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Tiananmen Square)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东城区长安街。天安门广场长880米,宽5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能够同时容纳100万人举行集会活动,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
天安门,原名“承天门”,建造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顺治年间改名为“天安门”,外部设有“T”型宫廷广场,称为“天街”,该广场原为皇家私属领地,在民国时期经过改建后变成开放广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其进行了修缮与扩建,形成了天安门广场的基本格局。天安门广场地面均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其内部分布的建筑呈现出“中轴居中,两翼对称”的工整布局,由北向南依次是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
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国的历史变迁,民国时期的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开国大典均是在此举行。随着天安门广场的基本结构日渐完善,其纪念性、政治性、文化性的内涵逐渐鲜明突出,此后国家庆典、人民集会、纪念表彰等活动均在此举办。1961年,天安门被国务院选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评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名称由来
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天安门建造完成,由于是仿照南京的承天门建造而成的,所以起名为“承天门”,它也是紫禁城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朝廷在承天门外建设“T”形的封闭宫廷广场,称为“天街”,并在外部建造宫墙,在天街两端分别建有长安门左和长安门右,南端建造大明门。1644年,承天门被战火摧毁,顺治皇帝下令重建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竣工,并取“受命于天,安邦治国”之意,将承天门改名为“天安门”,所以其前端的广场被称为“天安门广场”。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
天安门广场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在明清时期为“T”形的封闭广场,在广场两侧的宫墙外,集中分布着中央各个行政机构,东侧为宗人府、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鸿胪寺和钦天监等,西侧设有五军都督府、太常寺和锦衣卫等。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分列式阅兵,并在此驻扎,天安门广场成了八国联军牧马屯兵的场所。除此之外,八国联军还使用炮等武器攻击轰炸天安门,天安门遭到了严重破坏,此后天安门逐渐荒凉破败。
在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既是封建王朝的礼法之地,也是“衙署林立、府部对列”的皇家禁地,一直被皇家视为私有领地,普通民众禁止入内。封建王朝的皇帝们一般都在天安门上颁布重要诏令,称为“金凤颁诏”。除此之外,皇帝举行大婚仪式、将帅出征祭旗、皇帝御驾亲征祭路、“秋审”、殿前公布“三甲”等重大仪式均在此举行。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4年,为了适应新社会的发展,北洋政府下令对旧时的宫廷广场进行改造,拆除了天安门前的千步廊、修建沥青路、拆除瓮城等,这一系列改建使得原本封闭的皇家禁地空间变成了普通民众也可以自由穿行的开放广场。除此之外,还将广场南端的大清门改名为“中华门”,将社稷坛改建为北京第一座现代化城市公园——中山公园。这一列变化,使得天安门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
1919年,因为不满北洋政府在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举办的“巴黎和会”上的失败外交,数千名学生于5月4日在天安门广场集结,打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至1949年,天安门广场上发生过多次爱国主义运动,如1925年的声援五卅运动大会、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等等,天安门广场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在成立之日举行盛大典礼,并在视野开阔的天安门广场举办阅兵仪式。为了筹办开国大典,相关部门对天安门广场进行了第一次修缮,整个工程包括开辟一个大的广场、清理广场周围遗留多年的废土和障碍物、修缮并粉刷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四面红墙、修建升国旗的设施和修补天安门前的路面等。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正式在整修一新的天安门广场举行,广场上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同年,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商讨决定,在天安门广场的中心位置上建造中国第一座重大纪念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1958年纪念碑落成后,拆除了天安门广场的两侧红墙和南侧的中华门。
1958年,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北京启动“国庆十大工程”,同年6月,北京市委请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改变北京城市面貌的提议,其中就包含拓宽天安门广场计划,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扩建天安门广场,扩建观礼台,在广场西侧建设万人大会堂(今人民大会大堂),东侧建造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随后,天安门广场开始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迁,先后拆除了中华门、棋盘街、广场上的红墙和周围数十条胡同,天安门广场面积也由原来的11万平方米扩大到40万平方米。扩建后的天安门广场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中成为布局的中心,占据着北京最重要的位置。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随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0月8日决定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南侧修建毛主席纪念堂,次年,毛主席纪念堂建设完成,成为天安门广场建筑群的主体。随着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正阳门城楼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之间的松树林被移除,天安门广场向南扩展到正阳门城楼。至此,天安门广场主要建筑格局基本完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在天安门举办的国家庆典、外事迎宾、纪念等活动也日渐增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大会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2021年7月1日,庆祝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建筑布局
天安门广场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约为880米、东西相距约为500米,呈现出“中轴居中,两翼对称”的布局特征。
天安门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西侧是人民大会堂,东侧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两侧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这些建筑使得天安门广场呈现出气势恢宏,浑然一体的建筑特征,成为北京的一处著名景观。
主要建筑
天安门
天安门位于天安门广场的最北端,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是东城区、西城区的分界点。天安门的主要的建筑结构为木结构,顶部城楼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样式,共有9条脊,其中一条为正脊,两端带有龙型琉璃装饰物,称为“脊兽”,其余8条为垂脊,各带有一条龙吻,分别雕刻着十个仙人走兽的图案,栩栩如生,手艺精湛。城楼下侧为13米高的朱红色城台,四周环绕着琉璃瓦封顶的矮墙,在其东西两侧各设有一条梯道,供上下楼梯使用,俗称“马道”,除此之外还设有还设有5个拱形门洞,中间的门洞最大,高达8.82米,宽5.25米。在民国之前,这个门洞只有皇帝可以进出。底部为1.59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面刻有须弥座雕像,其座上是用43千克大砖砌成的高10余米的红色墩台,四周设有汉白玉栏杆、栏板,均雕刻着莲花宝瓶图案。
天安门的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侧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1961年,天安门城楼被选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表
天安门前设有一对汉白玉柱子,名为“华表”,又称为“望柱”,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柱子高9.57米,直径为0.98米,柱身刻有云龙图案,柱体上方横插云板,云板上方为承露盘,承露盘上蹲立着名为“吼”的神兽。天安门前华表上的神兽面向南方,名为“望君归”,希望古时皇帝在外出游玩时应尽快回到宫中处理国事。天安门后华表上的神兽面向北方,名为“望君出”,意指希望皇帝不要一直待在宫中只顾享乐,应该经常到宫外了解百姓疾苦。
金水桥
金水桥建于明朝永乐年间,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分为内金水桥和外金水桥,内金水桥位于故宫太和门前广场内的金水河上,结构为五座并列单孔拱券式的汉白玉石桥。外金水桥位于外金水河上,结构为七座三孔拱券式的汉白玉石桥。天安门前设有五座外金水桥,正中间的名为御路桥,古时只有皇帝可以通行,御路桥两侧为王公桥,仅供宗室亲王通行,东西两端为品级桥,仅供三级以上官员通行,除此之外,在太庙和社稷坛(今中山公园)的外金水河上设有两座石桥,名为“公生桥”,供四品以下官员等人通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外金水桥均向群众开放,成为游客参观天安门、故宫、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等景点的重要通道。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于天安门广场中心区,位于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为了纪念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而建造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造人民英雄解放碑的提议,并于1949年9月30日的奠基仪式上,周恩来总理致辞,毛泽东主席亲自铲土为纪念碑奠基。1951年,中国建筑师梁思成向彭真市长阐述了对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理念,1952年4月,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包括建筑设计、雕画史料编审、结构设计以及施工委员会,集中了当时全国极具权威性的史学家、建筑师与艺术家。同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动工,并确定了碑上8个浮雕主题,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和《胜利渡长江》。1958年4月2日,人民英雄纪念碑正式竣工,其碑长40.73米,雕刻有172个人物,使用了17000块花岗石和汉白玉。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国家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党组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正面(北面)上刻有毛泽东于1955年6月9日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8个大字,并对这8个大字做了镀金处理;背面是周恩来题写的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碑文内容为:“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毛主席纪念堂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中央位置,占地面积57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于1976年11月24日开工建设,1977年5月24日完工,并在同年9月9日开放。毛主席纪念堂是由44根高大的花岗岩柱组成的柱廊型立方体建筑,顶部采用重檐屋顶的形式,整座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毛主席纪念堂分为一层和二层,一层由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组成,北大厅中央设有毛主席的雕像,瞻仰厅是纪念堂的核心,安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南大厅墙壁上雕刻着毛泽东同志手迹《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二层主要由纪念室、宣教厅和藏品陈列室组成,以大量的照片、文献、文物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的丰功伟绩及奋斗历程。毛主席纪念堂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最高纪念堂,也是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人民大会堂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全长336米,宽206米,建筑面积171800平方米。由北京市规划局提出建设方案,并于1958年10月开始建工实施,1959年8月竣工,由宴会厅,万人大礼堂,全国人大常委办公楼三个部分组成。人民大会堂呈“山”字形分布,两侧低,中间高,四面开门,中央镶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外观采用浅黄色花岗石材料,顶部覆盖着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面是高达5米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着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其内部设施齐全,有声、光、温控制系统和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等现代化设施,其顶棚灯光造型以五星灯为中心,周围纵横分布着500盏满天星灯,充分体现了“水天一色、浑然一体”的设计思想。
人民大会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的地方,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和人民群众举行活动的重要场所。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现代综合性博物馆。1920年,民国政府教育部建设的“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并于1958年在天安门广场东侧修建新馆,1959年竣工。次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1969年9月,两个博物馆进行合并,统一命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内共有展厅48个,藏品143万余件,包含了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形态多样,有瓷器、玉器、书法、珐琅彩、工艺品、民族文物和革命文物等等,例如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串饰、战国中期的骑虎人形佩、东汉时期的刘熊碑拓本、元朝时期的双凤麒麟纹石雕、清朝时期的《儒林外史》等文物。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一座历史与艺术结合,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2012年,中原地区中国国家博物馆被中国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0年,被文化和旅游部选为“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门楼”或“城门楼”,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原名丽正门,已有600余年历史,原时明清两朝首都的皇门,因位于皇城的正前方,所以又称“前门”。正阳门是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城防建筑,包括城楼、瓮城、箭楼三部分,其箭楼是明朝时期为了增强京师的防御能力而建造的,共有4层,高约为24米,宽约为62米,东、南、西三个方向共开箭窗94个,楼顶为重檐歇式山顶并带有青瓦绿琉璃的剪边,呈现出明显的古代宫廷建筑的特点。正阳门是北京城门中唯一一座保存较好的城门。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面向社会开放。
观礼台
观礼台位于天安门前方两侧,呈东西对称,两侧各设有7个台。主要应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等重大典礼活动中。观礼台最初是为开国大典而临时搭建是为砖木结构的台子。1954年,根据设计师张开济的设计方案进行改建后成为砖混结构的永久性观礼台。
2004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对天安门观礼台进行拆除翻建,新观礼台的基础结构为大直径扩孔桩,主体结构为钢筋混泥土剪刀墙,其休息室、贵宾室和卫生间墙体均采用构造配筋、防水涂料及外墙保温板等,这些材料都是无放射性、无污染并且达到环保标准的新材料、新工艺。修建后的观礼台在抗压抗裂、保温保湿、隔音隔热、防火防雷等现代化功能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建成后的新观礼台总建筑面积4008平方米,整体呈北高南低的倾斜结构,内部设有阶梯台阶,可容纳21000人。
重要活动
升降国旗仪式
升降国旗仪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在举办重大活动中,常常会举办升降国旗仪式。升降国旗仪式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与集体教育的重要仪式,同时国旗也是一个国家的标志,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所在。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此后升旗这项仪式一直被沿用,1982年,北京武警支队进入天安门广场承担升降国旗的光荣任务,此后,中国有了第一套规范的国旗升降仪式,原来的2人增加为3人,由2人护旗,1人擎旗,穿着统一服装,制定升旗表,这个班也被称为“天安门国旗班”。
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颁布,规定了升旗仪式中必须奏国歌,使得升降国旗仪式更加庄严严肃。次年,经国务院批准,原国旗班扩编制36人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5月1日启用新的升旗仪式。
2012年,经北京市旅游委介绍,自2012年元旦起,每月1日人民群众可以前往观礼台观看升旗仪式,
2018年,经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批准,由人民解放军担任国旗护卫和礼炮鸣放任务,编设新动作,创造号角音乐,鸣放礼炮等。同年1月1日,人民解放军首次承担天安门广场升旗任务。
阅兵仪式
阅兵仪式是对军队武装力量的检阅仪式,通常在国家重大节日、迎送国宾和军队出征、凯旋、校阅、授旗、授奖、大型军事演习时等庆典活动时举行,用来庆祝、致敬,展示武装力量和建设成就。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决定,将阅兵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大典的一项重要内容。截止到2017年,共举行了15次阅兵仪式,从1949年至1959年连续举行了11届的国庆阅兵仪式,到改革开放时期,在1984年、1999年和2009年举行了3次阅兵仪式,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
管理与保护
管理
1990年2月,为了加强天安门广场的治安和协调各项工作的统一管理,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为协作相关部门保护好天安门城楼及天安门广场附近的国家重点文物、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北京市政府在天安门地区组织的各种重大活动、配合外交部门的外事迎宾活动、负责统一安排和管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各种集体活动等。旨在希望能够更好的管理天安门广场的相关事宜。
2004年,为了维护天安门广场的秩序和保护游客的安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天安门广场车辆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了天安门广场东侧路以西、广场西侧路以东、前门东西大街以北、长安街以南的区域均为天安门广场,为步行广场,禁止除残疾车外的各种车辆驶入,若有因为工作原因需要进入广场的机动车辆,需要经过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审批过后,凭借广场机动车专用通行证进入。
202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颁布《天安门广场预约参观办法(试行)》,表明了天安门广场开始实行预约机制,这一举措也进一步保护了天安门广场。
为了保证2023年国际劳动节期间天安门广场周边道路通畅安全,2023年4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发布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决定从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对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和西侧路采取禁止车辆通行的管理举措,持有专项活动通行证的机动车除外,来往车辆可行驶正义路和人民大会堂西路绕行。
保护
1949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选择在天安门广场举办开国大典,开始实施对天安门广场的修复工程,并在1949至1976年间,先后修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地标性建筑,这些建筑也成为了北京旅游中的重要地点。改革开放后,国家庆典,接待外宾等重大活动均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为了更好地举办重大活动,天安门广场进行修补地面,建造周围绿化,夜景照明等一系列美化措施。
2008年,为迎接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拆除天安门广场东南角的临时性建筑,改善其杂乱无章的状况,2018年至2019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大规模地实施对天安门城楼和城台的检查及修补工作。
2022年10月1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其中制定了天安门广场的保护机制,包括规范保护行为、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和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到保护过程中来三个部分。这一保护条例体现了对天安门广场共治共享保护理念。
所获荣誉
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1961年,天安门广场被国务院选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北京市文物局公布天安门广场被评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周边建筑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天安门西侧,占地面积约为238000平方米,是一座具有纪念意义的古典坛庙园林。在辽代时期,这里名为兴国寺,元代改名为“万寿兴国寺”,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改为社稷坛,用于皇帝祭祀神明,同时,这里也是皇权王土和国家收成的象征。从明朝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至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明清两朝皇帝或遣官在此举行了1300余次祭祀活动。1914年,北洋政府将社稷坛改建为公园向社会开放,最开始的名字为中央公园,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为纪念这位革命先驱,将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1988年,武汉中山公园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天安门广场北端,占地面积约为100余万平方米,保存古建筑约9000座,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博物院前身是明清皇宫紫禁城,建成于明朝永乐年间,在明清时期,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居住过。1912年,爱新觉罗·溥仪退位后,紫禁城作为皇宫的历史正式终结,1925年,成立故宫博物馆院。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体系完善,现有藏品186万余件,包括绘画、法书、碑帖、铜器和金银器五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占藏品总数的90%。除此之外,故宫博物院经常设置珍宝、钟表、书画、陶瓷等艺术藏品的展览,向公众展示中华文明。1961年,故宫博物馆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位于天安门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总面积约为197000平方米,周围有三道红墙,有百年以上的挂牌古树714棵。主要包括享殿、寝殿、祧庙、戟门等主要建筑。
195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会议商讨决定,将太庙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纳入北京市总工会管辖范围,由毛泽东亲自为文化宫题写宫名,并于同年5月对外开放。1994年,太庙被北京市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会职工文化先进单位”,1998年,命名为“全国示范工人文化宫”,2003年,命名为“全国职工文学创作基地”。
参考资料
天安门广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6-08
天安门广场.北京旅游.2023-06-08
图说|天安门广场的前世今生.新浪看点.2023-06-08
天安门广场的历史变迁.金华党史网.2023-06-08
首都处处玩不停 北京皇家文化经典线路.央广网旅游.2023-06-08
天安门广场.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4-09-22
天安门广场.华夏经纬网.2023-06-08
每日鉴赏|北京天安门.内蒙古工业大学.2023-06-08
北京公布首批革命文物名录 不可移动文物158处.中国网.2023-06-08
北京· 天安门.红故事.2023-06-08
天安门广场的这些故事,你知道吗?.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7-18
天安门.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中心.2023-08-21
穿越明清看皇城 细数北京老城门(2).新浪旅游.2023-08-21
天安门广场变迁史.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8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2023-06-09
时代记忆|天安门广场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国家记忆 CCTV 4.2023-07-18
天安门城楼.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6-08
详解天安门城楼的建筑特色.中国日报网.2023-06-08
谷建华图说老北京之十一“天安门(上)”.央广网文娱.2023-07-18
“国宝中国”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中轴线建筑.中国网.2023-07-18
天安门城楼.北京旅游.2023-06-08
天安门华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3-07-18
金水桥.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3-07-18
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6-08
《共和国符号》 人民英雄纪念碑.共产党员网.2023-06-08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始末.人民网.2023-07-18
毛主席纪念堂概况.人民网.2023-06-08
人民大会堂.北京旅游.2023-06-09
人民大会堂建设始末:周总理亲自拍板定设计方案.中国中央电视台.2023-07-18
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水天一色”设计是怎么提出来的.中共党史网.2023-08-21
人民大会堂.北京旅游.2023-08-21
国际博物馆日丨中国各具特色的5大博物馆,你去过几个?.红网.2023-06-09
国博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6-09
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8-21
藏古籍文献碑帖.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8-21
历史沿革.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2023-07-18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旅游.2023-06-09
国家文物局公示新增的17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中国政府网.2023-06-09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公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六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6-09
北京正阳门俗称“前门” 至今已有600年历史.人民网.2023-06-09
走近北京古城楼|箭楼·角楼·钟鼓楼.文旅北京.2023-07-18
百个红色景点“云”参观天安门广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23-07-20
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 天安门观礼台展新貌(图).新浪网.2023-07-18
北京必游景点推荐——天安门广场.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方网站.2023-07-18
北京天安门广场国旗.天气网.2023-07-19
见证天安门升旗仪式的时代变迁.解放军画报.2023-06-09
北京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方城人.中国网上电视台.2023-07-19
北京游客每月1日可在天安门观礼台看升旗(图).新浪网.2023-06-09
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呈现七大变化.新华网.2023-06-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中国政府网.2023-06-09
天安门广场的十五次阅兵.人民网.2023-07-19
共和国第一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1950年国庆阅兵:在朝鲜战争严峻形势下举行的阅兵.央广网.2023-06-09
盘点历年国庆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1951年国庆阅兵:军事院校、探照灯部队等首次参阅.央广网.2023-06-09
共和国第四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共和国第五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1954年国庆阅兵:受阅部队由诸军兵种编成.央广网.2023-06-09
历年国庆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共和国第七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1956年国庆阅兵:新中国唯一一次雨中受阅.央广网.2023-06-09
1957年国庆阅兵:我国制造的战斗机首次受阅.中国军网.2023-07-19
阅兵·档案|1958年国庆阅兵:首次出现女民兵队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3-06-09
历年国庆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1959年国庆阅兵:参阅武器国产化程度提高.央广网.2023-06-09
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的阅兵首长是谁.中国政府网.2023-06-09
历年国庆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中国政府网.2023-07-19
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的阅兵总指挥是谁.中国政府网.2023-07-19
1999年国庆阅兵:四大军兵种导弹同时亮相.央广网.2023-06-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阅兵.中国政府网.2023-07-19
2009年国庆阅兵:武器装备科技含量高.央广网.2023-06-09
谁当过阅兵总指挥?.央视网.2023-07-19
共和国第十五次大阅兵.中国军网.2023-06-09
参加国庆阅兵的全体受阅官兵集结完毕.新华网.2023-06-09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 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新华网.2023-06-09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成立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 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7-18
天安门广场车辆管理暂行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3-07-19
关于天安门广场实施预约参观措施的通告.北京市人民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 .2023-06-09
关于2023年“劳动节”期间对天安门广场周边道路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7-18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实施,实现用专门法律规范中轴线保护.环球网旅游.2023-06-09
东城概况.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6-08
天安门广场.中国台湾网.2023-06-08
中山公园简介.中山公园.2023-07-19
故宫博物院.北京政府天安门地区管委会.2023-08-21
故宫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07-19
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概况.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202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