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始建于1978年,是陕西理工大学下设学院,是在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校址上由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调入40多位教师筹建而成。学院遵循“守正出新、精工西安博艺艺考培训学校”理念,坚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建成师资队伍优、教学水平高、科研实力强、杰出校友多的品牌学院。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陕西省工业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建设点,“机械”“能源动力”专业硕士学位点。
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能源与动力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一流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为陕西省一流专业。有国家级、省级校外实践基地9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1门,省级一流、精品课程8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拥有“智能制造及工艺装备”“现代装备制造技术与应用”“机电设备智能监测与控制”“新能源技术及应用”等8个研究所,形成了“智能制造及装备研究”“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性能分析”“机电系统监测与智能传感技术”“新能源器件与装备研究”等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学院教学科研场所面积9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2016年学院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
基本介绍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89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2 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学院还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陕西理工大学“汉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目前已形成了一支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工业自动化陕西省重点实验室,机械设计及理论陕西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精密仪器及机械校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二级学科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为学校首批四个硕士点之一;机械工程一级学科2011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
截至2016年,学院设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4个二级硕士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和“车辆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首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为校级名牌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课程群”为省级教学团队,“机械基础课程群”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典型零件工艺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为省级精品课程,“工程图学”、“材料力学”为校级精品课程。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陕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机械基础、现代制造技术、检测与控制、车辆工程、工业设计5个实验室。实验室分布南北校区,南校区实验室占地8600余平方米,北校区占地2000余平方米。实验中心现有加工中心、快速成型机、双频激光干涉仪、电子万能试验机等仪器设备1800余台套,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这些为学科、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学院始终遵循“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思路,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机械加工技术及设备、太阳能利用与转换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并成功进行了产业化应用。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承担企业委托项目8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鉴定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0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2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被EI、ISTP等检索100余篇。
学院积极开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行成了一种良性可持续的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各类学科竞赛学生总参与率达60%以上,获得国际金奖和一等奖2项,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5项。此外,学院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也呈现了良好的态势,近两年,学生申报创新创业实践项目140项,申报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50余项。2014年,机械创新团队获第九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之“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殊荣。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就业面宽、市场前景好。
参考资料
陕西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简介.陕西理工大学.2016-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