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英文名:Jinci Temple Museum)位于晋源区晋祠镇,隶属太原市文物局,登记管理机关为太原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是晋祠风景区的主体管理单位,是一座集文物保护、学术研究、陈列展览、安全保卫、重要接待及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类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景区现任馆长是曹维明。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为纪念唐叔虞而修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对晋祠多次扩建与维修。1952年2月9日,晋祠由山西省政府移交给太原市人民政府,成立晋祠古迹保养所。1965年至1975年,经历了难老泉水堰扩建、景清门测绘学迁建、文昌宫全面整修、从徐沟迁来铸于金天德五年(1153年)大铁钟一座等一系列事件,晋祠得到了全面整修。1990年6月,晋祠文物保管所更名为太原市晋祠博物馆。1991年10月,董寿平美术纪念馆在晋祠博物馆落成开馆。2023年,晋祠博物馆启动基本陈列项目。同年12月29日,“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开展试运行,迎接观众参观。
晋祠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696亩,馆区建筑面积22762.4平方米,约占馆区面积的19%,古代建筑面积14165平方米,占建筑总面积的63%。晋祠建筑布局基本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布局,内有宋、元、金、明、清历代各式建筑有100多座。截至2024年4月,晋祠博物馆有藏品801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0件/套,包括古建筑、楹联匾额、碑碣石刻、彩塑壁画、古树名木、书法绘画、青铜器、瓷器、陶器等。基本陈列是“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晋祠博物馆镇馆之宝是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碑。
2021年,晋祠博物馆获评全国文明单位、山西省文明单位标兵、山西省文物工作先进集体、太原市文明单位标兵、太原市双拥模范单位。2023年1月,晋祠获评“山西文化记忆”项目。同年获评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研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西周
西周初年(前11世纪——前771年),姬诵姬诵封胞弟唐叔虞于唐,称唐叔虞。他的封地在今天的山西省临汾市翼城一带,后来叔虞宗族的一支由翼城县迁至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并在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建祠造像,称之为唐叔虞祠。虞的儿子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唐叔虞是晋国第一代诸侯王,故名晋王祠,也称晋祠。
魏晋南北朝
东魏年间 (534年—550年) ,祖鸿勋应高欢聘到太原市游晋祠,著《晋祠记》。南北朝时,北齐高洋高洋定晋阳为别都,天保年间(550年—559年),在晋祠“大起楼观,穿凿池塘。”读书台、望川亭、流杯亭、涌雪亭、仁智轩、均福堂、难老泉亭、善利泉亭等都始建于这个时期。晋祠自高洋以下皆续有修缮。北齐天统五年(569年),崇尚佛法的高纬高玮,游览晋祠后,随即改晋祠为大崇皇寺。
隋唐
晋祠在唐、宋时期的建设达到了巅峰。隋开皇六年(581年—586年),在晋祠西南方,开始修建舍利生生塔,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41里。到了646年(唐贞观二十年),赵光义李世民在太原市休整期间重游晋祠。再次来到晋祠,感触颇深,想起了当时在晋祠的祈祷的情景。于是,亲自撰下了《晋祠之铭并序》铭文,以示感恩。《晋祠之铭并序》碑是太宗执政时期的政治纲领与宣言,通过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史迹,表明灭隋建唐的合理性,强调以德治国的理念,以达到宣扬唐王朝文治武功,巩固政权的目的,也是太宗皇帝一直引用的“载舟覆舟”理论的完美诠释。之后再一次对晋祠进行扩建。
到了742年—755年(唐天宝年间),唐朝“李白”李白接到元参军的邀请到太原市游览。李白跋山涉水来到晋祠,感叹晋祠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于是写道:“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千百年来李白创作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传诵千古,成为描写晋祠的绝唱。
宋元
赵光义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太平兴国碑”记事。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并雕塑43尊彩塑泥像,以及殿外高4米多的左右站殿将军。1060年(宋嘉佑五年),难老泉出水口建石堰,分晋渠为南渎、北渎。同年县尉何首乌禁浮言,重广晋祠水利,增溉田22170亩,晋水灌田至55629亩。并撰《重广水利记》碑。1087年(宋元祐二年),太原府吕吉(社头)等人,献圣母殿檐柱木雕盘龙六条和圣母座物。1089年(宋元佑四年)—1098年(宋绍圣五年) 开始铸晋祠金朝台铁人。1118年(宋政和八年),鱼沼飞梁铸铁狮子一对。1168年(金大定八年),创建献殿,面宽3间,深2间。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1267年(元至元四年),重修晋祠内建筑,勘定晋祠四周地界。弋殷撰《重修汾东王庙记》。
明清
1370年(明洪武三年),创建仙翁阁,又名瑞云阁、红阁。仙翁阁坐东朝西,是供奉传说中八仙之一吕洞宾的楼阁,故名仙翁阁。1412年(明永乐十年),僧圆觉禅师来到奉圣寺,增建观音堂,铸圣母殿左钟。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明代重臣尚书王琼长子王朝立在晋祠博物馆内东南角创建晋溪书院,并栽植雌雄两株银杏树。1563年(明嘉靖四十二年),创建水母楼。1576年(明万历四年),创建对越坊,高应元书“对越”牌匾。对越牌坊高9.5米,四柱三间三楼,造型精美,雕刻玲珑,瓦顶全部用琉璃覆盖,雄壮而富丽。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建钟、鼓二楼。
1647年(清顺治四年),巡抚申朝纪修晋祠山门。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建吕祖阁。1718年(清康熙帝五十七年),整修奉圣寺,创建待凤轩。1736年(清乾隆元年),建造钧天乐台。1737年(清乾隆二年),改建三圣祠、同乐亭。
1757年(爱新觉罗·弘历二十二年)杨二酉即书“水镜台”牌匾。“水镜台”匾是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被誉为“秀丽之笔”。“司马徽”语出《前汉书 · 韩安国传》:“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思是忠奸是非尽人皆知。“水镜台”,是“清如水,明如镜”的意思。杨二酉(1705年—1780年)字学山,号西园寺,山西太原晋祠人,乾隆年间曾任翰林院编修,并做过爱新觉罗·弘历的书法老师,他曾于乾隆四年1739年任巡视台湾省监察御史,并监理学政。
1785年(清乾隆五十年),建朝阳洞及读书台。1801年(清嘉庆六年),修静福寺、三清洞文化街,关林落成。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御题“三晋遗封”匾额。晋祠“山西省遗封”匾额匾文:三晋遗封(御章一枚)。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山西祁县晋商渠家渠本翘书篆书“永锡难老”贴金匾额。 “永锡难老”语出《诗经·鲁颂》,“锡”通“赐”,意即永远赐予青春长驻,这里有祈求、赞颂晋泉永流不息之意。该匾采用阴刻、弧形、贴金的手法,由于光线与视觉的反差,当人们凝视时,字体一会儿凸出、一会儿凹进,十分有趣,人称“活字匾”。
中华民国
1917年(民国6年),建洗耳洞和真趣亭。1926年(民国15年),补铸晋祠金人台东南隅铁人头。1930年(民国19年),建石舫“不系舟”。1936年(民国25年),11月,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妇到晋祠考察。梁思成以《太原县晋祠》为题把晋祠考察的结果记录下来,向世人详细介绍了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等古建精品,该文刊载于《中国营造学社汇刊》,随后又收录到著名的《晋汾古建预查纪略》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先后对晋祠多次扩建与维修,重建锁虹桥;开挖晋祠公园北湖,并建九龙堤、码头;从迎泽公园移建六角亭、八角架等。重建望川亭、重修苗裔堂、扩建文昌宫。新建晋祠大门和望川亭,整修陆堡河及三台阁。同年晋祠在拆除傅山纪念馆后,改建山西省历代书画室。
1952年2月9日,晋祠由山西省政府移交给太原市人民政府,成立晋祠古迹保养所。1965年至1975年,扩建难老泉水堰。测绘学迁建景清门。全面整修文昌宫。从徐沟迁来铸于金天德五年(1153)大铁钟一座。全面整修晋祠。共平整土地47845平方米,迁出文物区内住户22家,王琼祠南山建成六角亭一座,整修智伯渠,重砌善利泉水渠,修缮关林、唐叔祠、三台阁、晋溪书院。拆除景清门围墙,制作景清门拆迁用木构件;拆除待凤轩,并为重建待凤轩打基础;彩绘胜瀛楼、难老东堡墙;奉圣寺原址重建新迁建筑。从马庄移回明代石柱牌楼一座置于公园东门。维修雨花寺、老君洞、瑞云阁、陶然村在田别墅等主要建筑物。改造晋祠公园饮马泉景区,建造御井亭、藕香、长廊及牌坊等建筑。
1986年,中国中央电视台《西游记》(电视剧)摄制组来晋祠,拍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86版西游记第18集《扫塔辨奇冤》的取景地之一晋祠。剧中,奔波儿灞企图给流龙马投毒,而这时正巧被躲在后面的沙和尚发现,于是,俩人便开始在金人台玩起了躲猫猫。这一段的取景正是晋祠的金人台。除此之外,还有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等场景。
1990年6月,晋祠文物保管所更名为太原市晋祠博物馆。1991年至2007年,董寿平美术纪念馆在晋祠博物馆落成开馆。晋祠刻制晋祠内外八景碑竭,并建碑廊。修建王氏宗堂子乔祠。圣母殿落架大修。奉圣寺大雄宝殿内的壁画制作,南北配殿雕塑的雕刻工程完成。文昌宫东院————五云厅新建工程完成。西南隅铁人头部粘接修复。晋祠公园《龙兴晋阳》大型雕塑群像建成。悬瓮寺恢复工程竣工。金人台(包括中央宋代小楼)维修。奉圣寺大殿屋顶修缮。翰香馆改扩建。水母楼屋顶、柱子、围栏维修工程完成。
2009年5月,晋祠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批准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9年,太原市文物局以梁衡先生的《晋祠》为主题内容,在晋祠公园内用北京市青白石创作设计石雕碑刻。2020年,晋祠公园南湖湖心岛的晋文公祠建成并面向游人开放。
2023年,晋祠博物馆启动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项目。同年12月29日,“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开展试运行,迎接观众参观。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晋祠博物馆位于晋源区晋祠镇,距离市中心25公里。晋祠博物馆总占地面积1696亩,馆区建筑面积22762.4平方米,约占馆区面积的19%,古代建筑面积14165平方米,占建筑总面积的63%。
馆内布局
晋祠内有宋、元、金、明、清历代各式建筑有100多座。建筑布局基本采用了中轴线对称布局,中部建筑,结构宏伟,以艺术价值高贵而著称;北部建筑,依山势而建,错综排列,以崇楼高阁而取胜;南部建筑,既有楼塔耸峙,又有泉水环流,以风景诱人而驰名。这些建筑虽不是同一时期所建,但都服从于一个精巧的总体设计,布局紧凑,错落有致。以水镜台、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为中轴线,崇楼高阁依山而建,殿台寺宇就势而造,轩榭廊舫与清泉古树融为一体,布局奇巧,独具匠心。祠区内中轴线上的建筑和它北面的晋祠、昊天神祠和文昌宫,及南面的水母楼、难老泉亭及舍利生生塔等,组成了一个综合建筑群。
陈列展览
基本陈列
晋祠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万古一脉——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于2023年12月29日,开展试运行,迎接观众参观。展览以主线与支线的形式,以塑、铸、书、树、母为内容,在千年晋祠的发展与沿革中,寻访“守护”与“滋养”的深意,解码建筑与文物背后的传承,发展晋祠历史中的“晋国之祠”“晋水之祠”的精神内核,并将“晋地之祠”的全新意涵融入整体展览之中,为“守护与滋养”这个传承了数千年的主题赋予时代的特色与精神。展览站在中国看山西,跳出晋祠说晋祠,超越文物讲故事,其突出特点包括:展示内容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机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典故民俗的活态演绎、展示空间与实景的拓展延伸等。展览力图全面解构晋祠、阐释与之相连的历史遗珍,增进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专题展览
董寿平美术馆
董寿平美术馆位于距太原市西南25公里驰名中外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晋祠博物馆内晋溪书院东侧,是一座由两进院落组成的仿古建筑,是收藏和陈列董寿平先生捐赠的珍贵书画精品、遗物、文献资料的唯一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一座全进口日本现代化设备,具有高水准的美术馆。美术馆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70平方米,展线200米。馆内设有小型贵宾接待室、放像厅、小卖部、卫生间及工作人员值班室等附属设施。在北院中央雕刻有董寿平先生汉白玉浮雕像一座,由太原市城市雕塑研究所设计,碑阴刻有袁旭临书、赵宝琴亲自设计并摹勒刻石的《董寿平美术馆碑记》全文,并栽种了松树、梅花、竹子等。馆的西面正门亭上刻有全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赵宝琴设计摹勒刻石的"董寿平美术馆"大型石刻巨幅门额。馆的南部,建有一座游园小区,有水池、林木、仿古凉亭。沿馆周围栽培了1000余平方米的草坪,还栽种了象征中日友好的樱花树,铺设了300余米道路。整个馆区茂林修竹,绿水环绕,景色清幽,富有浓郁的中华民族和山西省传统建筑风格,呈现出高雅平和的韵律,与董老的书面精品相辉映,并与绮丽的晋祠自然风光溶为一体,使千年园林焕发出新的魅力。
傅山纪念馆
傅山纪念馆位于距太原市西南二十五公里驰名中外的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晋祠博物馆内胜瀛楼的西南侧,是坐南向北的一座清代建筑的四合院,其总占地面积553.5平方米,整个馆址东西宽20.7米,南北深27米,馆内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构形与装饰,内有南屋五楹,东西配房各三间,前开屏门,别成院落。东北隅辟小门,东出别构小院。馆内四周连通,布展灵活方便,为回廊式的展厅。其前门出廊,雕刻精致,油饰彩绘,雅致怡人。纪念馆已是永久性陈列展览与收藏博山书面精品、文献资料及对外文化交流、举行各种活动的重要场所。
晋溪书院-王氏宗祠
晋溪书院初名晋溪园,始建于明嘉庆四年(1525年),为明代重臣王琼的私人别墅。王琼去世后,他的长子改“晋溪园”为“晋溪书院”,成为王氏子弟学习的场所。后因年代久远而渐至倾。1992年6月至1993年6月,仿明清建筑风格修复晋溪书院,两进院落,建筑古朴典雅,景致清幽,三面环水,与晋祠古建筑浑然一体。“子乔祠”是“晋溪书院”的主体建筑。太原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姬泄心太子。本姓姬,名晋,字子乔,也称王子晋,王子乔,王乔。
临时展览
万流同归——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
“万流同归——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展览时间为2023年7月6日至2023年10月6日,展览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太原市文物局、黄河寻根问祖文化联盟主办,汇集了黄河流域7省20余家文保单位的近百件(组)文物精品和内涵丰富的文化元素。
齐晋——穿越山河的千年之约
“齐晋——穿越山河的千年之约”展期为2023年9月12日至12月5日,展览是9月开幕的2023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性展品有汉釉陶、春秋铜、汉内连弧蟠纹镜背范等。
宋韵匠心——宋代文物展
“宋韵匠心——宋代文物展”,展览时间为2023年10月20日—2023年12月10日,展览分为“宋之彩——建窑建盏”“宋之韵——插花”“宋之雅——焚香”“宋之风——人间烟火”四个单元,展品二百余件。
山西书画名家作品展
“亦儒 亦商 亦庙堂——晋祠博物馆藏山西书画名家作品展”,展览设置于二层临展厅,展览时间为2023年10月27日—2023年11月27日,展览由山西省文物局指导,太原市文物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晋祠园林中心承办,展出晋祠博物馆收藏的山西籍书画名家作品30件(组)。
金玉满堂——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馆藏古代金、银、玉器精品展
“金玉满堂——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馆藏古代金、银、玉器精品展”于2024年3月20日开幕,由太原市文物局、南京市江宁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宁区博物馆)承办的,展期2个月。展览分为富丽之始、婉约风华、方寸聚珍三个单元,展出精品文物83件(套),时间跨度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宋元至明清时期,涵盖金器、银器、玉器、翡翠、宝石、玛瑙等类别,其中尤以明代开国功臣沐英家族墓葬出土的器物最为珍奇。
重要馆藏
馆藏概况
截至2024年4月,晋祠博物馆有藏品801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060件/套。展品涵盖古建筑、楹联匾额、碑碣石刻、彩塑壁画、古树名木、书法绘画、青铜器、瓷器、陶器等。晋祠博物馆镇馆之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晋祠之铭并序》碑。
古建筑
水镜台
水镜台集楼、台、殿、阁四种建筑风格于一体,前部为单檐卷棚顶,后部是重檐歇山顶,台周围有疏朗的走廊。此台造型雄奇,雕刻彩绘精细。中国从唐代就有“庙会”活动,人们把那些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比较大的民间贸易活动称为庙会,而晋祠的传统习俗中,每年多有迎神赛社、祭圣母、祭水母等活动,这种活动最早始于北宋年间。而酬神演戏,是迎神赛会的重要内容,所以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二晋祠庙会、六月十五晋祠河会期间,都有在水镜台演戏的习俗,一直延续。
智伯渠
智伯渠又名智伯渠,是晋水四渠中的主渠,穿越晋祠馆区中部,自西南向东北蜿蜒穿流而过。春秋末期(—453年)晋国世卿荀瑶为攻取赵毋恤晋阳古城,曾决晋水围灌,后人利用这条旧道,加以修竣,成为灌溉农田的水渠,故名智伯渠。“智伯水灌晋阳”是春秋末年的一次著名战役,结果导致了韩、赵、魏“三家分晋”,成为中原地区历史上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也是中国社会由所谓奴隶社会转变为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
金人台
跨过智伯渠上的会仙桥,就是金人台,也称“莲花台”。台为方形,台中央建有一明代琉璃小阁。台四隅各立一尊高约2米的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所以称金人台。西南隅的铁人,是仿佛教天王塑造,威武勇猛、摄人心胆。这尊金神采用北宋先进的冶炼铸造工艺(拉皮腹膜、分部铸造)代表了宋代铸铁艺术的最高水平。
对越坊
金人台西,有牌坊一座,是中轴游览线通向圣母殿的必经之路。牌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形式,有功德坊、忠孝节义坊、科第坊等。这座牌坊叫“对越”坊,属功德坊,建于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中:“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为报答,“越”为宣扬,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高尚功德。相传对越坊是明万历年间太原县举人高应元出资修建。
献殿
献殿为金代建筑,是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献殿建筑结构简单,不弱不费,是我国唯一的殿和亭结合的建筑,为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之一。
圣母殿
圣母殿是全祠的主殿,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姬发的妻子,姬诵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大殿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殿周围廊,是中原地区现存古建筑中“副阶周匝”的最早实例。前廊中的八根木雕盘龙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殿采用了宋《营造法式》的“柱升起”“柱侧角”,增强了大殿的曲线美和稳固性。因此,圣母殿是中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建筑发展的重要的实物资料。
唐叔虞祠
唐叔虞祠是奉祀西周时晋国第一任诸侯唐叔虞的聂氏宗祠,现在的祠堂是经元、明、清三代翻修扩建而来,殿内塑像均为明代作品。过殿内的乐伎像系元代作品,为研究元代乐器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资料。
东岳祠
东岳祠,又名岱庙,俗称阎王殿。坐北向南,东邻文昌宫,西连昊天神祠。创建年代不详,明隆庆元年重修。
钧天乐台
钧天乐台是晋祠的又一座戏台 ,为清代乾隆所建。钧天乐台正对着关帝庙,过去是专门为关帝唱戏的。
水母楼
水母楼创建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供奉的是晋祠水神。一层楼身为砖砌北方式窑洞三穴,二层为楼阁形式。一层供奉铜铸水母像,一副梳妆未竟的村妇神态,关于水母娘娘,民间还流传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水母楼二层塑有水母成仙像,在神两侧分列的八尊鱼美人塑像,被称作“东方美人鱼”,构思奇巧,堪称佳品。南北两壁绘有明代壁画,为水母出行仙仪图。
王琼祠
王琼祠建于明嘉靖十二年,王琼曾任户部、吏部、兵部尚书,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晋溪书院为王琼所建。
三圣祠
三圣祠,坐南朝北,向西俯视难老泉水塘,仰视悬瓮山翠岭,东邻傅山馆,面阔三间,建于1.5米高的平台上。祠内所供奉的是传说中的药王、真君、黑龙王,称三王或三圣。
白鹤亭
白鹤亭,亦名小兰亭,俗称水亭,明嘉靖中叶创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重修,爱新觉罗·旻宁二年(1882年)复修,1956年改建。
奉圣寺
奉圣寺原为开国功臣尉迟敬德别墅。始建于唐武德年间,两进院落,由弥勒殿、观音殿、地藏王殿、大雄宝殿组成。两侧碑廊中,陈列着唐译八十华严的石刻祖本,武则天亲自为之作序,是融佛学、史学、文学、书法于一炉的珍贵文物。
胜瀛楼
胜瀛楼,明末清初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楼高17米,上下两层,西南悬“栖云”匾额。东西挂“胜瀛”,夏至之时,四面受光,誉称“胜瀛四照”。
公输子祠
公输子祠俗称鲁班庙,创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重修。公输子,就是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建筑业的祖师爷。
舍利生生塔
舍利生生塔创建于杨坚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是一座楼阁式砖塔。浮屠院,即“塔院”,浮屠为梵语音译即“佛塔”的意思,此塔创建于隋文帝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重建,是一座楼阁式砖塔,高38m,八角七级。
东大门
东大门,建于1984年春,1985年竣工。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柱群门,西南为廊,朱柱,青紫彩画,气势雄伟,是进入景区的主要大门。
鱼沼飞梁
鱼沼飞梁西依圣母殿,东邻献殿,是介于两座殿宇之间的桥梁,位于鱼沼之上。关于鱼沼,古人以圆形为池,方形为沼,且水中多鱼,故名,是晋水三泉之一。沼上十字形桥梁为“飞梁”。古人云:“飞梁石磴,陵跨水道”,“架虚为桥,若飞也”,故名。《水经注》记载:“沼西际山枕水,有晋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可见,飞梁应是创建于北魏以前。桥东西长19.6米,宽5米;南北长18.55米,宽4.91米。此桥高出地面1.3米,两侧做成坡桥下斜,与地面相接,形如鸟之两翼。
读书台
读书台,位于半山腰,南连吕祖阁,北接三台阁,为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邑人高汝行所建,清乾隆五十年(1785)重修。建筑长9.15米,宽6.22米,檐高3.08米,面积56.91平方米,坐西朝东,面阔3间,卷棚硬山顶,前廊深1.3米,檐下悬画卷式“读书台”匾额,为太原知县吴重光题写。
重要文物
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碑
唐碑的碑身高1.95米,宽1.2米,厚0.27米。碑额左右各雕螭首一对,齐头下垂,为唐代碑额的典型特点。额首书“贞观年正月廿六日”九字,属罕见的龙头飞白隶书。碑阴列长孙无忌、萧瑀、李勣、张亮、李道宗、杨师道、马周等七位跟随李世民东征的初唐功臣的亲笔签名和官衔。《晋祠之铭并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歌颂宗周政治和唐叔虞建国的史迹,以达到宣扬唐王朝文治武功、巩固政权的目的。全文共计1203字,其中,序文1003字,为骈俪体;铭文200字,为四言体,共28行,44~50字不等。
东岳祠壁画
晋祠东岳祠内绘有关于阴曹地府内容的壁画,如刀山剑树、金银桥、丰都城、转轮台、狰狞恶鬼、凶恶判官等,森然罗列,望之生畏。
青铜器
瓷器
陶器
书法绘画
学术研究
文物保护
2021年,晋祠博物馆开展晋祠宋代小木作保护修缮工程,完成晋祠关林屋面保护修缮工程、晋祠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等项目的方案审批工作,完成圣母殿彩塑、白鹤亭、流碧榭、真趣亭、三清洞、玉皇阁等古建彩塑保护修复项目的立项申报等工作;开展大关帝庙、唱经楼保护修缮工作和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科学规划烈石寒泉综合治理工程,窦大夫祠、净因寺塑像壁画保护工程和多福寺文物建筑下架油饰保养维护工程。
2022年,晋祠博物馆完成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内39处地上文物实地调查与测绘,田野调查28平方公里,发现遗址2处;考古勘探22.1平方公里,发现不同时期墓葬71座、遗址1处;抢救性发掘省保石岭关城址附属建筑,保护性搬迁阳曲县思西村金元壁画墓。晋祠博物馆不断探索古树保护的有效措施,截至2023年,古树保护复壮率达到85%。
出版著作
发表论文
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有《傅山书学思想的一般概括》《围绕傅山之对谈》一文为中心看傅山在日本书界《追求拙丑的傅山》《精凝静穆的傅山小楷\u003c逍遥游\u003e》《追踪傅山》《傅山\u003c五峰山草书碑\u003e注释》《试析傅山人文思想的当代价值》《傅山的人格魅力》《关于日本研究傅山情况的简介1994--2007》《傅山医著文献考证进展》《傅山的超前思维及其在清初思想界的领先地位》《论傅山“外王”实践的人格壮美》《傅山咏史诗选注笺评》《傅山“托仙传书”是历史事实》《试论傅山的文化影响》《三晋冠冕 一代宗师》《傅山思想与儒家文化》《傅山书法研究的大手笔》《麦连 麦善 口? 陀南”试解》等。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2023年10月24日,晋祠博物馆“晋心远扬”志愿宣讲小分队走进太原市第十六中学开展文化宣讲活动。课堂上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基地的老师为学生们讲述了三晋文化,介绍了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和三绝。
2024年1月至12月,晋祠博物馆在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开展“国潮非遗,传承体验”2024社教课程,课程时间为每周六15:00—16:00。开设了《民俗文化系列课程——剪万象纸上生花》《版画刻印系列课程——木铸匠心板上年画》《艺术文化系列课程——指尖绽放永不凋谢》《纸艺文化系列课程——纸艺华章“衍”艺之美》等课。
交流活动
2023年10月8日,中法加纳国际艺术团走进晋祠博物馆,联合打造集国际性、民间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活动,活动由太原市文物局主办,晋祠博物馆承办,晋祠园林中心协办。来自西班牙、菲律宾、贝宁、格鲁吉亚、墨西哥5个国家的艺术家以“舞蹈+乐队”的形式,分时段、分场地进行巡游演出;晋祠博物馆推出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音乐琵琶演奏、原创特色舞蹈《宋韵华裳》《晋水谣》等节目。
文创设计
所获荣誉
博物馆荣誉
项目获奖
参考资料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章程.晋祠.2024-04-10
全国博物馆名录.国家文物局综合行政管理平台.2024-04-03
文博山西丨走进晋祠,看传承千年的文物→.百家号 山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2024-04-10
山西名人故里介绍.山西社会主义学院.2024-04-10
领导团队.晋祠博物馆.2024-04-10
大事纪要9.晋祠.2024-04-10
国家二级博物馆.晋祠.2024-04-10
票务服务.晋祠.2024-04-10
开放时间.晋祠博物馆.2024-04-10
晋祠综述.晋祠博物馆.2024-04-10
「跟着快车去寻宝」太原晋祠:晋国之宗 唐叔虞祠.百家号 人民资讯.2024-04-10
大事纪要10.晋祠.2024-04-10
大事纪要11.晋祠.2024-04-10
大事纪要13.晋祠.2024-04-10
解晋祠神韵 品晋地华章 晋祠博物馆基本陈列面向观众开放.晋祠.2024-04-10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 .2024-04-10
馆藏.晋祠.2024-04-10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2021年度工作报告及2022年度工作计划.晋祠博物馆.2024-04-10
晋祠入选首批“山西文化记忆”项目.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太原市晋祠博物馆2023年度工作报告及2024年度工作计划.晋祠.2024-04-10
大事纪要.晋祠博物馆.2022-12-09
晋祠名号,几度变迁.山西日报数字报.2023-03-15
大事纪要2.晋祠.2024-04-10
太原日报数字报-《晋祠之铭并序》与初唐文明.太原日报.2023-03-15
《晋祠之铭并序》碑.晋祠博物馆.2022-12-09
3.晋祠博物馆.2024-04-10
碧玉清流话晋祠 .山西省归国华侨联合会.2024-04-10
诗词歌赋颂晋祠 丨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节选).晋祠博物馆.2022-12-09
诗意中国丨晋祠流水如碧玉.锦绣太原.2024-04-10
大事纪要4.晋祠博物馆.2024-04-10
大事纪要5.晋祠.2024-04-10
大事纪要6.晋祠.2024-04-10
大事纪要7.晋祠博物馆.2024-04-10
晋祠三大名“匾”——《难老》《水镜台》《对越》.锦绣太原城.2022-12-09
梁思成描绘的太原蓝图.山西新闻网.2023-03-15
大事纪要8.晋祠.2024-04-10
大事纪要12.晋祠博物馆.2024-04-10
86版《西游记》奔波儿灞与沙和尚竟然是在晋祠金人台玩的捉迷藏.山西青少年报刊社.2022-12-09
晋祠.山西社会主义学院.2022-12-08
人教社捐赠“梁衡图书馆”并参加《晋祠》碑刻揭幕仪式.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12-17
梁衡图书馆在太原十二中揭牌.百家号 山西晚报.2024-04-10
晋文公祠开放 - 山西新闻网.山西新闻网.2023-01-05
董寿平美术馆简介.晋祠.2024-04-10
董寿平.晋祠博物馆.2024-04-10
傅山纪念馆概况.晋祠.2024-04-10
傅山.晋祠博物馆.2024-04-10
晋溪书院-王氏宗祠简介.晋祠.2024-04-10
“万流同归——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在晋祠盛大开幕.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展讯 丨 “齐晋——穿越山河的千年之约”展即将在齐文化博物院开展.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宋韵匠心——宋代文物展”在晋祠博物馆盛大开幕.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晋祠博物馆临时展览数字化存档系统.晋祠博物馆临时展览数字化存档系统.2024-04-10
展讯 丨 “亦儒 亦商 亦庙堂——晋祠博物馆藏山西书画名家作品展”开展.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晋祠.2024-04-10
“金玉满堂——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馆藏古代金、银、玉器精品展”在晋祠博物馆盛大开幕.微信公众平台中国晋祠.2024-04-10
水镜台.晋祠.2024-04-10
智伯渠.晋祠.2024-04-10
金人台.晋祠.2024-04-10
对越坊.晋祠.2024-04-10
献殿.晋祠.2024-04-10
圣母殿.晋祠.2024-04-10
唐叔虞祠.晋祠.2024-04-10
东岳祠.晋祠.2024-04-10
钧天乐台.晋祠博物馆.2024-04-10
水母楼.晋祠.2024-04-10
王琼祠.晋祠.2024-04-10
三圣祠.晋祠.2024-04-10
白鹤亭.晋祠.2024-04-10
奉圣寺.晋祠.2024-04-10
胜瀛楼.晋祠.2024-04-10
公输子祠.晋祠.2024-04-10
舍利生生塔.晋祠博物馆.2024-04-10
东大门.晋祠.2024-04-10
唐风晋韵 | 晋祠博物馆三大国宝之一 -- 鱼沼飞梁.晋祠.2024-04-12
祠庙园林之美 | 晋祠博物馆——读书台.晋祠.2024-04-12
东岳祠壁画.晋祠.2024-04-10
馆藏.晋祠.2024-04-12
馆藏.晋祠.2024-04-12
馆藏.晋祠.2024-04-12
馆藏.晋祠.2024-04-12
回眸2022,展望2023,文博人来了!.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央视新闻频道专题播报晋祠博物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晋祠志.晋祠.2024-04-10
著作论文.晋祠博物馆.2024-04-10
论文.晋祠博物馆.2024-04-10
晋祠博物馆走进太原市第十六中学宣教活动.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晋祠博物馆“国潮非遗,传承体验”2024社教课程开课啦~.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拓宽中外视野 绽放多彩文化”——晋祠博物馆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晋祠博物馆龙年表情包上线啦~.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喜讯!晋祠博物馆“爱育童心,筑梦未来”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太原市第二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创投大赛”一等奖!.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喜报!全国十佳!山西唯一!“‘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及旅游体验综合项目”被评为“2022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
喜报!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晋祠博物馆)《万流同归--黄河流域根祖文化展》入选“全省第三届博物馆精品陈列展览”.微信公众平台 中国晋祠.2024-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