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顾太清

顾太清(1799年2月9日-1877年12月7日),原姓西林觉罗氏,名春,字子春,一字梅光,号太清,亦称西林太清。她是清朝著名的女词人,祖籍汪清县(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属于满洲镶蓝旗人。与奕绘相爱,她成为荣亲王府贝勒奕绘的侧室。她以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的身份呈报给宗人府,并因此改姓为顾。常常在作品中署名为太清春,晚年也用云槎外史、太清老人椿作署名。

祖父鄂昌,乾隆年间获罪死。自从祖父去世后,家境逐渐衰落,迁居到北京的香山。顾太清从小就对文学很有兴趣,年少时与奕绘相识于荣府,并最终与奕绘结婚。夫妇二人琴瑟和谐,常常一起欣赏金石书画,诗词唱和,留下了许多佳作,因此有人称赞他们为“闺房韵事,堪媲赵管”。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年),奕绘去世,由于清代宗室的规定以及与婆家关系不睦,顾太清被逐出王府。顾太清带着子女租赁了西城养马营暂时居住,并坚持继续进行诗词创作。顾太清的晚年生活十分艰难。

顾太清在词学方面很有造诣,尤其喜爱周邦彦姜夔的作品。她的观花、游景、咏怀、抒情、题画等作品都非常丰富。顾太清与纳兰性德(即成容若)齐名,有“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之称,王国维谓其“李清照以后,一人而已”。作品有诗集《天游阁集》《东海渔歌》,小说《红楼梦影》,戏曲《桃园记》《梅花引》等。

人物生平

少女时期:濯濯寒闺秀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时任甘肃省巡抚的顾太清祖父西林觉罗·鄂昌叔父西林觉罗·鄂尔泰门生“胡中藻案”(《坚磨生诗钞》案)获罪,自此家道败落,举家迁徙北京香山。

清嘉庆四年已未正月初五日(1799年2月9日),顾太清生于香山健锐营,此后的二十二年都居住在香山。她的父亲鄂硕甘肃省巡抚鄂昌之子。她的母亲香山富察氏女,婚后与丈夫生一子二女,长女即太清,本名春,字梅仙,号太清。

顾太清少女时,已经写出作品《子春集》。爱新觉罗·旻宁元年(1822年),顾太清二十三岁,正值情窦初开。她走进荣王府成为王府女儿们的家庭教师,在这里遇见了爱新觉罗·奕绘。奕绘诗词书画无一不精,骑行射术无一不通,加之身份高贵,温文儒雅,俨然就是每一个女孩子心中向往的如意郎君。所以二人在经常的诗词唱和中互生情愫,情根深种。

但是顾太清罪人之后的身份成为顾太清和奕绘爱情的阻碍,按清代制度,王公贵族家的侧福晋只能在所属包衣家的女子中选出,而顾太清明显不符合这一条件。奕绘被家里人劝阻,顾太清也回到香山避嫌。

少妇时期:美人家在绿杨中

爱新觉罗·旻宁四年(1824年),顾太清二十六岁时,冒充荣王府二等侍卫顾文星家的女儿再次回到荣王府,成为爱新觉罗·奕绘的侧福晋,两人的爱情终成正果。自此顾太清与奕绘琴瑟和鸣,恩爱无比,儿女双全。

道光五年(1825年)七月初七日,顾太清、奕绘的长子载钊出生。道光六年(1826年)三月,顾太清跟随太夫人王佳氏、正室妙华夫人游览西山,作《丙戍清明雪后侍太夫人夫人游西山诸寺》。道光七年(1827年)五月,顾太清跟随奕绘出差到清东陵,初次祭奠祖母愉太妃陵园。七月,顾太清生了女儿叔文。

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顾太清游览城西天禧昌运宫,作《戌子八月雨中游城西天禧昌运宫废址》—诗。次年(1829年),顾太清与妹妹霞仙游览万寿寺,作《已丑暮春雨后同霞仙七妹游万寿寺作》一诗。同年六月顾太清随爱新觉罗·奕绘到东陵上任,作《信述山楼五绝句》《山中即事》等诗。

道光十年(1830年),奕绘正室妙华夫人去世。同年顾太清给太福晋画团扇,并作诗一首,又因为读了《玉皇心经》后有所感悟,作《集先恪王书玉皇心印经零字四首》—诗。同年,顾太清、奕绘二人的另一个女儿以文出生。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妙华夫人逝世一周年,顾太清的长子载钊前往祭拜,题诗为《七月三日夫人期年遣五儿载刹往祭痛成一绝句》。顾太清三十四岁时即道光十二年(1832年),六月生次子载初。同年作《寒碟》五律唱和作品。次年(1833年),顾太清跟随爱新觉罗·奕绘到荣王府海淀寓园将军庙和双桥寺,作《二月十五清明前一日雨中作》《次夫子清明日双桥新寓原韵》《游双桥小寺感怀》等诗。道光十四年(1834年),顾太清第三子载同生。同一年的三月份,顾太清夫妇二人同游大南峪天台寺,顾太清作《游南峪天台寺二首》,奕绘有意在大南峪建造别墅并且作为将来墓地。同年六月,顾太清的婢女石榴去世,顾太清作《哭石榴婢》—诗。同年十二月,顾太清的幼子载同去世,顾太清悲痛万分,作《腊月二十二日哭九儿载同》一诗。两年后,道光十七年(1837年),顾太清给自己画了一幅《听雪图》(又叫《听雪小照》),并题词《金缕曲》。此后不久,顾太清又画《文杏图》,题《燕归梁》一词。

道光十八年(1838年),正月顾太清四十岁生日,同月十六日,爱新觉罗·奕绘四十岁整寿,一家人极其欢乐。至奕绘离世,顾太清度过了十四年幸福快乐的生活。

中年时期:亡肉含冤谁代雪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七月七日,奕绘去世。七月七日恰好也是顾太清长子载钊的生日。一时间王府中流言四起。传载钊是“妨嫡”的不吉之人,顾太清有“夺嫡”之心。后又因“丁香花案”的传闻,顾太清被传说与龚自珍有染,于是被逐出王府。顾太清奉婆婆荣恪郡王妃之命,携尚处幼年的两个儿子、两个女儿从荣纯亲王府邸迁出,不得已卖掉金凤钗等,买了一个住处。顾太清以诗作《七月七日先夫子弃世,十月廿八奉堂上命携钊、初两儿,叔文、以文两女移居邸外,无所栖迟,卖以金凤钗购得住宅一区,赋诗以纪之》记录了含冤出邸之事。

被逐出荣王府后,顾太清依旧坚持诗词创作。1839年,她与沈善宝、项屏山、许云林、钱伯芳、许云姜、富察蕊仙、栋阿武庄、栋阿少如等闺友组成了秋红吟社,她们经常聚集在某一位成员的家里,饮酒,弹琴,赏花,然后出一个题目,大家即席作诗或作词。《天游阁集》里《秋柳》《寻辽后梳妆台故址》《忆西湖早梅》《红叶》《冰床》《暖炕》《女游仙》《谷雨日同社诸友集天游阁看海棠,庭中花为风吹损,只妙香阁所藏二盆尚娇艳恰人,遂以为题,各赋七言四绝句》等诗作都是这时期的作品。顾太清的伤痛在和闺友的来往中缓解,她的诗艺也在唱和中提高,这一时期的顾太清有大约三百多首诗,作品的质量更加成熟,艺术风格也更加完善。

道光二十年(1840年),爱新觉罗·奕绘生母王佳太福晋去世。顾太清向定郡王载铨求助,载向爱新觉罗·载钧施压,令其供应顾太清宅中开支,并岁时前往砖塔胡同叩拜庶母,载钧一一照办。在载铨的帮助下,顾太清的“亡肉含冤之情”终于得到了较为圆满的解决。

咸丰七年(1857年),载钧去世。载钊之子溥楣袭镇国公。顾太清重返荣王府。

晚年时期:只有诗书是所亲

咸丰七年(1857年)载钧去世,因其无子,于是太清的长孙,载钊的长子溥楣继承了爵位,成为镇国公,而载钊则被封为辅国将军。从此,花甲之年的太清有了一个沉静安详的晚年生活,读书,吟咏与创作,书法与绘画,是她生活中最大的乐趣。顾太清五十六岁时在诗作《上定郡王筠邻主人兼次原韵》中写“只有诗书是所亲”、“淡泊生涯滋味醇”,写出了自己晚年生活的状态。

顾太清晚年的创作较少,平均每年只有几首诗。在这个时期,大约有四十首诗。除了对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月亮的赞叹,以及家庭欢乐和亲友聚散的主题外,还有对社会黑暗、战乱和人民苦难的叹息。这些诗作表达了繁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悲叹,同时也显露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六十多岁时,顾太清开始写作小说《红楼梦影》,并得到好朋友沈善宝的大力鼓励和称赞,该书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由中国女性写的小说。

光绪三年(1877年),顾太清于是年十一月初三日逝世,享年七十九岁,死后与爱新觉罗·奕绘合葬于大南峪。

主要作品

诗词

词集《东海渔歌》:顾太清以词闻名于世。王国维曾向顾太清后人恒公煦(金光平)说:“府上太福晋所着《东海渔歌》之词,李清照以后,一人而已。”词学家况周颐在为顾太清词集《东海渔歌》所作序中云:“以两家词互校,欲求妍秀韶令,自是容若擅长。若以格调论,似乎容若不逮顾太清。”况周颐甚至认为,顾太清词之格调在容若词之上。

出版情况:1914年西泠印社活字本,但缺第二卷。20世纪30年代,词学家龙榆生曾辑顾春佚词若干充为第二卷。

诗集《天游阁集》:金启孮先生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入京时遗失的荣王府家藏太清手抄珍本《天游阁集》全从日本杏雨书屋寻回,1986年4月2日得到日藏抄本《天游阁集》的静电复印本。当时因该书所属杏雨书屋与先生约定的条件,只允许个人印少量送人,不能公开出版。九十年代末,金启先生八旬之龄专程远赴东瀛谈妥出版事宜,并配以家藏太清夫人画像、艺苑、墨迹等,影印出版了《天游阁集》(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年)。这是《天游阁集》迄今为止问世最完整的版本。

沈善宝名媛诗话称《天游阁集》:“集中诸作,全以神行,绝不拘于绳墨。”这是说太清诗的自然天成,不拘守诗歌的既定程式。

顾太清的诗词作品按题材大致可分为纪游、悼念、育儿、民事、题画这五种类型。顾太清现存诗828首,词335阕。总体而言,其诗词作品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清新婉丽。顾太清注重词的音乐性,况周颐称其词“极合倚声消息”。

纪游诗

顾太清热衷于山水之美,喜欢登高远眺。她的诗作中有相当数量是歌颂自然山水的。她以亲身体验为基础,精细地描绘了山水的自然之美。虽然这些诗作主要描写京城的景色,但对于清朝时期的女性来说,能够走出重重门户,亲近大自然,与爱人、子女和朋友一同享受山水之乐并非易事。顾太清在少女时期就有游历江南的经历,她性格豪放洒脱,加之她是满族女性和贵族身份,享有较大的生活自由。因此,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抒写着她对山水游览的自由之情。

相关作品有《东山杂诗九首》《九日登后山四首》《信述山楼五绝句》《东山草堂二首》《春游十首》《春游六首》等。

悼念诗

顾太清对丈夫抱有深深的感情。或许是受到古代诗尊词卑的观念影响,在爱新觉罗·奕绘去世后,顾太清没有写悼亡词,而是创作了大量的悼亡诗。顾太清的悼念诗不仅仅限于对丈夫的悲痛,她也非常重视亲朋好友。每当有亲朋好友去世,她都会写诗悼念,表达她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在顾太清之前,女性文人所写的悼亡诗作寥寥可数,她在悼念这一主题的诗歌创作上进行了开创和发展。

相关作品有《自先夫子薨逝后意不为诗,冬窗检点遗稿卷中诗多唱和触目感怀结习难忘,遂赋数字非敢有所怨聊记与予生之不幸也,兼示钊初两儿》《己亥生日哭先夫子》《庚子清明前一日率五儿载钊八儿载初宿清风阁夜话有感兼示两儿》《闻珊枝弃世赋诗遥挽》《冬日接石珊枝舟抵姑苏信》等。

育儿诗

作为一个慈爱的母亲,顾太清在她的作品中常常自然地流露出温柔的母爱。张菊玲在《旷代才女顾太清》一书中提到,顾太清具有一颗充满慈爱的心,她的诗词在这方面与李清照朱淑贞等前代著名女词人的作品截然不同。顾太清的作品为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增添了独特的母爱光芒,这是难得的珍贵篇章。

相关作品有《暮春闲吟将得四句,值秀塘媳、叔文、以文两女姑嫂学诗,倩予代写遂足成此律》《长夏连雨七女以文拟雪月风雨四夜索咏各限韵》《七夕前一日同以文露坐以文偶成六字遂足成》等。

民事诗

顾太清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和光绪五个朝代的演变,她生活在清王朝“乾嘉盛世”之后迅速衰败的时期。同时,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入侵也正好发生在她的生活中。尽管她的生活范围有限,但她仍然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凉氛围,并在她的诗中表达了封建末世的哀叹之情。

相关作品有《读五代史记》《蚕妇吟》《采菱歌》《苦旱用王摩诘苦热韵》等。

题画诗

顾太清不仅在诗词创作方面有着出色的才华,而且在绘画艺术领域也有着深厚的造诣。她的丈夫爱新觉罗·奕绘在荣王府收藏了许多名人的书画作品,为顾太清的诗词和绘画创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她常常在鉴赏名画之后,为其题诗或配以自己的画作。顾太清在31岁时开始学习绘画,她研读历代名画,从中汲取丰富的艺术营养。她的绘画作品以花卉为主题,常常画海棠梅树桃花、杏花、牡丹和水培水仙等。她的绘画才能备受丈夫奕绘的赞赏,常有亲友和社会人士向她请教绘画技巧。顾太清创作的题画诗多达八十首,她所题写的画作主题包括山水、花卉和人物肖像。她的诗中有画的描绘,画中有诗的寄托,展现了闺阁女性的生活趣味,同时也彰显了顾太清内心淡泊高洁的精神境界。

相关作品有《题唐寅画麻姑像》《谢选楼老人见赠自书梅花诗扇即次其韵》《题马眉秋荷水鸟》等。

小说

《红楼梦影》

顾太清所著小说《红楼梦影》是清代红楼梦》续书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作品之一,也是最早可见的一部由中国女性创作的小说。《红楼梦影》是以《红楼梦》程本的一百二十回作为续篇,主要叙述了贾府的重兴之事。故事中,贾宝玉回到贾府,与贾兰一同成为翰林院庶吉士,薛宝钗生下了儿子,袭人也回到了宝玉身边。众姊妹重新成立了诗社,史湘云平儿等人也都生下了孩子。贾政成为了东阁大学士。花朝节当天,宝玉回到大观园,祭奠了林黛玉,并在潇湘馆留宿时梦见了黛玉。曾位极人臣的贾政最终决定辞去官职隐退。有一天,宝玉再次来到太虚幻境,在梦幻中看到了一座红楼,楼上有宝钗、贾宝玉与林黛玉史湘云薛宝琴等人。突然一阵狂风刮过,宝玉转眼间再看时,红楼已经消失,只留下许多白骨骷髅在跳舞。

198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其作为《红楼梦资料丛书·续书》中的一种,据以出版点校本。

戏曲

《桃园记》

顾太清的戏曲作品《桃园记》,未曾刊印发行,现存稿本为孤本,目前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珍藏,附工尺,署“草堂居士定谱,云槎外史填词”。

《桃园记》分为《仙宴传情》《遭谴访仙》《遇佛谈因》《投胎满愿》四个部分,讲述了瑶池金母的侍女萼绿华与南极仙翁座下的白鹤童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仙宴传情》描写了三月三日,瑶池金母邀请南极仙翁参加蟠桃盛会,命萼绿华前往桃园采摘桃子,白鹤童子主动请缨陪同前往。在桃园中,萼绿华与白鹤童子心意相通,相互承诺。《遭谴访仙》叙述瑶池金母发觉两人私通,因此惩罚萼绿华灌溉桃园,南极仙翁也罚白鹤童子前往南海竹林采竹。一年后,萼绿华在桃园感慨万分,白鹤童子因思念萼绿华,悄然前往桃园相会,并相赠诗词。《遇佛谈因》描绘观音大士发现白鹤童子暗自离开竹林,白鹤童子坦诚自己对萼绿华难以忘怀,并请求观音的帮助。《投胎满愿》描述观音大士协助白鹤童子和萼绿华在瑶池王母娘娘面前陈述情况,瑶池金母同意让两人投胎下凡圆满姻缘。整个故事以萼绿华和白鹤童子投胎下凡为结局。

顾太清在《金缕曲题\u003c桃园记\u003e传奇》一词中写道“细谱《桃园记》。洒桃花、斑斑点点,染成红泪。欲借东风吹不去,难寄相思两字。”可见,《桃园记》被寄予了顾太清相思之情。

《梅花引》

《梅花引》一共六出,装订成一册,未曾刊印发行,现存稿本为孤本。稿本藏于河南省图书馆,西湖散人序,惠亭奕澍题诗。

《梅花引》的六出分别为《梦因》《幽会》《寻芳》《惊晤》《了缘》和《返真》,剧中讲述了罗浮梅精与书生章后素之间的爱情经历。第一出《梦因》描述章后素前世是仙界的司书仙吏,与罗浮梅精有一段情缘。感叹自己年近三十、无良友的章后素在案前呼唤公孙绿萼,表示今生愿与花为伴后,便陷入沉睡。第二出《幽会》中,梦神将章后素引导到罗浮梅精的居所。章后素刚好目睹罗浮梅精对镜梳妆的场景。梅精认为时机未到,便送章后素离开。章后素醒来后写下《江城梅花引》。郑全仁和韦半朝两位好友偶然来访,看到这首词后,劝说章后素一同外出寻访。第三出《寻芳》描写了章后素、郑全仁和韦半朝三人同行所见的风景。第四出《惊晤》写三人找到罗浮梅精居住的幽谷,碰巧看见罗浮梅精正在采摘柏树。郑全仁和韦半朝不知道罗浮梅精就是章后素梦中的人,于是前去问路,罗浮梅精和章后素因为顾忌二人的身份而不肯相认,两人默默对视却没有说出一句话。第五出《了缘》写章后素独自一人重返幽谷,最终与罗浮梅精倾诉内心,共度梅花之夜。第六出《返真》写二人姻缘圆满后,维摩诘和天女前来指点,使章后素醒悟,不再迷恋人间欢愉。整部剧以章后素与罗浮梅精重返天界登仙为结局。

《梅花引》中章后素与罗浮梅精的爱情故事,实际上也含有纪念爱新觉罗·奕绘、顾太清爱情之意。

创作特点

顾太清以卓越的才华在清代词坛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顾太清的诗,虽然她的诗不如她的词那样取得了高成就,但却具有浓厚的个人特色。作为清朝时期的女性诗人,她拥有独特的女性意识,加之人生经历的坎坷与时代的变迁,她将个人的经历与才情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情真意切,质朴动人

顾太清的诗词给人一种真实而温和的感觉。她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感官体验,完整呈现了一个细腻女性可能体验到的各种情感。她的作品内容丰富,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定风波·恶梦》是她在经历一场噩梦后所创作的,其中有一句“噩梦醒来心更怕,窗外,花飞叶落总惊人”。虽然其他人无法理解梦境的描写,但梦醒后的感受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当噩梦初醒时,心神还未平静,即使是窗外飘落的一片飞花落叶,也能让我感到惊讶。她没有刻意比喻内心的惊恐,而是以微小之事动人心弦。

语言细致,富有意趣

《迎春乐》是顾太清创作的一首描写母子外出游玩、享受天伦之乐的作品。其中一句“暖处有、星星细草”,运用了“”一词,增添了古风意味,使人感受到深远的情感。作品中对于春天景象和孩童们玩闹的描写注重细节,充满趣味,充满生机,让人感动于母子亲情。另外,在《长相思·咏双獾佩》中也表达了对亲情的思考,词中提到“肱骨相连心自安”,传达了顾太清对于亲情家人的看法,认为血缘亲情是无法抹灭的,只有与至亲的亲人相伴,内心才能得到安宁。顾太清以母亲的视角来展现亲情,展现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表达出真挚的感情。

以小见大,寄意深远

顾太清曾填过一首名为《苍梧谣》的十六字小令:“听,黄鹤楼中两三声。仙人去,天地有余青。”这首词是太清夫妇得到一支古玉笛后填写的,他们对这支玉笛非常喜爱。这首词短小而精湛,运用典故恰到好处,尾句“天地有余青”引起读者对这支玉笛的无限遐想。这种遐想不仅包括对于可见的玉笛的遐想,也包括超越尘世的玄想,体现了道家思想的脱俗与超然。无论仙人是否存在,这支小小的玉笛承载着无数未曾相识的知音的情感,至今留存不衰。

主要成就

顾太清一生写作不辍,她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词、小说、绘画,尤以词名重士林。顾太清做诗词全凭才气,不摆“唐模宋轨”的架子。在中国文学发展至极盛的清代,顾太清的创作不仅展示了其个人的文学成就,也反映出了女性文学在清代的繁荣局面。她的创作过程及其大量作品显然成为这场文学盛世的一个缩影——闺阁文人的创作得到家庭的支持,女性文人群体得到社会的认可。

中国的文坛长期由男性统治,女作家可谓凤毛麟角,难以数记的女性被禁在深闺里,无人知晓。明末清初,部分女子开始走出闺房,结社吟诗,抒发自己内心丰富的情感。清朝的顾太清也是其中的一员,她曾与当时京师的满汉才女结集秋红吟社,联吟诗词,在中国女性文学史留下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太清晚年还自署“云槎外史”之名,著作小说《红楼梦影》,成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说家。

人物评价

顾太清才貌双绝。名媛诗话说她“才气横溢,援笔立成。待人诚信,无骄矜习气,唱和皆即席挥毫,不待铜钵声终,俱已脱稿。”评者说她深得宋人多家词奥,“其词气足神完,信笔挥洒,直抒胸臆,不造作,无矫饰,宛如行云流水,纤豪不滞,脱却了朱阁香闺的情切切、意绵绵,吟风弄月之习,词风多近东坡、稼轩。太清词真如一串熠闪光的玑珠,令人喜读乐诵,其诗亦然。”

词学家况周颐评价她的词说:“太清的词得力于周清真,融入了白石的纯净和精湛,风格深沉稳重,既不过分雕琢也不过于敷衍,完美地符合倚声消息的要求。她的词追求古人的法则,没有受到后来的词风的影响,因此能够保持独特的风格,毫不浮华,毫无一丝俗艳之感。”

张璋先生评价顾太清的词说:“意境深,格调高雅,构思巧妙,情趣生动,辞藻优美,韵律悠扬,清新婉丽,自然流畅。她的词就像青年舞剑、女子歌喉一样悠然自得,表现出风流自然的意态。”

亲属成员

后世纪念

顾太清故居是爱新觉罗·奕绘和顾太清夫妇曾居住的别墅,奕绘、顾太清死后改为园寝。顾太清故居位于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上万村,始建于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年间。 2021年8月27日顾太清故居经北京市政府审议正式公布为北京市第九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民国时期顾太清故居部分建筑损毁,现存杨树关、第一桥、宫门、山堂(后改为享殿)、霏云馆、清风阁、墓冢、东坡小石城等遗存。顾太清故居对研究清代庄园和园寝建筑风格具有重要价值,也见证了清代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金启孮先生撰写的《顾太清与海淀》一书填补了顾太清生平及其创作的研究空白,为学术界研究顾太清身世及诗词作品提供了参考。

人物轶事

丁香花公案

“丁香花”公案源于龚自珍在自叙性组诗《己亥杂诗》中有一首自注为“忆宣午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云:“空山徒依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衣人。”“丁香花”一诗所写的“城西”、“朱邸”、“缟衣人”很容易让人想到当时的顾太清,因为荣王府正是坐落于“城西”而又是“朱邸”,而此诗所作的时间是己亥(1839年),顾太清的丈夫弈绘于戊戌(1838年)七月逝世不久,用“缟衣人”来指代太清也合情合理,但经过某些热心人一渲染,变得香艳炙口,最后的结果是顾太清被逐出王府,流落民间。龚自珍则引咎自责,惶惶离开京城。

顾太清与海淀

顾太清出生于北京市海淀区的香山健锐营,属于海淀本地人。尽管后来嫁入爱新觉罗·永琪府,但她对海淀的山水风光仍怀有深厚的情感。顾太清婚后曾短暂寄居于骚子营的将军庙和海淀镇的双桥寺。海淀的自然景色成为她诗词中的灵感源泉,《清词三百首》收录了她的多首词作,如《早春怨·春夜》《醉翁操·题云林》《烛影摇红》和《江城子》等。

其中,《浪淘沙·登香山望昆明湖》一词中描绘了碧瓦指向离宫、楼阁飞崇的景象,遥望着草色和无尽的美景。她以“最是一年春好处,烟柳空蒙”来表达春天的美好。而在《早春怨·春夜》中,她描写了杨柳倾斜的风景,黄昏时分的宁静,以及睡醒的乌鸦、短烛的燃尽和长更的守夜。她细腻地描述了红楼未关窗纱、微弱的春痕和院落中轻盈的烟雾,月光洒在梨花上的情景。

虽然顾太清的词作并没有像李清照那样享誉华夏,但她的词语婉转俏丽,清新可爱,曾被人称为清代的词后。

创建诗社

顾太清除了在闺中和丈夫唱和,她的创作热情也让她结识了许多女性诗友。她们常常聚集在一起游玩吟咏,形成了一个创作群体。又在多年的相知相交后,顾太清与她的诗友们于1839年秋,组织成立了“秋红吟社”。

诗社成员之一的沈善宝在《名媛诗话》中记载:“己亥秋日,余与太清、屏山、云林、伯芳结秋红吟社。”事实上,在1839年前,顾太清同这些喜好文学的诗友们聚集一起游山玩水、赏花品茶、诗词唱和就已经具有了诗社的性质。从顾太清的诗词中可以看到,如1835年《同珊枝、纫兰集云姜东暖室作》;1836年《十五雪后同珊枝、素安、云林、云姜、纫兰、佩吉天宁寺看西山积雪即席次云林韵》《飞雪满群山·十五雪后,同诸姊妹天宁寺看唐花,望西山积雪,分韵》《玉楼春·四,仍同云姜、纫兰、素安、金夫人、徐夫人过枣花寺看牡丹,因前日风雨,花已零落尽》《思佳客·腊九日,同云林、云姜、纫兰、佩吉集于珊枝斋中,时云姜行有时日矣,佩吉鼓\u003c阳关三叠\u003e,尽一日欢。归途城门将阖,车中口占》《定风波·同诸姊妹听佩吉弹\u003c平沙落燕\u003e曲,并见赠花卉四帧,词以谢之》;1837年有《上己同珊枝、素安、云林、家霞仙游慈溪修事》。 而顾太清也曾在诗中说过,“何期闺阁辈,杰出欲空前”,“深闺雅效群贤集,盛世能容我辈狂”。“秋红吟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跨地区而非血缘关系的成员组织设立。 虽说这类女性创作群体从明代以来就渐渐兴起,但“秋红吟社”却是明清以来女性诗社发展到成熟的标志,是清代女性文学空前繁荣的典型表现。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2023-06-28

..2023-06-28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8

..2023-06-28

..2023-06-28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9

..2023-06-28

..2023-06-28

..2023-06-29

奕绘、顾太清庄园及园寝.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政府.2023-07-08

..2023-06-28

..2023-06-28

大清后宫.豆瓣.2023-07-0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