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水泉乡

中华民国时期,分属双城区第三区和第四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分隶兴义市、国太等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同年末分隶第九区和第十区,1948年12月改隶杏山区和临江市。1956年3月,撤区划乡,设置水泉乡。1958年9月,改为水泉人民公社。1984年春,改为水泉乡。

水泉乡境内地势平坦,大部分为平地、平岗地,有少量岗地和洼地。全乡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94万亩,建有水库2处,灌溉兼养鱼。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亚麻甜菜等。乡办工业有农机修配、油米加工、制砖厂等。全乡共辖水泉、仁勇、大义、三林、大有、大德、荣华、大庆市、富有、韩家、丰收、旭光、自强、富生等14个村。1992年

末全乡总人口2.4万人,其中满、蒙古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9%。乡政府驻地水泉村新镶黄旗四屯。

概况

水泉乡位于双城区西北部。辖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水泉村,距市区26千米。双(城)杏(山)公路过境。

沿革

因境内有一处暖水泉子而得名。清嘉庆末年移旗屯垦时建屯,民国时期为三区、四区,伪满时期为兴义市、国昌,国太村。1946年为九区、十区,1949年为水泉区,1956年撤区设立水泉、临江2个乡,1958年改水泉公社,1984年改水泉乡。

1985年末,面积120平方千米,共4458户、26576人,辖14个村委会,22个自然屯,驻新镶黄旗四屯。1996年,面积120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富生、富有、自强、韩家、大有、大义、仁永、水泉、大德、大庆市、荣华、丰收、三邻、旭光14个行政村。2000年五普人口21224人。

区划

2010年代码及城乡分类

230182210:

~200 210水泉村

~201 220大义村

~202 220大有村

~203 220大德村

~204 220荣华村

~205 220富友村

~206 220三邻村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