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江夏区

江夏区

江夏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下辖区,位于武汉市南部。北与洪山区接壤,南与咸宁市相连,东临鄂州市、大冶市,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区境东西最大横距 54.2 千米,南北最大纵距 63.2 千米,江夏区占地面积2018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江夏区常住人口105.5万人,户籍人口66.66万人。下辖10个街道,区政府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文化大道99号。

江夏区地处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带,属低丘岗地区,境内地势平缓;境内共3种地貌类型,分别为构造剥蚀丘陵,剥蚀堆积岗状平原和河网冲击平原及漫滩、心滩;处于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境内有大小湖泊136处,主要湖泊有梁子湖、斧头湖、汤逊湖等。主要河流有流经区域西部的长江和金水河。新石器时代,江夏区境内已有人类居住。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汝南县更名江夏县,迁治鄂州城(今武昌区),大业初(公元606年)江夏县隶属于江夏郡,治地郢城(今武昌区)。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湖广总督为湖北、湖南总督(简称“两湖总督”)。江夏县隶于武昌府。1995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1996年3月,成立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

江夏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形成了粮油、水产、蔬菜、畜禽、茶叶、水果、莲藕、种业、休闲农业九大优势特色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日益健全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工业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及物流等五大支柱产业。 其中汽车产业是江夏区的第一支柱产业,以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基地为龙头。江夏区第三产业占比高,服务业发达,具体包括房地产业、批发和零食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保险业、文旅产业等产业。2022年,江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0.7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87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128元。2021年,江夏区三次产业的比重为 11.1:39.9:49.0。

江夏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处中华府邸,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因素,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江夏保福天子山、贺胜桥等也是比较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色旅游资源。江夏区有南桥等省级文保单位2处,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湖泗瓷窑址群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全区36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中,《梁子湖的传说》为省级保护项目;市级保护项目有采莲船、天下黄姓江夏祭、汤逊湖鱼丸制作工艺、五里界镇界豆制作工艺等9项。

名称

而关于江夏作为邑名的由来现有两种说法:

一是江夏得名以水,据《汉书》载,“江夏郡,高帝制,属荆州市。”东汉学者应劭注曰:“水自江别至南郡华容为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大意是说:自沔水分流,到南郡华容的这条河为夏水,流过南郡境内而入江,所以称为江夏。二是江夏得名于江夏山(今蛇山),“江”指长江,“夏”指夏水。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江夏区境内数10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时期的聚落遗址,证实新石器时代,辖域已有人类居住。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汉人南迁,江夏区属荆州域的郧国,后国为楚国所灭;姬燮时,楚子熊渠兴兵至鄂,立中子红为鄂王,此时江夏区为鄂王国境。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先后实施奴隶主和(封建)贵族封地制。本区域属楚国,称“鄂渚”;后名“夏”,为封君夏侯领地,在次丘陵和岗状平原地区有居民聚集点和县级以下行政管理机构。

秦汉至南北朝

秦朝初(公元前221年),废分封制,施封建郡县制;江夏区先属南郡的州陵县,后属九江郡(郡治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各地均有居民聚集点,出现集市贸易和县级以下管理机构。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以汉水西设南郡,以汉水东置江夏郡,倶属荆州市,江夏郡下设沙羡县于塗口(今金口街)地区,沙羡县为本区域县级行政建制之始,亦是武汉地区最早的地方最高国家权力和行政机关。建安初(196年),刘表任命黄祖为江夏太守,将江夏郡治迁移到汉阳谷阴城,并在这里开辟了大型水师基地,以重兵驻守于此。

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孙权筑夏口城,并设武昌郡,郡治夏口城,而以沙羡县属之。晋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析分沙羡县南境之西设沙阳县(今嘉鱼县)。东晋太元三年(公元378年),改称汝南县南北朝时期,袭东晋州、郡、县政制。宋时,刘骏(刘骏)孝建元年(454年),分荆州置郢(yǐng)州。梁时,为郢州江夏郡。江夏郡从隶于江州改属郢州、北新州。陈及北周袭旧制。南汝南县治涂口,隶于郢州刺史江夏郡。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汝南县更名江夏县,迁治鄂州城(今武昌区),延用至李纯元和初(公元806年),大业初(公元606年)江夏县隶属于江夏郡,治地郢城遗址(今武昌区)。北宋初,县南境设咸宁县开宝八年(975年),江夏县改隶荆湖北路鄂州市,鄂州治郢城(鄂州城)。元十四年(1277年),江夏县改隶湖北宣慰司的鄂州路。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五年(1301年),鄂州路改称武昌路,治夏口(原鄂州城,今武昌城),江夏县隶之,江夏县城亦为行省治所。

明清时期

朱元璋甲辰年二月(1364年),置湖广行中书省,改武昌路为武昌府洪武九年六月(1376年),改湖广行中书省为湖广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驻武昌(原夏口)。其下辖的武昌府驻武昌城,江夏县是武昌府的附郭县(《湖北舆地记》)。

顺治初年(1644年),清代实施省、道、府、州县四级政制,江夏县仍属湖广省。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湖广总督为湖北、湖南省总督(简称“两湖总督”)。两湖总督署驻武昌区望山门内(今武昌造船厂),盐法武昌道驻武昌城,武昌府驻武昌城司门口(原中共武昌区委旧址),江夏县署驻武昌城文昌门。江夏县隶于武昌府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废府改道,江夏县改称武昌县,初隶江汉道。1926年12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在武昌县城厢4个区范围成立武昌市,次年4月,将其划归武昌县(现江夏区)辖。1930年,隶属湖北省第一专署。1949年6月10日,武昌县人民民主政府在武昌成立,隶属大冶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月,大冶专署撤销,武昌县改属孝感专署。1960年1月,撤销孝感专署,武昌县划归武汉市辖。同年1月,县治自武昌傅家坡移至纸坊街,一年后复归孝感专署辖。1965年7月,武昌县改属咸宁专署辖。1975年11月,划武汉市辖。1979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昌县划归武汉市辖。1995年3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武昌县,设立武汉市江夏区。1996年3月,成立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截至2023年7月,江夏区下辖10个街道。

地理

位置境域

江夏区位于湖北省东部,武汉市南部。地理位置为北纬29°58′05′′-30°3′18′′,东经114°01′52"-114°35′38"之间。其北与洪山区接壤,南与咸宁市咸安区嘉鱼县相连,东临鄂州市大冶市,西与蔡甸区汉南区隔江相望。区境东西最大横距54.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63.2千米,全区总面积2018平方千米。

气候

江夏区境属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寒暑期短。区境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807.8小时,年日照时数最大值2233.7小时(1978年),年日照时数最小值1373.7小时(2003年)。区境冬以北风、东北风为主,夏以东南风、西南风为常,春以东北、西南、东南风间杂,秋以偏北风见长,历年平均风速2.9米/每秒,最大风速19米/每秒。区境近30年的平均气温16.2℃至17.9℃,历年平均值为16.8℃,最高年平均气温18.3℃(2013年),最低年平均气温15.9℃(1969年)。区境降水集中在春夏两季,年总降水量的最低值和最高值分别为888.7毫米(1963年)、2032.6毫米(2010年),历年平均降水量1330.9毫米。

地质

江夏区处于扬子淮地台上及梁子湖凹陷区。断裂与地层走向关系分为3组:即贺站至湖泗的北西或近东西向断层,纸坊至乌龙泉的北东向断层,梁子湖至湖泗一带进入区境的东南向断层。古生代及早、中三迭世地层形成紧密的线状褶皱,中生代地层则形成宽缓的褶皱,由北向南延伸。分为东部豹褶皱群、中部纸坊褶皱群和南部山坡褶皱群。江夏区地层在区划上属扬子地层区扬子分区大冶小区。其特点是以原古生界为基底,自震旦纪以来,长期接受沉积,地层发育极好;地层以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为沉积基底,发育有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各纪地层,而区内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志留系,且大部地层为第四系掩盖,仅在丘陵和冈地上裸露部分基岩

地形地貌

江夏区地处江汉平原向鄂南丘陵过渡地带,属低丘垅岗地区,境内地势平缓。南部和中部地势较高,以北京至广州铁路和北京—香港公路为分水岭,向东、西两侧湖区微倾;该区南北残丘起伏,东西依湖滨江,港将垅岗切割成树枝状,形成离心水系。岭底湖汊垅相间,岭背坡道梯田,岭上残丘波状,构成境内3种地貌类型,一种是构造剥蚀丘陵。114座山丘平均海拔在55米—272.3米之间,系石英岩、石灰吟和砂页岩所组成的低山残丘,八分山海拔272.3米,是区境内最高点;另一种是剥蚀堆积岗状平原。该地貌占全区土地总面积50%以上,海拔高度一般在23米—50米之间,相对高度差在10米—20米间。最后是河网冲击平原及漫滩、心滩,分布在长江、金水河沿岸或水心处。海拔高度在20米-23米之间,地势平坦。

水文水利

水文

江夏区西临长江,东北、西南三面临湖,间以水库塘堰,形成江湖环抱之势。由于地势南北狭长而东西倾斜,境内水系呈离心扇形,按自然出江口划分:金水河水出金口入长江,梁子湖水出樊口闸,汤逊湖水出武泰闸。较大江河有长江和金水河,长江流经区境段长31.5千米,金水河的区境流程42千米,在金水闸入长江。较大的湖泊有:鲁湖、斧头湖系,由5个湖泊组成,与金水河相通;粱子湖系,由3个湖泊组成,与长江相连;汤逊湖系,由5个湖泊组成,积水由海口闸、陈山头闸和武泰闸流入长江。区境江河、湖泊、河滩、湖滩、水库等水域面积达6.467万公顷,占全区版图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区可养水面3.84万公顷,是武汉市水域面积最大的区。

河流

长江自西南而来,从四邑公堤上沙洑进入区境,经赤矶山、金口、槐山矾、龙床矶。由武金堤的下横堤处流出区境,流程31.5千米。过境流量,高水位时约7000立方米/秒,在26米左右低水位时为3000立方米/秒。年过境总量选6600亿方。长江汛期多在5至9月。

古称涂水,自东南向西北,从通山、咸宁流入区境。上游称为金水,平行流贯境内的法泗、范湖、金水三地,经金口注入长江。全长约144千米,区境流程41.5千米。

湖泊

斧头湖位于江夏区西南部,与咸宁市嘉鱼县交界,因湖北面有斧头山而得名。全湖岸线长约430千米。湖滨有阶坡,全流域积水由长港注入金水河。其水位在18米时,面积8.01平方千米,容积400万立方米。

梁子湖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地跨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湖底高程13.5米,春末夏初水位一般为16.5米~19米,面积409.88平方千米,容积12.86亿立方米,为全国“十大名湖”之一,湖北省第二大湖泊,为江夏区、鄂州市共有湖泊。湖汊积水大多通过大湖到磨刀矶闸进入鄂城区境内的90里长港樊口,从樊口闸入长江;只有豹澥湖汊积水从鄂城东跨闸出长港。

水利

江夏区共94座小型水库(没有大中型水库),其中小(一)型水库13座, 小(二)水库81座,总承雨面积82.64平方千米,总库容4764.36万立方米,兴利库容3249.9万立方米,调洪库容1303.84万立方米,死库容339.52 万立方米。

土壤

江夏区内土壤根据形成的母质和剖面可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35个土属,93个土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占19.93%,含量一般的占54.7%,缺乏的占25.37%。主要有两种土壤类型,一是平原地区,主要为河流冲积物,以土层深厚,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水稻土为主;二是丘陵岗地,主要以黄红壤、棕红壤为主,有少量石灰性红土和红棕壤。江夏区处于热带过渡的气候区,江夏区为中国红壤的北部边缘,又是黄棕壤的南缘。西濒,四周环湖的地理位置又决定了潮土的分布情况。北部垅冈平原地区主要分布黄棕壤和潮土;中部低丘垅冈因境内有两条东西走向的山脉,成土母质比较复杂,主要分布有棕红壤和其他岩成土类;南部垅冈平原区集中分布红壤;西部平原区受金水河与长江冲积物母质的影响,土壤分布以潮土为主。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05年末,江夏区土地总面积201457.87公顷,其中:农用地121352.9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0.24%;建设用地25295.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56%;其它用地54809.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27.20%。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79225.39公顷,园地3039.99公顷,林地19195.13公顷,分别占农用地面积的39.33%、1.51%、9.53%。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为6887.9公顷,农村居民点面积为9558.61公顷,独立工矿用地为1767.14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3.42%、4.74%、0.88%。

矿产资源

江夏区已发现煤、石油、冶金用耐火粘土、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砂岩、水泥用石灰岩、建筑用石灰岩、玻璃用石英砂岩、铁矿磷矿膨润土、石膏、锰矿石、盐矿、矿泉水、陶土(高岭土)、黄铁矿、水泥粘土、砖瓦粘土、制灰用石灰岩等共21种矿产资源;其中煤储量834.5万吨,主要分布于江夏区中部、东北部和南部;乌龙泉白云岩大型矿床位于乌龙泉火车站西北2.9千米处,储量9476万吨。黄枝山白云岩中型矿床位于乌龙泉火车站西北5.5千米处,储量1663万吨;建筑用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江夏区中西部;制灰用石灰岩主要分布于江夏区中西部、西南;五里墩大型石膏矿床位于舒安五里墩西北3.5千米,储量1.8亿吨;石山锰矿矿点位于湖泗街西北1千米处的石山北坡;土地堂大型盐矿矿床位于纸坊以南16千米处,储量1.18亿吨;山口铺中型陶土矿床位于豹澥街东北,储量3905.1万吨;洞山黄铁矿矿点位于纸坊火车站南西2.9千米处;贺站中型水泥粘土矿床,位于贺站西北0.7千米处,储量95万吨;砖瓦粘土分布江夏区各地,主要产于第四系中更新统及全新统中。

森林资源

截至2020年,江夏区共有林业产业示范基地40万亩,柑橘、茶叶、猕猴桃、蓝莓等经济林产业基地3.28万亩,苗木花卉基地21万亩。江夏区内常绿阔叶乔木树种有苦褚、石栎香樟木和冬青等,落叶阔叶乔木有枫杨小叶栎黄檀木朴树三角槭、枫香检皮栎山槐、粗糠树YA厚壳桂、牛鼻栓等,还有长叶冻绿、鸟钦树、羊踯躅野桐等次生灌木丛,合计250种。截至2020年,全区累计投入林业资金8.92亿元,完成营造林1.94万亩,完成中幼林抚育5.3万亩,完成乡村造林绿化面积25.21万亩,累计完成义务植树94.03万株。截至2020年底,森林覆盖率达10.69%,森林蓄积量达115.34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江夏区主要农作物品种有稻、小麦、大麦、马铃薯、红薯、花生、丝瓜、苦瓜、葫芦、瓠子等。草本特产作物有苎麻藠头生姜、黄花、烟草等,后引进低糖、低烧甜味剂甜菊糖和香料植物熏衣草试种成功。经济林有桃、梨、李、枣等,有油桐油茶木梓黑橄榄等木本油料,还有孟宗竹、巴竹、斑竹筀笋等竹类和茶叶、鸭脚子药用植物共有332种,其中分布广,产量大的有虎杖、寻骨风黑早莲、菟终子马鞍草、附子、沙多等。比较名贵的有玄期、芍药地黄玄参天门冬等。民间栽培药材35种。

全区猪群由8个猪种构成,水牛是江夏区耕牛主要组成部分,属“湖区水牛”。鸡的主要品种有来杭鸡、白洛克、罗斯鸡、新汉鸡等。蛋鸭以麻鸭为主,肉鸭以英国“樱桃谷”居多。经济鱼类有鲢、、青草、、、鲤、鲫、鉑鳃、、乌鳢黄鳝等20余种。珍贵鱼类有团头鲂(团头鲂),鳜、、鳗鲡(白鳝)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夏区引进中华绒毛蟹、龟、鳖、鳝、丰鲤银鲫罗非鱼、露斯塔野鳞等市场销路好的鱼种。

水资源

地表水

江夏区西临长江,东、北、西南三面滨湖,全区江河、湖泊、水库等水域面积597.04平方千米。境内湖泊面积392.4平方千米,容积16.14亿立方米。全区水库蓄水量0.48亿立方米。塘堰7101处,蓄水量0.72亿立方米。境内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0.41亿立方米。

地下水

江夏区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3种类型。全区地下水资源量2.39亿立方米。日采总量28.82万吨,净储存量50.04亿吨(未计算侧向湖河补给量)。地下水开采年取水量317万立方米,主要用于工企业生产。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江夏区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27目54科122种,其中鸟类15目40科105种。区境内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方黑鹳等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胸翡翠凤头鹰等11种,湖北省级保护野生动物黑斑侧褶蛙、中华大蟾蜍、乌梢蛇豹猫八哥、家燕、黑水鸡灰喜鹊、大山雀等51种,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度濒危的青头潜鸭、易危的鸿雁田鹀等。

植物

江夏区内野生植物有4门47目101科246属316种,其中真藓门1目1科1属1种、蕨类植物门4目6科7属8种、裸子植物门4目5科11属13种、被子植物门38目93科227属294种。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植物秤锤树、野大豆等4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苏铁、银杏,濒危植物湖北梣等。18种外来入侵物种,为阿拉伯婆婆纳、白车轴草、美洲商陆刺槐等。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2年,江夏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安山中国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有上涉湖省级湿地公园、洋海省级湿地公园和青龙山省级森林公园,湿地面积共达56.26万亩。

安山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武汉市江夏区安山街西部,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1215.26公顷,其中水域面积943.68公顷,以湖泊湿地为主,同时分布有部分的沼泽湿地、人工湿地,湿地率为77.65%,是典型的城郊淡水湿地。公园内已发现分布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的动植物16种,湖北省级保护野生动物达51种。湿地内有149种野生鸟类聚集,鸟类数量达3万多只,在湖北省湿地公园中排第二。2013年申报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2018年正式成为“中国湿地公园”。2020年被国家录入重要湿地名录。

江夏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武汉市东南部,江夏经济开发区藏龙岛科技园内,以湖泊为主,包括杨桥湖、上潭湖等,还分布有少量沼泽,总面积达311.7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56.68公顷。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调查范围实测面积481.2047公顷,其中杨桥湖面积414.3062公顷。分为湖泊湿地、沼泽湿地、森林、灌丛、城市五大生态系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占86.10%。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极危(CR)植物2种,分别为银杏和苏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濒危(EN)植物水杉,均为公园内半野生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为野大豆和莲;中国特有种、濒危物种湖北梣。园内发现18种外来入侵物种,为阿拉伯婆婆纳、白车轴草、美洲商陆刺槐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27目54科122种,其中鸟类15目40科105种。极危(CR)2种,为青头潜鸭、花龟;濒危(EN)1种,为乌龟;易危(VU)1种,为红头潜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为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为白胸翡翠凤头鹰红隼、花龟、乌龟。湖北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1种,如黑斑蛙、中华中华蟾蜍乌梢蛇豹猫等省级保护动物,八哥、家燕、黑水鸡灰喜鹊、大山雀等省级保护鸟类。昆虫11目48科79种属。发现外来入侵动物3种,福寿螺巴西红耳龟松墨天牛

自然灾害

江夏区区境易发生水旱、风灾、雹灾、农作物病灾、虫灾、雷击等灾害。其中水旱灾害通常会导致农田受涝,经济作物死亡,造成经济损失;风灾易造成房屋受损,人员受伤,经济作物受损,造成经济损失;农作物病灾、虫灾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损害,产生经济损失;雷击灾害易发生人员伤亡。

截至2023年,江夏区自1345年以来发生大于3级、小于5级地震共31次,平均20年左右一次,虽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遭域外28次中强地震袭击。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江夏区有明显震感,是70年来对江夏区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2010年4月6日,蔡甸区军山镇(北纬30.43°、东经114.09°)发生2.2级地震,江夏区局部地区有震感。

近年来境内发生严重水灾10次,风灾14起。2022年7月武汉市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导致江夏区藏龙岛九凤西路一家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四号门附近一堵约三米高的围墙突然垮塌,靠近围墙行走的人群瞬间被埋,造成2男6女死亡,另外文化路附近的欣鑫家园小区遭严重淹水,平地最深处达到60公分左右。除此之外还发生过少量旱灾、雹灾、农作物病灾、虫灾、地陷等灾害,其中2000年1月至10月,春夏秋连旱,区境遭到120年一遇的罕见旱灾,造成50.6万亩耕地严重受灾,9个乡镇人畜饮水困难。

行政区划

2020年,江夏区下辖10个街道,区政府驻地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纸坊街街文化大道99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江夏区常住人口97.47万(不含托管区域)。其中城镇人口26.34万,占比40.34%,农村人口38.95万占比59.66%;人口年龄比例中,0-14岁占比13.63%,15-59岁占比74.14%,60岁及以上占比12.24%,其中65岁以上占比8.42%;按性别分:男性33.56万,占比52.78%,女性31.73万,占比47.22%;2020年出生人口8373人,死亡人口4597人,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3.87%。

民族

截至2022年,江夏区有汉、回、苗、侗、壮、土家、纳西等33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478人,其中常住人口1251人,流动人口494人。

语言

江夏区境西北和与之接壤的其他区皆属北方方言的次方言区(官话区),县境东南和与之毗邻的嘉鱼县咸宁市大冶市等县,皆属赣语区。地理环境所形成的语言交流和同化条件,决定江夏辖区不存在单一方言,而是区分南北两个音系:北区属“官话区”,南区属赣方言区。江夏辖区秦汉时为楚地,三国时为吴地。至今南区方言仍有吴越方言的影响。江夏区方言发音特征:zh、ch、sh、z、c、s无翘舌区别,都读z、c、s,n、l、r都读l,有时n读y,如:女。

宗教信仰

江夏区主要宗教为基督教和佛教。截至2022年,江夏区有宗教40处。

江夏区明崇祯十年(1637年),葡萄牙耶稣会神甫何大华在江夏县蛇山建教堂开始传教。1958年有信徒达800人。60年代以后基督教陆续停止活动。1981年,恢复宗教信仰活动。1983年组建武昌县基督教“三自爱国筹备小组”,负责管理全县教务工作;基督教场所共58处,有纸坊街恩光堂,流芳街覃庙教堂,法泗镇法泗教堂、法泗村教堂,安山镇安山教堂等。

江夏区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寺庙,历史上佛教兴盛时期,江夏辖区的大小寺庙更是多达50余座。截至2004年,区内共有和尚6人、尼姑2人、男女居士3000余人。寺庙(念佛堂)共11处。佛教固定场所有万寿禅寺、观音寺、龙华禅寺、慈云禅院、普愿禅寺等。

经济

综述

江夏区整体经济处于工业化转型期,GDP稳步增长。江夏区形成了粮油、水产、蔬菜、畜禽、茶叶、水果、莲藕、种业、休闲农业九大优势特色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日益健全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及物流等五大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是武汉市江夏区的第一支柱产业,以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基地为龙头,江夏聚集了100多家汽车上下游企业,规模超1000亿元。2022年,江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80.76亿元,2021年,江夏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0.2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1.71 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403.58 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494.95 亿元。三次产业比为 11.1 : 39.9 : 49.0。

第一产业

江夏区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形成了粮油、水产、蔬菜、畜禽、茶叶、水果、莲藕、种业、休闲农业九大优势特色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支撑、日益健全的现代都市农业产业结构体系。先后获批国家绿色粮食生产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全国绿色小康县、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全区具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5家;区内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水稻、玉蜀黍属、小麦这三大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农机运用达到耕、种、收过程全覆盖。已完成粮食生产面积27.9万亩。其中,早稻5万亩,中稻10万亩,玉米9.3万亩,大豆2.4万亩,同时加强了1.2万亩在田冬种小麦田间管理。

202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99.52亿元,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45亿元。完成粮食产量20.47万吨,蔬菜产量169.33万吨,水产品产量8.17万吨,生猪出栏53.3万头,产量全市第一,家禽出栏1558.11万只 ,禽蛋产量2.01万吨,水产品总产量8.17万吨。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312亿元。

第二产业

江夏区工业形成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互联网及物流等五大支柱产业。 截止2019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达到百余家。中国中车集团轨道交通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华舟重工 等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卓翼科技海康威视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 目落地,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其中汽车产业是江夏区的第一支柱产业,以上汽通用汽车武汉基地为龙头,江夏聚集了100多家汽车上下游企业,规模超1000亿元。东方电气(武汉)核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核反应堆堆内构件产品研制的制造型企业,现已成为我国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研制领域的头部企业,全国多个核反应堆均使用了该公司生产的装备。

2021年,江夏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75.58亿元。2023年上半年,江夏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市3.9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长28.7%,制造业增长10.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0.6%。

第三产业

江夏区第三产业占比高,服务业发达,具体包括房地产业、批发和零食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金融保险业、文旅产业等产业。其中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截止2019年全区实现接待游客6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99亿元。2021年,江夏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紧盯大健康、大教育、新能源汽车、5G工业互联网等经济增长点,依托中科院武汉病毒所、国药中生武生所,加快推进建设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充分利用区域内20所驻区高校聚集效应及BAT、华为等互联网巨头资源,加速区域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

202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8.67亿元;餐饮业实现营业额46.52亿元;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4.7%。江夏区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600余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0余亿元。

经济功能区

江夏经济开发区

1992年10月,成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庙山小区,这就是江夏经济开发区的前身。2018年2月,江夏经济开发区下设四个产业园,即庙山高新技术产业园、藏龙岛高新技术产业园、大桥现代产业园、金港汽车产业园,版图面积169.41平方千米。至2018年12月,江夏经济开发区共有项目总数455个,其中建成项目327个。开发区初步形成了“汽车、装备制造、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和互联网+”六大产业集群,2021年江夏经济开发区实现GDP总量800亿元,占全区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亿元,占全区64%。截至2022年,开发区版图面积为202.33平方千米,总人口60余万人,110所各类院校,大型商业体11个,市场主体4.2万家,规上重点企业214家、高新技术企业182家。汇聚了纺大实验室、东湖实验室,717、719、722研究所等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拥有3家国家级孵化器、5家省级孵化器、3家市级孵化器及21所高校,26万在校大学生。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江夏区有中小学校(幼儿园)284所,有证有照校外教培机构21所。其中公办普高4所,中职1所,初中20所,小学41所,民办学校5所,公办幼儿园73所、民办幼儿园140所。有中小学生126827名,其中高中9110人,中职4487人,初中20759人,小学55551人,在园幼儿36920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4%,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4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十三五”期间,江夏区建立了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共发放资助金1163.6万元,资助学生11472人次。“区百万”资助和“圆梦大学”助学行动发放资助金681.3万元,共资助13039人。

江夏区拥有24所高校,现有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湖北经济学院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45个高校创新平台,江夏区在校大学生31万余人,教职工2万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3万余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52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00余人,全区高校各类高层次人才近2000人,服务江夏区“五谷共建”专家人才370余人。

武汉纺织大学是国家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全国十大时装名校。2010年更名为武汉纺织大学。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2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1人,聘用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9人;国家级人才30余人次,省级各类人才260余人次。学校设置19个学院(部)3个研究院,涵盖理、工、文、法、经、管、艺等7个学科门类,拥有1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有8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5个省优势和特色学科。

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江夏区开展送戏下乡343场,文艺展演进景区48场,线上文化演出70场;建设“12 分钟文化圈”,建立“1+16-343”总分馆格局即区级馆为总馆,16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为分馆,343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区内资源共享,文献资源互通;建成 14 个文化广场和 14 个百姓舞台;创新建立 7个等阅读基地,各分馆开展公益培训和群众文化活动累计500余场次。截至2020年末,江夏区有群众协会、文艺协会16个,文艺团队130个,业余文艺骨干5200余人。全区277个行政村、66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五个一”(1间阅览室、1间多功能室、1个文体广场、1套体育器材、1套音响设备)建设达标率为92%,山坡街高峰村等10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被评为省级示范点。农村智能广播网实现全覆盖,建成了1个区级播控平台,277个行政村广播室,安装音柱2770只。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江夏区拥有各类众创孵化载体共33家,孵化面积达16.4万方,创新“好生态”滋养后备“金种子”,全区走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已达707家。江夏区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落实实施“青铜计划”和“四大资智聚汉工程”, 建立校友项目数据库和全国 16 个跨地校友联系点,新引进诺贝 尔奖获得者 1 人、国内外院士 8 人、各类高层次人才 47 人。截至2022年末,江夏区培育壮大科技企业,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8】企业15家,国药中生武生所入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江夏造”机器人入选国家级典型应用场景。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江夏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82个。其中医院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医院按等级分,全区三级综合医院2个,二级医院1个,未评级医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乡镇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252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妇幼保健机构1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专科防治机构2个,卫生监督机构1个。其他卫生计生机构为:区卫生学校1所。截至2020年,江夏区区共有卫生从业人员446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545人,其他技术人员256人,管理人员198人,乡村医生33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525人、注册护士1539人,医护比为1:1.01。全区医疗卫生机构10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90台,50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15台,万元以上医疗设备3439台,总价值5.70亿元。纳入登记报批管理的甲类大型医疗设备0台、乙类大型医疗设备23台。

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始建于1958年,1999年增挂牌为武汉市第十四医院;2014年挂牌“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江南医院”,2016年由武汉协和医院全面托管,同年整体搬迁至新址;2018年被湖北省卫健委核定为三级综合医院。医院连续九届十九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20年医院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占地面积166.32亩,建筑面积22.86万平方米,现开放床位1200张,医院年门诊量79.8万余人次、年出院量3.7万余人次、手术台量9959台次。拥有医用直线加速器、医用血管造影数字减影系统、口腔全景CT、美国通用GE64排128层CT、西门子股份公司核磁共振3.0T等国内外先进设备。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江夏区体育场地数量为2858处,总体育场地面积240.23万平方米,江夏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46平方米/人,高于2.08平方米/人的国家平均水平。自2019年军运会以来,江夏区先后建成健身路径1234套,建设贫困村健身驿站53座,新建多功能运动场17个,篮球场819座,乒乓球桌498张,健身房141个,羽毛球场241个,同时完成大花山智慧体育公园、庙山健身圈健身场地等场地建设。江夏区有5个运动项目俱乐部(群众体育组织),会员总数达1100余人;2021年,承办市级赛事4项;组织参加市24项成人类市运会项目,并获得篮球、网球、棋类等9个项目金牌,总计获奖牌16枚。江夏区每年区级和街道级举办全民健身活动不少于15场次,每年参加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的人数不少于45万人次。

人居环境

2021年,江夏区空气优良天数全省排名第五,空气质量各项指标都达到武汉市下达考核要求,其中江夏优良率为90.8%,江夏区优良率与前三年均值同比(以下类同)增加10.3%;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减少10.9%;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减少20.5%;二氧化氮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减少17.2%。臭氧(O3)平均浓度为14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改善情况综合考核全市第1名。

2022年,江夏区22个湖泊中,有9个湖泊水质向好,梁子湖、斧头湖、金水河水质均为Ⅱ类,国控断面水质均达标并明显改善。张桥湖完成退垸4284.1亩;枯竹海、中间湖完成退垸20394亩,远超过省级退垸任务5000余亩;山坡湖、黄家湖已完成退垸共计4710.16亩。江夏区共有三座水质自动监测站。截至2020年底,江夏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31%,绿地率达35.1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06平方米。截至2021年末,江夏区已经成功创建省级生态乡镇6个、生态村101个,市级生态乡镇10个、生态村214个。建成村湾污水处理设施3432台(套)。完成新改扩建和提标升级12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园区工业污水和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全收集全覆盖。

社会保障

截至2020年,江夏区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实现制度全覆盖实现工伤保险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市级统筹。2021年底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5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2525张。年末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4752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6852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95451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58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7407人。基本实现社保制度的全覆盖。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分别突破3000元/月、300元/月。

交通

综述

江夏区交通便利,京厂铁路、北京—香港公路纵贯南北,京珠、上海-成都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咸城际铁路,各等级公路网络遍布全区。

公路

截至2023年,江夏区建成阿里巴巴大道、通用大道(园区北路-火箭三路)、天子山大道延长线、郑店物流园物流大道、南四环江夏段等公路,公路网络遍布全区,全区建成农村公路总里程2976千米,行政村通畅率为100%,全区路域环境优化,农村公路‘升级版’格局全面形成,辖区内 100%的街道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79个行政村全部通达四级及四级以上公路,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官网显示,2021年末江夏区公路里程3325.336千米;有G107一条国道、G4、G0422、G42、G4201高速公路经过境内。

铁路

江夏区境内的铁路线路有京广铁路、武广客运专线、武咸城际铁路,通车总里程约138千米,铁路网密度为8.3千米/百平方千米。三条铁路线均南北向穿过江夏区,其中京广铁路以货运功能为主,北连北京市,南至广州市,在江夏区内设火车站2个:大花岭站纸坊站;武广客运专线以客运功能为主,在江夏区内不设站,主要服务中长途的旅客快速输送;武咸城际铁路以客运功能为主,区内设站6个:庙山站、普安城铁站纸坊东站乌龙泉南站土地堂东站山坡东站,主要服务武汉市、江夏、咸宁市之间的旅客运输,并规划远期向南延伸至赤壁市

公共交通

江夏区区境地铁直达主城,地铁7号线和2号线均已开通,地铁8号线于2019年开通运营三期工程(野芷湖站至军运村站);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4条,新开通南部通村公交线路30条,江夏公共交通实现全覆盖;完成了江夏公交一体化改造,基本实现了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相衔接的公共交通体系。2021年末,全区民用汽车拥有量75553辆,公交车路数46路,实有公共汽车(电)车营运车辆668辆,实有出租汽车数200辆。2022年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4条,新开通南部通村公交线路30条,江夏公共交通实现全覆盖,共计55条。

文化

综述

“江夏”二字最早见于《楚辞集解》中的“哀郢”:“去故乡而远兮,遵江夏以流亡”。自古为政治、军事要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处中华府邸,素有“楚天首县”之称。境内丘陵起伏,河湖纵贯。历史和地理的双重因素,孕育出灿烂的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江夏保福天子山、贺胜桥等也是比较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红色旅游资源。截至2022年,江夏区有南桥等省级文保单位2处,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截至2020年,江夏区共有3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梁子湖传说为省级保护项目。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江夏区有省级文保单位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陵园

贺胜桥北伐阵亡将士两周王陵位于江夏区山坡街贺站粮管所的西南部,西邻京广铁路。1926年8月30日,叶挺独立团在贺胜桥击溃直系军阀吴佩孚守敌,北伐军向武昌城发起总攻。国民革命政府于1929年10月在此修筑阵亡将士陵园。1980年和1996年,当地政府进行了两次全面维修,园内由南向北依次为纪念墓、纪念亭和纪念碑。陵园内安葬着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为攻克贺胜桥而阵亡的将士。2019年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泗瓷窑址群

湖泗窑址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梁子湖和梓山湖沿岸,该窑址群因最早发现于湖泗乡而得名,包括了五代十国至元明烧制青白釉瓷和青釉瓷的98座窑堆。该窑址的发现,填补了长期以来的宋瓷研究中的“湖北无瓷窑”的空白,充实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内涵,为陶瓷研究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并在200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槐山矶驳岸

槐山矶驳岸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夏区金口镇长江之滨槐山矶。驳岸筑于明代,全长290米,平均高度7.5米,分三层台阶构筑,每层台阶宽2~2.3米,为纤道,行若坦途。上两层每层高2.3米,底层因地势而调平,平均高度3米左右。驳岸全部为大块花岗石方整条石砌筑,顶层装有花岗岩栏杆,气势磅礴,工程宏大,施工精细,具有特色。石驳岸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是全长江流域现存唯一的一处明代驳岸。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0年,江夏区共有3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非遗多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5项、民俗音乐5项、民间舞蹈3项、杂技与竞技1项、民间美术5项、传统手工技艺15项、民俗2项。在全区36项非遗保护项目名录中,梁子湖区传说为省级保护项目,2013年入选湖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市级保护项目9项。

梁子湖传说

梁子湖,因湖中梁子山而得名,并以梁子山为界,分为东梁子湖和西梁子湖。东梁子湖属鄂州市,西梁子湖属江夏。鄂州梁子山,民间习惯称梁子岛。梁子岛上的居民,又具体称梁子山为大山、长山,或者笼统称之为后山。《武昌县志》载:“梁子山,在县西南七十里梁子湖中,高里许,周十余里。石壁峭立,四面临水。北曰七星山,西北隔水里许曰师姑墩,西距江夏青山三里,南为梁子镇,隔水里许为香炉山。”梁子湖传说入选第四批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舒安藠头加工技艺

藠头,在古时被叫为,在中国有着超过3700年的悠久历史,而舒安藠头的种植史已逾800年。据元代农书《农桑辑要》记载,南宋时期,江夏梁子湖区沿岸已开始大面积种植头,其中,以舒安、徐和、燎原的产量最多。每年6月,新鲜藠头上市,藠头生产厂便会收购足够一整年生产用的原材料。这些藠头经过简单地冲洗,便被放进发酵池进行45天的发酵腌制,然后剪切、去皮,等待加工。由于藠头的剪切、去皮、分拣等工序,无法通过机器完成,因此,藠头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舒安藠头加工技艺2012年入选武汉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习俗

江夏龙舟

江夏区有着悠久的赛龙舟习俗,特别是法泗、金口等水乡,从古至今,村民端午节都会自发地组织龙舟竞渡。如今,汤逊湖畔多大学,位于江夏的湖北经济学院,成立了汤逊湖水上运动教学基地,每年,来自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参赛选手,和村民一起在湖面挥桨摇舵、奋力进击,成为汤逊湖上的一道风景。江夏的端午龙舟赛既传承民俗文化,更弘扬龙舟竞渡的精神,已成为武汉市的民俗品牌活动。

艺术

传统美术

根雕,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根雕艺术作品的原材料都是来自深山的枯树、朽木、树根。选材、备料、打磨、雕刻、上色……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特点,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形成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根雕作品。

传统技艺

界豆酱的制作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1月。淘洗后水泡7至8小时,待其充分膨胀,沥水上锅蒸熟,再倒在簸箕上摊凉。将稻草捋齐,伸开五指,耙去稻草的外叶,然后切除头、尾,只保留草秆,称为“齐草”,这些草绝不能见生水。将蒸熟晾凉的豆子摊在“齐草”上,厚约2厘米。再盖上构树叶,待其自然发酵。10-15天后,豆子表面会生出一层白毛(白色菌状物),长约1厘米。将盐、辣椒等作料拌入,盛入荷叶坛中。大约10-15天,就可以直接享用了。入口有微臭,但很快,这种臭味就在唾液的酶化下,产生芳香感,并在舌头两侧留下微微的甜香。

饮食

江夏是鱼米之乡,大米和淡水鱼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主副食原料,以“蒸、煨、炸、烧”为代表的烹调方法和以“微辣咸鲜”为基调的口味特征。重要美食有土鸡汤蚂蚁上树、爆炒高笋、清炒藕带、小竹笋炒腊肉、糯米圆子五花肉烧土鳝鱼、清炒菱角米等。其中经典美食有粉蒸肉、藠(jiào)头、生炸鱼丸、贺胜桥鸡汤、五里界界豆等。

五里界粉蒸肉

在武汉市江夏区,粉蒸肉是大小酒席的必备菜品。首先肉要选正宗的夹三层五花肉,切成一厘米厚的片片,加特制的佐料腌制一下;粉必须是早谷米磨制而成。肉腌制好后再用米粉轻拍,待肉被米粉裹得严严实实就可以上锅蒸了,大火烧开,再小火慢蒸,待一个小时后方可揭盖。

生炸鱼丸

生炸鱼丸是江夏非遗特色美食,起源于金口古镇。与清水汆熟的鱼丸做法不同,生炸鱼丸是把猪肉和鱼肉剁成肉蓉混合,团成丸子,然后用植物油炸制而成。要用7斤以上草鱼土猪五花肉,按照七分鱼三分肉的比例混合。做鱼丸最重要的步骤是打蓉,把肉蓉朝一个方向搅拌,让肉质Q弹。待油温慢慢升起,把搅拌好的肉蓉用手团成乒乓球大小的球状,一个个下入油锅中炸制。生炸鱼丸,寓意团团圆圆。

地区特产

舒安藠头

作为武汉江夏区的特产,舒安藠头久负盛名,具有层多、色白、质脆、肉嫩、无渣的特点,入过满汉全席,上过国宴餐桌,不仅是道美食,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属于药食两用食品。藠头,在古时被叫为薤(xiè),在我国有着超过3700年的悠久历史,而舒安藠头的种植史已逾800年。舒安不仅气候适合藠头的生长,而且土壤中含丰富的有机质,周边水质好,所产藠头可谓藠头中的精品,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江夏子莲

江夏子莲,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江夏子莲明清时期就在武汉市江夏区开始种植,被当地人称为“水上人参”。江夏子莲鲜莲蓬扁平型、绿色,结实率75%以上;壳莲卵圆形、黑褐色、百粒重量140-160克;红莲子(去壳带种皮)红褐色;鲜莲子卵圆形、绿色,肉乳白、气味清香、味甜、芯苦涩;磨皮莲子近圆形、浅黄白色、百粒重量90-110克,营养丰富。2016年11月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江夏子莲”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法泗大米

产自江夏区境金水河流城的法泗、金水农场、金口、安山等地。法泗大米有“米中之王”美誉,其特有品质:呈青白色,青良如玉无腹占,颗粒细长,米粒长宽比大于3.0毫米,大小均勺,坚实主满;蒸煮时散发清香味,米饭口感润滑细腻、清香味绵、黏性适中、适口性好,饭粒表面油光润泽,凉后不回生;物理化学指标:亚当粒率小于等于10.0%,直链淀粉17%~22%,胶稠度大于65毫米。

名胜古迹

截至2022年,江夏区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北省旅游名村1家,武汉市旅游名镇1个,武汉市旅游名村1个,市级认定旅游民宿家6个,五星级农家乐6个,四星级农家乐2个,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湖北省休闲农业重点园区8个,旅行社总社6个,旅行社服务网点50余个。

重要景点

江夏中山舰旅游区

中山舰旅游区的核心部分由武汉市中山舰博物馆、中山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和旅游服务中心三大主体建筑组成,是武汉市历时10年兴建的一座规模最大的主题公园式博物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的园区面临长江,三面三山相环,整个园区由318亩绿地、150亩湖面组成。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政府于1910年耗资68万两白银在日本长崎三菱船厂订造的一艘钢木结构的炮舰,1913年建成下水,被编入当时的北京政府海军第一舰队。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广州革命政府于1925年4月13日将永丰舰命名为“中山舰”。除了博物馆,区内还建有耸立在牛头山上的中山舰纪念碑与阵亡将士墓,登临可观当年中山舰殉难处;沿金鸡湖畔,可观赏武汉市地区最大的“武汉会战”雕塑群。

江夏区梁湖都市农庄

梁湖农庄始建于2008年,占地6000余亩,累计投资近8000余万元,配套建设有五星级汽车露营基地、豪华星级酒店、大型农家乐餐厅、生态蔬果采摘园、团建拓展基地、会议会务中心、红色主题展馆等等。景区地处江夏区五里界群益村,距江夏新城、光谷新城各约十余千米,南与江夏梁子湖区风景区北咀码头、鄂州梁子岛一衣带水,北与素有“赏花大道”之称的梁子湖大道相连直达武汉市市区,交通条件十分便捷。2014年,梁湖农庄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2年来,景区先后获得“全国巾帼示范农家乐”“湖北省五星级农家乐”“湖北省休闲农业示范点”“武汉市旅游名村”“武汉市十佳休闲山庄”等殊荣。

江夏区龙湾半岛景区

梁子湖龙湾半岛景区地处武汉江夏,占地1000余亩,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梁子湖龙湾半岛景区坐落于武汉光谷南,梁子湖大道特1号。度假景区地理位置独特,三面环水,与鄂州梁子岛交相辉映。距武汉市市区约一小时车程,距江夏区纸坊地铁七号线仅二十五分钟车程,交通极为便利。龙湾半岛度假酒店共164间风格迥异、且拥有怡人景观的豪华客房及景观套房,其客房设施一应俱全,按五星级标准设计装饰,可同时接待200人以上入住。其中主楼74间,融合了新中式特色元素,均以古色为主。

重要人物

对外交流

2023年2月6日,江夏区代表团首站抵达香港交易所会见了董事总经理兼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等负责人,就江夏区企业赴港上市条件、境外发债、金融专项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并建立高层联谊机制,促进双方在人才交流、产业发展、基金管理等方面开展后续合作。

2023年3月31日,江夏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谢滔率队,到黄陂区开展“互学互促”考察交流活动。黄陂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陪同,先后来到武汉长江青年城、华一兄弟集团、黄陂区民营企业投诉服务中心调研考察。在武汉长江青年城,大家实地参观考察汉港澳青年交流驿站中心站,深入了解中心站的定位、特色亮点及建设情况;体验了惠企政策查询机系统,并召开座谈会,就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清廉民企”建设、“万企兴万村”行动、商会管理与服务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重要荣誉

2015年3月,江夏区获批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2020年10月,江夏区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12月,江夏区上榜2020年全国新城区综合竞争力百强,排名第66。

2021年3月,江夏区上榜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江夏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9月,江夏区被命名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2021年12月,2021年中国工业百强区名单出炉,江夏区位列第86位。

2022年,江夏区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2年11月,江夏区被确定为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

2022年12月,江夏区被认定为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3年,江夏区被命名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3年3月,2023中国创新百强区公布,江夏区位列第73。

2024年8月2日,江夏区入选2024赛迪百强区,排名第80位。

2024年11月19日,江夏区入选“2024中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区”,排名第91位。

参考资料

江夏综述.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7-05

江夏区志.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3-07-05

江夏年鉴.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7-05

2021年武汉年鉴.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3-07-05

湖北省(鄂)-武汉市-江夏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7-05

江夏年鉴.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4-10-16

2023年江夏区主要经济指标.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4-10-16

江夏区“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13

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22

2022年武汉年鉴.武汉地方志数字地方志.2023-11-18

江夏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机构职能.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12

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江夏区现代都市农业空间布局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7-30

江夏区史迹.江夏图书馆.2023-07-27

武汉市江夏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07

武汉江夏:工业支撑 科技提升.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07

《奋力实现“一示范 四先行”》 上半年江夏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0.4% 位居武汉第一.湖北日报.2023-11-07

旅游产业.中国经济网.2023-11-07

2022年江夏区主要经济指标.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7-05

2021年江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01

江夏文化溯源.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7

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1-07

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07

江夏区.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7-27

江夏史略.江夏区图书馆.2023-07-27

江夏百年大事记略1901-2000.江夏区图书馆.2023-07-27

江夏区园林和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2021-2025年).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7-28

江夏.中央气象台.2023-07-28

水院“话”水 | “爱我千湖”之湖北省湖泊赏析——梁子湖 (上).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8

江夏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7-29

武汉市矿产资源概况.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青山分局.2023-07-30

自然保护区.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07

武汉市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图鉴(.武汉市生态环境局.2023-07-31

新入选国家重要湿地名录 野生鸟类达3万多只 江夏安山湿地:静谧与野性共存.湖北网台.2023-11-07

上天入水!沉浸式“逛”起来!.人民号.2023-11-07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 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2023-11-07

国际湿地城市|湖北武汉:“百湖之市”“湿地之城”.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8-01

安山,安山.江夏融媒.2023-08-12

江夏区安山国家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今日正式移交区园林和林业局管理.武汉市江夏区政府.2023-07-31

武汉告急:暴雨致多处“看海”,一围墙倒塌致8人遇难.澎湃新闻.2023-08-12

张斐.新华网湖北.2023-11-07

武汉江夏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武汉晚报.2023-11-07

政府领导.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07

武汉市江夏区政府.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07

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四号)——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大武汉.2023-08-12

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武汉市统计局.2023-08-12

方言.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8

宗教活动场所查询.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2023-11-07

武汉江夏万寿禅寺重点弘扬孝道文化.新疆频道_央广网.2023-11-18

宗教活动场所.湖北省民宗会.2023-08-01

江夏经济开发区奋楫扬帆再出发.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01

强信心 稳预期 促发展·湖北经济半年报 | 武汉江夏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第一 黄金配角挑大梁.湖北网台.2023-11-07

春耕好时节 江夏区农业生产有序进行.搜狐网.2023-08-01

江夏区统筹推进“五个振兴”乡村有颜值有内涵.武汉市农业农村局.2023-08-04

科技发展.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07

奋力实现“中部示范 千亿倍增” 江夏20家企业入选湖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荆楚网.2023-11-19

奋力实现“中部示范 千亿倍增” 江夏各制造企业奋力冲刺工业经济“双过半”.湖北日报.2023-08-01

2022年上半年江夏区经济运行情况.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19

武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11-22

江夏经济开发区:三十而立再出发!.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7

2022年江夏区教育概况.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01

【立德树人】江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武汉文明网.2023-08-13

大学.人民网.2023-11-07

学校简介.武汉纺织大学.2023-11-07

江夏区文化体育旅游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01

江夏区:加快迈向“中部示范”,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湖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02

江夏区区域卫生规划(2021-2025年).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02

医院介绍.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2023-11-07

这个公园里,健完身还有“运动处方”.中国新闻网.2023-11-07

武汉市江夏体育馆2023年开放工作方案.武汉市江夏区 人民政府.2023-08-02

空气质量.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11-07

中国环境网.中国环境.2023-11-07

江夏区三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即将投入使用.武汉市生态环境局.2023-11-22

江夏区开展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工作技术评估预验收.长江网.2023-11-22

江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02

江夏区精准施策 奋力建成农村公路总里程2943.15公里.长江四城区频道.2023-08-02

江夏区建好“四好农村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武汉文明网.2023-08-02

新华网:武汉江夏跨越发展书写精彩.长江四.2023-08-02

江夏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2023-08-13

名舰、名将——这片红色的热土.人民号.2023-11-07

湖泗瓷窑址群.武汉理工大学.2023-11-07

江夏风景名胜.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7

湖北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11-06

梁子湖史话(之一).鄂州市人民政府.2023-11-06

江城百臻原产地探访 | 800年历史酝酿的舒安藠头,美味又健康.武汉市农业农村局.2023-11-07

武汉新增16个市级非遗项目.长江商报官方网站.2023-11-07

武汉:端午时节游江夏 汤逊湖畔看龙舟.武汉文明网.2023-11-19

根雕.武汉文明网.2023-11-06

界豆酱制作工艺将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经济网.2023-11-06

1月7日飘香开幕!武汉江夏新春年货节邀你打年货啦.人民号.2023-11-06

荆楚饮食民俗的特点.湖北楚菜研究院.2023-11-22

武汉江夏区美食推荐(小吃街+特色菜).武汉本地宝.2023-11-06

老板!来一碗粉蒸肉.共产党员网先锋文汇.2023-11-06

江夏非遗生炸鱼丸:团圆的味道.光明网.2023-11-06

武汉也太好吃了吧!这十款鲜掉牙的“江城百臻”美味你吃过吗?.武汉市农业农村局.2023-11-19

蔬菜小百科| 今日关注:江夏子莲.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金秋稻花香.极目新闻.2023-08-02

我省将新增8家4A级景区!国庆节期间,喜欢自驾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哦!.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A级景区.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1-06

江夏区首档乡村振兴广播现场秀#幸福江夏行#——梁湖农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探索馆介绍.蜂之巢.2023-11-19

武汉这家景区,不仅有“颜值”更有“内涵”.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真正的春天就要来啦,想好去哪玩了吗?.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中山舰旅游区.中国政府网.2023-11-06

景区简介.梁湖农庄.2023-11-06

熊廷弼.博雅人物网.2023-08-02

一代宗师谭鑫培:谭派艺术永存戏曲宝库.武汉文明网.2023-08-02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2023-08-02

写在辛亥武昌首义百年之际:百年辛亥 锐于千载.中国政府网.2023-08-02

招强引优!江夏区赴港澳招商成果丰硕 .搜狐网.2023-08-02

互学互促 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江夏区委统战部、区工商联到黄陂考察交流.中共武汉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2023-08-02

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表彰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通知.湖北法治网.2023-08-02

​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公布.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2023-08-02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20)》暨全国百强县区报告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2023-08-02

中国科协科普部关于2016-2020 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的公示.中国科协-百度.2023-08-02

名单公布!湖北10地入选!.湖北省人民政府新媒体.2023-11-06

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决定.中国科协农村专业技术服务中心.2023-08-02

榜单公布!江夏区连续5年荣膺“中国工业百强区”!.微信公众平台.2023-11-06

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武汉市农业农村局.2023-11-06

2022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拟确定创建单位公示.央广网.2023-08-0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七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8-02

武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11-06

2023全国创新百强区名单发布 沈阳市和平区蝉联辽宁第一.沈阳晚报.2023-08-02

《2024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重磅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5-02-06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发布 中国百强县市、中国百强区名单揭晓.中国日报.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