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位于中国直辖市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670号,是复旦大学的二级学院。1917年复旦大学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并于1929年正式成立商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断。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率先恢复管理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管理学科专业学生,1979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管理学院。
学院设有8个系、29个跨学科研究机构。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含自设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8个(含自设硕士点)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会计硕士(MPAcc)、国际商务硕士、金融硕士及应用统计硕士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2018年,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结果中,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类别获评 “A+”。
截至2022年年底,学院有在读本科生866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05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01人。学院校友已超过56000人。高层管理教育中心每年培养近5000名学员,共计组织近66500名企业管理者参与培训,累计服务企业超800家。全院共有教师166人,其中教授58人、副教授62人。98%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取得境外博士学位的有81人,占总人数的49%。
学院在2007年成为PIM(Partnership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成员;2009年成为GMAC(美国商学院协会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会员;2011年参与发起成立CoBS(商学院商业与社会全球联盟);2012年作为创始会员加入GNAM(全球高端管理联盟)。2009年学院首次取得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国际认证,并于2012年、2017年、2023年再认证中连续三次获得五年期认证。2010年学院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并于2015、2020年再认证中连获五年期认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在2017-2021年UTD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中位列全球第83位(亚洲第9位、中国内地第1位)。
历史沿革
复旦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高校,早在1917年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商管理学科教育中断。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率先恢复管理教育,1977年开始招收管理学科专业学生,1979年成立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管理学院。2015年,复旦管院将迎来恢复建院30周年。2017年,复旦大学迎来创立商科教育100年。
1917年,复旦大学创设了商科,是中国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高校;
1929年,复旦大学商学院正式成立;
1951年,商学院更名为财经学院;
2009年12月9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功通过了EQUIS认证(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
2010年4月6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式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认证;
2010年正式获得AACSB(国际商学院联合会)认证,管院恢复建院25周年;
2012年大中华区唯一拥有三个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百强项目的商学院;
2013年10月12日国际顾问委员会成立;
2013年10月12日政立院区奠基;
2013年四个EMBA/在职MBA项目同时进入FT英国《金融时报》排名百强榜;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6,八年平均排名列位中国大陆第一。
-复旦大学—EMBA项目,位列第38名,蝉联全中文EMBA项目全球第一。
-复旦大学—香港大学IMBA项目,位居第51位,薪水增长率位居全球前三,在职MBA项目全球第六。
-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首次参评位居第54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七。
2017年复旦大学管理、上海市杨浦云计算创新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和循天能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政立国福科技创新平台。
2017年学院四大项目全部蝉联全球50强。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7位,连续6年身10强。
-复旦大学E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3位,参评以来稳居40强。
-复旦大学—BI挪威商学院MBA项目,位列全球第38位,在职MBA项目全球第5。
-香港大学—复旦大学IMBA项目,位列全球第43位,毕业生薪酬增长率位列全球第2。
2018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位列“UTD2013年-2017年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全球第87名,亚洲第9名,持续稳居中国大陆第1名。
2018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再次被授予EQUIS五年期认证。
2018年复旦大学MBA项目位列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全球第42位,稳居全球五十强。
2021年12月2日,复旦大学统计学系正式更名为“统计与数据科学系”。
2022年6月19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正式推出在线教育平台。
科学研究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形成一些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积累了一批优秀的学术专著、论文和专利,培养了一批卓越的学术带头人,形成了十几个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团队。
研究平台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下设9个院级研究机构。
院级研究机构:复旦可持续创新和增长研究所、复旦大学企业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上海物流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市场营销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企业人力资源研究所、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复旦大学国际企业管理研究所、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2018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获科研奖项13项,获科研立项24项。
根据2016-2020年UTD全球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位列全球第91位(亚洲第9位、中国内地第1位)。
学术资源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藏有中外文书籍6万多册,随书光盘百余种;每年订购印刷型期刊报纸近400种;并系统收藏有90年代以来学院教师的著作和学术论文,以及该院各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读者在该馆可免费检索复旦大学图书馆提供的200余种网上数据库、2.9万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00余万种电子图书,其中涉及经济、金融和管理的外文数据库59种、中文数据库34种。
《研究与发展管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支持下,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科技管理研究分会承办的综合性科技管理学术刊物,创刊于1989年。刊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的来源期刊,并同时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8年版)》。
学术交流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自1985年恢复建院以来,每年邀请百余位外籍专家、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和短期讲学,约有90名海外专家和企业人士被聘任为学院的特聘教授和兼职师资。学院每年接受的国际学生(含学位生和交换生)200余名,派出的交换学生在200名以上,国际交流合作院校达90多所。国际化战略已经覆盖到了学生、师资、科研、课程设置、企业联络、国际合作研究等各个层面。学院在2009年、2010年连续通过了以严格和权威著称的EQUIS认证和AACSB认证。
管理学院恢复建院以来,广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国际化战略,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美国、意大利、挪威、英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3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关系。国际化战略已经覆盖到了学生、师资、科研、课程设置、企业联系、国际合作研究等各个层面。
学院每年不仅定期派遣部分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到境外大学交换学习外,还提供多项短期境外交流项目和知名企业实习项目,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申请参加。
学院发起管理大师论坛、问学讲堂、聚劲论坛等各种讲座论坛,成为院企合作的纽带。学院还设立了专职团队,全方位对校企合作关系进行高效、有序地管理。包括瑞银集团、花旗银行、汇丰银行、美国硅谷银行、史带基金会、沃尔沃、复星集团、彭博、嘉吉集团、上海证券交易所等众多海内外著名企业与学院开展了企业参访、学生实践、论坛合作、人才定向培养、案例研究、资金与物资捐助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支持学院发展。
2023年6月15日,上海技术交易所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签约,宣布达成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运营战略合作。
国际权威认证
为了拓展更为丰富的全球化资源,加强与各国优秀商学院间的交流和科研合作,学院还积极加入诸多国际顶尖的合作组织。2007年,管理学院正式成为PIM(Partnership in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组织成员学院。2009年,学院成为GMAC(美国商学院协会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在全球的第173家正式会员。同年,顺利取得EQUIS(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国际认证。2010年学院以全球最快速度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国际认证,并于2015年通过AACSB再认证。在2012年的EQUIS再认证中,学院再获佳绩,成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家获得五年期认证资格的管理学院,并于2017年再次被授予EQUIS五年期认证。
国际合作
金融硕士
财务管理方向【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联合开设】
金融工程管理方向【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联合开设】
商务硕士
全球化经营与管理方向(GlobalMiM)【与伦敦商学院联合开设】
国际管理方向(DDIM)【与意大利博科尼大学和意大利路易斯大学共同合作开设】
MBA项目
复旦大学MBA项目
复旦大学IMBA(麻省理工学院项目)【与英文麻省理工(MIT)合作开设】
复旦大学IMBA(S3ASAT项目)【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高丽大学联合开设】
复旦-香港大学IMBA项目(双语)【与香港大学联合开设】
复旦-BI(挪威)MBA项目(英文)【与BI挪威商学院联合开设】
MPAcc项目
复旦大学MPAcc项目
EMBA项目
复旦大学EMBA项目
复旦-台大EMBA项目【与台湾大学联合开设】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项目(英文)【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联合开设】
DBA项目
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DBA项目【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开设】
办学条件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直属院(系)35个;开设本科专业76个;附属医院17家(其中4家筹建)。此外学校建有复旦大学复旦学院(本科生院),该院下设志德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和希德书院5个贯穿本科教育阶段的住宿书院;建有11个直属附属医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设有管理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会计学专业系、统计学系、企业管理系、市场营销系、财务金融系和产业经济学系8个系。
学科体系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有一级学科博士点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含自设博士点),一级学科硕士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8个(含自设硕士点);有4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有1个全国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全国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产业经济学、商务统计、应用统计、应用概率论、数理统计学、管理科学、物流与运营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会计学专业、市场营销、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与国际商务、东方管理与企业文化、技术经济及管理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统计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博士点:产业经济学、商务统计、应用随机过程、数理统计、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与运营管理、商务人工智能、会计学、企业管理、东方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专业硕士类别: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金融硕士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统计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博士后流动站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培育):管理科学与工程
上海市二级重点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有22门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3门,省部级6门,校级13门;此外还有7门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共有14项教学成果获奖,其中上海市级7项,校级7项;有26门教材获奖,其中16门获国家级规划教材奖,4门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6门获上海普通高校优秀教材奖。
院系概况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下设8个系、7个专业。
师资队伍
根据2020年3月学院官网显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有教师146人,其中教授56人、副教授65人,95.9%的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取得境外博士学位的有59人,占总人数的40%。此外,学院还聘请了80多名中国国内外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企业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或访问学者。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范龙振、王克敏、骆品亮、陈祥锋、戴悦、吕长江、姚凯、王有为
教育部“香港跨世纪国际教育集团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芮明杰、黄丽华
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骆品亮
上海市浦江学者人才项目:陈祥锋、李元旭
上海市教学团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黄丽华,2010年)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名
复旦大学的前身是马相伯于1902年创办的震旦大学。震旦开学一年多之后,因法国教会势力干预学校教务,篡夺校政,以于右任为首的绝大部分同学愤然退学。 1905年,他们重新拥戴马相伯创立了复旦公学,校名“复旦”便是于右任所取,表示不忘“震旦”之旧,更含复兴中华的意义。
“复旦”二字出自《尚书大传》中的一篇《虞夏传·卿云歌》。《虞夏传》记载,舜禅让给禹时,“卿云聚,俊集,百工相和而歌卿云。帝乃倡之曰:卿云烂兮,糺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1951年,应陈望道校长之请,毛泽东主席为复旦大学题写校名。复旦接到题名后,放大复制成校门匾额、缩小复制后用于校用信封、信笺、校徽、毕业证书封面等,原迹请荣宝斋精裱后珍藏于校档案馆。
校徽
一九一八年,校长李登辉到南洋募集资金十五万银元,在江湾购地七十余亩。一九二零年冬,复旦大学在江湾奠基。从此,学校拥有了永久校址。复旦校徽即根据江湾校区奠基石拓片制作而成。
学校的标识系统包括题名、徽志等。题名繁体中文“复旦大学”由毛泽东主席题写。徽志为正圆形,内圈正中为小篆繁体中文“复旦大学”字样,内外圈间为复旦大学英文名称“FUDAN UNIVERSITY”以及建校年份“1905”。使用的校徽于1999年申请商标注册,2000-2001年陆续发布认证。校徽为圆形,“复旦”篆书居中,英文名上环绕,创校时间(公元纪年)下环居中。
精神文化
大学精神
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子张》,卜商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校风:文明、健康、团结、奋发。
学风:刻苦、严谨、求实、创新。
复旦大学精神:爱国奉献,学术独立,海纳百川,追求卓越。
被网友认可为中国言论最自由的大学。
愿景:不负使命,继往开来,努力迈向世界一流
学院使命
扎根于进步的中国,致力于创新性研究;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又深谙中国国情的管理专才、商业精英和社会领导者。
获得荣誉
2021年2月2日,入选衡昌烧坊胡润百富榜款·2021胡润百学最具财富创造力中国商学院名单。
2021年9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2021年亚洲品牌大会上,世界企业家集团、世界企业家杂志联合编制的2021年(第十九届)“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排行榜”正式发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位居第7名。
2022年9月22日,位居“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榜单”第6名。
参考资料
联络中心.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4-03-06
通过国际权威认证.复旦大学管理学院.2024-03-06
2017 to 2021 Worldwide Rankings (published on March 14, 2022).Worldwide Rankings.2024-03-11
顺应学科发展趋势,复旦大学统计学系更名为统计与数据科学系.澎湃新闻.2021-12-02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推出在线教育平台,打造数智未来“无界”商学.搜狐.2022-06-21
2018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官网.2021-12-2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官网.2021-12-2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认证领先商学院.官网.2021-12-21
上海技术交易所与复旦管院达成科创企业上市培育库运营战略合作.今日头条.2023-06-16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荣获“中国最具社会责任MBA”特别大奖.今日头条.2021-09-26
复旦管理学院本科项目.本科项目.2021-12-2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认证领先商学院.官网.2021-12-21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国际认证领先商学院.官网.2021-12-21
202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MBA榜单出炉,清华、中欧、北大、国科大、上海交大位居前五.今日头条·紫牛新闻.2022-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