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晔
唐昭宗李(867年3月31日-904年9月22日),曾用名李杰、李敏,出生于东内(今西安市),是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咸通十三年(872年)封为寿王,干符三年(876年)受封幽州卢龙军节度使,乾符四年(877年),封开府仪同三司、授予幽州大都督、押奚契丹使、管内观察处置使等职位。
文德元年(888年)三月,李晔被立为皇太弟,随后在观军容使杨复恭的拥护下登基称帝。在位期间,李晔重儒术,尊礼大臣,励精图治,有恢复唐朝荣光的志向。出兵讨伐西川、晋藩,消灭了宦官田令孜、杨复恭、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重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由于中央禁军在战中损失惨重,朝廷可用兵力不足,李晔无法压制晋藩,宣武军节度使朱温逐渐做大成为霸主。在执政后期,李晔受制于宦官、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和朱温。
天元年(904年),李晔被朱温所弑,时年三十八岁(古代虚岁),在位十六年,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葬于和陵。随后朱温命人假传圣旨,立十三岁辉王李柷为皇太子,改名李柷,于李晔灵柩前即位。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咸通八年二月二十二日(867年3月31日),李晔出生于大明宫,是李漼李漼第七子。咸通十三年(872年)四月,被封为寿王,赐名李杰。干符三年至四年(876年-877年),李儇李儇封他开府仪同三司,授予他幽州大都督、幽州卢龙等军节度使、押奚契丹使、管内观察处置使等职位。李因黄巢起义出逃期间,李杰手握兵权随侍左右。
登基即位
文德元年(888年)二月,李儇病情恶化,群臣属意立年纪更大又有贤名的吉王李保继承皇位,只有杨复恭率兵迎寿王李杰回朝廷。同年三月,僖宗李儇驾崩,驾崩当晚诏立寿王为皇太弟,当月,二十二岁的李杰登基称帝,改名李敏。李儇于十二月下葬,李敏在隔年改年号为龙纪,同年十一月改名李晔。登基后,李晔提倡节俭,重视儒术,尊敬礼待有才能的大臣,征兵征讨西川、晋藩,想要恢复唐朝往昔的荣光。
征讨西川
文德元年(888年)十月,庇护田令孜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造反。李晔在十二月任命宰相韦昭度为主帅、永平军节度使王建征讨西川,命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协助。龙纪元年(889年)十二月,陈敬下属眉州刺史山行章归降于王建,随后几个月,简州、资州、嘉州、戎州、雅州、蜀州等相继归附于王建,王建军队日益壮大。战争持续两年多,除陈敬瑄所守成都市,其他西川地区皆被王建收复。
大顺二年(891年),李晔下诏赦免陈敬瑄,并要求王建罢兵。王建不领命。期间,王建劝说韦昭度回朝廷为天子分忧。在韦昭度犹豫的时候,王建命人杀了韦昭度亲兵,说是士兵饿了要吃,将韦昭度吓跑。随后王建派兵切断了中原和两川的联系。同年八月,王建攻陷成都后自封为成都留后。他从田令孜手中拿到西川节度使印鉴,将陈敬瑄迁至雅州(今四川雅安)。景福二年(893年),王建杀害陈敬瑄和田令孜。
征讨晋藩
890年,群臣向李晔献徽号:圣文睿德光武弘孝皇帝。随后,李晔改年号大顺。同年四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派大将安金俊率太原军攻打云中郡,被云州刺史赫连铎和卢龙节度使李匡威联手打败。赫连铎、李匡威和朱温三人上书,请求朝廷带领他们攻打李克用。李晔顾念太原军在朝廷艰难时立下的功劳,于是将事情交由下两省、御史台、尚书省四品以上的官员商讨。十分之七的官员不赞成此事。惟有宰相张浚和孔纬认为,这是除掉沙陀军的好时机。一开始,李晔同意不攻打李克用。但朱温通过张浚的亲信贿赂他,在张浚不断上奏劝说下,李晔最终勉强同意讨伐李克用。李晔任命张浚为主帅、京兆尹孙揆为副手;华州节度使韩建为北面行营招讨都虞候使、供军使;朱温为太原市东南面招讨使;成德军节度使王镕为太原东面招讨使;李匡威为太原北面招讨使、赫连铎做他副手。
期间,李克用大将、代理邢兵马留后的安建上奏,愿意用三个州归降朝廷,李晔派中使慰劳他。讨伐李克用的军队先在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会和,随后在阴地和太原军大将康君立率领的队伍交战。孙揆受朱温请求从晋州出发前去镇守潞州(今山西省),被埋伏在长子县山谷中的太原军骑将李存孝擒获送往太原。除了孙揆、中使韩归范和五百亲兵,其余士兵都被李存孝杀害。同时,康君立率领两万士兵攻打潞州。
交战数月,太原市将领李存信、薛阿檀在雁门打败幽州、云州的外族和汉族士兵共三万人,在阴地和联军的对抗中三战三胜。在李存信的追击下,韩建放弃平阳(今翼城县)退守州(今新绛县)。张浚领一万士兵守卫晋州时,李存信连攻三日没攻下来,最后选择退五十里扎营。十二月,张浚、韩建放弃晋州、绛州逃走,李存信收复这两州的同时在河西四郡大肆劫掠。张浚、孔纬接连被贬。太原军驻扎在晋州,李克用派人送韩归范回朝廷,借此上奏喊冤。李晔最后选择罢免同意出兵的官员,来平息李克用的怒火。
大顺二年(891年)二月,李克用恢复检校太师、中书令、太原市尹、北都留守、山西省节度观察处置使等职位。
消灭杨复恭
枢密使杨复恭成功拥立李晔登基,加封金吾上将军,统领禁军。李晔将舅舅王瑰请求担任节度使一事询问杨复恭,杨复恭表示不应封外戚节度使。王瑰知道后大怒,进宫羞辱杨复恭。杨复恭不愿自己的权力被分走,在王瑰去就任阴勒利州刺史的路上将他杀害。李晔知道后,深恨杨复恭。
为除掉杨复恭,李晔拉拢杨复恭义子天威军使杨守立(赐名李顺节),通过离间计令二人内斗。大顺二年(891年),李晔解除杨复恭兵权,下令他致仕,杨复恭称病抗旨。李顺节奉命率禁军讨伐杨复恭。在义子玉山军使杨守信的护卫下,杨复恭成功逃离长安向商州区(今陕西秦岭以南)而去。随后,李晔命人除掉李顺节。
892年,李晔改年号景福。李茂贞、邠州王行瑜、韩建、大荔县王兴约、秦州李茂庄等人上奏请求朝廷同意他们自备军粮出兵讨伐收留杨复恭的兴元杨守亮,要求是加封李茂贞为山南招讨使。大臣们不同意,李晔也担心加封后壮大李茂贞的野心,不愿下诏。李茂贞大怒,和王行瑜联手,在景福元年十一月攻破兴元。杨守亮、杨复恭和判官李巨川突围逃向太原市,十二月,被韩建在乾元县(今柞水县)当场斩杀。
受制李茂贞
景福二年(893年)七月,由于李晔没有同意自己兼任山南节度使的要求,李茂贞在奏折中对李晔不恭敬。李晔大怒,任命覃王为京西招讨使,神策大将军李为副手,前去讨伐李茂贞。覃王率军驻扎在兴平市,李茂贞在(今陕西省周至县)迎战。面对李茂贞的进攻,朝廷军队不战就溃不成军。李茂贞乘胜追击逼近京师。李晔斩杀观军容使西门君遂、内枢密使李周潼,想以此平息李茂贞怒火。李茂贞尤不满足,在临皋驿列队逼李晔赐死杜让能。李晔先贬杜让能,后迫于压力,赐死杜让能和户部侍郎杜弘徽。
李晔改年号干宁(894年)这一年,李茂贞手中掌握山南道的汉中市、洋州、兴州、凤县、南岐州、陇县、秦州区、泾州、原州区等十五多个郡,兵强马壮,蔑视王室,已经有问鼎的野心。
乾宁二年(895年)琅邪郡王王重盈去世。李克用上奏请求由行军司马王珂子承父业,王行瑜、李茂贞和韩建则支持陕州区节度使王珙承袭。李晔同意了李克用的上奏。随后,李茂贞、王行瑜、韩建各带几千名精兵入长安觐见李晔。李晔在同文殿宴请他们。席间,李茂贞和王行瑜极力要求李晔诛杀为时政之害的官员。宰相韦昭度、李磎被贬,随后被杀害。王行约(王行瑜弟弟)和李阎圭(李茂贞义子)各领两千士兵宿卫宫中。期间李茂贞三人曾密谋废了李晔拥立吉王称帝,直到听到太原起兵才放弃这个想法。同年七月,李克用以讨伐李茂贞三人带兵进京的罪名出兵。李阎圭、刘继晟(依附李茂贞的刘景宣儿子)和大荔县王行实放火烧掠长安东市,逼李晔出行。李晔登上承天门,差点被李阎圭手下射出的箭矢伤到。后怕之余,李晔在扈都头李君实和捧日都头李筠的护卫下,当晚来到莎城镇(今陕西长安县东南)。李克用奉诏步步逼近李茂贞,李茂贞最后选择杀了李阎圭、武秃子,来向李晔请罪。
干宁三年(896年),李茂贞怀疑朝廷征兵是想征讨他,拒绝上贡,带兵前往长安。李晔命通王、覃王、延王分别统领四军,护卫京师。由于覃王在娄馆不敌李茂贞,李晔被迫逃向太原市,在半路被韩建拦住。韩建表忠心将李晔留在华盛顿州。乾宁四年(897年),韩建以睦王、济王、韶王、通王、彭王、韩王、仪王、陈王八人要对他不利,向李晔提及晋朝八王扰乱朝廷的事,迫使李晔同意囚禁八王、解散殿后侍卫四军二万多人,并杀了李筠。李晔身边从此没了近卫。韩建一想到王行瑜的死,就深恨李克用。等延王出使太原回来,韩建和刘季述即假传圣旨诛杀十一王和他们的侍者。
受制朱温
光化元年(898年)六月,李晔到西溪观看竞渡,藩镇、文武百官都上奏请李晔回京。李晔在八月回到长安后,改年号光化。从华洲回来,李晔喜怒无常,借酒消愁时会打骂宫人缓解压力,侍从人人自危。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李晔在上猎苑喝醉后,亲手杀了数名宦官、宫女。左右军中尉刘季述、王仲先知道这件事,想另寻明主,召集百官署名要废帝。两人带兵从思政殿一路杀到乞巧楼下。李晔突然看到士兵,受惊掉下了床。刘季述、王仲先拿出百官联名要废帝的文书,将李晔和何皇后,以及平常伺候他们的十几个宫人一起被送到问安宫。刘季述亲手锁住院门,并把熔铁浇在锁孔里,每天只从小窗送食物。同时,请皇太子李裕监国,假传圣旨称李晔为太上皇。李裕被拥护登基。宰相崔与前左仆射张浚将这件事告知在定州市的朱温,请他救驾。十二月,盐州都将孙德昭、周承诲、董彦弼攻打刘季述、王仲先,将李晔和何皇后成功救出。
李晔复位,祭拜聂氏宗祠后改年号天复。天复元年(901年),朱温收服河朔三镇后,起了谋朝篡位的心思,他想迁都洛阳市,李茂贞则想将李晔带回凤翔,两人都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这时宦官韩全诲等人和李茂贞交好,崔胤则和朱温交好。韩全诲知道崔胤想除他们而后快,请求李茂贞留下四千士兵宿卫宫中。崔胤则想借助朱温的势力灭韩全诲等人。韩全诲等人向李晔哭诉朱温的狼子野心,表示愿意护送李晔到凤翔联合李茂贞对抗朱温。李晔不愿意离开长安。宦官李彦粥放火烧毁大明宫,李晔被迫流亡凤翔。李茂贞以保护之名禁李晔。朱温在同年十二月围困凤翔。期间,李茂贞每次迎战都被朱温打败,不敢再出门。前来救援凤翔的敷州节度使李周彝最终也归降朱温。凤翔城中渐渐薪尽粮绝,雨雪不停,每天都有数千人被饿死冻死,吃人的现象日渐普遍。李晔在宫中弄了个小杵磨,让宫人磨豆麦喝,后宫、十六个王爷的住宅,每天也都会冻死饿死三四个人。坚守一年后,李茂贞害怕了,打算杀了韩全诲等宦官当作敲门砖。天复三年(903年)正月,朱温迎李晔回长安,将宦官集团全部杀害。
904年,李晔在光政门改年号天祐。朱温假传圣旨杀害了崔胤、京兆尹郑元规等人,同时再次奏请李晔迁都洛阳市,李晔迫不得已答应了。朱温下令长安百姓按籍贯一起迁居,强行拆掉房屋,让木头顺渭河飘下。同年三月,李晔以皇后刚生了孩子为由,希望十月再上路。朱温则以陕州区地方小不宜久留拒绝李晔,强制他启程。到了谷水,朱温将李晔身边小黄门、打球供奉和内园小二百多人全部杀害,换成外形和原来相似的自己的人马。李晔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到洛阳后,朱温又逼迫李晔下诏:除了宣徽两院、小马坊、丰德庙、御厨、客省、阁门、飞龙、庄宅九个职位,其余内宫职务都废除。
人物逝世
去世
自来到洛阳,李晔天天担心会遭遇不测,和皇后等人沉迷喝酒来忘却烦恼。为绝藩镇以救驾为名联手,朱温命令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杀害李晔。天祐元年(904年)八月十一日,蒋玄晖带龙武衙官史太等一百多人敲门,说有急事要面圣。门开后,蒋玄晖在每个门边都留下十个士兵。到椒殿院,河东夫人裴贞一开门,疑惑上奏急事怎么还带兵,随即被史太杀害。来到椒殿门前,蒋玄晖询问李晔在哪。此时李晔刚喝完酒在休息,听到声音感到不妙。史太拿着剑进入椒殿,李晔穿着单衣绕着柱子躲闪,史太追上杀了他。昭仪李渐荣用身体护着李晔,也被杀害了。李晔去世,时年三十八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昭宗,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葬于和陵。
八月十二日,蒋玄晖假传圣旨,说李晔是被裴贞一和李渐荣所害,立辉王李为皇太子,改名李柷。随后又假传皇太后懿旨:皇太子可在灵柩前即位。十三岁的李柷就此登基。
陵墓现状
李晔葬于和陵,现位于洛阳市偃师区顾县镇曲家寨村南,东南方向约2公里是李弘李弘的恭陵。该陵建造于天祐二年(905年)二月,是洛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规模较小,被当地人称为“小冢”,现陵墓所在地已是一片平坦。
施政举措
李晔在政治上提倡节俭,下诏削减了宫中一些不必要的开支。由于早期佛教盛行,很多百姓皈依佛门躲避税收,同时大兴佛寺造成财政上的浪费。李晔提出抑制佛教提倡道教,并大力发展学校教育,下令由宰相孔纬负责修建学堂、修缮孔子庙,各道观察使刺史与师爷州县文吏等,也要量力相助。
在政事上,李晔更倾向于和宰相等人商议。杜让能对李儇忠心耿耿,在僖宗因敌兵突然到来紧急逃向宝鸡市时,近臣中只有杜让能跟在身边。李晔夸杜让能是"扶危启运保乂功臣",任命他为宰相。李晔本就不喜宦官,杨复恭仗着从龙之功行事无顾忌,李晔心中不满。大臣们向李晔推荐足智多谋的张濬。李晔任命张濬为宰相,询问要先处理哪方面的事。张濬认为兵力强大就能令天下臣服。此外,李晔还任命孔纬、韦昭度等有才能的人为宰相。
李晔认同张濬的强兵政策,“欲以武功胜天下”,大顺元年(890年)四月在京师招兵买马扩充禁军,最后募集到十万人。干宁三年(896年)六月,李晔设置军圣、捧宸、保宁、宣化四军,选补数万人,交由通王、覃王、延王统领。同时,嗣延王戒丕、嗣贾王嗣周又各自招募数千名士兵。龙纪元年(889)年,韦昭度奉命征讨陈敬瑄,最终王建自封成都市留后;大顺元年(890年),张浚奉诏征讨李克用,后联军大败,李晔以罢免同意出兵官员来平息李克用怒火;大顺二年(891年),李晔解除杨复恭兵权,迫使他出逃,最后死在韩建手上;乾宁三年(896年),李晔命覃王迎战李茂贞,禁军溃不成军,李晔被迫逃向太原市。
家族成员
人物作品
《菩萨蛮》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河一条流,千山与万丘。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何处是英雄,迎侬归故宫。
《菩萨蛮》
飘飘且在三峰下,秋风往往堪沾酒。肠断忆仙宫,朦胧烟雾中。思梦时时睡,不语常如醉。早晚是归期,穹苍知不知?
干宁三年(896年),李晔讨伐李茂贞失败,李茂贞领兵进长安,李晔向太原告急,被迫出逃太原,中途被镇中军节度使韩建拦下,留在当地。隔年秋季,李晔做出这两首词。
人物评价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评价李晔:“喜欢文学,特别重视儒家学说,言行举止有李炎的风范。面对遗留的朝廷威望不振,国运衰弱的问题,更加尊重和礼遇大臣,大力提倡道教,一心想恢复唐朝昔日荣光,可号令天下。从即位开始,朝内外都很称赞他。”
北宋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评价李晔:“自古以来,导致亡国的不全是愚蠢平庸性情暴虐的君王。已有的祸乱越积越多,同时有利的形势丧失了,所以虽然有勇有谋,也无能为力,可以说是真的很不幸啊,昭宗就是这样的情况。昭宗明慧俊逸,一开始也有恢复大唐荣光的志气,然而外患已形成规模,朝内没有贤臣辅佐,很想得到有特殊能力的人才,反而启用了不合适的人,加剧了混乱。”
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评价李晔:“昭宗虽然国运艰险,但智慧和气度不凡,每次和大臣讨论政事,从没有感到厌倦。”
相关典故
冻雀唐昭
天祐元年(904年)正月,李晔受朱温胁迫,将都城从长安迁至洛阳市。途中到达华洲(今华州区),百姓站在道路两旁对着李晔高呼万岁。李晔哭着说:“不要再喊万岁,以后我恐怕不再是你们的君主了。”在兴德宫中,他对侍臣说:“鄙语云:‘纥干山头冻杀雀﹐何不飞去生乐处。’我现在这情况,也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现以“冻雀唐昭”比喻处于穷途末路境地的帝王。
昭宗尊号
人们戏称李晔尊号是避贤招难存三奉五皇帝。因为李晔曾经说过:“我到过的地方,灾难也随之而来。我希望能避开贤者的路。“其中,三指李晔的皇后何氏和柳、杨两位昭仪,五指朱温、王行瑜、李克用、李茂贞、韩建。
相关影视作品
2014年电视剧《大南迁》:苏航饰演唐昭宗李晔。
相关争议
旧唐书记载,李儇李儇和唐昭宗李晔母亲同为惠安太后王氏;但新唐书记载两者不同母,昭宗母亲是恭献皇后王氏。
参考资料
洛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共263处).洛阳市文物局.2023-03-14
《大南迁》.爱奇艺.2023-03-12
画江湖之不良人.爱奇艺.2023-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