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川镇,隶属于渭源县。地处渭源县西南部,东接五竹镇,南以分水岭与漳县接壤,西南连峡城乡,西依田家河乡,北靠上湾镇,东北接祁家庙镇,行政区域面积126.14平方千米。处于祁连山脉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兰州—龙邦公路和316国道在此相交,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全镇人口39868人(2021),经济较发达。
截至2018年末,会川镇有户籍人口44654人;截至2020年6月,会川镇下辖1个社区和22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西关村三角路。
2011年,会川镇财政总收入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年末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储蓄2900元;各项贷款余额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2018年,会川镇有工业企业15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个。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7月,设置会理州。
1958年9月渭源县、会川2县合并后,设会川公社;同年12月撤销渭源县时划归临洮县。
1962年1月恢复渭源县后,仍设会川公社。
1983年7月,改会川镇。
2004年9月,杨庄乡并入会川镇。
地理环境
会川镇,隶属于甘肃省渭源县。处于祁连山脉余脉、黄土高原、秦岭余脉的交汇处。兰州—龙邦公路和316国道在此相交,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全镇人口约4万人,经济较发达。位于甘肃省渭源县,民国曾设会川县,建国后后并入临洮县,后撤出又并入渭源县。距离渭源县城西南35公里处,距省城兰州市140公里1.5小时高速车程。东接祁家庙镇,西依田家河乡,北连上湾乡。总面积127平方公里,212甘川国道和316福兰公路交汇贯通,是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商埠重镇。
位置境域
会川镇地处渭源县西南部,东接五竹镇,南以分水岭与漳县接壤,西南连峡城乡,西依田家河乡,北靠上湾镇,距县城35千米 ,东北接祁家庙乡,行政区域面积126.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会川镇境内地处渭源县南部高寒阴湿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最高点位于太白山,海拔3300米;最低点位于南川河谷,海拔2160米。
气候
会川镇境内属温带季风气候南温带半湿润区,其特点是干旱少雨,气温低,多年平均气温5.3℃,1月平均气温10℃,7月平均气温15℃,平均气温年较差9℃,生长期年平均150天,无霜期年平均14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0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50.2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9月最多。
水分
会川镇境内河道属洮河流域,流域面积226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漫坝河,流经罗家磨、新城、东关、西关、梁家坡、李家崖6个村,长72千米,流域面积18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大、小南川站等。
自然资源
会川镇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阳芋、花卉和各种中药材的生长。其中洋芋拳头产品主要有渭薯1号、渭薯8号、陇薯3号及红皮病等,因品种纯、品质好、抗逆性强,现已远销白银、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张掖市、武威市和四川省等10多个城市;中药材主要以当归、党参、多序岩黄耆、黄芪为主,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好,深受广州市、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客商的青睐;经济作物以油菜为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亮点。
境内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势高峻,风景奇丽,有“少华山”之称,是渭水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之一,还有双石门等旅游景点。
会川镇土壤肥沃,土层深厚,适宜阳芋、花卉和各种中药材的生长。其中洋芋拳头产品主要有渭薯1号、渭薯8号、陇薯3号、青引5号、高原4号和大西洋及红皮病等,因品种纯、品质好、抗逆性强,现已远销白银、临夏回族自治州、兰州市、张掖市、武威市和四川省等10多个城市;中药材主要有当归、党参、多序岩黄耆、黄芪为主,种植规模大,产品质量好,深受广州市、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客商的青睐;特别是食用菌,油菜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亮点;境内的太白山,海拔3300m,山势高峻,风景奇丽,有“少华山”之称,是渭水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之一,还有双石门等旅游景点。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通过小城镇改建,改变镇容镇貌,吸引外地客商,搞活市场流通,为二、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镇上对西关街和青年路进行了拓宽改造,并对阳芋、畜牧、蔬菜、木材四大专业市场得到了更新改建。
为了更多的吸引外商,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外商来会川镇开发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目前,引进多种花卉和食用百合品种,畅销省内外各大城市,临洮新兴花卉公司先后租赁土地400亩,建成投入1000万元的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并安装高效节能喷灌设施,有百合60多个品种,唐菖蒲14个品种。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外地客商投资的号召作用,全镇种植食用百合已达800亩。为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培植新的财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建立了会川工业发展区,已引进中药材加工项目三个,并建立了甘肃微笑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近年来,经过全镇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发提高,全镇人民为早日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
行政区划
全镇下辖罗家磨村、沈家滩村、本庙村、新城村、上集村、南沟村、西关村、东关村、醋那村、河里庄村、常家湾村、王家咀村、李家崖村、大庄村、梁家坡村、杨庄村、哈地窝村、半阴坡村、棉柳坪村、元寺滩村、干乍村、和平村,共22个村,2个居委会,208个村民小组,有9725户农户,总人口39868人。耕地面积81678亩。
截至2020年6月,会川镇下辖1个社区和22个行政村:会川镇社区,罗家磨村、沈家滩村、本庙村、新城村、上集村、南沟村、西关村、东关村、醋那村、河里庄村、常家湾村、王家咀村、李家崖村、大庄村、梁家坡村、杨庄村、哈地窝村、半阴坡村、棉柳坪村、元寺滩村、干乍村、和平村。
人口民族
全镇共辖有22个村,一个居委会,208个村民小组,有9725户农户,总人口39868人。耕地面积81678亩。截至2011年末,会川镇辖区总人口4353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23人,城镇化率20.7%,另有流动人口37人,总人口中,男性22897人,占52.6%;女性20639人,占47.4%;14岁以下6490人,占14.9%;15—64岁3338人,占76.7%;65岁以上3665人、占8.4%;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4353人,占99.6%;有回、藏、东乡满、蒙古5个少数民族,共183人,占0.4%,人口出生率9.4%,人口死亡率8.4%,人口自然增长率1.0%。截至2018年末,会川镇有户籍人口44654人。
经济
2011年,会川镇财政总收入725万元,比上年增长17%,年末有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家银行和金融机构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人均储蓄2900元;各项贷款余额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2%。
2011年末,会川镇有商业网点1个,职工20人;连锁超市、购物广场等新型商业业态发展迅速,齐乐超市、中药材交易市场等已相继落户境内,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8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7.8%。
会川镇按照“小城镇、大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全力打造一流小城镇的奋斗目标,坚持“合理规划、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根据《会川镇总体规划》,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5700多万元。重点实施了会川镇道路及排水工程项目,同时完成了百货批发市场、饮食蔬菜市场、三角路中药材批发市场、牲畜木材综合市场、东升中药材饮片加工市场等五个专业市场的建设,并采取道路与道路两边开发带土地捆绑储备、整体出让的办法,筹措资金对316国道会川过境段2.5公里进行拓宽改造。为了更多的吸引外商,会川镇发挥在马铃薯、中药材、畜牧、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引进各种加工项目,为外商来会川镇开发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使全镇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发展的路子。316和兰州—龙邦公路在镇区内交汇,并穿境而过。距省城兰州市147公里,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579亩,总人口32136人,平均海拔2240米,无霜期131天,年平均气温5.7摄氏度,平均年降雨量580毫米。多年来,该地区种植当归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素有“千年当归之乡”之称,该地区种植的当归质量达到国家标准95%以上。已成为该镇及周边七乡镇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镇区内有占地37亩的大型中药材交易市场一处,市场管理规范、环境优雅,秩序良好,交易红火,日交易量在200吨以上。会川镇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热忱欢迎您来会川镇实地考察,立项,投资办基地,进行定点收购。
马铃薯良种繁育
位于渭源县会川镇的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园区,利用与马铃薯生长规律非常吻合的地理气候特点,在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引进、试验、示范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推广方面积极发挥作用,为建设“全国有名的马铃薯良种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中心年生产原原种3000万粒、原种1.5万吨,并逐步建立完善了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和种薯质量监测体系。
镇上按照区域、气候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建成了以半阴坡、棉柳坪、和平为主的良种油菜种植基地,以新城、杨庄、哈地窝为主的良种阳芋基地,以大庄、沈家滩南沟为主的中药材种植等三大基地,并建成了占地2000亩的会川镇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区,其搭建网棚150座,原种日光温室2栋。全镇种植良种洋芋达4.6万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马铃薯良种之乡。位于会川镇境内的黄香沟植被良好,镇上大力发展南山放养虫草鸡,放养量发展到50万只,为群众架起了一道致富奔小康的“金桥”。全镇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742元。
综合开发示范镇
会川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和会川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于2008年8月14日至15日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及定西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单位组成的省级验收组进行了竣工验收。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转下了省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关于渭源县会川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和会川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竣工验收意见的通知,标志着渭源县这两个农业项目正式通过了省级验收。会川现代农业示范项目是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了发挥渭源县的马铃薯育种优势,推动甘肃省中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而安排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019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2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512万元,甘肃渭河源国家森林公园种业公司自筹307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建成了渭源县马铃薯良种繁育示范园区,申请注册了渭河源马铃薯种薯商标,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化运作机制初步形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促进了渭源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达到了项目建设预期目标。
扩大区域优势
会川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是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为了进一步加快渭源县会川镇经济建设步伐,促进和培育主导产业,扩大区域优势,建设设施一流,功能齐全、品种多元、规模较大、经营灵活的现代马铃薯专业批发市场和贮藏、营销基地而安排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98.4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200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298.47万元。通过该项目的建设,有效拓宽了渭源县马铃薯优质种薯的销售渠道好销售网络,极大的提高了渭源县马铃薯良种的商品化率。通过现场交易、电话交易、网上交易等多种销售形式以及与马铃薯良种种植合作社、种植协会合作等方式,扩大了渭源县县马铃薯优质种薯种植面积和马铃薯种植的良种化率,增加了会川镇农民的收入,达到了项目建设预期目标。
文化
历史由来
会川,古称官堡。因境内有南北二川在此交汇,故称会川。大的一条河叫漫坝河,发源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草原;小的一条河没有名字,但它却发源于太白山,相传是太白金星修炼之地。
交通
会川镇有316、兰州—龙邦公路过境,境内总长44.3千米,有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3.2千米。
社会
基础设施建设
甘肃渭源县会川镇罗家磨村,以前人们去镇上赶集至少得步行两个小时,随着公交线路的开通,只需二十来分钟就很轻松地到达了。这只是该县城市公用设施向乡村延伸的一个缩影。甘肃省渭源县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推动农村公用设施向乡村延伸。为切实改变农村交通运输不畅的局面,甘肃省渭源县在狠抓西五公路、罗莲公路等重点工程建设的同时,认真实施农村通达工程项目,修建通乡四级砂路2条55公里、通村农路8条50公里,并建成6个乡镇客运站,一些地方公交车开到了农民家门口。针对全县特别是北部山区水贵如油的实际,启动实施了总投资8505万元的北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成后可解决21万人的饮水困难,其中约有80%的地区实施供水到户,年内将有3.6万多人率先受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一池三改”生态能源模式1300户,扶持半数以上农户改建了卫生厕所,农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与此同时,农村广播电视和通讯事业建设也全面“提速”,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3.6%和91.2%,有四成以上的农户用上了电话或手机,有效地拉近了乡村与外界的距离。经过全镇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发提高,全镇人民为早日实现小康目标而努力。
教育
2011年末,会川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429人,教师18人;小学19所,在校生4148人,专任教师21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2180人,专任教师14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2760人,专任教师220人,主要中学有渭源二中和会川中学,教育经费360万元。
文化事业
2011年末,会川镇有文化站1个,公共图书室23个,藏书4.6万册,文化行业事业单位从业人员9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会川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4个,其中县级医院1个,卫生院1个,村级卫生室22个,病床60张,专业卫生人员208人,其中执业医师58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士2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6人、执业医师0.3人、注册护土0.2人,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8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4.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1万人,参合率90.7%。
社会保障
2011年,会川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37户,人数520人,支出110.5万元,比上年增长9.4%;城市医疗救助16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81人次,共支出9.4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333户,人数9480人,支出005.2万元,比上年增长55.8%;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人,支出3.7万元,比上年增长6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02人,支出64万元,比上年增长79.3%;农村医疗救助313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08人次,共支出93.9万元,比上年增长60.4%,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8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8.9万元,比上年增长16.7%,社会福利费2.3万元,比上年增长4.8%;社会福利单床位12张,社区服务设施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
旅游
会川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海拔三千三,离天三尺三,要问路多远,八十一转弯”。位于镇南20公里的太白山一峰独耸,高峻雄险,素有“云端仙境”之美誉。镇南15公里的双石门因有大小两道天然石门而得名,藏风浓郁,尘埃不染,被誉为“陇上香格里拉市”。
镇上把旅游资源的开发作为富民强镇主要战略来抓,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申报项目,不断加大景区开发力度,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昔日无人涉足的天然胜景如今已名扬陇上。镇上积极配合县上成功举办了“太白山—双石门文化中国艺术节”,吸引了省内外3万多名游客纷至沓来,沉浸于浓郁的渭河风情之中,徜徉于碧山秀水之间,流连忘返。
参考资料
会川镇简介.渭源县人民政府.2024-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