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回族自治州,又称河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下辖自治州,地处甘肃省中部的西南面,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连接处。北邻兰州市、东邻定西市,西邻青海省,南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毗邻,总面积8169平方千米,是中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融合地区,主要民族有回族、汉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截至2022年末,户籍人口244.85万人。

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属高原浅山丘陵区。境内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东南活动构造区,该区构造活动强烈。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境内河流大多自西南流向东北,均属黄河水系。临夏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川区温和。临夏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的要冲、唐蕃古道的重要城镇、茶马互市的中心。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自秦汉以来就在此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枹罕,后改称河州。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更名临夏县。1956年,设立临夏回族自治州。截至202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下辖1市7县、123个乡镇、7个街道办。临夏回族自治州州政府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红园路84号。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世界文化遗产——炳灵寺石窟,是丝绸之路上第一座黄河石窟;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临夏回族自治州被誉为“中国花儿之乡”;有“古动物的伊甸园”——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有享誉世界的丰富化石。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连接内地与藏区的重要经济纽带。临夏州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首位产业,另外以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业、临夏美食为特色产业,以农业、工业为基础产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为新兴产业高速发展。2022年,临夏实现生产总值408.6亿元。在甘肃省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8位。另外,截至2021年底,临夏州公路通车里程达7904.336千米。有兰合铁路合临夏民用机场正在建设当中。

名称由来

临夏在历史上被称为“河州”和“导河县”,是因为上古时期这里曾是大禹导(黄)河的源头。中华民国17年(1928年)3月,更名为临夏县。“临夏”是因为境内有大夏河流过而得名。1956年11月19日,改设为临夏回族自治州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东汉

上古时期,相传大禹导河治水始自积石。春秋时期,为羌、戎之地,战国末属古武威郡之城。秦时为罕羌侯邑,后灭罕羌侯,置枹罕县

西汉初,今州地内有广河县(县治在今广河县阿力麻土乡古城村)、枹罕县、白石县(县治在今临夏县双城),属陇西郡刘彻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廷迁徙关东70余万人于陇西县北地郡上郡等地,充实边塞。

东汉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省金城郡入陇西,枹罕、西夏、白石、河关县属之。永和三年(公元138年),金城、陇西地震山崩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十一月,袍罕宋建割据自立,建元置百官,号“河首平汉王”。

三国至唐朝

司马炽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夏大旱,黄河枯竭,人可徒步涉水而过。

三国时属魏地,初辖于秦州陇西郡黄初年间分置武威郡,枹罕、大夏,属雍州陇西郡。十六国时,前凉张骏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44年),分凉州东界六郡置河州,是今州地内设州一级建制之始。

前秦苻坚建元七年(公元371年),设河州,治枹罕。

西秦永康元年(公元412年)西秦王乾归与彭利发战于葵谷,击杀彭利发予清水,收羌户1.3万,以乞伏审虔为河州刺史,镇袍罕。

西秦永弘二年(公元429年),发生地震。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袍罕镇为河州,领金城、武始、洪和、晦洮4郡14县。

隋初设枹罕郡。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为河州。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地归唐。改置河州,属陇右道北宋初年,为河湟厮啰政权所辖。李隆基开元二年(公元714年)置陇右节度大使,治鄯州,辖制河州。

宋朝至清朝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洮西安抚司设粥厂救济蕃户饥者。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河州发生干旱,造成饥荒。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熙、河地震。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熙河路地震,地裂数十丈。

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被金占领,亦为河州。完颜亶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熙河路饥,金赈济之。

蒙古帝国成吉思汗二十一年(公元1227)年,蒙古军破河州,河州初属陕西中书省巩昌路。

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河州饥,发粟赈济。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置河州卫,受辖于陕西都司西安行都卫。清代,州、卫并存。州属甘肃行省,卫隶陕西都指挥使司。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九月、十一月、十二月,河州、临洮县连续发生三次强烈地震。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河州南山山崩大夏河水被阻断数日。朱见深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河州大旱、民饥,人相食。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河州地大震,声如雷,连震数日。孝宗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六月,河州接连发生地震,山崩地陷。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河州大荒,市粮每斗7钱,人相食。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裁撤河州卫右、中、前、后4所屯寨。康熙帝六年(公元1667年)临洮县、河州夏涝秋旱,斗粟干钱,饥民携妻子逃徙者,动以千计。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知州张瓒修《河州志》两卷成书。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裁撤河州卫。李忱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公元1840年)河州大旱,饥民流亡。穆宗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在太平军、陕西捻军的影响下,甘肃回民揭竿而起。东乡马悟真和闵殿臣等首先在河州东乡、太子寺(今广河县)举旗反抗清代统治。围河州城,不克。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十二月,河州地震。

中华民国

民国2年(公元1913年),府、州制废,河州改置为导河县,属甘肃省兰山道。

民国10年(公元1921年)3月,导河县地震,初震达5分钟,余震持续约20分钟。县西张家山崩,杨家村等地塌陷,压死居民千余人、牲畜2500余头,倒塌房屋十之一。

民国16年,废道改区,属兰山区。民国17年(公元1928年),更名临夏县

民国22年(公元1933年),临夏大旱,出土禾苗多枯死,民大饥,逃荒者甚众。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和政县发生4.5级地震。

民国23年(公元1934年),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临夏县(今临夏市)。

民国25年(公元1936年)3月8日,17时至22时,临夏地震,部分民房倒塌。27日7时,和政地震,有房屋倒塌,人畜伤亡。

1949年8月15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发布第120号命令,设立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8月20日至23日,王震将军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解放临夏地区。8月25日,临夏县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政务院批准临夏市升格为县级市,随之成立中共临夏市委、市人民政府。将临洮县划归临夏专区,临夏分区洮沙县撤销,其地划归临洮县;夏河县归省直辖。

1956年11月19日,改设为临夏回族自治州至今,属甘肃省

1961年,恢复临夏(驻韩家集)、康乐县永靖县(驻莲花城)、广河县(驻太子寺)4县;临夏州辖1市、5县、1自治县。1962年永靖县由莲花城迁驻小川。

1973年12月7日,省革命委员会通知,执行国务院1964年6月5日作出的“撤销临夏市,将临夏市行政区域划归临夏县”的决定。临夏县治由韩集迁驻城关镇。

1983年,恢复临夏市(县级),以临夏县的城关镇和城关、南龙、折桥、枹罕镇4个公社为临夏市行政区域。临夏县人民政府驻地迁至韩家集。1996年,临夏州面积8169平方千米,辖临夏市和临夏、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5县及东乡族自治县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州政府驻临夏市。

地理

位置境域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连接处。地理坐标在介于北纬34°54′~36°12′、东经102°41′~103°40′之间,北邻兰州市、东邻定西市,西邻青海省,南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毗邻,总面积8169平方千米。

气候

临夏州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北部属冷温带半干旱气候,西南部属冷温带半湿润气候。其特点是西南部山区高寒阴湿,东北部干旱,河谷川塬区温和。年平均气温6.0~9.9℃,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32.2℃。年平均降水量286.1~617.1毫米,呈南多北少分布。年日照总时数2275.0~2519.4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58%~70%,无霜期139~178天,最大冻土深度85~113厘米。

地质

临夏地质区域经历过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和陇山运动等构造发展期。陇西盆地已形成,区域地形地貌复杂化,有新第四纪沉积物和风成黄土,同时周围山地继续上升。有中泥盆统海相碎屑岩、上泥盆统海陆交互相、石炭系海相碎屑岩、二迭系浅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以及三迭系海陆碎屑岩夹岩出露。除此之外还有白垩系河口群陆相沉积和新第三纪沉积物。区域内雾宿山为奥陶系变质岩,刘家峡为前震旦系马嘟山群变质岩,为州内出露的最古老地层

地形地貌

临夏州境内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群峰耸列,河谷纵横。地势高而切割深逐,属高原浅山丘陵区。大部分海拔在2000米上下,最低点永请县黄河湟水交汇处海拔1563米,最高点达里加山峰海拔4636水,相对高差3073米。主要地貌类型有以淤填物为主的河谷阶地;以新老黄土为主的塬、台、坪地;以红层复黄土为主的丘陵浅山地;以红层复黑士、栗钙土、坡积物及岩石为主的石质中高山地。山地、丘陵占临夏州总面积的90%,河谷阶地占10%。

土壤

根据临夏州第二次土壤普查显示,临夏州共有13个土类,17个亚类,30个土属,土类包括黑土、黑垆土、红粘土、黄绵土、灰褐土等。最主要的土类是黑土,占总面积的31.6%,主要分布在太子山、积石山和莲花山北麓。其次是黑垆土,占总面积的23.6%,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半湿润中部地区。从临夏州净耕地面积中区分出低产田33.27万亩,占14.79%;中产田136.74万亩,占60.81%。

水文水利

临夏州境内有大小河流43条,均属黄河水系,主要分布在洮河大夏河、湟水河等流域。临夏州内河流大多自西南流向东北。河流一般纵坡大、水流急,靠大气降水补给。径流深度南部大,北部、东北部更小,与年降雨量的分布基本一致。临夏州地下水总补给量0.8489亿立方米,其中和政县最多,永靖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广河县最少,地下水开发利用量为0.035亿立方米,仅为地下水总量的4.12%。

临夏州境内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大水库。其中刘家峡水库,被誉为“高原明珠”。因临近炳灵寺又称为刘家峡水库,北连永靖县,东连东乡县,南连临夏县、积石山县,全长66千米,水域面积达140多平方千米,库容量约57亿立方米,水面宽阔,水质优良,是西北最大的人工湖,也是甘肃的“海”。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处西秦岭与祁连山脉多金属成矿带的延伸交汇部,区域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已发现的各类矿产资源43种,占甘肃省已发现矿种数的25%。临夏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太子山北坡和北雾宿山、吧咪山区,目前发现的矿种有金、银、锰、水泥配料用红土、建筑用玄武岩、建筑用花岗石、建筑用凝灰岩等43种,各类矿床(点)、矿产地80多处。临夏地区因地质勘查的程度浅,普查发现的大部分矿种未作进一步的详查与勘探,其储量规模不明,同时,临夏州的矿产资源具备较大的开发利用前景,也面临超规模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

土地资源

根据临夏州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2019年12月31日)显示,临夏州土地总面积为81.69万公顷。耕地25.7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46%。种植园用地13.36万公顷。林地9.89万公顷。草地23.22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永靖县东乡族自治县。湿地0.43万公顷,主要分布在永靖县、东乡县。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7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27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71万公顷,其中永靖县、东乡县水域面积较大。

水资源

临夏州水资源总量336.15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324亿立方米,占总量的96.4%,自产水资源量12.15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3.6%;人均自产水资源量576立方米;临夏州水能理论蕴藏量225.5万千瓦。临夏州水库总库容60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临夏州境内药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西南高山区海拔2400米以上至3650米上下的广大山麓、山峰和东北部及中部,海拔2400米以下的丘陵川塬区。截至2021年临夏州有野生木本药用植物10科24属43种,主要有柏子仁、毛五加、甘肃山楂、枸杞、连翘、丁香等;野生草本药用植物52科116属162种,主要有党参北柴胡、甘草、大黄、黄芪、防风、秦艽麻黄等。

生物多样性

动物

临夏州有野生动物43目212科763属1110种,有雪豹梅花鹿林麝金雕胡兀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0种;有大天鹅雀鹰秃鹫石貂猞猁蓝马鸡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2种。

植物

临夏地理位置的过渡性使其自然地理界面效应显著,自然环境独特多样,植被类型平面和垂向分异。从植被分类系统来看,临夏州分布有七个植被型56个群系,植被类型丰富多样且保存相对完整,包含了多样的生态系统。临夏州有维管植物105科416属940种,有玉龙蕨毛杓兰紫点杓兰西藏杓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有羽叶点地梅属红花绿绒蒿四萼猕猴桃、黄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3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野生植物有11科15属15种。临夏州已编录优良乡土物种11科18属21种,已登记保护管理的古树名木553株。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3年2月临夏州有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黄河三峡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1个自然保护地,管理面积150.65万亩。

甘肃太子山自然保护区有维管植物838种,其中稀有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1种。脊椎动物208种,包括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鸟类13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鱼类、大量的昆虫、大型真菌等物种,物种总数达1800多种,占甘肃省物种总数的50%。

自然灾害

干旱、冰雹、大(暴)雨、连阴雨及霜冻是临夏州的主要灾害。

干旱是临夏州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占临夏州气象灾害的57%。主要发生在5、6月。干旱频率和受灾程度由东北向西南呈带状递减,北部“十年九旱”、中部“三年两头旱”、南部“十年有一旱”。针对干旱灾害,临夏州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广节水农业,兴修水利设施,改善生态环境。2022年5月-6月,临夏州干旱带来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9.33万亩,成灾4.55万亩,共计造成农业经济损失约4644.17万元。

临夏州冰雹局地性强,随机性大,绝大部分出现在5-9月,5月冰雹出现概率最大、6月为次大,傍晚发生冰雹几率最大,其次为午后。临夏州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防御冰雹灾害。2016年5月11日傍晚临夏州出现大范围冰雹天气,冰雹直径达2~5厘米,受灾面积约2782.8平方毫米,共计造成经济损失约为2276.25万元。

临夏州大(暴)雨次数、强度不及河东各地,灾情比雹灾轻。以7、8月最多,年平均大雨出现机率大部地区为3-4次,永靖县1次,暴雨出现机率甚小。积石山、和政县较多,年平均5-6次。秋季连阴雨也是临夏州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它影响西南山区小麦收割和玉米等秋作物的灌浆成熟。2018年7月临夏州发生特大暴雨,致12人遇难4人失踪。

临夏宝石花平均出现日为10月4日,晚霜平均出现日为5月2日,其中5月霜冻对临夏州农作物危害极大,严重时导致植株体内水分冻结而引起农作物大面积受损甚至死亡。临夏州采取灌溉法、熏烟法、覆盖法等措施提前防范,降低灾害影响,减轻灾害损失。2013年4月临夏州发生霜冻灾害,204.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71.5千公顷,其中绝收7.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0.7亿元。

临夏州境内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属高原浅山丘陵区。境内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东南活动构造区,该区构造活动强烈。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在积石山县(北纬35.70度,东经102.79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2023年12月19日12时,地震已造成甘肃省105人死亡、青海省13人死亡,部分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受损。

行政区划

临夏回族自治州辖1市、7县、123个乡镇、7个街道办、1090个行政村、103个社区。临夏回族自治州州政府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红园路84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总量

截至2022年末,临夏州常住人口212.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2.87万人,乡村人口129.53万人,城镇化率为39.02%。人口男女性别比101.08:100。0-1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29.47%;16-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56.58%;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95%,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82%。出生人口2.87万人,出生率为13.54‰;死亡人口1.71万人,死亡率为8.0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7‰。

民族

临夏州是个多民族共存的地方,境内有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等42个民族,东乡族和保安族是以临夏为主要聚居区的甘肃省特有少数的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东乡族总人口数为62.15万人,占临夏州总人口的25.99%,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州东乡族自治县,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临夏县和积石山县。保安族是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临夏州保安族人口有14116人,占保安族总人口的88.5%,主要分布在大河家乡的大墩、甘河滩、梅坡三个村(习惯上称之为“保安三庄”)和刘集乡的高赵李家村、柳沟乡的斜套村。另外,回族也是临夏州主要的少数民族据2015年统计,临夏回族人口已有70多万,在广河县、临夏市、康乐县、和政县较为集中。

方言

临夏方言属现代汉语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兰银官话片,语言有多方面的融汇,显示出“汉腔”和“回腔”的差别,主要有河州话、洮河方言、兰州话、东乡话和保安语,有四个片区。河州话分布在临夏州中心地区,即和政县临夏县与积石山县3县全部、永靖县黄河以西以南的大片地区和东乡族自治县西部邻近山岭川塬沟壑地带。洮河方言分布在东南片区,即康乐县和广河县地区。兰州市话分布在东北片区,包括湟水以南,洮河、黄河以北、西接永靖县,东南与兰州、临洮县交界的永靖县东部大片地区。东乡区话和保安语主要分布在东乡、西乡少语片区,即东乡县,积石山县刘集、大河家镇两乡的“保安三庄”与高李村一带。临夏方言的语音和词汇和汉语相似,语法结构大多接近阿尔泰语系诸语言。临夏方言中共有26个声母,32个韵母有2个单字调,即33调和51调。

宗教信仰

临夏州内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五大宗教都有信众,其中伊斯兰教人数最多,信众约114万人。至2018年末临夏州共有临夏回族自治州伊斯兰教协会、临夏回族自治州佛教协会、临夏回族自治州道教协会3个州级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4602处,其中伊斯兰教活动场所3588处,佛教活动场所307处,道教活动场所701处,基督教活动场所6处。

唐朝时期,伊斯兰教从长安等地传入临夏。元朝时,随着西域人的大量迁徙、留居,伊期兰教在河州广为传播,迅速发展。河州南关大寺就建于元初。代时,在穆斯林聚居区,先后建立的清真寺有河州老王寺、韩集阳函山寺等。伊斯兰教逐步成为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撤拉族共同信仰的宗教,延续至今。伊斯兰教在临夏都属于逊尼派,信仰基本一致,均以《伊斯兰教圣经》为根本教法。

经济

综述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沿线地区。临夏州整体经济实力在甘肃省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第8位,处于第二梯队位置。临夏州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首位产业,另外以食用菌中药材蔬菜等种植业、临夏美食为特色产业,以畜牧产业、沿黄沿洮工业为基础产业,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新兴产业高速发展。

202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生产总值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93.5亿元,增长12.6%;第三产业增加值263.6亿元,增长5.0%。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8.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21.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9.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812元,比上年增长6.9%。全年全州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3%。全州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12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7.8%。

第一产业

临夏州的种植业以粮食种植,蔬菜种植、中药材种植、果园种植为主。2021年种植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2%。临夏州立足川塬、干旱半干旱、高寒阴湿三个区域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旱作农业、特色农业。2022年临夏州粮食种植面积186.89万亩。临夏州的特色农业主要是中药材种植,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呈现出从小到大、迅速增长的态势,种植面积达到7400亩。

临夏州畜牧业有肉羊产业集群、肉牛优势区、奶业优势区和鸡、生猪、冷水鱼养殖基地,发展肉牛、肉羊等优势特色产业。2021年畜牧业占农业生产总值的67%。临夏州牛饲养量达到89.73万头,羊饲养量达到923.64万只,分别位列甘肃省第五和第二。另外临夏州的水产养殖面积和水产品产量均位列甘肃省第一。

临夏州的林业和渔业产业规模相对较小。2021年林业和渔业分别占农业生产总值的0.12%和0.23%。林业中以林果产业为主,主要有杏、苹果大枣油桃等产品。

第二产业

临夏工业起步较晚,发展慢,门类少,以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为优势产业、中医药生产为传统制造业、生物医药为新兴产业。民族特需用品加工业产品有针刺礼拜毯、民族刺绣品、芭兰香、民族号帽、民族服装等用品20多种。中医药生产有“和政党参”,“康乐当归”,“永靖黄芪”,“东乡金银花”多种中药材品牌。

202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工业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8%,股份制企业下降6.6%,私营企业下降4.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0.4%,制造业增长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3.0%;从隶属关系看,中央企业增长2.5%,省属企业下降3.2%,地方企业增长0.9%。年末全州发电装机容量288万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275万千瓦,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13万千瓦。

202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工业建筑业增加值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43个,比上年末增加11个。

第三产业

临夏州将文旅产业确定为临夏州首位产业进行打造,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在68种全部基本旅游资源中,临夏州有45种,占66.2%。临夏州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另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家以及国家级、省级旅游村25个。2023年1-3月临夏州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6亿元,是5个旅游收入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的甘肃省下辖市州之一。

临夏州的其他服务业也是临夏州比较主要的产业之一。有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物业、寄递等生活性服务业。2022年临夏州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46.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35.9%。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临夏回族自治州有临夏现代职业学院1所高职院校,另外还有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临夏分校1所新型高等院校。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各级各类学校2496所,其中幼儿园1276所,小学109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1所,初级中学68所,完全中学7所,高级中学15所,中等职业学校12所,开放大学1所(州教师培训中心),特教学校2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92%,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6.08%,人均受教育年限9年。

临夏现代职业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于2015年5月4日正式挂牌,位于临夏市东城区。有6个系,主要开设口腔医学技术、学前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财会、电子商务等23个专业。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临夏分校,是一所面向临夏州开展远程高等教育、教师培训及各类职业教育培训于一体的新型高等院校。学校隶属临夏州教育局主管,业务上接受甘肃开放大学指导和管理,开设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医学、管理学等40个专业。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共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1357个。其中,州级医疗卫生机构8个,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6个,乡级医疗卫生机构136个,有村卫生室113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9个。按医院等级划分,二级以上医院中三级医院3家,二级甲等11家,二级乙等3家。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3432人,其中执业医师4048人,注册护士594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4195张。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创建高新技术企业23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临夏州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达到33.21%。

202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共签订技术合同13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亿元,比上年增长37.0%。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35项,其中农牧类18项,企业类4项,综合类13项。专利授权量312件,同比下降15.0%。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图书馆9个(州级1个、县级8个),藏书62.61万册,文化馆9个(州级1个、县级8个),美术馆3个(州级2个,县级1个),博物馆(纪念馆)16个(国有14个、非国有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7个,乡村舞台1150个;文物遗址829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炳灵寺石窟)、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11项、代表性传承人9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9项、代表性传承人39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48项、代表性传承人327人。

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成立于1979年1月。2008年1月,临夏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临夏州彩陶馆,与州博物馆合署办公,副县级建制。属综合性国家二级地志博物馆。是中国博物馆协会团体会员、甘肃省文化遗产“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也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兰州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文科实践教育基地、西北民族大学教学实习基地。现有各类馆藏藏品25145件(套),其中陶器10290件、玉器851件、石器1144件、铜器743件、金银器152件。国家一级文物66件、国家二级文物348件、国家三级文物2839件。

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动物化石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于2003年建成开放。馆藏各类化石标本3万多件,分三纲8目150个属种,其中一级品43件,二级品176件,三级品804件。其中和政羊化石、三趾马属化石、铲齿象化石、披毛犀化石、埃氏马化石、巨鬣狗化石占据六项世界之最。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现有各类大型体育场馆15个,其中有州级大型体育场馆3个;乡镇体育场地103个;村级体育场地1211个。曾举办过中国滑翔伞赛、中国大学生龙舟赛、第一届中国黄河桨板赛暨2023年中国桨板公开赛(永靖站)、甘肃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第六届甘肃省大众滑雪邀请赛暨“松鸣岩·云发杯”大众高山滑雪大奖赛等比赛项目1300多场次。已成立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14个,先后组织435人开展篮球、田径、射击、武术等7个项目业余训练。

临夏奥体中心位于临夏市南滨河路,是一座以大中型体育比赛、训练为主,兼顾市民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体育设施。占地面积41134平方米,拥有20410座席。举办过甘肃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比赛。

临夏州全民健身中心位于临夏市西城区,总用地面积31393平方米。有网球场、羽毛球场、足球场等比赛场地,是临夏州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综合使用功能最全的大型公共体育设施。

环保事业

截至2022年末,临夏州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6.25%,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每日13.15万吨,八县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5个国控断面、7个省控断面优良率达到100%,37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临夏州获生态环境部命名的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获省生态环境厅命名的省级生态乡镇17个、生态村14个。2021年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1.5%,超过甘肃省平均水平。临夏州已建成17个空气自动监测站、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空气污染防治智慧监管平台、机动车尾气监管平台和3个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省级环境应急临夏物资储备库。

社会保障

202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2.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2.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4.9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8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01.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人数3.42万人,增加0.15万人。年末全州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1491人次。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3.17万人,增加0.41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1.78万人,减少1.38万人。

202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共有4.13万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28.46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8429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全州共实施临时救助16.38万人,救助资金1.56亿元。全年资助92.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年国家抚恤、补助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6457人。年末全州共有养老机构14所,集中供养床位数1742张;儿童福利机构5所,集中供养床位数776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130个,其中乡镇123个,街道7个;社区服务站1195个,其中城市106个,农村1089个。

交通

综述

临夏州具有三道交汇、四方通达的优越区位。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古道枢纽,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享有“西部旱码头”“河湟雄镇”“东有温州、西有河州”等美誉。

公路

截至2021年底,临夏州公路通车里程达7904.336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04.589千米、一级公路74.436千米、二级公路600.786千米、三级公路1043.21千米、四级公路5887.564千米、等外公路193.751千米。有G568、G248等国道过境,有S232、S322、S105、S230、S309等省道过境。

铁路

临夏州目前没有建成的铁路线路,有规划在建的铁路线路有兰合铁路,在临夏州境内共设车站3处(刘家峡、临夏、双城),全长187.8千米,其中临夏州境内102千米。兰合铁路全线计划2021年12月16日开工,2027年12月15日竣工,工期6年。

航空

临夏州目前没有机场。正在计划建设的机场为临夏民用机场,已纳入《中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并列入《“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开展前期工作类重点项目。机场场址位于临夏州临夏县坡头乡冉坪村,按照民用支线机场标准建设,飞行区等级指标4C级,近期工程按照年旅客吞吐量4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0吨、飞机起降4444架次设计,项目估算投资约164亿元,建设工期4年。临夏州正在争取早日获批开建。

航运

临夏州水上运输主要以短途客运、旅游运输、渡运为主。截至2020年,临夏州已开辟营运航线15条,通航里程211千米,其中等级航道106.2千米(六级54千米、七级52.2千米),等外航道104.8千米。临夏州有客运站2家,水(航)运企业15家,渡口码头47处。永靖县枣园码头——鸟岛——太极岛码头航线成功入选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也是甘肃省入选的两条航线之一。

人文

综述

临夏州历史悠久,文明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多民族的融合发展成就了临夏的“牡丹之乡”“花儿之乡”“彩陶之乡”的美誉。同时,临夏的非遗文化在这里代代传承、生生不息。形成了独特的“三绝”:古老的彩陶、精致的砖雕、传世的雕刻葫芦。除此之外,还有河州贤孝、河州平弦、河州黄酒酿造技艺、河州天启棍、王氏铜铸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有“茶马互市”、西部“旱码头”和“河湟雄镇”之称,是古丝绸之路的南道重镇。临夏州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灿烂、民风淳朴,多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沉淀,孕育出了临夏独有的文化底蕴。

文物古迹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距今7亿年至2.3亿年的海洋生物化石、距今2亿年至6500多万年的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距今3000万年至100多万年的和政古动物化石群。截至2022年世界级遗址点1个(炳灵寺石窟)、国家级7个、省级21个。

炳灵寺石窟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城西南约35千米处的大寺沟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六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从十六国时代(公元439年)开始雕凿,历经北魏北周、隋、唐各代,已有1600多年历史。“炳灵”为藏语音译,为“十万佛”之意。炳灵寺现存窟共183个,有石雕像694身,泥塑82身,壁画约9万平方米。最大的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仅0.25米,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绝壁上。1961年,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炳灵寺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丝绸之路: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临夏世界地质公园刘家峡恐龙足迹化石群位于盐锅峡水库库区北岸,占地面积15平方千米,是由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足迹化石群、恐龙卧迹、尾部拖痕、恐龙粪迹、早白垩世地层剖面、第三级夷平面、古植物化石点、泥裂、波痕等沉积构造、正断层和褶皱构造等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目前已发现足迹点10个,人工揭露点4个,共计11类150组1831个足迹,揭露面积达2800平方米,主要类型有蜥脚下目兽脚亚目鸟脚亚目翼龙目、鸟类足印等,被中外专家一致赞誉为:“最好的恐龙足印”,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

“彩陶王”全称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双耳四彩陶瓮,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国宝级文物,出土于临夏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安集乡三坪村的三坪遗址,年代为新时期时代。彩陶是新石器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之一。三坪遗址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100米,面积6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至1.5米。断崖暴露遗迹甚多,有灰土坑、灰层、窑址、墓葬、白灰层面。出土器物有陶瓮、罐、瓶、钵、盆,石刀、石斧、骨器等。地表、灰层内可见大量陶片。其陶质有泥质橙黄陶、泥质红陶、夹砂陶。主要纹饰有黑彩旋涡纹、平行纹、弧线三角纹、宽带纹、圆点纹、黑红锯齿纹、圆圈网格纹、蓝纹、绳纹、云勾纹、动物纹等。2003年7月5日,三坪遗址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州有临夏砖雕保安刀锻制技艺、河州木雕、临夏刻葫芦等11项国家非遗和29项省级非遗。

保安腰刀作为保安族人民传统的手工艺制品,堪称保安族文化的精髓,主要产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刘集乡及周边地区,与新疆的英吉沙小刀、云南阿昌族的户撒刀并称为“中原地区少数民族三大名刀”,享誉中外,闻名遐迩。保安腰刀工艺精湛,从设计式样、选料、锻打、淬火到镶嵌、砸铆、抛光等,其制作工序复杂的有80多道,最简洁的也有40余道。长期以来,它是维系整个保安族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2006年被评为国家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靖生铁冶铸技艺是以黄河沙为制模原料,以铸铁、铜、铝等材料为铸造原料,通过设计、制模、合模、化铁、浇铸、抛光打磨、彩绘七大工艺流程,采用一物一模的方式铸造生活用具、农具、法器、人物造像等产品的传统手工铸造技艺。起源于元末明初时期。2014年被评为国家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临夏美食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居住在河州境内的各族群众在菜肴配置、烹调等方面融入许多创新做法,制作出了一系列食品,种类繁多。既有手抓羊肉、清水牛排、爆炒草鸡黄河鲤鱼等为主的大餐,又有河州包子、油馃馃、牛肉拉面、河沿面片等为主的面食;既有临夏市八大碗、康乐全牛宴、东乡平伙等彰显地域特色的系列套餐,又有酿皮子、甜醅子发子面肠等的风味小吃。

地方特产

临夏蕨菜主产于阴湿、半阴湿山区的野生植物,有羊蕨、牛蕨之分。羊蕨长在阳山,杆细,色呈菜绿,又称白蕨。牛蕨长在阴坡低洼处,杆粗条长,墨绿色泛紫,又称黑蕨。脆香爽口,细嫩润滑,纯净无污染,素有“山野菜之王”之称。

产自康乐县景古镇的香菇,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最高,脂肪含量最低,而且60%的产品是被誉为“香菇之王”的花菇。

产自积石山县的花椒品质优良,色泽艳丽,粒大肉厚,味道纯正。皮入调料,籽可炸油,亦可入药,用途广泛,营养价值高。

永靖百合是蔬菜中的珍品,百合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糖、蛋白质、矿物质盐等多种营养成份。以其鳞茎洁白肥厚、质绵味甜,清香可口。

习俗

临夏的回族一般只在伊斯兰教内通婚,也允许回族男子娶非穆斯林女子为妻,但必须要女子严格遵守回族习俗。婚俗首先提亲,由男方聘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第二步是送“订茶”,男方要送羊肉、冰糖、衣料及化妆品,女方宰鸡、煮羊肉盛情款待男方来宾,并相应回赠衣料、鞋袜等,同时确定送“大礼”的日期。第三步是送大礼,女方提出所要彩礼,聘金的数目,由媒人出面协商后置办结婚礼品。

穆斯林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开斋节是甘、青等地回、东乡、保安、撒拉族又称之为“前尔德”,是伊斯兰教各族人民的第一大节日。古尔邦节,即“献牲节”、“宰牲节”或称“忠孝节”,是伊斯兰教的第二大节日,每年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第三大节日圣纪节是伊斯兰教穆罕默德的诞生纪念日。

艺术

临夏花儿主要流传于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一带。它是花儿两大派系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音像出版物最多的一派,极受汉、回、东乡、土、撒拉、保安、藏、裕固族等八个民族广大群众的喜爱。临夏花儿的特点是曲调丰富,以抒情见长,文词优美、朴实、生动、形象,结构严谨。行段分为四句、六句两种。演唱也比较自由,并且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联唱。其曲调悠扬、高亢、奔放。其中的曲谱(民间称为“令儿”)有百种之多,广为流传也不下四十余种。

河州平弦为甘肃临夏地方说唱曲艺艺术,主要流传在临夏市及周边地区,因旋律音调平稳舒缓而得名。平弦最初是古长安皇宫中演唱,后由丝绸之路向西传播,到临夏后与本地方言相合,吸收了地方的民间曲调,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琴,在演唱中前奏、间奏作用显赫,充分发挥出浑厚响亮的特色,奠定了起伏、凝重的平弦演唱基调。2008年,河州平弦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擀毡是东乡族的传统工艺,其工序包括选毛、弹松、成形、洗毡等。毛毡按大小规格通常可分为四六毡(宽4尺、长6尺)、五七毡、单人毡、礼拜毡等。此外,毛毡还可以制成毡帽、毡鞋、毡鞍(垫马鞍用)等。东乡毛毡以柔软、舒适、匀称、洁净、美观大方、经久耐用而驰誉西北,深受各族人民及牧区群众的喜爱。正因如此,它在当地成为姑娘出嫁时重要的陪嫁品之一。

临夏砖雕,是甘肃临夏的传统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据考古发掘,临夏砖雕实源于秦汉。临夏砖雕广泛应用于寺庙、园林和民居建筑中,装饰部位有影壁、障壁、门楼、券门、头、墙垣、脊饰和山花等处。砖雕体裁多以美好祝愿为内容,有苍松、翠柏、梅兰竹菊、奇草艳花;有松鹤、喜鹊、百鸟、松鼠、柏鹿;更多的是仿木斗拱、雀替、以及卷草、花纹图案等。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有的气魄雄伟,有的素雅大方,画中有意,寓意很深。

风景名胜

综述

2022年,临夏州共接待游客1118.75万人次,有黄河三峡炳灵石林莲花山松鸣岩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美景和八坊十三巷、保安三庄等人文景观,各类景区景点109处。

截至2022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37家,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家(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9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4家、国家AA级旅游景区3家;省级大景区2家(黄河三峡、松鸣岩风景名胜区和政古动物化石地质公园);旅游投资公司8家;星级酒店16家。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1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2个(临夏市、永靖县),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折桥湾、黄河三峡、刘家峡);正在创建国家级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康乐县)。

重要景点

永靖县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位于永靖县,包括刘家峡大坝、刘家峡水库炳灵石林炳灵寺石窟4个景点。2020年1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其中,炳灵寺石窟开创于东晋十六国西秦时期,甚至更早,历经1600多年,最终形成今天的规模,分上寺、洞沟和下寺,主要分布在长200米、高60米的悬崖峭壁上。现存窟、龛196个,泥塑82身,石佛雕像694身,壁画900多平方米。最大的唐朝弥勒佛坐佛高大27米,比山西云冈石窟最大的石佛像高出10多米。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作为古河州城的历史文化街区,八坊十三巷是丝绸之路各民族大融合大交流的重要见证,景区总面积约41万平方米,全域为步行街,主街长度1300多米。八坊十三巷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临夏回族人民世代生活的老城区,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景区内北寺龙影壁、大旮巷80号院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6座古民居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街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9年,中国环境报社授予八坊十三巷”中国美丽景区”称号。2020年1月,八坊十三巷成为第二批甘肃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和政县桦林万兽谷景区位于和政县以南16千米处,这里埋藏的化石数量巨大、质量上乘、种类丰富,分属新生代晚期的四大动物群,分别埋藏于四种岩性不同的地质层中:底部红色砂砾岩中埋藏着距今约3000万年的巨犀属动物群;下部河湖相沉积中,埋藏着距今约16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群;中部以红土为主,埋藏着距今约1200万年左右的三趾马属动物群;上部黄土堆积中埋藏着200万年前的真马动物群。景区主要由桦林古动物化石埋藏原址馆、地质剖面世界地质公园主碑广场组成,是探秘远古生命的绝佳窗口。2019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临夏,我的家乡,68岁生日快乐!.临夏市融媒体中心微信公众平台.2024-12-27

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5-05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中国日报网.2023-06-01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3-04-19

临夏州州情概况.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2023-05-03

临夏方言汉腔的音位声学研究.中国知网.2023-04-15

临夏回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汽车牌照的含义.烟台市人民政府.2023-05-25

..2023-05-05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初步判断地震为逆冲型突破.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12-19

临夏州河流概况.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炳灵寺石窟:丝绸之路上第一座黄河石窟.百家号.2023-05-05

2022年临夏州产业布局及产业招商地图分析.中商情报网.2023-05-03

临夏回族自治州整体经济实力 综合分析评估报告.产业投资大数据 • 宏观数据.2023-05-03

兰合铁路12月将开工建设.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让“幸福水”流入千万家--记临夏州水利建设十年成就.网易手机网.2023-04-15

..2023-05-05

临夏地名趣谈.中国临夏网.2023-05-02

相约甘肃临夏 遇见醉美“海”岸风光.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5-03

甘肃发展年鉴2022.甘肃省统计局.2023-06-01

甘肃省省级、市级“三调”数据公报汇总及查询方式.微信公众平台.2023-06-01

(甘肃省)临夏州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博县网.2023-06-01

州林草局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中国临夏网.2023-05-31

临夏州: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绘就生物多样性美丽画卷.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临夏——天然植物的家园.潇湘晨报.2023-05-03

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5-04

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23-05-05

临夏州主要气象灾害.中国临夏网.2023-05-04

受持续干旱影响临夏州部分农作物不同程度受灾.百家号.2023-05-04

..2023-05-04

甘肃临夏暴洪灾害已致12人遇难4人失踪.百家号.2023-05-04

甘肃:低温霜冻灾害致数百万亩农作物受灾.中国政府网.2023-05-04

甘肃6.2级地震已致111人遇难,余震275次,专家初判本次地震为逆冲型破裂.今日头条.2023-12-19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已致118人遇难.今日头条.2023-12-19

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4-15

临夏州政府.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领导之窗.临夏州人大.2023-04-15

政协领导.临夏政协官网.2023-04-15

临夏回族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官网.2023-05-03

甘肃临夏报告:一个没留!一个没少!.百家号.2023-05-31

【河州史话】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临夏回族.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2023-05-31

..2023-05-04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国民族宗教网.2023-04-15

..2023-05-04

..2023-05-04

临夏回族自治州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4-06-25

临夏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夏市人民政府.2023-05-03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临夏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3

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夏州2022年中药材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3

临夏州文旅市场复苏势头强劲有力.每日甘肃.2023-05-03

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经济统计分析.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23-05-03

临夏旅游跑出“加速度”.每日甘肃网.2023-05-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医院.爱问.2023-05-03

临夏州人民医院.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3

临夏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官网.2023-05-03

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的通知.国家文物局.2023-05-06

本馆介绍.临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馆.2023-06-01

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1

首届中国黄河桨板赛(永靖站)圆满落幕.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1

绽放体育魅力 引领全民健身——临夏州近年来体育事业发展综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1

换个模式,看见非一般的临夏.临夏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3-06-01

甘肃省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网易.2023-06-01

临夏州全民健身中心获批我州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6-01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成为最亮丽底色——记临夏州生态环保工作十年成就.百家号.2023-06-01

临夏州有效推进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网.2023-06-01

关于征求《临夏州“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建议的函.临夏回族自治州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05-06

新建时速200公里兰州至合作铁路全线开工建设动员大会在夏河举行.临夏民族日报.2023-05-05

“图”个明白丨2022年临夏州计划新开工6个州级重点投资项目.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临夏机场何时开建?当地发改委:争取早日获批.每日甘肃.2023-05-05

临夏州地方海事局.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临夏州一条航线入选打造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试点航线.每日甘肃网官方帐号.2023-05-05

山水之美、人文之韵,尽在临夏!.澎湃.2023-04-15

临夏市的62项“非遗”你知道是哪些吗?.澎湃.2023-04-1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3-05-05

甘肃炳灵寺,石窟历史长廊.百家号.2023-05-05

炳灵寺石窟.甘肃文旅资讯网.2023-05-05

刘家峡恐龙博物馆,为永靖黄河三峡再添旅游新名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马家窑文化——世界彩陶之巅.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原始先民的智慧之光——彩陶王.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官网.2023-05-0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0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腰刀锻制技艺.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靖生铁冶铸技艺.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河州味道·临夏美食--小吃.澎湃.2023-04-15

临夏蕨菜.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康乐香菇.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积石山花椒.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永靖百合.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25

临夏花儿.央广网.2023-04-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州平弦.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官网.2023-05-05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东乡族擀毡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0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夏砖雕.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官网.2023-05-05

永靖县炳灵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AAAAA).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甘肃文旅资讯网.甘肃文旅资讯网.2023-04-15

和政县桦林万兽谷景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5-05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2023-04-16

胡廷珍:血染黄沙无反顾 碧血丹心铸丰碑.澎湃新闻.2023-04-15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3-04-16

喜讯!临洮县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澎湃.2023-04-15

【典型表彰】临夏市教育局荣获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级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微信公众平台.2023-04-15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