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龙阳镇

龙阳镇隶属山东省滕州市,地处东经117°7'至117°12'北纬35°9'至35°35'。总面积78.77平方公里,距滕州市城区5千米。2013年辖55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0356人(2017年)。

2015年,生产总值已实现29.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6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16元。

历史沿革

唐宋时期,隶属徐州彭城郡(滕县)。

至顺元年(1330年)隶属徐州滕县。

洪武二年(1369年),滕县辖九乡八十七个社,龙阳君属史相乡东陈社。

正统元年(1436年)至清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1813年)隶属山东州滕县。

清沿明制。爱新觉罗·玄烨十一年(1672年),县令任玑定保甲法,按八卦名统72保,龙阳属坎方二保,至1813年(爱新觉罗·颙琰十八年)县令唐晟以“仁、义、礼、智、孝、悌、忠、信易八卦名,统七十二社,规制渐为划一”。龙阳属义二社。

民国初年暂沿清制。后因军阀混战,军事割据,朝南暮北,无一定政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率部至滕州市设区,龙阳属四区(东郭区)龙阳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滕县沦陷,产生了伪政权,龙阳君仍属四区龙阳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滕县第二次解放,人民政权正式建立,龙阳属七区(区政府驻龙山村)龙阳乡。

1958年10月,界河红旗人民公社建立,龙阳属红旗人民公社(驻界河)。

1980年至1984年,隶属枣庄市滕县。

1988年至今,隶属山东省滕州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阳镇位于滕州市市区北部,地处东经117°7'至117°12'北纬35°9'至35°35',总面积79平方千米,距滕州城区5千米。东临东郭镇,南与北辛街道接壤,西与界河镇、姜屯镇毗邻,北与邹城市王村乡交界。

地形

龙阳镇地势呈东北地区高西南低、北部高于南部的趋势。马河水库北干渠以北属山区,以南属丘岭地带。大清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平原。

气候

龙阳镇地处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以日平均温度小于10℃为冬季,10℃至22℃之间为春、秋季,大于22℃为夏季。春季回暖快,光照时间长,前期多北风,降水少,后期风和日丽,蒸发量大;夏季高温多雨,易涝;秋季降温较快,昼夜温差大,天高气爽,雨量骤减,后期多风易旱;冬季低温寒冷,天气干燥,雨雪稀少。

水文

龙阳镇境内以北沙河为主要河流,其余河道多系山洪河道,源短流急,含沙量大,汛期洪水暴涨,其余时间多干涸断流。

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

龙阳镇总面积79平方千米,平原耕地面积15.5平方千米,丘岭耕地面积12.5平方千米,山地8平方千米。平原耕地分布于大清河两岸附近,土质为砂性黄土土层深,土质肥,适宜发展粮菜种植业,现已建成沙土一带反季节蔬菜基地和史村一带阳芋姜黄种植基地。丘岭耕地分布于北部山区与南部平原之间,该区域土壤中含砂量较多,土层较薄,有些地方砂砾石露出地面,极易干旱。山地分布于接连不断的山头石壁之间,地块零碎,土层极薄。

水资源

龙阳镇水资源较为丰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地面库塘储水;另一类是地下水。库塘储水常年保持储水量650亿立方米,地下水丰富区域面积达35平方千米,地下水位一般在10至15米之间。

北部地带岭多、沟多、渠多。大清河流经境内11.5千米,除雨季之外,河水流量极小。2004年5月10日,投资320万元的北沙河龙阳橡胶坝建成,在龙阳桥上下游形成3千米的拦蓄水面,蓄水60万立方米,解决了沿河村庄用水的矛盾,对回补沿岸地下水,改善沿岸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矿产资源

龙阳镇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有花岗石石英岩、灰岩、建筑用地沙、河沙、风化砂等。龙山山石全属花岗岩,质地坚硬,花色黑、白、红、黄、蓝、绿相间,总储量为30亿立方米。

改革开放前,山石主要作为建房用石,每年开采量只有5万立方米。1980年后,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山石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山石的开采量每年达50万立方米,经济收入达1000万元。

建筑用风化砂分布在北部丘陵地带,储量约3000万方,河沙、地沙大都分布在大清河沿岸地带,储量可达1000万方,是龙阳镇主要矿产资源,为各类建筑工程及玻璃制造工业的优质原料。此外,在龙阳镇西部北部,煤炭资源、铁矿石资源也有一定的储量。

植物资源

花卉观赏植物

月季、菊花、梅花、桅子、玫瑰、海棠花仙人掌科仙人球、仙人柱、牡丹、一串红、荷花、夜来香铁树吊兰、看中国樱桃大花美人蕉、看石榴、君子兰、万年青野蔷薇大叶黄杨鸡冠花三叶草等100多种。

林木果树

1、主要林木有:杨、榆、柳、椿、梧桐、河北国槐刺槐、松、柏、杉木女贞荷花木兰、银杏、紫叶李

2、主要果树有:苹果冬枣葡萄、桃、油桃、杏、石榴、枣、山楂、核桃、梨树、车厘子、板栗。

药用植物

半夏、芦苇根、野艾蒿车前酸枣、菊花、桑叶、枸杞、牡丹、芍药丹参党参、气青萝卜、节骨草、延胡索、泽蒜、茵陈蒿、猫棵、冬瓜皮(仁)、绿豆、赤豆等100多种。

动物资源

家畜类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狗、猫、兔、貂、豚鼠

家禽类主要有:鸡、鸭、鹅、鸽、鹌鹑、环颈雉

哺乳纲主要有:野兔、黄鼬狐属、獾、刺猬亚科

鸟类主要有:乌鸦、喜鹊、麻雀、燕子、大杜鹃斑鸠属鸮形目啄木鸟科黄雀、麻古油、唧唧奎、水眼、百灵科

昆虫纲主要有:蚱蜢、蚕、蚜虫蟋蟀科蝼蛄科蜘蛛目、蝇子、蚊子、瓢虫、蚂蚁、差翅亚目蛴螬蜗牛、蚯蚓、蝙蝠、青蛙蠓虫毛虫

药用动物主要有:地龙、土元、蝎子蜈蚣壁虎、蛇、蜜蜂属、蝉、地鳖螳螂、蜗牛、蟾蜍等。

鱼类主要有:鲤鱼、乌鳢、大头鱼、鲢子鱼、草鱼、泥鳅罗非鱼、鱼、马郎、鲤骨鱼、黄鳝中华鳖、黾鱼。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10月,由原界河、司堂、龙阳、顾庙等乡和两水泉乡一部分村合并成立界河红旗人民公社。

1959年8月,从界河红旗人民公社分出建立龙阳人民公社。同时,邹城市划入的冯庄镇南岭、张山口、谷堆石、小河子、焦庄七个村属龙阳人民公社。

1966年,曾一度改龙阳公社为龙阳区,不久撤区复称龙阳人民公社。1984年3月,改公社为龙阳乡。

1991年10月,龙阳乡改制建镇,辖7个办事处62个行政村。

区划详情

2002年4月,村级规模合并,撤销办事处,并合并了王堂、郗庄、翟庄、北段庄、邱石、爱良庄、朱四7个村。

截至2002年4月,全镇辖55个行政村。

人口民族

人口

1960年至于1963年,马河库区居民迁到邱石村528人,焦庄村957人,小河子村586人。2007年,龙阳镇出生821人,死亡187人,省内迁入187人,省外迁入43人,迁出省内164人,迁出省外124人。

2007年,龙阳镇区6459人占总人口的8.9%,乡村66755人,占总人口的91.1%。

2013年龙阳镇总人口7.6万。

常住人口70356人(2017年)。

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龙阳镇共有13个民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土家族哈尼族)。

经济

综述

1998年,全镇地方财政收入仅为2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15元。2012年,生产总值已实现23.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9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63元。

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27.4亿元,同比2014年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5897万元,同比2014年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15016元,同比2014年增长12.7%。

第一产业

2008年,全镇小麦面积为2.3万亩,玉米面积为3.8万亩,番薯面积为1030亩,花生面积为3770亩,大豆面积为300亩。蔬菜单季面积为2.8万亩,蔬菜复种面积为6.2万亩,其中早春马铃薯面积2.6万亩,绿萝卜1.1万亩。

2005年以来,龙阳镇开始实施优质专用小麦良种补贴项目,至2008年,良种补贴面积达到1.5万亩,补贴的主要品种有济麦22、济麦20、潍麦8。2008年,全镇小麦平均亩产960斤,最高单产达到1216斤。

2013年,主导产业GDP比重达78%,全镇GDP同比增长13.6%,财政增收明显,增幅达26.5%,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实现增长1500元,增幅达15.2%。

2015年,农业、国土、水利项目,完成投资5600余万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3.8万亩。其中,农田水利项目,完成投资2750万元,覆盖耕地2.3万亩。全镇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总量达到89家,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绿萝卜种植面积近万亩,林果面积发展到7200亩。

第二产业

2004底,工业总产值81328万元,规模企业完成产值55269元。

2006年底,龙阳镇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11.85亿元,工业销售产值11.48亿元,工业增加值3.01亿元,利润总额0.96亿元。规模以下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1亿元。

2007年底,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0532万元,销售收入101165万元,上缴利税4366万元,实现利润4120万。

2008年底,龙阳镇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672户,从业人员4300余人,民营企业发展到160家,其中规模企业11家,共有职工11000名。

2015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施技改项目9个、技术创新项目7个,新增专利8项,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同比增幅均保持在9%以上。

第三产业

1987年,全乡个体饮食经营户10个,从业人员50人,饮食业年营业额10万元。1998年,个体饮食经营户发展到50家,从业人员180人。龙阳镇饮食业年营业额150万元。2008年,个体餐饮经营户发展到200余家,从业人员近1000人,全镇饮食业年营业额2000余万元。

2015年,旅游专业村2个,发展“农家乐”27家,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2处、示范村1个、星级“农家乐”8家。

文化

龙阳镇历史悠久,据考证在距今7000多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这里就已有人类定居从事农业生产,至今龙山脚下还保存着枣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周北杨庄遗址。至秦汉,这里更是人烟茂盛,产业发达,汉画像石《锻制兵器耕耘图》、《纺织图》、《乐舞六博图》以及大型汉墓群众多出土文物更进一步证明了龙阳君古代社会的发达。处于班墨故里,北临孔孟之乡,数千年以来,龙阳境内文化传承不绝,留下了儒墨思想交流融汇的大量历史遗迹,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加之山水优美、庙宇众多,无数文人墨客至此,题咏歌赋更为大观。

龙阳镇有枣庄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遗址19处,其中,“西杨庄文物保护遗址”位于龙阳镇卧龙村西杨庄西南角处,属于东周文物保护遗址,面积0.42平方千米,属于重点保护文物。

送子观音

史村现存有清代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二月建造的“送子观音庙”,占地近2000平方米,由主殿、南大殿、东西厢房组成,其中主殿高8米,长7米,宽5米,为砖石结构。解放前,每年正月初九为庙会,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纷纷来此朝拜。“文革”期间庙宇遭破坏,仅主大殿尚存。2007年,由群众自发捐资20余万元,对主殿进行了修复,并按照原貌,新建院墙、门楼、西厢房、观音像,对大殿内部设施进行了整理,对院内地面以及走廊进行了绿化,2007年10月,其被列为“枣庄市文物保护单位”。

玉皇庙遗址

庙址在刁沙土村西,始建于明朝初年,传说张玉皇曾在此地。庙址占地0.2公顷,内有三大殿与东西配房,道士二人。庙地2.5公顷。前殿有关羽塑像,中殿有观音、十八罗汉塑像,后殿有殷焦、殷红、上八仙泥玩具像。院内有钟楼,内置大钟一个,重数百斤。大门外有古槐两棵,树身直径达1.5米。1990年两槐尚存,其主干已中空,但皮嫩、叶茂,截至2008年仍有一颗存活。

古墓群

1998年,因建高速公路取土,在顾庙村北500米处,挖掘出一大型古墓群。初步查实,都兰古墓占地14公顷,已发现墓室400多个。墓室全为石板砌成,长2.5米、宽1.2米、高1米。墓室多为东西方向,大部分成双排列。有的石块上刻有圆环形图案。墓室内出土有形状不一的陶盆、陶罐、陶鼎等。完整陶盆高10厘米,上口直径20厘米;陶罐高20厘米,上口直径10厘米;三足鼎形状各异。陶器多为蓝色,表面光滑,做工精细。墓中出土钱币,已发现不同类型钱币2000余枚。

汉画像石

滕州市汉画像石馆是以汉画像石陈列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藏品个性鲜明,富有滕州市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征。表现手法丰富多样,画面精美,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艺术、宗教等各种领域,是一部“绣像的汉朝史”。共收藏汉画像石500余块,玉器、陶器、青铜器等文物105件,为山东省唯一的石刻展览馆。滕州汉画像石中精品众多,其中《纺织图》、《冶铁图》、《牛耕图》作为汉代社会生产力的代表闻名海内外。《泗水升鼎图》、《周穆王拜见西王母图》、《百戏图》为汉画像石中的极品。

基本陈列位于主馆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共分四个陈列内容。第一展厅为精品室,涵盖滕州汉画像石各种题材、发展阶段、不同风格、不同雕刻技法以及各种考古类型。第二展厅设置于地下,为石椁陈列,内容为出土于石墓中的汉画像石以及石椁墓复原。展示了滕州市早期汉画像石。第三展厅为墓室汉画像石,并配置两座多室墓复原,内容为滕州出土的墓室画像石。第四展厅为祠堂画像石陈列,内容为滕州小祠堂画像石陈列。

交通

龙阳镇位优越,交通便利,位于滕州市向北发展的中轴线上,距市区仅5千米,104国道京沪铁路、京台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穿境而过,至高速公路出口、长途汽车站、火车站、高铁滕州站均不足10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08年,龙阳镇中心幼儿园有4个班,大班、小班各2个,幼儿124人,教师16个。

龙阳镇共有小学15处,1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816人,有教职工313人,专任教师298人,其中中师学历413人,专科学历达到50%以上,小学校长全部持证上岗。

2008年8月,龙阳镇两处中学合二为一,称为龙阳镇中心中学,32个教学班,学生有1882人,教职工有136人。.

2014年已累计投资1950万元,完成了冯庄小学综合楼、西南岭小学综合楼、张堂小学综合楼、中心幼儿园4处校园主体工程,启动了龙山屯小学综合楼、刁沙小学餐厅建设,为镇中心小学、张堂小学等4所学校铺设了塑胶跑道。2015年,全镇已完成13处中小学和2处幼儿园的校舍建设。

卫生事业

2008年1至7月份,卫生院业务收入19.2万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36%;2008年,龙阳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为51425人,占常住农业人口的99.9%,1月至7月份共报销医疗费88.9万元,受益人口9485人次。

1985年,全乡行政村60个,设村卫生室60个,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93人。

1992年,医院建立了药品代购分发部,统一了镇(村)卫生院(室)的购药渠道。

1995年,开始逐步实行了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1998年,龙阳镇联合成了17个中心卫生所。同年3月,龙阳镇政府被滕州市政府授予全市“乡(镇)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先进集体”。

2005年,龙阳镇55个行政村,设村卫生室48个,乡村医生121人,其中女乡医22人,中医药人员16人,具备执业医师、助理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资格的10人。

文化事业

截至到2008年,龙阳镇已有文化个体户100多户,其中图书个体户20多户,音像个体户30多户,民间鼓乐队20多户,复印、打字、广告部10多家,婚庆公司20多家。 

2014年完成了镇综合文化大院改造,新建了村级文化大院10个、健身广场7处、社区服务中心1处。 

社会保障

2005年5月,龙阳镇参加医保34703人,参合率60%。至12月底,累计报销57万余元。

2006年,龙阳镇参合人数44779人,参合率达83.2%,总受益人58365人,报销额109479元。

2007年,龙阳镇参合人数43868人,参合率达91.1%,总受益人20998人,总报销额1915230.72元。

2008年,龙阳镇参合人数51425人,参合率达99.99%,1月zh8月份总受益人11468人,报销额856846.6元。

2015年,全镇4.3万余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6.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已有11365人领取养老金,全年共为9.8万人次报销医疗费用463.7万元。3415名困难群众领取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金,累计发放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46万元、低保补贴38.6万元,实施大病救助141人次,救助困难家庭68户、困难大学生24人、特困老人30人,实施农村危房改造89户,358名残疾人享受低保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190名残疾人享受护理补贴。

旅游

龙阳镇位于滕州市市郊,境内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是滕州最主要的自然风景名胜区之一。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又因特产丰富,素有“古滕正脉善国田园”之称。

2013年,龙山山东省十大“非著名”山峰评选中脱颖而出,“龙阳果香”被列入滕州乡村旅游“五朵金花”,龙山胜境风景区获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城市花园”已具雏形。

摩崖石刻

龙山主峰最高点海拔415米。170米以上山峰16座。石为花岗石,质细且硬。龙山为滕州市主要山峰之一,与峄山泰山遥遥相望,南北共处一线,属泰山脉余脉,山势东北西南走向。蜿蜒曲折,因状似游龙而得名。龙岭晴云是滕州八景之一,素有仙山之称。

参考资料

【述说区划】龙阳镇概况.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