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
佳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榆林市下辖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县域总面积2029.8199平方千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为113035人。
佳县位于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峰卑小,东南高峻,延伸至黄河沿岸成绝壁悬崖。境内主要河流有一级河黄河。佳县早在春秋时期为白翟部族之地。战国前期属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赵。清属榆林府,民国时,县境分属榆林道、陕西省。1964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佳县。截至2023年8月,佳县下辖辖12个镇1个街道。
佳县实施城乡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优质有机红枣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以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工业、以康养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佳县的“三大产业”。2022年,佳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53亿元,增长9.4%。2021年,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6.9:34.5:38.6。
佳县县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云山是中国北方地区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和道教圣地,黄河奇景香炉寺、悬天古城“铁葭州”、千年石窟佳县云岩寺、黄河古渡口木头峪以及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等都是知名景点。境内有白云山道教音乐、佳县庙宇木雕雕刻技艺、佳县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称由来
北宋元丰五年(1082),置葭芦寨,以城西葭芦川西岸葭芦(芦苇)丛生得名。1913年,为葭县。1964年,因葭字生僻,改名佳县。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佳县早在春秋时期为白翟部族之地。战国前期属晋,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属赵。秦惠文王八年(前330)秦打败赵国,成为秦国上郡地。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改圜阴县为方阴县。东汉末年起,被匈奴占据。东晋时,先后属前秦(氐)、大夏国(匈奴)。
北魏始光四年(427)割县境北部、榆林市东南部置革融县,属夏州(治统万城遗址)化政郡(治今靖边县北)。元钦元年(552)属绥德州(治今绥德县城)抚宁郡。北周保定二年(562)属银州(治今横山区党岔镇北庄村)。
隋唐至宋元
隋开皇元年(581),因避刘恒杨坚父杨忠名讳,改中乡郡、真乡县。三年(583)改属银州。 唐初分全国为十道,陕北地区属关内道。唐武德二年(619)设真州。六年(623),被梁师都占据,真州废。贞观二年(628),灭梁师都,置银州,境内复设真乡县,归银州管辖。县境南部则属绥州延福县。五代十国时期被党项拓跋部占据,县境北部为真乡县,南部为延福县,均属银州。
北宋年间,因紧邻党项族拓跋部,县境常被其侵吞或割据。赵匡胤至赵光义淳化年间(960~994)属河东路石州。至道三年(997)以后,复被拓跋部占据。元丰五年(1082),宋置葭芦寨。元祐四年(1089),宋为换回战俘,将葭芦、浮图等寨划给西夏,绍圣四年(1097)收复。元符二年(1099)葭芦寨升为晋宁军,并领临泉县(今临县),属河东路。大观三年(1109)又以定胡县(今吴堡县和山西省柳林县一带)归属晋宁军,辖5寨5堡。
金、南宋对峙时期,县境属金。金贞元元年(1153)改属汾州。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晋宁军为晋宁州,二十四年(1184)更名葭州。兴定二年(1218)五月,改属延安府,辖8寨9堡。正大三年(1226)改寨设县。
元朝沿袭金时葭州建置,至元六年(1269)撤销葭芦县、通秦县、弥川县,辖地仍归葭州;撤销太和县,辖地并入神木县;撤销建宁县,辖地并入府谷县。葭州领吴堡、神木、府谷3县。
明清时期
明朝初年属延安府。洪武四年(1371)十一月降州为县,改属绥德州。八年(1375)十一月又升县为州。
清时属延榆道延安府。雍正三年(1725)改为直隶州(与府平级),直属陕西布政司。九年(1731)设榆葭道,道所设在榆林市。乾隆元年(1736)降为散州(不领县),原辖神木市、府谷二县改属榆林府,吴堡县转属绥德州。二十六年(1761)裁撤榆葭道。
中华民国
1913年改为葭县,属榆林道。1935年归陕西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管辖。10月,县北革命根据地设立佳芦县,1937年秋撤销,辖地部分并入神府县。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绥德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葭县属该分区。1944年1月,葭县人民政府成立,仍属绥德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5年3月改设葭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10月,改属榆林专区。1958年12月10日并入米脂县,1961年9月1日,复设葭县。1964年9月,因“葭”字生僻,经国务院批准,改为佳县。1969年9月改称佳县革命委员会。1979年榆林市专区改称榆林地区。1980年12月复称佳县人民政府。2000年改设榆林市,佳县属之,一直至今。2018年7月,完成小村并大村及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至今下辖12个镇、1个街道。
地理
位置境域
佳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黄河中游秦晋峡谷西岸。东隔黄河与临县相望;西与米脂县印斗镇、沙家店镇接壤;南同吴堡县岔上镇、张家山乡,绥德县吉镇山水相连;北和神木市花石崖镇,榆阳区大河塔镇、青云镇、清泉镇毗邻。地处东经110°0′45"~110°45′10″、北纬37°41′47"~38°23′34″之间,南北长85千米,东西宽23.9千米,总面积2029.8199平方千米。
气候
佳县深处内陆,属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光热资源较丰富。降水年际变化率大,相对变化率达80%,年内分配不均,年平均降水量386.6毫米。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8月份降水最多,多年平均值90.6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4。冬季最少,多年平均值仅1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4%。最热月平均气温24.7℃(7月),最冷月平均气温-7.2℃(1月),年平均气温为10.5℃。日温差较大,全年平均相差11.4℃。境内平均气温西北低,东南高,南北相差0.5~1.0℃,东西相差1.5~2.0℃。
地质
佳县地处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内侧(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陕北地区斜坡上)。地质活动相对稳定,岩层构造简单,地壳无大型褶皱和断裂,地层南北向弧形展布,成向西缓倾的单斜。
6亿年前,今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一片汪洋,直到晚石岩期(距今3亿年)地壳仍不稳定,海陆相交。中生代三迭纪,海水退去,境内进入内陆盆地发育时期。在静乐期~中更新世晚期,新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运动)使黄河谷地一系列盆地断陷成湖,形成汾—渭—三门古湖等一系列内陆湖盆,峡谷段的河流分别流入相应的湖泊(即黄河内流期)。稍后,禹门口和三门峡被切穿,黄河全线贯通(外流期),逐步形成现代的深切峡谷形式,境内黄河、佳芦河、乌龙河等河流雏型基本形成。
第三纪时期,佳县是吴堡盆地的一部分,大部分地表被新生代第四纪黄土层覆盖,由于黄河外流之后长期大规模的侵蚀,使沿河许多地方黄土露出地表,有些地区已露出红土或基岩(三迭纪中统纸坊组和三迭纪上统铜川组、胡家村组)。
地形地貌
佳县地处陕北黄土梁丘陵区北端、毛乌素沙漠南缘。在新生代,境内地壳大面积呈垂直上升运动,经历了漫长的侵蚀切割,形成了起伏不平的低山丘陵,主体山脉有两条:一条由西北自榆林市入境,沿佳芦河岸向东南延伸120千米于县城落脉;另一条始于榆林、米脂县,分趋于境内西北、西南。平均海拔介于675~1339.5米之间,相对高差为664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山峰卑小,东南高峻,延伸至黄河沿岸成绝壁悬崖。境内最高点位于方塌镇马能峁村寨则梁顶,海拔1339.5米。最低点位于镇刘家坪村,海拔675米。由于水土严重流失,毛乌素沙漠缓慢南侵,逐渐形成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西南丘陵沟壑区、北部风沙区3个有明显差异的地貌分区。
水文水利
水文
佳县属黄河流域,境内主要河流有一级河黄河,四级河秃尾河、佳芦河、五级河五女河、乌镇河(乌龙河)、坑镇河(楼底河)。主要支流还有螅镇河、金明寺河、车会河、盐沟河。
境内地表水清澈透明,属中等硬水,PH值在7.8~7.5之间,矿化度667.2毫克/升。除含量超过国家标准外,其他含量均属正常。地下水水质较好,一般无色、无味、无臭。
水利
佳县主要水库有高阳湾水库、暖渠山水库等。高阳湾水库位于黄河一级支流佳芦河下游五女川支流金明寺沟出口附近,大坝建在金明寺镇高阳湾村,坝址距佳县城约40千米。坝址以上主沟道长18千米,沟道比降6.95‰,控制流域面积135平方千米。总库容1760万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拦沙为主,兼顾灌溉、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小型水库。暖渠山水库位于黄河一级支流车会河中游,坝址在朱家坬镇暖渠山村,距佳县城约40千米。该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2平方千米,是一座以防洪、拦沙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多年调节的中型水库。
土壤
佳县土壤主要是黄土母质的黄土性土,还有风沙土、红土、黑垆土、淤土、潮土5个土类,8个亚类,14个土属,34个土种。土壤的总特点是:贫瘠,含有机质低;结构疏松,保温、保水性能差;土地坡度大,易流失。黄土性土广布于全县坡地,面积231.41万亩,是在黄土母质上人为耕作形成的土壤;风沙土分布于县北风沙地区,面积10.77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4.03%;红土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土石山区,面积18.73万亩,占土壤总面积的7.02%;黑垆土,又称黑焦土,主要分布在兴隆寺乡、朱官寨乡和通镇,面积352亩,占土壤总面积的0.01%,属地带性土壤,由于强度水土流失,腐殖质层全部剥蚀,仅残留少量侵蚀黑垆土。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佳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2019年)主要数据,全县耕地37373.67公顷,其中,水浇地687.62公顷,旱地36686.05公顷。园地50523.63公顷,其中,果园50511.71公顷,其他园地11.92公顷。林地32227.39公顷,其中,乔木林地5581.52公顷,灌木林地13014.29公顷,其他林地13631.58公顷。草地66230.79公顷,其中,天然牧草地16790.43公顷,人工牧草地33.9公顷,其他草地49406.46公顷。湿地393.56公顷,其中,内陆滩涂393.5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635.65公顷,其中,建制镇595.79公顷,村庄5695.53公顷,采矿用地235.86公顷,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08.4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110.32公顷,其中,公路用地909.7公顷,农村道路2192.17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266.33公顷,其中,河流水面2965.48公顷,水库水面103.8公顷,坑塘水面125.18公顷,沟渠5.46公顷,干渠0.87公顷,水工建筑用地66.41公顷。
生物资源
佳县种植农作物品种有5大类,72种,233个品种。分布较广的作物品种:粮食作物主要有谷子、绿豆、黑豆、高粱、玉米、马铃薯(阳芋)和小麦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蓖麻(俗名老麻)、大麻(俗名小麻)、向日葵、黄芪等;蔬菜作物主要有白菜、南瓜、青萝卜等;饲草作物主要有苜蓿、草木樨、沙打旺。佳县野生植物以草本类居多,主要包括药类、菜类、草类、经济林、薪材林木等。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是药用植物和经济林类。
矿产资源
佳县境内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石盐、煤炭和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特别是岩盐,县境90%的区域都有储藏,预测储量8000亿吨,探明储量1000亿吨以上,分别占榆林市储量的11.3%和13.5%,盐层厚度80~120米。天然气已探明储量100亿立方米,控制储量600亿立方米。煤主要有陕北三迭纪煤和陕北石炭二迭纪煤,陕北三迭纪煤位于官庄、兴隆寺一带,属陕北三迭纪米脂至子洲段,可采层一般1~2米,厚度0.5~1.0米。天然气已探明,南、北、中区地下均有天然气,其中金明寺、王家砭两地有较大开采价值。
森林资源
至2005年,林草覆盖率达24.02%,逐步形成了3种植被地貌特征。即北部防风固沙林带区,西南丘陵沟壑农作物种植区,东南黄河沿岸天然草地和枣林区。北部防风固沙林带区,植被呈多样型。有以柠条锦鸡儿为主的灌木林,杂植北沙柳、箭杆杨、杏树、刺槐等。西南丘陵沟壑枣林、农作物间植区,植被主要以枣树、农作物和苜为主。东南黄河沿岸土石山区,植被主要是枣林和梁峁地上的农作物及土石上的天然草地,枣林面积占80%以上。
水资源
佳县境内多年平均自产径流总量1.53亿立方米,每平方千米自产径流7.55万立方米。多年平均过境径流总量0.41亿立方米。自产径流、过境径流总量合计1.94亿立方米,人均746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2700立方米、陕西省人均1560立方米的平均水平,属水资源贫乏区。地下水资源总量2.48亿立方米,集中分布在黄河、秃尾河、佳芦河河谷。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野生植物佳县野生植物共有148种,以草本类居多,其中药类有甘草、车前、茵陈蒿、柴胡等41种,菜类有小蒜、韭菜、野觅、马齿苋等10种,草类有苇、沙鞭、木竹、石榆柳等70种,经济林有枣树、苹果树、梨树、桃树等13种,薪才林木有榆、柳、胡杨、臭椿等14种。
动物
佳县野生动物有兽类、鸟纲和虫类。境内兽类有野兔,狐属,黄鼬(黄鼠狼)等。野生虫很多,常见有蚊、蝇、蚤、蟋蟀科、土蜂科、铅山壁虎、萤火虫等。泥河沟、峪口等河滩区为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很多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白鹭、野鸭子等。
生态功能区
佳县佳芦河湿地
佳县佳芦河湿地,2008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入《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从佳县方塌镇杨塌村到佳芦镇沿佳芦河至佳芦河与黄河交汇处,包括佳芦河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两岸1千米范围内的人工湿地。
自然灾害
佳县地区历来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冰雹,洪涝,霜冻,风灾,病虫害等。佳县地处内陆腹地,属半干旱区。旱灾最多的是春旱,其次是春夏连旱,再次是秋冬春连旱。县境地形起伏,受热差异大,局部热力对流,形成极强的上升运动,极易形成冰雹。所以,冰雹基本年年发生,甚至一年发生多次。霜冻主要是混合霜冻。这种霜冻多出现在晚秋和晚春,范围广、危害比较大。洪灾多由暴雨引起。由于境内多丘陵沟壑,一旦出现暴雨,就会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冲毁大坝、水库、粮田。风灾主要因地理位置(冬季受蒙古冷高压影响,夏季受陆热低压制约)和植被稀疏所致。一旦强劲西北风入侵,将迅速横扫全县,刮折庄稼、树木,甚至吹倒房屋。
2012年7月27日至28日,佳县遭受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城区最大降水量达到285.5毫米,全县有气象监测的12个乡镇中7个乡镇降水量突破200毫米,创佳县1969年有气象资料以来最高值。此轮暴雨造成严重灾情,全县受灾群众达10余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0多亿元。2022年11月10日,佳县坑镇遭受立冬后罕见大雨袭击,强降雨导致坑镇街区多处房屋、门市进水。
行政区划
佳县人民政府驻佳州街道12号,全县下辖1个街道、12个镇。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为113035人,男性人口为60208人,占53.26%;女性人口为52827人,占46.7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3.97。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5101人,占13.36%;15-59岁人口为61094人,占54.05%;60岁及以上人口为36840人,占32.5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474人,占23.42%。
民族
截至2022年末,佳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占99%以上。少数民族有16个,共69人,其中男11人,女58人,多为婚嫁而来的常住户口。少数民族中藏族和蒙古族人数较多,分别为16人和15人。
语言
佳县方言属于晋语吕梁市片,其突出特点有二:一是保留入声,一律收喉塞音闭尾,读不急促的中短促调;二是有一批相当数量并且使用频率很高的带表音字“圪”的词语和分音词。佳县境内其方言大致可分为四个片。南区螅镇、康家港(音)为一片,北区兴隆寺、方塌、上高寨、王家砭、朱官寨、官庄为一片,西面下高寨一带为一片,其余佳芦镇、峪口村、木头峪、坑镇、大佛寺、店镇、乌镇、刘家山、金明寺、通镇、朱家坬、刘国具为一片。四个片方言分别以佳芦镇、螅镇、兴隆寺为其各片方言的代表。
宗教信仰
佳县境内的宗教主要有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经2015年乱建庙宇专项整治后,政府批准的宗教活动场所或宗教活动点45处,其中佛教19处、道教14处、基督教10处、天主教2处;各类教职人员57人,其中道士31人,基督教27人,牧师1人、长老5人、传道员21人,天主教神父1人。
经济
综述
佳县实施城乡融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优质有机红枣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以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产业为龙头的现代工业、以康养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成为佳县的“三大产业”。2022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6.53亿元,增长9.4%,增速居全市第二、南六县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2732元、13502元,增速分别为5.5%、7.5%。
第一产业
佳县农业主要以红枣种植、粮食种植、牛羊和畜禽养殖为主。北京《同仁堂志》有“葭州油枣入药可医百病”的记载,2013年“佳县油枣”被评为“中国著名品牌”。2022年,佳县红枣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量达5.05亿斤,创历年最高,其中有机红枣基地认证3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红枣种植县;全年红枣实现16亿元销售收入。2022年,实施高效旱作节水农业6.69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2500亩,年度粮食产量25.7万吨、产值达9.1亿元;佳县羊肉等7个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牛羊和畜禽养殖总产值达5.35亿元。
第二产业
佳县第二产业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材料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链。2022年,陕西省有色电子级光伏新材料产业化项目全部达产达效,产值达15.4亿元,台湾巨皇集团2000MW(兆瓦)光伏支架生产项目成功落地,榆佳经开区实现工业产值23.5亿元。截至2023年,建成冀东油田天然气处理厂、宏远天然气液化厂、大华风电等9个项目,其中冀东油田佳县天然气处理厂是冀东油田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处理厂。
第三产业
以康养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是佳县第三产业的特色。佳县县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域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云山、休闲乡村赤牛坬、省级旅游度假区大美石窑等众多知名景点。建成“山水葭州·康养胜地”康养旅游度假区,大美石窑创建为“陕西省旅游度假区”,白云山森林康养基地入选“第二批陕西省森林康养基地(试点)”。2023年佳县入选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认定木头峪村、泥河沟村等13个国家传统中国传统村落。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194.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49亿元。
经济功能区
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陕西佳县西北部,总规划面积35.72平方千米。2007年,佳县盐化工集中区开始筹建,2010年经市上研究更名为榆佳工业园区,2018年,被省政府批复为省级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开区主导产业为太阳能光伏新材料、盐化工、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佳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47所,教学点36个,其中普通高中1所、职教中心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7所、幼儿园22所。在校生10070人,其中高中891人、职中85人、初中2196人、小学5135人、幼儿1763人。教职工1712人,专任教师1352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1.22%。
医疗事业
截至2017年,佳县有医疗卫生机构39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个,村卫生室337个。全县医疗实有床位591张。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656人,其中医师(含助理)297人,注册护士239人,药师(士)61人,技师(士)42人,其他技术人员17人。有村卫生人员609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佳县有国图书馆、东方红艺术团、佳县文化馆、东方红和神泉堡纪念馆、佳县广播电视台、佳县文物保护所各1个。“十三五”期间,佳县新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105个,文化馆、图书馆、纪念馆均免费开放。
科技事业
截至2022末,佳县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100万元。2022年,佳县建成榆林市首家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小杂粮校企联合研究中心;成功申报立项秦创原(佳县)半导体及新材料产业两链融合试验区1个、“科学家+工程师”队伍2支;成功承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应用示范1项。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佳县有公共体育场1个、县全民健身中心1个、县游泳馆1个,总占地面积45.75亩。2022年成功承办省十七运火炬传递佳县站活动。2023年5月28日,2023中国·榆林第二届沿黄公路国际自行车赛佳县站开赛。
人居环境
截至2022年,佳县通过造林面积4.7万亩,林草覆盖率达43%,整治入河直排口,规范黄河河道采砂,建设加固淤地坝,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8.5平方千米,城区散煤基本清零,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96天,连续五年位列全市前二,荣获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
社会保障
2022年,佳县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成医养服务中心和残疾人托养中心。累计发放保障金2.05亿元、救灾资金1185.7万元,为7600多户困难群众提供平价煤和基本生活物资,有效保障各类群体合法权益。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慈善信托项目成功入选中国乡村人才振兴优秀案例,荣获第三届三秦慈善奖。
交通
公路
截至2020年7月,佳县共有普通国道(G339国道)1条62.5千米,普通省道3条233千米(不含合并路段),县道6条182.5千米,基本形成了覆盖县域全境的干线交通网络。
航运
黄河是佳县惟一的天然航道,境内全长81.75千米。2014年,佳临黄河大桥开通后,航运量减少,政府每年只拨1万元资金整治险急航道。
公共交通
2014年12月28日,佳县6辆公交车正式开通并投入运营,从而结束了县城无公交车的历史。截至2019年7月,全县共有城区公交线路3条,公交车8辆。
人文
综述
佳县是革命老区,颂歌《东方红》的故乡。1947年,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佳县,指挥了著名的沙家店战役。佳县县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白云山道教音乐、佳县庙宇木雕雕刻技艺、佳县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境内文物众多,有白云山、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知名景点,被列为陕西省文物重点县。佳县美食有包头肉、酥饺、碱饼子、红枣羊肉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佳县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12处。
白云山庙
白云山庙座落在陕西省佳县城南5千米的白云山上。白云山道观始建于宋元,经过四百余年的不断修缮,形成今日规模。截至2019年,道观现存大小建筑99余处,庙宇殿堂54处,总面积达12.1万平方米。观内有壁画1300余幅、碑碣172块、匾95余块,此外还有明万历四十六年赵顼皇帝亲颁圣旨一道、御赐道藏4726卷和石狮、古钟、旗杆、浮雕、石刻等珍贵文物,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摞摞山遗址
石摞摞山位于佳县朱官寨乡公家村东侧,五女河西南岸,距县城约40千米,山上发掘出一座距今约4500多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摞摞山遗址是1987年陕西省文物局进行全省文物大普查时发现的。根据采集到的陶器、石器等文物标本和发现的多处人为堆置的石堆、残断的石砌墙体等遗迹,确定为一处较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2003年7月至10月,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古城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整个古城墙体是用石块砌筑而成,环绕山体下部建有周长1000米的外城,山顶部建有内城。目前发掘的800平方米范围内共有房址20余座,灰坑80多个,陶窑数座,出土了可复原的陶器、石器、骨器文物200多件。
香炉寺
香炉寺位于陕北佳县县城东200米的香炉峰峰顶。峰前有直径5米,高20余米一巨石矗立,与主峰间隔2米,形似高足香炉,故而得寺名,素有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之美誉。寺院由两部分组成,西边部分与山城腰部相连,建有龙王庙、娘娘庙、寄傲亭;东边部分一根高20余米,周长约15米,形似香炉寺的巨石,从黄河惊涛的拍打声中崛起于半空,这巨石称香炉峰。香炉峰顶建一观音小庙,东西两部分由一5米长,1米宽的天桥相连。2003年9月24日,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佳县境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省级5项。
白云山道教音乐
白云山道教音乐被誉为白云神韵、圣境仙乐。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北京白云观道士王真寿、张真仪等人,持陕西布政使司贴来白云山总理教务,首次把北京白云观的道教音乐传到白云山,因而白云山道教音乐具有古典音乐和宫廷音乐的双重成份。在长期的演奏过程中,道士们又吸收佛教、晋剧、唢呐、陕北民歌等曲调的精髓和演奏技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白云山道教音乐是白云山道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常配合白云山庙会举行。白云山道教音乐由经韵曲调、笙管音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乐器有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两类。
佳县剪纸
佳县是陕北剪纸艺术的主要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佳县劳动妇女通过自身的劳动生活,把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早期的剪纸艺术,主要是作为窗花之用。每到逢年过节,生辰祝寿,因缘喜事,稍有讲究的人家,都在自家的门窗上贴些五颜六色的、多姿多彩的剪纸图案,以表喜庆气氛和吉祥如意。
佳县木雕
佳县木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在保留木质的原有色泽和纹理的基础上,精细打磨使之圆滑细腻、精美光润。佳县木雕以白云山庙宇木雕、民俗人文木雕为主,佳县庙宇木雕大都以中国神话和道教故事为基本内容,木材以樟木和木为主要材料。其中“探明木雕”已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其地方特色明显、生活气息浓厚、雕刻手法细腻、线条工艺流畅而被誉为“陕北一绝”。后起之秀杨彦飞的“枣木雕”,现在也深受喜爱。
饮食
佳县粮食作物以谷子、高粱、糜子、黑豆、玉米为主;蔬菜以马铃薯、白菜为主;肉食以猪、羊肉为主。居民日常饮食也以这些为主,传统美食有包头肉、酥饺、碱饼子、红枣羊肉、佳县油枣、红枣宴、佳县手工挂面等。佳县盛产大枣,枣糕、枣月饼、枣果馅、枣炒面、酒枣、蜜枣、枣酒、枣汁等各式各样的红枣食品、饮品也是当地的特色饮食。
包头肉
佳县“包头肉”,是佳县传统特色名吃,据葭州志记载从明万历年间从宫廷传入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具有百年的灿烂饮食文化,每逢过年,红白喜事普通百姓的饭桌上少不了一盘地道的包头肉。佳县“包头肉”是用猪头肉、猪肘、猪皮、瘦肉加上调料等熬制而成,待其冷却凝固在一起,切为薄片加以特制汤料,即可食用。
酥饺
佳县酥饺起源很早,具体时间无从考证,佳县酥饺因其形似蒸角,口感香酥故名酥角。酥饺主要原料是面粉、白砂糖、熟猪油和酥油等。
手工挂面
佳县手工挂面制作至今已有400年历史,在祖传工艺的基础上几经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制作挂面需要经过和面、揉面、搓条、盘条、上条、捂条、上棍、拉条、扯扑、开面、上架、晾面、切面、捆面、包装等18道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
碱饼子
碱饼是佳县地地道道的传统特色名食。相传在明代就开始食用,只有佳芦河水才能制作风味独特的佳县碱饼来。佳县碱饼主要用料为面粉,食用碱和水。碱饼,顾名思义该饼的独特之处在于碱大。
习俗
佳县闹秧歌
闹秧歌是一种主要在春节期间表演的集体舞蹈。一般要选择较大的空地来表演,少则三五十名,多则上百名男女演员,个个浓妆重彩,装扮成各种身分的人物,手拿扇子、彩绸等,在锣鼓和唢呐的伴奏下,由一名打着花伞的领头人(即伞头)率领,扭着进入表演场地,然后转出各种图案的秧歌场子,末后由伞头或其他演员清唱几段秧歌,一场表演就算完成了。有时在集体秧歌演完后还要加演一些小节目,如踢场子、搬水船、耍狮子、打腰鼓等,近年还有表演武术的。
白云山庙会
庙会的最初产生是源于古代劳动人民对神灵的信仰。它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别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空间”形式,生活在自然条件落后的陕北地区人民,期盼有一种超自然、超社会现实的力量,能够帮助他们摆脱贫困和灾难,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白云山道观的建成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寄托精神的地方。白云山道观每年上巳节、四月八、九月九举行传统庙会,其中尤以四月八最为兴盛。
佳县红枣习俗
千百年来,耐旱的枣树一直被当地百姓视为“铁杆庄稼”“保命树”。人们把千年枣树王当作神来祭拜,每年正月初一、十五都要敬拜枣神,意在祈求枣神驱除枣树上的病虫害,保佑当年红枣能有个好收成。腊月初八吃枣焖饭,要先给枣神敬献,以报答枣神的护佑之恩,庆祝红枣丰收之喜。大年初一,长辈们给小孩子吃红枣、戴枣串,希望孩子们早日长大成人,建功立业。青年男女喜结良缘时,要在婚床上摆放红枣、龙眼,意在早生贵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佳县放“赦”
位于榆林佳县白云山脚下的谭家坪,是一个始于唐代的千年古村,每年春节期间都要举行一种“放社”的传统活动。临近放社的前两天,年长的纠首打开庙里关闭了一年的会窑,请出里面尘封了一年的“社”。纠首们把能活动的部件拆卸下来收拾、整理,然后重新上色,再进行拼装。放社的前一天晚上,谭家坪的村民聚集在一起,点燃祈福的棉花灯,寄托他们心中的夙愿,祈盼明天“放社”顺利,也祈盼自己一年生活得平平安安。
艺术
民歌
佳县境内民歌主要有小调、秧歌、水船曲、陕北民歌、劳动歌曲、酒曲、民俗歌等。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曲调优美,富有粗犷豪迈、热情淳朴、亲切感人的特点,是陕北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方红》《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更是陕北民歌中的经典之作。2008年,陕北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舞蹈
据佳县文化馆音乐舞蹈组1983年普查,境内有民间舞蹈20多种,主要有秧歌、腰鼓、搬水船、踢场子、耍狮子、舞龙灯、骑竹马、骑毛驴、推小车、踩高跷等。
曲艺
佳县境内流传的民间曲艺形式主要有说书、数来宝两种。说书是民间盲艺人用方言配乐的一种说唱形式。境内说书艺人一般用的乐器有三弦琴、甩板、蚂蚱蚱(用小竹片迭串而成)、惊堂木等。有的艺人还用小军鼓、小钹、小锣打开场锣鼓,以活跃气氛、招徕听众。陕北地区练子嘴据传是从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演变发展而成,与"莲花落"一样,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说唱的。后经艺术家挖掘整理,将此形式搬上了舞台进行表演。
戏剧
佳县境内流传的剧种主要有晋剧(即山西中路梆子,俗称山西梆子)、眉户、歌剧、陕北道情。2005年底,县晋剧团有正式职工62人,分为两个演出团,每年演出800场左右,收入50多万元。眉户、歌剧、陕北道情无专业剧团,只有群众临时组建的文艺组织,在春节和一些庆典活动中演出。学校文艺活动中间或亦有演出。
工艺美术
境内工艺美术主要有剪纸、刺绣、玉米皮编织、枣编、面捏、纸扎等。
风景名胜
综述
佳县县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白云山是中国北方地区久负盛名的明清古建筑群和道教圣地,黄河奇景香炉寺、悬天古城“铁葭州”、千年石窟佳县云岩寺、黄河古渡口木头峪以及神泉堡革命纪念馆等都是知名景点。截至2022年3月,佳县境内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处(佳县白云山景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3处。2022年全年接待游客1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亿元。
重要景点
白云山
白云山位于陕北佳县城南5千米的黄河之滨,因山上建有古迹白云观,山下有黄河峡谷风貌奇异而闻名遐迩。白云山总共占地200亩,建成庙宇54座,各类古建104处,并存有建筑、壁画、书法、雕塑、音乐等文化精品。目前,白云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黄河沿岸最大的明代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白云山属典型的庙观文化,它把传统的儒家文化、宗教文化、黄河文化、黄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有机地熔于一炉。白云山诸神荟萃,由54座宫、殿、楼、阁等组成的庙建,每庙必有神,200多位神,400多尊像司职各异,又相互联系。其中以道教系列神为主,儒、释、道三教交汇,既供华夏大地供奉的传统神,也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神。白云山每年农历正月、三月三、四月八、九月九举行大型传统庙会,会期人潮似海、商贾云集,农历七月二十一日举行羊道会。文人墨客,吟诗作赋座而论道。
赤牛坬村
截至2023年,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40千米的黄河沿岸,全村353户,1008人,枣林面积2100亩,是全市第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十大乡村旅游示范村、市级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全省最具影响力区域、中国“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中国美丽宜居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美丽休闲村、全国文明村。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位于佳县县城西10千米处的佳芦镇神泉村。神泉堡因村南山崖上日夜流淌的两股清泉而得名,因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转战陕北在此扭转乾坤而成为重要的红色旅游景区。在纪念馆里, 陈列着许多革命历史文物,主要以“扭转乾坤”“运筹帷幄”“鱼水情深”“走向胜利”四个部分,展现、描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光辉历程。200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被公布为陕西省48家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单位之一;2009年,被批准为全国第二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2年,神泉村被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2017年,神泉堡革命纪念馆评选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大美石窑
大美石窑,又名王家庄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佳县王家山村,东接沿黄旅游观光线,北靠神佳高速,西临榆佳高速,综合占地99亩,建筑群拥有陕北地区特色石窑洞90孔,砖瓦房18间,木结构房19间,五层木结构观景塔一座,毛泽东转战陕北足迹红色小院一处(1200平方米)。大美石窑座落于沿黄旅游线黄金地段,能为沿黄游客提供 食、宿、休闲为一体化的高品质服务。另有陕北杂粮园、陕北蔬菜园、陕北瓜果园、陕北家畜园、陕北文化墙、野炊露营园、东方红展馆、图书室、乒乓球室、篮球场、水上娱乐等配套设施。
泥河沟村古枣园
佳县是中国大枣名乡之一,枣树栽培历史有3000多年。泥河沟现存的古枣园规模空前:面积达36亩,矗立着1100株古枣树。其中,一株距今1300多年历史的“枣树王”,被《中国红枣志》誉为“活化石”。2013年5月佳县古枣园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陕西省第一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4年4月该枣园又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是中国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农业系统。泥河沟村的千年枣树群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古老的枣树林,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种植枣树的鲜活证据。因此,泥河沟村也被誉为“天下红枣第一村”。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总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东方红文化产业园是集纪念博览、红色旅游、革命传统教育、团队拓展、民俗文化体验、乡村旅游、历史文化展览、影视传播、餐饮、娱乐表演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产业园由园门、东方红纪念碑、东方红纪念馆、东方红阁、东方红广场、陕北民俗展览馆、佳县历史文化展览馆、黄土画派展览馆、名人石刻题词长廊、影视文化传播中心、东方红大剧院、红色大舞台、游客服务中心、星级酒店、游泳池、旅游扶贫产业一条街(步行街)、生态停车场及红色山村等组成。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4年佳县泥河沟村古枣园系统被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命名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16年,佳县获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
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贫困县序列。
2020年6月30日,佳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1年,荣获“2021年全市招商引资先进县”。
2021年8月,佳县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2023年4月,佳县教体局荣获2022年度“陕西省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23年6月,佳县荣获榆林市2022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县区。
2023年7月,佳县荣获“2022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县区”。
2023年8月,陕西省命名佳县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参考资料
综合查询.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08-27
佳县概况.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7
佳县志.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3-08-27
地理地形.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7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8-27
实干笃行著华章—佳县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综述.百家号 佳县宣传.2023-09-01
县长信箱 2021年统计数据.佳县人民政府.2023-08-30
佳县文旅专题.佳县人民政府.2023-08-30
政区沿革.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7
壮阔征程看开局 中流击水看起势 佳县力争建成陕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百家号 陕西榆林佳县妇联.2023-09-16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佳县人民政府.2023-09-29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08-28
佳县人民政府关于高阳湾水库和暖渠山水库管理与保护范围的公告.佳县人民政府.2023-09-16
佳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佳县人民政府.2023-09-27
矿产资源.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7
佳县: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百家号 人民融媒体.2023-09-01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的通告.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09-17
佳县2015年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佳县人民政府.2023-09-27
佳县坑镇遭受大雨袭击,无人员伤亡.百家号 佳县宣传.2023-09-27
行政区划.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7
领导之窗.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7
任向军同志任中共佳县县委书记.佳县宣传.2025-04-17
领导之窗.佳县人民政府.2025-04-17
佳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微信公众平台 佳县统计局.2023-08-27
人口民族.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7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打造中国红枣名片 擦亮佳县金字招牌——榆林佳县产业振兴纪实.百家号 中国网生活.2023-09-27
榆佳经济技术开发区.陕西招商网.2023-09-01
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自查自评报告.佳县人民政府.2023-09-17
佳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基本情况.佳县人民政府.2023-09-28
佳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2023年部门预算公开说明.佳县人民政府.2023-09-29
回首“十三五” 佳县民生有温度.佳县人民政府.2023-09-18
佳县入选科技部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澎湃新闻.2023-08-29
佳县人民政府关于 佳县“一场两馆”建设项目征收土地公告.佳县人民政府.2023-09-18
2023中国·榆林第二届沿黄观光路国际自行车赛佳县站开赛.百家号 佳县宣传.2023-09-18
佳县生态文明在系统治理中描绘新画卷.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8
佳县人民政府关于 G339国道K926+200-K947+200路段 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佳县人民政府.2023-09-29
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佳县乡道网规划(2020—2035年)的通知.佳县人民政府.2023-09-01
佳(县)临(县)黄河特大桥通车运营.榆林市交通运输局.2023-09-29
佳县公交车正式投入运营.佳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关于收回佳县公交经营权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建议.佳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县长信箱.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8
非遗时光|用味道记住一座城市,用美食传承一方文化.微信公众平台 靖边文旅宣传.2023-08-28
美食.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8-28
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文物局.2023-08-28
白云山庙观的形成.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9-18
关西名胜白云山.佳县人民政府.2023-09-01
原始古城石摞摞山遗址.佳县人民政府.2023-09-01
石摞摞山遗址发掘龙山时期古城再现.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9-18
香炉寺.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香炉寺.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9-18
非遗智库.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28
白云山道教音乐.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9-18
佳县剪纸.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9-18
佳县木雕.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9-18
木雕.佳县人民政府.2023-09-01
非遗时光|用味道记住一座城市,用美食传承一方文化.微信公众平台 榆林文旅.2023-09-17
酥饺.榆林市人民政府.2023-09-17
佳县碱饼.佳县人民政府.2023-09-17
佳县闹秧歌.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8
佳县闹秧歌.陕西历史文化名城多媒体资源库.2023-09-18
佳县白云山庙会的起源.微信公众平台 最榆林.2023-08-28
第二十七期白云深处传道业佳县白云山张明贵老道长访谈录.陕西省道教协会.2023-08-28
陕西佳县古枣: 古韵沧桑更香甜.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2023-08-28
佳县放“赦”.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8
人文榆林丨陕北民歌,流淌在榆林人基因之中的天籁之音!.微信公众平台 榆林中院.2023-09-18
陕北练子嘴 省级 编号 第五批 V-28.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09-18
陕西A级景区一览.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8-30
白云山.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佳县赤牛坬:小山村的振兴之路.陕西网.2023-09-18
赤牛坬村.佳县人民政府.2023-08-30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榆林市政策研究督查办公室.2023-09-18
神泉堡革命纪念馆.佳县人民政府.2023-08-30
佳县大美石窑.榆林文明网.2023-09-18
大美石窑.佳县人民政府.2023-08-30
陕西佳县古枣: 古韵沧桑更香甜.中国农村网.2023-09-18
泥河沟村古枣园.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佳县东方红文化产业园开园.榆林市人民政府.2023-09-18
东方红文化产业园.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李有源.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葭州将帅.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葭州将帅.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葭州将帅.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郭守武.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2023-08-29
世界瞩目的首席科学家郭守武.佳县人民政府.2023-08-29
佳县获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榆林市卫健委.2023-09-18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 同意铜川市印台区等29个县(区)脱贫退出的批复.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08-29
四部门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3-08-29
陕西省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百家号 中国青年网.2023-08-29
佳县教体局荣获2022年度全省教育 系统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佳县人民政府.2023-09-18
喜报!佳县荣获2022年度全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县区.微信公众平台 青春佳县.2023-09-18
喜报!佳县荣获“2022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县区”“2022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先进单位”.百家号 佳县宣传.2023-09-18
陕西省命名佳县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百家号 陕西榆林佳县妇联.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