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英文名:Zhenba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汉中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东与紫阳和汉阴县接界,西、北与西乡县毗连,南与四川省通江、万源市相邻。东、南、北三面皆以山为界,唯有西面癩子洞至西乡街段以巴水为界。截至2022年末,镇巴县总面积3437平方千米,辖1个街道19个镇,户籍人口274742人,县政府驻地镇巴县泾洋街道新城街22号。
镇巴县位于扬子准地台的北缘,为大巴山地层分区和龙门一大巴山台缘隆褶带。镇巴县河流以米仓山脊为分水岭,县境东、北属汉江水系,县境西、南属嘉陵江水系。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由于气温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各地自然天气季节始末时间及长短明显不同。镇巴在夏、商为梁州域。汉刘肇永元七年(95年)封平定西域名将班超为定远侯,县地为其封邑,置定远城,亦号班城、平西城。历经多代政权更迭后,至清嘉庆七年(1802年)析西乡县南24地,置定远厅。民国二年(1913年),改定远厅为定远县,直属陕西省。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更名为镇巴县,属汉中市道。1996年2月21日,汉中地区行署撤销,成立汉中市,县属陕西省汉中市。
镇巴县2020年经济总量在汉中市市11个县区中位列第9位。第一产业以茶叶、中药材、魔芋、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等四大产业为支柱产业。工业以农产品粗加工业为主导行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22年,镇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36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2.5:34:43.5,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6元。镇巴境内有国道210、省道211等主要交通干线,2020年西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迈入高速时代。
镇巴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红军之乡、民俗音乐之乡、苗民之乡”,为东汉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的食邑之地,镇巴民歌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陕省陕南县委遗址、何家坝栈道、至宝塔、贞节牌坊等遗迹遗址入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草坝、渔渡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小里沟村、碾子村等4个村落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
名称由来
1914年1月,因原名定远县与安微、四川、云南等三省县名重名,因县治在巴山之北,县境又有大小巴山,故定名镇巴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依《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划区,镇巴在夏、商为梁州域,西周为武威郡域,东周属楚,周郝王三年(前312年)秦惠文王取楚地置汉中郡,辖城固县,地属之。
秦统一后至西汉初,郡、县依旧。刘彻元封五年(前106年)以旧梁州为益州部,辖汉中郡成固县,地属之。东汉刘秀建武元年(25年),新朝蜀郡太守公孙述称帝据益州,地属之;十二年(36年)公孙述灭,地复属汉。和帝永元七年(95年)封平定西域名将班超为定远侯,县地为其封邑,置定远城,亦号班城、平西城。刘协初平二年(191年)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张鲁退,汉中郡名复,县地仍属益州汉中市郡成固县。
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析成固县南部置南乡县,辖今镇巴、西乡两县地,县城设归仁山,即渔渡坝古城堡,是为该县置县之始,属益州汉中郡辖。后主炎兴元年(263年)曹魏灭蜀,将蜀地分为梁、益二州,南乡县属梁州辖。
晋朝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南乡县为西乡县县,治所北移至今西乡境内,地属梁州汉中郡西乡县。西晋末,十六国纷起,县地于司马邺建兴元年(313年)为巴氐族政权成汉据,二年梁州郡县没,东晋于襄阳市侨置梁州力图收复,晋穆帝永和三年(347年)灭成汉,地复;司马曜宁康元年(373年)县地为氐族政权前秦据,太元九年(384年)复;司马德宗义熙元年(405年)县地又为羌族政权后秦据,四年(408年)复归晋,仍属梁州汉中郡西乡县辖。
南北朝时,萧衍天监三年(504年)梁州刺史夏侯道迁以汉中投北魏,元恪正始元年(504年)废西乡县于其地置丰宁郡及丰宁满族自治县,改属直州,地属之;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收复汉中市。州、郡、县名复;元钦元年(552年)夺汉中,复丰宁郡、县名,地属之。废帝二年(553年)于境内设洋州。县地属洋州丰宁郡丰宁县。北周依旧。
隋唐至宋元
杨坚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地属洋州丰宁县。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洋州,以丰宁县入汉川郡,改称西乡县,地属汉川郡西乡县。
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复于西乡置洋州,县地属洋州西乡县。四年(621年)析西乡县东南(今镇巴县境)置洋源县,属洋州辖。洋源县治所史书无载,但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云:洋源县“因泾洋河为名”,洋水即今泾洋河,发源镇巴星子山,顺洋水源头下,境内能建县城的地址唯固县坝一处,疑此。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划为十道,洋源县属山南道洋州辖。李隆基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又分东、西两道,洋源县属山南西道洋州辖。天宝(742年)改洋州为洋川郡,洋源县属山南西道洋川郡辖。肃宗乾元元年(753年)废郡复置洋州,洋源县复属山南西道洋州辖。李豫大历元年(766年)洋源县治所被焚,北移于西乡县南二十里白湍村权置行县。李湛宝历元年(825年)洋源县废,地属山南西道洋州西乡县。李晔景福元年(892年)岐王李茂贞取兴、洋二州。昭宗天复二年(902年)王建建取兴元,武定军节度使李思敬以洋州降前蜀。
五代十国时,洋州于前蜀王衍干德六年(924年)降后唐;闵帝应顺元年(934年)归后蜀,为避皇帝孟知祥讳,改洋(古读xiáng)州为源州,县地属山南西道源州西乡县。赵匡胤乾德三年(965年)灭后蜀,地入宋,改源州为洋州,县地属洋州西乡县。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全国分15路,地属峡西路洋州西乡县。赵顼元丰间(1078~1085年)全国析为23路,地属利州路洋州西乡县。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利州路分为东西两路,地属利州东路洋州西乡县。赵惇绍熙五年(1194年)利州东西两路合一;赵扩庆元二年(1196年)复分;嘉定三年(1210年)又合;十一年(1218年)再分,地均属之(22)。赵昀端平二年(1235)蒙古军入侵金、洋、梁州,宝元年(1253年)孛儿只斤·忽必烈遣使戍守兴元诸州,沿宋制。
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割洋州西乡县属兴元路。二十七年(1290年)设行中书省,地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西乡县。至顺元年(1330年)改兴元府为兴元路,地属陕西行中书省兴元路西乡县。顺帝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夏主明玉珍遣将取兴元,地属夏。
明清时期
朱元璋洪武三年(1370年)五月遣将取兴元。改兴元路为兴元府。六月改称汉中府,地属陕西行中书省汉中府西乡县。九年(1376年)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地属陕西承宣布政使司汉中府西乡县。十三年(1380年)又改布政使司为省。地属陕西省汉中府西乡县。
清代如旧,嘉庆七年(1802年)析西乡县县南24地。取“汉定远侯封邑”之意置定远厅,为县级行政区,其官阶高于县,属陕西省汉中府辖。厅城建于固县坝(即今镇巴县城)。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废府、州、厅制,改定远厅为定远县,直属陕西省辖。3年(1914)元月为避免与四川省、安徽、云南省三省定远县重名,以境处大巴山脉、一方之主山日镇、县城固县县坝又为巴山重镇之意,更名镇巴县。是年省、县间设道,该县属汉中市道。17年(1928)废道,县复直属陕西省辖。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2年(1932年)12月1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经过该县西部林口子、核桃树到达四川通江创建川陕苏区,1932年12月29日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1933年2月正式成立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同年9月4日在该县坪落成立陕南县苏维埃政府,辖今渔渡、三元两区,属川陕省辖;同时期,在今赤北区建立的区、乡苏维埃政府属川陕省赤北县辖(县苏维埃政府设通江两河口)。与此同时,镇巴其余地方的国民党统治区仍名镇巴县。1935年2月红军入川向西线进发,陕南、赤北县消失。全境仍称镇巴县,隶属陕西省。
民国24年(1935年)9月25日,全省设6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镇巴县属陕西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专员辖。民国38年(1949年)9月29日,陕西省政府在城固增设第十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该县与城固、南郑区、西乡4县属陕西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区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同年12月17日人民解放军进驻镇巴,12月19日镇巴县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属陕甘宁边区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辖;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19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宣告结束,县属陕西省陕南行政区汉中分区辖;5月5日汉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并入陕南行政公署,县直属陕西省陕南行政区;1951年2月11日陕南行政公署撤销,南郑区专员公署成立,县属陕西省南郑专区;1954年1月1日专区更名,县属陕西省汉中专区;1969年10月1日专区更名地区,县属陕西省汉中地区。
1996年2月21日,汉中地区行署撤销,成立汉中市,县属陕西省汉中市。
地理
位置境域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汉中市东南隅,介于东经107°25'30"~108°16'42"、北纬32°08'54"~32°50'42"之间。东与紫阳和汉阴县接界,西、北与西乡县毗连,南与四川省通江、万源市相邻。东、南、北三面皆以山为界,唯有西面癩子洞至西乡街段以巴水为界。东起长安寨西止王家营,最长处直线80.45千米,南起秋坡梁北止王耳垭,最宽处直线77.45千米,总面积3437平方千米。县城距省会西安市383千米,距汉中市183千米。
气候
镇巴县为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分为3个气温带:低山北亚热带,占全县总面积的29.1%:亚中山市暖温带,占48.1%;中山中温带,占22.8%。由于气温水平差异和垂直差异,各地自然天气季节始末时间及长短明显不同。三元梨溪坪等中山地带无夏季,冬季达201天。简池李塘坝等低山谷坝地区夏季达102天。兴隆场庄房等中山地带,夏季仅46天。镇巴县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71.1小时,一年中7月日照最多,12月日照最少。多年平均气温为14℃,其中,年平均最高气温20℃,年平均最低气温10.1℃。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月,一般在35℃~36℃之间,最高38.3℃(1995年7月1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般在-6℃~8℃之间,最低-12.2℃(1991年12月28日)。中、低山无霜期相差60~70天。高山最长无箱期150天左右,降雪、结冰达半年之久。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223.3毫米,其特点是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受季风影响,夏季占年降水量44%,秋季占33%,春季占21%,冬季占2%,全年降水约150余天。月降水量1月最少,7、9月最多。镇巴县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和山脉影响,一般多偏北风。
地质
地层
镇巴县位于扬子准地台的北缘,为大巴山脉地层分区和龙门一大巴山台缘隆褶带。大巴山地层分区又分宁强县—镇巴地层小区、司上—鸡心岭地层小区、高川地层小区、四川盆地地层小区和长岭地层小区。震旦系(Z)分布在宁强—镇巴地层小区,见于杨家河—高桥—白河—松树—巴山一带。寒武系(E)分布在杨家河—县城—渔波一线的东部地方。奥陶系(O)主要分布在杨家河一县城一渔渡以东地方。志留系(S)主要分布在渔渡东侧。泥盆系(D)出露于观音、兴隆地区。石炭系(C)主要分布在兴隆至西乡木竹坝一带。二叠系(P)主要分布在县城东部和北部。三叠系(T)下统分布于巴山乡沙口坝等地,三叠系上统见于简池坝、三溪口、响洞子、大河口和二里垭等地。侏罗系(J),主要分布在简池、三元、泾祥和鱼渡地区。第四系(Q),主要分布在县内河谷两岸和山间盆地内。
地质构造
镇巴县处在台槽分界地台一侧,属槽台过渡区范围,断层明显,褶皱发育。县域内主要由以上三条规模较大断层与基本平行的河坎子、明月关、两河—小河口、大山、天池山、穿心店等规模较小断层共同组成巴山弧形北西段断层系统。褶皱发育在司上—镇巴断层以西,由多个平行褶皱构成一个群体,显示出“梳状”形态,其长轴方向走向南北,略微向西突出,构成巴山弧形构造的外围部分。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主要为奥陶、志留、二叠系地层;向斜轴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三叠、侏罗系地层。地貌上为平行岭谷,切割较深。司上—镇巴断层以东,褶皱主要以复背斜和复向斜为主,多为紧密倒转褶皱束,并与断层相伴出现,如司上—鸡心岭褶断束、高川褶断束等。
司上—镇巴断层,始于西乡三岔河,经司上、杨家河、县城至渔渡东南延出境外,总走向南北,中段向西突出,倾向西,倾角70~30度,破碎带甚窄,仅0.1~1.5米。叶理、片理及构造透镜体在局部地段比较发育,但两盘地层无明显的挤压变动。马家湾—星子山断层,始于茶镇以东,经三岔河、马家湾及星子山东侧等处延出县境,呈向西突出弧形,倾向东85度,断层破碎带宽1~10米,断面粗糙,断面间以角砾岩为主,同时亦有叶理和片理存在,两盘附近岩层中无明显挤压现象,从次一级断层断面擦痕看,断面发生过拉张和顺时针扭动。五里坝—曹家湾断层,始于西乡县术竹坝以东,经中高川、下高川、五里坝于县境观音曹家湾南延出县境,由2~3条破碎带组成,常被北西向断层切断错动,总走向南北,倾向东,倾角80度,单条破碎带宽50~100米,其中劈理、叶理、片理、构造透镜体及揉皱十分发育,是一条经过多次活动的断层。
地形地貌
镇巴县地处巴山山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巴山主脊将全境分为南北两部,其中南部属四川台地边缘,地势较平缓,多平坝及宽阔河谷;北部属秦岭褶皱地带,沟谷深切,山势陡峻。境内山峰属大巴山脉山脉,主要山峰有东部的星子山、老南山、长安寨、龙洞尖、环山梁、雨帽山;南部的老君山、云雾山、秋坡梁、关公梁、五台山滚龙坡、无池山等;西部的箭杆山、光头山、笋蓬子、锦鸡山、吕家山等;北部的爬池山、汤家山、陈祥岩、大竹山、九龙寨城公园等。境内最高点位于巴山主峰箭杆山,海拔2534米;最低点位于巴庙镇烂柴沟沟口,海拔416米。县域岩溶地形发育,自然洞穴在各地均有分布,能容纳百人以上有120余个,旱洞多,河源洞少。县域山间沟溪多为干沟或季节性河沟,长者可达10余千米,短者仅数百米。县域有21处谷坝,其中低山谷坝14处,中山谷坝7处。
全县土地总面积515.55万亩,海拔800米以下低山面积占8.4%,800~1200米低、中山面积占43.1%,1200~1600米中山面积占30.8%,1600米以上中山面积占17.7%。10度以下缓坡面积占1.7%,10~25度坡地面积占13.9%,25~45度陡坡面积占54.1%,45度以上占30.3%。
水文水利
水文
镇巴县位于大巴山腹地,山大沟深,河网纵横,有大小河流沟溪854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7条,其中300平方千米以上8条,100平方千米以上11条。镇巴县河流以米仓山脊为分水岭。县境东、北属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泾洋河、楮河、双河、白河县、三岔河、纳溪河、麻池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47%。县境西、南属嘉陵江水系,主要河流有渔水河、青水河、尹家河、鱼洞河、寨河、巴水、罗家河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53%,其中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15条,30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6条,主要河流大都属于河源。
泾洋河,古称洋水,庞家坝以上段称捞旗河。发源于杨家河乡贺家山村斑竹垭,南流庞家坝折向北流经杨家河黄石板出境入西乡县。流经杨家河、泾洋、陈家滩3个乡(镇)。入汇支流有暗沟、猬子溪等10余条。境内全长54千米,流域面积520平方千米,河道平均宽度65米,正常流量1.93立方米每秒,洪水流量1696立方米每秒。
渔水河发源于小洋镇毛垭村大毛垭口。由北向南流至渔渡坝折向四南,与青水河汇流2千米后在赤南镇火嵌子出境入四川省万源市。入汇支流有母猪洞沟、喻家沟等10余条。境内长46千米,流域面积458.3平方千米,平均宽度60米,正常流量6.59立方米每秒。
镇巴县岩溶泉水比较丰沛。据1985年调查,全县岩溶泉水出露344处,总计常流量14.7立方米每秒,径流量4.6亿立方米,占地表径流量的18%。各种含水岩组不同,富水性亦有差异,境内嘉陵江流域以二迭一三迭系白云质灰岩、角砾状灰岩、泥质灰岩含水岩组(P-T)为主;汉江流域以震旦系上统一奥陶系灰岩、状灰岩、硅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含水岩组(Zb一0)和泥盆系中统一三迭系灰岩、鲕状灰岩、燧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含水岩质组(D2-T)为主。
水利
截至2023年3月,镇巴县水库、闸库、塘坝共有15处,其中小(1)型水库1座,闸库6道,塘坝5处。其中始建于1969年的赤南水库位于乡境南部袁家坝、坪落、长龙坪三村交界地,总库容达105万立方米,大坝高33米,南干渠14.7千米,北干渠7.8千米,可灌溉250亩农田,是镇巴县唯一一座灌溉与防洪双重功能的水库。
土壤
镇巴县共有5个土类,12个亚类,27个土属。其中水稻土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河谷平坝,沿岸阶地,黄褐土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下缓坡地区,黄棕壤分布在海拔1200米以上山梁及缓坡,石渣土分布在半山陡坡区及1600米以上山顶平地,紫色土则集中于简池、三溪两乡(镇)。根据成土条件和成土母质,全县大体可划分为4个土区:黄棕壤土区(黄棕壤占该区的70%),包括永乐、大池、三溪、三元、青水、泾洋、陈家滩等13乡(镇)。黄褐紫色土、淹育水稻土区(黄褐土占该区的44%,全县96.3%的紫色土分布在该区),包括三元、黎坝、三溪、简池4个乡(镇)。石渣黄褐土、水稻土区(石渣土占该区的44%,全县43%的水稻土分布在该区),包括渔波、赤南、盐场、大巴山脉、仁村、长岭6个乡(镇)。黄褐黄棕壤、潜育水稻土区(黄棕壤和黄褐土占该区的73.8%),包括麻聊难、兴隆县、碾子、巴庙、观音、田坝6个乡(镇)。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镇巴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镇巴县有耕地25902.77公顷(38.85万亩),园地2640.31公顷(3.96万亩),林地294450.65公顷(441.68万亩),草地1276.24公顷(1.91万亩),湿地23.15公顷(0.04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192.35公顷(7.7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2306.66公顷(3.46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134.46公顷(4.71万亩)。
森林资源
镇巴分布的森林分为4类,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竹林。又细分为漆树林、核桃林、板栗林、栎林等17个种类。到2008年二类森林资源清查,全县林地面积288977公顷,有林地森林覆盖率59.9%,林木绿化率78.1%。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底,县域内已发现非金属矿产资源有煤、石炭、天然气、石油、石膏、板岩、砂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花岗石,硅土、含钾砂质页岩、高岭土、粉砂质黏土、方解石、膨润土、磷18种,局部已查明储量有煤、石膏、板岩、石灰岩、磷、砂岩6种。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有5个向斜组,含煤面积297平方千米。石膏矿主要分布在县境巴山乡盐井村、三元镇提草坝和长岭镇九阵后沟一带,地质储量分别为82.73、49.68、91.8万吨。
截至2010年底,县域内已发现金属矿产资源有锰、铅、钴、钒、银、铁、、铝、锌硫铁9种,局部已查明储量有锰、钒、铁、硫铁4种。铁矿主要分布在观音镇蟠龙山、巴山乡和县境南部第三和第四两个煤炭向斜组中。钒矿主要分布在平安乡陈家岭、蒋家岭和碾子镇后河至巴庙一带,平安钒矿地质储量矿石量2024.18万吨,金属量(五氧化二钒)92025吨。
水资源
镇巴县共有河、溪854条,其中出境河流14条,总长2224.57千米,年平均径流量22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6.44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49万千瓦。径流大多来自降水补给,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大量径流量以洪水宣泄,一般常流量为洪峰流量0.1%~0.35%。
生物资源
镇巴县有天麻、大黄、重楼等1000多种天然中药材,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入盛产的中药材有236种,有中草药聚宝盆的美称。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镇巴县有银杏、红豆杉、水杉、苏铁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0余种。2023年3月,镇巴天坑发现1500余株野生红豆杉,其中最大一株野生红豆杉胸径为40厘米,树高6米,地径达70厘米。
动物
镇巴境内有野生脊椎动物274种,其中包括云豹、林麝、金雕、熊瞎子、猕猴、斑羚属等国家Ⅰ、Ⅱ级保护野生动物33种。
自然灾害
镇巴县自然灾害主要有旱灾、水灾、风灾、雹灾、霜灾、雪灾和虫灾,以及地震、崩塌、山石坠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2023年7月1日8时—3日20时,镇巴县连续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累计降水普遍在200毫米以上。截至7月4日7时,强降雨造成镇巴县20个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80条道路受损,塌方443处85255方,21条10千伏线路停运,影响735个台区,涉及渔渡、兴隆等13镇47486户停电。全县受灾人口22794人,紧急转移安置3385户8407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9月,镇巴县辖19个镇,1个街道。县人民政府驻地:镇巴县泾洋街道新城街22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镇巴县户籍人口274742人,其中城镇人口84748人,乡村人口189994人。人口出生率为6.06‰,死亡率为10.01‰,自然增长率为-3.9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3.52%。根据镇巴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镇巴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比为52.59%;女性人口占比为47.41%;0-14岁人口为40629人,占19.27%;15-59岁人口为118148人,占56.03%;60岁及以上人口为52094人,占24.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9568人,占18.76%。
民族
截至2014年末,镇巴县有常住民族20个,人口以汉族为主,汉族人占总人口的99.84%,少数民族有苗族、回族、壮族、彝族、维吾族、土家族、布衣族、白族等19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为苗族,占镇巴县少数民族总人口的57%,主要集居在青水乡,该镇被称为“中国最北的苗乡”。
语言
镇巴毗连蜀地、远距秦川,历来与西南地区,特别是川东北地区经济、人文方面交往密切,民众祖籍多系川、楚,属西南方言范畴的镇巴话。镇巴话浊音淡、鼻音轻、语气柔和、语调平直,吐字清楚,音节感强,句末往往加上一个语气词,尾韵扬起拖长。
镇巴话按其口音和少数字的读音,以及少数日常用语,大体可分为城区、南区(渔渡、赤南、盐场镇)、东区(观音、巴庙、兴隆、平安、碾子等镇)、西区(三元、简池、青水等镇)4个方言小区。其中城区话、南区话受西乡话影响,将少部分sh与u行韵母相拼读的字,读声,但唇齿音没有西乡话重,而且是h与声两种读音并存。其次是舌尖音较重,将zh、ch、sh声字混读为z、c、s声的较其他三区的偏多。其不同点是:南区略带万源口音,城区则有把普通话的声字混读为声的现象,但不很明显。东区受紫阳话影啊,将h与u相拼合的一组字,全部读为庐,g与ia拼合的字读为ka。西区略带通江口音。县内回族和苗族同胞,都讲本地话,少数苗族老人会讲一些苗语词汇。
宗教信仰
镇巴县境内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境内有弥陀寺、正觉寺、观音庙、城区基督教协会等主要宗教场所。佛教自唐宋时期传入县域,各集市、乡村皆有寺庙,定期举会,念经拜仟,信众较多。民国时渐衰。截至2010年,全县有寺、庵6处,僧、尼24人。道教东汉时传入县域,盛于清代,民国时期渐衰,“文化大革命”中废,改革开放后渐复。基督教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传入县域,新中国成立后停止活动。1986年恢复基督教会2处,2003年成立城区基督教协会。伊斯兰教自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随回族移居县域传入。无清真寺,也无阿訇、衣麻目等神职人员,宗教活动松散,教民礼拜在家自做。
经济
综述
镇巴县2020年经济总量在汉中市11个县区中位列第9位。第一产业以茶叶、中药材、魔芋、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等四大产业为主导产业,有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工业以农产品粗加工业为主导行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2022年,镇巴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5.36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5.8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84亿元,三次产业比为22.5:34:43.5,人均可支配收入21906元,人均生产总值45678元(2021年)。
第一产业
镇巴县第一产业以茶叶、中药材、魔芋、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等四大产业为主导产业,有蚕桑、食用菌等特色产业。2022年,镇巴县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41.39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农业产值26.80亿元,林业产值1.97亿元,牧业产值11.64亿元,渔业产值337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385万元。
截至2023年5月,镇巴县有茶园面积16.2万亩,投产茶园12.1万亩,生产茶叶6313吨,实现产值12.3亿元。全县2万余户7.9万人从事茶叶产业,户均收入6000余元以上。全县累计种植中药材面积达30万亩,年产药材2.4万吨、产值4.5亿元。长期从事中药材行业经营主体85家,加工企业24家,产业链嵌入群众1.1万户,户均增收2800元。
第二产业
镇巴县工业有精制茶加工业、中药材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矿石采选业(煤、铁、锰)、石材加工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其中农产品粗加工业为主导行业。2022年,镇巴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56.87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其中精制茶加工业完成产值24.5亿元,中药材加工业完成7.1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0.1亿元,石材加工业完成产值2.5亿元,原煤采选业完成产值2.5亿元,锰矿石采选业完成产值2.3亿元。
2022年,镇巴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茶业百强县域”,全县共建有清洁化标准茶厂36座,19家通过SC认证,12家通过绿色认证,2家通过有机转换认证。
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陕西中医药大学,依托本单位的省部共建大学秦药重点实验室、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咸阳综合试验站设立专项开放课题,开展“药用大黄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在镇巴县建立药用大黄基地追溯站点,将人工气象物候监测体系纳入建设内容,推广生态化种植模式,建设4个大黄试验基地和230亩优质大黄种苗繁育基地,制定药用大黄栽培加工技术标准。建成5.4万平方米钢结构标准化厂房,引进中医药上下游企业6家。
第三产业
镇巴县服务业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旅游为支柱产业,有电子商务、康养旅居、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等特色产业,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体育休闲为新兴产业。截至2022年末,创建3A景区2个,省级旅游特色名镇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建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21年,镇巴县共接待游客43.5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3亿元。202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镇巴县拥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专任教师97人。招生664人,在校生1855人,毕业生954人。普通中学16所,专任教师955人。高中招生1543人,在校生4408人,毕业生1313人;初中招生2901人,在校生8657人,毕业生3002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100%。普通小学73所,专任教师1092人。招生2111人,在校生14914人,毕业生296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42所,专任教师268人。在园幼儿(包括附设幼儿班)601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末,镇巴县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66个(包括村卫生室220个),床位1371张,卫生技术人员131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95人,注册护士656人,药师(士)82人,技师(士)84人。截至2021年末,县镇医疗机构共开设床位1353张,每万人拥有病床数64.4张。
镇巴县人民医院位于泾洋街道新街43号,是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康复、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医保、农村合作医疗、交通事故及结核病防治定点医院,全县120急救中心及孕产妇急救中心。医院占地面积1.5万余平方米,实际开放床位450张。医院设有内、外、妇、儿、急诊、感染、五官、中医康复等18个临床科室和全数字影像中心、检验中心、腔镜中心、功能科、药剂科、消毒供应室等10余个医技科室。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镇巴县有影院3个,公共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20个,博物馆1个,广播及电视发射台1座,拥有发射机5部,电视人口覆盖率98.5%,广播人口覆盖率96.5%。
2021年,镇巴县开展公共文化惠民演出160 场、“月月喜相逢”演出5场。2023年6月10日,该县在赤南镇凤凰社区举办了以“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23年“大地欢歌”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展演活动。通过文艺演出、非遗展演、本土文创作品展示展销、宣传宣讲等形式,展示镇巴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成果。
镇巴县图书馆位于陕西省镇巴县泾洋街道办河西路136号,始建于1957年,附设文化馆内,图书馆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使用面积约2000平方米,为国家三级图书馆,设采编部、借阅部、培训部、少儿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老年阅览室、盲人阅览室、书画观摩室、共享工程办公室、地方文献室。截止2022年底,馆藏图书7万余册。
科技事业
镇巴县围绕茶叶、中药材、魔芋、腊肉、蚕桑和梨(水果)六大农业产业,形成“科技特派团产业组+农业产业”的一对一帮扶模式,孵化6个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推动科技特派团成员与农业产业的深度结合。
2022年,镇巴与秦创原农业板块签订合作共建协议,秦创原镇巴分中心全面建成,茶产业发展研究院和鲁成银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镇巴县有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25家。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项,技术交易额达7000万元。取得科技成果10项。全年共获授权专利64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49件,外观设计专利15件。有效发明专利15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0.00005件。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镇巴县体育场地面积45.3056万平方米,体育场馆2个。2022年新建体育场地总面积1.11万平方米,新建体育场地1个(块)。2021年,参加汉中市第七届运动会,镇巴县体育代表团县区成年组团体总分排名全市二位。
镇巴县体育运动中心于2013年7月建成,建筑面积22056平方米,室内场地面积1916平方米,室外场地面积18973平方米。建有标准400米塑胶田径场、标准人工草坪足球场、室外篮球场、羽毛球场、排球场、游泳池和室内体育馆。该中心由镇巴县教育体育局主管,陕西省镇巴中学负责对外开放和管理维护。
人居环境
2021年,镇巴县连续十年顺利通过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成功创建省级生态镇7个,省级生态村9个,市级生态镇20个,市级生态村37个,市级绿色单位17个。森林覆盖率达到70.6%。镇巴城区优良天数359天,优良率98.4%。PM2.5、PM10均值分别为20、29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位居省市前列。镇巴县内泾洋河两处省控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县城两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项目均达标,达标率100%。
社会保障
2021年,镇巴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65万人,参保率9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2万人,参保率100%。发放城乡低保金9867万元。累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45万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287人;发放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自主创业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工、脱贫户、复转军人等创业担保贷款1.54亿元。外出转移就业交通、一次性求职、公益性岗位、一次性创业、就业创业培训交通生活等各类就业政策受益人数达3.1万人次。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26万人,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参保率达到99%。2021年,全县已建成养老院7所,床位1310张,年末在院人数1018人。
交通
综述
镇巴县位于大巴山脉腹地,有陕西省“南大门”之称。国道210、省道211穿境而过,2020年西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从此迈入高速时代。
公路
截至2020年末,镇巴县有公路493条,总里程2873.7千米,其中国道1条99.1千米、省道1条38.8千米、县道5条292.9千米、乡道33条473.9千米、村道422条1769千米、组道31条200千米。 2020年,西镇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镇巴县迈入高速时代。2022年,镇巴县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210.76万吨,货物周转量29448.52万吨/千米,公路旅客运输量41.97万人,旅客周转量2370.97/千米。据统计,“十三五”期间,镇巴县新建改建公路830千米,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千米91.3千米,居全市山区县第二位。
铁路
镇巴有襄渝铁路过境,境内设有松树坡、巴山两个火车站,隶属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两车站离县城较远且基本无客运业务,主要负责货运业务。
航空
汉中巴山通用机场目前在建,建设年限2022年至2025年,为A1级通用机场。机场位于泾洋街道办鹿子坝村庵垭梁小组,包括机场和配套道路两部分。机场建成后将发挥短途客货运、森林防火、应急救援和国家战备、无人机物流等作用。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8月,镇巴县延伸和开通农村班线客车线路45条90台车,投入城乡公交车10台,开通小洋、高桥、杨家河、长岭等6条县城周边公交线路。
人文
综述
镇巴县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东汉军事家、外交家班超的食邑之地,存有川陕省陕南县委遗址、何家坝栈道等遗址,以及至宝塔、贞节牌坊等文物古迹。镇巴县保留有镇巴民歌、镇巴渔鼓、镇巴唢呐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土猪粉蒸肉、瓤肘子、浆水面、镇巴菜豆腐、镇巴麻糖等一批特色美食。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9月,镇巴县共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2家。
至宝塔又名“周子垭至宝塔”,位于镇巴县泾洋镇二郎滩村,紧挨清净寺遗址。建于清代,由青石建造,呈六角形,通高12米,七层。2008年,至宝塔被评为陕西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符先辉将军故居位于镇巴县简池镇杨家营村,馆内展品包括符先辉将军家属捐赠的一部分遗物,以及关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重要战役的简介、部分军事武器实物、苏区货币以及中国工农红军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使用过的物品等。该故居于2018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19年经修复后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扮演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角色。
何家坝栈道遗址位于汉中市镇巴县长岭镇联青村,为汉清时期所留遗迹,A区:栈孔所在崖壁。B区:东至九阵河100米,西至山梁100米,南至栈道外100米,北至栈道外100米。
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巴的历史文化资源厚重,民间艺术、民间工艺、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截至2022年末,镇巴民俗音乐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镇巴渔鼓、镇巴唢呐等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镇巴县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当地流传的民歌历史悠久,是数千年来镇巴人民创作积累的财富。其民歌内容丰富,现已搜集到四千余首。
镇巴民歌主要分为劳动号子、山歌、茅山歌、小调、民俗歌曲、祭祀歌曲等种类。其中劳动号子有两种:一是统一劳动节奏的号子,如拉石头号子、打夯号子等;二是调节劳动情绪的号子,如背二哥号子等,演唱时大多系即兴发挥,往往一领众和,别具声势。山歌以爱情题材居多,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形式,男声多用高亢嘹亮的高腔演唱,也可用豪放雄壮、节奏自由的平腔演唱,女声则统一用平腔演唱,拖腔缠绵,委婉细腻,代表性曲目有《打仙桃》《小小脚儿红绣鞋》《太阳落坡四山阴》等。小调一般采用多段叙事形式,有完整唱本留传,其中有本有章的作品以《梁山伯与祝英台》《十里亭》《十想》《十劝》等为代表。民俗歌曲主要在当地举行民俗活动时演唱,其中既有《哭嫁歌》《娘训女》等婚嫁歌曲,又有“孝歌”等丧葬歌曲,还有“拜寿”“修房造屋说吉利”之类用于寿庆、造屋等其他场合的歌曲。
镇巴民歌多为单乐段结构,其调式结构以四声或五声徵调式居多,羽、商、宫调式次之。其旋律优雅朴实,歌词多用比兴手法,充满浪漫幻想。演唱孝歌时有伴奏,伴奏乐器包括别称“盆鼓”的自制羊皮鼓一个、大锣一面、云锣一面、镲一副。
镇巴渔鼓是陕南民间曲艺中的主要曲种之一。主要分布于镇巴县的盐场镇、观音镇、泾洋镇和青水乡。清末民国初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是渔鼓的兴盛时期。曲目丰富,艺人多、流传广。当地人称渔鼓为“渔鼓筒”,个别地方也称“竹琴”。称渔鼓的演唱形式为“打渔鼓筒”。镇巴渔鼓的表演形式旧时是单人坐姿有说有唱、说唱结合,以唱为主。将渔鼓搬上舞台后,其表演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表演人数可多可少;表演姿势可坐、可立、可走、可舞;可领唱、对唱、齐唱、重唱、合唱甚至加伴唱说白和加其他乐器伴奏。其音乐多为五声宫调式和徵调式。表演内容以伦理道德、警世劝善等为主。
苗乡刺绣,是镇巴苗族妇女盛装不可或缺的饰物,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多见于日常生活用品,主要有衣裙、腰带、汗巾、手帕、枕头、针线包、背块花、袖口花、裙镶花、帽顶花、鞋垫等品种,苗族生活中的香包也是刺绣品的普遍题材。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单色绣以单色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疑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绿色野生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镇巴民间工艺品中的精品。
饮食
镇巴县居民饮食习惯为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食,喜食肉、饮酒,日常有饮茶的习惯。县域内有土猪粉蒸肉、瓤肘子、浆水面、镇巴菜豆腐、镇巴麻糖等一批特色美食。
粉蒸肉是陕西镇巴县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是待客的传统佳品,色泽金黄,入口软滑,软糯不肥腻,肉烂且香,既下饭又下酒。粉蒸肉原料为花肉、五香米面、土豆、鸡蛋、食盐、鸡精、辣椒红油、熟油、酱油、料酒、花椒粉、十三香、白砂糖、胡椒粉、姜末等。
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为佳,白菜,芹菜也可。制作时,将菜洗净,在沸水中煮烫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面汤,一至二日待菜色变为金黄即可,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姜末,花椒粉等佐料调好的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作为臊子。浆水面条要用人工擀制,使之叶宽,条长,片薄,将煮熟的面条入碗,调上浆水菜的臊子,浇上辣椒红油,浆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红白黄相间,入口酸辣清香,回味无穷,并具有开胃之功效,是镇巴的名小吃。
镇巴菜豆腐是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的特色小吃。菜豆腐吃起来口味清爽,不油不腻,豆腐绵甜,汤粥酸香,小菜麻辣,令人回味无穷。
红色文化
1928年,镇巴南部有些群众参加了中共川东游击队革命斗争。1931年8月,共产党陈仁三(时为国民党51旅少校参谋)到镇巴招安土匪王三春部,秘密发展舒翼之、黄彦甫等30多名共产党员。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转战到川陕结合地区,创建了革命根据地,毛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镇巴作为其东北地区前沿,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彪炳史册。
川陕苏区镇巴烈士陵园原为“镇巴县革命烈士纪念塔”,1958年修建,是省级第一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省级党史教育基地、省级青少年教育基地、省级国防教育基地。2015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改为现名,2016年8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园区占地10万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革命历史陈列馆、中国工农红军纪念亭、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浮雕、瞻烈广场、健身休闲广场和附属服务设施。
艺术
在镇巴一带,主要用作布鞋鞋面刺绣底样的剪纸居多。其形式一般有三种,一是剪成小团花或小散花,绣于鞋头,称“鞋头花”,二是适合着鞋面的形状剪成月牙形,称“鞋面花”,三是由鞋头花的两端延伸而至鞋帮,称“鞋帮花”。另外还有一种“鞋底花”,旧时多用于“寿鞋”。或绣于布袜底上。鞋花布局一般多疏朗,题材有花草、小鸟等。有的鞋花在局部剪开而不镂空,此称“暗刀”,是绣花时套针换色的依据所在。
镇巴民歌起源无确切记载,它是镇巴山区劳动群众在原始农耕、狩猎等活动中产生的原生态民俗音乐,是一种伴随农耕文明同步、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是千百年来镇巴人民口耳相传的艺术形式。镇巴民歌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民俗歌、曲艺5类。
地方特产
镇巴县有镇巴树花菜、镇巴腊肉、柿子饼、核桃饼、镇巴花魔芋、镇巴黑木耳、镇巴香菇、镇巴毛尖等一众特产,其中镇巴树花菜、镇巴腊肉、镇巴花魔芋、镇巴黑木耳、镇巴香菇、镇巴毛尖等特产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树花菜是一种灌木植物,采摘其鲜叶及花朵经加工而成。镇巴人素有吃树花菜的传统习俗,它具有一种植物特殊的清香味,用树花菜炖鲜猪肘、鸡肉或烧鱼汤油而不腻,尤其是与镇巴腊肉搭配烹更是汤香味美,深受“食客”们的欢迎。
镇巴腊肉利用自然风吹干其水份,肉色鲜艳,香味醇正,不哈喉,无烟熏味,在加工过程中保持了原汁水份,食用时无粗糙感,不上火。这种无污染天然的腊肉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在镇巴的大小餐馆内,腊肉成为菜中之精品,五花肉、菜板肉,猪肘子均是腊肉中的上等菜肴。镇巴腊肉的吃法多样,煮熟以后可直接吃,肥肉不腻,瘦肉味美;可加入其它菜炖着吃,汤汁更是尽显其它炖菜无法比拟的味道;也可煮熟以后炒着吃,色彩比鲜肉更具魅力,口感和煮的味儿又有差别。镇巴腊肉易于保存,保存方式有的置于火笼上,有的挂于通风处,在农户家里,一年四季都可以尝到腊肉。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镇巴腊肉”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镇巴花魔芋地下块茎扁圆形,表面光滑,宛如大个儿荸荠,直径可达25厘米以上,顶部中央稍下陷,中央着生一大型顶芽,鳞片叶肉红色,表皮暗褐色,肉质白色,有时微红。根状茎长5—20厘米,顶端膨大或不膨大。叶柄长10-150厘米,茎部粗0.3-7厘米,黄绿色或淡红色,光滑,有绿褐色斑块;佛焰包漏斗形。2018年6月25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镇巴花魔芋”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传统村落
截至2023年9月,镇巴县共有等4个村落入选了中国古村落名录。
碾子村位于碾子镇境内东南部,距离集镇2.9千米。境内生态林木资源丰富,主要树种有栎属、杜仲、银杏,亦有珍奇稀少的银杉、桧柏,其中铁坚油杉树高30米,直径超2米,树龄超1000年。碾子地处大巴山南低中山区,四周高山拱卫,中间是一条狭长的谷地。盛产木耳、木(银)耳、苎麻、茶叶、生漆等土特产,以及天麻、杜仲、五倍子等名贵中药材,尤其是产自这里的“茶、麻、耳、贝”。贯穿整村的纳溪河属汉江一级支流,经碾子由西向东穿境而过。碾子村以老街为中心,各组分布于老街周边,老街素有“小汉口”之美誉,主街主要是一条沿溪两岸修建的石台阶梯式的坡坡街道,从街头到巷尾共360阶梯,街长400米,垂直距离30米,地势奇特,独具匠心。光绪年间的汤氏贞节牌坊远近闻名,铜锣观、中军寨、赤脚寨、仙人床等有着悠久的传奇故事,其自然景观风景秀丽。
响洞村位于盐场镇中部,历史悠久,响洞老街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地处一块恰似龟背的鹅卵石板上,占地500余亩。街道因山势宛转向上,两旁全是古色古香的木板排列房,或高或低错落有致,由近千步长条石梯连接绵延近一千米,形成了一条顺山而上的“梯梯街”,是曾经主要服务于四川、湖北、甘肃三地客商和脚力(俗称“背佬儿”)的边贸集市,因形似乌龟而充满神秘感。
风景名胜
综述
镇巴县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以山地、水体和野生动、植物为主的自然景观,又有以历史文物、近代史迹为主的人文景观。截至2022年末,黎坝旅居小镇、兴隆楮溪源、观音茶文化旅游综合开发等旅游项目持续建设,成功打造乡村旅游观光点8个,草坝、渔渡风景区被评为国家3A景区,怡溪春茶园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茶园,圈子崖和天悬天坑入选陕西十大地质名片,黎坝镇和柳营村、朱家岭村获评省级旅游特色名镇、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重要景点
草坝景区是一个生态农场,坐落在镇巴县境西北部的盘龙山上,海拔达1400米。这里山色宜人,山花山草丰茂,特别以其广袤的原生态高山草甸而著称,被誉为"云中草原、养生仙境、户外天堂"。2018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渔渡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景区,位于镇巴县渔渡镇花果村,距镇巴县城45千米。巴山玉溶洞是景区核心景点,是汉中地区唯一以溶洞奇观为核心打造的景区项目。晚中生代就开始形成的石笋、石幔、石葡萄、石珊瑚、石钟乳随处可见。洞内还有形态各异的石狮子、石莲花,特色鲜明的石旗、石锅以及洁白如玉的方解石瀑布等。
镇巴县青水镇有着"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民聚居地"之称,这里的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境内有“白天河”“胡氏庄园”“白龙洞”“燕子洞”“鸡公石”“会仙桥”等旅游景点。许多人慕名前来,探秘雷家寨苗居的变迁、祈福夫妻连理古树、看感恩塔遗址以及白天河风景区的美丽景色、喝迎门酒”,吃长桌宴、跳“竹竿舞”,感受豪迈爽朗的苗族文化。
对外交流
2023年5月至6月,镇巴县政协副主席姚智儒带队赴南通市通州区、上海市宝山区等地学习政协品牌亮点工作及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秀经验做法,走访了解民营经济发展情况,开展招商对接交流,看望在外政协委员。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Over 4,000 relocated as floods terrorize Zhenba county.中国日报网.2023-09-24
镇巴概况.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24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9-24
镇巴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4
走进“中国最北苗乡” 领略镇巴的独特风情.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镇巴百年大事记.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01
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镇巴这十年非凡→.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1
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9-25
车牌号查询.闽南网.2023-10-01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4
镇巴县基本情况、行政区划、人口、村(居)委会标准地名统计表 (2020年3月1日).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22
镇巴县志-卷二 行政建置 第二章 建置沿革.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9-25
3-15各县(市、区) 生产总值(2020年).陕西省统计局.2023-10-01
聚焦发展瞰镇巴丨镇巴县绿色食药首位产业撑起发展半边天.汉中市经济合作局.2023-09-30
陕西镇巴:“四化”建设推动县域经济绿色崛起.百家号.2023-10-01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镇巴县工业企业运行情况.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30
非凡十年 | 镇巴:交通巨变让百姓走上幸福“快车道”.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8
镇巴县加快交通发展纪实.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镇巴旅游.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镇巴民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9-25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09-25
镇巴县文物局关于加强镇巴县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通告.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4
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查询镇巴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2023-09-24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9-24
镇巴县水利局:“三四五”举措 建设美丽幸福河湖.汉中市水利局.2023-09-30
赤南乡.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21
镇巴县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5
读《镇巴县志》,赏绿水青山.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10-22
镇巴县:秦巴山中无闲草 中医传承有方法 ---镇巴县卫健局“学党史、办实事”案例.陕西省卫健委.2023-10-01
镇巴深山出好药 28.6万亩中药材开出健康医养“良方”.陕西网.2023-10-01
镇巴县常态化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西部决策网.2023-09-30
陕西镇巴天坑发现1500余株野生红豆杉.光明网.2023-09-30
《汉中日报》镇巴在全市率先启用“电子眼”追踪保护野生动物.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8
强降雨致陕西镇巴县223条道路受损 已抢通77条.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中国乡村振兴》发表县委书记韩雄署名文章:下好生态产业“先手棋”,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搜狐网.2023-09-24
镇巴县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十九次主任会议.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4
镇巴县政府全体会议召开.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4
县区|镇巴县政协召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搜狐新闻.2023-09-24
镇巴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三号)——人口性别构成情况.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4
镇巴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四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4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2023-09-24
镇巴:秉持优质生态资源 加速发展有机农业.镇巴发布.2023-10-22
市人大常委会视察镇巴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情况.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22
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建设大巴山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开放日】“非凡十年·数读汉中”镇巴篇:凝心聚力谋发展 砥砺奋进谱新篇.微信公众平台.2023-09-30
镇巴县人民医院.中国心脑血管病网.2023-10-22
镇巴县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1-01
汉中市镇巴县开展2023年“大地欢歌”文化展演活动.腾讯网.2023-11-01
镇巴县图书馆简介.镇巴县图书馆.2023-10-21
欢迎访问镇巴县图书馆网站!.镇巴县图书馆.2023-10-21
汉中市镇巴县:用活“国家科技特派团”力量 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陕西网.2023-10-22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22
镇巴县体育运动中心2022年开放工作方案.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22
【汉中日报】镇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宜居镇巴”生态新名片.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22
镇巴公路总里程2873.7公里.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30
三秦大地上的红色印记|川陕红色交通线黎坝交通站旧址所在地镇巴县.腾讯网.2023-10-22
汉人老家有38个火车站!你去过几个?.人民号.2023-09-30
《汉中日报》英雄轨迹,在大巴山延伸 ——记陕西省委表彰的“三秦楷模”巴山工务车间.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30
镇巴重点项目巡礼(二)镇巴!起飞!——汉中巴山通用机场.镇巴发布.2023-10-22
镇巴:铺就脱贫致富路 小康路上路先行.陕西网_政务频道.2023-11-01
【陕菜味道】镇巴土猪粉蒸肉.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5
镇巴6大美食,彰显地方特色.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5
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物局.2023-09-24
至宝塔.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3-09-25
【寻访札记】将军故里:红色精神耀巴山 .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5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09-25
镇巴渔鼓.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09-25
苗乡刺绣.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09-25
镇巴的红色记忆.百家号.2023-10-01
《陕西日报》镇巴:曾经的“红军之乡.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镇巴鞋花剪纸,被遗忘的民间艺术.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镇巴土特产小吃集锦.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5
区域-镇巴县.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2023-09-25
最高奖励5万元!镇巴毛尖外包装标识及广告语公开征集 .微信公众平台.2023-10-01
“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镇巴树花菜.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5
镇巴腊肉.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5
镇巴花魔芋.新农村商网.2023-09-25
国家级名录!镇巴四个村正式入选→.微信公众平台.2023-09-25
镇巴旅游景点.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09-25
原汁原味原生态 山美水美人朴实 镇巴真的可以来看看.陕西检察网.2023-09-25
生态美 产业兴 百姓乐——镇巴县倾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侧记.汉中市人民政府.2023-09-25
直播中国精彩慢直播.CCTV.2023-09-25
县区|镇巴县政协赴江苏、上海考察学习并开展招商工作.搜狐.2023-10-22
文化部关于命名2014-2016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2023-10-01
镇巴县荣获“陕西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镇巴县人民政府.2023-10-01
全国爱卫会关于201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复审结果的通报 .卫健委网站.2023-10-01
新闻浏览.小康杂志社.2023-10-01
全省通报表彰!商洛这些县、镇、个人上榜.澎湃.2023-10-01
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01
关于命名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公告.生态环境部.2023-10-01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命名第一批陕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通报.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