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江(缅甸语:ဧရာဝတီမြစ်အကြောင်း,英语:Ayeyarwady/Irrawaddy River)位于亚洲中南半岛,是缅甸第一大河。全长2714千米,流域面积约41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为5044亿立方米。

伊洛瓦底江的起源可追溯到4500万年前,由于澳大利亚大陆与东南亚的碰撞,引发东喜马拉雅强烈的构造作用而形成。从中国横断山区的伯舒拉岭发源,东南流经云南省,然后折向西南进入缅甸,先后穿过三段峡谷,向南流至曼德勒为上游段;此后沿着平原南流,直到第悦茂为中游;下游河段是从第悦茂至三角洲汇入缅甸海。主要支流有独龙江大盈江瑞丽江钦敦江等。流域内呈南北长条状,地形以山地、平原低地为主,地势呈北高南底;北部为三段峡谷,中部为冲积平原,下部为扇形三角洲。流域内以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终年气候炎热,阴湿多雨。有丰富的石油、金矿、银铅、铁矿、煤炭、宝石等矿产资源;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伊河海豚、缅甸蟒、恒河鲨等多个珍稀特有物种。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文明的摇篮,缅甸历史上各王朝的首都蒲甘卑谬镇曼德勒等,基本都是沿着这条母亲河分布的。该流域的史前文明可追溯到公元前11000年;公元849年,伊洛瓦底江流域出现了最早的蒲甘王国,延续数百年,在缅甸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伊洛瓦底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为曼德勒皇宫仰光大金塔、骠国古城遗址、蒲甘古城等。

命名

伊洛瓦底江的名字被认为来源于梵语“airāvatī”,意思是“大象河”。这条河完全在缅甸境内流淌。缅甸人民称伊洺瓦底江为“天惠之河”,对它十分崇敬。相传这条河本是雨神“伊洛瓦底”的居地,由于它所钟爱的白象的鼻子里喷出大量的水,创造了这条河,所以,雨神的名字便成了这条河的名字。《明史》说“南甸所辖,属部直抵金沙江。”金沙江即伊洛瓦底江。

“伊洛瓦底(Irrawaddy)”这个名字是“Ayerawaddy Myit”的英语变体,一些学者将其翻译为“给人们带来幸福的河”。但它不仅仅是一条河,更是缅甸人民信仰的承载。还有一种说法是“伊洛瓦底(Irrawaddy)”这个名字源于巴利语(Pali),单词“ayyar”意为大,和“wati”指的是它的大面积和力量,因为它被称为“缅甸的生命动脉”。

位置境域

伊洛瓦底江位于亚洲中南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经纬度范围介于北纬15°30'~28°50'、东经93°16'~98°42'之间。全长2714千米,流域面积约41万平方千米,南北纵贯缅甸中部全境,约占缅甸国土总面积的60%。

伊洛瓦底江源于中国西藏察隅县境伯舒拉山南麓,称独龙江,东南流经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境,然后折向西南,进入缅甸,向南流,称恩梅开江(Nmai Hka River),在密支那(Myitkyina)以北50千米处与右源迈立开江(MaliHka River)汇合后称伊洛瓦底江。自北而南穿过崇山峻岭,峡谷急流,流经包括缅甸的克钦邦(Kachin)、钦邦(Chin)、曼德勒省(Mandalay)、实皆省(Sagaing)、马圭省(Magway)、勃固省(Bago)、伊洛瓦底省(Irrawaddy)、仰光(Yangon)等地区,南流至兴实达(Hinthada)附近散成9条分流入缅甸海(Andaman Sea)。支流30余条,包括钦敦江(Chindwin River)、大盈江(Taping River)、瑞丽江(Shweli River)、莱河(Rangoon River)、蒙河(Mon River)、穆河(Mu River)等。

成因

伊洛瓦底江的起源可追溯到4500万年前,当时有两条较小的双河,分别为原伊洛瓦底江(Proto-Ayeyarwadyand)和原钦敦江( Proto-Chindwin),流入缅甸北部的一个海湾。此后,河流沿着中央地带自北向南逐渐形成陆地,其东、西分别是两个高地。伊洛瓦底江在渐新世-早中新世时期变得独立,其水系的形成与东构造结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有着密切联系。

上白垩纪

新特提斯洋(Neotethys Ocean)的上白垩纪俯冲以及印度和亚洲之间的碰撞首先导致了由温托-波帕火山弧(Wuntho-Popa)和相关弧前和弧后盆地组成的安第斯型边缘(Andean-type margin)。

古近纪

古近纪早期以来,缅甸山脉增生棱柱的隆升完成了缅甸中部盆地(Central Myanmar Basin)与孟加拉湾(Bay of Bengal)的分离。形成缅甸中部盆地复合体通过压缩和反演进一步被分割。 这些盆地包括伊洛瓦底谷(Ayeyawady Valley),被巴戈尤玛河(Pegu Yoma) 与沿掸邦高原(Shan 高原)流淌的锡唐 (Sittang) 河谷隔开。伊洛瓦底江填充了这个约900千米长的浅海区域,通向缅甸海,安达曼海是印度板块斜向俯冲到欧亚大陆之下引起的新生代弧后走滑盆地。

中新世

中新世实皆走滑(Strike-slip Sagaing)断层沿勃固尤玛(Bago Yoma)激活后,伊洛瓦底江沉积明显向南移动。全新世三角洲是构成这个向南移动的伊洛瓦底沉积中心的一系列三角洲中的最后一个。

上新世

上新世中期大约5Ma时,由于澳大利亚大陆与东南亚的碰撞,引发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强烈作用于亚洲大陆。与此同时,周围古老克拉通陆块对青藏高原年青的特提斯造山区的围限也开始形成。东喜马拉雅山脉构造结4Ma以来发生了强烈的隆升和岩石剥露;鲜水河断裂以南的断裂围绕东构造结从长期的左行走滑转换为右行走滑;大量沉积盆地沿不同性质的断裂分布。与此同时,藏东南区域水系地貌的演化也开始发生剧变,并逐渐形成现今的地貌格局。因此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晚新生代以来持续强烈的构造活动为伊洛瓦底江水系地貌的演化提供了动力来源。

流域水系和特征

水系组成

干流流段

伊洛瓦底江划分为三段,分别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从源头至曼德勒(Mandalay)为伊洛瓦底江上游段,曼德勒至第悦茂(Thayetmyo)为中游,从第悦茂以下至三角洲为下游。

主要支流

伊洛瓦底江流域支流众多,约有30条,上游干流为独龙江,右侧支流主要有北部大盈江瑞丽江(Shweli River)及南部的密埃河,左侧支流主要有穆河(Mu River)、钦敦江等。

独龙江为伊洛瓦底江的上源河段,伊洛瓦底江上源在西藏自治区境内称吉太曲,到云南省后称独龙江。独龙江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迪布里进入云南省,入境处高程为2330米。此段云南省境内集水面积为1947平方千米,干流河长为80千米。伊洛瓦底江流域在云南省境内集水面积为1.90万平方千米,集水面积为5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支流共有95条。

钦敦江(Chindwin River)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是其最大的支流,长约1046千米,流域面积约11.5万平方千米,年均输水量约165立方千米,其水系切入缅甸中部白垩纪新生代弧前盆地,沿着印缅山脉东侧向南流动,汇入伊洛瓦底江。伊洛瓦底江以与钦敦江的汇合点为界,分为上游和下游。

大盈江(Taping River)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发源于云南省腾冲市尖高山,上游称胆扎河,中游称槟榔江,于下拉附近纳支流南底河以后称大盈江,在洪蚌河口流出中国国境,在缅甸八莫注入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国境内,大盈江干流河道长194.3千米,有天然落差1885米。

主要湖泊

印多吉湖(Indawgyi Lake)位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克钦邦,因濒危水鸟而闻名于世。南北长约24千米,东西宽约13千米,是东南亚第三大湖,也是缅甸最大的湖泊。该湖是大量哺乳动物、水鸟、鱼类和爬行纲的家园。

地下水

伊洛瓦底江流域地下水主要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变质岩侵入岩类裂隙水等。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的河谷地带和滨海平原,其地下水位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松散岩类孔隙水储量大,地下水位浅,且分布于人口与灌溉集中区,是缅甸地下水的主要用水来源。pH值为6.3~7.7。

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西侧的实皆和马圭地区,由松散的泥质砂岩和砂砾岩组成,胶结不紧密,通常呈半固结状态,含有丰富的铁质,属河流三角洲相沉积,具有较大的透水性。伊洛瓦底江群含水层厚度较大,在实皆地区钻井最大深度120米,在马圭地区350米深度的出水量依然可达360~1600立方米/天。

变质岩侵入岩类裂隙水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北部山区,含水性差。这类地下水的埋藏和分布受地质构造控制,在断层蓄水构造、岩脉蓄水构造中打井出水成功率高。由于钻井难度大,经济成本高,出水比较受限。

水文特征

径流

伊洛瓦底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044亿立方米,其中缅境内4544亿立方米,约占缅甸河川径流量的40%。伊洛瓦底江及其支流的水量全年波动很大,主要是因为5月至10月之间的季风降雨的特点,也是因为夏季积雪和冰川迅速融化,这进一步增加了水量。三角洲源头附近的河流平均流量在2300~32600立方米/秒之间变化,年平均流量为13000立方米/秒。

化学性质

伊洛瓦底江溶解氧含量变化很大,范围为9.21~4.88毫克/升;pH值为10.53;砷含量为30ppb,其浓度在雨季下降到10ppb;中氰化物含量最高为0.14毫克/升。

水位

伊洛瓦底江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的差异很大。在曼德勒和普罗米(Prome),低水位和洪水位之间的年差异分别为9.66米和11.37米。最低水位出现在2月,最高水位出现在8月。一般情况下,12月至3月,河水最低水位和最高水位最多相差1.5米,而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河水水位高于最低水位6~9米。

其他地理特征

气候

伊洛瓦底江流域位于亚洲西南季风区,气候状况明显地受西南季风所支配,受其特殊的地形条件所影响,下游流域属热带雨林气候,而上游流域则属亚热带雨林气候。流域终年气候炎热,阴湿多雨,受东南亚季风环流所控制。每年5~6月份,伊洛瓦底江谷地形成低气压中心;7~9月份,印度洋的海风猛烈吹向印缅大陆,为西南季风。

全年分为3季:3月~5月为暑季,6月~10月为雨季,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12月至次年3月为旱季。1月气温最低,平均20℃~25℃;4月最热,平均25℃~30℃。流域内降雨量丰富,三角洲和北部降雨量2000毫米~3000毫米;中游平原雨量少,为500毫米~1000毫米。7月降雨最多,12月一次年3月降水少。降水呈现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特征。

地质

地质构造

伊洛瓦底江流域位于大印度-亚洲碰撞带,在倾斜冲击下形成独特复杂的构造过程。北部流域有察隅、波密地块、莫古变质带、太公-密支那带、杰沙-甘高山脉、枯门岭以及硬玉矿隆升区等构造单元,岩性主要是变质岩以及侵入性花岗石,其中太公-密支那带分布有蛇绿岩套带。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盆地分为三个南北走向的构造单元,分别是掸邦高原(Shan 高原)、摩谷变质带 (Mogok Metamorphic Belt)和掸族陡崖(Shan Scarps)、印缅山脉(Indo-Burman Ranges)。缅中盆地在变质岩基底之上沉积近10千米的晚白垩纪新生代沉积岩,盆地中央分布着白垩纪-第四纪岩浆岩。盆地东侧的掸邦高原沉积了古生代到中生代的地层,广泛分布着碳酸盐岩页岩等沉积岩。盆地西侧印缅山脉的东西两侧岩性不同,山脉东侧主要是蛇绿岩套变质岩及复理岩,山脉西侧主要是复理岩、泥岩石灰岩等沉积岩。

地层

伊洛瓦底江流域上游为古缅甸湾的最北部分,成陆较早,属第三纪、第四纪的陆相冲积地层;中游谷地主要为第三纪陆相及海相地层,以及现代冲积层所组成;下游三角洲海滨是由第四纪及现代冲积层所组成。

矿产资源

伊洛瓦底江流域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金矿、银铅、铁矿、煤炭、宝石等。石油是缅甸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也是缅甸最大的矿业,最高年产量约100万吨,主要分布于伊洛瓦底江中下游的仁安羌(Yenangyaung)、稍埠(Chauk)、新固(Singu)等地;金矿分布于克钦邦和实皆省;银铅共生矿分布于克钦邦东南部、恩梅开江沿岸、曼德勒省等地;铁矿分布于恩梅开江上游、曼德勒东部等地;煤炭分布于克钦邦、曼德勒以东地区;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抹谷是世界上著名宝石产地,盛产红宝石蓝宝石等。玉石矿分布在克钦邦北部地区,主要产地有孟拱(mogaung)、甘拜地(Kanpitetee)、帕甘(Bagan)等。

地形地貌

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势呈北高南底,受西部山地和掸邦高原的约束,呈南北长条状,上游为山区,地势落差大,有伊洛瓦底江三峡;中游为冲积平原,河面宽阔,最宽处3000米;下游河口段为扇形三角洲

上游

伊洛瓦底江从源头至曼德勒为伊洛瓦底江上游段,先后穿过三段峡谷,在每段峡谷间是地势较为开阔的平原。第一段河流在崇山峻岭中蜿蜒流过,水流湍急,从辛博(Hsinbo)至八莫(Bhamo),河床狭窄,形成长约60千米的伊洛瓦底江“第一峡谷”,这里江底多岩礁,水流湍急,不利航行;“第二峡谷"是从八莫至瑞古市(Shwegu),长约23千米,航行虽有困难,但不如第一峡谷险峻,伊洛瓦底江继续南流至达贝金(Thabeikyin)附近又形成“第三峡谷”,此峡谷自达贝金至苗市(Myawadi),长约27千米。出此峡谷,江面又宽阔起来,直抵曼德勒

中游

曼德勒至第悦茂为伊洛瓦底江中游,西有阿拉干山脉(Arakan Yoma),东有勃固山脉(Pegu Mountains),伊洛瓦底江就在这两山之间自北面南流过。该区域平原宽阔,在伊洛瓦底江与最大支流钦敦江汇合处,平原最宽可达160千米。中游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在河床上形成众多的汊流、曲流及河中沙洲。

下游

伊洛瓦底江从第悦茂以下为下游,河宽度锐减,河流由于受阿拉干山脉与勃固山脉的紧束,水流湍急,平原窄小阶地发育,形成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三角洲南北长290多千米、底部宽240多千米,总面积达3.2万多平方千米,三角洲西南端的内格雷斯角(Cape Negrais)是缅甸西南端标志。地势低平,最高点佤夫山海拔为404米。

土壤

伊洛瓦底江流域主要为陆相沉积,土壤为砖红壤、红壤和砖红壤性黄土。伊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区,土壤在北部高山地区以灰棕壤和高山石砾土为主;南部低山及丘陵为红壤和冲积土。中游地区的土壤主要为红壤和冲积土。下游三角洲的土壤为冲积土层及低地湿土,是缅甸水稻重要种植区。

生物多样性

植物

伊洛瓦底江流域有植物5000多种,分7个植被类型、12个亚型、24个群系。其中热带雨林有树种300~350种,龙脑香科为常见树种,如娑罗双(云南娑罗双)、柳桉(Shorea maigan)等;热带季雨林的主要树种为马鞭草科柚木(Tectonagrands)、牡竹牡竹属 striatus)、灰秆竹(Bambus poly-morphum)等;热带干旱灌木林的主要树种有儿茶(相思树属 catechu)和金合欢(Acacia lencaphloea)等。有秃杉(cryptomerioides)、三尖杉(Cephalotaxus fortunei)、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等珍稀保护树种。

动物

伊洛瓦底江流域动物种类丰富,有1400种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纲,有约550种鱼类,是全球第19大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代表性哺乳类动物有戴帽乌叶猴(Trachypithecus pileatus)、云豹(Neofelis nebulosa)、赤麂(Muntiacus muntjak)等,代表性鱼类有鲤鱼(Cyprinifommes)、鲈鱼(鲈形目)等,有伊河海豚(Orcaella brevirostris)、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恒河鲨(Glyphis gangeticus)等稀有动物。

自然保护地

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自然保护地有阿朗多嘎德巴国家公园、波巴山国家公园等。

阿朗多嘎德巴国家公园(Alaungdaw Kathapa National Park)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上游的实皆省,建立于1981年,占地面积14万公顷,为东盟遗产公园。公园内部丘陵起伏,山谷密布,保护植物有柚木(Tectona grandis)、铁木(Xylia dolabriformis)、山杨(X. xylocarpa)等,保护动物有亚洲象(Elephas maximus)、野牛(Bos banteng)、孟加拉虎(Panthera tigris corbetii)等。

波巴山国家公园(Popa Mountain National Park)位于伊洛瓦底江流域中游的曼德勒省,建立于1983年,占地面积128平方千米,于1989年被指定为缅甸国家级自然公园。公园内的保护动物有埃及伊蚊(Aegypius monachus)、蛇鹈(Anhinga melanogaster)、棕色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等。

自然灾害

伊洛瓦底江流域的自然灾害有暴雨、风灾等。该流域因降水不稳定,容易引发暴雨灾害。2024年5月29日,缅甸受暴雨影响,伊洛瓦底江水位上涨,密支那市低洼街区被淹。伊洛瓦底江流域地处亚洲西南季风区,季风容易引发风灾。2008年5月2日,热带气旋纳吉斯以190千米的时速横扫伊洛瓦底江三角洲,造成缅甸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最终估计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伊洛瓦底江作为旧缅甸王国的主轴,造了缅甸的历史、定居模式和经济发展,该流域的史前文明可追溯到公元前11000年。公元前2世纪,中国商人就利用伊洛瓦底江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两国人民互相称呼为“胞波”。在公元6世纪,缅甸人的祖先从中藏边境地区来到伊洛瓦底江,他们以伊洛瓦底江为交通工具,逐渐蔓延到皎色平原(Kyaukse Plain),成为北部水稻种植区的主要力量。缅甸人加强了蒲甘镇(Pagan)的防御工事,并控制了伊洛瓦底江和西塘河谷(Sittang River Valleys)以及印度中原地区之间的贸易路线

公元849年,伊洛瓦底江流域出现了最早的蒲甘王国,建都于古都蒲甘。它延续数百年,在缅甸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蒲甘”的意思就是“胜利者的首都”。自公元11世纪开始,南传佛教传入缅甸,建寺造塔然成风,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方圆不到百里的蒲甘地区,竟出现了万余座佛塔,据说最盛时期达到4446733座,因此号称“四百万座宝塔城”。在12世纪,蒲甘镇通过水稻种植和发达的灌溉渠网络繁荣发展。在13世纪,掸族和蒙古人都击败了缅甸军队,该地区解体为多个国家,尽管缅甸王国间歇性地重新统一了伊洛瓦底江盆地。从16世纪开始,欧洲利益集团在缅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的港口建立了贸易公司。

1857年,缅最后一个王朝“雍复牙王朝"在曼德勒建都,敏东国王给它赐名为“亚得那崩”,巴利语意为“万宝之城”。1885年,英国占领缅甸后,将都城迁往仰光,于是曼德勒就成了缅甸最后一个王朝的都城。到1886年,英国控制了缅甸,并获得了伊洛瓦底江的航运权,法国人也曾试图获得这条航线以直达中国,以争取通往中国的直接航线。英国的兴趣主要是经济上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开放和仰光港的兴起最终在大米出口方面得到了回报。作为这一经济和行政努力的一部分,英国人于1865年成立了伊洛瓦底舰队公司,向英属缅甸的河流站点运送部队、邮件和物资。从四艘轮船开始,到1940年,该公司已有600多艘船在服役。1948年,公司更名为内陆水运公司。1948年1月4日,缅甸在仰光宣布脱离英联邦,宣告独立,建立缅甸联邦。

民族文化

伊洛瓦底江是世界上主要的热带河流系统之一,其流域覆盖了缅甸60%的领土,是缅甸90%以上人口的家园。主要居住民族为缅族、景颇族、钦族、掸族、栗粟族、阿昌族等。缅族是缅甸最大的民族群体,约占总人口的65%,聚居在伊洛瓦底江流域。

城市发展

伊洛瓦底江流域的主要城市有仰光、曼德勒、蒲甘等。

仰光位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东部,是缅甸最大城市,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城市呈矩形,面积约350平方千米,人口约500万人(2020年)。城市被限制在河流环绕地区内。仰光原称大衮(Dagon),只是一个很小的城镇,主要以大金塔而闻名。直到1755年国王雍籍牙(Alaungpaya)赐名后才改称“仰光”,缅甸语“战争结束”之意。1855年缅甸成为英国的属地,英国人把缅甸的首都从曼德勒移到了仰光,用来把它作为出口柚木等商品的港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军占领,1948年缅甸独立后定都仰光。主要工业有碾米、纺织、木材加工、橡胶、炼油、造纸、电力、钢铁、造船及汽车等。

曼德勒(Mandalay)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是缅甸中北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积163.84平方千米,人口约75万(2021),海拔76米。古名为“曼陀那崩尼卑都”,意为“多宝之城”。曼德勒是缅甸内陆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自仰光密支那的铁路、公路均经此,曼德勒中央火车站是缅甸铁路从仰光出发的主要铁路线的终点站。工业有碾米、锯木、纺织、船舶修理、机器、化学等。手工艺品以牵线木偶尤为知名,木、石雕、象牙雕、漆器、金线绣、金银制品和珠宝首饰享誉东南亚。风景名胜有曼德勒山、曼德勒王宫等。

蒲甘(Bagan)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是东方文化宝库之一,是蒲甘王国的首都。蒲甘王朝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创立了缅文,使手工业和文化发展起来。当小乘佛教传人,兴建佛教寺塔之风盛极一时。在短短的两三百年间,一座方圆几十千米的蒲甘,处处寺塔簇拥。最盛时期佛塔共有444多万座,因此号称“400万宝塔城”。缅甸人曾经说过:“没有到过蒲甘,就等于没有到过缅甸。”

交通运输

缅甸内河航运业在国内交通运输业中担负着65%的任务,而伊洛瓦底江则是缅甸国内主要运输命脉,占缅甸航运历程的71%,成为沟通南北的主要交通线,整个伊洛瓦底江水系有4600多千米的河道全年可以通航。由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种植区之一,因此水稻是伊洛瓦底江上的主要贸易项目。伊洛瓦底江的内河港口众多,从北到南依次是密支那(Myitkyinā)、八莫(Bhamo)、喀打(Katha)、曼德勒、明延(Myingyan)、乔克(Chauk)、耶南尧(Yenangyaung)、敏部(Minbu)、马圭(Magwe)、塔耶特明(Thayetmyo)、普罗梅(Prome)、欣达(Hinthada)、延东(Yandoon)。

水电开发

伊洛瓦底江属国际河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北部高山峡谷,水位落差大,其主要支流钦敦江蕴藏着丰厚的水能资源。天然落差940米,理论水能蕴藏量为70万千瓦。伊洛瓦底江流域年均输水量达379±47立方千米,年均悬移质通量约为(325±57)x106吨。

耶涯大坝(Yeywa Dam)位于伊洛瓦底江的支流米界河上,处于曼德勒平原(Mandalay Plains)。建于2010年,水库绵延约60千米,容量2600立方米x106,大坝高度137米,长度680米。

经济活动

缅甸经济的发展与伊洛瓦底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伊江中游河谷两岸是缅甸历史最悠久的地区,早在一千年前的缅甸中古时期,人们就在这里筑坝修渠,引水灌溉,种植水稻。缅甸独立后,为了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加稻谷产量和出口额,政府极为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为发展干旱地区的灌溉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河谷平原和三角洲地区是缅甸最富庶的地区,盛产稻米,稻米产量约占全缅甸稻米总产量的1/3,享有“缅甸谷仓”之盛誉,也是世界主要稻谷产区之一。中游的平原和下游的三角洲是缅甸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缅甸是世界柚木的主要输出国,素有“柚木王国”的美称,蕴藏了世界柚木资源的75%,主要产地集中在伊洛瓦底江流域。工业主要集中在流域内的大城市,如仰光曼德勒等,代表性工业有碾米、纺织、木材加工、橡胶、炼油、造纸、电力、钢铁、造船及汽车等。主要的旅游景点有曼德勒皇宫仰光大金塔、骠国古城遗址、蒲甘古城等。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伊洛瓦底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河流之一,中游是全流域水土流失最甚的地区。伊洛瓦底江每年泄入海内约2.61亿吨淤泥,在曼德勒供给0.32亿吨,面在曼德勒以下的中游则供给2.29亿吨,其中主要支流钦敦江流域供给1.09亿吨,其余1.20亿吨来自两岸的无数小山溪。

伊洛瓦底江水污染严重,2017年在世界最污染江河数据中伊洛瓦底江排名位列第九,每天约有119吨塑料垃圾汇集流入伊洛瓦底江流域,其中伊洛瓦底江的有90吨,仰光河有29吨。这些塑料垃圾为硬塑料的矿泉水瓶盖、快餐盒、咖啡塑料袋薯片塑料袋等。塑料污染不仅污染水质,还会导致在江河生存的鱼类死亡,影响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

2015年,缅甸为防止伊洛瓦底江岸被侵蚀,对于部分河段进行了工程改造,其目的是为了缓解其水土流失。整个锚固区域都用混凝土覆盖,筋垂直插入土壤中锚固,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最终达到了控制侵蚀的目的。

2019年,缅甸实行“缅甸国际动植物项目计划”(Fauna & Flora International’s Myanmar Programme),其目的是为了研究有多少塑料分量流进伊洛瓦底江,调查了解在伊洛瓦底江流域一带不一样的地区流进的塑料分量。选择6个城市地区为收集观察试点。收集到的塑料品当中,62%的是具有高密度聚乙烯(HDPE)、聚丙烯(PP)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硬类塑料品,22%是包装食品的塑料袋,9%是快餐盒,7%是小塑料袋。

风景名胜

综述

伊洛瓦底江流域旅游资源丰富,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为曼德勒皇宫仰光大金塔、骠国古城遗址、蒲甘古城等。

曼德勒皇宫

曼德勒皇宫(Mandalay Palace)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的曼德勒,皇宫呈正方形,边长3.2千米,有四道主门,八道边门,城墙由红砖砌成,高约8米,四周共有4座角楼。城门和角楼都是用柚木建造的,塔形的尖顶上贴敷金箱。皇城外有宽阔的护城河河面上开满了莲花,清澈的水中映出城墙的倒影。皇宫中有一座博物馆,展出有缅甸王用过的物品、少量家私、相片等。皇宫中还有一座高达33米的瞭望塔,有121级楼梯直通塔顶。

仰光大金塔

仰光大金塔(Shwedagon Pagoda)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东部的仰光,是缅甸最神圣的佛塔,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宗教圣物纪念碑之一。其传统历史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佛时代(约公元前六世纪),大金塔内供奉着历史佛陀乔达摩(Gautama)的舍利以及一些遗物。佛塔的底座由砖块砌成,表面镀有纯金,主佛塔本身则完全镀金,顶部饰有镶有钻石和其他珠宝的伞状冠冕。大金塔上还留许多历史痕迹,包括公元15~16世纪上缅甸和下缅甸(Upper and Lower Myanmar)冲突和征服的痕迹,公元19~20世纪初英国占领大金塔期间的痕迹,以及二战前后独立运动的痕迹。

骠国古城遗址

骠国古城遗址(Pyu Ancient Cities)位于缅甸中部的伊洛瓦底江中游,是东南亚地区最早的古城遗址之一。骠国古城文化奠定了蒲甘王国文化的基础,是缅甸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骠国是古代缅甸发展程度较高的早期文明国家。骠国古城遗址包括罕林、毗湿奴和室利差旦罗三处。骠国古城群的城墙多为圆形、椭圆形或四边形,城墙上有12个城门,皇言坐落于城市的中央,城墙外是护城河。保留下来的遗迹包括宫殿城堡、墓葬、手工业作坊遗址,以及巨大的砖砌佛塔、部分完整的城墙和排水设施。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蒲甘古城

蒲甘古城(Bagan)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拥有种类繁多的佛教艺术和建筑。该遗产由7部分组成,有3595处已记录的古迹,包括众多寺庙、佛塔、修道院和朝圣地,以及考古遗迹、壁画和雕塑。该遗产是蒲甘文明鼎盛时期(公元11~13世纪)的壮观见证,当时该地是一个蒲甘王朝的首都。这组宏伟的建筑反映了早期佛教帝国的宗教信仰之强烈。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文化

宗教文化

缅甸人民信仰的宗教主要是佛教,其次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和原始拜物教,佛教徒约占总人口的87.2%。佛教在公元三世纪前传入缅甸。蒲甘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东岸,是缅甸历史最悠久的古都和最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共有8个组成部分,3595个建筑,包括佛塔、寺庙和其他佛教修行建筑,以及许多碑文、壁画和雕塑。

非物质文化遗产

缅甸传统木偶戏(Myanmar Puppet Show/Yoke Thay)是伊洛瓦底江中游曼德勒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15世纪,19世纪该剧达到顶峰。一组牵线木偶至少由28个木偶组成。舞台布景包括宝座等;彩绘背景代表行动地点、森林或宫殿。角色可以是人类、动物或神话人物。每个木偶都有自己的舞蹈方式,并伴有器乐和歌曲。木偶的头部、手部和脚部经过雕刻和上色,然后组装身体部位。接着将绳子连接到控制器上,最后为角色穿上衣服并赋予其适当的角色属性。

节日

宝塔节(Pagoda Festival)是伊洛瓦底江中游蒲甘的传统节日,皮亚托(Pyatho)满月到15日,共持续15天农历满月日最为热闹。该节日是为了庆祝伟大的阿南达宝塔(Ananda Pagoda)和自蒲甘时期开始以来一直延续的传统。当地人保持了以传统方式参加节日的习俗。他们乘坐大牛车抵达,并在整个节日期间与其他当地人一起露营。该节日是宗教节日,也是一个社交聚会,让老朋友和远房亲戚团聚在一起参加节日。

影视作品

文学作品

参考资料

伊洛瓦底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05

缅甸史前考古研究概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4-07-12

伊洛瓦底江(ဧရာဝတီမြစ်အကြောင်း).西南丝绸路.2024-05-16

Irrawaddy River.britannica.com.2024-05-18

缅甸矿产资源.中国经济网.2024-07-10

伊洛瓦底江.中国国家地理.2024-05-13

THE ART AND CULTURE OF BURMA - Chapter 1: Prehistoric and Animist Periods.burmalibrary.2024-07-12

Shwedagon Pagoda on Singuttara Hill.unesco.2024-07-11

Pyu Ancient Cities.unesco.2024-07-11

Bagan.unesco.2024-07-11

独龙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0

Chindwin River.kyoto-u.ac.jp.2024-07-10

大盈江.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0

INDAWGYI.indawgyilake.2024-07-10

Myanmar.britannica.2024-07-10

fauna-flora.Protecting Indawgyi Lake in Myanmar.2024-07-10

缅甸地下水赋存特征与水环境问题分析.magtechjournal.2024-07-10

Irrawaddy River Research.ResearchGate.2024-07-10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0

Biodiversity of the Ayeyarwady River.ResearchGate.2024-07-10

Just a moment....ResearchGate.2024-05-22

Alaungdaw Kathapa National Park - Shrine to Maha Kathapa | ASEAN Clearing House Mechanism.chm-cbd.2024-07-10

Popa Mountain Park.myanmargeneva.2024-07-10

Alaungdaw Kathapa National Park.chm-cbd.2024-07-10

Popa Mountain Park.europa.eu.2024-07-10

2008国际回顾:缅甸风灾的警讯大自然反扑.e--info-org-tw.2024-07-10

伊洛瓦底江水位上涨致密支那市部分街区面临水灾.缅华网.2024-07-10

Irrawaddy Riverbank Protection, Myanmar.geoace.2024-07-11

Irrawaddy River.britannica.2024-07-11

缅甸独立日.人民网.2024-07-11

Recent evolution of the Irrawaddy (Ayeyarwady) Delta and the impacts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 review and remote sensing survey.sciencedirect.com.2024-05-19

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缅边境安全治理研究.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7-11

仰光.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1

曼德勒.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1

仰光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联邦共和国大使馆.2024-07-11

曼德勒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缅甸联邦共和国大使馆.2024-07-11

蒲甘.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1

Upper Yeywa dam on the Namtu River, Shan State, Myanmar.ejatlas.2024-07-11

Yeywa.rccdams.2024-07-11

缅甸母亲河在痛哭!两年前已位居世界最污染江河前列. 凰眼观缅.2024-07-11

骠国古城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1

蒲甘.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7-12

MoRAC documents 75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in Mandalay Region.gnlm.2024-07-11

Myanmar.unima.2024-07-11

Pagoda Festival.tourism.gov.2024-07-11

从湄南河到伊洛瓦底江 จากเจ้าพระยาสู่อิรวดี .豆瓣电影.2024-07-11

爱在伊洛瓦底江 Irrawaddy Mon Amour .豆瓣电影.2024-07-11

Dharma Documentaries.dharma-documentaries.2024-07-11

经深峡幽谷走进康藏.豆瓣读书.2024-07-11

Irrawaddy : benevolent river of Burma.archive.2024-07-10

The Irrawaddy: River of Evil : a Novel.books.google.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