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开罗

开罗

开罗(英文:Cairo;阿拉伯语:قـــاهــرة‎),是埃及的首都,同时也是埃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公里处,北距地中海200公里,是埃及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开罗市由4个地区组成,分为38个区,截至2022年人口约1000万。大开罗区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截至2023年,约有2580万人居住在此,该区是阿拉伯帝国和非洲国家人口最多的城市,是世界第十六大都会区。古埃及人称开罗为“城市之母”,阿拉伯人把开罗叫做“卡海勒”,意为征服者或胜利者。

开罗的形成可追溯到公元前约3000年的古王国时期,作为首都,亦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中世纪时曾是拜占廷帝国的一个军事要塞。开罗的前身是福斯塔特城,641年由阿拉伯人创建。969年,从突尼斯入侵的一支阿拉伯人在其北建立了一个长方形新城——曼苏里耶城。973—974年,法蒂米德哈罗定都于此,并更名为开罗(阿拉伯语专业为胜利之意)。1179年,萨拉丁王朝时期得到扩展。自1260年开始,成为马穆鲁克王朝首都,修建了大量建筑物,有的保存至今,成为埃及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14世纪中叶,开罗达到极盛时期。1517年土耳其入侵埃及,开罗成为省会,开始衰落。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复定都于此。近代城市建设始于19世纪30年代。伊斯梅尔下令在中世纪旧城以西兴建欧洲式样的新城,使开罗西方化。20世纪以后,开罗人口激增,城区迅速扩展,工业、商业、金融、交通运输等也得到迅速发展。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伙同英、法对埃及进行武装侵略,使开罗受到较严重的破坏。后经过修整,开罗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开罗东邻浩瀚的阿拉伯沙漠(东部沙漠),西接广阔的撒哈拉大沙漠,北面是肥沃的尼罗河三角洲,南面是富庶的尼罗河谷地。属于亚热带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年平均温度30℃ ,最低温度19℃,最高温度37℃。年平均降水23毫米,开罗最佳旅游时间是1月至4月、10月至12月。开罗是埃及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西亚、北非地区的文化中心。开罗也是阿拉伯联盟总部所在地。著名的爱兹哈尔大学、开罗大学、艾因沙姆斯大学就坐落在开罗市。

开罗是一座国际旅游城市,古迹遍布城市。距市中心13千米处的吉萨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所在地。近80座金字塔散布在尼罗河下游西岸。开罗东部的萨拉丁城堡建于1176年,是国王萨拉丁抵御十字军东侵的古建筑。城堡上有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建于1840年,独具土耳其建筑风格。埃及政府决定在离开罗不远的“十月六日城”建立娱乐城,还将在红海沿岸和卢克索遗迹等地建立旅游村,在阿斯旺建立旅游治疗中心和野生动物园,以各种服务吸引游客。开罗西部以现代化建筑为主,具有当代欧美建筑风格,东部则以古老的阿拉伯帝国建筑为主,有250多座清真寺集中于此。城内清真寺随处可见,故开罗又称为“千塔之城”。现代开罗最明显的标志是高约187米的开罗塔,从这里可以俯瞰全城。

历史沿革

起源福斯塔特市

开罗的伊斯兰教历史始于公元642年,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去世之后的第十年,当时的名称是福斯塔特市,阿拉伯人军队入侵埃及击败驻守在这里的东罗马军队后进入这座非洲古城,建造了第一座清真寺阿慕尔·本·阿绥大清真寺。自一千多年前建立以来,开罗一直被认为是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文明的主要中心。它是伊斯兰世界中一座独特的城市,拥有多样性和丰富的文物和历史价值,开罗目前包含了埃及历代大部分首都,因为它们每个都是一个时代的首都。包括马塔雷亚地区的“赫利奥波利斯”市 和目前的艾因沙姆斯,以及自公元 641 年 21 日被阿姆鲁·本·阿拉斯 (Amr bin Al-Aas) 伊斯兰教征服以来埃及的首都前身包括福斯塔特市、阿尔- Qata'i、Al-Askar、法蒂玛开罗和赫迪夫开罗。

法蒂玛王朝时期

969年,伊斯兰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穆伊兹派遣大将昭海尔领兵攻入古城,同时,法蒂玛王朝迁都到此,并开始了大规模建设,其中有许多至今仍保留完好的麦加大清真寺。法蒂玛王朝进入埃及不仅是一个国家被另一个国家取代,而且是宗教、文化和社会上的彻底转变。”   开罗的命运与其他首都完全不同,公元 969 年,指挥官贾哈尔·西奇利 (Jawhar al-Siqilli)在法蒂玛王朝哈里发穆伊兹李丁·阿拉 (Al-Muizz Li Din Allah) 的命令下开始建造法蒂玛王朝的新城市。政治首都和精英总部,他称之为“开罗”。开罗城设置八座城门,大多在历史长河中损毁,只剩余三座,分别是Bab Al-Nasr、Bab Al-Futuh、Bab Zuwailah。

阿尤布王朝时期

统治了埃及二百多年的法蒂玛王朝在公元1169年被阿尤布王朝所代替,随着阿尤布王朝在埃及掌权,政府中心从开罗迁至山地城堡(萨拉丁·本的城堡), 除了城堡之外,为了保护开罗、福斯塔特以及它们之间的大片区域,萨拉丁决定在其中修建一座重要的防御城墙。整个工程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底部位于尼罗河畔北边的阿尔马克斯(现在的拉美西斯广场)和巴布阿尔坎塔拉在尼罗河以南的岸边(现在古埃及以南)。这项任务由巴哈·丁·卡拉库什实施,他开始建造山地堡垒,修建城墙,并在周围挖护城河,修复开罗的法蒂玛城墙。目的有两个:一是严密防御首都,抵御十字军可能的袭击;二是保护苏丹。卡米尔国王于伊斯兰历 604 年/公元1207年从开罗搬到城堡并居住。

马穆鲁克时期

马穆鲁克人于 1250 年接管了埃及,山地城堡仍然是政府所在地,是一座由城墙和塔楼加固的真正城市,这是他们从阿尤布王朝继承的最重要的遗产。开罗的扩张在这个时代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这种扩张是由于苏丹纳西尔·穆罕默德·本·卡拉文在他的第三个苏丹国(伊斯兰历709-741年/公元1309-1341年)期间进行的。 这被认为是这座城市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开罗的城市范围一度扩展到法蒂玛城墙的遗迹和Bab Al-Futuh外的 Al-Husseiniyah 社区,并越过它到达Al-Raydaniyah ( 现为 Al-Abbasiyah)  以及 Al-Darb Al-Ahmar 和 Qanater Al-Sabaa(“现在的 Sayyeda Zeinab”)社区以及出现在海湾西部大陆并向北延伸的社区。

奥斯曼帝国时期

公元 923 年至公元 1517 年,埃及和黎凡特的马穆鲁克国家垮台,奥斯曼帝国接管伊斯兰世界,开罗失去了马穆鲁克国家首都的地位,但保留了它在奥斯曼帝国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为它被认为是继伊斯坦布尔市之后的第二座城市,并且继续保持着自法蒂玛时代以来作为东方贸易主要中转站的地位。这有助于发展位于开罗法蒂玛王朝中心的古堡周围的主要商业中心。得益于爱资哈尔清真寺,开罗继续成为宗教和文化生活中心,该清真寺确立了其作为主要伊斯兰大学的地位,其光芒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延伸到许多地方。

穆罕默德·阿里时期

公元 1805 年,穆罕默德·阿里帕夏上台,不仅是古埃及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开罗市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下令对街道进行清扫、喷洒、清洁和照明。除了拆除和重建旧房屋外,他还下令重建现在的花园城地区,并在其中种植桑树,并更新了城门。他在城堡内建造了一些设施,包括贾瓦拉宫和他的清真寺“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他以奥斯曼风格建造了这座清真寺,并成为开罗独特的组成部分。

赫迪夫·伊斯梅尔时期

在这一时期,开罗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发展和质的转变,其面积扩大了一倍,并包括了新的城市社区。自从赫迪夫·伊斯梅尔登基以来,他决定向世界证明他的国家不仅在非洲,而且是欧洲的一部分,他建立了伊斯梅利亚街区(现为阿布丁地区和国家中心),他下令建造“阿布丁宫”,取代城堡成为埃及的官方政府所在地,直到公元1952年,他才将开罗发展成为埃及的新首都。广场和街道变得又大又宽,例如阿尔法加拉街。 毫无疑问,赫迪夫·伊斯梅尔为现代开罗奠定了真正的基础。

20世纪至今

1903年,现代交通工具的发明和汽车的出现,加速了新街区街道网络变化、增加了街区的面积。街道上铺满了坚固的石头,开罗郊区的现代化进程也在二十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在尼罗河上修建了新的金属桥梁,例如布拉克·阿布·埃拉桥(Boulak Abu El-Ela Bridge)(1908-1912 年)。1958年的修建萨拉赫萨利姆路,以及在马斯佩罗地区尼罗河滨海大道上建造了埃及“电视大楼” ,1961年修建开罗塔,开罗体育场也随之扩建,出现了新的区域,例如纳斯尔城和开罗的千座住宅。1987年,开罗成为第一个引入地铁的非洲城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埃及首都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公里处,北距地中海200公里,经纬度范围为北纬31°30° 2′ 41″ 东经31° 14′ 44″,是埃及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北与卡尤比亚省接壤,东、南与沙漠腹地接壤,西与尼罗河和吉萨省接壤。它的东部是东部沙漠。大开罗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是世界第十六大都会区,也是阿拉伯国家最大的城市,伊斯兰教世界最大的城市。开罗是扇形的,南部最窄,河谷被夹在沙漠中,北部最宽,山谷与三角洲融合。几个世纪以来,这座城市一直向西扩张,因为一条渐退的河道使得陆地上没有洪水。然而,由于需求增加,该市也一直延伸到北部和南部,并在尼罗河西岸开发了一片新区。开罗市的面积约为3084.676平方千米。

气候

开罗位于尼罗河三角洲顶点以南14公里处,尼罗河三角洲北部沿海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年均降水量50~200毫米。其余大部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气温可达40℃。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每年4月至5月间常有“五旬风”。

开罗只有两个季节,大约8个月的夏季和4个月的冬季。在夏季最热的月份是6月、7月和8月,日均最高温度为35摄氏度,日均最低温度为70华氏度(21摄氏度)。夏季气温高达117华氏度(47摄氏度)。在冬季,白天温暖干燥,夜晚凉爽和潮湿。1月至2月的日均最高温度为67华氏度(19摄氏度),日均最低温度为47华氏度(8.5摄氏度)。

地质

尼罗河三角洲盆地区域有多套生气烃源岩,以渐新统、中新统和上新统的海泥页岩以及中侏罗统、下白垩统沥青质泥灰岩和富含有机质页岩为主。区域主要储层为渐新世上新世三角洲相-深海浊积砂岩白垩纪中新世碳酸盐岩;主要盖层是上中新统硬石膏岩和层内页岩。该区域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类型丰富,已发现的油气田以复合型圈闭为主,规模普遍较大,表现为浊积扇和礁体的发育。

地形地貌

埃及平均海拔利比亚沙漠地平线以下133米(436英尺)到西奈半岛的2629米(8625英尺)以上。尼罗河三角洲是一片广阔的冲积地,向海倾斜约160公里(100英里),在亚历山大(Al-Iskandariyah)和萨伊德港之间有250公里(155英里)的海上前线。开罗以南的大部分地区(被称为上埃及)是一块台地,海拔约460米(1500英尺)。尼罗河的狭窄河谷被高达550米(1800英尺)的悬崖所包围,河水从阿斯旺流向开罗约900公里(560英里)。

开罗属于尼罗河三角洲地貌,是由尼罗河干流进入埃及北部后,在开罗附近散开并汇入地中海而形成的。古埃及的古文明就是依赖于尼罗河三角洲肥沃的土地而发展起来的。该三角洲扇形,是在河流输沙量大,而海洋波浪、潮汐较弱的情况下形成的。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开罗水资源主要来自于尼罗河,尼罗河全部水量中,60%来自青尼罗河,32%由白尼罗河供给,但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变化很大。在洪水期,尼罗河水量中青尼罗河占68%,在枯水期,只占17%。位于埃及首都开罗以西的“卡塔尔”盆地地下水库,储水量30亿m3。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开罗地区生长着许多种类的水生植物。在三角洲的排水渠中不仅可以看到古代的莲花种类,还有100多种草类,其中包括细茎针草

在整个三角洲、尼罗河谷和绿洲都生长有海枣,包括栽培枣椰树和亚自生枣椰树。红果圆柏(Phoenician juniper)是唯一的本地针叶树,其余均为栽培针叶树品种。

动物

家畜以尹达、骆驼、驴、绵羊和山羊为主。斑点蛇遍布尼罗河谷,埃及眼镜蛇则出现在农业区。蝎子在沙漠地区很常见。昆虫种类繁多,包括蚱蜢。尼罗河在约有190种鱼类,其中最常见的是尼罗罗非鱼尼罗尖吻鲈黑鸢是尼罗河谷和法尤姆的特色鸟类,该地区还有大白鹭牛背鹭以及戴胜等鸟类。

自然灾害

开罗发生较为频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暴发、沙尘暴和地震。1992年,开罗地区发生里氏5.9级地震,破坏力非同寻常,造成561人死亡,12392人受伤。

行政区划

开罗被认为是一个地级市,但它既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省。开罗是埃及最大的城市,同时也是埃及最小的省。开罗市由4个地区组成,分为38个区:北部地区 分成8个区;东区 分成9个区;西区 分成9个区;南部地区 分成12个区。

以上参考资料:

政治

开罗作为埃及和阿拉伯国家的政治中心,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所在地。开罗也是政府总部,总统府、总理、其他部委、众议院、中央银行和其他权力机构所在地。开罗在现代时期不断扩张,并与吉萨省及其一些郊区以及来自卡尤比亚省的舒布拉·埃尔·凯马(Shubra El Kheima)组成了一个半官方行政实体,即所谓的大开罗。

现任市长易卜拉欣·萨贝尔·哈利勒·哈利勒(Mr. Ibrahim Saber Khalil/السيد / إبراهيم صابر خليل خليل)。

人口

人口数量

开罗一直是一个强大和人口众多的城市,并一直延续到21世纪。截至2022年,开罗市拥有约1000万的人口,截至2023年,有2580万人居住在大开罗地区,该都市圈是埃及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密度约为19376人/KM2,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第37个城市之一。大开罗地区的人口预计到2035年将超过2800万人。

族群

尽管许多族裔群体在过去几百年中居住或影响了这座城市,但开罗目前少数族裔的人数极少。少数族裔不以任何特定的社区为中心。埃及人是这个城市的主要民族,住在开罗的大多数外国人都来自美国以及英国。89%的开罗人认为自己是逊尼派穆斯林。很久以前,这座城市有大量的犹太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去了以色列或美国。

语言

开罗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部分人使用英语和法语。由于埃及境内民族多样,例如萨伊迪阿拉伯语、东埃及贝达维阿拉伯语、苏丹阿拉伯语、多马里语、诺比因语、贝雅语等也被部分当地人使用。此外,希腊语亚美尼亚语和意大利语,以及阿姆哈拉语和提格里尼亚语等非洲语言是移民的主要语言。

宗教

开罗的主要宗教是伊斯兰教,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并且明言“伊斯兰教的立法原则是立法的主要依据”。由于历史原因,基督教希腊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也在开罗境内存续。

经济

第一产业

长绒棉埃及长绒棉的主要代表,占其棉花产量的70%,开罗地处尼罗河三角洲,是长绒棉的主要产区,也是开罗的支柱型产业。中短绒棉主要销往印度巴基斯坦、中国、孟加拉国美国等国,出口品种以长绒棉和超长绒棉为主。

第二产业

古埃及属开放型市场经济,拥有相对完整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体系。开罗经济以工业以纺织、食品加工轻工业为主。20世纪下半叶,现代制造业大幅扩张。自1952年革命以来,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在纺织品和食品加工业 (其中包括对在肥沃的三角洲种植的各种水果和蔬菜进行罐头加工和冷冻,以及加工在美国种植的甘蔗),工业品生产除了钢铁之外,电器生产也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

旅游业开罗服务业的支柱产业。旅游业是埃及经济最重要的部门之一,雇用了约12%的埃及劳动力。2021年旅游业收入超过130亿美元。开罗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点有埃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等。2022年埃及共接待1170万人次游客。,开罗是埃及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埃及的大部分重要银行、酒店、餐馆、娱乐场所 、咖啡馆均位于开罗。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开罗已开始将自己打造为世界一流的旅游胜地和会议中心,并举办了许多重大国际活动。

社会

教育

开罗是高等教育的中心,著名的高等学府有开罗大学艾资哈尔大学。特别是建于公元九六九年的艾资哈尔大学,是伊斯兰教世界最古老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伊斯兰教的梵蒂冈”。这座学校有世界上伊斯兰书籍最多的图书馆,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师都以能在爱资哈尔大学深造而感到自豪,爱资哈尔大学始建于970年,为纪念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而得名。988年,爱资哈尔大学正式开学,学习的基础科目为伊斯兰教法律、神学阿拉伯语。12至13世纪,爱资哈尔的学科增多,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较大规模的伊斯兰教育、研究中心。19世纪后期,爱资哈尔长老穆罕默德·阿布笃对其经院式的古老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使其发展为自成独立教育体系的综合性伊斯兰大学。

开罗大学是一所位于埃及首都开罗的综合性公立大学,也是埃及和整个阿拉伯国家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成立于1908年12月21日,最初是由一个由皇室赞助的私人公民组成的委员会创立的一所民用大学。1923年3月12日,法学院和医学院并入大学。1925年,在国王福阿德一世的领导下,这所大学成为一所公立大学。1928年,大学开始在其现址建立永久总部。1940年,在福阿德一世国王去世四年后,为了纪念他,该大学更名为福阿德一世国王大学。1953年12月28日颁布法令,将大学名称从福阿德一世改为开罗大学。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开罗大学位于第371名。

卫生健康

在开罗以及周边地区,有许多私人医院,由一个或几个医生开设。许多私人医院甚至露天经营,没有暖气、空调之类的设施,也没有封闭的无菌病房,它们大都是传统的埃及式样,门窗都是打开的。埃及小型私人医院通常只能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仅能够进行有限的外科及物理治疗。只有少数的几家样式结构建得像西方国家的医院,配有现代的医疗技术及设备。

文化事业

文化活动

开罗国际书展

自1969 年,埃及作家和出版总基金会已故主席苏海尔·卡拉马威 (Suhair Al-Qalamawy) 博士提出这一想法以来,该展览这颗明星就在文化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1969年,此后埃及图书总局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每年举办一次展览,除了参展的外国图书外,还展出来自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各个知识领域的图书。

开罗国际电影节

开罗国际电影节是在埃及开罗举办的一年一度的电影节。它是第一个在阿拉伯世界举办的国际电影节,也是国际制片人联合会承认的合法性的15个国际电影节之一。

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

开罗国际实验戏剧节是由埃及文化部举办的戏剧节,它是一个非竞争性的戏剧节,旨在不同民族和群体之间建立关于戏剧和表演形式的交流和对话,并介绍戏剧和表演形式。让世界各地的剧作家了解埃及和阿拉伯国家戏剧界的最新动态。

文化场馆

埃及博物馆

埃物博物馆,又称埃及古物博物馆,位于首都开罗解放广场,设于一座建于1901年的建筑内,是非洲最大的博物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埃及古物收藏。馆内拥有超过120000件珍贵文物,展品丰富而具有代表性。馆内展品包括古埃及历代法老图坦卡蒙的宝藏,其中最具标志性的是黄金埋葬面具。黄金埋葬面具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品之一,同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文明的杰出象征。

大埃及博物馆

开罗国家博物馆位于吉萨,占地50公顷,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该博物馆于2000年起开始建造,受资金和国家动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至2023年春季才对公众开放。馆内收藏了埃及数千年人类文明的考古文物,时间跨度从前王朝时期到希腊罗马时代(约公元前3100年至公元前400年)。博物馆藏品来自埃及的许多文化机构,包括位于开罗市中心的开罗国家博物馆。该博物馆的核心藏品是在图坦卡蒙国王陵墓中发现的藏品,包括木乃伊、陪葬面具、内金石棺、珠宝和王座等。

埃及国家军事博物馆

国家军事博物馆位于开罗城堡内三座圣宫的西北,始建于1937年,最初地点位于开罗市中心的埃及战争部旧大楼内,后被转移至开罗花园城区的临时地点。1949年11月,博物馆迁至开罗城堡的哈拉姆宫。在1982年至2011年年间,该博物馆被多次翻修。

10月6日战争博物馆

10月6日战争博物馆位于开罗赫利奥波利斯,是一座纪念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博物馆。博物馆占地约32000平方米,建成于1989年10月5日,由前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主持落成典礼。博物馆为一座圆柱形堡垒式建筑,采用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由埃及国家军事博物馆部管理。

太阳船博物馆

太阳船博物馆(Museum of Sun Boat)位于胡夫大金字塔南侧的太阳船博物馆,是用考古挖掘出约公元前2600年的古木船修建而成。1954年,在金字塔林立的古迹重地,胡夫金字塔的东边发掘到三个船坞,又在南边找到两个船坞。搬走船坞处的巨石,竟发现了一艘用优质黎巴嫩杉木制成的大船。船内有桨、缆绳,船身长43.5米,船头高5米,船尾高7米。这艘船就是曾轰动世界考古界的“太阳船”,又名“胡夫船”。古埃及人在胡夫金字塔附近的岩石层上挖凿出宽畅的空间,停泊这艘太阳船,供古埃及历代法老们陪伴太阳神在冥冥世界进行昼夜的航行。

科普特博物馆

科普特博物馆(Coptic Museum)位于开罗南边浮斯塔地区,它展出早期(从3~10世纪中叶)基督教最兴盛时期的文物和艺术珍品。浮斯塔区在罗马时代被称为巴比伦,曾建有城堡,目前城堡的废墟仍被妥善地保留在科普特博物馆的东边,以供游客凭吊。现今之博物馆建于1908年,主要收藏埃及境内所有的科普特美术品。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Museumof 伊斯兰教 Art)搜集了世界各地有关回教的美术工艺品、生活用具、武器、乐器、布料、窗花及灯饰品等,以地域、时代分别陈列展览,为了解研究回教世界的经典之地。该馆位于开罗的回教区(Islamic Cairo),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伊斯兰博物馆,收藏有8万多件珍贵文物,是埃及第二大博物馆,仅次于收藏古埃及古埃及历代法老文物的国家博物馆。新建了展出古代珍贵织品的纺织品室和伊斯兰各国王朝金、银币的钱币室,增设了手稿部和珍品馆,并新辟了一座文物花园。博物馆整修后改进了展出方式,装置了播放阿拉伯古典音乐的中央控制音乐系统和介绍文物情况及伊斯兰教历史的录像设备。

交通

航空

开罗国际机场(Cairo International Airport),是埃及国家门户机场,是埃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也是非洲第二繁忙的机场,位于开罗,西南距开罗市中心约16公里,东南距新开罗市中心约14公里。

开罗国际机场埃及航空总客运量的37.8%,开罗国际机场是联结亚、非、欧的重要国际航空港,占埃及国际货运总量90%以上,2020年国际运量达43.9万吨。2008年,埃及航空公司正式加入星空联盟

2019年11月29日,埃及航空开通杭州市直飞开罗航线。该航线由埃及航空787-9波音787执飞,每周运营两班,飞行时间约11小时。

截至2024年2月,开罗国际机场占地约37平方公里,共有三个航站楼,其中3号航站楼是最大的航站楼。

公路

公路网络主要集中在尼罗河两岸和红海沿岸,连接尼罗河沿线主要城市,南至阿斯旺,北至亚历山大等地。以开罗为中心,辐射至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公路网络也相对发达。

航运

埃及境内的尼罗河全线可通航,加上灌溉用的河渠,可通航水道总长约3500千米,但利用率不高。较为常用的航线有开罗至阿斯旺,长度980千米;开罗至亚历山大,长度205千米;开罗至杜米埃塔,长度241千米。

公共交通

埃及拥有两条地铁线路,总长64千米。主要的地铁系统位于首都开罗。自1987年10月启用以来,开罗地铁系统已经发展成为城市交通的关键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开罗地铁拥有三条线路,其中1号线和2号线的总长度达65千米,每天能够运送超过300万名乘客。2012年,3号线的一、二期正式启用,而三期和四期仍在建设中。此外,4号线、5号线和6号线也已经规划在未来进行建设。古埃及国家隧道管理局计划在2032年之前新建六条地铁线路,以更好地连接大开罗地区与周边郊区,进一步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

开罗赫利奥波利斯(Heliopolis)地铁站是非洲及中东地区最大的地铁站之一,位于开罗地铁三号线,占地10,000平方米,费用约19亿埃及镑(1.168亿美元)。赫利奥波利斯地铁站共有三层八个出入口,将有大量商铺出租。瓦齐尔表示,交通部正考虑在开罗地铁三号线四期工程上额外建设3个地铁站,费用约15亿埃镑,如建成将使四期工程总预算达到177亿埃镑,目前三号线建设已花费970亿埃镑。

文化

官方标志

开罗的官方标志是爱资哈尔清真寺,伊斯兰世界的尖塔和平台。

饮食

库沙里

库沙里(kushari),是埃及国菜,也是一种备受欢迎的街头美食。它是一种传统的埃及主食,搭配意大利面、埃及炒饭、粉丝和棕色扁豆,然后撒上辛辣的番茄酱、大蒜醋,最后点缀上鹰嘴豆和脆皮炸洋葱,通常会在表面淋上蒜汁、蒜醋或辣酱

法拉费

法拉费(Falafel)是一种源自阿拉伯地区的油炸球状或肉盒子形状的小吃,是中东地区和埃及的特色美食,主要由蚕豆和鹰嘴豆粉制成。法拉费通常放在皮塔饼或萨蒙饼中,也常用来制作法拉费三明治,食用时撒上沙拉、腌菜和辣酱,再淋上芝麻酱。这道美食在埃及通常以蚕豆为主要原料。

穆卢基亚

穆卢基亚(Mulukhiyah)是一种由长蒴黄麻的叶子制成的菜肴。穆卢基亚通常被煮熟后食用,而不是生吃,长黄麻叶的口味较苦,煮沸时会产生一种浓稠、高度粘稠的汤汁,类似于煮熟的咖啡黄葵。传统上,穆卢基亚常与鸡肉或鸡汤一起烹制,并搭配白米饭、绿柠檬酸橙

习俗

服饰

法老时代,埃及的炎热气候使人们服饰较为简单,多为由亚麻制成的薄而多孔的轻便衣服,遮盖着部分身躯,裸露部分较多。伊斯兰教传入后,绝大部分埃及人受教规的影响,改变了服饰,衣服遮掩全身,特别是女子。大袍(Jilbab)逐渐成为埃及人的民族服装,但不是正式场合的国服。大袍上部合体,下摆宽大,几乎长垂及地,两袖肥大,一般无领,前胸开口,套头穿着。男女样式大致相同,男式一般色泽较素,女式通常选用花布。面料以棉布居多,其次是丝绸和毛料。绝大多数农民和城市平民仍常年身穿大袍。下层男子头戴便帽,夏季防晒,冬季防雨。上埃及人在便帽外还缠上白色头巾。已婚妇女外出时一般头包黑色头巾,身穿黑袍。未婚女子则在花袍外披上轻薄的纱巾。此外,埃及的努比亚服饰中的元素反映了古埃及历代法老文明的许多特征。努比亚妇女的服装在刺绣和颜色方面与其他族群有所不同,女性服饰通常穿着一种模仿长颈鹿花纹制作的连衣裙,由薄薄的黑色地幔布制成,装饰有相同的条纹颜色。

待客礼仪

埃及人见面时比较热情,一般情况下,见到不太熟悉的人会先致问候(“As-salam alaykom”,意为“愿你平安祥和”),女性之间出于礼貌或表示亲热,更多地采用温柔的贴面礼,一般是先右边贴一次,后左边贴一次。异性之间通常是握手,只有亲戚之间行贴面礼。男女之间也可不握手,男士在握手时必须从座位上起立,女士则不必。埃及人不忌讳外国人家访,但禁止异性相互拜访。

禁忌

参观伊斯兰教清真寺时,一定要注意穿着打扮和行为举止,不要穿短裤、短裙及裸露的衣衫。进门之前一定要脱去鞋子,穿上寺门口鞋架上的拖鞋。如果接受了导游服务一定要在门票费用之外付小费;如果遇上寺里做礼拜,最好在寺中的凹室里回避一下。

风景名胜

世界文化遗产

开罗古城

开罗古城(HistoricCairo)1979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遴选依据为文化遗产(i)(v)(vi),面积523.66公顷,遗产编号为89。

历史上的开罗是世界上最特殊的城市之一,其建筑、艺术和城市遗产的非凡生存,充分体现了其悠久的历史和价值观的多样性。它位于欧洲亚洲和非洲国际贸易路线的历史十字路口,促进了它的繁荣,成为政治、文化和经济资本、学者的目的地和主要朝圣路线的停留地。9世纪至15世纪的时期--也被称为伊斯兰教文艺复兴时期--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特别黄金时代,当时开拓性的科学家、医生、天文学家、神学家和作家们的影响力和地位远远超越了伊斯兰世界。

开罗地处尼罗河三角洲上游,是埃及的首都。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商业中心。它由开罗省吉萨省和盖勒尤卜省组成,通称大开罗(GreaterCairo)。大开罗是埃及阿拉伯国家以及非洲最大的城市。开罗伊斯兰教古城位于现代开罗的东部,被现代化的商业地区所环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城市之一。开罗古城建于10世纪,有许多古老著名的清真寺、伊斯兰学校、市场和喷泉,是伊斯兰世界的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开罗在14世纪达到鼎盛。开罗伊斯兰教古城以卡利利市场为中心,向南北两方扩展,包括艾资哈尔大学清真寺、萨拉丁城堡等著名伊斯兰古迹。

1979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v)(vi),开罗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主要景点

苏丹·哈桑清真寺

苏丹·哈桑清真寺(Sultan Hassan Mosque)系埃及著名清真寺,位于开罗东南方穆罕默德·阿里大街尽头,占地7906平方米。该寺始建于1356年,工程历时33年。它充满伊斯兰建筑艺术色彩,有人认为它是中东最美的清真寺。寺内有两座呼唤塔,南面的塔有85米高,乃开罗之最。大门高37.7米,门内的巨大方形庭院,包括三座大厅和一个内院,仿佛一小清真寺。内院长32米,宽24~60米,正中有一淋浴用大水池,池上建有大圆顶,以多根大理石柱支撑。内院四角各有一门通向四座讲堂,每座讲堂教授穆斯林四种礼拜仪式中的一种,其中最大的一座讲堂面积为898平方米。内院四面还有四厅,南、北、西三厅都建有尖削的拱形石顶。东厅最大,富于伊斯兰建筑艺术色彩,厅壁用大理石和彩色石块拼排,天花板用砖砌,并用石镶边。厅内有巨大的大理石台,由三根方柱和八根圆柱交错支撑。大厅东侧是祈祷的壁龛,其右是大理石布道坛。壁龛两侧的两门可通向苏丹·哈桑的大理石衣冠冢。据墓碑记载,衣冠冢建于1384年,时为哈桑死后23年。墓四周有木制围栏,门上包有黄铜,镶嵌金、银。墓地上有方形的大屋顶,屋顶总面积为751平方米,高48米。

伊本·图隆清真寺

伊本·图隆清真寺 (Ibn TulumMosque)建成于公元878年,是开罗历史最久的清真寺,也是保留最完整的寺院,同时也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三座清真寺,位于开罗旧城南部。清真寺主要有一露天内院,长92米,宽91米,大致呈方形。庭院四周是四个列柱廊,以东侧的柱廊最雄伟,建有壁龛,它包括五排拱门,由巨大的方柱支撑,每个方柱四角,还有四根小支柱;其他三面列柱廊,每面都有两排拱门,拱门上雕刻着美丽的图案。与其他大多数清真寺不同的是,这些拱门用砖建造,外面敷以熟石膏。在庭院中央有大理石喷泉,上建八面形镀金圆顶。清真寺的尖塔造型独特,是仿照伊拉克萨马拉清真寺的螺旋尖塔设计。塔外有沿塔壁而上的螺旋形阶梯,可登塔顶。伊本·图隆寺前有一座安得森博物馆,原是公元1631年的一所私人宅邸改建而成,有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家具和其他日常用具,由此可窥见古代开罗上流社会生活的一斑。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 of Mohammed Ali)是埃及著名古建筑,位于开罗旧城萨拉丁城堡内。始建于1803年,具有土耳其风格。清真寺墙内外层,都敷以黄色雪花石膏。寺院正面刻有铭文,为〈古兰经)经文和最早的四个哈里发的名字。寺的大型圆屋顶高约52米,直径21米。两个尖塔直插云霄,塔尖距地面85米,为开罗标记之一。寺西南有一黄铜围栏,是穆罕默德·阿里的坟墓,他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的埃及“巴夏”(Pasha),1848年死后葬于此。寺内钟塔的大钟,是法国国王路易斯·菲利普送的礼物。

艾资哈尔寺

艾资哈尔大学清真寺(Al-Azhar Mosque)是开罗的第一座清真寺,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伊斯兰大学之一,位于开罗旧城。现在每年有几万人在此学习,他们来自埃及和其他伊斯兰国家,除研究〈古兰经》外,还学习阿拉伯文学、伊斯兰教法典、逻辑学、雄辩术、书法和某些自然科学课程,因此这座清真寺也被称为艾资哈尔大学。艾资哈尔大学共设35个系,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是基本的、必修的课程,有一半的课程包含伊斯兰教的内容。在接触专业课之前,学医学、法律、外贸等的学生,必须全力准备宗教课。该校依据《古兰经)的教规,对学生禁锢甚严,特别对女学生限制更甚,因此女学生们很少过问或参加社会活动。艾资哈尔大学图书馆藏书6万多册,其中1.5万册是珍贵的手稿。大学现有4000名学员接受回教免费教育。

卡内卡里利市场

卡内卡里利市场(Khan El Khalili Bazaar)是一个购物区,游客可到此选购纪念品,如金银铜工艺品、T恤、石刻、木刻、香精、地毡、纸莎草画等。由于商店集中,大可讨价还价。这个相当大的市场位于艾资哈尔清真寺之北,各行各业都集中于此,充满吆喝声、敲打声及各种喧哗声,热闹非凡。漫步其间,可领略埃及人的生活方式,也可增广旅游的见识。

金字塔

金字塔(Pyramids)在吉萨区(Giza),这里有三座大小差不多的大金字塔,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亦是游客必到之地,吉萨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它位于尼罗河的西岸,距离开罗市中心9千米,是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520年间由古埃及第4王朝的胡夫哈夫拉孟卡拉祖孙三代帝王所建,周围还被很多细小的金字塔、庙宇、贵族的坟墓所包围。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第4王朝古埃及历代法老胡夫生前所筑造。督造这座永久宫殿的天才建筑师赫夫翁努发动了30多万人的劳役大军,营造了20多年,于公元前2650年左右竣工。胡夫金字塔占地5.29万平方米,塔高原为146.59米,现为138米,塔底每边长220米(绕塔走一周,约有1千米),体积达350万立方米,塔体石块总数为230万块,每块平均重约2.5吨。第二座是卡夫拉金字塔,位于其父王胡夫的金字塔的西南面,塔高136米,塔底边长215.5米。第三座是位于前两座埃及金字塔西南面的孟卡拉金字塔,它比胡夫金字塔和卡夫拉金字塔都要小得多,但下部塔身外层是花岗石

狮身人面像

在吉萨大金字塔畔有一尊巨大的守护神,那就是举世闻名的斯芬克司狮身人面像。它是世界上最“长寿”的雕像,迄今已有4600多岁了。传说,哈夫拉为使本人的形象万古流传,下令能工巧匠为他雕像,利用一块露出地面的巨岩雕凿成宽48.8米、高21.3米(仅耳朵就有2米长)、身体像狮子(在古埃及,狮子是力的象征)、头部仿卡夫拉面目的巨像。后来,它同埃及金字塔一起变成了埃及的象征。每当夜幕降临时,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云集金字塔之际,开罗旅游局特意准备的灯饰便发出奇异的灯光,音响开始播送古曲,并以洪钟般的语调,荡气回肠地诉说古埃及的历史与沧桑。

开罗塔

开罗塔(Cairo Tower)是埃及最高的建筑物,塔高180多米,位于杰济拉岛上。每日早上或黄昏,必有大量游客登塔远眺。这里是观赏全市最好的地方,塔上可清晰地看到金字塔。

死人城

在开罗有一座数百年历史的墓地——著名的大学生墓,它是安葬埃及伊斯兰最高学府艾资哈尔大学毕业生的地方。墓地初建时位于开罗市郊,但随着城市日益扩大,墓地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这片墓地与世界各国墓地不同,远望墓地,只见一栋栋排列整齐的平房,还隐约看到有人走动,俨然像一个居民区。可是走到跟前一看,才发现这些“住宅”都是为死人而建的。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门框上写着“某某人之基”的字样。按照伊斯兰教的习惯,在死者安葬后要举行超度亡魂的仪式和祭奠。葬礼结束后,死者的亲人还必须留下来,住在“赫什”里为死者守灵40天。这种风俗一直延续到今天,墓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远远看去真的好像是一座小城镇。因此,人们就把这种墓地叫做“死人城”。在开罗,类似大学生墓这样的墓地共有7处之多。开罗的“死人城”,也是埃及的名胜古迹之一,每天都有许多游人到这里参观游览。

萨拉丁城堡

萨拉丁城堡(Citadel Of 萨拉丁·本)位于开罗东郊穆卡塔姆山脚下,是埃及苏丹萨拉丁为抗击十字军东侵而在1183年建造的。虽历经战争,且一角已毁,但整个城堡至今仍十分坚固。1946年,英国军队曾在这里与埃及军队交战。城堡上建有宏伟的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Mosqueof Mohammed Ali),极富土耳其风味。它建于1803年,其外形乃埃及标记之一,可在银币及纸币上看到。城堡外有很大的萨拉丁广场,12至19世纪这里是举行马球比赛、集会和行刑的地方。穿过广场,有苏丹·哈桑清真寺与城堡相对,登上城堡可俯瞰开罗全景。城堡在法老王朝时期是个大监狱,现开放为游览地。城堡内还有较小的清真寺和一座博物馆。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20–2021》,开罗经济竞争力排名第385位。

2020年12月,2020全球城市500强研究报告及榜单,开罗排名第92位。

2023年6月27日,位列2023年全球城市500强榜单第84名。

参考资料

Cairo,Cairo,Egypt.db-city.2024-06-24

cairo.cairo.gov.2024-06-25

埃及首都开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6-24

cairo.britannica.2024-06-25

The climate of Cairo.weatherandclimate.2024-06-24

阿拉伯国家联盟.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0-30

开罗地形图.topographic-map.2024-06-24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埃 及(202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7-11

开罗地形图.cairomap.2024-06-26

Egypt.Britannica.2023-12-19

The October 12, 1992, Dahshur, Egypt, Earthquake.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2023-12-19

about cairo.cairo.gov.2024-07-22

开罗省辖区.cairo.gov..2024-07-11

Cairo, Egypt Population.populationstat.2024-06-26

Constitutional Declaration 2011.Egyptian Government Services.2023-11-30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埃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2-18

"Egypt tourism numbers to fall less than feared"..Reuters Africa.2023-11-30

埃及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3-11-29

爱资哈尔大学教育和学术功能探析.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2023-11-06

开罗大学.qs.2024-02-08

大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开罗大学.2024-03-31

Cairo University The Largest University in Egypt.开罗大学.2024-04-01

Mohamed Osman Elkhosht .cu.2024-02-08

CairoUniversity.cu.2024-02-08

节日活动.cairo.gov.2024-06-27

Egyptian Museum Cairo – EMC.Egyptian Museum Cairo.2023-12-22

埃及.埃及国家信息服务中心.2023-11-30

大埃及博物馆:部分区域开放.新华网.2023-12-28

Grand Egyptian Museum.Britannica.2023-12-22

"Egyptian national military museum".Richard Seaman.2023-11-30

"October War Panorama".State Information Service.2023-11-30

Airport Information.cairo-airport.com.2024-03-19

奇观天下|探访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横跨尼罗河.奇观天下.2024-03-19

Cairo Airport: A Primary Hub For Airlines Flying To Egypt.myholidays.com.2024-03-19

埃及.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2-18

埃及航空开通杭州直飞开罗航线,787-9梦想客机执飞.新浪网.2024-06-26

埃及开罗赫利奥波利斯地铁站落成,为中东最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6-24

Egyptian Koshari Recipe.The Mediterranean Dish.2023-11-30

Falafel without fat.google.2023-11-30

Wild Crop Relatives: Genomic and Breeding Resources: Industrial Crops.google.2023-11-30

unesco.Historic Cairo.2024-06-26

穿透人类文明的时空:最新版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澎湃新闻.2020-12-12

开罗.开罗.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