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澄江市

澄江市

澄江市,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县级市,由玉溪市代管。澄江地处云南省中部,位于滇中城市一小时经济圈昆玉市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辖区面积773平方千米,辖6个镇(街道)。2021年,澄江市常住人口17.31万人。

澄江市地处滇中,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东南面。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江、阳宗两个坝子。形成“七山、二水、一分坝”的天然格局。境内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区,具有“光照充足,光照温和,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光温不同步”的特征。澄江历史悠久,自西汉置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近年来澄江市大力发展蓝莓、荷藕、核桃、景观苗木、𩾌𩷕白鱼等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依托工业园区,着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四大产业;充分利用抚仙湖和帽天山这两大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截至2021年,澄江市GDP153.6亿元,三次产业为9.5:19.4:71.1。

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自古以来文化积淀深厚被视为滇中名郡,素有“文风不让中原盛,民俗还如太古淳”的美誉。拥有“世界深蓝湖区抚仙湖”“地球生命起源澄江化石地”“古滇文化发源地”三张世界级名片。是省会昆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彝族自治县玉溪市“五山一村”的三角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凸出。

名称

澂江一名的由来,据史志资料记载澂江南居抚仙湖,因湖水澄清异常东流南盘江,故名澂江。后来废除异体字,改为同音字“澄”,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新石器时代,远古滇人在澄江土地上已经创造了与中原文明相似的史前文明

战国时期,楚庄王入滇,号称滇国,澄江属滇国地。

刘彻元封二年(前109年)为益州郡,五年(前106年)置俞元县(今澄江),属益州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年),益州郡改为建宁郡,俞元县属建宁郡。

西司马炎泰始七年(271年),俞元县属建宁郡统辖。

太康三年(282年)改宁州为益州,永嘉二年(308年)改益州郡为晋宁郡,俞元县(澄江)仍属晋宁郡。

东晋(317年~420年)到南朝时期(420年~589年),俞元县均属晋宁郡。

隋至宋

隋朝开皇十年(590年)隋朝设置南宁州总管府,俞元县属南宁州总管府。

唐武德七年(624年)俞元县属南宁州划出的西宁州。贞观八年(634年),改属黎州,置络县(今江川、澄江);天宝末年(756年),改俞元县为罗伽甸(今澄江),罗伽一名始此。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改称河阳郡。后晋高祖天福二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灭南诏,建大理国,澄江为罗伽部。

干德三年(965年),赵匡胤大渡河为界,蒙氏在滇东设37部,其中3部:即强宗部(今澄江县阳宗镇)、休制部(今玉溪市)、步雄部(今江川区),后又将这3部合并为罗伽部(今澄江)。

元至清

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孛儿只斤·忽必烈统一云南省,改罗伽部为罗伽万户府。宪宗六年(1256年)置罗伽部为万户(府),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始此)领新兴、路南二州,河阳、江川、阳宗三县。大德四年(1300年),知府严斌主修阳宗城。大德十一年(1307年),路总管魁纳建立澄江路学。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路为府,所领州县仍旧。知府王砚设西关(上关、中关、下关)。始建府治于绣球山。天顺四年(1460年),在海口河南岸修建石坝,北岸修建梅子箐石坝。嘉靖十八年(1539年),迁府治于金莲山。隆庆五年(1571年),知府徐可久在太平桥下建太平闸,于西浦龙泉坝开三河,引泉水南流入抚仙湖

清顺治三年(1646年),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入滇。孙可望派将张胜镇守河阳。康熙帝八年(1669年)澄江府领新兴、路南二州,河阳、江川二县,阳宗(号称强宗部)裁并归河阳县(今澄江)。同治末年(1874年),划新兴州归澄江府管辖,设千总一人,驻新兴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推行癸卯学制,开办新学,府署设儒学制。创办澄江府属师范传习所。创办县属两等小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小学堂。

中华民国

民国2年(1913年),废府改为澄江县,属玉溪行政公署领导。

民国6年(1917年),开办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县政府恢复已停办的女子小学,并增设女子高等小学。

民国16年(1927年),中共云南特委派党员周霄、伏瑞珍到县内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

民国28年(1939年),历时8年修建呈贡区、澄江、江川区、玉溪公路正式通车。

民国37年(1948年),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在澄江发展3个连队,进行游击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宣布云南和平起义,县长王树英致电卢汉,响应起义,听候接管。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在帽天山西坡发现带软躯体构造的长尾纳罗虫化石。

1987年4月17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澄江化石群”。

2012年7月1日,中国澄江化石地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古生物化石主题的世界遗产。

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大关。

2019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澄江县,设立县级澄江市,以原澄江县的行政区域为澄江市的行政区域。澄江市由云南省直辖,玉溪市代管。

地理

位置境域

澄江地处云南省中部,距昆明市52千米,距玉溪市87千米,东沿南盘江与宜良县为界,南隔抚仙湖江川区华宁县为邻,西与呈贡区晋宁区两区接壤,北(含阳宗海)与呈贡、宜良两县(区)毗连。介于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之间。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幅员面积773平方千米。

气候

澄江市地处滇中,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1.9~17.5℃,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秋两季,夏季历史最高气温32℃,最低气温出现在冬季,冬季历史最低气温-3.0℃。有霜日最多46天,最少9天,轻霜冻5年三遇,重霜冻5年二遇。年降雨量900~1200毫米,相对湿度76%。盛行西南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全年日照市总时数2172.3小时,日照率50%。常年总辐射量122 210卡/平方厘米。全县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地质

澄江境内的地质构成属“康滇地轴”与“滇黔川台坳”交界区,地质构造为南北和华夏构造体系;境内被4条主要断裂带分割成从南至北的条块状,南北两端断陷成盆地,山脉多呈南北向,属中山地区。阳宗至县城一带属小江断裂活动带,力学强度较低,由第四系的松散沉积和半固结沉积的粘土、岩,泥砂等层形成,地质构成复杂,由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岩层组成。距今5.7亿~2.3亿年的古生代早期,县境是一片汪洋的广海环境;晚期受地球运动的影响,曾一度隆起。从境内帽天山动物化石的起源可以看出,境内在5.6亿年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以后随着地球的运动才出现了现有的陆地。

2012年,澄江帽天山及周边含化石地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早寒武纪地球生命现象的纪录,是已知的著名古生物化石“模式标本”产地,被学术界誉为“世界古生物圣地”。其产出地层为云南下寒武统竹寺组玉案山段黄绿色粉砂质页岩中,是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化石群。至今已发现40多个“门”一级生物类别、200余种早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且80%属于新种。为研究地球早期延续时间为5370万年的生命起源、演化、生态等理论提供了珍贵证据,澄江生物群的研究和发现,不仅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这一非线性突发性演化提供了科学事实,同时对查尔斯·达尔文渐变式进化理论产生了重大的挑战。

地形地貌

澄江市地处滇中高原丘陵地带,主要由盆地、湖泊、河谷3种地貌组成,山区占总面积的73.42%,水面占18.16%,坝区占7.97%,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的地理格局。境内抚仙湖、阳宗海镶嵌其中,有“滇中第一山”梁王山,海拔2820米,最低海口河交汇处海拔1327米,绝对高差近1500米。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市区凤麓镇海拔1755米。

水文水利

澄江市南拥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珠江源头第一大湖,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湖面积216.6平方千米,湖容积为206.18亿立方米,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北含阳宗海,属于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湖水主要来自周围汤泉以及雨水聚积,蓄水量6亿立方米。东有南盘江过境流域25.4千米。此外,还有大小河道16条,大小潭泉50多个,水利资源丰富。

截至2021年末,澄江市共有水库坝塘132座(2座中型,5座小一型,30座小二型,95座小坝塘),总库容4,324万方。

土壤

境内土壤由于不同母质、不同气候、不同地形、不同植被和不同利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棕壤、酸性紫色土、红壤、红色石灰土、冲击性旱地土、水稻土6个土类,10个亚类,13个土属,28个土种。以红壤为主,占陆地面积的68.1%,酸性紫色土占陆地面积的13.54%,其余4类占18.36%。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78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61亿立方米,地下水0.724亿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千米有水368874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

生物资源

澄江市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籽、萝卡籽、向日葵、花生、芝麻、甘蔗甜菊糖、胡麻等20多个品种。

用材林有华山松、云南松、蓼草杉木柏树、按树、银槐树、滇楸、樟木等。

果木林主要有桃、梨、核桃、板栗、枣子、柿子、软枣、拐枣、花红、石榴、山渣、柑桔、黄果、杏、李等。

矿产资源

境内矿藏有煤、铁、铅、铜、石灰石、石英沙、磷等。大多不具备开采价值,唯有磷矿总储量丰富。磷矿层出露总长34千米,矿区面积48.12平方千米,总储量6.4亿吨,品位高、易开采。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5月,澄江市耕地139.802平方千米;园地16.83平方千米;林地327.32平方千米;草地35.92平方千米;湿地1.07平方千米;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6.76平方千米;交通运输用地16.35平方千米;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6.25平方千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澄江市有101种野生植物,包括:蕨类植物3科4种,裸子植物3科7种,被子植物门44科90种。其中,56种为云南省特有,67种为中国特有。12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7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如滇南苏铁、陈氏苏铁、云南红豆杉伯乐树藤枣属等。83种列入《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其中28种为极危(CR),26种为濒危(EN),12种为易危(VU)。金荞麦野牡丹三尖杉等物种在澄江的分布区不断扩大。

动物

澄江市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2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4种,二级保护动物48种。近年来,境内出现彩鹮中华姬鼠大绒鼠滇绒鼠等以前无记录的动物。其中,野生鸟纲野鸭白腹锦鸡猫头鹰等30余种;爬行纲鳞甲目山滑蜥翠青蛇等;野兽类有黑麂、狼、狐属、野猪、豹子(极少量)等17种。

自然保护区

澄江市有玉溪抚仙湖中国湿地公园1个,动物化石群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梁王山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

●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

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玉溪市澄江、江川区华宁县三县。2020年12月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2971.6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21989.7公顷,湿地率95.73%。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湿地公园范围内现有维管植物约470种,动物资源约300种。其中,有云南省特有植物6种,如云南澄广花,中国特有植物51种;脊椎动物295种。其中,国家 II 级重点保护鸟类17 种,如钳嘴鹳牛背鹭,以及在2020年和2023年分别发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彩鹮,目前共计25只;抚仙湖特有鱼类12种,如金线、鱇浪𩾌𩷕白鱼

自然灾害

澄江境内被四条主要断裂带分割成从南至北的条块状,南北两端断陷成盆地。阳宗至县城一带属小江断裂活动带,力学强度较低,历史上常有地震发生,1970年~1996年的26年时间里,县境内发生两级以下的地震数百次。此外,澄江市易发春旱少雨,入汛后部分地方又旱涝急转。据统计,仅2021年2月,因干旱导致澄市10859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6.79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550.8万元。6月至7月,澄江市内又出现中到大雨、局地暴雨,并伴有雷电,导致澄江市出现洪涝灾害,造成全市985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0.48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达160万元。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澄江市下辖6个镇(街道),澄江市人民政府驻凤麓街道。

政治

备注:表格日期截至2023年5月21日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1年,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澄江市全市总人口(常住人口)为173161人。其中,城镇的人口为81492人,占总人口的47.06%,乡村的人口为91669人,占52.94%。按户别分共有家庭户56419户,集体户2581户,家庭户人口为  152282人,集体户人口为20879人。按年龄结构分全市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7938人,占总人口的16.13%;15—59岁的人口为118529人,占总人口的68.45%;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694人,占总人口的15.42%。按性别分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为90582人,占总人口的52.31%;女性人口为82579人,占总人口的47.69%。

民族

澄江市境内主要有汉、回、彝、苗4个民族。此外,还有少数白族壮族傣族水族蒙古族哈尼族朝鲜族满族布依族纳西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土族普米族拉祜族傈僳族等民族。汉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5%,少数民族人口占5%。汉族、回族多居住平坝,彝族苗族多居山区,其他民族多数散居各地。回族主要集中在龙街镇凤麓街道和右所乡;彝族多聚集在山区,少部分杂居在坝区,其中海口镇人数最多;苗族基本上居住在海口镇松园办事处的一个自然村——大塘子村。

语言

澄江历史上是一个汉族移民地,从汉到明史上记载有三次大规模移民。澄江方言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与普通话有同有异,与移民来源地的方言也有某些相通之处,澄江话所使用的词汇,百分之八九十与滇中地区甚至全省相同。

回族普遍使用汉语汉文,在宗教活动中使用阿拉伯语。

彝族内部仍主要使用彝语交流,彝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澄江彝语属路南、华宁彝语为代表的南部方言。同时彝族兼用汉语。

苗族内部相互之间讲苗语,通用汉语。

宗教信仰

澄江各民族之间宗教信仰各不相同。汉族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佛教信众较多,影响较深,传播较广;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境内有有7座蓝靛厂清真寺彝族奉行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也崇拜祖先,祭山、祭林、青苗会是他们主要的宗教活动。

经济

综述

依托独特的山水地理和民族风情,旅游业一直是澄江的支柱性产业。尤其是近年来,澄江市形成了“旅游+”多元产业互促互融的旅游新业态。“互联网+旅游”“特色农业+旅游”“民族文化+旅游”,仅2021年,澄江市就实现了旅游收入121.1亿元。在农业上,澄江市主打“绿色”“特色”品牌,坚持发展蓝莓、绿色烤烟、水稻、荷藕等低水、低肥、低污染优势农产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在工业上,澄江工业园区以低耗能、高环保为目标,定位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力生物资源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引进云南瑜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云南鼎宝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企业,在新能源电池全链智能发展、磷化工业转型升级上表现亮眼。

2022 年澄江市全市完成现价生产总值(GDP)162.2亿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在玉溪市排名第七。第一产业增加值15.1亿元;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增加值32.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15.1亿元。三产比例9.3:19.7:71。

第一产业

2022年,澄江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在稳定粮食产量3.46万吨的同时,建成1500亩离地全基质水肥一体化蓝莓种植基地,蓝莓种植户170余户、蓝莓种植企业6家,注册蓝莓种植专业合作社15个,实现年产值约5.8亿元;烤烟种植面积5.5万亩,努力保障红塔集团高质量供给;种植烟后、稻后豆2万亩,大力发展羊肚菌、青花菜等特色产业。青花菜每天交易量达40吨左右,已远销到泰国越南新加坡老挝等国家。获评“绿色云品”3个,全市农产品“三品一标”达46个。集体经济收入超10万元的行政村达77.8%。

2022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完成258806万元,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0.0万亩,其中经济作物种植21.3万亩。

第二产业

澄江市依托工业园区,着力发展农特产品加工、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四大产业。云南艾格啤酒工艺水平和产值产能全省领先、万诺食品加工产业园神农集团2022年产值达1亿元。新疆中包、浙商产业园等10个项目稳步推进,昆缆产业园一期、老仓醋项目开工建设。深入推进精细磷化工发展,重点发展磷酸铁锂新能源电池材料、电子级磷酸。

2022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6.5亿元,拉动 GDP 增长0.7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0.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户,营业收入38.0亿元。

第三产业

澄江市以旅游业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健康疗养、户外运动和研学旅游相结合,充分利用高原明珠抚仙湖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和帽天山这两大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化石博物馆、小湾民宿等5个网红打卡点,仅2022年就发放文旅消费券994万元,累计接待游客618.4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79亿元。入选2022年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百强县。

2022 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552万元,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23732.7元,增长2.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80819.4万元,增长3.2%。

社会事业

教育

2022年澄江市全市教育支出28397万元,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及职业学校88所,其中:普通中学6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小学38所, 幼儿园43所;全市在校中小学生共17460人(含职业中学,不含幼儿园);全市共有教职工1710人;全市有教学班 744个。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巩固率100%,辍学率0%,全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89.26%。全市有894名考生参加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31人,上线率36.9%。设立澄江一中初中部,启动澄江一中综合楼、凤麓中心幼儿园项目建设,完成25所学校40个“改薄”能力提升项目。

医疗

2022年年末,全市共有卫生医疗机构89个,其中镇及镇以上卫生机构14个;村级卫生所38个;民营医院1家;个体医疗诊所 34 家;床位数633张。执业医师383人、职业助理医师80 人、注册护士673人、药剂人员52人、检验人员61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164人。澄江市人民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编制床位350张,实际开放床位317张,2022年市人民医院“五大中心”投入使用。澄江市妇幼保健院是一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和“爱婴医院”。澄江市中医医院为二级医院。建成食品安全智慧监管数据中心,玉溪市中山医院项目主体完工。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澄江市全市有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室56个,总藏书量23.1153万册,总流通14.62万人次,总流通图书22.3万册次。

2022年,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82场次,观众3万人次,放映广场电影100场次,观众1.1万人次,举办文化广场晚会和文化专场演63场。

科技

2022 年向国家、省、市科技管理部门申报科技项目8项,获立项支持3项,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户(其中:再申报3户,新申报4户)、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户、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3户。澄江市生态农业示范园的蚜茧蜂成功研发应用,开创了利用寄生性天敌蚜茧蜂防治蚜虫的全新路径,累计推广2.4亿亩,减少化学农药施用3308吨,挽回经济损失203.45亿元,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作为害虫生物防治的主推技术和典型成功案例向全球推介。

体育

澄江市全市共拥有体育场地724块,其中标准体育场地489块,占67%,非标准体育场地235块,占 33%。全民健身设施及15分钟健身圈遍布城乡体育基础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共有8条全民健身步道、总里程数达到49.5千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4平方米。2022 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6.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的38.6%。

环境保护

截至2022年,澄江市森林总面积30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40.44%,对比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澄江市森林覆盖率提升7.17个百分点。澄江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均保持在98%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西龙潭水质达标率100%。围绕抚仙湖保护区澄江市自2017年至2022年,退出抚仙湖一级保护区企事业单位38家,关停径流区工矿企业116家;退出径流区畜禽规模养殖1090户138万头(只)、水产养殖1254亩。抚仙湖现状水质总体保持Ⅰ类。

社会保障

2022 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1 元。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895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47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3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45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8%。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790.8万元,扶持自主创业532人。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33987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完成率101.1%,全市参加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74264人。

交通

综述

澄江市地处滇中城市经济圈、三湖生态城市群、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的核心区域,是泛亚铁路东线、中线、昆曼大通道的节点和拐点。

公路

澄江市的公路交通体系是以国道、省道为主干道,县道为主体,乡村道为基础的综合交通体系。2022 年,澄江全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204.6千米。其中:辖区内里程1109.3千米,高速公路59.5千米(其中:东南绕城高速35千米、呈澄高速11.3千米、澄川高速13.2千米),国省道74.28千米,市(县)道220千米,乡道739.3千米,村道75.7千米。

铁路

截至2023年,澄江市暂无铁路线,澄江高铁站也暂未开通运行。但《澄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将推进呈贡区—澄江—江川区红塔区城际铁路、呈贡—澄江轨道交通建设,优化综合运输结构,完善运输网络。

呈贡至澄江至江川铁路,将新建铁路83千米,建设时间为2023年-2030年,总投资金额约100亿元。

航空

截至2023年,澄江市米姓机场,距离澄江市最近的机场是昆明长水国际机场。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澄江市正常运行公交线路共14条,包含环湖公交、城市1、2 号线,合计投放公交车122辆,其中包含新能源公交75辆。有2家出租汽车公司,共有110辆出租车,其中97辆投入使用;有巡游出租汽车驾驶员69人。

人文

综述

澄江市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多民族聚居的特性,孕育了澄江独特的文化。博大精深的山文化,距今5.41亿年的帽天山动物化石群,埋藏着40多个门类、200余种早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独特神秘的水文化,抚仙湖为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泊,被纳入全国首批8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以𩾌𩷕白鱼为代表的21种土著鱼在抚仙湖繁衍生息,是科学界研究土著鱼的天然“博物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民间傩戏关索戏,被称为“中原地区戏剧的活化石”、太平花灯在滇中、云南省,乃至全中国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成为澄江独特的文化名片。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澄江市境内有各级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13处(含阳宗镇17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红山新石器时代遗址

(澄江化石地帽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占地512公顷,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寒武纪早期海洋古生物化石群,展现了门类广泛的无脊椎与脊椎生命体的硬组织及软组织的解剖构造。澄江化石群记录了早期复杂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至少保存了16种生物门类和诸多神秘的种群以及其他196个物种,它们是5.3亿年前地球生物大爆炸的证据─几乎今天地球上所有的主要动物群都在这一时期出现。

文庙建筑群

始建于元朝大德年间,原称学,又名孔庙,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群规模宏大,巍峨壮丽、结构精巧、古朴庄严、整个建筑汇集了精湛的技艺,雕刻绘画,重脊飞,斗拱雀替,木雕、石刻都继承了清代建筑艺术和民族风格。

金莲山、学山遗址群

金莲山2006年发现有古墓葬,随即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2007年12月至2008年4月进行考古勘探,勘探总面积120000平方米,共清理古墓葬412座,出土器物1300余件(套),年代为春秋至东汉时期。

玄天观

位于县城东南31千米处的金莲山腰,始建于明代天启四年(1624),清光绪二年(1876)重修,因其地势较高,远看此观似悬于空中,故名。玄天观建筑以正殿、主楼和左右厢房、院落、倒台楼组成,全楼以59根柱子互为联结,构成整体。正殿楼、左右厢房及倒台楼均装有雕花木窗,院内月台和正殿相连,正殿前有垂带踏跺与院落相通。正殿及各间檐上有花卉图案木雕。整个楼阁为抬梁式构架,正脊两端镶有正吻,脊上亦有若干垂兽。西面阁楼装有靠栏,用作观景的凉风亭。

禄充观音寺

位于笔架山岭,建于清代爱新觉罗·颙琰二十五年(1820)及爱新觉罗·旻宁十八年(1838)都重修过,1986年再次修复。寺门面北,整个建筑分为两层,有山门两道内山门和北山门。中殿建在12米高的台基上,,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佛,两侧有文殊菩萨、普贤塑像。前后殿均为单檐硬山屋顶。观音寺占地面积1224平方米,建于山巅,北览笔架金钟山,南面可眺望抚仙湖,为避暑旅游胜地,时至今日,佛教信徒来敬香拜佛者亦不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澄江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项目1项,市级24项,县级28项;传承人7人,其中省级1人,市级5人,县级1人。

阳宗小屯关索戏

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流行于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的一种古老而稀有的剧种,有戏剧“活化石”之称。关索戏专演三国故事中的蜀汉戏,以歌颂刘、关、张等蜀汉人物的功绩为主线编剧,如《花关索战山岳》、《三娘公主战》、《肖龙战黄忠》等。

适正兰

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玉溪市澄江县阳宗镇新街海头村人,擅长缝制民族服饰。当地对这种服饰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汉族与当地彝族服装相互影响演化而来的,另一种说法是清朝宫庭服饰流传下来的,被称为“花托肩”或“满镶滚”,无论那种说法都说明这种汉族服装比较独特。至今她已制作了三百多件这种民族服装,她制作的服装工艺精细、认真,被玉溪市博物馆收藏。

饮食

澄江本地的特色美食口味大多数归属于云南味道,原料采用及烹方式多样化极其具有云南地方和多民族的鲜明特色,兼收并蓄、相互交融,如长街宴必吃的猪八碗、铜锅饭、抚仙湖抗浪鱼等。

特产

抚仙湖抗浪鱼

抗浪鱼体小而细,长3-4寸,形如箭,呈银白色,喜栖于深水鱼洞或沙砾中。抗浪鱼的生活习性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从每年的立春节令至立秋节令这段时间是它的鱼汛期,当地人叫鱼发期。由于抗浪鱼卵是半粘性的,必须附着在沙石、岩礁上,而湖岸才具备这种条件。所以,每当春回大地,特别是雨水落地后,它们便从深水中游到岸边浅滩,在石岩礁头上产卵。来时成群结队,铺满浅滩,蔚为壮观,产卵后便游回深水中,看不到一点踪影。它们来去都有规律,这个规律叫"来三去七",即来三天,去七天,至立秋节令后,便渐渐稀少,以至绝迹,要到次年立春节令后再出现。

澄江藕粉

杂质少,色纯白,含水低,含有较高的成丙种维生素和磷质糖分子。澄江藕粉之所以有名,主要是这里的莲藕大部分的顶端不结莲肉。所以藕节粗壮肥大,汁多肉嫩,淀粉含量高,它的营养成分都集中到了淀粉里,所以淀粉的质量较高。澄江藕粉性平和,对肠胃病还有通气解热的作用,即是保健营养品,又可作辅助药物,馈赠病人最佳。

澄江蓝莓

蓝莓果实肉质细腻,甜酸适口,香气宜人。富含花青素维生素蛋白质果胶有机酸等多种营养物质,有改善视力、增强自身免疫力、减缓衰老等功效。因澄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昼夜温差大,“露天种植,自然生长”的种植模式,让蓝莓成熟更早,甜度更好,花青素含量也高。

艺术

傩戏关索戏

流行于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初为古代用以驱邪逐疫的祭仪式,后逐渐发展成娱神娱人兼有的傩戏。表演特点是不设舞台、不化装,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演出时一般头戴面具,边唱边舞,有娱神歌舞的遗风。开演时要举行祭祀,朝拜乐王庙,专演三国故事。演出期间,有一套成规仪式贯穿始终。如每年演出前的祭药王、练武。正月初一起开始演出时的按日出巡、踩村、踩街和踩家,每次演出时开头第一个节目必演《点将》,当日演出结束后的辞神,正月十六全部演出结束后的装戏箱、送药王,均有其固定的程序和要求。

太平花灯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彝族聚居的松园一带就传入“太平花灯”(也叫“阳灯”),世代相传至今。分新灯和老灯,老灯是清末到1920年,晋宁区呈贡区汉族传入,老灯的唱腔、剧情、内容、道具服装都较简单,一共只有24个剧目。新灯是民国16年(1927),玉溪市传入,内容比较丰富,演出程式与滇剧大致相似,剧目分文戏和武戏两类。此外,四松园彝族太平花灯是彝族聚居地松园乡流传的太平花灯,是一种古老的花灯表演艺术。它不受“新灯”冲击,扎根于山区,深受彝家喜爱,一直流传了100多年。松园太平花灯班是业余性质的。彝族村落中流传分阳灯和阴灯,每年春节期间为祈求一年风调雨顺、清吉平安举行的,称为阳灯;平时,村中老人去世时为其送葬的,称为阴灯。无论是阴灯还是阳灯,都是祈求清吉平安,对快乐生活的共同希冀。

习俗

回族

回族的婚姻,遵循伊斯兰教的教规进行。父母子女都视婚嫁为应履行的义务,很少有终身不婚配的。一般实行民族内婚,但也不禁止与其他民族通婚。伊斯兰教历九月为斋戒月,每日从破晓到日落,不得饮食、交及做其他歹事。古尔邦节一般在开斋节后第70天举行,所宰牛羊肉要分给至亲及穷苦的的,是全世界穆斯林共同的盛大节日。

彝族

彝族实行一夫一妻的血缘外婚制,同姓同宗一般不婚配。婚前有社交和恋爱的自由,通过跳乐、对山歌、赶草坪街等活动,结识情侣,互表衷情。男女真心相爱以后,方告知家长,男方便请媒人去说亲。彝族称定婚为“吃小酒”,称“过大礼”为“吃大酒”,称闹新房为“摇鸡头”。彝族婚俗最特殊的是新婚后新娘不落夫家,俗称不坐家。新婚之夜以及婚后一段时间,婚配男女不同房,新婚后的第三天新娘就返回娘家去了。逢年过节、农忙之时,新郎将新娘接回,农忙一过,新娘仍回娘家居住。

名镇名村

澄江市有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

石门村

石门村隶属于澄江市海口镇松元村委会,距离县城30千米,是一个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且地势险要的彝族村落。这里至今仍保留着200余年的传统民居,以及100余年具有彝族特色的房屋,在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石门村兴起于明朝,村民大都姓卑 ,相传明末清初,社会动荡,为躲避匪患,村民来到此地,在两山之间建村,村口设石门把守。由于村庄坐落在半山腰上,当时进村道路只有石门一条路,从而形成了易守难攻之势,石门之名也就此流传下来。保存较为完整的石门民居,多为“三间四耳一倒座”的土木结构房屋,是滇中“一颗印”建筑典范。村中正房和耳房多为二层楼房,倒座多数为平房,少数为楼房。正房较高,耳房低矮,中间则为天井。

海镜村

位于抚仙湖东岸,这里依山傍水,临湖而居,2013年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关于海镜的名字,有多种说法,有好几个版本,比如说因为离海较近,故就叫“海近”,慢慢的就改口叫“海镜”。还有的说法源自抚仙湖,顾名思义,因湖面风平浪静时犹如一面明镜镶嵌在群山之中,遂将这个美丽的名字给了这个抚仙湖边的小村庄,以镜命名。海镜村一直以来是龚姓聚居地,龚是龚氏家族第十代,清嘉庆年间中举,外出做官。海镜村的捕鱼农耕、戏曲文化、龚氏文明传承数百年。

风景名胜

综述

澄江地处云南省中部,境内自然资源独具优势,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自然遗产1处、国家地质公园1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处。

重要景点

澄江化石地帽天山

总占地面积18平方千米,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古生物化石,有40多个门类、200余种早寒武纪珍稀动植物化石,且有80%属于新种,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种类最丰富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例证,与澳大利亚的“伊迪卡拉动物化石群”和加拿大的“布尔吉斯动物化石群”共同被誉为“地球历史早期生物演化实例的三大奇迹”。2001年成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2012年澄江化石地帽天山及周边正式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是中国首个、亚洲唯一的化石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分为三个功能区:帽天山及周缘为中心区、实验区、反冲区,化石带呈带状蜿蜒分布,长二十千米,埋藏深度在五十米以上。公园内包括的化石发现点有着三十多处,采集化石三万多块。

抚仙湖旅游度假区

抚仙湖水域面积216平方千米,蓄水量206亿立方米,平均水深95.2米,最深处158.9米,全国第二深淡水湖泊,被纳入全国首批8个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湖泊。度假区地处滇中高原丘陵地带,温度、日照、雨量、湿度、风速等构成了区域四季如春的旅游气候。全年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山环水绕,非常适宜四季休闲度假。整体植被覆盖率达70.35%;负氧离子浓度达到五级、六级标准。沿岸有秀丽的奇峰异石,名山胜景,曾有很多文人墨客为其所倾倒,有“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的称誉。度假区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景区(点):以热水塘温泉为中心的东岸景区;以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月亮湾湿地公园等为中心的北岸高端度假景区;以禄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中心的西岸景区。

梁王山

又名罗藏山,在澄江、呈贡两县之间,离昆明市40多千米,山自南向北,绵亘50多千米,山势宏伟壮丽,西面壁峭千仞,如斧劈刀砍,挺拔险峻;东面群峰簇拥,林木苍天,郁郁葱葱。最高峰在澄江县境,海拔为2820米,是滇中最高山峰之一。站在山巅,昆明之滇池、澄江之抚仙湖阳宗海,尽收眼底。晴朗天气,还能远眺蜿蜒的螳螂川和江川的星云湖

阳宗海

位于阳宗镇北部,湖面海拔1770米,形如一只草鞋,两头宽中部略窄,南北长约12千米,东西平均宽3千米左右,湖周长32千米,湖面积31平方千米,湖岸线平直,水色碧绿澄清,透明度3~4米,为淡水湖泊。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湿地总面积1603.0亩,是云南最大的单体人工湿地,阳宗海流域属于高原亚热带植被区,生长着柳树、滇朴、水杉、竹子等亚热带植被约80万株。2015年,被评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重要人物

重要荣誉

备注:此表只列出澄江市近年来获得的部分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5-21

澄江.中国考古.2023-06-16

澄江概况.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市志--概述.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概况.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方言三音节形象词的显象方式及理据探析.豆丁.2023-05-31

2022 年澄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3

抚仙湖旅游度假区.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4

云南两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香格里拉国土视点(公众号).2023-05-24

澄江县撤县设市获国务院批准.云南省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市志(二)--自然环境.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美丽云南(第二季)| 生命摇篮 蔚蓝澄江——美名:玉溪·澄江市 .搜狐——云南地方志.2023-05-31

澄江市志(一)--建置.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市志--大 事 记.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澂江县历史沿革.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1984→2020 | 澄江化石地大事记回顾.云南科普教育(搜狐号).2023-05-31

组图带你看澄江这十年.新华网.2023-05-31

澄江全年气温.天气网.2023-05-31

澄江化石群.中国自然遗产网.2023-06-21

抚仙湖.中国国家地理.2023-06-10

云南九大高原湖泊:阳宗海——明湖澄碧,高原明珠|美丽云南第三季.云南地方志(公众号).2023-05-24

阳宗海在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率先使用“智慧取水”系统.人民资讯.2023-06-10

江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2022年部门预算.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6-10

澂江县自然资源.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6-10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规划(2021—2030年)解读.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6-10

发布会|云南省16州市轮流亮出生物多样性保护“成绩单”.开屏新闻网.2023-06-16

澄江市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关注森林网.2023-06-10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名录.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06-16

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云南网.2023-06-16

生态家园:鸟类群聚抚仙湖.云南理论网.2023-06-21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再次现身云南抚仙湖.人民网.2023-06-21

玉溪抚仙湖国家湿地公园尽显生态之美.关注森林网.2023-06-16

「案例分享」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聚焦云南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全国能源信息平台.2023-06-21

澄江市2021年基本灾情及其主要特点.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6-10

乡镇简介.澄江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平台.2023-05-21

澄江市举行消防救援大队凤麓消防救援站进驻仪式.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丽华到路居镇就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市人民政府市长王江飞.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政协澄江市二届二次会议召开.玉溪市人民政府.2023-05-21

澄江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3

澄江市志---民族.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3

留住方言,留住地方文化家园.玉溪网.2023-05-23

云南澄江:“旅游+”多元产业助推旅游发展.人民网.2023-06-10

浅析澄江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及建议.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6-10

云南澄江: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持续提速.人民资讯(公众号).2023-05-23

澄江工业园区优化提升情况调研报告.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3

五年砥砺奋进 经济总量上新台阶.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3

政府工作报告.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6-01

“一县一业”的澄江实践——小蓝莓成就大产业.玉溪.2023-05-23

云南澄江发展特色农业 青花菜俏销走出国门.人民资讯(公众号).2023-05-23

澄江概况.澄江市新闻网.2023-06-10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澄江:提速融合发展 致力争先进位.云南网.2023-06-10

医院简介.澄江市人民医院.2023-05-23

医院概况.澄江市妇幼保健院.2023-05-23

澄江市中医医院2022年部门预算公开.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3

田间地头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人民网.2023-06-01

澄江:市民运动热情高涨 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玉溪市教育体育局.2023-06-01

澄江市林业和草原局获评全国绿化先进集体.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6-10

澄江市六个“转变” 创成2022年度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05-21

云南澄江织密发展交通网 铺就群众“幸福路”.人民资讯(公众号).2023-05-23

中国最“心酸”的高铁站,建成4年无1高铁路过,没有1位旅客问津.新浪.2023-06-10

澄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3

https://news.21-sun.com/detail/2021/10/20211029171755164.shtml.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2023-06-01

澄江市交通运输局对政协澄江市一届二次会议 第74号提案的答复.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6-01

澄江市文物局“五项措施”有效开展文物保护工作.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4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6-01

新年开新篇澄江市文物管理所持续发力有序推进文物保护工作.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4

澄江文物 | 右所篇(上)——遗风馀韵,千年重现.澄江文旅(公众号).2023-06-01

澄江市志-----文化.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4

中国自然遗产:澄江化石遗址.中国历史网.2023-05-24

澄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表.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1

非遗 | 澄江有两项登上名录!.澄江文旅(公众号).2023-06-01

小屯村关索戏.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4

适正兰.云南非物质文化保护网.2023-05-24

新春活动 | 寒武乐新春,仙湖长街宴.澄江文旅(公众号).2023-05-24

铜锅饭.澄江市图书饭总分馆服务平台.2023-05-24

抚仙湖抗浪鱼.澄江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平台.2023-05-24

传统“猪八碗”,30年味道传承——广龙从云饭店.澄江文旅(公众号).2023-05-24

“仙湖醉虾”.澄江文旅(公众号).2023-06-16

台媒品澄江:滇中一绝 美味铜锅鱼.人民日报海外网(公众号).2023-05-24

鲊菜 I 一道腌制的仙湖时光滋味.澄江文旅(公众号).2023-05-24

澄江藕粉.澄江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平台.2023-05-24

澄江特产大搜罗,快来看看有没有你心仪的东西!.澄江文旅(公众号).2023-05-24

关索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5-24

组图 | 云南澄江的太平花灯.云南网.2023-05-24

澄江市海口镇石门村、海镜村传统村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通过验收.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4

寻味澄江 | 百年古彝村寻古.澄江市海口镇人民政府(公众号).2023-05-24

国家级传统村落——澄江石门村.澄江融媒体中心.2023-05-24

云南澄江:有一个承载乡愁的古朴村落海镜村让你难忘.新浪微博.2023-05-24

海镜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原创力文档.2023-06-01

澄江帽天山国家地质公园.魅力恩施.2023-06-01

澄江市志---旅游.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4

澄江市志—历史人物.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5

李恢.澄江市图书馆总分馆服务平台.2023-05-25

澄江人文 | 澄江历史名人——书法家张鑫.澄江文旅(公众号).2023-05-25

澄江县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审.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5

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名单.澄江市人民政府.2023-05-25

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中国青年网(公众号).2023-05-25

赞!敦化上榜2021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敦化新闻网.2023-05-25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光明网.2025-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