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简称港大(HKU),受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的管辖,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中西区薄扶林道,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机构,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31名,2025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名。
学校奠基于1910年3月16日,次年3月30日正式注册成立,其前身为香港西医书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香港沦陷而停办。1948年4月9日后,学校秩序重建与结构改造同步展开。1951年,香港大学首办建筑学课程。1984年,建筑学院和教育学院已发展完善,法律学院于同年成立。2011年,香港大学成立明德学院。
截至2022年6月,香港大学分为香港岛本部校区、医学院校区、新界校区和位于薄扶林的其他校区。学校土地总面积708115平方米,截至2023年1月,香港大学下设10个专业学院,另有研究学院、专业进修学院、数码港学院等数十个独立机构。设有66个本科专业。学校拥有本科生18028人,修课式研究生14542人,研究式研究生3817人,2023年到2024年度,教职员有13715人,所有课程就读学生人数有39166人。112个硕士学科以及6个博士学科。
香港大学自创校以来始终采用英语教学,其学术研究多可与欧美无缝对接、良性互动,也得益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医学、商科、人文、政法等领域见长的香港大学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面独特的旗帜,享誉亚洲乃至世界。
历史沿革
香港大学(港大)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高等教育院校。
1910年3月16日,当时的香港总督卢嘉爵士(Sir Frederick Lugard)为大学奠下基石。1911年3月30日,大学首先根据《大学条例》以学者组成的自治团体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创立。1912年3月11日,大学落成启用。文学院、工程学院和医学院为最先设立的学院。医学院由创立于1887年的香港华人西医书院发展而成。1916年12月,大学举行了第一届学位颁授典礼,仅23名学生毕业。
1937年,玛丽医院开业,其后一直为大学的教学医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令学术活动停顿。此前,港大共有四个学院:文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和理学院。1945年后,随着战后重建工作开始,大学经历了结构性发展。
1951年,香港大学首办建筑学课程。为回应急剧转变的社会需求,1956年成立了校外课程部,为成人提供持续教育。社会科学学院于1967年成立,法律系于1969年开办。1982年,座落于菲腊牙科医院的牙医学院正式成立,至今仍是全港唯一的牙医学院。
1984年,建筑学院和教育学院已发展完善,法律学院于同年成立。1992年,校外课程部改名为专业进修学院(HKU SPACE),至今仍是全港最大型的大专级别持续教育院校。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是香港大学第十个学院,成立于2001年。2005年5月,校务委员召开会议上通过,正式接受李嘉诚对学校的捐款。 校务委员会同时一致决定,将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命名为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
2011年,香港大学成立明德学院,提供自资学位课程,是一所获香港学术及职业资历评审局认可的独立学院。 同年3月,香港大学(港大)在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成立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2012年7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立,院区包括包括心血管医学中心、神经医学中心、肿瘤医学中心、骨科医学中心、生殖与产前诊断医学中心等。2018年11月,港大复旦交大牵头的"沪港大学联盟"在上海市复旦大学举行成立,联盟由由上海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各8所大学,推动学术和科研的多方面合作。
2019年,香港大学与北京大学在法学、工商管理等领域开展新型本科双学士项目合作。
2023年4月,为推动深港两地智慧交通、智慧城市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前海管理局与香港大学合作共建的首个深港产学研合作新型研发机构-香港大学前海智慧交通研究院成立。
2024年9月20日,香港大学与华为在上海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期间,举行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学校规模
院系与专业设置
截至2023年1月,香港大学下设10个专门学院,另有研究学院、专业进修学院、数码港学院等数十个独立机构。设有66个本科专业。
院系设置
参考文献:
专业设置
参考文献: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拥有教职工13104人,教学人员8871人,非本地教授780人。香港大学共有1087位正教授及659位国际教授(国际率为60.6%),其中包括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以及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
学科建设
1997年,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推出了“卓越学科领域计划(The Areas of Excellence scheme)”,在18项卓越学科计划中,香港大学主办8项,并院校合作;截至2013年,香港大学已完成“经济及商业策略”、“药物合成与研发”两项,关于“海洋环境”“大规模流行疾病”“鼻咽癌”“骨骼疾病”“高分子材料”“新兴电子建模与仿真”等领域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设有112个硕士学科以及6个博士学科。
教学情况
专业建设方面,截至2022年,香港大学拥有全球TOP10专业有6个,全球TOP50专业。
学校设有49门课程和100多个主修科目。根据学科不同搭配课程。学年从每年9月开始。香港大学本科需要读四年,对内地的学生来讲,需要读4年,香港的学生则需要读三年。
学生课程安排采用学分制,总计修满240学分,其中共同核心是所有本科课程所需的一系列跨学科组织课程。它们分为四个调查领域(AoIs):科学和技术素养,人文科学,全球和中国问题。除了双学士课程、MBBS课程和学士课程需要四门课程外,学生通常需要修读六门共同核心课程。
香港大学全球TOP10专业
参考文献:
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学校交流
香港大学是Universitas 21的创始成员之一,Universitas 21是一个覆盖全球各个角落的综合研究密集型大学网络。Universitas 21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协助其成员成为全球大学的愿望,并推进其国际化计划。同时,学校与来自380个国家的46多所院校展开合作,每年为香港大学学生提供为期一学期和一年的海外留学经验。除了交流计划外,学生还通过访问计划,暑期留学和其他短期学生流动计划享受其他出国留学经历。此外,香港大学暑期学院为来自香港大学和海外的本科生以及高中生提供许多课程。在保持全球校园的同时,香港大学为课程发展提供了创新平台。学习计划、实习安排、文化和语言沉浸都有助于香港大学的各种课程。
学校设置有中国愿景计划,为香港大学的学生提供探索中国大陆的机会。它提供广泛的课程选择,包括由北京和上海市等大都市地区的知名大学组织的学术课程和研究项目,以及在农村地区和偏远村庄进行文化访问,实地研究和社会服务实践的机会。
学术研究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11月,香港大学的图书馆系统由1座主楼和6座分楼组成,共计309万册藏书;收藏范围涉及音乐、教育、电子、医药等众多领域;主馆下设的特别收藏馆,内有香港特别行政区各个时期的期刊、书籍、政府出版物、简报;该馆同时还担任世界贸易组织和欧洲文献中心的托管。
学校拥有馆藏图书超3百万册,电子书超7百万册,电子期刊超210万卷,电子数据库900余个。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香港大学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中国科学院香港与香港大学联合实验室、90多个直属及附属的各类科研机构。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截至2023年5月,学校自1989年以来,共获得38个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类别的国家科学技术奖(SSTAs)在内的国家级奖项。自2009年以来,该大学已获得16个教育部高等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科学技术)奖项。裘槎基金会高级研究奖学金方面,自1997年以来,学校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院校的奖学金数目最多,在135个奖学金中共获得62个。裘槎德华麦创新奖方面,自2012年以来,在25个奖项中学校共计获得9个奖项。
2011年6月,港大发现发现控制流感的新药疗法。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涂文伟教授发现帕米膦酸钠,该药用于治疗骨病的药物,能有效控制季节性H1N1病毒或H5N1禽流感。港大利用人类免疫系统的”人类化小鼠“模型,证明了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付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科。
2011年7月,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发现了导致肝癌复发和化疗耐药的肿瘤干细胞。香港大学的这一新发现为了解肝脏肿瘤的形成和未来癌症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该研究发表在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细胞干细胞》上(Cell Stem Cell)。
2023年7月,香港大学Joseph Michalski博士获颁授2023年“科学探索奖”。
排名声誉
香港大学在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第31名,在2025QS世界大学排名第17名。
校园文化
校徽
香港大学的校徽包含校盾和校训。从纹章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学奠基者寄予的期望——将其发展成为一所中西合璧的大学;背景的蓝、绿色分别代表大学所在的香港岛和四面包环的景致。
学校校徽
(图片来源:)
纹章
学校纹章
(图片来源:)
纹章里(校徽外)有三头生物,居顶的是代表英格兰的小狮子,左面是代表中国的龙,右面是代表英国的狮子,脚踏着的草地代表香港岛。三头生物戴着玉饰、头盔、丝带,代表着勇敢的骑士。
校训
校训为“明德格物”,与之对应的拉丁文为Sapientia Et Virtus。
“明德格物”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意指博大的学问,儒家治学,首重个人德行修为,“明德”就是彰显德行,先完善内在德智的修养,然后推己及人。
校歌
香港大学校歌由圣约翰大教堂管风琴师Denman Fuller 作曲,时任署理辅政司的前香港总督金文泰爵士以拉丁文填词。1912 年 3 月 11 日于港大本部大楼落成时,圣约翰大教堂歌咏团等乐团曾公开演唱。校歌沿用至 30 年代,至战后存放于大学档案处。
在2011年香港大学百年校庆期间,由港大70年代校友许冠杰先生作曲,80年代校友、著名词人林夕先生作词,90年代校友周博贤编曲,90年代校友谢安琪、新世纪校友许廷铿演唱,合力为香港大学创作了百年校庆纪念歌曲《明我以德》。
《明我以德》,作词:林夕,作曲:许冠杰,编曲:周博贤,演唱:谢安琪、许廷铿
路,前人踏过,用见识为我点灯。学养光照了灵魂,学会致知格物怀疑发问。时代在变,未变的是我的根。世纪耕作百年人,在这里磨利眼光、敞开我心。明我以德、明我以坚贞的勇敢,承继了知识作护荫,维护我思考的足印;无论,长夜再深,持续发光发热。广大学识彰显我校训,风大浪急不改我校训。道,由人自创,用我心觅我的真。以见识建设前程,用智慧拥抱自由和责任。明辨事理,像圣火灭了再生,世界演进靠传人。上世纪传下世纪、鉴古创今。明我以德、明我以坚贞的勇敢,承继了知识作护荫,维护我思考的足印;无论,长夜再深,持续发光发热。广大学识彰显我校训,风大浪急不改我校训。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24日
参考文献:
历任校长
参考文献:
校区情况
香港大学校园本部位于香港岛西部薄扶林道以东,般咸道以南,罗便臣道以西,龙虎山脉以北;牙医学院及教育学院言语及听觉科学部位于西营盘的菲腊牙科医院内。另有香港石澳鹤咀的嘉道理农业研究所和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
校园风貌
本部大楼
香港大学建于1910年2月26日,最古老的建筑是本部大楼。大楼建筑由花岗石柱子支撑,呈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上面有一座高塔和四座角塔。本部大楼不仅是文学院的大本营,同时也港大学生拍摄毕业照的首选地,其中陆佑堂是电影《色戒》学生们演戏的剧场取景地。
(图片来源:)
卢加德、艾略特和梅大厅
卢加德、艾略特和梅大厅分别于1913年、1914年和1915年开放,并以该大学首任校长弗雷德里克·卢加德爵士的名字命名;查尔斯·艾略特爵士,该大学第一任副校长;以及该大学第二任校长弗朗西斯·亨利·梅爵士。
这些三层粘土实心砖建筑最初是用作学生宿舍的。1966年的暴雨和山体滑坡需要对艾略特和梅霍尔进行维修。工程完工后,这三座建筑于1969年合并为一个住宅单元,更名为“老大厅”。
1992年,最古老的建筑卢加德大厅被拆除,为校园重建让路。艾略特大厅和梅大厅被改建为办公室和教室,用于教学和研究目的。
(图片来源:)
鸿兴英大楼
鸿兴英大楼位于主楼正前方。这座漂亮的建筑最初是为大学联盟而设计的,直到1946年才被称为联盟大楼。它于1919年开放,由C.A.Middleton Smith教授、Catchick Paul Chater爵士和当时的大学代理副校长G.P.Jordan教授支持建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建筑被改造为行政用途。1974年,它被改建为大学学术和高级行政人员的高级休息室。
1986年,为纪念洪庆英先生,为了表彰他对大学的支持,该大楼更名,多年来一直是音乐系的所在地。1995年,香港政府宣布鸿兴英大楼为纪念碑。
(图片来源:)
邓志昂大楼
是一幢三层楼的平屋顶建筑。它于1931年开业。它最初是用来容纳大学中文学院的。
该建筑在大学中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使用了字母“V”来代替字母“U”,就像在“vniversity”中一样,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拉丁石刻的常见做法。“vniversity”一词出现在石拱门、立面以及标志该建筑成立日期的石碑上。
1995年,该建筑被宣布为纪念碑。它现在是饶宗一小学院的所在地。
(图片来源:)
冯屏山大楼
冯屏山大楼位于大学的正门旁,位于般咸道。
这座三层红砖建筑于1932年开业。这是东亚银行联合创始人冯平山先生的礼物。在早期,这座建筑被用作大学的中文图书馆。这座名为“冯屏山图书馆”的图书馆现在位于主图书馆。
1953年,该建筑被改建为冯屏山中国美术考古博物馆。1996年,博物馆更名为大学博物馆和美术馆。
(图片来源:)
大学堂
大学堂位于薄扶林道山顶,揉合了都铎及哥特式建筑特色,引人注目。大学堂于1861年由苏格兰商人杜格拉斯兴建,作为公司总部及寓所,因此取名为“杜格拉斯堡”。1894年,一个法国传道团买下了这幢建筑物,并大举修及增建,后于1953年迁出。香港大学在1954年收购了这幢建筑物,并自1956年辟作男生宿舍,改称大学堂。
大学堂之外有设计优雅的梯级,而于内部则有古色古香的图书馆及螺旋式楼梯,都是该建筑物的特色。多套香港电影曾于该建筑物取景,如:《流氓侠医》《玻璃之城》等。
(图片来源:)
校友情况
学术界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24日
参考文献:
文艺体育界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24日
参考文献:
商界
注:查阅统计时间:2023年5月24日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抱负与使命.香港大学.2023-05-22
香港大学新生手册.香港大学.2023-05-30
Space 土地应用.香港大学.2023-05-24
创校历史.香港大学.2023-05-22
List of Majors by Faculties/Subjects.香港大学.2023-05-23
Faculty of Architecture.香港大学.2023-05-24
Faculty of Arts.香港大学.2023-05-24
Faculty of Dentistry.香港大学.2023-05-24
Faculty of Education.香港大学.2023-05-24
Faculty of Engineering.香港大学.2023-05-24
Faculty of Law.香港大学.2023-05-24
Faculty of Science.香港大学.2023-05-24
Faculty of Social Sciences.香港大学.2023-05-24
HKU Business School.经管学院.2023-05-24
LKS Faculty of Medicine.香港大学.2023-05-24
Overview 综览.香港大学.2023-05-22
Overview 综览.香港大学.2023-05-24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5.QS top university.2024-06-05
2025 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麻省理工13连冠,北大清华跻身前20.IT之家—今日头条.2024-06-05
香港大学.温州大学海外教育服务中心.2025-03-10
战后至千禧.香港大学.2023-05-24
Student Profiles 学生人数总览.香港大学.2023-05-24
Staff Profiles 教职员数据.香港大学.2023-05-24
港大建议将医学院命名为李嘉诚医学院.李嘉诚基金会.2023-06-03
深圳研究院.香港大学.2023-06-03
医院介绍.香港大学深圳医院.2023-06-03
沪港大学联盟成立 | 港大复旦交大牵头沪港16校合作.香港大学.2023-06-03
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开展新型本科双学位项目合作.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2-18
深港合作.前海服务集团.2023-06-03
香港大学与华为签战略合作.百家号.2024-09-21
All Departments (A-Z).香港大学.2023-05-22
港大院士.香港大学.2023-05-22
Research.香港大学.2023-05-22
最新QS世界大学排名 | 港大升一位,列全球26位.香港大学.2023-05-24
港大学习.香港大学.2023-05-23
e-learning Blog.香港大学.2023-05-22
Understanding Undergraduate Study Curriculum.香港大学.2023-05-23
International and Mainland Collaboration.香港大学.2023-05-22
Ask a Librarian.香港大学图书馆.2023-05-22
Library Guide for HKU Freshmen (Undergraduates).香港大学.2023-05-30
State Key Laboratories and CAS-HKU Joint Laboratories.香港大学.2023-05-23
ResearchServices.香港大学.2023-05-24
Faculty Knowledge Exchange Awards 2022.香港大学.2023-05-22
港大地球科学学者Joseph Michalski成首位「科学探索奖」非华裔得奖人.香港大学.2024-01-13
背景.香港大学.2023-05-22
HKU Anthem.香港大学.2023-05-24
University Ordinance and Statutes.香港大学.2023-05-22
管治架构.香港大学.2023-05-22
Historic Buildings.香港大学.2023-06-12
The Launch of the 111th Anniversary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香港大学校友网.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