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临夏县

临夏县(Linxia County)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36°12'之间,地处甘肃省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南部,东与临夏市、东乡族自治县、和政县接壤,南以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夏河县为界,西与青海省循化县毗连,西北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相连,北面与永靖县隔河相望2023年底总人口42.6万人。县境东西宽53.1千米、南北长59.85千米,总面积1212.4平方千米;辖25个乡镇(16个乡、9个镇)、218个行政村、9个社区,有回、汉、东乡区、保安、撒拉族、土、藏、蒙古、哈萨克族等9个民族。

临夏县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地貌丰富多样,山水川田交相辉映,自然条件独特,土壤无污染、日照时数长、昼夜温差大、水利资源充足,是一片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天然沃土。境内有大夏河县、牛津河、老鸦关河、红水河等9条黄河支流,有三岔坪林场、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秋战国时,受罕羌侯管辖,罕羌侯建邑(今双城),为县境内最早出现的城市。东晋时因州界辽阔,分置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河州之名自此始。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置河州府。1950年6月23日从临夏县中分设临夏市,县治由城区迁往韩集。1983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临夏市建制,县市分设,县治再迁至韩集。自此至今,县治在韩集镇

临夏县交通条件便利,处于甘、青两省交界处,是兰州市通往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四川省等地的“黄金通道”,东通省会兰州,西接青海牧区,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临夏县自古以来是牧区与农区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和唐蕃古道、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站,是内地连接藏区的重要经济通道。历史文化悠久,马厂、半山、马家窑、齐家、辛店等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有崔家庄、杨家河、任家崖等省级文物遗址3处。中原汉儒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相互浸润,形成了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为代表的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临夏砖雕、葫芦雕刻、马五哥与豆妹等4项民间文化艺术被纳入省级非遗名录。临夏县立足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基底优势,以打造山水辉映农旅融合全域旅游县为目标,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推动文化旅游、餐饮美食、工业经济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2897万元,比上年增长7.24%;第二产业增加值757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28%;第三产业增加值348177万元,比上年增长5.68%。2023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1.07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54.8亿元,同比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6亿元,同比增长15.9%。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桥寺乡发现的朱家墩遗址和杨家河遗址均属马厂、半山、齐家文化,由此可断,早在五千多年前县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受罕羌侯管辖,罕羌侯建邑(今双城),为县境内最早出现的城市。秦朝陇西郡后,灭罕羌侯,设枹罕县,县治在罕羌侯邑(今双城)。

西汉至三国

西汉建国,沿袭秦朝建制,仍属陇西郡。刘弗陵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枹罕县改属金城郡。后从枹罕县分置白石县,县治在枹罕县旧址。东汉初年,仍沿西汉制。三国时,陇西郡属天水市,枹罕县属陇西郡。

魏晋南北朝

晋朝初仍循魏制,司马炎太康二年(281年),废枹罕县,立枹罕护军。东晋时因州界辽阔,分置河州(今临夏回族自治州),河州之名自此始。前凉亡,河州相继为前赵、后赵前秦后秦,氐、羌等民族建立的政权所管,枹罕县仍旧。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改河州为枹罕镇拓跋宏太和十六年(492年)复改为河州,枹罕县仍旧。西魏实行州、郡、县三级建制。西魏大统元年535年,河州统枹罕郡,枹罕郡辖枹罕县。

隋唐

杨坚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周为郡,枹罕县属枹罕郡,并入枹罕县。李渊武德二年(619年),置河州,领枹罕、西夏2县。李世民贞观元年(627年)实行道、州、县三级制,河州陇右道李豫广德元年(763年)河州为吐蕃占领,吐蕃在河州枹罕设军,属东道元帅府统辖,军有衔史、司台等职。

两宋

北宋初,吐蕃王族后裔唃厮啰占据河湟地区,赵恒封厮唃之孙赵思忠为河州刺史治河州。赵顼熙宁六年(1073年),以断“西夏占有”为名,王韶进兵“收复”河州。河州先后属熙河路、熙河兰会路、熙河兰湟路、熙河兰廓路等。赵构赵构绍兴元年(1131年)金朝夺取河州地区,设州置县,仍属熙河路。完颜亶完颜皇统二年(1142年)置临洮路辖河州。金海陵王完颜亮贞元二年(1154年)废枹罕县,是年复置枹罕县,州治县治均在县境。

元明清

蒙古元太祖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三月,河州地区为蒙古帝国占领。孛儿只斤·蒙哥孛儿只斤蒙哥四年(1254年)为蒙古巩昌府所辖。完宗五年(1255年)蒙古汗国设吐番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于河州,管理蒙藏事宜。孛儿只斤·忽必烈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八年(1271年)元朝建立,在陕西行省下置河州路,领定羌、宁河、安乡3县(今县境为安乡县属地),均隶属于中央宣政院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

明初,沿袭元代旧制。朱元璋朱元障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置河州卫,为军政一体制,属西安都卫。洪武六年(1373年)正月置河州府,属陕西行中书省。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置西安市行都卫于此,领河州、朵甘(今青海省南部及四川省北、西部)、乌斯藏(今西藏自治区)三卫。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西安行都卫为陕西行都指挥使司,翌年行都指挥使司废,卫属陕西都指挥使司。洪武十年(1377年)分卫为左卫、右卫。十二年(1379年)七月改左卫为洮州,升右卫为卫军民指挥使司朱见深成化九年(1473年)复置河州,属陕西省临洮府。

清顺治初年,沿用明制。康熙帝康熙二年(1663年)临夏回族自治州临洮县府。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归入兰州府,河州改隶兰州府,州下无属县,今临夏县地直辖于兰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夏县属之。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临夏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临夏县仍属之。1949年8月22日临夏县解放,26日临夏县人民政府成立(县治在今临夏市),隶属临夏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23日从临夏县中分设临夏回族自治州,县治由城区迁往韩集。1958年12月撤销临夏县建制,临夏、永靖二县并入临夏市。1961年12月恢复临夏、永靖二县建制,临夏县治又迁韩集。1973年12月,撤销临夏市建制,并入临夏县,县治迁至城关镇(今临夏市内)。1983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恢复临夏市建制,县市分设,县治再迁至韩集。自此至今,县治在韩集。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临夏县隶属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中部,临夏州西南部,东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和政县接壤,南以甘南州合作市夏河县为界,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毗连,西北与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相连,北面与永靖县隔河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02°41'~103°40',北纬34°57'~36°12'之间,地处甘肃省中部、临夏州西南部,交通条件便利。县境东西宽53.1千米,南北长59.85千米,总面积1212.4平方千米。

气候

临夏县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和高寒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具有大陆性、季风性的山地气候特点,气候因素随地形高度变化十分明显。春季温和,秋季凉爽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日照时数2116.5小时,年平均气温8℃,无霜期166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97.1毫米,属温带半湿润气候。

地质

临夏县地质上处于祁连山脉秦岭两个褶皱带,地质构造属祁连、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弧形,地质岩层的形成,由老到新依次为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及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

地形地貌

临夏县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貌为青藏、黄土高原参半,多山沟,兼有、川。地势东北低、西南高,海拔1735—4636米之间,平均海拔为2287.6米。西部最高点达里加山海拔4613米,北部最低点刘家峡水电站,海拔1735米。

水文水利

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大夏河及其支流多支巴河、漠泥沟河、老鸦片关河、槐树关河、红水河和牛津河等。全县可开发的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1.4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万千瓦,可开发装机300千瓦以上水电站数为20座,总容量19.05万千瓦,全县现有水电站19座,装机3.59万千瓦,其中大夏河开发建设9座、装机30590千瓦,槐树关河开发建设5座、装机2550千瓦,老鸦关河开发建设4座、装机2120千瓦,多支巴河开发建设1座、装机640千瓦。正常运转的15座电站年发电量9145万千瓦时,年产值2122万元,上缴税收136万元。

土壤

临夏县土壤共分8个土类,主要为寒漠上、草毡土、地棕壤、黑土、垆土、黄绵土和红土,土壤质地和结构基本良好。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全县总土地面积1212.4平方千米,折合1824941亩。其中:耕地 59.48万亩(水浇地 14.92万亩,占25.08 %;旱地44.56万亩,占74.92%),占临夏州耕地总面积的15.50%,人均耕地1.84亩;种植园用地6.46万亩;林地 36.62万亩;草地25.70万亩;湿地0.78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2.8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3.5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66万亩;其他土地5.31万亩。

水资源

全县总水量为11.16亿立方米,河流自产水多年均径流量2.55亿立方米,入境客水8.61亿立方米。总水量中可供用水量1.9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17%;实际毛用水为1.014亿立方米,占总水量的9.05%。

林草资源

截至2022年底,全县林地面积36.62万亩,其中:有林地13.47万亩,灌木林地19.66万亩,其他林地3.4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18.54%,全县林木绿化率43.71%。全县现有天然草原总面积25.95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12.43万亩,其他草地13.52万亩,全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72.5%。

全县现有国有林场1个,即临夏县三岔坪国营林场,位于临夏县西部,距县城约20千米。林场现经营面积6352亩,森林覆盖率85%,林木蓄积量2.25万立方米。乔木树种主要有云杉落叶松、柳等,灌木林树种主要有沙棘珍珠梅悬钩子属等。

矿产资源

临夏县地处西秦岭与祁连成矿带的延伸交汇部,矿产以非金属为主。截至2022年底,全县已发现的矿产共4类10种,主要有:黑色金属:铁;冶金辅料矿产:耐火粘土;建材非金属:水泥用石灰岩、水泥粘土、饰面大理石花岗石、建筑用砂石、砖瓦用粘土;水汽矿产:地热、矿泉水、地下水。

碳酸钙主要分布在三岔沟、麻尼寺沟、漠尼沟等地,探明储量2066.1万吨以上;大理石主要产在尹集镇东西架山,探明地质储量1081万吨;铁矿产在麻泥寺沟八里寺一带,探明地质储量29.93万吨;花岗岩产在卧龙沟一带,初步探明地质储量1078.73万立方米。

已探明矿产地7处,其中大型矿床1处(临夏县漠泥沟乡水泥用石灰岩矿探明资源量5109.28万吨;临夏县漠泥沟乡建筑用砂石料矿资源量6475万吨),中型矿床1处(临夏县新发村砂石料矿资源量140.08万吨、临夏县新集镇赵牌村砂石料矿资源量24.58万吨、临夏县桥寺乡湖滩沟砂石料矿资源量105.28万吨、临夏县莲花镇殷家山砂石料矿资源量102.25万吨、临夏县桥寺乡冯唐沟砂石料矿资源量44.83万吨);优势矿产为水泥大理石、建筑用砂石、砖瓦用粘土。砖瓦粘土矿产资源普遍存在于县域内的冲积、洪积、风积物中,主要分布在西南片的新集、尹集、马集、韩集、麻尼寺沟、掌子沟、营滩、刁祁、黄泥湾。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野生植物8类,其中油脂类有花椒山杏等20多种,纤维类有芨芨草、榆树等20多种,淀粉类有食蕨、面蛋等20多种,化工原料类有曼陀罗沙棘等10多种,食用菜类有苦菊、灰藿、乌龙头、蕨苗等,药用类有大黄、党参、黄芪、秦艽、鬼臼等84种,芳香类有海桐、玫瑰等10种,土农药类有乌头属狼毒毛茛等14种。

动物

野生动物有鸡形、雁形、偶蹄形、食肉性等4目11种。其中蓝马鸡雪鸡鬟羚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马麝林麝石貂水獭亚科血雉、山溪等为国家三类保护动物。鱼类有黄河鲤鱼、鳟鱼兰州鲇、白鲢、花鲢、草鱼、团、鲤鱼、虹鳟等9种。

行政区划

2021年,临夏县辖9个镇:韩集镇、土桥镇、马集镇莲花镇新集镇尹集镇、刁祁镇、北塬镇黄泥湾镇,16个乡:营滩乡掌子沟乡麻尼寺沟乡漠泥沟乡漫路乡榆林乡井沟东乡族乡、坡头乡、桥寺乡先锋乡河西乡安家坡东乡族乡南塬乡、红台乡、路盘乡民主乡。218个行政村、9个社区,县治设在韩集镇。

政治

以上参考资料: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底,临夏回族自治州县总人口为42.6万人。2022年,常住人口32.2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7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2万人;乡村人口25.4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61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县常住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20.98%,比上年末提高1.92个百分点。

在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16.21万人,女性16.02万人,人口性别比101.19(以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0.3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10‰;死亡人口0.2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3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2‰。

民族

全县有汉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藏族蒙古族土家族等9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48.2%。

语言

临夏县回汉杂居,虽同讲临夏回族自治州话,但有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为“汉民话”和“回民话”。汉民话以临夏回族自治州老城城内话为代表,回民话以南关八坊话为代表。临夏话属中原官话河州片。临夏话有3个单字调,古平声分阴阳,古入声字全部派入平声,串调现象较为普遍,其中上声和去声互串现象突出。

宗教信仰

临夏县作为一个民族聚居区域,该地也有大批伊斯兰教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四大宗教信徒。

经济

综述

2023年,全年完成生产总值61.07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54.8亿元,同比增长2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6亿元,同比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4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2.7元,同比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72.1元,同比增长5.3%,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

2022年,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8766万元,比上年下降12.58%,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6249万元,同口径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8373万元,比上年增长4.51%;非税收入完成7876万元,比上年下降8.97%。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3193万元,比上年下降22.73%;企业所得税767万元,比上年下降8.91%;个人所得税173万元,比上年下降2.81%。完成一般预算支出438818万元,比上年下降0.52%。

第一产业

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43423.59万元,比上年增长8.66%;完成农业增加值148599万元,比上年增长7.19%。粮食播种面积35.19万亩,比上年增长0.5%,其中小麦9.22万亩、玉米16.57万亩、豆类2.18万亩、阳芋6.6万亩、其他作物0.62万亩。粮食总产量145764.22吨,比上年增长1.73%。蔬菜种植面积7.97万亩,比上年下降0.46%,蔬菜产量157700吨,比上年增长2.96%。

全年完成畜牧业增加值41508.02万元,比上年增长17.82%,大牲畜、羊、猪、家禽等存、出栏稳定增长。

全年完成各类造林面积16875亩,比上年下降57.28%,完成育苗面积7113亩,比上年增长15%。农业机械总动力141979千瓦;发放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2405万元,受益户80544户;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资金533万元,受益户36666户;农机购置补贴330万元,受益户858户,购置各类农机具1065台套。

第二产业

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43059万元,比上年增长9.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6531万元, 比上年增长14.3%。完成工业增加值24090万元,比上年增长6.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1428.8万元,比上年增长34.2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48.21%,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0.05%,比上年下降1.51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65.35%,比上年上升2.56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为91.77%,比上年下降4.8个百分点;流动资金周转次数为0.86次,比上年下降0.02次;劳动生产率为148235.4元/人,比上年增长42%。

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1865万元,比上年增长30.25%;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12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92万平方米,下降13.5%;竣工面积10.9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0.24万平方米,下降2.14%。

第三产业

旅游业

全县拥有3A 级景区4家,三星级饭店1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处,国家农业示范区1处,省级旅游示范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2022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98.44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58%;收入37560.98 万元,比上年下降26.84%。

商业贸易

2022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056.5万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限上完成4419.4万元,比上年增长4.1%;限下完成99637.1万元,比上年下降8.28%。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13519.8万元,比上年下降10.3%;零售业完成79457万元,比上年下降4.6%;住宿业完成341.7万元,比上年下降33.3%;餐饮业完成10738万元,比上年下降9.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零售额77751.4万元,比上年下降5.9%;乡村实现零售额26305.1万元,比上年下降6.3%。

服务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1891万元,比上年增长34.97%;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34616万元,比上年下3.79%;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0523万元,比上年下降9.94%;金融业完成增加值24859万元,比上年增长0.77%;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9919万元,比上年增长6.49%。

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5136.3万吨千米,比上年增长0.82%;客运周转量1430万人千米,比上年下降0.84%。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09.13万元,比上年增长15.38%。完成电信业务总量 18486.81 万元,比上年增长4%。年末全县共有通信铁塔 546 座,其中4G基站 319座,5G基站 227 座。全县年末电话用户达到 26.5 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 24.76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 80.2 部/百人,比上年增加 1.6 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光纤宽带接入用户 6.81 万户,比上年末增加 0.7 万户。全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1.165亿GB,比上年增长 30.7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 24 部/百人。

财政、金融和保险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91930万元,比上年增长6.7%;各项贷款余额为517449万元,比上年增长2.9%。

全年完成保费收入16246.6万元,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7426.27万元,财险保费收入8820.33万元;赔付金额8879.48万元,其中:寿险赔付金额3618.56万元,财险赔付金额5260.92万元。

社会

教育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14所,在校学生69406人。其中:普通高中2所,教职工532人,在校学生5148人,师生比为1:9.68(全州1:11.49、全省1:12.5);初级中学17所(含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职工1322人,在校生14785人,师生比为1:11.18(全州1:11.49、全省1:13.5);小学188所(六年制小学154所、教学点34所),教职工2781人,在校学生35944人,师生比为1:12.92(全州1:15.58、全省1:19);幼儿园205所(民办16所、小学附属159所、独立公办30所),教职工449人,在园幼儿12810人,师生比为1:28.53(全州1:16.28、全省1:12);农村职业中学1所,开设8个专业(精品专业3个),教职工75人,在校学生672人,师生比为1:8.96(全州1:8.35、全省1:20);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15人,在校学生47人,班师比为1:2.5。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6.72%,初中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61%, 高中毛入学率87.31%。人均受教育年限8.48年。现有教职工5174人,其中专任教师4701人,专任教师中研究生54人,本科学历3811人,专科学历781人,大专以下学历55人,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比82.22%。全县共有在读大学生5318人,其中211和985院校83人,普通一本661人,二本1504人,大专(高职)3070人。2023年本科上线623人、上线率58.28%。

卫生健康

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8个(县级医院3家,县直卫生单位2个,乡镇卫生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个,村卫生室217个,民营医院6家,个体诊所38家),共有干部职工1860人,其中正式职工950人,临聘人员910人。全县每千常住人口拥有执业医师2.07人(州上标准2.1人、省上标准2.6人)、执业护士3.05人(州上标准2.69人、省上标准3.1人)、卫生技术人员5.44人(州上标准4.98人、省上标准6.1人)。开设病床1804张,每千人拥有病床5.57张。

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重点优抚对象1400人,其中参战涉核人员207人。得到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002人,发放低保金1406.05万元;农村居民46195人,发放低保金1147.85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899人,发放供养资金1865.86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对象11451人,发放补贴资金1226.45万元;孤儿25人,发放保障金42.66万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694人,发放保障金671.03万元。

年末全县企业职工养老参保人数2851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参保人数979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16万人。参加本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03985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508人。

临夏县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一号民生工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县动员、尽锐出战,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产业扶贫、饮水安全、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住房安全、易地扶贫搬迁等重点任务,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帮扶,到位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措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1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现行标准下2.96万户、13.8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文化事业

年末全县拥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各1座;广播电视转播台1座;武术协会、篮球俱乐部、钓鱼协会、信鸽协会等各1个;图书馆现有图书28600册,博物馆馆藏文物380件,建成农家书屋234 个(其中寺庙书屋16个。

科技

2023年5月11日至13日举行的临夏州第四届中小学创客教育(机器人)大赛中,临夏县代表队收获颇丰,所获奖项在全州各县市中名列前茅,特别是韩集初级中学创客项目在初中组60多支队伍中成功卫冕,实现了该项目在全州初中组中的三连冠。

2023年5月13日,临夏县韩集学区参加了由甘肃省科学技术普及学会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甘肃选拔赛活动,获得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5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奖。

2023年11月17日,临夏县教育局和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开展以"体验探究快乐 放飞科技梦想"为主题的科普研学活动,卢马中学师生共计170余人参加。

体育

临夏县因地制宜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广场等场地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2024年1-2月临夏回族自治州将举办篮球、足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广场舞和冰雪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29项。其中,州级9项,各县市20项。

交通

综述

临夏县处于甘、青两省交界处,位于兰州市西宁市“1小时经济圈”内,3条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国道省道内联外通,自古以来是兰州通往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四川省等地的“黄金通道”,东通省会兰州,西接青海牧区,国道213线穿境而过,连接着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兰临合高速直达省城、直通九色甘南,临循高速全程贯通,成为连接青海的大通道,曾是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唐蕃古道重镇、茶马互市中心,关滩村旅游产业路入选甘肃省“最美农村路”。正在建设的兰临合铁路贯穿东西,临夏机场即将落地建设,互联互通、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公路

地处甘青两省交界,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1317.5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4条77.12千米(G1816、双达、临大、安临),国道2条66.05千米(G568、G310)、省道3条113.82千米(S322、S309、S106)、县道15条255.37千米、乡道18条254.48千米,村道218条550.73千米,高等级公路占通车总里程的5.85%,公路网密度1.087千米/平方千米。

铁路

正在建设的兰临合铁路贯穿东西。

航空

临夏机场即将落地建设。

人文

综述

临夏县历史文化悠久。马厂、半山、马家窑、齐家、辛店等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有崔家庄、杨家河、任家崖等省级文物遗址3处。中原汉儒文化、伊斯兰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在这里相互浸润,形成了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为代表的独具特色而又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临夏砖雕、葫芦雕刻、马五哥与尕豆妹等4项民间文化艺术被纳入省级非遗名录。

饮食

临夏县美食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有发子面肠八大碗全牛宴烤全羊河州包子、麻花馓子、酿皮子等特色美食,不管是清真菜肴,还是大众菜肴,都自成体系,色香味俱全,品意形绝佳,给人一种舌尖上的享受。临夏县群众在全国各地开办的餐饮店达到1.02万家(2022年新开办136家),其中:省内951家,省外9228家;拉面馆9449家,火锅店43家,烧烤、砂锅等小吃店687家,主要分布在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福建省江西省河北省广东省等东南沿海及地区;开办餐饮门店超过1000家的乡镇有漠泥沟乡、刁祁镇、尹集镇;全县餐饮从业人员5万多人、年营业额60多亿元以上,纯收入达到20多亿元,美食产业已成为临夏县群众走南闯北、发家致富的金字招牌和优势产业。

八大碗

八大碗,又叫“临夏回族自治州老八样”,是民间逢年过节、庆典迎送、招亲待友、商务宴请的首选。所谓八大碗,是指装在碗里的八种蒸碗菜,讲究料厚品重、味纯汤清,其用料广泛、技法多样、有素有荤,牛、羊、鸡肉都可入八大碗之列,多采用炖、煮、烩、炸、烧、蒸等技法操作,大汁大芡,大碗盛放。在临夏的饮食文化上,八大碗可谓盛名远扬,历史悠久,成为河州人的味觉名片。

常见的八大碗发菜、扣牛肉、扣羊肉、扣鸡肉、扣鸡肉丸子、夹沙、银耳鸽蛋汤八宝饭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大河家镇瑞豪饭店的后厨负责人韩小龙介绍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宴席上,扣牛肉、扣羊肉、扣鸡肉、扣丸子已经逐渐被牛排、手抓羊肉、爆炒草鸡等所替代,倩影难寻,而发菜、银耳鸽蛋汤、夹沙、八宝饭则由于寓意吉祥、食材珍贵、营养丰富而备受欢迎,经久不衰。

河州全牛宴

河州全牛宴,临夏名宴之一。以生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的不满周岁的雌性野牦牛为原料烹制而成。该牛食用高原野青草,饮用高山雪水,聆听花儿民俗音乐,摄食冬虫夏草图,三七,川贝母西红花等名贵药材自然长成。经秘制配方精心炖煮而成,分为牛头(牛眼、牛舌)、牛脖、牛肩、牛排、牛脊、牛背、牛腱、牛心、牛宝、牛肚、牛尾、牛蹄等十二大佳肴,肉质细嫩味美,色鲜郁香、具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筋壮骨、补肾养颜、润肺消渴之功效,是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临夏回族自治州(即古河州)的特色美食小吃,很早时就以面皮好、馅子考究而驰名天下。河州包子以形体分具体有包子、合子、角馍;以馅子外露者为合子,多以糖、核桃仁为馅;形状为三角、半月形而有角者谓之角馍,有糖角子、枣角子等;面上捏有褶者为包子。以口味分为糖素馅和荤馅两种。荤馅的“河州包子”以牛羊肉和韭菜胡萝卜白萝卜混合剁碎搅匀为馅,装笼蒸熟,盛入盘中,淋以椒油,看上去油黄面白,晶莹剔透,吃起来更是清爽可口,味美实惠。河州包子以个大、馅多、馅料随季节时令变化不同,而饮誉陇上。

地方特产

临夏县特产有:花椒、蕨菜、北塬油桃、啤特果羊肚菌属等。

特产蕨苗:主产于阴湿、半阴湿山区的野生植物,有羊蕨、牛蕨之分。羊蕨长在阳山,杆细,色呈菜绿,又称白蕨。牛蕨长在阴坡低洼处,杆粗条长,墨绿色泛紫,又称黑蕨。脆香爽口,细嫩润滑,纯净无污染,素有“山野菜之王”之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夏砖雕

临夏砖雕是临夏县一种传统的建筑装饰雕刻。该县境内出土的金朝大定十五年进义校尉王吉砖室墓中的砖雕饰物,是以土窑青砖为材料,据此可以判断临夏砖雕实源于秦汉,是当时民间木雕技艺的延伸。明、清两代是临夏砖雕的兴盛时期,1949年后曾一度冷落,近二十年又得以复兴。砖雕成品主要用来装饰寺、庙、观、庵及民居中的深宅大院,一般用于天井、山墙、影壁、廊心壁、丹、台阶、下槛、墀头、须弥座、屋脊等处,雕刻题材可分自然景物、社会生活及富有民族特色的装饰纹样等几类。在发展过程中,临夏砖雕吸收了木雕、石雕、玉雕等雕刻艺术的手法,同时注意将传统国画、书法、印章、诗文的艺术表达形式与砖雕手法融会贯通起来,形成多元性的艺术特征,既保留着特有材料所呈现的质朴和简约,又呈现出多样化的艺术特征。  

临夏砖雕的工艺主要分为捏雕和刻雕两种。捏雕先捏塑各种造型,后入窑焙烧,制作脊兽、套兽、宝瓶等多用此法;刻雕在土窑绵砖上用刀雕刻,建筑物中的墙饰、台阶等多用此法。刻雕的工艺包括打磨、构图、雕刻、细磨、过水、编号、拼接安装、修饰等八道程序,制作工具有折尺、锯子、刨子、铲、、刻刀等,其中铲、錾和刻刀又随工艺要求分轻重、大小、长短、刃口宽窄薄厚数种。其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凹面线刻、凸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式透雕等种类。现在临夏砖雕的主要传承人有周敬德、绽学仁等。   

目前,传统的砖雕工艺已失去了市场,许多从业人员缺乏传统的砖雕技术和基本的艺术素养,砖雕技艺存在着严重的“断代”现象,而分段制作的现代流水线生产方式也将导致砖雕作品风格的不统一,缺乏个性的表现和生动的气韵。在此状况下,有必要采取具体措施,对临夏砖雕的传统技艺进行抢救、保护。 

手工地毯

临夏回族自治州手工地毯艺术,是临夏编织艺人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艺术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其画面题材丰富多彩、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民俗文化价值。作品有梅兰菊竹,琴棋书画,十样锦,三拜古等。临夏手工地毯技艺古色古香,典雅别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是集实用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一体的民间文化艺术,这些充满异域风格的手工地毯,有些是精心钩织的“皇宫”图案,彰显雍容和典雅;一些颜色较深、代表中国文化的龙凤图案,艳丽缤纷,尽显富贵华丽,令人无不叹服。手工地毯制作技艺于2022年8月列入临夏县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山歌

“花儿”,又称“少年”,是流行于甘、青、宁及新疆、陕西省四川省部分地区的一种高腔山歌,以高亢、悠扬的音调,优美、深沉的词句反映着大西北各族人民的生活、思想、情感和习俗,深受回、汉、东乡、保安、撒拉族、土和部分藏、裕固族等民族的喜爱。其曲调之繁杂,唱词之浩瀚,位列全国民俗音乐前茅,被人们誉为“西北之魂” “大西北百科全书”而饮誉艺坛,闻名中外。犹如著名音乐家莫光锐所言,花儿是他听过的“民族音乐的一种独特旋律,是发自人民心中的歌”。

花儿,按其产生的渊源和地域,人们习惯上分为“临夏回族自治州(今临夏)花儿”和“洮岷花儿”。二者均称花儿,但唱腔音调、歌词结构等大相径庭。从保留的音调、早期唱词及遗留的民俗等综合推断,河州花儿是古代羌、汉民歌融合而具有雏形,后经回、东乡、保安、撒拉族、土等民族不断演绎而日趋完美,流传于西北各地。上世纪三十年代,花儿研究专家以河州为中心,按不同地理位置和音乐的地域风格将河州花儿分为“东、西、南、北”乡花儿,但它们之间在曲调唱词上既有个性,又有共性,相互穿插,没有明显界限。一是各“乡”有着自己独特或偏重的“令”(曲调);二是与其它“乡”名称相同的“令”里,又有一定比例的特殊曲调或唱法。

县境内花儿演唱的群众基础广泛,底蕴更为浓厚。汉、回等各族群众喜欢且善唱的花儿属脍炙人口的“西乡花儿”范畴。唱词生动、形象,多即兴而编,内容为抒情、叙事两大类,前者居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民情风俗、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轶闻趣事等方方面面。曲调异彩纷呈,以悠扬高亢见长。主要有《三起三落令》《河州大令》《河州二令》《河州三令》《白牡丹令》《磨青稞令》《酸巴梨令》《尕姑舅令》《尕马儿令》《水红花令》《大眼睛令》《保安令》《撒拉令》《土族令》等,近几年来,从青海等地传入《绕三绕令》《马营令》《三闪令》等,共计有近百个“令”。

河州贤孝

河州贤孝是流传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的传统曲艺,河州是临夏回族自治州的古称,贤孝是因宣扬劝善惩恶、忠臣良将、妻贤子孝的演唱内容而得名,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贤孝”的语言植根在“河州话”的肥沃土壤中,诙谐幽默,通俗生动。主要伴奏乐器为三弦琴,使用滚、打、滑、揉的技巧,烘托着唱腔所表现的多种情感。河州贤孝在过去多由汉族的盲艺人手持三弦、自弹自唱,卖艺为生。2006年河州贤孝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河州平弦

河州平弦就是流传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曲艺曲种,因其平调弦索伴奏、旋律舒缓平和而得名,现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艺人传说,平弦最初是古长安皇宫中演唱的,它由丝绸之路向西传播,传到河州后与本地方言相合,吸收了本地的民间曲调,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河州平弦。河州平弦多次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天津市济南市敦煌市等地参加了展演活动,扩大了河州平弦的影响力。2011年河州平弦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境内有堪称“河州珠穆朗玛峰”之称的五山池,河州八景之一的“露骨积雪”太子山,以及关滩沟、龙首山、莲花湖、三岔坪等诸多风景秀丽的景区,也有代表马家窑、齐家、马厂、辛店文化的杨家河、莲城、崔家、朱家墩等古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旅游资源颇为丰富。现有3A级景区4处(龙首山、关滩沟、河州苑、鲜花港)、红色教育基地1处(临夏县解放军抢渡黄河纪念馆)、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北塬钱家村、尹集新发村、土桥镇辛付村、漫路乡龙虎湾村、麻尼寺沟乡关滩村、莲花镇莲城村、马集镇杨台村)、发展农家乐218家(星级农家乐22家)。

五山池

五山池又名雾山池、雾山仙池,达里加天池,藏语称达里加措,位于临夏县麻尼寺沟乡西南部,被称为临夏地区的“珠穆朗玛”。冬季冰雪覆盖,夏日云雾缭绕,是位于海拔4636米的达里加雪峰怀抱中的一颗明珠。池水镶嵌于五峰之间,似明镜、如寒玉,与怪石嶙峋的皑皑雪峰相映成趣,成为周围地区汉、回、藏等各族人民神往的净地。

太子山

太子山,藏语称“阿尼念卿”,又称太峙山,属昆仑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东北边缘余脉西倾山北支,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43'-103°42', 北纬35°02'-35°36'之间。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10km。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之间,东南起洮河下游地区,西南与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夏河县、合作、卓尼县四县(市)毗邻,东北和临夏州康乐、和政县、临夏三县相接。太子山海拔在2200~4636m之间,由一系列山峰和沟谷组成,主要山峰共25座,其中海拔超过4000m以上的山峰有:公太子山( 4162m )、母太子山( 4368m )、猪 嘴 山( 4334m )、威当山( 4062m)、围子山(3719m)。总长74千米,总面积520平方千米。北延支脉有葱花岭、建齿山、麦古山、横山子、南阳山等。山阴有宽10千米,海拔2600米以上的过渡带,遍布次生林及多种中草药资源。

太子山的形成要追溯到一亿五千年以前的白垩纪时代,那时地球发生剧烈的地壳运动,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互撞击挤压形成了青藏高原,形成了昆仑山脉系。太子山山形奇特,山势高峻陡峭,奇峰林立,怪石嶙峋,显露的峰壁似白骨一般,又名“露骨山”。这里山势壮观巍峨,云遮雾罩,是连接中原文化和雪域文化的纽带,是历代兵家设防要塞之地。

崔家庄遗址

位于临夏县北塬乡崔家村东北侧。属齐家文化。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至4米,暴露有灰坑、窖穴、墓葬和白灰面居址。曾出土陶器、玉器、石器、骨器40余件。陶器主要为泥质和夹砂红陶,器表多素面,部分饰绳纹、篮纹和附加堆纹,器形有侈口高领深腹双耳罐、双大耳罐、侈口鼓腹罐和鬲等。石器有刀、斧、凿、、弹丸、网坠等,以磨制石器居多。玉器有、璧、等。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齐家文化的内涵有重要价值。

崔家塬墩

崔家塬墩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县城东北部约48里处,北塬乡崔家村境内,海拔高2003米。该墩始建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现较为完整。

著名人物

临夏县著名人物有:马海吉者、冯培珍、张绍清 、王世明 、谢宗全、王世福 、朱殿昶、马奴海  、宋文明  、李永滋 、刘 玉 、孟 仁 、杨荣青 、马今明、黄生祥、张德功 等。

获得荣誉

2017年7月,荣获“省级文明县”荣誉称号。

2022年3月,被公示为“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县(市、区)”名单。

2023年10月,入选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参考资料

临夏县基本情况.临夏县人民政府.2023-12-20

2023年临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7-30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27

73180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邮编库.2024-03-12

名优特产.临夏县人民政府.2023-12-20

古今名人.临夏县人民政府.2023-12-20

地理环境.临夏县人民政府网站.2024-03-12

2022年临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临夏县人民政府.2023-12-20

西北之魂——花儿.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04

临夏县公共文化云.临夏县文化馆.2023-12-22

临夏县县域介绍.中国临夏网.2024-03-12

资源环境.临夏县人民政府.2023-12-20

临夏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临夏县人民政府.2023-12-20

机关简介.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04

临夏州调整六县县委书记.临夏频道.2024-03-13

临夏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州县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13

【聚焦两会】县政协十六届十二次常委会会议召开.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13

喜报!临夏县代表队在临夏州第四届中小学创客教育(机器人)大赛获得多个奖项.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13

“体验探究快乐 放飞科技梦想”——临夏县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13

省体育局来临夏县调研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情况.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13

1-2月临夏州将举办29项群众性体育赛事.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13

美食简介.临夏县人民政府网站.2023-12-22

河州八大碗.临夏民族日报.2024-03-31

河州全牛宴.中国临夏网.2024-03-31

【陇肴记】临夏美食‒‒ 河州包子.中国临夏网.2024-03-31

临夏县蕨菜.临夏县人民政府.2023-12-22

临夏砖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03-27

临夏" 五山池" 如玉似镜 炳灵石林景观秀美.凤凰网.2024-03-04

临夏县太子山.临夏县人民政府.2024-03-04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省文物局.2023-12-22

【名胜古迹】临夏县北塬乡崔家庄遗址.甘肃在线.2023-12-23

临夏州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多个单位和个人受到省上表彰.中国甘肃网.2023-12-23

公示中!甘肃这些地方入选教育部重要名单.微信公众平台.2023-12-23

水利部公布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17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