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文又称同人小说,同人作品,中国古代又曾称为续书或反案小说,英文语境名为粉丝小说(Fan Fiction)。中国同人文的概念早期多引用王铮的《同人的世界》里面的定义,即“同人文就是同好者在原作或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作活动及其产物”。
同人创作在中西方其实都有较长的历史。在中国,古代续书的含义与现代同人创作极其相似,远在宋代就有文人续写元稹的《莺莺传》,重新解读了这个爱情故事。明清时期,与四大名著相关的续书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一个顶峰,到了民国时期,与续书意思相似的反案小说盛行一时,出现了《新石头记》《新红楼梦》等优秀作品。而在西方世界的16世纪也早有同人作品的影子,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原型设定就是来自于一首叙事长诗《罗梅乌斯与朱丽叶的悲剧》,莎士比亚把原诗进行了艺术的加工和改造才获得了这篇流传至今的爱情悲剧。20世纪下半叶,科幻影视作品的火爆又催生了西方粉丝小说的诞生。
而近代同人文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概念则来源于日本的漫画产业,由于日本漫画产业的繁荣发展,许多热门漫画逐渐形成了特定的粉丝群体,他们为了表达对于作品或者作品人物的喜爱而自发创作出了衍生作品,漫画同人志的概念就逐渐演变成了当今同人文的内涵。而1996年游戏《东方灵异传》作为东方Project系列第一部问世也把日本同人文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东方系列粉丝群体庞大,二创作品数量不可胜数,作为ACG(Animation、Comic、Game)文化的象征之一,也影响了中国,韩国等世界各地的同人文化。
20世纪90年代末,同人概念随着日本动漫文化传入中国大陆,同人文化开始在大陆兴起并发展。受日本经典动画影响,中国早期同人文集中于动画领域,诸如《网球王子》《火影忍者》《灌篮高手》等动画,大陆公认的第一部同人作品《幕后》就是受了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影响。随着21世纪娱乐产业的日益多元发展,以影视产业和选秀产业为代表的两大分支,吸引了大量的受众,这些受众根据自己对于作品、偶像以及产业的视角与思考,以个人或组群的形式,自发进行衍生作品二次创作,衍生出了影视同人文和明星同人文两大类别。著名的男团东方神起的同人文《刺莲》就是一部经典的明星同人作品,此外还有《溺水的石头爱情的花》《灵与肉》《经年》等都是早期的明星同人文;一些大火的影视剧IP比如《镇魂》《庆余年》等也贡献了一批同人作品。
当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同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交流与写作的平台,鼓励了同人文化的发展。在网络科技的支持下,同人文作品也逐渐多样化,出现了如微小说、超文本链接等多样的作品形式。同人这种创作形式也逐渐走入主流文学与文学批评的视野中去,比如2019年同人写作平台AO3(Archive of Our Own)获得了雨果奖,无形中象征了同人文化正在突破了“亚文化”的圈层;但是在同人创作发展和兴起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首先是同人作品质量良莠不齐,创作者价值取向的主观性,“粉圈文化”的介入等等。而2016年的金庸诉江南案又把同人创作的著作权争议摆在了大众眼前,同人创作的二次创作形式难免有着侵犯原作著作权的嫌疑,而在法律体系上关于同人创作这种类型的著作权保护仍有大量模糊地带。
定义与词源
同人一词最初来源于日语的“どうじん”,在《新明解日汉词典》中有两种解释:(1)同一个人;(2)志同道合的人,同仁,比如同人杂志,《新汉日词典》则解释为“旧时同僚”,与近代的同人内涵颇为相似。而在中国,同人一词自古有之。据《辞源》解释,同人最早可溯至《周易风水》同人卦,寓为与人同和。在民国时期,鲁迅、周作人等作家文人也曾称呼创办的《语丝》周刊为“同人刊物”,意为非营利“自编自写”的刊物。同人在近代《辞海》里面则指志趣相同或共事的人,可见同人一词在中日两国都曾使用过,且意思相近,但是中国近代却少有使用,随着日本动漫文化和AGC产业的传入,同人一词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成为了一个舶来品。
从大部分同人圈子或者同人研究学者的共识来看,同人一词最早源于日本。而同人文的出现可以追溯到1885年,一个日本的文学团体“砚友社”发行了会刊《我乐多文库》,“志”在日语中是刊物的意思,人们就把志同道合的人创作的作品称作“同人志”。同人志当时基本是属于非盈利性,私人创办的出版物,后面就逐渐演变成了私人出版物的泛称,可以看出当时“同人”一词的内涵和现在的“同人”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同人志所刊载的作品也都是作者的原创作品。1916年,“东京漫画会”发行了第一本漫画同人志,同人志就此被分为文学和漫画两大类型,现在人们熟知的同人概念就是由日本的漫画同人志文化衍生发展出来的。20世纪 60 年代后,日本的漫画产业快速发展,漫画成为了青年人主要阅读出版物之一,许多大热的动漫都逐渐形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狂热粉丝组成了同好会,为自己心爱的动漫创作了许多衍生作品,于是二创的漫画同人志逐渐成为同人圈的主流文化。此时,与现代同人意义相似的漫画同人才出现在大众眼前,日语中的“同人”一词的内涵也从“同好者私人出版的原创作品”向“同好者在原作基础上进行衍生创作的产物”转变。
发展历史
早期同人创作
中国发展史
诞生背景
同人文某种意义上也并不算是舶来品,它本身根植着中国基因,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是古代一种创作方式——续书的现代变种。续书指得是作家在前人著作、中国神话等为基础,进行增删、加工、续补,以原著人物情节为蓝本进行创作,也相当于原著的二次创作文学。古代续书历史源远流长,作品繁多,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的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唐代小说虽然也借鉴了很多前代小说故事,然而基本上都只取其意,另创其形,并不是很符合现代意义上的同人创作的要求。而中国古代续书创作的第一次高潮出现在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通俗小说盛行,《水浒传》《西游记》一经问世就引起了轰动并迅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而当时历史题材的创作已基本被前人写尽,小说的发展就需要进行题材的创新与探索。由于《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所取得的成就较高,后人难以匹及,所以当时的小说创作大多希望借助已有名著的人物与情节进行新创作,或者续补名著,由此续书就步入了高潮阶段。
宋元
宋代,世俗话本小说快速发展,也为同人小说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宋代的续书一般改编唐代传奇小说进行二次创作,特点是保留了原著的人物角色形象和基本故事框架,属于中国传统同人小说的早期创作形式。同人小说在宋代从无到有,逐渐壮大,但是质量不高。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起初名为《传奇》,宋人曾选载此篇入《类说》,后世都习惯称为《莺莺传》,这篇小说对宋代影响巨大,许多作家都对《莺莺传》进行了故事的重构和解读,对张生和崔莺莺爱情故事再创作,在莺莺的性格基础上进行再塑造,确立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思想,创作的作品又取得了新的成就。宋代秦观和毛滂的《调笑令》用诗词咏唱这个经典爱情故事,题材也演变成了歌舞曲词。南宋皇都风月主人的《绿窗新话》中有小说《张公子遇崔莺莺》,罗烨《醉翁谈录》中也有小说《莺莺传》,这两种小说都是在元稹原作基础上的二次创作,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不变,所以被称为元《莺莺传》的同人作品。而元稹《莺莺传》的同人创作远未就此终结,元代王实甫作《西厢记》,张珙与崔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化悲剧为喜剧。
明清时期
明清以来,续书到达了新的高度,“四大奇书”的诞生为许多文学续书创作提供了素材。明清续书的基本特点是与原著拥有相同或相近的世界观,并模仿原著的写作风格,笔法创作和主题思想为多。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世情小说——《金瓶梅》就在明清时期问世,它借用了《水浒传》中西门庆和潘金莲这段故事和人物,展开了新的故事情节,铺排出一了部完全不同于原作风格的旷世奇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同人小说。除催生了《金瓶梅》之外,在“四大奇书”中《水浒传》的续书数量仅次于《红楼梦》,质量更是高出一个层次。包括陈忱的创作于清初的《水浒后传》,青莲室主人的《后水浒传》。道光年间,俞万春的《结水浒传》,即《荡寇志》创作完成。特别得是,前两部创作作是基于原作的感情基调,而俞万春则另辟蹊径,在书中表现出得是对于原著的消极态度和负面评价,属于同人创作的少数另类了。
晚清民初时期
民初,随着通俗小说的繁荣发展,一种以粉丝群体为创作主体而发表的现代意义上的同人小说,也就是反案小说,一度流行于期刊杂志。反案小说其实与续书意思相当,但在民国时期冠名为反案小说,指得是借助原作中的人物形象来写自己故事的一种小说类型。当时著名的有《申报》副刊主编周瘦娟改编的《新秋海棠》,他改写了主人公原本凄惨而死的命运,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圆满的大结局。也出现了许多有关四大名著的反案小说,包括《新石头记》《新水浒》《新西游记》等,四大通俗小说杂志中的《月月小说》《绣像小说》等都对反案小说多有刊载,这些民初反案小说跳出了封建思想的梏,成为用现代思想重塑古代文本的独特的再创作文类,是民初繁荣一时的一种文学创作。
西方发展史
16世纪
虽然同人文这种文学概念来源于日本,但是早在16世纪的西方世界,其实就诞生了类似于同人创作的文学作品。1567 年, 亚瑟·戈尔丁(Arthur Golding)翻译的古罗马诗人奥维德(Publius Ovidius Naso)古希腊罗马神话史诗《变形记》英译本在伦敦正式出版,这本书在当时对于许多作家,包括莎士比亚都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1593年,莎士比亚最早写作幷出版的十四行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就是基于《变形记》中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故事”,昭示得是爱情具有不可抗拒的魔力的主题。1594年,莎士比亚出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也被认为脱胎于1562年英格兰诗人亚瑟·布鲁克的长篇叙事诗《罗梅乌斯与朱丽叶的悲剧》,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形象设定都极其相似,只是莎士比亚在原版诗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的改造,增加了几处更有表现力的场景,所要表达得是鼓励年轻人挣脱家庭与道德的束缚的精神内核,与诗作的警示批判完全不同。
18世纪
随着18世纪许多现代小说的问世,读者们开始自发为自己喜爱的角色进行创作并且分享这些故事,而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于1726年出版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则标志着这项“同人运动”的开始。这本书出版不久,读者们开始了对于主人公勒缪尔·格列佛(Lemuel Gulliver)的创作,其中既有引用原作的内容,又添加了自己的想象和加工,这些故事创作实际上就是早期“粉丝艺术”的表现形式。例如,著名的雕刻家威廉·霍加斯(William Hogarth)用格列佛与小人国人民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互动来表现主人公形象,格列佛的庞大与小人国的微型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艺术家们就借以这种形式来试探社会的禁忌,讽刺社会黑暗的本质。
正如文学学者大卫·布鲁尔(David Brewer)所指出的那样,18世纪时,整个欧洲呈现出来的热爱文学,笨拙的自我创作的氛围,就如同这个时代的AO3作品库一般。尽管当时的即时分享和作品发表并不像现在这样容易,但工业革命使纸质印刷更加便捷便宜,邮政系统也更可靠。人们的识字率大大提高,依靠着原始的书信体,读者们直观地与自己喜欢的人物相互交流并写下他们的故事。
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60年代,科幻电视剧的热播又促使了西方现代粉丝小说的产生与发展。而西方语境中的粉丝小说(Fan fiction,也被称作fan fiction),泛指粉丝以原著或原著角色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的故事。1966年,科幻电视连续剧《星际迷航:原初系列》在美国首映。这部电视连续剧长达39年的系列培养了几代忠实的“航迷”。“航迷”们开始不满足于只能接受和观看制片人想给他们提供的内容,而是想尝试对电视剧内容进行重新阐述和改造,把自己不满意的部分抛弃,不断修改、探索、挖掘出剧中没有充分展开的剧情和人物,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出新的故事。《星际迷航》可以看作是西方同人的一个里程碑,航迷们不仅专设了刊载同人作品的杂志《Spockanalia》,这也应该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同人作品”出版物,并且对这些同人作品进行了商业发行,象征着同人创作前进的一大步。到了70年代后期,以两个男主为主题的警匪剧、侦探剧大量涌现,导致了粉丝小说中的斜线文学的流行。后面陆续上映的《星球大战》《布莱克七人组》也成为了粉丝们创作的源泉。
当代同人流行
近现代
20世纪80年代,日本漫画行业迅猛发展,漫画产业的繁盛逐渐形成了一批热爱漫画文化的狂热粉丝,这些粉丝组成了同好会,创作改编自原作漫画的衍生作品,于是漫画同人志逐渐成为了同人界的主流。在日本,同人文化的兴起早于互联网的兴起。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纸质印刷品就是同人作品的传播载体。当时日本的同人市场极为活跃,有许多杂志期刊专门介绍同人活动、接受同人创作者投稿,代表杂志包括《ぱふ》《ファンロード》、Find Out 等。可惜随着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的发展,实体同人市场受到了一定的冲击,2000年前后倒闭停刊了一大批同人相关纸媒。但是随着1996年《东方灵异传》问世,“东方Project”系列开始形成,并将日本同人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东方Project系列是指由日本同人游戏社团——上海爱丽丝幻乐团制作的一系列同人游戏及相关作品,以及基于原作进行二次创作的作品,涉及到了游戏、动漫、文学等诸多领域。东方社团鼓励同人文化氛围,在官方世界观下,东方爱好者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利用官方设定、情节和人物来创作属于自己的同人作品。
而日本二次元同人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末传入中国大陆,对于中国当代同人文化也有着较大影响,据考证大陆第一部真正的同人作品就是1998年发表在“水木清华”BBS上的《幕后》,这篇作品便是受到了日本动画《新世纪福音战士》影响而创作的。“同人”这一概念从20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逐渐吸引人们的眼光。1998年同人爱好者们自发建立了动漫网站“桑桑学院”,开辟了动漫同人小说新版块,形成了同人创作与发表的早期平台,而当时以桑桑学院为代表的早期同人文化平台基本是以日本的ACG文化为中心,随着论坛发展与同人群体的扩大,陆续出现了露西弗俱乐部、纵横道等一大批有名的独立网络论坛,同人作品类型也由最初的文学与漫画延展到音乐、游戏等诸多类别。现在,互联网上很多综合性文学大网站比如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等都开设有同人创作的类别;百度贴吧的动漫同人分类,含有共11119个子吧。当下华语同人作品的创作既有对于已有本土作品的二次创作,也有基于欧美流行影视、日韩娱乐产业等国外文化产物的本土化加工,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圈层和特色。
在西方,90年代末以后,粉丝小说也不再局限于电视剧领域,而是形成了影视剧粉、动漫粉、明星粉和音乐粉相互交叉互动的局面。比如很多影视剧粉丝小说作者也乐于投入了以NSYNC(“超级男孩”乐队)等男孩乐队(Boyband)为原型的斜线小说的创作。近年来,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更是催生了一个庞大的粉丝小说类型。据统计,互联网上已经有超过25万个哈迷们创造的粉丝故事。1998年创办的FanFiction.Net(粉丝小说)网站已经发展为全球最大、最受欢迎的粉丝小说资源文化库,汇集了用数十种语言书写的数百万部粉丝小说。2008年创建的Archive of Our Own(简称AO3作品库),同样也是非盈利,面向同人写作者相互交流并发表作品的一个在线社区平台。在2019年3月,ao3平台荣获了雨果最佳非虚构作品奖,同人作品得到了一定的大众认同,这也引起了众多同人小说创作者与爱好者的欢呼。
创作准则
创作意图
从互联网时代开始,网络文学的规模便不断扩大,同人文学创作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度,受粉丝文化影响程度日益明显。粉丝群体也把同人文学作为自己的“精神食粮”,助推了同人文学创作的壮大。而同人创作者兼具粉丝和创作者的双重身份,身份的复杂性也影响着她们创作的各种意图。
“为爱发电”是同人创作者认为的主要动机,对于原作中角色的喜爱促使她们在原作外去续写属于这个角色的故事,去赋予这个角色新的生命力,这个创作过程本身就是爱的延续。而自我满足是藏于为爱发电背后的更深层缘由。创作者出于满足自身创作欲望的需要,不断地对原文本进行写作线索的搜寻与改造,不断地加入自己现实的渴望和遗憾,才创作出了自我满足式的同人作品。同人创作既是因为粉丝群体不愿被动接受原作制作者展示的固定叙事情节,也是她们为了满足自身内心幻想的一种方式。
而随着网络同人文学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巨大的流量也不断吸引着资本的介入,综合性文学写作平台诞生,推出了VIP阅读付费模式,创作的低门槛与较高的报酬成为了新时代同人创作的又一个缘由,网络同人小说创作不再只是纯粹的为爱发电。尽管同人创作者的初衷是非盈利的,但是在受利益驱动的市场资本的介入下,同人创业者们不断产出作品,参与到了各种文化产业的商业过程中,粉丝群体的喜爱和支持提供了热度和流量,让同人创作有利可图,也成为了某些同人创作者创作的诱因。
情节改写
补白改写
结构主义学者普洛普认为情节就是由各种成分构成的可以变化的格式,成分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相互替换再组合成为一个全新的故事。这种情节改写模式就是同人文独特的创作方法,而情节改写又分为很多种模式。补白改写类就是立足于原作基础,沿用原作的主要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再适当增加或者替换合理的故事环节、人物,填补原作的某些空白,使其逻辑更加自洽。比如甲鱼不是龟的《大泼猴》作为《西游记》的同人作品,在未改变孙悟空大闹天宫等剧情框架上,增添了“穿越”,“修仙机制”等网络小说常见元素,使悟空的资质不凡,能够对抗天庭众人的剧情显得更加合理可信。
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顾名思义就是将多个流行文本串联在一起,将不同原创文本的人物,情节置于同一创作背景之下。在同人想象的世界里,作者们会为自己喜爱但是没有交集的作品人物创造交集。以《大观园闹鬼怎么办》为例,它就是我国经典小说《红楼梦》与《聊斋志异》的混合同人小说,作者将《红楼梦》的经典场景大观园和人物与《聊斋志异》中的鬼怪和情节串联起来,故事背景设立在贾家落没六十年后,为“红楼粉丝”和“聊斋书粉”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大观园鬼怪故事。
前传后续
前传后续一般适用于作品数量丰富,时间空白较多的原作作品,同人创作者们会纵向上延长故事的时间轴,续写类作品就是完结的原作故事的再延伸,前传则是指在小说原故事时间线之前发生的故事。粉丝“VO.gao”创作的哈利波特同人小说《那个被遗忘的人》就是以原作中主人公的父辈角色为主要人物,如男主人公的母亲莉莉、德拉科父亲卢修斯等,时间线是原作故事还未开始之前,填补了原作中的人物空白,展现了父辈之间的深厚友情。
穿越原作
穿越型同人小说通常是一个现实的人穿越到原作作品中去,他们往往知道作品的情节走向和故事结局,并利用自己提前预知的能力参与到原著中去,要么改变结局,要么让自己脱离开主要情节,过好属于自己的人生。一般穿越型小说多见于古代类原作,比如经典古代小说《红楼梦》的很大同人小说都是穿越型,如《红楼之成为英莲》讲述得就是主人公穿越成为了《红楼梦》中的香菱,为了改变英莲的悲惨命运,她一步步利用自己对于情节的预知能力,逃脱人贩子的魔爪,帮助林黛玉,最终获得了美满的人生结局。
人物改写
人物改写类有两种主要类别,一是重新聚焦,指将视线从原本的中心人物身上移开,以具有独特魅力的次要角色的视角重新阐述故事。以本来原作中的小人物作为主角,去挖掘她们的个性与生活。比如《红楼小婢》就是以不起眼的小婢女雪雁为主人公,她通过自身的行为改变了林黛玉的命运。二则是对于原有人物性格进行重塑与修改,同人作者会根据喜爱的人物性格特点重新展开故事,他们会放大这个人物身上的某一特点,进而直接改变人物的性格特征。《哈利波特》中的斯内普就是被改写的热门人物。同人作者因为斯内普对于哈利母亲莉莉的爱而不得而对这个人物抱有极大的同情和喜爱,在绝大多数同人作品中都展示了斯内普深沉的爱与忍辱负重的痛苦,将他对莉莉·伊万斯的小爱描绘成了一种大公无私的大爱,这样的拔高显然与原作相比有点OOC了。
主要类别
动画同人文
动画同人文指得是以动画中的原型角色、故事情节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融入了作者自身的想象和创造,赋予了动画角色一次全新的人生体验。动画同人文创作主体首先是动画粉丝群体,其次才是同人作品的创作者,粉丝群体借用同人作品这种特别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于动画和动画角色的喜爱,作品里面往往带有很明显的情感倾向和强烈的欲望。当受众产生了对一个动画对象的好感后,慢慢发展成为粉丝,加入这个偶像的讨论论坛或者百度贴吧,组成一个庞大的粉丝群体,对于偶像共同的喜爱使她们相聚,并且激发出想要创作的灵感,这种喜爱就是她们创作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从20世纪90年代,同人文化逐渐传入中国大陆开始,早期大陆同人作品就多为动画同人文,尤其是早期日本经典动画《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网球王子》等的创作数量持续攀升,1999年,桑桑在网站发表《灌篮高手》的同人小说《最后一场流星雨》,被同人圈公认是最具影响力的同人作品之一。在动画同人创作类型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完全建立在原作基础上的作品,比如《网球王子》的经典同人文《本能》想象了主角们逐渐成熟长大,步入社会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人物设计和情节发展都是作者依托于原作进行了合情合理的想象与拓展;第二种则是架空作品,作者一般只采纳了原作人物和某些特征点,而背景、情节、人物设定等都是天马行空,直接脱离了原作基本框架。
小说同人文
小说同人文主要是以古代经典小说以及网络流行文本改编而来的小说,具有久远的本土历史根源,我国古代的“续书”、民初的“反案小说”等都有现代同人创作的影子。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网络成为了书粉们相互交流的桥梁,更多的网络同人创作者们通过自己的创作与喜爱的书中人物产生心灵的交流与共鸣,以同人写作形式对原著进行想象与补充,不自觉地参与到书中人物的成长经历中去,顺着合理的写作逻辑和粉丝群体的共同认知去创作。而国内许多大型网络文学平台比如晋江文学城、阅文的起点女生网、飞卢中文网等,都专门开创了网络同人板块供同人创作者交流与写作。
像四大名著这种经典著作在国内受众广泛,其网络同人小说创作的数量和质量一直位居前排,是同人创作者们乐于创作的原文本。截止2021年1月11日统计,晋江文学城共有红楼梦的衍生类小说4400部。而另一个受众较多的同人小说系列则是英美小说。欧美小说一般具有丰富的世界观设定和完整的剧情架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引人入胜,拥有无数书粉,因此也衍生了大量的网络同人作品。截止2021年1月11日统计,以晋江文学城为例,《哈利·波特》的系列同人小说多达6600部,且还在持续增多中。
影视同人文
影视同人小说,是由热播的电视剧、电影改编衍生的网络同人小说,主要创作对象都为当下大火的影视剧或电影IP。自21世纪以来,我国电视剧产业快速发展,年产量显著提升,而来自外国的风格多样,情节生动的影视作品的引入及传播都为我国影视同人文化的演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剧粉们会自发地选择影视作品的某些内容作为创作素材,在遵守粉丝圈默认的“官设”(即影视中突出且优秀的设定)规则下,进行二次创作来表达自己对于作品或人物的喜爱,或是寄予了自己对于作品的期待和幻想。2019年影视剧《庆余年》爆火,剧粉们就以剧中的主角为原型创作了大量的网络同人小说,其中主角的母亲叶轻眉由于未曾真正出场,其人物背景,情节都是一片空白,更是激发了粉丝们的创作灵感与欲望。后面陆续大火的《镇魂》《琅琊榜》《陈情令》等影视剧IP都贡献了许多同人作品。
国内另一个影视同人小说分流则是英美的影视系列小说。在我国较大的综合性文学城晋江文学城进行搜索,英剧《神探夏洛克》系列的同人小说总共有461部,还在持续更新中,涉及到漫威公司,复联系列的同人小说也多达一千多部,数量也是极为可观的。
明星同人文
明星同人文一般指以现实明星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的同人小说,这种同人文学类型受到粉丝文化和同人文化两个圈子文化的双重影响,创作主要面向粉丝群体,基于粉丝情感的表达和需要而诞生,描绘得是粉丝心中偶像的理想形象,因此明星同人文深受粉丝群体的喜爱与追捧。
中国明星同人文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一部现象级选秀节目《超级女生》的爆火,选秀偶像们的粉丝开始自发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她们在论坛、百度贴吧等网络平台十分活跃,发表了许多以选秀明星为原型的明星同人小说,比如“超女YY”百度贴吧就有大量的超女同人小说,有描写“超女”三角恋的《灵与肉》等。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快速发展,中国明星同人小说创作平台逐渐扩展,出现了Lofter、微博、晋江文学城等各种综合性网络平台,明星同人小说也被划入了专门的文学衍生板块,但是由于粉丝总体年龄偏小,小说创作稍显青涩,创作题材上同质化严重,情节乏味,多是偏向于玛丽苏这种设定,普遍质量不高。明星同人文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青年人积极向上,乐于创作和想象的一面,但是也暴露出来了粉丝圈的畸形发展问题,流量至上的不良风气需要得到整顿和治理。
创作术语
CP(Couple),又称为配对,通常是指同人文中的爱情关系或是处于爱情关系的双方。在同人创作中,创作者一般用配对来构筑和阐释全新的人物关系,表达自己的审美和思想。比如在哈利·波特同人文《HP之苦口良药》中,作者就把原著中本来是师生关系且互相敌对的主角哈利·波特和斯内普组成了一对CP,变成亲密无间的爱人。
玛丽苏,同人文中的概念,来源于西方同人小说圈,音译于Mary Sue。最早出自于1974年葆拉·史密斯(Paula Smith)发表的《星际迷航》的同人小说女主角Mary Sue上尉,她性感貌美又聪慧过人,俘获了原作中几大男主的芳心,最后更是为了人类未来而勇于牺牲。自此在同人作品里面便延续了这样一种人物形象,一般以一个完美无缺,集美貌,智慧,幸运等美好特质于一身的少女形象出现在作品里面,她们往往与原作中各类男性人物都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是整个作品的核心人物,代表了作者和读者对于完美主角的幻想。
OOC(Out Of Character),即不符合角色特点,在同人创作圈里,会将作品中出现的不符合原型特征的角色或者做出不符合原作形象设定的角色行为称为OOC。
AU(Alternative universe),意为平行宇宙或者不同的世界,是关于“如果”的小说,即同人创作者对于原作背景或者角色的行为选择做出有意的改动,从而产生与原作完全不同的情节变动,想象整个原作世界会有怎样的影响,角色之间也会有不同的可能性。
代表人物及作品
中国
西方
网络流行
价值与影响
文学与艺术性
同人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一直在拓展,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日新月异,同人文学创作形式已经逐渐多元化,不再拘泥于传统小说文体,而是与现代媒体技术相融合,出现了基于赛博空间内部的创作类型,也就是赛博同人体,诸如论坛体、知乎体、微信体等新的同人文学,特点是以第一人称为主,展示原作人物参与社交网络的表现图景,借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赛博同人创作者不再用传统的实体文字来描写主角的外貌、神情和举止,而是通过数字化的符号,生动的表情包来呈现人物的真实心境。赛博同人体丰富了文体和文学类型,培养了视野更开阔包容的读者,也展现了当代人在虚拟的社交空间里面的日常生活方式,探讨了数字信息化发展的当下普通人类的生活细节,传递得是人类的真实情感。
消极影响
同人文化作为现当代一种流行文化,一直盛行于青少年群体。很多青少年对同人由爱好到沉迷,花费大量时间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对网络有着严重的心理依赖,而同人创作某种程度上可能存在着对既有经典作品的恶搞和曲解,容易造成青年人价值观取向扭曲,经典作品阅读能力下降等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同人创作逐渐呈现商业化、产业化的趋势,虽是“以爱为名”而生的同人文化也不免受到了利益的驱动。
发展趋势
从前传统的同人文化创作只限于文学类作品,而现代经济发展,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为创作者们搭建了更加广阔和便利的平台,提供了海量的数据资源和网络技术支持,同人这种单一的文化逐渐走向了多元化和现代化。一方面在延续了同人小说、戏剧等传统文学形式,更是把同人元素融入了视频、音乐、广播剧、游戏等多种媒体形式,甚至演化出了带有同人文化符号的同人海报、手机套、服饰等实体产品,展现了同人文化更为丰富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互联网先进技术也拓展了新的同人文题材,同人文作品中也出现了超文本链接、凡客体、论坛体、微小说等具有现代色彩的特殊形式的作品。然而,在同人文化迅猛发展的现在也伴随着一些问题,网络同人文的创作中不乏对于某些经典著作的恶搞和调笑,一定程度上会让读者逐渐失去对于经典原作的思考,消解经典所承载的文学意义和精神价值。另一方面,同人文创作门槛低,同人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写作粗糙、结构松散、质量不高。其中传达的扭曲的价值观也很容易误导意识薄弱的青少年群体,造成不好的影响。而同人文一般以经典作品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虽然本身蕴含着创作者自身的思想和内涵,但是其与原作品之间是否造成侵权,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界限,同人文这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仍然模糊难辨。
版权争议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同人作品蓬勃发展,由于其对原作的依赖性,而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提及的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判断标准又过于模糊,所以不少公众认为同人作品有侵权的嫌疑。2016年10月11日,在天河区人民法院,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以不正当竞争的名义将作家江南起诉。金老先生认为江南的作品《此间的少年》侵犯他所写多部武侠小说的著作权。金庸先生的这一纸诉状由于其本人的高知名度在业界和同人圈里都十分轰动,同人小说的著作权的争议点也引发热议。同人作品在概念上被视为是在原作基础上的二次创作产物,由于它以原作品为基础,背靠原作的高热度高流量,难免有侵犯原著作权益的争议,这个关键的案件不仅影响着同人小说这种文学创作形式,也是一次中国著作权制度的司法实践和诠释,虽然我国法律并没有对于同人作品著作权的说明,但是在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里第二十二条列举了对于原创作品合理使用的多种情况。以《此间的少年》案为例,作者只是将金庸作品角色名称、人物关系基本转用到自己的新作品中,但是故事情节却是作者本人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候的亲身经历,表达得是完全不同的内涵与思想。因此从各方面来看是符合合理使用标准的。
同人作品拥有作品的基本要素,包括独创性、文学性等,在法律上也被归类为作品,其次它体现的经济效应和人文价值也不应该被抹杀,创作者的权益也理应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但是我国著作权法对于同人这一作品类型的立法却一直是空白的,没有明确的定位,创作者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还有一些同人创作者认知不清靠作品谋取经济利益的乱象。在很多相关研究论文里面也都提到了如何完善和填补这一方面的空白,包括明确同人作品在法律体系的地位,厘清与原作的权利界限,利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来规范同人创作等。我国向来鼓励文艺作品的百花齐放,而不是纯粹的垄断性权利,近年来我国也在逐渐修改《著作权》法,在同人创作盛行得当下,也盼早日规范同人创作的法律边界,肃清圈子的乱象,为创作者提供更加清朗的法创作空间。
参考资料兰陵笑笑生.豆瓣读书.2023-09-13
悟空传.豆瓣读书.2023-09-26
江南.豆瓣读书.2023-09-12
金瓶梅.豆瓣读书.2023-09-13
此间的少年.豆瓣读书.2023-09-12
Fan fiction was just as sexual in the 1700s as it is today.Daily News.2023-09-24
2019雨果奖:女作家包揽重要奖项,同人小说站AO3获奖.澎湃新闻.2023-09-26
晋江文学城作品库.晋江文学城.2023-10-16
双雄斗智记.豆瓣读书.2023-09-13
斯嘉丽.豆瓣读书.2023-09-13
五十度灰.豆瓣读书.2023-09-13
The Blessing and The Curse.FanFiction.net.2023-09-13
风流书呆.晋江文学城.2023-10-22
傲慢与偏见之贫穷贵公主.晋江文学城.2023-10-22
素衣渡江.晋江文学城.2023-10-22
大宋第一衙内.晋江文学城.2023-10-22
森森的爱的专栏:.晋江文学城.2023-10-22
我在名著世界优雅老去.晋江文学城.2023-10-22
一瓢清流的专栏:1P76.晋江文学城.2023-10-22
[hp]纯白年代.晋江文学城.2023-10-22
当心不良网络文化侵蚀青少年的“三观”.中国妇女网.2023-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