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湛

李湛

唐敬宗李湛(809年7月22日—827年1月9日),陇西成纪(今秦安县)人。唐朝皇帝(824年—826年在位),李恒李恒长子,母亲是恭僖皇后王氏。

元和四年(809年)六月七日,唐敬宗李湛生于东内之别殿。长庆元年(821)三月,封景王。长庆二年(822年)十二月,立为皇太子。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三日,皇太子李湛在穆宗灵柩前宣布即位,时年十六岁。

李湛即位后,沿用唐穆宗时期的赋税措施,采用了“名登科第,即免征徭”的制度,其在位期间牛僧孺李德裕牛李党争进一步激化,出现了李逢吉王守澄等宦官的专权。唐敬宗在位期间耽于玩乐,沉迷蹴鞠和打夜狐,荒废朝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等人排斥异己、败坏纲纪,由此引发了染工暴动、马文忠和季文德图谋不轨等事件。

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等所弑,时年十八岁,在位时间为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三日——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年号宝历,谥号“睿武昭孝皇帝”,庙号敬宗,葬于庄陵。李湛死后,皇位继承人李悟死于乱军之手,唐敬宗之弟唐文宗(唐文宗,原名李涵)登基帝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年少封王

李湛是李恒李恒与恭僖皇后王氏的长子,于元和四年(809年)六月七日在长安东内之别殿出生,起初被册封为鄂王,长庆元年(821年)三月,又被册封为景王。

受封太子

长庆二年(822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唐穆宗在与宦官打马球时,一名宦官突然从马上坠落,唐穆宗受到惊吓,自此卧床不起。十二月初四,内外官员李逢吉裴度等人多次呈上奏疏求见唐穆宗,请立太子。十二月初五,唐穆宗才躺在紫宸殿的大绳床上接见百官。在众多大臣的极力谏言下,唐穆宗最终下诏立景王李湛为皇太子。

长庆二年(822年)十二月二十日,李湛在宣政殿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子,受册封礼毕,李湛便在东宫接受了百官的拜见。同时,因为新立了东宫太子,举国同庆,十二月二十七日,唐穆宗宣布了赦免囚徒的敕令。

长庆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一日,唐穆宗再次病危,李湛接受父命监督国政。

即位经历

正月二十二日,唐穆宗在寝殿逝世,长庆正月二十三日,皇太子李湛在穆宗灵柩前宣布即位,正月二十六日,遵唐穆宗遗诏,皇太子李湛在太极殿东厢顺位登基,当时年仅十六岁。

执政经历

唐敬宗在位期间不但礼遇朝臣耽于玩乐,并且沉迷蹴鞠和打夜狐,荒废朝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等人排斥异己、败坏纲纪,由此引发了染工暴动、马文忠和季文德图谋不轨等事件。

刘栖楚劝谏

唐敬宗年少称帝,但疏于朝政,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一天到中和殿击球,一天又转到飞龙院击球,第三天又在中和殿大摆宴筵,尽欢而罢。敬宗一味追求享乐,就连皇帝例行的早朝也不放在心上。长庆四年(824年)三月十九日,百官排列在紫宸门外等候上朝,可是日上三竿了唐敬宗还没有来。有年老体弱者坚持不住僵仆倒地,谏议大夫李渤提出劝谏,唐敬宗才姗姗来迟。退朝后,刘栖楚对唐敬宗这一行为加以劝谏,他磕头流血,响声传到阁外。李逢吉、牛僧孺都称赞刘栖楚忠直,唐敬宗很受感动,第二天就下诏升刘栖楚为起居舍人,赐穿红色官服,刘栖楚坚决辞拜。本以为唐敬宗会接受刘栖楚谏言,谁知他退朝入内,仍旧寻欢纵乐去了。

染工暴动

长庆四年(824年),皇宫突发染工暴乱事件。算命师苏玄明跟皇家洗染坊工人张韶友情至厚,他们二人趁唐敬宗日夜不停地打猎击球且时常不在皇宫的时机,集结了洗染坊工匠及街头流氓无赖一百余人,把武器藏到装紫草的车子里,运进左银台门(即大明宫东),准备于夜晚攻入皇宫夺取皇位。

张韶等人意图谋乱被守卫发觉,张韶杀死守卫,与他的党羽冲入了皇宫。唐敬宗当时正在清思殿打马球,听闻张韶等人谋乱,慌张之下打算投奔右神策军。但右神策军距离清思殿太远,唐敬宗只能直奔左神策军。左神策军总指挥中尉马存亮出迎,亲自把李湛背到大营,并派大将康艺全率骑兵进宫搜捕变民,随后又派骑兵五百名,把宫中两位太后接到了军营。左神策军大将康艺全、右神策军兵马使尚国忠等人率军斩杀张韶、苏玄明及大部分余党,第二天,变民全部被擒获。

染坊是宦官控制下的重要内作坊,专门置有染坊使一职,此事染坊使也难辞其咎。学者黄楼认为:张韶之乱貌似偶发,实质上与宦官恣横,唐敬宗无法驭制宦官有直接关系。

马文忠、季文德图谋不轨

长庆四年(824年)八月,就在染工暴动事件后不久,唐皇宫又发生了一起谋逆事件:妖贼马文忠与品官季文德等人集结了一千四百余人,打算图谋不轨,但他们的不轨意图很快就被发觉了。马文忠、季文德与他们的余党受到杖责一百的刑罚,都被处死了。

此次谋逆虽然很快就被解决,没有引起大的骚动,但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马文忠与季文德图谋不轨一事与清代的林清起义事件颇为相似,都怀疑内官为主谋,由此可知唐敬宗在位期间的宫禁情势已十分危急。

宦官乱政 

李纯元和时期延续下来的朝廷朋党之争,到了李恒、敬宗、唐文宗李炎诸朝,逐步形成了“牛李党争”。牛党主要领导人有牛僧孺李宗闵李逢吉杨汝士白敏中等;李党主要人物有李德裕裴度郑覃李绅等。

宝历元年(825年)正月初七,唐敬宗亲临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回到丹凤楼,颁布旨意大赦天下。原鄂县县令崔发和其他囚犯被卫尉带到宫城门右的金鸡殿下等候处理,突然来了几十个宦官,手持大棍,不由分说对着崔发就是一阵乱打,直打得崔发面破齿折,昏死过去。

原来崔发还是县令的时候,听说五坊有人殴打侮辱百姓,便命公差捉拿至府衙中,细问姓氏,才知是皇帝派出宫的中使。中使回宫后到唐敬宗那里哭诉,唐敬宗第二天就派人将崔发收执,交付御史台议罪。后来赶上唐敬宗大赦天下,崔发也在被释放的名单中,哪知中使记恨他,所以找了帮手出来殴打他。围殴事件发生后,唐敬宗又下了旨意,将崔发抬回牢中,继续关押着。唐敬宗不仅不立即惩戒中人,还只赦免了其他犯人,唯独不赦免崔发。谏议大夫张仲方等人认为不赦免崔发说不过去,都上奏章劝谏,但唐敬宗都不听从。

只有李逢吉搬出一个理由,说崔发还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母,如果唐敬宗要以孝治天下,就应该对此有所宽宥。皇上这才释怀,命令中使释放崔发回家。当着崔发老母亲的面,中使仍是辱骂不停,崔发老母无奈,打了崔发四十杖,这场风波这才停息。

李德裕献《丹扆六箴》

唐敬宗整日与一群宵小混在一起,游荡荒宴毫无节制,每个月上朝的次数屈指可数。宝历元年(825年)二月,当时的浙西观察使李德裕得知皇帝的这种荒诞行为,便特地献上了《丹六箴》:一、《宵衣箴》批评唐敬宗上朝的时间太晚,次数太少。二、《正服箴》批评皇帝衣冠不合规矩,穿戴不合礼制。三、《罢献箴》批评唐敬宗不顾民间疾苦,随意搜刮民脂民膏。四、《纳诲箴》批评唐敬宗看轻正直的言论,不把良言放在心上。五、《辨邪箴》批评唐敬宗亲信卑劣小人,放任小人败坏朝纲。六、《防微箴》批评唐敬宗沉溺酒色,到处寻欢作乐。《丹扆六箴》每一箴都在劝阻唐敬宗应当痛改前非,勤于政务。唐敬宗看到后很是感动,特地下旨要优待李德裕,他自己却始终没能将这些箴言放在心上,仍旧荒淫如故。

重用裴度

由于襄阳节度使牛元翼的家人被成德节度使王廷凑屠杀斩尽,唐敬宗哀叹宰官无能,竟让奸人如此逆,翰林学士韦处厚听说后便趁机向唐敬宗举荐了裴度。裴度原本任朝廷宰相,后遭李逢吉王守澄等人陷害被贬至山南西道任节度使。韦处厚以西汉时朝庭有汲黯战国时魏国有干木处,逆臣、诸侯才不敢兴兵侵犯朝廷为例,向唐敬宗讲明了君王要治理江山,就必须有一位能人辅佐的道理。裴度功高盖国,声名远扬,奸人贼子都害怕他会被重用,西北各小国都钦服他的威名,如果能将裴度安置在朝廷,允许他参与决策,那么西夷北虏就不敢再觊觎华夏大地,河北山东也必会受制于朝廷,更何况幽州与镇州两地尚未平定,急需要一位重臣来周旋。韦处厚劝谏唐敬宗与其叹息,遗憾本朝没有像萧何曹参这样的能人,还不如将裴度召回朝廷委以重任,这样才不会留有遗憾。唐敬宗听后深有感悟,第二天便下旨要恢复裴度的平章事职衔,并打算诏他回京。

然而李逢吉王守澄等人害怕裴度被重新启用,便指使卫尉卿刘遵古的随从安再荣污蔑袁王府长史武昭意欲谋害李逢吉,原来裴度对武昭有知遇之恩,李逢吉等人想以此牵连出裴度的往事以便攻击他。好在正派士大夫都维护裴度而归罪李逢吉,唐敬宗也逐渐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多次派出公使安抚裴度。宝历二年(826年)正月,裴度从兴元抵达长安,唐敬宗隆重地招待了他,不几日,就宣布诏令恢复裴度主持政事。为了阻挠裴度回长安,在他从兴元呈奏请求入朝时,就有李逢吉的一个党羽左拾遗张权舆上奏章称:“裴度的名字应了图谶之言,住宅占据了山脊的平地,而裴度不请自来,可见其居心测。”在此之前,李逢吉等人就编排了一支童谣说:“非衣小儿袒露腹,天上有口被驱逐。”童谣里的“天口”是说裴度曾经平定吴元济。而皇城的东、西两厢横亘六道山岗,与《易象》的“乾”卦相合,而裴度在平乐里的府宅,碰巧在第五道山岗上,张权舆便以此编排了上述那些话。唐敬宗虽然年轻,却也明白这些话是诬陷诽谤裴度的,他要任用嘉奖裴度的决心不减,李逢吉等人这才没有办法再制造谗言诬陷裴度。

被害逝世

逝世

虽有裴度屡屡奉劝唐敬宗要勤奋早朝,不要沉迷于宴饮游乐。但敬宗仍然游乐嬉戏毫无节制,和身边的小人亲密无间,擅长击球,喜爱徒手搏斗,禁军和各道藩镇争相向皇帝进献力士,又出钱一万缗给内苑命令他们招募力士,这些力士昼夜不离开他的身旁。敬宗还喜欢深夜亲自外出捕捉狐属。他性情急躁气量狭小,力士们有的恃宠傲慢无礼,总是被发配流放、没收财产。宦官犯小错,常常遭到杖击鞭打,他们都既怨恨又害怕。

宝历二年(826)十二月初八,唐敬宗夜晚打猎回宫,与宦官刘克明、田务成、许文端一同打马球,还同军将苏佐明、王嘉宪、石定宽等二十八人一同饮酒。唐敬宗进内室更衣,这时,殿上灯烛忽然熄灭,宦官刘克明等一同谋害了唐敬宗,唐敬宗当时就死于室内,时年十八岁。唐敬宗死后被追谥为睿武昭愍孝皇帝,庙号敬宗,唐文宗李昂即位,并于大和元年(827年)七月十三日安葬唐敬宗于庄陵。

陵墓

敬宗李湛庄陵是唐敬宗李湛陵墓,宝历二年(826)十二月敬宗被害逝世,大和元年(827)七月葬于此陵。陵址位于今陕西三原西北五里,此陵堆土成陵,四面有门,门两侧侍石狮一对,神道两侧列石人、马等。里面陪葬的还有悼怀太子。

逸闻轶事

打夜狐

唐敬宗李湛喜欢在深夜里猎打狐狸,宫里便戏称这种捕猎方式为“打夜狐”。唐敬宗李湛性情偏激暴躁,大力士中有些人仗恃恩宠,态度稍有不恭敬的,李湛便翻脸无情,动不动就把他们流放边荒,或没收他们的财产家人。对宦官也是一样,宦官有一点儿小过,李湛动不动就对他们棍击鞭打,大家对这位年轻皇帝,既怨恨入骨,又深为畏惧。宝历二年(826年)十一月初一这一天,李湛兴致勃勃打夜狐,就有宦官许遂振、李少端、鱼弘志等人服侍得不周到,扫了李湛兴致,李湛当即将他们革职处理。

风流箭

宝历年间,唐敬宗李湛亲手制造纸箭和竹皮弓,并在纸间藏满龙麝香碎屑,虽是箭,却没有任何害处。每当宫中嫔妃们群聚的时候,唐敬宗李湛就会射出纸箭,纸箭落在嫔妃们身上,藏在里面的龙麝香末就会散开并在身上留下香味,而且被射中的嫔妃还能得到李湛的宠幸,宫里人便把这种箭称为“风流箭”,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风流箭,中的人人愿!”

叹忠良

长庆四年(824年),襄阳节度使牛元翼去世,此前牛元翼的家人都被成德节度使王廷凑俘虏了,朝廷多次派遣中使调和,王廷凑拒不释放牛元翼的家人。后来牛元翼身死的消息传到镇州,王廷凑竟把他的家人都杀死了。唐敬宗听说了这个消息后,惋惜伤心了好几日,深叹宰相无才无能,以致奸臣王廷凑竟敢如此悖逆。

八关十六子

早在李恒当朝时期,李逢吉朝内勾结宦官,朝外树立党羽,使得民间有八关十六子的传说。八关是张又新、李续、张权舆、李虞、李仲言、姜洽、程昔范等,连同刘栖楚在内,共计有八人。除此之外,又有八人从旁附会,所以叫作八关十六子。朝堂内外官员有所请求的,必须先贿赂八关十六子,随后传达至李逢吉处,最后才能达成心愿。李逢吉素来忌恨李绅,于是提拔了程昔范、刘栖楚、以及与李绅有怨的李虞等三人为拾遗,试图找到李绅的把柄。当时唐敬宗刚即位,极其宠信宦官王守澄李逢吉贿赂王守澄,请他在唐敬宗面前吹耳边风,诬告李绅等人原本拥立深王李悰登基,多亏了李逢吉力挽狂澜,唐敬宗才能登上帝位。唐敬宗刚登上帝位,分不清真假,于是贬黜李绅为端州司马。唐敬宗颁布了诏令之后,竟有百官贺喜李逢吉得偿所愿除去了心腹大患。右拾遗吴思不愿与李逢吉同流合污,故而没有前去贺喜,李逢吉怒斥了他。经此一事,朝廷上下没有人敢替李绅求情,亏得翰林侍读学士韦处厚极力营救,为李绅辨明清白,才消去了唐敬宗的疑心。后来,唐敬宗查阅遗,得知李绅、裴度杜元颖等人当初请立自己为储君一事,李绅的冤屈才得以洗白。

人物性格

南宋史学家袁枢在《通鉴纪事本末》中评价李湛:年轻气盛,褊急暴躁。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蔡东藩评价其说:唐敬宗在位两年,从未施行过暴政,且对于裴度、李绛、韦处厚等臣子,也能够知道他们的忠心并且任用他们,可见李湛并非是一味昏庸无能的君主,而他之所以会被宦官所刺杀,乃是他爱好游乐宴饮,亲近奸臣贼的缘故。

旧唐书》评价其说:唐敬宗丧失了做皇帝的准则,导致皇室几乎陷入了绝境,但上天还未要唐朝灭亡,是因为多亏了裴度的屡次相辅佐。总的来说,唐敬宗还是个不懂事的少年,有什么值得多议论的呢。

新唐书》评价其说:李恒与唐敬宗昏庸且没有德行,好在他们在位时间不长,所以天下才不至于败坏不堪。唐敬宗宠信宦官,最终被宦官刘克明杀死,难道他有讨伐逆贼的志向吗。

相关史书

刘昫等《旧唐书》卷十七上·本纪第十七上

宋祁欧阳修《新唐书》卷八·本纪第八

蔡东藩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唐史演义》第七十九回、第八十回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五十九

参考资料

..2023-04-10

..2023-04-11

..2023-04-11

..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