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
人物经历
博士(厦门大学(中国)-University of Essex(UK),中英联合培养博士,1992)硕士(厦门大学,1987)学士(厦门大学,1984);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及理论化学实验室访问科学家(1997-1998)。
主要贡献
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8)及霍英东基金资助,并入选国家人事部等部委遴选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
主要论文
[1]机器学习强化的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及其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何智峰;陶远哲;胡泳钢;王其聪;杨勇.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09)
[2]钠离子电池O3型层状氧化物正极的现状与展望:稳定性、可逆性及其反应机理解晨鹏;周军;张忠如;陈彩霞;杨勇.中国科学:化学,2024(07)
[3]基于多智能体深度Q网络交互的板壳加强筋生长式设计钟意;杨勇;姜学涛;潘顺洋;朱其新;王磊.中国机械工程,2024(08)
[4]广州北片区城市轨道交通对220kV变电站振动噪声影响研究.黄堃;李晓华;李华;王尉;蔡蒂;杨勇.高压电器,2023(12)
[5]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教学综合改革探讨与实践.张元晶;杨勇;沈惠萍;马振武.南方农机,2023(16)
[6]面向制造强国战略的机械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曹自洋;杨勇;付贵忠.南方农机,2023(13)
[7]高校机械制图类课程线上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以苏州科技大学为例.姚琴;高建洪;蒋全胜;杨勇.南方农机,2023(10)
[8]可见光驱动表面富含氧空位Nb2O5催化醇氧化反应.高艳华;张银潘;张妍;宋涛;杨勇.有机化学,2023(07)
[9]基于OBE的机械专业课程目标多元量化评价方法研究.杨勇;张元晶;姚琴;蒋全胜;曹自洋;朱其新南方农机,2023(02)
[10]固态锂硫电池研究进展(英文).罗宇;马如琴;龚正良;杨勇.电化学,2023(03)
[11]氧化钨和磷钨酸对LiNi0.96Co0.02Mn0.02O2材料的表面包覆改性研究.赵刚;龚正良;李益孝;杨勇.电化学(中英文),2023(10)
[12]陶瓷液态混合电解质中锂离子自发交换和协同传导实现高效转移(英文).石凯;陈立坤;万子裴;彪捷;钟贵明;李雪;杨璐;马家宾;吕伟;任富增;王红旗;杨勇;康飞宇;贺艳兵.Science Bulletin,2022(09)
[13]钠离子电池钴酸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谢佶晟;肖竹梅;左文华;杨勇.化学学报,2021(10)
[14]ANiN(A=Li,Na,Mg,Ca)的结构、热力学、弹性和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黄夏敏;张丽红;吴顺情;杨勇;朱梓忠.电化学,2021(03)
[15]直流偏磁下变压器绕组振动特性分析.吕舒艺;李晓华;章李烽;赵文彬;夏能弘;黄堃;杨勇.电气传动,2021(15)
[16]高比能长寿命锂离子电池电极/电解质界面修饰与调控.杨雪蕊;徐宁波;刘高攀;邹跃;张忠如;郑建明;杨勇.科学通报,2021(10)
[17]CO2加氢耦合芳胺和硝基芳香烃N-烷基化催化剂研究进展.谢亚飞;左佳昌;柳晓英;杨勇;赵凤玉;袁友珠科学通报,2021(10)
[18]生物质炭基材料在有机催化转化中的应用.李庆林;宋涛;杨勇.化工进展,2021(04)
[19]中子深度剖析技术研究可充锂金属负极.郑国瑞;向宇轩;杨勇.物理化学学报,2021(01)
[20]氮掺杂碳材料负载Pd纳米结构催化剂催化硝基芳烃与苯甲醇借氢还原偶联制备亚胺车佳宁;宋涛;高先池;杨勇.有机化学,2021(01)
[21]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材料界面及其表征的研究进展.张桥保;龚正良;杨勇.物理学报,2020(22)
[22]二次电池储能机理的电化学谱学研究进展.罗明增;周柯;吴珏;刘湘思;向宇轩;梁子腾;左文华;龚正良;钟贵明;杨勇.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05)
[23]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铝锂合金界面构筑及电化学性能.马嘉林;王红春;龚正良;杨勇.电化学,2020(02)
[24]锂离子电池镍钴锰/铝三元浓度梯度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张春芳;赵文高;郑时尧;李益孝;龚正良;张忠如;杨勇.电化学,2020(01)
[25]锂离子电池高镍正极材料掺铝的作用及掺铝方法的研究.王丹凤;李益孝;王伟立;杨勇.电化学,2019(06)
[26]锂离子电池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失效模式分析.陈晓轩;李晟;胡泳钢;郑时尧;柴云轩;李东江;左文华;张忠如;杨勇.储能科学与技术,2019(06)
[27]活性炭对铅酸电池负极活性物质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高军;陈学能;蔡跃宗;黄连清;林宏名;杨勇.材料导报,2019(20)
[28]基于综合指标的机床滚珠丝杠进给系统动态性能优化.杨勇;孙群;朱其新;陈盛.农业机械学报,2019(09)
[29]关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基础通识课的若干思考.杨勇;曹自洋;张元晶;朱其新;刘威;杨建锋.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6)
[30]滚珠丝杠进给系统结构模态特性对位置环增益的影响性分析.杨勇;蒋全胜;刘威;沈晔湖;陈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9(05)
[31]浅谈提高机械创新设计能力的途径.蔡晓童;杨勇.南方农机,2019(05)
[32]基于SolidWorks的机床立柱静力学模态分析.姬宇;杨勇;蔡晓童;张子钺.福建电脑,2019(02)
[33]锂/钠离子电池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谱研究进展.刘湘思;向宇轩;钟贵明;李琦;郑时尧;傅日强;杨勇.电源技术,2019(01)
[34]基于结构—整机性能映射模型的机床薄弱件结构优化方法.杨勇;孙群;沈晔湖;蔡晓童;李华;张子钺.农业机械学报,2018(12)
[3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教学改进措施探讨.杨勇;曹自洋;朱其新;李华;蒋全胜;杨建锋.科教导刊(下旬),2018(36)
[36]含硫添加剂对石墨负极低温性能的研究.吴则利;郑烨珍;张忠如;杨勇.电化学,2018(05)
[37]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改善研究进展.顾月茹;赵卫民;苏长虎;罗传军;张忠如;薛旭金;杨勇.电化学,2018(05)
[38]FEC基电解液对高压正极材料Li2CoPO4F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王志刚;赵卫民;王红春;林敏;龚正良;杨勇.电化学,2018(03)
[39]高首效富镍正极材料LiNi0.6Co0.2Mn0.2O2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关小云;洪朝钰;朱建平;王伟立;李益孝;杨勇.电化学,2018(01)
[40]固态电池无机化合物固态电解质/电极界面的研究进展.郑碧珠;王红春;马嘉林;龚正良;杨勇.中国科学:化学,2017(05)
[41]富锂正极材料xLi3NbO4·(1-x)LiMO2(M=Mn,Co;00\u003cx\u003c1).杨春;龚正良;赵文高;杨勇.化学学报,2017(02)
[42]锂/钠离子电池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进展.钟贵明;刘子庚;王大为;李琦;傅日强;杨勇.电化学,2016(03)
[43]钠离子电池Na2MnSiO4正极材料的合成、结构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李首顶;郭江淮;谢勇;宓锦校;杨勇.电化学,2015(04)
[44]负极添加碳纳米管的铅酸电池的性能.蔡跃宗;高军;李益孝;杨勇.电池,2015(05)
[45]Li3Fe2(PO4)3/C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其反应机理研究.谢勇;钟贵明;龚正良;杨勇.电化学,2015(02)
[46]锂离子电池多孔硅/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黄燕华;韩响;陈慧鑫;陈松岩;杨勇.无机材料学报,2015(04)
[47]喷雾干燥—高温烧结的NaMnPO4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林晓琛;吴晓彪;侯旭;杨勇.电化学,2014(06)
[48]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2MnPO4F的~(23)Na MAS NMR谱研究.侯旭;钟贵明;林晓琛;刘子庚;吴晓彪;杨勇.电化学,2014(03)
[49]掺铝富锂材料Li1.2Mn0.543Co0.078Ni0.155Al0.030O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金晓茜;李益孝;杨勇;王周成.电化学,2014(02)
[50]碳黑与石墨混合炭材料对铅酸电池负极性能的影响.高军;蔡跃宗;陈学能;黄连清;耿学明;杨勇.蓄电池,2014(02)
[51]锂离子正极材料LiCo1-xMgxMnO4与LiCo1-xAlxMnO4(x=0,0.02,0.05,0.1)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游美玲;童庆松;李秀华;林忞;黄行康;杨勇.电化学,2014(01)
[52]数控机床导轨滑块结合部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研究.杨勇;张为民;陈希光.农业机械学报,2014(07)
[53]电化学原位同步辐射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龚正良;张炜;吕东平;郝晓罡;文闻;姜政;杨勇.电化学,2013(06)
[54]锂离子电池电极/电解质材料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进展.钟贵明;侯旭;陈守顺;杨勇.科学通报,2013(32)
[55]滚珠丝杠进给传动系统控制器参数优化.杨涛;张为民;张月磊;杨勇.制造技术与机床,2013(10)
[56]添加剂氟代乙烯碳酸酯对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影响的机制研究.卞锋菊;张忠如;杨勇.电化学,2013(04)
[57]滚珠丝杠系统的动态特性.杨勇;张为民;赵红朴.振动.测试与诊断,2013(04)
[58]导轨滑块结合部的非线性刚度等效建模研究.杨涛;张为民;杨勇.制造技术与机床,2013(08)
[59]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的多孔硅材料制备.刘晶晶;孙钦钦;韩响;陈慧鑫;陈松岩;黄凯;杨勇.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4)
[60]基于Kriging元模型的机床进给驱动系统动态特性优化.杨勇;张为民;杨涛.农业机械学报,2013(05)
[61]液体静压导轨在龙门移动式加工中心的应用.屠跃跃;李鹏忠;杨勇.机械研究与应用,2013(02)
[62]Dynamic Characteristic Study of Ball ScRew Feed Drive Systems Based on Multi-flexible Body Model.杨勇;张为民;周强;杨涛.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13(02)
[63]数控机床用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干扰力分析及补偿.解红磊;张为民;杨勇.机械科学与技术,2012(10)
[64]锂离子电池若干正极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杨勇;龚正良;吴晓彪;郑建明;吕东平科学通报,2012(27)
[65]Al掺杂的尖晶石型LiMn2O4的结构和电子性质.高潭华;刘慧英;张鹏;吴顺情;杨勇;朱梓忠物理学报,2012(18)
[66]碳材料在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武巍;田艳艳;高军;杨勇.电源技术,2012(04)
[67]锂空气电池空气电极LiCoO2电催化性能研究.高军;武巍;田艳艳;杨勇.电化学,2012(01)
[68]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3V2(PO4)2F3的原位XRD及固体核磁共振研究.郝小罡;刘子庚;龚正良;文闻;谈时;杨勇.中国科学:化学,2012(01)
[69]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反应模型研究进展浅析.王大为;李东江;李军;杨勇.电化学,2011(04)
[70]富锂正极材料Li[Li0.2Mn0.54Ni0.13Co0.13]O2的合成优化及表征.郑建明;吴晓彪;杨勇.电源技术,2011(10)
[71]基于动态灵敏度分析的数控机床床身结构优化设计.杨勇;张为民;李鹏忠.机械设计,2011(09)
[7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CoxMn1-xSiO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王琳;吕东平;杨勇.电化学,2011(03)
[73]锂离子电池正硅酸盐正极材料研究进展.吕东平;王琳;杨勇.电化学,2011(02)
[74]氟磷酸盐及正硅酸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张秋美;施志聪;李益孝;高丹;陈国华;杨勇.物理化学学报,2011(02)
[75]溶剂及电解质盐对氧在有机电解液体系中电化学还原的影响.田艳艳;武巍;高军;杨勇.电化学,2010(04)
[7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MnSiO4固体核磁共振谱研究.程琥;刘子庚;李益孝;陈忠;杨勇.电化学,2010(03)
[77]电解液添加剂硫酸亚乙酯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姚宜稳;许杰;姚万浩;王周成;杨勇.应用化学,2010(07)
[78]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用阻醇全氟磺酸复合质子交换膜.李涛;钟贵明;杨勇.化学进展,2010(Z1)
[79]锂电池正极材料CuCrO4的合成及表征.李琳;李益孝;杨勇.电源技术,2010(01)
[80]不同介孔结构的磷酸钛的制备及性能.王琼;施志聪;杨勇.电源技术,2009(12)
注:资料来源
社会职务
杨勇化学与物理电源国担任防重点实验室/特种化学电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知名电池杂志Journal of 功率 Sources(IF=9.63)主编,国际电池材料学会(IBA)第一副主席,国际锂电池会议(IMLB)顾问执委等学术兼职。
获奖记录
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6)。
参考资料
杨勇.中国知网.2024-11-29
欢迎来到杨勇课题组.杨勇课题组.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