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

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是四川省最早的省直辖县级市,由成都市代管,处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地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市境东与彭州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阿坝州汶川县交界,南与崇州市相邻。2022年,都江堰市辖区面积1208平方千米,全市辖6个街道,5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2023年末,都江堰市常住人口为71.54万人。

都江堰市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气温在10°C-22°C之间,平均气温16.4°C,年均无霜期306天。都江堰市历史悠久,为古蜀文明发祥地之一。秦汉时设湔氐道,后升为县,蜀汉时改称湔县。历经西晋、刘宋等朝代变革,地名多次更易,至唐代清城县更名为青城县。前蜀设灌州,北宋改为永康军,南宋废为灌口寨,元代复置永康军,明代降为灌县。清代至民国,隶属关系多次调整。新中国成立后,灌县先后隶属于川西、温江专区、成都市。1988年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隶属四川省,由成都市代管。

都江堰市围绕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探索生态文旅价值转化路径,以高质量构建“五大新城”为统揽,聚焦文旅、会展、数字经济、食品饮料、旅游装备、特色种植6条重点产业链,打响“大遗产、大熊猫、大冰雪、大青城、大灌区”生态旅游度假品牌。2023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6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326.79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7.5:64.5。

都江堰市有着2000多年建城史,是一座因堰而起、因水而兴的城市,同时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市这座城市以山、水、林、堰、桥浑然一体,有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誉。2022年,都江堰市获评“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目的地”“2021年度中国旅游高质量发展县(区)案例”“20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优秀城市”等荣誉。截至2023年,都江堰市在“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中位居全国第八、“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中位居全国第四,天府旅游名县复核考评连续四年全省第一。

名称

岷江堰,顾名思义,就是修筑在“都江”之上的拦河坝。水利史专家朱更翎在《都江堰、都江及〈水经注〉所叙流路》中,阐述了“都江”得名的三种说法,即水流汇聚说、“横潴洪流”说和“成都市江”简称说,其中第三种即都江为成都江简称的说法,在传世文献中记载最多。例如《后汉书》列传第七,载岑彭“泝(溯)都江而上”,李贤李贤注“都江,成都江也”。便是对该说的印证。

华阳国志》载:“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又溉灌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省”,不仅内容较《史记》更为翔实,还提到了“湔堰”这一名称。《水经注》在记述都江堰时又增补了“俗谓之都安大堰,亦曰湔堰,又谓之金堤”一句,加上前文的“大堰”“都安堰”,对北魏及之前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名称作了较为详尽的总结。到了唐代,又增加了犍为堰、侍郎堰两种说法,分别记载于《元和郡县图志》《新唐书》中。《宋史》载“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都江堰”作为该水利工程的统称始见诸于史册,沿用至今。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2月23日设立灌县古城;1980年,国家建委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城市规划工作会议,提出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灌县县委县政府通过充分的调研,认为灌县符合撤县设市的条件,并对撤县设市后的市名作了征集和讨论,“都江堰市”在众多备选名中脱颖而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灌县”正式改名为“都江堰市”。

历史沿革

先秦至北周

早在新石器时期,都江堰市境内就是古蜀国先民活动中心,也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据任乃强、张至皋《四川地名考释》记载,都江堰市政区设置,始于秦,“秦汉叫湔氐道,汉升为县。蜀汉时湔氐亦皆华化,故改称湔县。”晋朝时,改湔县为晏官县,归属汶山郡管辖。刘宋时(420—479),汶山郡和汶山县的治所迁移到了灌口,同时这个地区还辖有都安、晏官和汶山三个县。南齐永明元年,又设立了一个新的县,叫做齐基县,它的治所位于现在的青城山镇五里村。南齐永明元年(483),在齐基县的基础上又设立了一个齐基郡,郡和县的治所设在了同一个地方。北周天和三年(568),汶山郡的治所恢复到了原来的位置,同时废除了晏官县,并新设立了汶山县。同时,都安瑶族自治县也被废除,其土地被归还给了郫都区。天和四年,齐基郡被废除,齐基县改为清城县,并归属于犍为郡管辖。

隋至清

隋大业三年(607),汶山县被废除。唐武德元年(618),在汶山县原址上设了镇静军,在都安县旧址上先设了盘龙县,后来改为灌宁县,再后来又叫导江县。到了开元十八年(730),清城县的名字改成了青城县。前蜀武成元年(908),设了灌州,管理青城和导江两个县。北宋干德四年(966),灌州先改为永安军,后来又变成永宁军,最后定为永康军。但过了段时间,永康军又被废为永康寨,没多久又恢复了。南宋末年,永康军再次被废,变成了灌口寨。元朝时,灌口寨又被设为灌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灌州降为了灌县。清代时,灌县先属于成绵龙茂道,后来又归川西道、成绵府管。

近现代

民国初,灌县古城曾短暂称灌县行政公署,隶属于西川道。民国24年(1935)四川省实施督察制,灌县隶属于第一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灌县隶属于川西行署温江专区。1953年初隶属于四川省温江专区。1968年9月隶属于温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隶属于温江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划归成都市管辖。1988年5月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隶属四川省,省政府委托成都市代管。1990年,都江堰市辖9个镇、19个乡,设置青城桥工业区。此后乡镇建置多有调整。

2013年至今

2013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将紫坪铺镇和虹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池镇管辖,将翠月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将中兴镇沿江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将胥家镇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5个社区和蒲阳镇上游、壹街、尚阳3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灌口镇管辖,将聚源镇张家湾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幸福镇管辖。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幸福、银杏、永丰、奎光塔5个街道办事处。灌口街道办事处辖南桥、文庙、瑞莲、柳河、栏马桥、平义、灵岩、蒲阳路、建兴、紫东、玉带桥、太平、伏龙、西川14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幸福街道办事处辖观凤楼、翔凤桥、幸福、彩虹、岷江路、莲花、解放7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银杏街道办事处辖宁江、银杏、王家桥、高埂、百花、万岭、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上游、壹街、尚阳14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永丰街道办事处辖民丰、民主、永丰、石马、永寿、友爱、联盟、新联8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奎光塔街道办事处辖奎光塔、观江、龙潭湾、安青、安顺、金江、滨河、勤俭人家、张家湾9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

2014年12月,都江堰市区划调整获得四川省和成都市两级政府的同意,都江堰市龙池、虹口、紫坪埔三个乡镇合并,统称龙池镇;还将翠月湖镇和中兴镇沿江社区并入青城山镇,同时撤销灌口镇、幸福镇建制,调整蒲阳镇、胥家镇、聚源镇部分行政区划,在主城区设置5个街道办事处。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都江堰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具体调整如下:撤销中兴镇和玉堂镇,合并设立玉堂街道,其行政区域包括原中兴镇和原玉堂镇的范围,街道办事处设在玉府街733号;同时撤销向峨乡和蒲阳镇,合并为蒲阳街道,涵盖原两乡镇的行政区域,街道办事处位于上阳街319号。此外,永丰街道被撤销,其下属的联盟、友爱、永丰、新联、永寿、石马社区划归幸福街道管辖,幸福街道办事处设在都江堰大道299号;而民丰、民主社区则划归奎光塔街道管辖,奎光塔街道办事处位于江安河东路下段25号。胥家镇被撤销后,其行政区域并入天马镇,天马镇人民政府驻车碧路375号。崇义镇被撤销后,划归聚源镇管辖,聚源镇人民政府设在鑫苑街二巷60号。柳街镇也被撤销,其行政区域划归石羊镇管辖,石羊镇人民政府驻竹瓦社区9组71号。最后,大观镇安龙镇被撤销,合并后划归青城山镇管辖,青城山镇人民政府位于上善北路8号。

2023年6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名单》,都江堰市在列。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边缘岷江出山口处,位于北纬30°44'54"—31°22'09”,东经103°25'42”—103°47'00",地跨成都平原与川西高原两个不同的地理区域。市境东与彭州市市、郫都区温江区交界,西、北与阿坝州汶川县交界,南与崇州市相邻,辖区面积1208平方千米,东西宽34千米、南北长68千米,距成都市主城区48千米。

地形地貌

都江堰市幅员面积1208平方公里,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都江堰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00余米到4500余米,相对高差3900米。最低处为沿江乡三滴水,海拔592米,最高处在虹口乡光光山,海拔4582米,市区平均海拔720米。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都江堰市山脉以岷江为界,河东、河西分属两条山脉。河东诸山(旧称东岷)属于龙门山脉,河西诸山(旧称西岷)属于邛崃山脉。河东龙门诸山,以光光山最高,属龙门山脉中南段的西干支脉,由彭州――汶川县延伸至市境内。河西诸山属于邛崃山脉的东支,山脉自崇州鹿顶山而来,到都江堰市泰安乡三合顶分为两支:一支沿北东方向延伸为熊耳山、莹华山、赵公山;另一支朝南东向延伸。赵公山(原名大面山),呈北东――南西走向。其东麓群山如翠浪,以石定江为界,其北边自上而下依次有:莹华山、老君山、张家山、三台山、南华山、斗底山、大小牛心山、卧牛山、凤凰山等;其南边有由赵公山而来的支脉,经棋盘石、歧山庙的主峰延伸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青城三十六峰(其最高处为高台山彭祖峰,即青城第一峰,海拔1260米,再由天仓山金鞭岩、笔架山至马家岭进入崇州市境。

气候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气温在10°C-22°C之间,平均气温16.4°C,年均无霜期306天。青城山都江堰保护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8%以上。大气环境总均值良好,地表水质居全省第一,地面水环境质量指标达国家三级,城市饮用水质达标率达100%。

水文水利

水文

都江堰市境内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可分为三种类型:岷江及其在市境内的支流等常年性自然河;都江堰灌溉渠等人工河;山溪等季节性自然河。岷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市境内岷江正流全长47公里,可分为两段:都江堰渠首以上属于岷江上游,流经境内的龙溪、麻溪、白沙等乡,全长17公里;岷江经渠首一分为二,外江为正流,今称金马河,经市境进入温江区、崇州,全长30公里。都江堰的灌溉河,属人工开凿河道,通过内江引水入闸,呈扇形进入市区。市区仰天窝跨越四江之上,这四条江均系人工河,自北向南依次是: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这些人工河穿越市境,分别灌注入新都区郫都区、温江,最后汇入金堂县沱江成都市府河。 

水利

都江堰水利工程灌溉着成都平原及四川中部丘陵地带80万公顷耕地。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使都江堰的功能发挥更加明显。1986年以来,都江堰市把保证农田灌溉,防洪排捞,改造低产田、丌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作为水利工程重点。

1986年至2005年,都江堰水利工程新建引水渠道50多处、解决了4547公顷土地灌溉;修建蓄水1000立方米以上山平塘,以及山弯塘33口、水库4座、库容1857.1万立方米,蓄水池174口;整治渠系41处,治理渠道108.8公里。

截至2005年,都江堰市域有都江堰水利工程六大干渠,加兴文堰有支渠65条,斗渠187条,农渠1240条,毛渠5000余条,总长3700公里;有小型水库3座,蓄水1000立方米以上山平塘33口,电力提灌站63座,石河堰20处,可灌溉耕地1.8万公顷。

生物多样性

都江堰市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川西高山峡谷这一世界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是四川盆地走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生物种类繁多,是目前世界上亚热带山地动、植物资源保存最完整的地区。都江堰市的动物资源较为复杂,有亚热带农田动物群和川西北山地野生动物群。动物资源约有300余种,其中主要野生动物资源有一类保护动物12种。野禽约有250种,其中,盛产各种鸟类,是中国鸟类中画眉和雉类的一个分布中心。

都江堰市属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成都平原植被和龙门山植被两大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多个垂直气候带,产生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拥有高等动植物14000余种,有川芎、杜仲、林麝和鹿等药用动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已记录该区内的维管植物3012种,动物11000多种,有大熊猫、金丝猴属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珙桐、银杏等珍稀濒危植物46种,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其中,许多第三纪甚至更古老的原始科属和孑遗植物得以保存,如有稀有国家保护植物1级一种(桐)、2级10种(连香、杜仲、银杏、北美红杉等)。青苔种类密集度高,达一二百种之多,为世界所独有。此外还有许多珍贵、稀有、奇特古老的树木,如闻名于世的青城山天师洞古银杏,树高34米,胸径2.2米。野生果类,以中华猕猴桃(茅梨)最为著名,种植面积达6万亩,年产百万斤以上。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900余种,其中,以盛产黄檗、杜仲、厚朴香果著名,是世界药用植物的主要产地之一。花卉资源丰富,木本观花卉以山茶、杜鹃花等为著,其中,可供观赏的杜鹃花达427种,是全国最大的杜鹃花培育基地。草本观花卉类有菊花、兰草等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都江堰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比约为6:3:1。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为,农用地比重大,林地资源丰富、耕地资源较少。林地主要分布在龙池、青城山等镇;耕地主要分布在石羊、天马等平坝地区。建设用地方面,主城区的幸福、灌口街道及工业区占地量大、比例高。

矿产资源

都江堰市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铜、铁、锑、煤、磷、硫黄、石棉、石灰石、白云岩、石英岩、铅锌矿、耐火砂石等。

自然灾害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每年7~8月为都江堰市雨洪灾害高峰期,突发性暴雨、持续性强降雨为主要致灾因素。2003年7月25日普降特大暴雨造成全城受灾面积约5km²、直接经济损失达140万元;2010年8月由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龙池老镇被埋,中心城区河道附近指挥部被淹;2013年7月持续暴雨导致都江堰上游堤坝溃烂,安龙镇被淹。

截至2021年3月底,都江堰市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361处,其中:崩塌89处、滑坡196处、泥石流73处、地面塌陷3处。主要分布于龙池镇青城山镇天马镇、玉堂街道、灌口街道、银杏街道、蒲阳街道等7个镇(街道)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灵岩山景区,受威胁群众2459户6891人,威胁财产71153万元。规模以小型为主,中型64处,大型9处。隐患点中威胁聚居区和分散农户的269处,威胁景区的9处,威胁公路的76处,威胁河道及水利设施7处。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5.12”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都江堰市在这次地震中损失惨重,成为极重灾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都江堰市辖幸福、灌口、奎光塔、银杏、蒲阳、玉堂6个街道,聚源、天马、龙池、青城山山、岩羊5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8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85个社区村民委员会。

政治

人口

人口及民族

根据成都都江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0时,全市常住人口710056人,其中0—14岁人口88752人,占比12.50%;15—59岁人口450574人,占比63.46%;60岁及以上人口170730人,占比24.0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3653人,占比18.82%)。

2021年末,都江堰市公安户籍户数为24.6万户,户籍人口达到62.39万人。全市常住人口统计为71.7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2.3%。出生人口为3245人,死亡人口为410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2‰。

2022年末,都江堰市公安户籍户数24.3万户,户籍人口61.97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1.46万人,城镇化率63.03%。全年出生人口2764人,死亡人口522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5‰。

2023年末,都江堰市常住人口为71.54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0.0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02%,比2022年末提高1.99个百分点。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是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区。截至2023年7月,全市民族成份有44个,主要为汉、藏、羌、回等民族,由于都江堰市紧邻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每年途经都江堰市作短暂停留的少数民族人员达7万人左右。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都江堰市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5643人。

宗教信仰

都江堰市现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主要集中在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青城后山(外山)景区和城区。截至2023年7月,都江堰市有青城山道教协会、都江堰市佛教协会等市级宗教团体。有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29处,其中,佛教场所9处,道教场所16处,伊斯兰教清真寺1处,天主教堂2座;基督教堂1座,另有1所宗教学院(青城山道教学院)。有认定备案的宗教教职人员155人,其中,道教115人,佛教35人,伊斯兰教1人,基督教3人;天主教1人。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属于道教名山。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常住道士130余人。

据重要图书《舆地纪胜》等史料记载,都江堰市早期较早的佛寺为青城山香积寺,约建于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年—550年)。唐代时的导江县、青城县(均在今都江堰市境内)佛寺林立,直到清代才因战火连绵,毁坏甚巨,直到民国时期方又大盛于蜀。新中国成立后,中共灌县委统战部曾于1954年做过统计,县内尚有佛寺71座。都江堰地区涌现出了一批高僧大德,名扬中华,甚至影响远播海外,为佛文化弘扬和传播贡献巨大。

都江堰市是回族族群的散居地之一,伊斯兰教是由外地迁居到都江堰居住的回族传入的。随着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都江堰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都能在清真寺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聚居在成都、彭州市崇州市的伊斯兰信徒们有时也来都江堰市参加宗教活动。

天主教自明末正式传入中国,直到200多年后的清代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后,才有法国传教士在成都市督院街龙须巷建立公信堂,然后在平安桥、向荣桥、桂王桥、张家巷等地增设教堂,并附设医院。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才有法国传教士到郫县安德铺、两路口乡传教。次年,外籍天主教神职人员在成都法籍主教支持下,在安德铺、两路口设天主教圣修堂和小经堂各一所。刚在两路口站住脚跟,法籍神父(司铎)李多灵赓及就到灌县古城崇义舖传教。并到崇义舖上场修天主教圣修堂,在大石桥村建天主教经堂。稍后,不辞辛劳的传教士又渡过岷江大河,将其传入顺江(后为沿江,现已划归柳街镇)、柳街、石羊等地。

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基督教新教传入灌县。当时,成都内地会英国传教士钟秀芝、胡天申等人来灌县宣传耶稣福音,上距第一位深入中国内地传教的基督新教传教士英国人马礼逊父子到达中国传教已经八十二年。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英国传教士胡天申在原太平街2号建“灌县基督教内地会福音堂”(简称“太平街福音堂”),正式开堂布道。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前后,基督教在灌县县城、蒲阳、胥家、中兴、石羊、顺江(即沿江,现已合并到柳街镇)、太平(今已合并到青城山镇)等地已陆续建立堂口6座。民国时期,灌县的基督教由中国基督教内地会川西分会领导,设牧师一人,由全体信徒开堂会选出执事三至五人,成立执事部。由执事互相推举出主席、书记、会计等,每月开会一次。执事任期一年,可连选连任。另有传教士专门主持传教事宜。都江堰市现成立有基督教三自爱国会,有基督教堂1处(荣光堂),位于新马路2号。

经济

综述

2021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84.28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7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60.23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286.27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8∶33.1∶59.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是5.1%、28.6%、66.4%,分别拉动GDP增长.36、2.03、4.71个百分点。

2022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48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4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9.22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296.6亿元,下降0.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8:30.9:61.3。年末全市共有“四上”企业37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135家,资质以上建筑业56家,资质以上房地产业57家,限额以上商业9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31家。

2022年全年,都江堰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1%,其中,民间投资下降9.3%。投资总额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8.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0.1%。商品房销售面积131.83万平方米,下降14%;商品房销售额110.14亿元,下降21.4%。

2023年全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GDP)5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39.6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326.79亿元,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8:27.5:64.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881元,增长5.3%。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年,都江堰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0.8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占GDP的8.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1%,拉动GDP增长0.33个百分点。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59.9万亩,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5万亩,增长2.1%;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8.13万亩,增长1.9%;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3.29万亩,增长3.6%。全年粮食总产量10.9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油料产量2.93万吨,增长2.4%;蔬菜产量29.29万吨,增长2.5%;瓜果产量0.21万吨,增长33.4%;茶叶产量0.23万吨,下降0.2%。

2023年全年,都江堰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43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其中种植业51.31亿元,增长9.8%;林业0.13亿元,增长36.2%;畜牧业10.92亿元,下降18.7%;渔业0.29亿元,增长6.8%。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9.3万亩,比上年下降17.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万亩,下降9.7%;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1万亩,下降49.6%;蔬菜作物播种面积13.34万亩,增长0.4%。全年粮食总产量9.8万吨,比上年下降9.5%;油料产量1.48万吨,下降49.7%;蔬菜产量30.84万吨,增长5.3%;肉类总产量2.5万吨;水果产量7.32万吨,增长40.3%;茶叶产量0.24万吨,增长2.5%。

第二产业

2022年全年,都江堰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GDP的23.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4.1%,拉动GDP增长0.84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3%;营业收入229.59亿元,下降9%;利税总额22.78亿元,下降36.2%;实现利润总额14.18亿元,下降38.6%;资产负债率50.6%;产销率89.9%。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7.34亿元,比上年增长0.7%,占GDP的7.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拉动GDP增长0.05个百分点。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竣工产值11.3亿元;房屋施工面积60.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6.8%。

2023年全年,都江堰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09.84亿元,比上年下降0.1%,占GDP的2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6.3%;营业收入229.91亿元,下降2.5%;利税总额20.66亿元,下降10.9%;实现利润总额12.31亿元,下降14.5%;资产负债率51.8%;产销率94.1%。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89亿元,比上年下降2.4%,占GDP的5.9%。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竣工产值7.32亿元;房屋施工面积70.3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4.3%。

第三产业

2023年全年,都江堰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48.4%,其中,民间投资下降63.4%。投资总额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3.3%;工业技改投资下降4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2.1%;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7.3%;第三产业投资下降49.6%。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61.1%。商品房销售面积64.6万平方米,增长5.9%;商品房销售额55.18亿元,增长12.6%。全年接待游客2864.7万人次,其中青-都景区接待游客1069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98.38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28亿元,比上年增长9.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111.44亿元,增长2.7%;餐饮收入75.84亿元,增长21.1%。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9.7%,汽车类下降6.6%。全年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累计完成358.9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36.06亿元,下降10.9%;零售业商品销售额164.98亿元,增长0.3%;住宿业营业额10.03亿元,增长17.3%;餐饮业营业额47.83亿元,增长3.8%。全年实际到位内资84.3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实际到位外资2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3.5%。全年进出口总额82430.08万元,其中进口总额11031.6万元,出口总额71398.48万元。全年新签约项目22个,其中重大项目18个。按产业分,服务业项目9个,投资总额93亿元;新型工业项目9个,投资总额75.4亿元;现代农业项目4个,投资总额33.3亿元。

交通

综述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市西北方位,距成都市中心城区约48公里,融入成都半小时交通圈;地处九寨·黄龙一都江堰·青城山一成都黄金旅游线核心。全市加速构建“三高、五快、五轨、一机场、三枢纽”的立体交通网络。

截至2022年年末,都江堰市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2076.84公里。全年新改建村组道路(农村公路)20.4公里。全市机动车拥有量21.1万辆。全年公路客运量4252万人,客运周转量75214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1821万吨,货运周转量10928万吨公里。

航空

都江堰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仅60公里,30分钟可直达,距天府国际机场100多公里,1小时30分钟可直达。

公路

2020年末,都江堰市公路总里程达2022.24公里。技术等级上,一级公路77.4公里;二级公路115.28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240.68公里,占比11.9%,高等级公路占比稳步提升。行政等级上,高速公路48公里,国道60.94公里,省道33.4公里,农村公路1879.9公里。

“十三五”期间,都江堰市新增高速公路里程16.29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8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3.85公里/平方公里,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45倍。

铁路

截至2020年底,都江堰市内共有2条铁路(成灌快铁27.2公里、成汶铁路15.3公里),总里程42.5公里,铁路站点7座(都江堰站、青城山站、离堆公园站、蒲阳站、迎宾路站、聚源站、李冰站)。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12月,都江堰市基本形成客运线路、城市公交、城乡公交、旅游公交四位一体的旅客运输体系,其中客运线路47条,分别通向重庆、阿坝州、德阳市、甘孜州等17个城市;城市公交线路达到42条;城乡公交12条,分别通向龙池镇、天马镇、石羊镇等地区,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旅游公交4条,分别通向熊猫谷、青城山景区、都江堰景区等地。

截止到2020年底,全市共有旅客运输车辆139辆,其中班线车63辆,旅游包车3辆,包车客车10辆,农村客运车辆63辆,出租车运营车辆达663辆。全市公交出行分担率达40.2%,在成都市市周边区县中位居前列。都江堰市在成都市率先启动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办证服务工作,截至2023年12月,累计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2702个,累计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577个。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2年,都江堰市专利授权891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5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5件;新增注册商标1776件,累计有效注册量13753件,新增版权登记作品1435件,完成存量作品9489件;拥有2非遗代表性项目28个,其中国家级非遗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88家,新增知识产权优势单位3家,新认定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5家,通过“专精特新”复核企业1家,新时代十年成都市市制造业优秀企业1家,侨源气体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全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5900万元,高效益运用3884件国有商标达成50余件商标许可。

教育事业

2022年年末,都江堰市共有单设小学26所(含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7499人,专任教师2638人;普通中学24所,在校学生27036人,专任教师239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在校学生2770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83.1%,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7.81%,普通高中毕业率为99.18%。

截至2024年3月,都江堰市有驻市高校5所,在校学生63300人。基础教育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8所,在校学生(幼儿)87002(不包含国际学生23人)。其中: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16548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38553人;初中15所,在校学生17435人;高中9所,在校学生11518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84人;中职学校2所,在校学生2764人。全市公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总数6434人;全市民办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总数2588人。拥有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都江堰中学)和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都江堰市职业中学)各1所;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所(青城山高中都江堰外国语实验学校);省级示范园4所(都江堰市幼儿园、都江堰市机关幼儿园、壹街区幼儿园、中信幼儿园);成都市一级园9所(都江堰市幼儿园、都江堰市机关幼儿园、壹街区幼儿园、中信幼儿园、星星幼儿园、锦兰幼儿园、金苹果爱弥儿幼儿园、大观幼儿园、市幼奎光塔分园)。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全国校园安全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化事业

截至2018年底,全市有李冰文创旅游功能区、成都东软数字创意文化产业园等文创园区3个,建成文创小镇1个,西街、熊猫小巷、龙潭湾等文创街区7条,落户都江堰蓝光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四川锐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都江堰火车头科技有限公司、都江堰雅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1757家(个),其中规模以上81家,标准以上297家(个),小微1379家(个)。

截至2019年12月,都江堰市有图书馆、文化馆、抗震救灾陈列馆、深溪沟地震遗迹陈列馆、青城山历史文化博物馆(王小波李顺陈列馆)文博场馆5座,华西昆虫博物馆、乌木艺术博物馆、拉法基瑞安金凤窑博物馆3家,市级公共文化场馆达20万平方米,乡镇(街道)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19个,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256个,文化活动广场5万多平方米。书店、书吧、报刊亭等出版物销售站点69家,印刷企业26家,娱乐场所62家,网吧57家。城市电影院6家,共有33张荧幕,3694个座位,室外固定放映点72个,全年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超过2500场。

2022年年末,都江堰市有市级文艺社团协会32支,文化馆1个,文化站(活动中心)19个(含分站),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8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全年开展大型文化活动5次。

医疗卫生

2022年年末,都江堰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68个,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7587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24人,医疗实有床位数8101张。孕产妇零死亡,新生儿死亡率控制在1.4‰。应急献血完成率达106%,应急献血总人数为3414人。

基础设施

2022年年末,都江堰市邮电主营业务收入8.14亿元。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9.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8.44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6.72万户。

体育事业

2022年年末,都江堰市已配备公共体育健身设施3321个,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体育场地174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2.42平方米。新建城乡绿道36公里,锦江绿道都江堰段全线贯通,植入城市直播间、健身新空间10余处。

社会保障

2022年年末,都江堰市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14.52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4.43万人,参保覆盖率达98.5%;参加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人数27.4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8.7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8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24万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新增就业785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373人。全市在册孤儿人数46人,发放救助金76.96万元。投入资金895.36万元,资助1437名重度残疾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2022年,都江堰市组织“线上+线下+跨区域”招聘活动100余场,发放稳岗补贴1928.57万元,城镇新增就业7857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成功创建四川省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城乡居民参保登记率达95.5%。发放特困人员救助及各类津补贴9293万元。有序推进“智慧都江堰”建设,建成数据感知源9000路以上。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4%,电信诈骗发案数同比下降16.4%。累计建成455个智慧平安小区,省级智慧平安小区覆盖率位居成都市第一。开展燃气、小水电、交通运输及工业企业安全生产、森林防灭火专项整治“回头看”和自建房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做好“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环境保护

2022年年末,都江堰市有空气自动监测子站30个,水质自动监测子站30个。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7天,优良率达86.8%。集中式饮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人文

习俗

都江堰放水节又称“开水节”,源于远古对河神的祭祀。都江堰修筑以前,沿江两岸水患无常,人们饱受水患之苦,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常常沿江“祀水”。都江堰修筑成功后,使得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人们为了纪念李冰,于是逐渐将“祀水”改为“祀李冰”。

据1974年在都江堰渠首出土的李冰石像的铭文考证,至少在东汉建宁元年(168年),都江堰市民间就已经存在着祭祀李冰的春秋祭祀活动。唐代开始,祭祀李冰从民间活动升格为国家行为。每年春秋两季采用“少牢”之礼隆重祭祀李冰,由地方官员主持祭祀。民间又以斗牛犬的方式庆祝,民俗著作《风俗通义》载“灌口春秋斗牛戏”,并由此而产生出许多如《李冰斗犀》这类的民间故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正式由官方将清明节节定为放水节,初定每年祭祀一次,后改为每年春秋祭祀两次。斗牛戏发展为羊祭祀。用杀羊的方式祭祀李冰、庆祝开堰放水。明代沿袭元代祭祀李冰的旧典。在春秋两季,由时任职四川省的官员和当时在四川巡视的中央大员,亲自到都江堰所在地灌县对李冰进行隆重祭祀。清代掀起了祭祀李冰的一个高潮,清明放水节仪式日渐隆重,一般由总督巡抚等省级官员担任主祭官,主持大典。官方祭祀李冰和民间庆祝清明放水节的民俗活动亦逐步定型。民国时期,习俗相沿,放水节由省府和水利厅主要官员主祭。

1950年元月,解放军入驻灌县(今都江堰市),立即组织抢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并在春季用水前完成岁修。当年清明节,举行了新中国建国后首次的开水典礼。1957年都江堰岁修措施改进,修建了节制闸门,可以随时关闭,内江水不再断流,以往砍杩槎放水的仪式不再举行。1989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视察都江堰,建议恢复都江堰古老的开水典礼。在起草文件确定仪式名称时,为了避免有喝“开水”之误解,就将“开水节”更改为“放水节”,此后年年举行。2006年,都江堰放水节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市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农历6月26日举行二王庙庙会。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是二郎神生日,两日后为李冰生日,正值鸟语花香之时,受到都江堰恩泽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二王庙焚香祭祀,怀念都江堰的缔造人李冰父子,由道庙主持举行盛大的“川主清源妙道真君”祭典大会,摆设道场三天。今二王庙庙会,不仅增添了歌舞表演、川剧表演等内容,还有川剧变脸等绝活展示;每逢庙会,二王庙内烟霞蒸腾,万人朝拜,空前盛况。

文物古迹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城武术

青城武术是一个重要的中国武术流派,属于中国古代武术四大门派之一,发源于世界文化遗产四川青城山东汉张道陵在青城山创道教正一派,留下雌雄龙虎剑、降魔功,形成青城派武术雏形。青城派武术尤以玄门太极和剑术见长。玄门太极拳法自成体系,而剑术直追天师张陵之“雌雄剑”,套路中啸云剑、龙泉宝剑、龙虎剑、八仙剑等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四大剑派之一。2021年5月24日,青城武术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聚源竹雕

聚源竹雕,承袭蜀派竹雕,是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竹雕流派。作为兼有实用和观赏作用的竹雕工艺,聚源竹雕最早可追溯到商周,当时竹雕工艺已初步成形。到了唐宋时期,成都平原的竹雕艺术已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彼时,作为具有工艺品性质的竹雕用品如竹扇、竹笔筒就已普遍使用。明清时期,竹雕作品逐步从实用转变为供人们欣赏和收藏的艺术品。川西竹雕也已形成了以构图明快、刀法细腻、寓意深刻为特色的川派竹雕工艺。

聚源竹雕用材考究,一般选用如斑竹孟宗竹、荆竹等竹子的根、干等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优质竹子作为材料,雕刻出生活用品和专供欣赏、收藏的摆件、挂件等竹雕制品。聚源竹雕雕刻工艺十分繁复细腻,首先需绘制不同题材的画稿,以画稿为蓝本,采用线刻、浅浮雕、深浮雕、高浮雕、圆雕透雕、鎏青雕等刀法,雕刻出不同题材、不同功用的竹雕工艺品,刀法多变,通过简洁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来传达出深刻的主题和情感,是传统工艺技法在不断传承创新下的极致展现。

青城洞经古乐

青城洞经古乐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集古蜀巫乐、道教音乐、佛教音乐、儒家音乐、宫廷音乐和民俗音乐之大成,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神话时代。

柳街薅秧歌

柳街薅秧歌2014年列入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起源于明末清初,流传于成都平原,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柳街薅秧歌,内容丰富,曲调唱腔多变,体现出都江堰人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望娘滩传说

望娘滩传说2009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这个从都江堰发端的故事,影响遍及长江流域,演绎出N多不同的版本,但都反映出川西平原自古以来的水患和人们的感情寄托、愿望,具有独特的历史意义。

饮食文化

都江堰市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显而易见地发扬了中华民族在吃这方面的文化传统,由于都江堰地理垂直分布明显,物产种类丰富,加上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与少数民族地区距离近,最方便获得少数民族地区出产的花椒、胡椒、八角、大香等烹饪香料,价格也最便宜,加上成都市平原丰富的物产,各种物料在这里整合,不断创新出各种美食,然后传播到全川,甚至全国。2021年4月27日,100道成都名菜发布,10道都江堰美食入选。

地方特产

“都江堰猕猴桃”是中国国内少有的双地标产品之一,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2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6年“都江堰猕猴桃”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创建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以来,都江堰猕猴属桃实现直接出口欧盟、东盟、新加坡、俄罗斯、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并直供香港。2019年,都江堰被确定为四川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据历史考证,都江堰石羊镇是川芎的发源地,种植历史已有1400年。所产川芎表皮黄褐色,粗糙,个大肥满、质坚实、油性足、心似菊花、香气浓郁,药用有效成分居中国之首。都江堰川芎先后获得“川芎商品基地”“名优农产品”“川芎GAP生产基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川芎基地称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中国农业操作规范认证”等国家级、省级称号。

方竹具有发笋早,笋期长的特点,笋肉细腻,质地脆嫩,它的竹笋和老竹都是熊猫的主要食物来源。都江堰方竹笋在2013年10月正式通过竹类国际栽培品种登录权威的新品种登录认证,并于2016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连续7年获得有机认证,2020年列为第二批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名单。

都江堰自古产茶,并列入贡品。都江堰茶叶产区位于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市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产区土壤主要为山地黄壤(海拔700~1200米),pH值为4.5~6.5,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茶树生长。都江堰市主产绿茶、红茶、黑茶、白茶。2016年3月31日,“都江堰茶叶”被批准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同年,都江堰市成为川西名优茶核心区和茶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风景名胜

都江堰是著名国际旅游名城,国家5A级旅游区,有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同时又是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

青城山-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平原西北部,东距成都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青城山因其四季常青,满目青翠,诸峰环峙,状若城廓而得名,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瞿塘关之雄齐名。青城山分青城前山和青城后山。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门之雄齐名。

青城山-都江堰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7月12日,在联合国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青城山—都江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为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2018年8月14日都江堰水利工程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2021年,青城山都江堰景区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北部,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脉北段,岷山山系南端,是1997年经国务院审定发布并正式命名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全国35个大熊猫保护区之一,被中国科学院列为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

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具有重要的科研监测与保护价值,3.1万公顷的茂密森林形成一道巨大的绿色屏障,为成都平原的水源涵养起着巨大作用。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垂直分异,形成了多样的植被类型。垂直分布上,主要表现为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带、针阔混交林带、亚高山暗针叶林带、亚高山灌丛带、高山草甸带和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的植被垂直带谱。截至2011年,根据王酉之、胡锦矗(四川兽类原色图鉴,1999)的分类体系,确认保护区内有兽类100种,分属7目26科。种类最多的是啮齿目,有30种,占保护区兽类的30%;其次是食虫目,有19种,占保护区兽类的19%。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兽类21种,占保护区兽类的21%。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兽类21种。国家一级保护兽类7种:大熊猫、川金丝猴林麝马麝、羚牛、豹和云豹;国家二级保护兽类14种,包括藏酋猴、猕猴、豺、小熊猫属熊瞎子中华鬣羚中华斑羚等。另外确认保护区有鸟类17目50科266种;两栖动物6科19种;爬行纲10科23种;鱼类已知有7种,分隶属于3目4科5属;保护区内已鉴定的昆虫有647种。

近年来,都江堰市狠抓资源保护、科研监测、交流合作、科普教育着力提升保护管理水平,保护区内大熊猫、川金丝猴等濒危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有增长趋势、濒危野生植物保护良好、高山峡谷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缓慢恢复,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国家七部委联合组织的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状况评估中获得全省第二名、成都市第一名,是成都市唯一被评为“优”等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其他景点

融创文化旅游城项目占地约4600亩,总投资达550亿元,涵盖融创乐园、融创雪世界、融创水世界、锦秀剧场、高端酒店群、国际会议中心、融创茂、滨湖酒吧街八大业态,是集多元产业于一体的世界级综合旅游度假目的地。其中,雪世界为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场,拥有6条不同等级的雪道。

茶溪谷,茶溪谷占地1200亩,四面环山,山涧溪水环绕,景区所属的知青民宿,有11间特色房间。

拾光山丘,占地面积600多亩,拥有生态餐厅、两个钓场和21栋精品民宿,是一站式休闲度假旅游地。

猪圈咖啡,作为都江堰的第一家乡村咖啡馆,这里还可以赏花、攀岩、抓鱼,拥有各式利用自家农房改造而成的特色农庄。

对外交流

交流合作

都江堰市立足自身文化和自然资源禀赋,挖掘世界遗产特色优势,依托国家和省市各级交流平台,多渠道、多领域、多形式开展港澳侨台交流合作,有力促进港澳侨台界人士交流往来和历史文化认同,建强港澳侨台交流合作“朋友圈”,青城山-都江堰水利工程更是荣获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截至2022年12月,协助策划并接待了“第十四届大熊猫‘团团’‘圆圆’故乡行暨两岸粉丝同庆‘圆仔’生日活动”“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品味绿色天府·港澳台青年探秘熊猫之旅”等80余个参访团,4200余名港澳侨台人士到都江堰市参观研学熊猫。承接了“巴士巴蜀第九届台湾大学生研习营”“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巴蜀文化行夏令营”“川渝山水亲亲童年—首届两岸青少年成渝铁路双城研学营”“海外华裔青年企业家中国经济高级研修班”等90余个团体5800余人次到都江堰市参观交流。开展道教文化互访交流活动,吸引了“台湾道教界人士四川参访活动”“台中慈圣宫一行”“香港国际道教文化协会”等20余个团队600余人次到都江堰寻根拜祖、朝真礼圣、参观游览;并积极策划举办“中国(成都)道教文化节”“道行天下—青城山祖天师巡台祈福文化庆典”“第三届道教文化节‘感恩澳门’活动”“蓉台道教文化云端交流”等活动。该市分别组织了30余批600余人次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来都江堰市参观考察、投资洽谈。利用“海科会”“西博会”等重大活动,当地引进涵盖了农业、旅游、生物科技、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健康医疗和服务贸易等多个领域的相关项目。

据统计,“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都江堰市重要外事高访接待460余批12000余人次,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作出积极贡献。不断扩大朋友圈,坚持世界眼光、开放营城,加入世界遗产城市联盟等9个国际组织,与26个国家34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城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国际友城数量居全国县级城市前列。

友好城市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著名人物

李冰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山西省(今运城市)人,战国时代秦国著名水利工程专家。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妃子,姓徐(一说姓费),封为慧妃,青城山镇(今都江堰市)人,貌美如花蕊故称为“花蕊夫人”。孟昶降宋后,她可能被虏入宋宫,为赵匡胤所宠。

任茜

2001年2月,任茜出生于成都都江堰,幼儿园时进入到成都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体操队训练,因为体型较好、下肢力量强,任茜被推荐改练跳水项目。果然,任茜展现出良好的跳水天赋,2007年被输送至四川省跳水队。

从进入跳水队开始,任茜一直专攻跳板,2013年进入国家队。2015年喀山世锦赛,任茜以423.15分排名第一挺进决赛。决赛中,在最后一轮出现失误,任茜最终以388.00分摘得银牌。2016年2月,任茜首次参加跳水世界杯赛,决赛中,任茜的最后一个动作7位裁判都给了10分,五跳里任茜赢得12次满分10分,最后以454.65分夺冠,收获个人第一个真正世界冠军。半年之后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任茜以385.80分排名第二晋级半决赛。决赛中,裁判打出3个90+的高分,最终任茜以439.25分夺冠,成为了中国首位“00后”奥运冠军。

参考资料

都江堰市.四川省农村发展促进会.2024-04-25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承诺制项目报批件).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5

都江堰市2022年市情概况.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都江堰自然地理.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常住人口增加13.5万人!2023年成都市人口主要数据发布.百家号.2024-04-25

天府文化|成都的方言有味道~巴适得板!.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4

统计公报.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7-24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2024-04-24

4月7日起成都启用川G号牌 与川A号牌享有相同的通行政策和选号规则.四川省人民政府.2024-04-24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校区简介.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2024-04-24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都江堰市新型智慧城市“十四五” 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04-24

都江堰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都江堰市投资优势.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都江堰市2023年市情概况.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5-01-17

成都都江堰市擦亮“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新华网四川频道.2024-04-24

堰名都江天府源 为什么叫都江堰?.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都江堰,天府之国的“水龙头”.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5

都江堰市 地情.四川省情网.2024-04-24

二○一三年行政区划调整公告(18).四川省民政厅.2024-04-24

都江堰市区划调整 瞄准“大青城旅游区” - 川观新闻.四川日报社.2024-04-24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四川省民政厅.2024-04-24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县(市、区)和改革试验区遴选结果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3-06-26

都江堰市志.都江堰市志.2024-04-25

基于水基底识别的水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以都江堰市为例.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5

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都江堰市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中国·都江堰.2024-04-27

都江堰市 地情.四川省情网.2024-04-27

统计用区划代码 城乡分类代码 名称(需分别点击查询).国家统计局.2024-04-24

市委领导.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成都最新人事任免.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4

幸晓斌当选都江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频道.2024-04-24

张亚丹.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周裕山.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周俊.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古春.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陈洋.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曾滢茜.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谭凌云.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冯静之.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历史沿革.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主席会议成员.中国·都江堰.2024-04-24

都江堰市2021年市情概况.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都江堰市民族概况.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都江堰市宗教概况.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2022年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2023年都江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5-01-17

交通优势.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知识产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都江堰市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系列活动.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4

都江堰市教育概况.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学校概况.成都东软学院.2024-04-24

联系我们.成都外国语学院.2024-04-24

学院简介.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2024-04-24

招生信息网.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24-04-24

依托文化资源优势 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关于都江堰市文化资源挖掘传承创新发展的调研报告.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都江堰市2022年发展概况.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世界水日 | 沿袭千年!围竹笼砍杩槎、祀李冰承民俗,走进都江堰放水节的前世今生!.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4

都江堰市 地情.四川省情网.2024-04-27

都江堰市 地情.四川省情网.2024-04-27

当成都大运会遇上青城武术,用“传递”动作连接文化与运动,接力梦想与激情!.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非遗日历 |聚源竹雕.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你好李子柒,我是都江堰『非遗』.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都江堰探索 满“腹”千年的美韵和“食全食美”的味蕾.凤凰网.2025-01-17

成都23区/市/县100道名菜出炉!你吃过哪些?(附代表店).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天府多佳肴·蜀味在灌县!到都江堰,旅行与美食皆不可辜负!.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我家乡的“天府地标” —— 成都都江堰篇.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4

雪岭银山开画卷,江声月色满楼台——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七十年巨变.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4-04-24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旅厅.2024-04-24

2021年都江堰市概况.中国·都江堰.2024-04-24

青城山-都江堰申遗成功20周年看变化:在保护与传承中砥砺前行!.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7

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两大5A景区拟评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四川省文旅厅.2023-04-28

龙溪-虹口全面提升调查和监测能力.成都市生态环境局.2025-01-17

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都江堰打造旅游版“向往的生活”.四川省人民政府.2024-04-24

除了青城山都江堰景区,都江堰市还有哪些游玩好去处?.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4

都江堰:建强港澳侨台交流合作“朋友圈”.百家号.2025-01-17

当8000万遇上都江堰:乘开放之势,展国际魅力.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日本以甲斐市为首的峡中地区内3个市1个町.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5-01-17

日本广岛县大竹市.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5-01-17

波兰科卢斯基市.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5-01-17

泰国南奔市.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5-01-17

云签约!都江堰市与意大利普罗奇达市结好!.都江堰市人民政府.2025-01-17

国际蓉2024丨友城结好篇 Chengdu in 2024丨Friendship City Engagement.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四川省国际友好合作关系一览表 (更新至2023年6月底,共334对).四川省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2025-01-17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2025-04-22

【人物】李冰:泽被万世的川主.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5

成都往事 | 花容月色才貌双全!美貌竟只是她最不值得一提的优点?.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5

都江堰市历史文化故事 | 花蕊夫人的传奇人生.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5

蓉火传递 川体聚力.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