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是由洪秀全领导的清末农民武装起义,发生于185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十二月十日),因起义地点位于广西桂平金田村,故称“金田起义”。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各地天灾不断,导致清末社会民变蜂起。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利用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宗教侵略,基督教等开始在广东、广西一带广泛传播。洪秀全在广州府试接连失利后,偶然得到基督教徒梁发给他的《劝世良言》。洪秀全在阅读后,结合自己对基督教的理解,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6月创立了“拜上帝会”,此后在广东、广西地区吸引大批会众。

1850年(道光三十年)7月,洪秀全在“拜上帝会”会众中发布正式的动员命令,即“团营令”,要求会众在11月4日之前集中到金田镇准备起义。各方会众在贵县、平南、武宣、柳州等地对“团营令”发出响应,变卖家产赶至金田村加入团营,在此按照公库制度和男女别营制度行事。金田团营的集结也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1850年(道光三十年)7月至12月清政府从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福建六省调集兵力上万人至广西桂平。1850年(道光三十年)12月25日,浔州协副将李殿元包围花洲,与“拜上帝会”会众展开斗争,“拜上帝会”金田地区将领蒙得恩率数百人自金田至思旺与突围的花洲会众汇合返回金田。1851年元旦,在桂平新圩西南三里的蔡村江边清军与“拜上帝会”会众再次发生大规模战斗,“拜上帝会”会众大败清军。1851年1月11日(道光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生日当天在金田举行誓师正式起义,当众申明了五条军律,将队伍名称定为“太平军”,并统一以红布包头,蓄发易服。至此,太平天国运动正式展开。1853年(咸丰三年)定都天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展开了北伐与西征。1864年(同治三年)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反帝斗争,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鼓舞了捻军等起义力量;宣扬了反封建、反压迫的精神。

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此后洪秀全及其太平军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农民战争,掀起了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面对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勾结西方列强出兵镇压,消耗了大量兵力、财力,加速了其自身的灭亡。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市金田镇金田村现建有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景区,内含金田起义博物馆、金田起义地址等,保留了多处遗址遗迹以纪念金田起义。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其基座上的第二幅汉白玉浮雕为艺术家王炳照主稿设计的金田起义浮雕。

事件背景

历史背景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无能与腐败令社会矛盾尖锐,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西方列强也趁此对中国进行宗教侵略,大量基督教传教士进入中国宣传雅威信仰、平等思想等,与封建君主专制下中国的宗教信仰产生冲突。

社会背景

广西壮族自治区爱新觉罗·旻宁末年华南地区社会矛盾尖锐、社会问题复杂的一个省,省内多山而少耕地,耕作粗放,财政无法自给自足,需要清政府的拨款、外省的接济。耕地开发与人口增加使广西地区地少人多的问题愈发突出,至1851年,人均耕地仅1.2亩。为缓解地少人多问题,广西境内通过开垦河滩、刊发树林等方式扩大耕地面积,但又造成了生态环境脆弱的问题,道光年间多次发生蝗灾、水灾、旱灾。而广西当地官员对以上天灾人祸多持不作为态度,且横征暴敛导致大量自耕农破产成为流民。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汉族壮族瑶族苗族等多民族的聚集地,当地土著与客家人之间也存在矛盾,官府对此的管控能力不足,导致民族、土客之间常围绕耕地问题展开纷争甚至是械斗。因民生、民族问题严重,广西境内出现大量民间秘密拜会结盟,洪门在此迅速蔓延,山林中存在大量抢劫掠夺者。种种社会问题导致广西社会矛盾激化,天地会组织发起的暴动在广西先后攻破了14座城池,各地民变不断,社会秩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而清政府在广西地区的统治力量不足,具体表现为官员、驻军、经费稀少,导致民变蜂起后,清政府对广西的社会局面失去控制。其中广西金田镇地区所包括的金田平原与紫荆山区一带,反动势力薄弱、地理环境优越,为农民起义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力量。

宗教背景

洪秀全自1836年(爱新觉罗·旻宁十六年)起多次至广州市应试不中,在官禄及邻村担任塾师。他在广州期间偶然得到由基督教徒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并对其进行理解和改造,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6月创立了“拜上帝会”。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洪秀全、冯云山、冯瑞嵩、冯瑞珍开始游历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宣教,在广西赐谷、长排、大横等地发展了百余人加入拜上帝会。此后洪秀全回到原籍花县担任乡村塾师;冯云山则继续在桂平市的一带的紫荆金田镇地区宣传拜上帝会,并得到了大批民众的拥护与支持,发展成为后期起义的重要根据地。

至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紫荆山区的“拜上帝会”的会众总计已超过两千人,桂平之外的州县也发展出了诸多“拜上帝会”的兄弟姊妹。1849(道光二十九年)年冯云山出狱、洪秀全再次入桂,此时广西境内人民武装起义此起彼伏,洪秀全成为“拜上帝会”的领袖,冯云山、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都是“拜上帝会”的重要领导,在他们的计划下,“拜上帝会”开始准备建立武装,发起起义。

事件过程

金田团营集结

以洪秀全为领袖的“拜上帝会”决定展开武装起义,遂在桂平金田村、紫荆山区湴田村、平南花洲的林长坳等地开炉制造武器,其中金田村的规模最大。此外还设立了大馆对会众进行战斗训练。经过准备,“拜上帝会”已做好了武装起义的准备,1850年(道光三十年)洪秀全、冯云山自紫荆山转移至平南花洲的山人村,7月洪秀全向全体会众发布了正式的动员命令,即“团营令”,要求会众在11月4日之前集中到金田准备起义。

团营早期被称为团方,是“拜上帝会”散落于各处的武装力量。自洪秀全下达集结命令后,各方团营纷纷响应,向金田集结。由于团营令是以一人传一人、一家传一家、一村传一村的方式逐步传送开来的,故而各地会众因其距离远近不同,接到命令、行动的时间也不同。

金田村是“拜上帝会”团营集结的中心,团营令发布时便由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在设立了指挥机关,开展团营领导工作。金田镇村的村庄、汉族会众约一百余人率先入营,并迅速进攻了周边界桐村的地主蓝如鉴的庄宅;上古林、甘皇岭村等汉、壮人民聚居的村落接连出现全家、全村参加团营的景象;据统计当时仅金田地区参加团营的便有一千余人。紫荆山区内是壮、瑶等民族的聚居地区,得到团营令后约三千会众拿起武器进攻当地地主,随后自三江圩出风门坳抵达金华村。金田与紫荆地区的会师壮大了团营集结与起义的声势,贵港市平南县武宣县柳州市等地甚至广东省地区的会众也积极响应。各地会众在当地打击地主,抢割其田地、毁坏其房屋,捕杀一些罪孽深重的地主,并与地主团练展开武装反击。各地遭难的乡村的男女老幼将房屋、田产变卖为现款,赶至金田村,甚至还有被清军击散的匪党等,起义声势愈发浩大。

会众抵达金田镇加入团营后,按照公库制度和男女别营制度行事。公库制度即将其所带来的财物等交入公库保存,会众的日常生活供给由公库按规定发放,这也是太平军后期实行的“圣库制度”的起源。会众集结后按照男女性别编入军事组织,以犀牛岭为界,岭东各村为男营,岭西各村为女营。金田团营按照“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五师为军”的方式进行编制,由伍长、两司马、卒长、旅帅、师帅、军帅率领;一军合计一万三千一百五十六人,女营则每军只二千五百人,老人小孩则另外编制随营服务。

清政府镇压

金田团营引起了清政府的关注,故1850年(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7月至当年年底,清朝已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湖南省贵州省云南省福建省六省调集兵力上万人至桂平市试图镇压金田地区的团营。

迎主之战

1850年(道光三十年)12月,清政府派浔州协副将李殿元、平南知县倪涛和秦川司巡检张带兵在花洲围困洪秀全等人。洪秀全得到消息后便组织花洲会众准备反抗,同时派人由山间小道至金田命杨秀清萧朝贵出队夹击协助。12月25日,李殿元包围花洲,与“拜上帝会”会众展开斗争;同时蒙得恩率数百人自金田至思旺,27日直捣清军大营,花洲会众突出重围、扫平了封锁工事。李殿元、倪涛逃走,张镛则在思旺圩被活捉示众后被会众杀死。第二日洪秀全、冯云山等人与蒙得恩会师于思旺,随后一同返回金田。这场发生于思旺的大战又被称为“迎主之战”。

蔡村江之战

1851年元旦,在桂平市新圩西南三里的蔡村江边清军与“拜上帝会”会众再次发生大规模战斗。当日,清江协副将伊克坦布在代理清远镇总兵周凤歧的命令下率领千余贵州兵自新圩进攻金田,试图摧毁金田团营。洪秀全得到消息后便在烟村、王谟、盘古岭一带兵分三路作埋伏,准备迎接敌军。清晨伊克坦布行军过蔡村桥至鸡母潭时,遇到“拜上帝会”会众的埋伏,被逼至蔡村江边,“拜上帝会”会众将其围困于江边与其激战。直到夜间清军的部分残兵才突出围困逃回桂平县城。

正式起义

185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十二月十日),洪秀全在其三十八岁生日当天举行了起义誓师。两万余名团营会众带着武器汇集于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古营盘周围,男军与女军分营排列开,振臂高呼“杀妖”,不持武器的妇女儿童则挥舞彩旗、敲锣打鼓。《太平救世歌》记载当时的场面为“万民响应,四方乐从”。洪秀全在欢呼中登上营盘高台,宣告起义,并当众申明了五条军律:“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四、公心和,各遵头目约束;五、同心合力,不得临阵退缩。”此后“拜上帝会”会众以红布包头,蓄发易服,并将队伍名称定为“太平军”。

金田起义确立了太平军的名称,拉开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序幕。

后续与影响

185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十二月十日)金田起义后,洪秀全率军进军江口,在此扩大了太平军声势与队伍;3月进军武宣县象州县,在武宣称王,展开了大规模的太平天国运动。9月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州,洪秀全分封五王,订立“天历”以规范太平天国的军事、政治制度,史称“永安建制”。1852年(咸丰二年)5月,太平军进入湖南省,围攻长沙市未果后,北上攻克武汉,在武汉尝试建立“太平一统”的社会。1853年(咸丰三年)3月太平军攻克江宁区(即南京),改名天京并在此定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此后太平军展开北伐与西征:太平军北伐至天津市附近被清军剿灭;西征太平军则沿长江攻克安庆市、围困南昌市,占据九江等地。1854年(咸丰四年)清政府派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双方在江西、湖北等地多次展开战斗。1856年(咸丰六年)6月,太平军攻破清军江南、江北大营,解除天京围困。但由于太平天国内部矛盾,发生“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1864(同治三年)年7月,天京陷落,洪秀全病逝,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但它作为一场反帝斗争,撼动了清王朝的统治。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激发了民众与封建势力作斗争热情,鼓舞了如捻军等起义力量,宣扬了反封建、反压迫的精神。

评价

关于金田起义的评价,百余年来屡有变化,国父孙中山自命为“洪秀全第二”,在其著述中使用“广西金田村起义”“金田军起义”“广西起义”等概念。他赞许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即位于南京”,对金田起义给予了正面评价。进入民国后,洪秀全等人被正式尊崇为民族革命的先驱,学界普遍沿用“金田起义”概念,但对太平天国的具体评价仍存有分歧,褒贬不一。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1月11日为金田起义一百周年纪念日,《人民日报》发表胡绳撰写的社论《纪念太平天国革命百周年》,开篇即云:“整整一百年前,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紫荆山前金田村爆发了”,肯定了洪秀全等人“金田起义”的正义性。此后太平天国起义的研究进入高潮,但其研究在历史背景下呈现出过度美化、教条化的现象,失去了对金田起义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客观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出现,开始涌现对“金田起义”的否定论,直至21世纪前后,随着太平天国研究的热潮退去,学界开始以科学态度研究和看待太平天国,摆脱神化或“妖魔化”的简单化模式,在肯定金田起义正义性的前提下,对这一起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关争议

金田起义的时间一直存在争议,学者罗尔纲在《金田起义考》中罗列了关于起义时间的各种争议。

相关纪念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桂平市金田镇金田村西侧的犀牛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景区内设有金田起义博物馆、金田起义地址、太平军前线指挥所遗址等金田起义相关纪念场馆,保留有古营盘、练兵场、太平军打造武器处遗址、古林社冯云山落脚处遗址、石头脚太平军总部遗址、三界庙太平军前线指挥所遗址等遗迹 ,通过不同的场景、手法向人们展示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的革命过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央,是为纪念1840年至1949年间为国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纪念碑。纪念碑通高37.94米,碑基面积约3000平方米。碑座分两层,底层座为海棠形,上层为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分镶嵌有8块汉白玉浮雕,按顺序排布的浮雕主题包括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支援前线和欢迎解放军。金田起义为第二块浮雕的主题,由艺术家王炳照主稿设计。王炳照在接受任务后亲自前往广西金田一带山区进行实地考察,对金田起义事迹的特征、细节以及当时太平军的服装、枪械、用具等进行探索与研究。王炳照还在金田一带召开座谈会,访问老人,以提高对金田起义历史事件的认识。回到北京后在王炳照精心设计、反复拟定后才定下了金田起义浮雕的动工方案。金田起义浮雕绘制了19名由贫苦农民与烧炭工人组成的太平军队伍,他们集结在旌旗下展开了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的革命。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西王妃岑红菱传奇.今日郎溪.2025-02-27

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3-01

广西人游贵港|重温革命历史 追寻红色记忆.人民网.2024-03-01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03-01

太平天国.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3-11

洪秀全.梅州市人民政府.2025-02-27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1988).豆瓣电影.2024-03-05

天国传奇 (1998).豆瓣电影.2024-03-05

太平天国 (2000).豆瓣电影.2024-03-05

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 (2009).豆瓣电影.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