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 是爆发在唐朝干符二年(875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的一场民变,由黄巢领导,故名黄巢起义。黄巢之乱转战近半唐朝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黄巢起义,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避实攻虚,走遍今天山东省、河南省、安徽、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湖北、陕西省等省广大地区,动摇了唐朝的统治。
乾符二年(875年),黄巢在冤句(今菏泽市西南)响应王仙芝起义。乾符五年(878年),王仙芝战死。黄巢成为农民起义领袖。农民军流动作战,横跨大江南北,胜多败少,但没有稳定的后方,缺乏经济上的保障和群众基础,故而很难持久下去,使起义军最后失败。广明元年(880年),黄巢率领农民军进入长安,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建立农民起义军政权。中和二年(882年)九月,黄巢大将朱温降唐,与沙陀贵族李克用共同攻击农民军,农民军退出长安向河南省撤退,围困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陈州之战中大将孟楷被俘杀,黄巢怒而继续围攻陈州,以致错失发展良机,遭到朱温和李克用等部的重兵围堵。最终败向山东省,退至狼虎谷(今山东莱芜西南)自刎而亡,起义失败。
黄巢起义提出了“均平”的口号,这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第一次。黄巢起义沉重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摧毁了门阀士族势力,是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事件背景
政治背景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咸通年间的李漼荒淫堕落,终日宴游,听乐看戏,不理朝政,继立的李儇由宦官田令孜扶持登基,他称田令孜为阿父,将所有政事都交予田令孜,自己专事声色犬马,将军虫打球,田令孜招权纳贿,朝政腐败不堪。皇帝不理政事,大小官僚也贪污腐败,一些禁军士兵向长安富室借贷巨款以贿赂权宦取得节度使之位,取得节度使之位后对治内民众巧取豪夺,不断压榨,积蓄了巨额财富。中央以及地方的政治腐败,引起了社会下层民众的不满。
经济背景
除政治腐败外,对民众经济的压迫也非常严重。以皇帝为首的统治阶级对民众土地不断地兼并掠夺,从长安到全国其他诸州遍布着政府田庄,皇室田庄,地主官僚的田庄,僧侣寺院也不断的兼并土地。咸通末年,豪富人家占有广大土地,贫苦人家则一点地方都没有。除土地兼并外,唐末政府的赋役剥削日益苛重,通过对盐、茶、酒的专卖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对民众进行暴敛剥削。官僚、地主凭借权势,把他们应交纳的赋税转嫁到人民身上。土地兼并使民众被迫丧失了土地,衣食无着,苛捐杂税使百姓纷纷破产,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社会背景
李忱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浙东地区爆发了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李漼咸通九年(868年),桂林市戍卒在庞勋等人领导下举行起义。咸通十四年(873年),关东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从虢州(今河南灵宝)到山东省沿海地区,夏天的收成只占常年的一半,秋收甚至颗粒无收,这些地区饿满地。但唐懿宗不去赈济灾民,还派大批官吏到地方上催交赋税,对不交的百姓进行鞭笞,百姓卖房卖妻卖子都交不上赋税。当时,曹州(菏泽市)一带流传着“金色虾蟆争怒眼,翻却曹州天下反”的歌谣,这首歌谣鼓动着人民起来推翻唐王朝的残暴统治。
人物背景
黄巢,曹州冤句(今曹县西北)人,出身于盐商家庭,曾与濮州(今山东菏泽城)名盗王仙芝同贩私盐。黄巢善于骑射,爱结交豪侠之士,读过书,会写诗、做文章,黄巢成年后曾几次应试进士科,均没有及第,于是写了一首《不第后赋菊》后便离开了长安。关东地区发生旱灾时,黄巢趁机收拢了许多难民,势力壮大。
事件过程
黄巢起兵
干符元年(874年),王仙芝领导几千民众在长垣市揭竿而起。王仙芝自称“天补均平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并传檄诸道,痛斥唐政府的统治“贪沓,赋重,赏罚不平”,赢得了广泛的拥护。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子侄黄存、黄揆和外甥林言等八人聚众数千人在冤句(今菏泽市西南)响应王仙芝。王仙芝与黄巢两支农民军会合后,并肩作战。在王仙芝、黄巢领导下,农民军攻掠了十余个州,横行山东省,赋税沉重的穷苦百姓们纷纷归附黄巢,数月之间,农民军达到了数万人,淮南市(今安徽淮南市)和河南省一带的农民也群起反抗唐的统治,多者千余人,少者数百人。唐王朝密诏宣武(镇汴州浚仪,今开封市)、感化(镇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节度使、泗州防御使(治临准,今盱眙县北)等召集士兵防卫纲(漕运)船,加强运河沿线的防务。
王黄分裂
干符三年(876年)七月,农民军在沂州(今山东临沂)被诸道行营招讨使宋威打败后,转而进军河南,连下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县(今河南郏县),十日之内攻占了八县,唐王朝增强了洛阳和陕州(治陕县,今河南陕县西南)、潼关的军事力量。但依然抵挡不住农民军的进攻,汝州市(今河南临汝)失陷,刺史王镣被俘虏,东都震动(今洛阳市)。不久,唐王朝唐州(今河南唐河县)、邓州市(今河南邓县),又转战于荆襄,攻下了郢州(今钟祥市)、复州(今湖北阳)等城池相继失陷。唐王朝见农民军气盛,企图诱使义军投降,授给王仙芝左神策押牙兼监察御史的官衔,王仙芝打算接受唐政府的官爵,但遭到了黄巢等将领的坚决反对,唐王朝未能如意,王黄二人也因此分裂。干符五年(878年)二月,唐王朝曾元裕部在黄梅县(今湖北黄梅西北)之役中击败了王仙芝并将其斩杀。王仙芝余部投靠了黄巢,推黄巢为黄王,黄巢自称“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分置官属。
南下进军
为了抵御黄巢军,唐王朝将重兵集结在东都附近和运河全线以及长江北岸西起江陵东抵扬州市沿线,农民军避实就虚,向唐军力量薄弱的地区进军。乾符五年(878年)三月,黄巢的农民军开始南下,接连攻下虔(州治赣县区,今赣州市)、吉(州治庐陵郡,今江西吉安)、饶(州治鄱阳县,今江西鄱阳)、信(州治上饶市,今江西上饶)四州。八月,攻打宣城市失败,引兵攻打浙东地区,开山路七百里(由衢州市至建州建瓯凡七百另五里,路线是由衢县至浦城建瓯,不经过仙霞岭)。十二月,攻下福州市(今福建福州),唐观察使韦弃城逃跑。干符六年( 879 年),农民军向岭南进军。唐王朝想招安黄巢,但黄巢以担任海外贸易大港和财源重地广州市的节度使为条件,唐王朝不接受,任命他为太子率府率。黄巢也拒绝接受,攻下了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
向北征伐
农民军在广州休整之后开始北伐,向西北进军,乾符六年( 879 年)十月,攻取桂林市(今广西桂林),岭南大部被农民军占据。广明元年(880年),正好遇到湘江水高涨,黄巢挥师自桂林顺湘江乘船北上,连下永州市(今湖南零陵)、衡州府(今衡阳市)、潭州,灭敌十万,李系溃逃。不久农民军占领江陵县(今湖北荆州),但在进攻襄阳市的途中遭到了唐山南东道节度使刘巨容的伏击,损失惨重,农民军转而向东进军。唐王朝于是加强了江准的军事部署,唐招讨都统王铎因屡次败于农民军,被唐王朝撤职,以大将高骈代之。高骈一方面传檄征调天下兵,一方面自行召募,共募兵七万多人。广明元年(880年)四月,其手下大将张璘进攻黄巢农民军,起初得胜,但黄巢以诈降骗取了高骈的信任,高骈为不让其他道军队分其功劳,便上奏让围剿黄巢的各道军队撤军。黄巢得知唐诸道兵撤军以后,转而继续进攻高骈,唐军由胜转败,大将张璘阵亡。农民军乘势连下睦州(今建德市)、婺州(今浙江金华)和宣城市(今安徽宣城)。七月,农民军从采石(安徽当涂)渡过长江,攻下和县(今安徽和县),进围天长市(今安徽天长),高骈不敢出战,向唐王朝以麻风病为由退求自保。九月,黄巢率领农民军北渡准河,进入颖、宋、徐、充等州境内,四处征战。
称帝长安
农民军北渡淮河进入四州后,沿途农民踊跃加入,农民军迅速扩展到六十万人。农民军进入汝州后(今河南汝州市),黄巢向唐军传檄让其不要抵抗农民军先锋,之后兵临东都洛阳,黄巢自称“率土大将军”,唐东都留守刘允章未抵抗便向黄巢投降,农民军逼近潼关。广明元年(880年)十二月初一日,张承范率神策军到达潼关,和唐前线溃军一万多人汇合,但当时唐神策军士皆长安富家子弟,行贿获得军籍,从未上过战场加上潼关缺粮,士兵毫无斗志,不日潼关便被攻克。坚持主张镇压农民军的宰相卢携被免去其职务,服药自杀,李儇携带文武百官南逃。不久,黄巢亲率农民军进入长安,长安城内百姓夹道欢迎,黄巢带领的农民军纪律严明,不掠夺百姓的财产,农民军将士在街道上每遇到贫民,往往对他们加以施舍。黄巢占领长安后,于十二月十三日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黄巢称帝,年号为“金统”。
被困长安
黄巢占领长安后,在长安尽杀唐王朝宗室,并命令唐官三品以上一律停职,四品以下留任(要到赵童府第投递名片,才得复官)。唐宰相豆卢豫、崔流及左仆射于琼、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论(裴度子)等在民间藏匿,被抓获后全都处死。同时,黄巢等人安于现状,麻痹轻敌,没有乘胜追击残余唐军,使得唐廷有时间重新调兵遣将对长安发动进攻。广明二年(881年)三月,李儇任郑畋(tián)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负责进攻起义农民军。黄巢派尚让、王璠带兵五万攻打郑,由于急躁轻敌,结果中了郑畋的埋伏,损失两万余人。四月,郑畋指挥唐军从四面围困住长安。黄巢主动把农民军撤出长安,东屯上(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唐军进入长安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农民军得知唐军入城的暴行后,分兵数万重新杀进长安城,唐军死伤惨重。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宰相王铎兼任诸道行营都统,统领各路唐军将黄巢困于长安城。
起义失败
中和二年(882年)九月,黄巢大将、同州防御使朱温见农民军形势危急,杀监军严实,以同州投降都统右司马王重荣。李儇赐朱温“全忠”之名,赐其高官厚禄,农民军队伍不断被分化。中和二年(882年)十二月,唐王朝任命沙陀部落酋长李过之子李克用为雁门节度使(镇代州雁门,今代县),令其带领军队四万人,开至河中(今永济市西南)。中和三年(883年)正月,李克用在沙苑(今大荔县东南)大败黄巢弟黄揆于。中和三年(883年)四月,黄巢主动把农民军撤出长安,转入河南省。以尚书左仆射孟楷为先锋进攻陈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遭到陈州刺史赵犨(chōu)的顽强抵抗,孟楷被伏杀。黄巢大怒,继续围攻陈州,围攻了三百天,使黄巢丧失了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朱温(即朱温)、沙陀贵族李克用迅速集结重兵,向黄巢发起进攻。中和四年(884年)五月,尚让等一部分农民军将领向朱全忠和武宁节度使时溥投降,黄巢仅率千余人败走山东省,六月十五日,瑕丘(今河南省濮阳市)一战,黄巢身边人马丧亡尽,退至狼虎谷(在泰山东南莱芜界),自刎而亡。黄巢自刎而亡是《新唐书》的记载,《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黄巢是被外甥林言斩杀。
失败后续
黄巢死后,黄巢从子黄浩率领七千多农民军余部,四处征战,自号“浪荡军”。昭宗天复(901至904年)初,黄浩攻破浏阳(湖南省浏阳),想占据湖南,被湘阴县(今湖南湘阴西)土豪邓进思在山中埋伏阻击,黄浩被杀害,起义最终失败。
事件结果
黄巢起义失败,黄巢被杀。在攻击农民军的过程中,黄巢旧将朱温以及沙陀贵族李克用等人被授予节度使等官职,地方军阀权力的不断扩张,使唐朝中央的权威进一步削弱,加深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政治状况,唐朝的统治名存实亡,唐王朝勉强又维持了二十三年统治。天佑四年(907年),天宝末代皇帝李柷禅位于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即朱温),朱全忠改国号为梁,即后梁(五代十国的第一个王朝),唐朝灭亡,分裂的五代十国开始。
事件影响
黄巢以“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的名号发布檄文,号召广大人民起来推翻唐王朝的封建统治,这是农民军第一次提出均平的口号。这是历朝历代农民战争中所没有的特点,这次农民起义已经从反对封建暴政和争取人身自由,发展到了要求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均,农民起义进入到了新阶段。
政治影响
黄巢起义历时十年,南征北战,横扫大半个中国,并且攻占了唐都长安,建立了大齐政权,使唐朝的中央集权更加衰弱,无力控制地方藩镇的独立之势。唐王朝的统治陷于土崩瓦解,造成了五代十国的的分裂。此外,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势力被摧毁。
经济影响
黄巢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使许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减轻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起义评价
《新唐书》认为唐朝的灭亡和黄巢起义离不开关系,黄巢死后,秦宗权作乱,朱温接受李柷禅让建立后梁,开启五代十国,这些人都是兴起于黄巢起义的过程中。
近代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认为黄巢从揭竿而起至失败身亡,历时十年之久。他和农民军的活动北起山东省,南至广东省,西至陕西省,转战南北,纵横全国十二省,推动了各地的农民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唐朝的腐朽统治。黄巢打着“"天补平均大将军”的旗帜,表明了农民朴素的平均主义思想,这对后世的农民战争具有深远的影响。
现代历史学家朱绍侯先生认为黄巢起义打出的“均平”旗号,在我国农民战争史上还是第一次。它说明这次农民起义已经从反对封建暴政和争取人身自由,发展到了要求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平均,开始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南昌大学历史系教授俞兆鹏认为黄巢起义对历史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他认为黄巢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首次提出了‘平均’口号,激励了后世农民的反抗斗争;它失败的经验教训成了后代革命人民有益的历史借鉴。
事件奇闻
姬妃真言
李儇中和四年(884年)秋七月,僖宗在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大玄楼举行受俘仪式。武宁节度使时溥献上黄巢首级与黄巢姬妾二三十人。唐僖宗责问这些女子,认为她们都是唐朝勋贵的女儿,世代受到国家的恩惠,不应跟随黄巢,为首的妃子回答唐僖宗说贼寇逞凶作乱,大唐有百万军队,却丢掉了长安,祖庙无人固守,皇帝流落到四川省,如今却指责弱小女子不能抵御贼寇,应去指责那些公卿将帅的所作所为。唐僖宗不再过问,下令将她们处死。临刑前,刽子手可怜这些妇女,让她们喝醉后再执刑,女孩们边哭边喝,不久在醉卧中受死,只有为首回答李儇问题的女子不哭也不喝酒,从容就死。
盗挖乾陵
在乾陵(李治李治和武则天的陵寝,在今陕西省乾县县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当地流传的关于黄巢农民军盗挖乾陵的民间传说,其史料依据在明以前未见于任何性质的文献。明初,一本叫《雪航肤见》的史论著作中出现了相关记载,只不过文中是以则天墓的名义出现的。对于黄巢农民军盗陵一事,赵弼在书中有明确记载。标题为“唐逸史载僖宗广明二年(881),黄巢寇长安,发则天之墓出其尸贼众污之”,但其真实性仍旧在考证中。
艾草救人
根据民间传闻,唐朝末年,唐朝军队与黄巢农民军交战时节节败退,便跟老百姓宣传黄巢的军队肆意杀人,于是黄巢的军队行进到哪里,百姓们就四处逃难。干符三年(876年)五月,黄巢在攻打邓州市前去城外考察地形,遇到了一位正在逃难的妇女,抱着大的孩子,而让小的孩子走路,黄巢询问妇女后知道了原因,深为感动,于是对中年妇女说回城后只要把菖蒲和艾草插在大门上,黄巢的军队就不会伤害他们。中年妇女听了虽觉得奇怪,但还是回到了邓州城,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城内百姓。第二天正逢端午节,黄巢的军队攻下了邓州。他们看到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挂着金钱蒲和艾草,都没有骚扰百姓。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邓州人每到端午节,就在门上插上蒲和艾草。后来这个习俗从河南省一直传到全国各地,端午节插艾草的习俗也就一代代地流传下来了。
吃人之说
《旧唐书》记载黄巢农民军攻打陈州时,围城三百天,军粮匮乏,于是掳掠百姓为粮,把俘获的人放在大石碓中连骨捣烂,煮熟当饭,每日俘杀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