步就磨、忸密、盘是、悉万斤、辛豆那、越拔忸诸国并遣使朝献。壬辰,嚈哒、薄知国遣使来朝,贡白象一。
秋七月辛酉,吐谷浑、辽朝并遣使朝献。八月辛未,阿婆罗、达舍、越伽使密、不流沙等诸国并遣使朝献。癸巳,勿吉国献楛矢。九月甲寅,萧衍九山戍主苟仁以戍来降。嚈哒、朱居盘、波罗、莫伽陁、移婆仆罗、俱萨罗、舍弥、罗乐陁等堵国并遣使朝献。
冬十月乙亥,立皇子诩为皇太子。是月,嚈哒、金玉国、吐鲁番市及库莫奚诸国并遣使朝献。
秋八月辛卯,诏曰:“顷水旱互侵,频年饥俭,百姓窘弊,多陷罪辜,烦刑之愧,朕用惧矣。其杀人、掠卖人、群强盗首,及虽非首而杀伤财主,曾经再犯公断道路劫夺行人者,依法行决。自余恕死。徒流已下各准减降。”庚戌,嚈哒、于阗、盘陁及辽朝、库莫奚诸国并遣使朝献。
肃宗孝明帝纪
神龟元年……二月戊申,嚈哒、高丽、勿吉、吐谷浑、宕昌国、疏勒、久末陀、末久半诸国,并遣使朝献。己酉,诏以神龟表瑞,大赦改年。
夏四月乙丑,嚈哒国遣使朝贡。
五年春正月辛丑,车驾有事于南郊。闰二月癸巳,嚈哒国遣使朝贡。
十有二月壬辰,诏太傅、京兆王继为太师、大将军,率诸将讨之。嚈哒、契丹、地豆于、库莫奚诸国并遣使朝贡。
冬十月,柔然国主阿那瓌遣使朝贡。是月,吐谷浑国复讨赵天安,降之。河州长史元永平、治中孟宾等推嚈哒使主高徽行州事,而前刺史梁钊子景进攻杀之,景进又自行州事。
六月戊午,诏胡姓亲属受爵于朝者黜附编民。嚈哒国献师子一。
出帝纪
六月癸亥朔,帝于华林园纳讼。丙寅,蠕蠕、嚈哒、高丽、辽朝、库莫奚国并遣使朝贡。丁卯,太尉公、司州牧、南阳郡王宝炬坐事降为骠骑将军、开府,王如故,归第,令羽林卫守。改谥武怀皇帝曰孝庄。癸酉,柔然、嚈哒国遣使朝贡。
任城王云传附子澄传
西域嚈哒、波斯诸国各因公使,并遗澄骏马一匹。澄请付太仆,以充国闲。诏曰:“王廉贞之德,有过楚相,可敕付厩,以成君子大哉之美。”
高湖传附
高徽,字荣显……延昌中,假员外散骑常侍,使于嚈哒,西域诸国莫不敬惮之,破洛侯、乌孙并因之以献名马。还,拜冗从仆射。神龟中,迁射声校尉、左中郎将、游击将军。又假平西将军、员外散骑常侍,使嚈哒。还至罕,属莫折念生反于秦陇。
高昌国传
嘉字灵凤,金城榆中人。既立,又臣于柔然郁久闾那盖。顾礼与义舒随安保至洛阳市。及蠕蠕主伏图为铁勒所杀,嘉又臣高车。初前部胡人悉为高车所徙,入于焉耆,焉耆又为嚈哒所破灭,国人分散,众不自立,请王于嘉。嘉遣第二子为焉耆王以主之。
蠕蠕传
十二月,诏安县西将军、廷尉元洪超兼尚书行台,诣敦煌市安置婆罗门。婆罗门寻与部众谋叛投嚈哒,嚈哒三妻,皆婆罗门姊妹也。仍为州军所讨,禽之。
秦铜车马传
共工后为嚈哒所杀,虏其子弥俄突等,其众分散,或来奔附,或投蠕蠕。诏遣宣威市将军、羽林军监孟威抚纳降人,置之高平镇。阿伏至罗长子蒸阿伏至罗余妻,谋害阿伏至罗,阿伏至罗杀之。
阿伏至罗又残暴,大失众心,众共杀之,立其宗人跋利延为主。岁余,嚈哒伐铁勒,将纳弥俄突,国人杀跋利延,迎弥俄突而立之。弥俄突既立,复遣朝贡,又奉表献金方一、银方一、金杖二、马七匹、驼十头。诏使者慕容坦赐弥俄突杂彩六十匹。世宗诏之曰:“卿远据沙外,频申诚款,览揖忠志,特所钦嘉。柔然、嚈哒、吐谷浑所以交通者,皆路由高昌国,角相接。今高昌内附,遣使迎引,蠕蠕往来路绝,奸势。不得妄令群小敢有陵犯,拥塞王人,罪在不赦。”
肃宗初,弥俄突与蠕蠕主丑奴战败被禽,丑奴系其两脚于驽马之上,顿曳杀之,漆其头为饮器。其部众悉入嚈哒。经数年,嚈哒听弥俄突弟伊匐还国。
《北史》
突厥传
俟斤一名燕都,状貌奇异,面广尺余,其色赤甚,眼若琉璃,刚暴,勇而多知。务于征伐。乃率兵击邓叔子,破之。叔子以其余烬奔西魏。俟斤又西破嚈哒,东走辽朝,北并契骨,威服塞外诸国。其地,东自辽海以西,至西海,万里。南自沙漠以北,至北海,五六千里:皆属焉。抗衡中国,后与魏伐齐,至太原市。
北史
(北周)世宗明帝纪
夏四月己巳,以太师、晋公护为武威郡牧。辛未,降死罪囚一等,五岁刑已下皆原之。甲戌,天王后贞懿皇后崩。甲申,葬敬后。五月乙未,以司空、梁国公侯莫陈崇为礼部尚书。六月癸亥,嚈哒国遣使朝贡。
旧唐书
地理志三·陇右道条
太汗都督府于嚈哒部落所治活路城置,以其王太汗领之。仍分其部置十五州,太汗领之。
新唐书
西域传下·吐火罗传
挹怛国,汉大月氏之种。大月氏为乌孙所夺,西过大宛,击大夏臣之。治蓝氏城。大夏即吐火罗也。嚈哒,王姓也,后裔以姓为国,讹为挹怛,亦曰挹阗。俗类突厥,天宝中遣使朝贡。
梁书
武帝纪下
三月丙戌,滑国遣使献方物。
七年春正月辛丑朔,赦殊死以下。丁卯,滑国遣使献方物。
三月辛未,滑国王安乐萨丹王遣使献方物。
三月乙亥,宕昌王遣使献马及方物。高丽、百济、滑国各遣使献方物。
裴子野传
是时西北徼外有白题及滑国,遣使由岷山道入贡。此二国历代弗宾,莫知所出。子野曰:“汉阴侯斩胡白题将一人。服虔《注》云:‘白题,胡名也。’又汉定远侯击虏,八滑从之,此其后乎。”时人服其博识。敕仍使撰《方国使图》,广述怀来之盛,自要服至于海表,凡二十国。
隋书
裴矩传
发自敦煌市,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经蒲类海铁勒部,突厥可汗庭,度北流河水,至拂国,达于西海。其中道从高昌国,焉耆,龟兹,疏勒国,度葱岭,又经汗,苏对沙那国,康国,曹国,何国,大、小安国,穆国,至波斯,达于西海。其南道从楼兰,金玉国,朱俱波、喝盘陀,度帕米尔高原,又经护密,吐火罗,挹怛,忛延,漕国,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其三道诸国,亦各自有路,南北交通。其东女国,南婆罗门国等,并随其所往,诸处得达。故知伊吾、高昌、善,并西域之门户也。总凑敦煌市,是其咽喉之地。
北狄传·突厥传
木杆勇而多智,遂击柔然,灭之,西破挹怛,东走辽朝,北方戎狄悉归之,抗衡中夏。
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齿磨牙,常伺其便。达头可汗前攻酒泉市,其后于阗、波斯、挹怛三国一时即叛。
新唐书
地理志七下
呼延姓都督府,贞观二十年置。领州三。贞观二十三年分诸部置州二。贺鲁州以贺鲁部置,初隶云中都督府(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后来属。葛逻州以葛逻、挹怛部置,初隶云中都督,后来属。?跌州初为都督府,隶北庭,后为州,来属。
嚈哒人并不是人们通常说的Hepethalites,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民族。Hepethalites当是魏书西域传中的大、小月氏或者讲是它的后代,也即是汉书中的小月氏的后代。魏书中的大小月氏大概是在4世纪末或者5世纪初南下到中亚的;而嚈哒大概是在6世纪初北方金山南下到中亚的。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一直将嚈哒和Hepethalites混淆成同一个民族,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对魏书中的大、小月氏的传记做出正确的解释。以下就魏书中大、小月氏传记做出正确解释:
在《魏书·西域传》中的大、小月氏的传记如下所示:
大月氏国,都卢监氏城,在弗敌沙西,去代一万四千五百里。北与柔然接,数为所侵,遂西徙都簿罗城,去弗敌沙二千一百里。其王寄多罗勇武,遂兴师越大山南侵北天竺,乾罗陁以北五国尽役属之。世祖时,其国人商贩京师,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璃,于是采矿山中,于京师铸之。既成,光泽乃美于西方来者。乃诏为行殿,容百余人,光色映彻,观者见之,莫不惊骇,以为神明所作。自此中国瑠璃遂贱,人不复珍之。
小月氏国,都富楼沙城。其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罗之子也。寄多罗为匈奴所遂,西徙后令其子守此城,因号小月氏焉。在波路西南,去代一万六千六百里。先居西平、张掖市之间,被服颇与羌同。其俗以金银钱为货。(下略)
这里的大月氏,一般地被学者们认为同《后汉书》中的大月氏是相同的种族,而且对小月氏的记载也有各种批判学说。但是我对这二传的理解同他们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这二传是建立中亚历史年代体系的重要史料。兹将卑见所示如下:
小月氏条说:“小月氏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罗之子也”。据此可知,小月氏与大月氏是同一个氏族。大月氏条说:“大月氏国(其王是寄多罗——引者注),------北与柔然相接,数为所侵遂西徙。”小月氏条说:“寄多罗为匈奴所遂,西徙后令其子守此城。”二传对同一个寄多罗的说法是不同的。案杜佑的《通典》卷一百九十二小月氏条,其曰:
小月氏------其王本大月氏王寄多罗之子也。寄多罗为蠕蠕所遂西徙。
又,同典卷大月氏条说:
大月氏------至北魏(即北魏——引者注)代,北与蠕蠕接,数为所侵遂西徙。
《通典》中对大月氏王寄多罗的说法是一样的,即大月氏寄多罗都为蠕蠕所遂。又案同典卷一北九十三边防九奄蔡条:
奄蔡,汉时通焉。------后魏时曰:粟特国。一曰:温那沙。……后魏史云:初,匈奴杀其王而有其国。至拓跋濬,初谴使朝贡。至王忽倪已三代矣。
由此可知,杜佑在编写边防篇时是参照了原来的《魏书·西域传》。因此,在《魏书·西域传》小月氏条中的“寄多罗为匈奴所遂”一句中的“匈奴”当为“柔然”的讹字。众所周知,古代中国在宋代以前的史书等书籍的流传和保存全凭手抄,在抄写过程中当然就有误抄或漏抄的现象。因此,在这里出现讹字现象是不足为怪的。其实,中华校点本《魏书·西域传》中已经指出了小月氏条中“匈奴”字样是“蠕蠕”的讹字。可惜,这个贵重的意见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重视。以至于有的学者将这个讹字“匈奴”推测为嚈哒或Hephthalites。既然《魏书·西域传》将镇守富楼沙城的寄多罗之子的这部分月氏人“号小月氏”。当然将寄多罗王那部分月氏人也就称为大月氏的了。所以小月氏条中的“其先居西平、张掖市之间”不但是指小月氏的,而且也是指大月氏的,也就是说:大、小月氏在以前都居住在西平、张掖之间。那么,在以前史书上居住在西平、张掖之间的是什么民族呢。《史记·大宛传》说:
其余小众不能去者,保南山羌,号小月氏。
《后汉书·西羌传》说:湟中月氏胡,其先大月氏之别也,旧在张掖、酒泉市地。月氏王为匈奴冒顿单于所杀,余种分散,西逾帕米尔高原,其嬴弱者南入山阻,依诸羌居止遂与共婚姻。
《魏略》说:炖煌西域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岭数千里,有月氏种。
《水经注》说:湟水东流湟中城北,故小月氏之地也。
阚駰的《十三州志》说:西平、张掖市之间,大月氏之别,小月氏之国。
根据上面所引记载可以认为月氏在受到匈奴冒顿攻击后,逃入祁连山脉(即祁连山)的小月氏经过若干年代后又迁回到距离张掖、酒泉不远的西平与张掖之间的地方。《魏书》的大、小月氏恰恰就是这些汉代小月氏的后代。他们是受到柔然的侵扰而西迁的。
在阅读《魏书·西域传》大月氏条中,往往被理解为寄多罗月氏从卢监氏城迁移到簿罗城。但近代研究表明:此二城为同一城。再者蠕蠕的势力,在西面,只能到达伊犁河上游一带,不可能伸到中亚阿姆河以南。因此有的学者就否定了记载中寄多罗月氏西迁的事情。还有,有些学者对关于小月氏记载加以种种批判,指责:“其先居西平、张掖市之间”是抄袭阚骃的《十三州志》中的记载。“被服颇与羌同”是抄袭《后汉书》中的记载。“其俗以金银钱为货,其俗以金银钱为货。”是抄袭《汉书·西域传》大月氏条中的记载。其实这些都是误解记载内容和没有识别出讹字的缘故而引起的。众所周知,《魏书·西域传》到了宋代已亡失,《魏书·西域传》是宋人根据唐人编写的《北史·西域传》补修的。而《北史·西域传》又是主要根据原来的《魏书·西域传》及《隋书·西域传》、《周书·西域传》编写的。尽管补修方法十分得当基本上保持了原来的题材。但是毕竟与原来的多少有所不同。我个人认为《魏书》大月氏传中的“都卢监氏城,在弗敌沙西”的文可能是唐人妄加之笔。原传中的文可能是:“大月氏国,北与柔然接,数为所侵,遂西徙都簿罗城,去弗敌沙二千一百里,去代一万四千五百里。(下略)”无论是否正确,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即如上面分析的那样:《魏书》的月氏是从西平、张掖市之间西迁到簿罗城、富楼沙城的。
参考资料
嚈哒.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