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余姚市

余姚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县级市,由宁波市代管。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宁波市西部,区域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余姚市下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截至2022年末,余姚市常住人口有126.4万人。

余姚市地势南高北低,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余姚境内就有人类栖息,并创造了河姆渡文化。秦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置余姚县。1985年,撤余姚县设立县级余姚市。

余姚市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优势产业有五金制品、家电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余姚榨菜,故又被称为“中国榨菜之乡”。2022年,余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59亿元,GDP在宁波市管辖的10个县(市、区)中位列第4。

余姚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剧、余姚土布制作技艺等。余姚市也是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丹山赤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名称来历

余姚市因境内南部的四明山古称句余山,而同时又有姚江横贯全境,合山水之名而称余姚。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余姚境内就有人类栖息,并创造了河姆渡文化。

春秋战国时,始属越国,后从吴国,复为越国。

战国中期楚威王(前339~前329)灭越,遂属楚国。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置余姚县,属会稽郡

两汉、三国时,余姚县仍属会稽郡。期间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地区古县城之一。

晋朝太康二年(281年),会稽郡改会稽国;永宁元年(301年),复郡。

南梁宋永初二年(421年),会稽国复郡,余姚县复属会稽郡。

隋唐至明清

隋开皇九年(589年),余姚并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余姚,升为余姚州;唐武德七年(624年),废州复余姚县,属越州;唐长庆元年(821年),上虞区并入余姚,次年恢复。

五代十国时,余姚县属吴越越州。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吴越国降宋,余姚县人宋,属越州。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改越州为绍兴府,余姚属绍兴府。

元贞元年(1295年),复升余姚为州,属绍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余姚县,属绍兴府,至清未变。

中华民国

民国初年,属会稽道。1927年,道废,直属浙江省

1932年,属浙江省第五特区行政专员公署。

1935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8年,改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5月23日,余姚县解放;同年6月,建立余姚县人民政府,归属宁波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0年,奉化区上虞区嵊州市的部分山区划归余姚县。

1970年,改宁波专区为宁波地区,余姚县属宁波地区。

1983年,撤销宁波市地区,改为宁波市,余姚县属宁波市。

1985年,撤余姚县设立县级余姚市。

1995年,余姚被国务院升格为二类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余姚市下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下设261个村委会、18个居委会和45个社区。市人民政府驻谭家岭东路2号南雷大厦。

政治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余姚市地处浙江省东北部、宁波市西部,长江三角洲南翼,介于东经120°55'33“~121°25'06“,北纬29°40'06“~30°16'39“之间,东连江北区鄞州区,南与奉化区绍兴市嵊州市相邻,西与绍兴市上虞区接壤,北濒钱塘江,西北于钱塘江、宁波杭州湾新区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北与慈溪市相靠。东西长58.5千米,南北宽79千米,区域总面积1558.37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1446.2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12.10平方千米。

气候

余姚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季气温曲折回升,时冷时热;夏季炎热多雨,间有台风侵入;秋季温差增大,暴雨多发;冬季晴冷干燥,寒潮时袭。多年平均气温17.2℃,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9.1℃;平均气温年较差24.0℃。生长期年平均238天,无霜期年平均23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061.0小时,年总辐射108.8~112.2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87天,一般为2月26日~12月9日。年平均降水量1546.8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53.7天,降雨集中在每年3~4月,3月最多。

地质

余姚市地层属华南地层区,市内出露地层主要包括中元古界变质岩、中生界火山岩和沉积岩,以及新生界沉积层和燕山晚期侵入岩。其中,中生界火山岩系和新生界第四系占总面积的95%以上。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次之,新华夏系构造是余姚市构造体系的主要骨架。

地形地貌

余姚市属浙东盆地山区和浙北平原交叉地区,地处江南水网平原,地势南高北低,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南部,面积839平方千米,占陆地的63%;平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面积498平方千米,占陆地的37%。境内最高峰位于四明山镇的青虎湾岗,海拔979米;最低点位于临山镇干墩,海拔1.9米。

水文水利

水文

余姚市水网纵横交错,分属姚江奉化江、曹娥江和钱塘江四个水系。其中姚江流域面积1091.23平方千米,占71.5%。主要河道有一级河姚江、最良江、候青江等14条,总长167千米;二级河牟山江、贺墅江等237条,总长767千米。河流总长度2332千米,河网密度65.5千米/平方千米,年径流总量11.36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四明江,源出四明山夏家岭,流经境内兰江街道、马渚镇等地,经大隐镇汇入宁波市三江口,长70千米,流域面积1091.23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东江、马渚中河、向南江等。境内有天然湖泊牟山湖,正常湖容为885万立方米。

水利

余姚市境内有大型水库四明湖水库,总库容12272万立方米,梁辉水库陆埠水库双溪口水库为中型水库,总库容9149万立方米。

土壤

余姚市土壤分为黄壤、红壤、水稻土等6个土类、14个亚类、46个土属、86个土种。土壤以红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44.9%。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姚江两岸平原地区及滨海南侧部分地区,占土壤总面积的36.8%。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余姚市土地类型以林地为主。截至2019年12月31日,余姚市共有耕地27854.16公顷;园地11601.65公顷;林地56688.07公顷;草地1553.40公顷;湿地268.43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6188.0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4492.56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5377.06公顷。

矿产资源

余姚市战略性矿产有铁、铜、萤石等,优势矿产有建筑用石料,矿泉水和萤石资源较丰富,其它矿产资源贫乏。截至2020年末,余姚市已查明有16个矿种、32处矿产地;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建筑用石料、矿泉水、地热。建筑用石料主要分布在丘陵低山区,主要由火山凝灰岩组成。萤石矿分布在大隐镇芝林桥(中型矿床)和云溪(小型矿床)等地,已关闭停采,仅留深部矿体,资源储量84.6万吨。矿泉水分布于梁弄镇与大岚镇,日涌水总量分别为410立方米/日、60立方米/日。地热分布于陆埠镇南雷村一带,可开采量422立方米/日,井口水温34~36℃。

水资源

余姚市属于缺水地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0.1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余姚市野生哺乳动物有野猪、、短耳兔、黄鼬等,爬行动物有山乌龟、各种蛇等,鸟类有杜鹃、猫头鹰、雉鸡等10余种,昆虫有蝉、蝴蝶等,淡水鱼类有58种,甲壳类主要有青蟹、甲鱼等;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颈长尾雉、中华秋沙鸭、穿山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河麂、貉、鼬獾、眼镜王蛇等。

余姚市植物资源丰富,共有158科492属827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共有维管植物1365种,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门;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银缕梅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金钱松、树、长序榆等。

自然灾害

余姚市境内自然灾害主要有台风、暴雪冰冻、寒潮、旱涝、连阴雨、龙卷风等。台风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7~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56年8月1日,遭受强台风正面袭击,余姚市塌房屋13650间,死亡22人,受伤595人。牲畜、农作物严重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万元。暴雪冰冻灾害年均发生1次,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8年1月底~2月初,余姚遭受持续雨雪冰冻天气,城区积雪深24厘米,余姚市1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亿元。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余姚市户籍人口有830862人,其中城镇人口643408人;户籍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103.9;2022年,出生3886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分别为4.67‰和8.54‰,自然增长率为-3.87‰;常住人口有126.4万人。余姚市人口年龄段以15~59岁为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该年龄段人口占常住人口的68.50%。

民族构成

余姚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地区,截至2021年有汉、苗、土家、布依族、壮、仡佬族等47个民族,少数民族9万余人。总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7.2%;超过1000人的少数民族有苗、土家、布依、壮、仡佬5个民族,其中苗族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0.1%;土家族7占27.8%;布依族占14.6%;壮族占6.7%;仡佬族占5.0%。

方言

余姚方言属于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和甬江小片的交界地带,大部分地区属临绍小片,东南部分地区为甬江小片。其中城区及其周围属临绍小片,梁弄镇一带更接近于上虞方言;利济塘以北的滨海地区因绍兴市移民较多,带有绍兴方言。受到周边方言的影响,余姚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具有个性和特点。其语音声调简单朴实,声母清浊有致,韵母丰富;词汇形式灵活,结构丰富,语义生动;语法简略,余姚方言既保留了古代遗韵,又融合了周边方言的特征。

宗教

余姚市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东晋时佛教已传入境内。晋朝咸康二年(336年)建龙泉寺,太和元年(366年)建平元寺。后逐渐增多,至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境内有大小佛事场所493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保国寺、白岩禅寺等。

早在三国时,道教已传入境内。相传上虞区县令刘纲及其妻樊翘云笃信道教,隐居大岚山。后其弟子建道观祠宇观。宋代,道教流行范围扩大,天圣年间(1023~1031)建圣祖观。开禧年间(1205~1207)建恩真观。明、清及中华民国,仍有道人散居于境内各地。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四明道观。

天主教于清代传入境内。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城北景桥村有鲁姓教友数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设天主教公所一处,清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余姚天主教堂(若瑟大堂)建成。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余姚天主教堂。

基督教于清代传入境内。清咸丰九年(1859年),英国传教士岳斐翟、美国传教士蔺显理始来传教。清同治三年(1864年),成立宁波长老会余姚支会。清同治六年(1867年),在桐江桥(今人民西路16号)建立礼拜堂。1957年,建立余姚县基督教徒“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要宗教活动场所有基督教余姚城堂。

经济

综述

余姚市是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优势产业有五金制品行业、家电行业、塑料制品行业。2022年,余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13.59亿元,增长1.9%;GDP在宁波市管辖的10个县(市、区)中位列第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76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98.27亿元,增长0.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61.56亿元,增长4.5%;三次产业之比为3.6:59.3:37.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9889元。

第一产业

余姚市是“中国榨菜之乡”,农业优势产业有榨菜产业。榨菜种植和加工是余姚北部地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集中种植于黄家埠镇泗门镇、临山镇、小曹娥镇等乡镇,产品出口到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余姚市榨菜种植面积达5.5万亩,榨菜鲜头总产量24万吨左右。余姚市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油料作物、蔬菜等。其中余姚瀑布仙茗、余姚甲鱼、余姚榨菜余姚杨梅余姚樱桃被列入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录。

2022年,余姚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6.67亿元,比2021年增长3.3%;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4.40亿元,增长3.5%;粮食总产量18.21万吨。2022年,新增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累计58家,其中产值上亿元的达12家。主要农业龙头企业有余姚市备得福菜业有限公司、余姚市明凤淡水养殖场等。

第二产业

余姚市是中国五金制品生产、灯具制造、塑料模具制造、家电制造的工业生产基地,形成了以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为主的工业体系,规划了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22年,余姚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29.3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302.7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76.13亿元,下降26.9%,其中利润总额132.20亿元,下降33.2%。

五金制品行业已成为余姚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余姚市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经过几十年努力,从最初简单的小五金件逐渐发展成为了电动工具、工量具、吸油烟机、不锈钢制品等众多门类的五金制品业。该产业形成了以陆埠镇的水暖器材、泗门镇的电剃须刀类为代表的块状经济格局。余姚市也是中国零部件生产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至2023年,余姚市电动工具类,余姚市电动工具及配件企业约250家,年销售收入达40亿元,转定子、塑壳等配件产量多年来已占中国配套量的50%以上。

第三产业

余姚市服务业以现代物流、旅游休闲、现代贸易为三大支柱产业;形成了以桐江桥一华联为轴的城区中央商圈、以万达一四明西路为核心的西南商圈、以五彩城、时代广场为核心的东北商圈。拥有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中国塑料城等专业市场。

2022年,余姚市商品销售总额比2020年增长12.2%,其中批发业销售额增长13.6%,零售业销售额增长5.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47亿元,增长1.1%;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553家。2022年,余姚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096.75亿元,比2020年下降7.1%,其中出口829.06亿元,增长4.8%;进口267.69亿元,下降31.2%。

人文

综述

余姚市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7000年前,余姚先民创造了河姆渡文化,使余姚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抗日战争时期,余姚梁弄成为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舞、木偶摔跤、车子灯、甩彩等。举办的文化节有“中国·余姚国际河姆渡文化节”“舜江之夏艺术博览月”等。姚剧、余姚土布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饮食

余姚人的早餐通常见的有稀饭面条,或是搭配豆浆、馒头、大饼油条、面包等。年轻人和儿童喜欢饮用牛奶、品尝蛋糕等。中午和晚上的主食则是米饭,偶尔会加入一些杂粮食品,如番薯、玉米和南瓜等。在点心方面,以米粉、面粉为主要原料。常见的点心有年糕、团子、汤圆、粽子等。

余姚人喜食霉制、腌制、糟制的菜肴,例如霉千张绍兴腐乳、腌苋菜等。城乡居民都有晒干菜的习惯,开春后即以雪里蕻菜腌制后晒制干菜,加笋成笋干菜。农村家中有酿酒之俗,用糯米发酵酿制的称洪洞醪糟,加色即成黄米酒;用米、粟、麦、绿豆等发酵蒸馏的称白酒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1月,余姚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124处;其中国家级8处、省级11处、市级105处;另有文物保护点97处。

河姆渡遗址位于中国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距今约5000~7000年,有4个文化层。该遗址发掘出玉器、骨器、石器、木器、陶器等文物6700余件,墓葬27座、灰坑28个,以及大量的动植物遗存。最重要的发现是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数量约有120吨之多。同时还出土了农业生产或谷物加工的工具,如用哺乳动物肩骨制成的稻作主要耕作工具——骨约200件,以及干栏式建筑和木构水井的遗迹。遗址反映了当时发达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技术和原始艺术,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和东方文明起源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1982年,河姆渡遗址被列入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鲻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余姚市鲻山的东坡和南坡。1980年开始试挖掘。1994年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正式发掘,揭露面积306平方米。主体文化堆积分为十层,10层和9层、8~6层和5~3层分别属于河姆渡文化的早、中、晚期。发现墓葬、灰坑、水井和连片的干栏式建筑等遗迹,出土大量陶器、石器、木器等文物。2013年,鲻山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余姚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姚剧、余姚土布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11个,宁波市市级33个,余姚本级85项。

姚剧是一种源于余姚市的戏曲剧种,起源于当地的民间歌舞和曲艺,并在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而成。最初只有一个丑角和一个旦角或一个生角。后来,它逐渐发展成为包含“四花四旦”的剧目。姚剧主要流行于浙东余姚、慈溪市上虞区等地,被认为是浙江省四大滩簧之一、宁波市第二大地方剧种。1956年,余姚县姚剧团正式成立,将余姚滩簧定名为姚剧。2008年,姚剧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余姚十番,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中国浙江省余姚各乡村的器乐表演形式。它由粗十番和细十番两个部分组成,粗十番使用鼓、锣、、碰铃唢呐打击乐器,编制通常由6~8人组成;而细十番以丝弦乐器为主,成员结构比粗十番有所扩大,一般在十余人至几十人不等,演奏所用乐器包括三弦琴琵琶二胡等。余姚十番的起源可追溯到明朝嘉靖末年,与戚家军抗倭这一历史事件有着渊源关系。余姚十番几乎在所有村落都有遍及,如马渚镇的鼓亭杂番、镇海的码头十番、河姆渡镇的粗细十番等。该乐器使用时成对出现,演奏时盅口相对,合着乐拍碰击,音响清脆透亮,富有韵味。余姚十番的演奏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姿”,即边行走边演奏;另外一种是“坐姿”的演奏形式。2012年,余姚十番被列入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节庆

“蚕生日”是农历正月十四日,民间习俗里要炒糯谷为“孛箩花”,放在蚕房供奉蚕太婆。传统节日元宵节时,乡村会有舞龙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龙灯上的纸片被称为“蚕花”。在姚江地区,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养蚕妇女们在族中聂氏宗祠摆放供品,点燃香烛,并制作彩纸做成蚕状,称之为“蚕花”,祭拜结束后,参与者把自己的“蚕花”带回家中,放置于神、蚕架或蚕房墙壁上,以祈求当年的蚕茧养殖丰收。在整个养蚕过程中,养蚕户遵守着很多习俗和禁忌。例如,刚孵化出来的蚕称为“乌毛”,而蚕的每一次眠休称为“幼”,但最后一次眠休不能叫“幼四”,因为“四”谐音为“死”。在蚕房内,人们不可以喊“蛇”、“鼠”,要用“行”代替“爬”等等。在养蚕期间,养蚕者还需要注意穿戴整洁,不涂口红、不喝酒、不吃大蒜等异味食物,并避免敲打门窗或惊扰蚕宝宝等行为。

每年过年时,姚江、钱塘江的渔民会在渔船上贴上春联,祭拜船神。春联的内容反映了渔民们盼望“顺风顺水顺心意,得财得利得大收成”的愿望。春节过后,渔船启航前,渔民会去财神庙占卜出海的日子。渔船的起航和返回港口,有着“开海门”和“关海门”的习俗。人们认为只有福运好的船才能领先出江入海。通常,渔民们会在“妈祖神像”前占卜决定。船归航时,首先到达的船称为“关海门”。如果在海上或江上发现“无主船民溺死”的情况,就需要打捞,并称之为“积德积福”。

正月初一,余姚市民有穿新衣,放开门炮仗,小辈向长辈拜年的习俗。早食豆茶(赤豆汤)、汤团、年糕,寓“头头顺流、团团圆圆、年年高升”。饭后或上山“拜坟岁”。立夏时,余姚民间有吃立夏蛋、称体重的习俗,谓立夏称体重不会疰夏。食车厘子、燕笋(健脚笋)。

端午节时,余姚人有裹粽子、煮茶叶蛋的习俗,同日会在门上挂蒲、野艾蒿。食黄米酒、大黄鱼、黄瓜、黄鳝、黄豆,称“五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又名“中元节与盂兰盆节”,俗称“七月半”。节日前后,多数人家设斋祭祖,俗称“做七月半羹饭”。

特产

余姚市土特产品有杨梅笋干菜、姚北滨海平原的榨菜、姚南四明山区的高山云雾茶、姚东河姆渡茭白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余姚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72所,15年教育普及率为100%;其中,普通高中9所;中职学校6所;初中28所;小学65所;幼儿园166所。

科技事业

2022年,余姚市实现技术交易额37.5亿元,比2021年增长66.7%;新增专利申请7612件,授权11093件;其中新增发明专利申请1314件,授权1147件,占专利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1.8%和2.5%。余姚市境内有浙江大学(余姚)机器人研究院、杰曼康复机器人研发中心、智慧园林联合研发中心等多个研发机构。截至2022年末,余姚市拥有各级研发机构860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71家,宁波市级190家。

文化事业

2022年,余姚市建成8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356个小而美公共文化空间、2个城市书房和1个文化驿站;举办了世界阳明学大会、宁波(余姚)阳明文化季等文化活动,“阳明文化”入选省首批十个文化标识建设创新项目;姚剧《乡村心事》等2部作品获评省五个一工程奖。2022年,图书馆接待读者39.03万人次,外借图书76.97万册次。主要文化场馆有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博物馆余姚市文化馆等。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位于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姚江畔,于1993年5月开放。该博物馆总占地面积为52万平方米,分为出土文物陈列馆、发掘现场展示区、原始生态园和田螺山遗址现场馆四个区域。出土文物陈列馆是该博物馆的主要部分,在2009年被评为浙江省“十大精品”展览。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每年吸引了50万余人次观众。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多次国家级评选中获得了优秀荣誉,例如:国家文物局“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宣部“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余姚市图书馆位于余姚市城区舜水南路106号,始创于1956年,是“国家一级图书馆”。馆舍占地面积6576平方米,建筑面积3184平方米。内设成人外借室、未成年人借阅室、报刊阅览室等6个服务窗口。截至2021年底,总藏书量81万册。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余姚市人均体育场地达到2.7平方米。梁弄镇入选省级运动休闲乡镇培育名单,初新营地获评2022年浙江省十佳户外露营地,河姆渡镇翁方村创建为国家级体育现代化社区(村)标准化试点单位。举办了2022浙江省第十一届运动休闲旅游节、第四届“一带一路”中国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百千米山地挑战赛等体育赛事。余姚市主要公共体育设施有余姚市全民健身中心、泗门镇全民健身中心、牟山镇文体中心等。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余姚市有卫生技术人员8704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3815人,注册护士3626人。主要医院有余姚市人民医院、、余姚市中医医院、余姚市妇幼保健院等。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余姚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44.51万人、37.17万人、45.11万人,其中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比2020年末净增1.06万人,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22%;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机构1处,养老机构37家,养老机构床位总数596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为58.4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57家。

人居环境

2022年,余姚市余姚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17天,优良比率为86.8%;隐溪河、最良江入选了省级美丽河湖,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保持无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气;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地表水宁波市控以上断面达标率为100%。

截至2022年,余姚市有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东岗山省级森林公园、四明湖省级湿地公园和四明山省级地质公园四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

交通

综述

余姚市位于杭甬联系的主通道上,境内有萧甬铁路横贯中部,杭甬公路穿越境北;陆上大动脉329国道横贯市境北部;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同时,余姚市东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36千米,并有高速公路直达;西距浙江省省会杭州市120千米,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只有1小时车程。经沪杭甬高速公路上海市只需2个半小时,经杭州湾跨海大桥到上海仅需1小时,余姚已纳入上海“二小时交通圈”。

公路

余姚市有慈溪市—余姚高速公路、杭州湾环线(杭甬)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过境。其中杭州湾环线(杭甬)高速公路过境,境内长41.99千米,双向8车道,有余姚、牟山、大隐镇3个出口,通往上虞区、杭州市、宁波市。余慈高速公路总里程23.169千米,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千米/小时,设泗门镇、阳明、马渚镇、余姚西4个出口。另外,余姚市还有国道杭沈线,省道浒溪线、甬梁线、甬余线等交通干线过境。

铁路

余姚市铁路有萧甬铁路、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慈铁路3条铁路过境,其中萧甬线境内长43.5千米,为双轨电气化铁路,设余姚、余姚西、蜀山3个站,通往上虞、杭州市,宁波市;余姚站为二等客运站。余姚西站为二等货运站蜀山站为三等货运站。杭甬铁路客运专线余姚路段长38.4千米,设余姚北站

航运

余姚市境内通航河道10条,总长162.67千米,其中京杭甬大运河为4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500吨级船舶。另有内河航线2条。

风景名胜

综述

余姚市是浙江省全域旅游示范市,有“一山一水一古城”之说。北面有钱塘江风光,南面有四明山,既有河姆渡遗址浙东地区(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王阳明故居等历史遗迹;又有国家AAAA级景区丹山赤水,国家级森林公园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截至2021年底,余姚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11家,其中AAAA级景区3家,AAA级景区8家。

主要景点

余姚市丹山赤水景区位于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于2002年5月建成并开放。景区面积6.05平方千米,内有“丹山八景”和回马亭等30多处景点。景区以丹山石壁和赤水溪为核心景观,以道教文化、浙东古山村风情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流溪、飞瀑为特色,道教尊之为第九洞天。2005年,丹山赤水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丹山赤水景区

天下玉苑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大隐镇境内,占地面积1.64平方千米,是一个以玉文化为特色,融山水灵气、玉雕精品和人文胜迹为一体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2002年9月建成并开放,苑内有五大景区,主要景点有西隐禅寺、南天坛、学士阁等20多处。2005年12月,天下玉苑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景区。

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位于余姚市梁弄镇,主要包括主体包括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浙东银行旧址、《新浙东报》报社旧址、正蒙学堂旧址等十余处红色革命遗迹。2009年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被命名“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2019年,浙东”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对外交流

人物

荣誉

参考资料

Geography.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4-01

《市长致辞》.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10-17

区划人口.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10-17

余姚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3-24

余姚市2022年统计用区划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3-03-16

城镇人口达758.5万人!宁波发布年度人口主要数据.中国宁波网.2023-03-24

2022年余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浙江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截至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3-27

余姚市政府办公室信息公开指南.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16

历史人文.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4

杭甬客专余姚段铺轨完成.中国宁波网 .2023-03-27

杭甬客专沿线车站站名确定 余慈站定名为余姚北站.浙江新闻频道.2023-03-27

关于公开征求《浙江省余姚市矿产资源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4

刚刚公布的全国百强县市榜单 浙江有几个上榜?.浙江新闻官网.2023-03-25

特色余姚.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汇总表(截至2022年2月25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2023-03-25

国网余姚市供电公司:小小榨菜头 振兴大产业.凤凰网宁波.2023-03-25

2022年GDP.宁波市统计局.2023-03-25

文化之旅.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余姚市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余姚市.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3-24

区划人口.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2-1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1983年).中国政府网.2023-03-24

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县域样板提供强大支撑.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余姚市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2022年1月25日).余姚人大网.2023-03-25

沃勇特.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余姚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余姚日报.2023-03-25

自然地理.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2-19

余姚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余姚日报.2023-03-24

管住用水 全面节水.余姚日报.2023-03-24

大自然精灵的守护神.余姚日报.2023-03-2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3-24

宁波余姚市多措并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3-03-24

余姚市药用种质资源调查.浙江农业科学.2023-03-24

余姚小伙用镜头让200多种野生植物走出四明山.中国宁波网.2023-03-24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公告(2021年第15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2024-03-04

我市常住人口为1254032人.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4-02

重特色 讲担当 促融合——余姚市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03-24

保国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4-02

余姚白岩禅寺复建工程选址规划条件公告.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4-02

大岚镇党委、政府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份主要工作安排.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4-02

余姚、宁海等地开展圣诞节宗教场所安全指导工作.宁波市民族宗教事务局.2023-04-02

余姚榨菜冲“农业吉尼斯”?今年最高亩产5596.19公斤,破浙江纪录!.余姚发布.2023-03-25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监测合格及新认定企业名单的公示.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3-03-25

五金制品行业.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余姚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中国塑料城.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中国轻工(余姚)模具城.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5

余姚市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一览表.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6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3-26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3-26

国务院核定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政府网.2023-03-26

标 题: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3-26

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分类名单.浙江省文物局.2023-03-26

浙江省文物局关于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公示.浙江省文物局.2023-03-26

余姚非遗再添7个新项目!魅力足!传承人是他们!先睹为快!.余姚日报.2023-03-26

传统棉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26

姚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26

十番锣鼓(余姚十番).浙江非遗网.2023-03-26

车子灯.浙江非遗网.2023-03-26

精武拳(械)技.浙江非遗网.2023-03-26

石雕(大隐石雕).浙江非遗网.2023-03-26

传统棉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浙江非遗网.2023-03-26

虞舜传说.浙江非遗网.2023-03-26

木偶摔跤.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3-26

陆埠佛雕.浙江非遗网.2023-03-26

传统纺织技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浙江非遗网.2023-03-26

姚剧.浙江非遗网.2023-03-26

余姚犴舞.浙江非遗网.2023-03-26

余姚蚕俗.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6

生产习俗.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6

余姚六大特产风物.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6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2021年秋季七年级招生公告.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2023-03-27

市姚北实验学校入选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让每位学生得到卓越发展 ——浙江省余姚中学简介.浙江省余姚中学.2023-03-27

余姚市第二中学2021年度部门决算.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学校简介.余姚市梦麟中学.2023-03-27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简介.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本馆概况.余姚图书馆.2023-03-27

余姚市文化馆.余姚市文化馆.2023-03-27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余姚市级以及乡镇(街道)公共体育设施目录.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余姚市人民医院简介.余姚市人民医院.2023-03-27

余姚市中医医院网站 医院介绍.余姚市中医医院.2023-03-27

余姚市妇幼保健院(余姚市第二人民医院)简介.余姚市妇幼保健院.2023-03-27

宁波余姚市多措并举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3-03-27

余姚市坚持造管并举 扎实做好林业生态建设.浙江省林业局.2023-03-27

余姚市建立综合交通立体网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4

重磅!慈溪—余姚高速公路将于16日正式通车.浙江新闻官网.2023-03-27

宁波丹山赤水风景区.浙江省人民政府.2023-03-27

关于对丹山赤水景区开发与柿林古村保护的建议.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浙江风光:天下玉苑.中国网浪潮新闻.2023-03-27

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2023-03-27

首批省级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基地公布~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榜上有名!.宁波广电网.2023-03-27

宁波新增2家国家4A级景区!快看看是哪里.新蓝网.2023-03-27

沃尔纳特市.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韩国罗州市.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常陆太田市.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王阳明.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黄梨洲.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严子陵.余姚市人民政府.2023-03-27

全国文明城市.遂宁市人民政府.2025-02-27

浙江第六,台州第一!温岭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和投资潜力百强.温岭市人民政府.2025-02-26

2022年第四届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成果发布.新华网.2023-03-27

2022百强县:昆山、江阴、张家港前三,江苏占1/4席.第一财经.2023-03-27

2022全国百强县榜单公布!.今日头条.2025-04-29

2022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经济日报.2023-03-27

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如皋第19!.今日头条.2025-03-13

Top100!赛迪发布《2022中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研究院.2023-03-27

第13次!余姚获评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余姚新闻网.2023-03-27

双喜临门!凭借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枣庄滕州、薛城入选!.今日头条.2025-02-26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光明网.2025-03-23

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公布.央广网.2024-09-20

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区,榜单来了!.百家号.2024-09-23

稷下2024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 昆山市稳居榜首.今日头条.2025-02-10

绵阳两地上榜!2024赛迪投资竞争力百强县、西部百强县发布→.百家号.2025-01-23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