宓锦校是一位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如硅酸盐、新型硼酸盐晶体的合成、新型磷酸盐晶体的合成以及高岭土除铁研究。他的研究领域还包括功能晶体材料、功能陶瓷、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以及矿物及粘土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厦门大学 博导
1981.9-1985.6 中国地质大学 学士 地质学
1985.9-1988.6 中国地质大学 硕士 矿物及晶体化学 X射线晶体学
1990.9-1995.5 中国地质大学 博士 矿物及晶体化学 X射线晶体学
1995.6-1997.6 武汉理工大学 博士后 材料科学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
1988 年6 月-1995 年5 月 中国地质大学分析测试中心X射线衍射实验室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95 年6 月-1997 年6 月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
2001 年9 月-2002 年8 月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 Institut fuer Chemische Physik fester Stoffe(固体化学和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人员;
1997 年7 月-2003 年11月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材料系任副教授;
2003年12月-至今 厦门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
2006年5月起任博士生导师。物晶体化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
功能晶体材料、功能陶瓷、无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及其性能研究,矿物及粘土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高岭土除铁)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或完成“硼磷酸盐和磷酸盐的合成及X射线衍射研究(No.01-03)(美国ICDD基金)”、“我省高岭土中铁的赋存状态研究”(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E0410003)、“水磷铁矿调制结构和含水磷酸铁矿物人工合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40472027)”、 “铁的迁徙行为与劣质高岭土的综合利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o.40972035)”等国家、省部、国际合作和企业委托各类项目二十余项。
已在国内、外CrystEngComm., J. Solid State Chem.等本学科主要杂志上,发表论文近100篇,其中会议论文20余篇,已有57篇论文被SCI收录。发表的晶体结构单晶数据已有62个被ICSD(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数据库,德国,截至2009年)收录,已有38个新的XRD粉末图谱被《美国国际衍射中心》收录作为XRD国际标准图谱(如ICDD-jcpds No. 50-208、52-69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