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汕头市

汕头市,是近代兴起的港口城市、侨乡、重要口岸,粤东、赣东南、闽西南一带的交通枢纽、进出口岸和商品集散地,区域性中心城市;史称“粤东之门户,华南之要冲”,又有“百载商埠”“南海明珠”之称,是经济特区之一。

汕头市是中国广东省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南端,地处北纬23°02'33″~23°38'50″和东经116°14'40″~117°19'35″之间,北接潮州市,西邻揭阳市,东南濒临南海。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深受季风影响,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各不相同。截至2023年末,汕头市有户籍总人口579.34万人,常住人口555.75万人。截至2021年10月31日,汕头市下辖6区1县。市政府驻汕头市跃进路28号。

8000多年前,南澳岛即有人类活动痕迹。宋代属揭阳县,元代称为“厦岭”,明清时易名为沙汕、沙汕坪、沙汕头,随属澄海区。清咸丰九年(1860年)1月1日,汕头正式开埠,称为“汕头埠”。1921年,汕头市政厅成立。1981年,龙湖区试办经济特区。2011年5月1日,汕头特区范围扩大到汕头市全市。

汕头市先后获得“省域副中心城市”“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全国主要港口城市”等称号。2024年,汕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167.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8.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01.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18.53亿元。

名称来历

因此地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由此得名“沙汕头”;清乾隆年间,现在的盐埕头到坞(今称华坞)一带为盐田,清政府在此设站收税,简称“汕头”;汕头筹建市政局,成立市政厅都采用“汕头”作为专名,“汕头”这个名字延用至今。

历史沿革

史前至清朝

8000多年前,南澳岛即有人类活动痕迹。

3000年前,潮阳谷饶即有居民活动,其后逐渐形成水面疍家及陆处越人为主的局面。

秦汉,隶属于揭阳县。

隋唐以后,隶属潮州府。

宋代,桑浦山边湖头一带已有村落(有说晋时有村落)并有小集市。沙尾(今金砂乡)也形成村落,属揭阳县。

元代,今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为“下岭”(或称“厦岭”“夏岭”)。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于此设“蓬州守御千户所”;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属澄海区

清康熙三年(1664年),沿海迁界,随澄海县迁斥;清康熙八年(1669年),澄海县复县,仍属澄海;清咸丰九年(1860年)1月1日,汕头正式开埠,称为“汕头埠”,属澄海县鮀浦司管辖。

中华民国时期

1919年,设汕头市政局。

1921年7月,汕头埠在原市政局的基础上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

1930年,汕头市政厅改为汕头市政府建制,隶属广东省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1949年10月24日,初设军事管制委员会。

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

1981年,龙湖区试办经济特区。

1983年12月22日,汕头市为省直辖市。

1984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91年4月,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于1991年11月正式实施。

2011年5月1日,汕头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3年7月13日,将原汕头地区所属揭阳、揭西、惠来、普宁、潮阳、澄海、饶平、南澳县和潮州市并入汕头市,实行市辖县的体制(潮州市委托汕头市代管)。

1991年12月,汕头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揭阳划出汕头市,分设地级市;汕头市保留地级市建制,辖龙湖区、金园、升平、濠江区4个市辖区潮阳区澄海区南澳县3个县。

1993年4月,撤销汕头市潮阳县建制,设立潮阳市(县级),由省直辖,委托汕头市代管。

1994年4月,撤销汕头市澄海县建制,设立澄海市(县级),由省直辖,委托汕头市代管。

2003年1月29日,撤销汕头市升平区、金园区,设立金平区;撤销汕头市河浦区、达区,设立汕头市濠江区;撤销县级潮阳市,分别设立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撤销县级澄海市,设立汕头市澄海区;将原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2个镇、原金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东片区域划归龙湖区管辖。

区划详情

截至2021年10月31日,汕头市下辖6区1县:龙湖区、金平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澄海区南澳县。市政府驻汕头市跃进路28号。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介于北纬23°02'33″~23°38'50″和东经116°14'40″~117°19'35″之间,韩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市,西邻揭阳市,东南濒临南海。全市海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海洋功能区划面积2570平方公里。

地质

汕头市在地质历史上的地壳运动,与整个潮汕地区一起,在中三叠世前属华南古陆隆起区,处于剥蚀阶段,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结束古陆隆起发展历史,进入大陆边缘活动带的演化阶段。晚三叠世处在大陆前缘凹陷带,由于海侵作用,沉积成海陆交互相碎屑岩,早侏罗世及晚三叠世沉积成浅海相碎屑岩;中侏罗世地壳上升为陆地环境,以剥蚀为主;晚侏罗世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进一步加剧,在断陷盆地以火山强烈喷发为主,形成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早白垩世板块俯冲速度减慢,陆地遭受剥蚀,在内陆盆地沉积红色火山碎屑岩;第三纪地壳上升经受剥蚀;第四纪表现为间隙式上升,经风化剥蚀与沉积作用,形成了现代的地貌景观。这样,汕头市出露地表的岩石主要有两类:低山、丘陵等隆起高地的基底燕山花岗石三角洲平原等下沉地区的第四纪沉积物

汕头市域范围的区域地质构造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潮汕地区自加里东运动以后经历多期次强烈构造活动,形成褶皱、断陷盆地及深大断裂,组成构造骨架,并控制同期的岩浆喷发、侵入与沉积作用,以及控制自第三纪以后汕头市域内地貌的形成发育和发展,还是当代地震灾害的主要根源。汕头市域内的地质构造主要有:新丰一军埠一大南山复式褶皱、南澳深断裂带、汕头一惠来深断裂带。

地形地貌

汕头市地貌以三角洲冲积平原为主,占面积63.62%;丘陵山地次之,占土地面积30.40%;台地等占总面积5.98%。地处海滨冲积平原之上,处在粤东莲花山脉南海之间,境内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整个地形自西北向东南依次是中低山—丘陵,台地或阶地—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岸前沿的砂陇和海蚀崖—岛屿。东北部有莲花山脉,西北是桑浦山,西南有大南山。东南部沿海沿出江口处为冲积平原或海积平原、海蚀地貌、港湾、岛屿。韩江榕江练江的中、下游流经市境,三江出口处成冲积平原,是粤东最大的平原。汕头海岸线曲折,岛屿多。大陆海岸线长218千米,海岛岸线长167千米,纳入辖区海洋功能区域工作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全市有大小岛82个,其中南澳县36个、中心城区(含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25个、澄海区5个、潮阳区16个。最大的海岛是南澳岛,岛西部高嶂海拔587米,是境内的最高峰。南澳岛周围有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凤屿虎屿等。

气候

汕头市地处亚热带,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东北信风带的南缘。冬季常吹东北风,夏季常吹偏南风或偏东南风,因此气候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同时,汕头市夏季还处于西北太平洋低纬度地区热带气旋盛行的区域中。结合汕头市的地形、地貌等,汕头市气候一年中不同的季节各不相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汕头市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常受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无严寒,有短期寒冷。年日照2000~2500小时,日照最短为3月。年降雨量1300~1800毫米,多集中4~9月。年平均气温21℃~22℃,最低气温在0℃以上;最高气温36℃~40℃,多出现于7月中旬至8月初受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期间。冬季偶有短时霜冻

水文

汕头市境内韩江榕江、练江三江入海,境内河道属韩江口混合区域和粤东沿海诸区间两大流域,其中韩江口混合区域在汕头市境内流域面积558平方千米,占27%;粤东沿海诸区间流域面积1506平方千米,占73%。

韩江口混合区域主要为韩江下游网河,主要包括五大出海口河道,包括:北溪、东溪、外砂河、新津河、梅溪河;还有从潮州市流入境内的韩江西溪;沟通韩江东溪和北溪的南溪;沟通韩江东溪和西溪的蓬洞河;韩江梅溪下游的红莲池河、大港河;发源于潮州市的西港河;发源于潮州市的金沙溪。韩江流域面积30112平方千米,全长470.0千米,境内河流总长度131.8千米,河网密度为0.2千米/平方千米,潮安水文站径流总量247.1亿立方米,集水面积为29077平方千米。

粤东沿海诸河区间流域主要河流有榕江、练江濠江雷岭河、南山截流河等。榕江流域一级支流有涂溪、西胪水、河溪水。练江流域一级支流有金溪、两英河、北港河;二级支流官田水。濠江流域位于汕头市区,乃是港湾潮汐信道。雷岭河,为罗溪一级支流。

汕头市水文特征受气候及地理等因素影响,水位、流量、泥沙和潮汐等变化较大。江河水位随降雨量多少和河床形势变化而起伏变化。各江河实测历年最高水位多出现在6月和9月。6月主要出现龙舟水天气而形成大洪水,9月主要受台风引起暴雨而形成大洪水。历年最低水位多出现在3~5月冬春夏连旱的后期。

汕头市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在正常情况下,每月阴历的初三、十八为涨落最大的大潮期,俗称“初三流,十八水”。初九、二十三上下弦时为涨落最小的小潮期。一年中各月份的高低潮位也有差别,最高潮位一般出现在9、10、11月(阴历八、九、十月),最低潮位在6、7月。潮汐高低和涨落潮时还受风力、风向的影响。

土壤

汕头市地处赤红壤地带,土壤类型复杂多样。由于强烈的淋溶作用,使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淋失,富铁铅化作用明显,土壤普遍呈酸性。其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石,小部分为砂页岩闪长岩安山岩玄武岩等。从土壤分布情况来看,垂直分布在山地上中部为黄壤,中部为红壤,下部为赤红壤。山地丘陵多为各种母质风化形成的赤红壤。河流沿岸为冲积物形成的潮沙泥土田,河流下游出海口为三角洲沉积土田,沿海为滨海沉积物风积沉积而成的滨海松软土和盐渍土,还有经多年人工开垦耕作的旱地和水稻土等。

自然灾害

主汕头市主要有热带气旋雷暴、暴雨、干旱、低温霜冻等自然灾害。每年受热带气旋影响或袭击少则1个(1997年),多则9个(1990年);据1981年至2010年的统计,平均每年影响汕头市的热带气旋有3.5个,其中严重影响或正面袭击的为1.2个。暴雨以上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份。干旱主要集中在春秋两季,也有几个季节连旱的现象。

自然资源

汕头市矿产资源主要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建筑用花岗石、花岗岩板材、矿泉水、地下热水等;金属矿产比较少,主要有红场雷岭一带的离子吸附稀土矿、莲花山钨锡多金属矿等。已探明有地质储量的矿产主要有钨、锡、蓝锆石、轻稀土、重稀土、玻璃砂饰面用花岗岩、矿泉水、地下热水等。地质程度低,但具有一定含矿品位或储量规模较小的矿点或矿化点主要有朱砂、建筑用花岗岩、火山岩、辉绿岩闪长岩、白陶土、水晶,其次有铁、锰、钴、铍、磷钇矿正长石泥炭土、建筑用砂、灰贝、砖瓦用黏土、天然气、地下咸水等。

从已有区域地质勘查成果来看,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钙、锡等金属矿主要分布在澄海区潮阳区等地花岗石类分布区,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石英砂蓝锆石钛铁矿等主要分布滨海地带。

汕头市水资源由地表水地下水和过境水三部分组成。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90毫米,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6.4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7.39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19.1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水量263.23亿立方米。

汕头市境内可供开发的港口有103处,南澳岛可供开发的深水港有7处,市中心城区的珠池、马山、苏埃、广澳等4处港址可建1—10万吨级码头泊位69个。有多处港湾和大片浅海滩涂,10米等深线内浅海滩涂面积74.3万亩,可利用面积46.8万亩,200米等深线内渔场面积5.3万平方千米,适宜海水养殖,滨海盛产海盐。近海已知的鱼类有471种、虾蟹类17种、贝类30多种、藻类近20种。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汕头市有耕地28618.18公顷,园地18986.99公顷,林地57840.36公顷,草地4698.83公顷,湿地5602.84公顷其中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汕头市常住人口为5502031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9102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1003人,增长2.06%。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776205人,占50.46%;女性人口为2725826人,占49.54%。0~14岁人口为1226029人,占22.28%;15~59岁人口为3422367人,占62.20%;60岁及以上人口为853635人,占15.5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587052人,占10.6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890169人,占70.7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611862人,占29.30%。流动人口为613492人。

截至2021年末,汕头市有户籍人口577.65万人,常住人口553.0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0.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18人,相当于广东省全省的4.5倍。

经济

综述

2024年,汕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167.9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48.3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01.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18.53亿元。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47元,同比增长3.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89元,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91元,增长4.0%。

第一产业

汕头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有蔬菜、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水果主要有柑橘、香蕉、荔枝、番石榴等;渔业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立足粮食、蔬菜、水产、禽畜、水果五大优势产业,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实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聚焦“生产+加工+科技+品牌”全产业链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

2021年,汕头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2.97万亩,产量45.9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68.64万亩,产量176.67万吨;水果种植面积22.09万亩,产量32.59万吨。猪牛羊禽肉产量8.50万吨,禽肉产量4.10万吨;年末生猪存栏25.19万头,生猪出栏54.65万头。水产品产量47.35万吨。

第二产业

汕头市制造业已形成有行业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其中部分龙头企业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优势地位突出。包括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 印刷包装等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

2024年,汕头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95.03亿元。“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合计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84.84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64.7%。园区经济扩量增效,省产业转移园、汕头主平台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3%、8.7%。实体经济投资持续发力,“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投资增长24.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4%、11.8%,占比分别较上年同期提升1.6个、3.3个百分点。新动能投资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5.3%。

第三产业

2024年,汕头市服务业增加值1718.53亿元,同比增长5.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升1.3个百分点,增长4.8%,剔除房地产业后增长7.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增长10.6%,金融业增加值增长9.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7%。

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1.27亿元,与上年持平。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21.61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29.66亿元。聚力“以贸促工”,限额以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增长4.8%,其中,化工产品批发业、西药批发业、煤炭制品批发业分别增长8.3%、5.4%、21.7%。文旅活跃带动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增长31.4%,酒店、民宿和潮汕特色餐饮小吃等服务消费保持热度,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增长5.5%,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销售额增长4.1%。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动下,限额以上通信器材类、机电产品及设备类零售额分别增长23.7%、15.2%;限额以上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21.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0年,汕头市有中小学校1044所,在校学生949891人;中等职业学校18所(含粤东高级技校),本地在校学生47449人;高等院校3所,在校生31748人;特殊教育学校8所,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在校学生4051人(含送教上门);幼儿园1151所,在园幼儿212323人;民办学校99所,在校学生187398人。

2020年,汕头市学校基建总投入11.62亿元,新建、扩建、改建、修缮公办民办学校859所次,竣工建筑面积127.16万平方米。

2021年,汕头市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3.56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2.4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8所,在校学生4.85万人。普通高中98所,在校学生14.07万人。普通初中学校214所,在校学生24.6万人。普通小学733所,在校学生58.41万人。其中高等学校包括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汕头职业技术学校、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汕头开放大学等,高中包括汕头市第一中学汕头市实验学校汕头市金山中学等。

科学技术

2020年,汕头市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28.4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1.04%。汕头龙湖工业园区获批省级高新区,汕头市濠江区获批建设省农业科技园区,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汕头大学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快建设。212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项,登记认定技术合同117项,合同成交额10952.5万元、同比增长148.8%。新引进市级创新团队3个,认定省外籍和港澳台高层次人才5名、市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0名;引进外籍高端人才(A类)41名、专业技术人才(B类)22名。

2021年,汕头市全年专利授权量26036件,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25件,增长16.4%。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37家。年末全市县级以上国有研究与开发机构、科技情报和文献机构18个。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73项,比上年增长58.7%;技术交易额1.33亿元,增长84.8%。

文化事业

2023年末,全市有文化事业机构111所,艺术表演团体9个,艺术表演场所2所,演出391场次,观众27.72万人次。档案馆8座,已开放各类档案5.86万卷。公共图书馆8个,公共图书馆藏书总藏量359.8万册。博物馆15座,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4%和99.1%。全年地方报纸发行量2005万份,订销杂志140.73万册。

广播电视

1958年10月1日,汕头人民广播电台开通;1994年1月1日,开通电台第二套节目经济频道;1996年6月18日,开通电台第三套节目音乐频道;截至2011年末,汕头电台有3套无线广播节目,广播综合覆盖率99.1%,全年公共广播节目播出时间26280小时。

1983年10月1日,汕头市广播电视台开通;1998年1月1日,开通电视经济生活频道;2001年1月1日,开通公共频道;截至2011年末,汕头电视台开通3个电视频道及资讯频道,电视综合覆盖率98.3%,全年公共电视节目播出22630小时。

截至2021年末,汕头市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4%和99.1%。

体育事业

汕头市拥有中国跳水队汕头训练基地、中国汕头乒乓球训练基地,以及省帆板、船艇、射击等训练基地。

2019年,汕头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各项重大体育比赛中,共获得奖牌66枚,其中在国际和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43枚、银牌23枚。有等级运动员67人。

2020年,汕头市举办第五届“市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举办18个项目的市级青少年体育交流赛。承办2020年全国冲浪冠军赛、2020年全国翻波板锦标赛暨全国水翼帆板锦标赛等省级以上赛事。全年全市获得全国冠军24人次(含青年)。

2021年,汕头市运动员共获得奖牌22枚,其中在国际和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12枚、银牌3枚。

医疗卫生

202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275个,比上年末增长7.0%,其中医院68个,卫生院32个。年末全市卫生技术人员3.41万人,增长8.7%,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2万人,注册护士1.5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37万张,增长6.1%,其中医院2.11万张,卫生院0.18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2500.57万人次,出院67.20万人次。

劳动保障

2021年,汕头市城镇新增就业4.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5%,比上年回落0.08个百分点。共有9.5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年用于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5.26亿元,增长18%。救助站救助581人次,社会福利院共收寄养505人,城镇及村办敬老院共收寄养102人。

截至2021年末,汕头市全市参加社会保险人数551.93万人,增长3.7%;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92.5万人,增长2%;参加失业保险人数54.68万人,增长1.2%;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20.77万人,增长3.8%;参加工伤保险人数78.27万人,增长0.3%;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9.77万人,增长3.3%。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定病种增加至55种。实施“惠民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

交通运输

综述

汕头市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4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汕头市原基础设施落后,处于“省尾国角”的闭塞状态,1990年后,共改建、扩建、兴建磊口大桥、潮阳和平大桥、澄海外砂大桥、东里大桥等桥梁372座、16763米。1995年和1999年,相继建成的汕头海湾大桥和汕头石大桥,结束汕头靠轮渡交通的历史。交汇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建成通车,沟通龙岩市,连接赣州市,纵贯粤东,成为汕头经济发展的主要运输通道。以深圳—汕头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为标志,国道324、206改造完成,实现汕头经济命脉的公路交通历史性大跨越。

2021年,汕头市全年货物运输总量8652.64万吨,比上年增长12.3%。货物运输周转量83.62亿吨公里,增长6.4%。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138.25万吨,比上年增长23.5%。其中,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79.99万标准箱,增长12.9%。全年旅客运输总量533.87万人,比上年下降60.3%。旅客运输周转量37.36亿人公里,下降14.4%。

2021年末,汕头市社会公共汽电车运营车数2336辆、2553标台,分别比上年增长0.7%和0.4%;全市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148条、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总长度3480公里,分别增长1.4%和下降2.0%。全年全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11005万人次,增长15.0%。公共轮渡营运船只3艘,客运量96.1万人次。全市出租汽车运营806辆,客运量608.7万人次,分别下降27.9%和46.3%。

铁路

汕头市有广梅汕铁路厦深铁路过境。广梅汕铁路设有汕头站汕头北站等车站,通往广州市江西省。汕头站为广梅汕铁路始发站与终点站,厦深铁路设有潮阳站

2021年,汕头市铁路旅客吞吐量871万人,货物吞吐量82.7万吨。

截至2021年末,汕头市铁路通车里程数42.2千米。

公路

汕头市有深圳—汕头高速公路汕汾高速公路汕头—梅州高速公路潮惠高速汕头-湛江高速公路潮汕环线高速公路过境。还有324国道、206国道两条国道过境,9条省道过境,通往潮州市揭阳市等地。

2021年,汕头市公路客运量304.83万人,货运量6164.16万吨。

截至2021年末,汕头市公路通车里程数4053.6千米。其中水泥、沥青路面4050.1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26.8千米,公路密度184.3千米/百平方千米。

水路

汕头市境内有汕头港,汕头港是一个具有150多年历史的老港,是沿海25个国家级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广东省海岸线上的五大沿海主要港口之一,划分为榕江港区、老港区、珠池港区、马山港区、堤内港区、田心港区、南澳岛港区、广澳港和海门港区。截至2021年8月,汕头港有外贸直航航线14条,外贸驳船线5条,航线连接了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地中海等国家和地区;此外还有内贸航线15条,内贸驳运支线3条。

2021年,汕头市水路货运量487.1万吨。

截至2021年末,汕头市内河航运通航里程数401千米,码头长度6029米,泊位37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4个。

航空

汕头机场位于龙湖区外砂镇,为军民合用机场,开通广州市北京市上海市等地国内外客运航线共29条,每周起降436架次。2011年,客运量190.2万人次,货运量2.3万吨。2011年12月15日,民航业务全部转到揭阳潮汕国际机场

2021年,汕头市航空客运量229.04万人,货运量1.38万吨。

人文

综述

潮汕文化是古代南粤土著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相融合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三大文化之一。潮汕文化特点兼具民间性、兼容性、精细性、开拓性。潮剧、潮乐、潮汕地区方言、潮汕工艺、潮汕民居、潮州菜和工夫茶等传统文化根植于海内外潮人,富有浓郁地方特色。潮剧是中国十大戏曲剧种之一,源于宋元南戏的一支,形成于明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掘整理传统剧目1000多个。潮剧唱腔清丽,做工细腻,流行于粤东闽南地区及东南亚各国。潮州音乐是中原古乐与潮汕民间曲调长期渗透融合形成的地方音乐体系,色彩浓郁、丰富、完整。演奏形式包括弦诗乐、细乐、庙堂乐、笛套古乐、锣鼓乐等。

民间艺术

汕头市有陶瓷、抽纱、潮绣、石雕、金漆木雕、嵌瓷、花灯、香包、泥塑、剪纸等民间艺术。

文物

截至2020年末,汕头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6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处,省水下文物保护区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503处。有博物馆纪念馆24处。全市馆藏文物23563件套,其中1级20件套、2级289件套、3级3969件套。

非遗

截至2022年5月,汕头市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共160项,其中列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51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14项。

市花

1982年12月,由汕头市民直接投票推选,确定金凤花为汕头市市花。1997年1月,汕头市确认增选兰花(指兰科兰属中墨兰、春兰、建兰、寒兰、蕙兰等地生兰)与金凤花并列为汕头市市花。

方言

汕头市方言主要为潮州话,还有少数客家居民使用客家话。潮汕话流行于汕头、潮州市揭阳市等市所在的潮汕一带地区,属闽方言区粤东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以潮州府城话为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汕头市区话逐步取代了潮州府城话而成为潮汕方言的标准话。至90年代,汕头电视、广播都使用汕头市区话播音。潮汕地区话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它保存着大量古汉语语音、声调、词汇及语法特点,也保存着不少古闽南语底层词,有不少马来语英语借词。2006年,由中国社科院编完成的《现代汉语音库》收录汕头话音档,将汕头话子项代替原来的潮州话子项,标志着汕头话作为潮汕方言代表,得到国家的权威确认。

美食特产

汕头市有清炖鱼翅、生炊龙虾、上汤焗鲍、红海参、护国素菜、豆酱焗鸡、豆酱焗蟹、卤狮头鹅、牛肉丸、金瓜芋泥、厚蚝烙、猪肠胀糯米、双烹粽球、炒糕粿、油浸鲎粿、水晶球、煎鼠壳粿、落汤钱等美食。还有汕头亚热果酒、潮汕地区橄榄菜、潮汕贡菜、金玉三捻橄榄、西胪乌酥杨梅、南澳牡蛎、潮阳姜薯、达濠鱼丸等地理标志产品。

友好城市

风景名胜

综述

汕头市有旅游资源近百处,大致可归为海、山、潮、侨、庙、史等几类。主要景点有礐石风景名胜区、中信度假村、莲华乡村旅游区、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公园、前美古村侨文化旅游区、南澳岛生态旅游区、莲花峰风景区、太安堂中医院博物馆、和平大峰风景区、妈屿岛旅游区、东华村潮乡旅游景区、中山公园陈慈黉故居、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

主要景点

礐石风景名胜区位于濠江区,是一个海湾环抱、具有亚热带风光的天然滨海风景名胜区。区内陆域面积13.47平方千米,有大小峰峦43座。有垂虹洞、天坛花园、龙泉洞、桃花涧、流丹阁、盟鸥亭、衔远亭等景点。

桑浦山风景区位于金平区北郊,与揭阳市潮州市接壤,区内有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大学七日红公园、翁万达书院等景点。北回归线标志塔高13.6米,每年夏至日可看到日影直射后向南回归的天文现象景观。七日红公园与汕头大学、翁万达书院等毗邻,为纪念1927年“南昌起义”后在潮汕地区建立的“七日红”革命政权。翁万达书院是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青少年读书遗迹。

南澳岛生态旅游区位于汕头市东北,距汕头市区11.3海里,是由主岛和南澎列岛勒门列岛等23个岛屿组成的海岛县。陆地总面积111.5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6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99.2千米,岛上最高峰海拔588.1米,为汕头最高峰。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唯一海岛县。可供旅游海滩60处,文物古迹50多处。岛上有宋皇室少帝赵昰以及大臣陆秀夫等避乱留下的“胜迹”。还有“南澳1号古船”古沉船博物馆,展示了从“南澳号”古沉船打捞上来的各类文物。

陈慈故居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是广东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旅外侨胞陈黉利家族于1910年兴建,建筑先后历经40年,包括有“郎中第”“善居室”“寿康里”和“三庐”等宅第,共有厅房506间,面积2.54万平方米。有木偶馆、戏曲馆、民俗馆、工艺馆等展馆,还有双咬鹅、工夫茶道等民俗表演。

莲花峰风景区位于潮阳区海门镇,景区海岸线长达1200米,海滩沙净水洁,地势平缓。南宋末年,文天祥带兵抗元退抵潮阳,赵昺乘船奔新会崖门。文天祥登莲花峰,寻望不见帝舟,悲痛顿足,石碎成莲花状,文天祥又用剑在石峰上刻下“终南”二字。自宋代起,莲花峰便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凭吊前贤的芳迹。莲花峰西北侧有建于明万代的莲峰书院,还有望夫石、莲峰古寺、天然浴场和摩崖石刻等景点。

中山公园位于金平区,1928年建成开放,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公园古迹众多,还有展虹桥、碧波桥、玉带桥、槐萌桥、丁水桥、七贤亭、浩然亭、绳芝亭等景点,以及游戏场、少年宫、馆花宫、动物园等设施。

著名人物

翁万达

翁万达(1498~1552年)字仁夫,号东涯,谥襄毅,亦作襄敏,揭阳市江都人(今金平区鮀江街道举登村),明朝封疆大臣、诗人,官至左副都御史兵部尚书,统理北方边防事务。潮汕地区百姓为其建庙,著有《稽愆集》《东涯集》《总督奏议》《平交纪事》等传世,其后人辑有《翁万达集》。

侯祥麟

侯祥麟(1912~2008年)又名侯波,出生于广东汕头。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主席团成员,中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和中国炼油技术的奠基人。多次获得国家、国际重大奖项;主编《中国炼油技术》等专著。

杜国庠

杜国(1889~196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曾用杜守素、林柏修、吴啸仙、吴念慈、林柏、杜惑等笔名。澄海区莲阳乡兰苑村(今汕头市澄海区莲上镇兰苑村)人。他翻译了大量的文艺理论、哲学著作,合编了《新术语辞典》《经济学辞典》,还有《便桥集》《杜国庠文集》等作品。

城市荣誉

参考资料

自然地理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4

2023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汕头市统计局.2024-05-27

汕头2024年经济成绩单出炉.南方+客户端-今日头条.2025-02-01

景区景点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4

陈涛当选汕头市市长.今日头条.2024-10-28

..2022-11-23

汕头年鉴2021.广东省情网.2022-11-17

面积人口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4

2021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0-22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职责及内设机构.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15

行政区划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20

城市名片.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14

行政区划_龙湖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龙湖区人民政府.2022-10-22

2021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0-22

行政区划_濠江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濠江区人民政府.2022-10-22

2021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0-22

2021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0-22

2021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2-10-22

汕头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14

汕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一号)_统计公报_汕头市统计局.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6

汕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三号)_统计公报_汕头市统计局.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6

汕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四号)_统计公报_汕头市统计局.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6

汕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六号)_统计公报_汕头市统计局.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6

2022汕头统计年鉴;三、人口.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4

汕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头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2-06

2021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汕头市统计局.2022-11-23

汕头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2-06

教育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4

2022汕头统计年鉴;十九、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和其他.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教育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体育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4

2019年汕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汕头市统计局.2022-11-22

劳动保障.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01

厦深铁路正式开通运营_汕头要闻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汕头火车站_交通基础设施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厦深铁路潮阳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2022汕头统计年鉴;七、交通运输、邮电.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14

深汕高速公路西段进行改扩建 计划今年12月开工建设|高速路_网易新闻.网易深圳.2022-11-21

双向8车道!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已....澎湃新闻.2022-11-21

广东入闽再添重要通道 汕汾高速公路通车.新浪网.2022-11-21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项目动态 汕梅高速公路年底动工改扩建.梅州市人民政府.2022-11-21

潮惠高速公路12月底建成通车-汕头搜狐焦点.搜狐焦点.2022-11-21

潮惠高速公路12月28日全线建成通车.汕头市交通运输局.2022-11-22

汕湛高速汕头至普宁段正式通车.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潮汕环线高速公路、汕湛高速公路汕头至揭西段全线通车.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2020年汕头港吞吐量将达1.4亿吨_图片新闻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汕头港:从河口港迈向现代化深水港_图片新闻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1

民间艺术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2-11-24

汕头12项目列入第八批省级“非遗”_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15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2-11-24

广东省志·方言志.广东省情网.2022-11-17

旅游指南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6

汕货名牌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02

华侨华人.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1-24

景区景点_城市指南_汕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人民政府.2022-10-14

广东省A级旅游景区名录(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_A级景区_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11-14

礐石风景名胜区AAAA级.汕头文化云.2022-11-19

南澳岛生态旅游区 AAAA级.汕头文化云.2022-11-19

潮阳莲花峰景区AAAA级 (汕头八景之“莲峰浩气”).汕头文化云.2022-11-1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