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戏曲史》是由徐宏图编写的书籍,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索并记录浙江戏曲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作者通过对全省20多个剧种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传统戏曲资料,并采用了多种手段进行记录,从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浙江省戏曲历史体系。
作者介绍
徐宏图,出生于温州平阳县,曾任浙江省艺术研究所、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研究员,是中国古代戏曲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常务理事。目前担任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研究员,并曾在台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香港中文大学音乐系担任研究员。徐宏图专注于中国戏曲史及戏曲与宗教关系的研究,主持过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他的研究成果丰硕,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撰写了23种专著,其中包括《南宋戏曲史》《浙江戏曲史》《浙江戏曲史话》等。
相关资料
《浙江戏曲史》的编写始于徐宏图担任《中国戏曲志浙江卷》编委兼全卷责任编辑时,他对浙江全省的戏曲进行了广泛的普查。在此基础上,他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调查工作,直至福建省、安徽、江西省、湖南省等地。徐宏图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戏曲元素,尤其是剧目方面的发现尤为丰富。他的努力为《浙江戏曲史》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徐宏图不仅注重戏曲文学的介绍,还深入探讨了戏曲本体的各种要素,如剧种兴衰、声腔演变、行当划分、表演传承等。他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史研究的深厚热爱和严谨态度。
图书目录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习近平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序 赵洪祝
序何志云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浙江省戏曲概况
第二节 浙江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 浙江戏曲溯源
第一节 先秦巫
一、巫傩出良渚
二、巫傩在浙江的遗踪
三、巫傩对浙江戏曲的影响
第二节 汉唐歌舞百戏
一、越人的风情歌
二、孙吴的前溪舞
三、兰溪市等地的舞蹈造型
六、浙东地区的参军戏
第三章 宋杂剧
第一节 南宋杂剧
第二节 杂剧剧目
一、《王魁三乡题》
二、《莺莺六幺》
三、《相如文君》
四、《裴少俊伊州》
五、《李勉负心》
六、《王子高六幺》
七、《病郑逍遥乐》
八、《柳毅大圣乐》
九、《崔护六幺》
十、《越娘道人欢》
第三节 杂剧表演
第四节 演出场所
附:官本杂剧段数
第四章 宋元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诞生
一、南戏出温州市
二、温州与外地
第二节 南戏的成熟
一、脚色体制齐全
二、曲牌组合完整
三、艺术成分增加
第三节 南戏的发展
一、拓展地域
二、创造新腔
三、扩大影响
第四节 南戏的代表作
一、《王魁》
二、《赵贞女》
三、《王焕》
四、《乐昌分镜》
五、《张协状元》
六、“荆、刘、拜、杀”
七、《琵琶记》
第五章 元明杂剧
第一节 杭州市的中心地位
一、创作中心
二、演出中心
三、研究中心
第二节 作家与作品
第三节 演员与技艺
一、杂剧演员的分类
二、元杂剧演员的高超演技
三、元杂剧的著名演员
四、元杂剧演员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明杂剧的余势
第六章 明代南戏
第一节 南戏的演进
第二节 南戏存目
第三节 南戏“四大声腔”
一、海盐腔
二、余姚腔
三、弋阳腔
四、昆曲
附:南戏声腔源流衍化表
第四节 南戏的演出
一、演出的三大趋势
二、鲜明的传统特色
三、戏文子弟的行迹
四、戏文子弟的贡献
第五节 遗存剧目举要
一、《祝英台》
二、《董秀才遇仙记》
三、《闵子骞单衣记》
四、《孟姜女送寒衣》
五、《高文举》
六、《太平春》
第七章 明传奇及昆、弋诸腔
第一节 传奇勃兴
第二节 昆剧的兴起
一、昆剧入浙
二、昆曲的演出
第三节 高腔兴起
一、调腔
二、目连戏
第四节 作家与作品
二、史檠与《樱桃记》
五、叶宪祖与《鸾记》
七、周朝俊与《红梅记》
第五节“越中派”的戏曲与曲论
一、“越中派”的形成
第八章 清代戏曲
第一节 传奇余势
二、洪异的《长生殿》及其地位
第二节 高腔鼎盛
一、调腔
二、宁海平调
三、松阳高腔
四、醒感戏
五、西安高腔
六、西吴高腔
七、侯阳高腔
八、瑞安高腔
九、目连戏
十、由盛转衰
第三节 昆剧勃兴
一、班社活动
二、杭嘉湖平原昆剧
三、温州昆剧
四、宁波市昆剧
五、绍兴市昆剧
六、金华市昆剧
七、盛极转衰
第四节 秦腔兴盛
一、浦江乱弹
二、绍兴乱弹
三、诸暨乱弹
四、温州乱弹
五、台州乱弹
六、乱弹余势
第五节 徽戏入浙
第六节 滩簧崛起
一、湖州市滩簧
二、宁波滩簧
三、余姚滩簧
第七节 京剧初兴
第九章 民国时期戏曲
第一节 昆剧继续挣扎
一、杭嘉湖昆剧
二、金华昆剧
三、宁波昆剧
四、温州昆剧
第二节 高腔继续式微
第三节 乱、徽先兴后衰
第四节 滩簧继续发展
第五节 睦剧鼎盛
第六节 杭剧诞生
第七节 滑稽戏流行
第八节 京剧风行
第九节 越剧独盛
第十节 王国维曲论
第十章 新中国时期戏曲
第一节 戏曲改革
第二节 昆剧获救
第三节 高腔回生
第四节 京剧重兴
第五节 滩簧再盛
一、甬剧
二、姚剧
三、湖剧
第六节 秦腔复苏
一、婺剧
二、绍剧
三、瓯剧
四、和剧
五、台州乱弹
六、诸暨乱弹
第七节 越剧主盟
第十一章 余论
第一节 海盐腔的去向
一、声腔遗存
二、剧目遗存
三、“兴工”与骚子歌
第二节 昆剧的前世今生
一、昆剧的前世
二、昆剧的复活
三、昆曲的遗存
第三节“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一、有人欢喜有人忧
二、莫把新编当“非遗”
三、保护发展两不误
附录:浙江戏曲大事记
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
浙江戏曲史.浙江戏曲史.2024-09-04
徐宏图.杭州市非遗专家.2024-09-04
浙江戏曲史.读书网.2024-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