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荡寇志

荡寇志

《荡寇志》是俞万春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所著长篇章回体小说,又名《结水浒传》。太平军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开始酝酿刻印《荡寇志》以维系摇摇欲坠的“世道人心”,清咸丰三年(1853)衙藏版本在苏州大量印行。

《荡寇志》是一部争议良多的小说,作品把社会问题的产生归诿于下层人民,不仅仅反映作者的人生阅历与变乱四起的现实,而且是晚清“嘉道衰世”知识分子与官僚群体的精神世界缩影。《荡寇志》全篇共七十章,继七十回本《水浒传》之后,编造陈希真陈丽卿受当朝权贵高俅父子迫害暗夜弃家亡命,在奔亡途中一路斩杀“草寇”,并昼夜习炼“神功”,结纳忠于朝廷的官军云天彪、刘广、祝永清等, 将梁山英雄斩尽杀绝的故事,表露其敌视农民起义的政治态度。书中将陈希真父女写成天神降生,武功盖世;“女诸葛”刘慧娘也是天神下凡,几败梁山“吴用”妙计,使梁山义军遭遇重创。陈希真父女最终功成名就,修成正果。

《荡寇志》全书所交肆着“尊王灭寇”思想,颠倒善恶,对农民起义无端斥责与诋毁,以拥护统治阶级利益。同时也从政治、军事、社会三个层面阐释了作者的治国理论。其行文布局、造语设景、刻人状物,文字精练流畅,某些情节亦具真情实感。同《水浒传》结局相比,《荡寇志》所描写的梁山英雄因遭受血腥镇压而失败的悲剧,无疑具有更为震撼人心的力量。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自17世纪末即康熙帝中期开始,清王朝在全国范围内已确立了稳固的统治。在思想文化方面,清统治者一方面为了获得汉族士大夫的支持,也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承认汉族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的正统地位,并且以这种文化的继承者自居;另一方面,他们努力发扬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专制制度的内容,加强对读书人和普通民众的奴化熏陶,以期建立绝对的思想权威。对于异端思想,清统治者采取了严酷的高压手段。 严密的文风,使读书人思想的自由空间越来越小。

康、雍、乾时期,土地兼并情势日渐严重,造成了数量相当庞大的流民。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也同样严重。伴随着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发,贫穷、饥饿、死亡成了大量没有土地又承受帝国严重剥削的农民不得不直接面对的问题,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不可避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及中国的战败,落后文明遭遇了先进文明的当头一棒,给清廷和普通文人以极大的震撼。 在这种复杂且紧张的局面下,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各级文人们不得不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法。

在明清更替的历史动荡完全消失、民族矛盾日趋淡化的清朝中期,大批文人的文学创作表现了自觉维护清王朝的存在,并以此为己任的文学趣味。 而《荡寇志》也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之下的产物。

作者背景

俞万春,资质聪颖,熟读了大量诗文与正史著作,并对古今治乱的根本、历代兴亡之原因都有自己独到见解。因受到忠君报国、辅清安民思想的熏陶,对农民起义的思考也渐趋深刻。

崇祯十五年曾诏令严禁《水浒传》,清代乾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各朝均诏令禁毁。文人阶层对《水浒传》多有评点,其中对《荡寇志》影响最大的是金圣叹本“金批水浒”,以及清初金闾载文堂刊本的传奇《 存庐新编宣和谱》,对俞万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金圣叹的“盗”的政治学观念和“忠义观”决定了他着手“腰斩”《水浒传》、“独恶宋江”。俞万春有感于嘉庆以后封建帝国严重危机,不满《水浒传》梁山泊受招安等内容,为抑制《水浒传》影响,接续《水浒传》前七十回,作《荡寇志》

俞万春的继七十回本《水浒传》之后,编造陈希真陈丽卿等“荡平”梁山,将梁山英雄一一斩尽杀绝的故事,表露其敌视农民起义的态度。13岁的少年俞万春便想到要写“助国家殄灭妖氛”的作品,封建正统思想早就修养有素,使他反对任何破坏既定的封建秩序行为,尤其痛恨人民有组织地进行反抗。在他的心目中,封建秩序是天经地义的,于是写下《荡寇志》使天下后世深知忠义盗贼之辨。小说开篇即说:杀人放火也叫忠义,打家劫舍也叫忠义,官拒捕、攻城陷邑也叫忠义。 看官你想,这唤做甚么说话,真是邪说淫辞,坏人心术,贻害无穷。

据俞万春的儿子俞龙光所识,《荡寇志》草创于道光六年(1826),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间经历二十一年,作者还来不及修改就逝世了。

版本信息

《荡寇志》最早版本为咸丰三年(1853)徐佩珂南京刊本,卷首有俞万春自题《荡寇志缘起》、徐佩珂《荡寇志序》、古月老人《荡寇志序》、陈英《俞仲华先生荡寇志序》、俞龙光《荡寇志识语》,古月老人更书名为《结水浒全传》,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有藏。咸丰七年(1857)重刻本,增东禽山人《重刻荡寇志叙》。同治十年(1871)玉屏山馆刻本,增钱湘《续刻荡寇志序》、俞焕《荡寇志续序》、半月老人《续序》、老渔《荡寇志跋》。另有光绪丙申(1896)慎记书庄石印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天宝书局石印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世界书局版《足本荡寇志》等版本。

内容情节

《荡寇志》是一部争议良多的小说,作品把社会问题的产生归诿于下层人民,不仅仅反映作者的人生阅历与变乱四起的现实,而且是晚清“嘉道衰世”知识分子与官僚群体的精神世界缩影。

《荡寇志》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包括楔子、结子以及主体回目七十章。以明末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70回本而续作,即金圣叹删去了120回本的《水浒传》的后50回。《水浒传》前七十一回集中描写一批浪迹江湖的豪侠义士,在俞万春看来,所谓梁山好汉、豪侠义士不过是杀人放火、打家劫舍、攻城陷邑的强盗,应该尽行诛灭。于是写《荡寇志》又名《结水浒传》,赋予天神和官军以超群的本领、过人的智慧,同时极力丑化和污蔑农民起义英雄都是“不堪一击”的“杀人放火”之徒,其立场与《后水浒传》迥异。

《荡寇志》的主要情节围绕告休管营提辖陈希真和他的女儿陈丽卿受到高俅父子的迫害展开,逃亡之中尽管受到官府的追捕,且有梁山好汉邀请入伙,但是他们依然怀有对朝廷的忠心,始终希望为天子效力。他们忍辱负重,在逃亡的过程中一路斩杀盗匪,并且不断修炼武功。他们与云天彪、刘广、祝永清等效忠朝廷的官军结下亲密关系,专门对抗梁山泊义军,以此洗刷“犯上”罪名。书中将陈希真和陈丽卿描写成天神降世,陈希真带领军队征讨梁山泊义军,制造出无敌的“九阳”巨钟,并且掌握了所谓的“五雷都萧大法”,使得宋江的盗兵伤亡惨重。陈丽卿同样非常厉害,战场上杀敌如麻。刘慧娘,被称为“女诸葛”,也是天神降世,不仅谋划军事,提出了许多对付梁山泊的妙计,还能制造出类似现代战争中的陷阱,使得梁山泊的义军多次遭受重创。陈希真和陈丽卿功成名就后,选择入山修道,最终成仙。

人物角色

陈丽卿

陈丽卿,东京人,书中主要人物之一,因箭术百发百中被称为女飞卫,容貌秀丽,且有万夫不当之勇。故事中,陈丽卿父女为避免高衙内纠缠逃离东京时,被高衙内追上,陈丽卿割掉其耳鼻。途中识破飞龙岭黑店、击败冷艳山强徒,来到沂州安乐村,又遇梁山泊兵马抢掳。陈丽卿奋勇杀敌,救护自己的亲人。其姨祖母被沂州太守高封误认为贼人抓进牢里,便扮作跑解马武妓混入城中成功将姨祖母灵柩抢出。后加入猿臂寨与祝家庄余孽祝永清结为夫妻,成为落草之军与梁山泊作对,每次交战争当先锋。云天彪在野云渡被宋江以奔雷车杀败,因陈丽卿救助避免了全军覆没。在与花荣发起的比箭挑战中,射死花荣,夹死王英,扼死扈三娘。由于“剿贼”有功被封为恭人、夫人、无敌折冲将军和忠孝武烈一品夫人称号,后随其父过上修行生活。

陈希真

陈希真,东京人,书中主要人物之一,被描述为清虚雷府先天雨师内相真君降生,面眉俊秀,武艺高强,智勇双全。原本担任东京南营提辖,后因病隐居在家,修行养性。故事中,陈希真与高俅高衙内周旋,祭炼五雷都荥大法,后带着女儿逃离,投奔沂州亲戚。为躲避追捕加入猿臂寨,被拥立为寨主。陈希真不反朝廷只与梁山泊作对,攻占原属梁山的青云山,招赘祝家庄祝永清为婿。宋江兴兵夺青云,陈希真俘虏李逵石秀等人。当高棣被困于蒙阴县时,陈希真成功解围。在镇压梁山县义军谋官的过程中,施履诡计夺得义军重镇兖州,杀死被俘的孙立、石秀和杜兴,被封为景阳镇兵马总管。后来又攻占新泰和州,被加封为怀化市将军和顺诚子。当张叔夜征剿梁山时,他派兵助战,并利用法术摄得公孙胜的魂魄。最终,陈希真荡平梁山泊,被封为辅国大将军、同知枢密事和鲁国公,登上了高位,后辞去官职,入山修炼。

云天彪

云天彪,东京人,书中主要人物之一,被描述为长相、仪表、性格酷似关羽,著有《春秋大论》。位居雷部三十六将之首,三十八岁便被朝廷升为山东景阳镇陆路戎马总管,是剿灭梁山的三大主帅之一。初次亮相时,带领四员猛将及八万大军,复兴了嘉平和南旺营两处军事重镇,败北梁山呼延灼,活捉韩滔,斩杀郁保四、王定六及梁山兵将一万二千余人。吴用兴师掳掠沂州云天彪率部驰援,在神峰山口单挑行者武松、狄雷、杨春。其后,率部首征清真山,大战梁山关胜,关胜中计负伤而亡。云天彪受命退军,途中射杀索超、重伤秦明,梁山戎马仅剩百余残骑逃走。云天彪带领本部戎马多次重创梁山,两次横扫清真山、二征嘉祥城,营救蒙阴,复兴泰安、莱芜等多处军事重镇。官军荡平梁山时,云天彪带领部将擒杀武松、杨志、刘唐、史进、阮氏三雄等十一天罡二十七地煞。战后被封为骠骑将军、知枢密事、越国公,所著《春秋大论》被天子传谕颁布天下。

刘慧娘

刘慧娘,书中主要人物之一,名将刘广之女,战将云龙夫人,官军中第一谋士,雷部三十六将中排第十四位。刘慧娘生得清雅脱俗,且有过目不忘之能,善于制作机械器具。十六岁得高人指点变得足智多谋,绰号“小诸葛”。在《荡寇志》中,刘慧娘是一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绝世美女,随父占据猿臂寨期间,数次挫败官军围剿,亲临战阵生擒沂州知府高封,随部征讨梁山期间,俨如梁山第一谋士吴用的克星,屡建军功,后期还挫败了梁山外籍军师白瓦尔罕

其他人物

《荡寇志》人物设计尚有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座下三将:张叔夜乃是雷声普化天尊座下大弟子雷霆总司神威、荡魔霹雳真君降生;张伯奋乃是雷声普化天尊左侍者青雷将军降生;张仲熊乃是雷声普化天尊右侍者石雷将军降生。另有与梁山一百单八将针锋相对的雷部三十六将,以及一十八位散仙。

主题思想

善恶颠倒

《荡寇志》全书贯穿“尊王灭寇”思想,颠倒善恶,极力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农民起义无端斥责与诋毁,大肆美化屠杀农民起义军的反动将领,思想内容十分反动,表现了俞万春对农民革命的刻骨仇恨。作者把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水浒英雄作为否定性的反面形象处理,俞万春施展全身解数,全面否定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义士豪侠形象,把人民心目中的梁山英雄好汉诬蔑为“大奸大恶、极凶极恶”的“强盗”,把人民认为是美好的事物,诬蔑为十恶不赦的丑类,是对非善恶的大颠倒。

文治武备

《荡寇志》作为文人独创小说,表现文人叶公超的心理。俞万春除了描写传统战斗中斗武、斗法等不可忽略的因素,还穿插了近代的火器、器械等,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成为陈氏集团克敌制胜的关键因素。《荡寇志》中天子、文臣、武将对于“春秋大义”的热衷,也表现出作者对德政教化的极力推崇。云天彪编写《春秋大论》用以来宣扬朝廷道德的教化,成书之后,献御前,恭呈圣览,得到了天子的大大赞赏。俞万春作为封建文人,不仅重视先进的武器设备,也主张实行道德教化。

忠义思想

作为《水浒传》续书,从形式上看,《荡寇志》否定其忠义思想,对水浒英雄人物进行颠覆性重塑,但二者在思想底蕴上是相合的。无论是《荡寇志》中陈希真还是《水浒传》中宋江,他们都盼招安、尊朝廷、重明教、贬盗寇,皆为忠臣,皆为孝子,皆秉持圣人礼法之教,皆有王道济民的政治主张,二者貌合神离。但俞万春在肯定《水浒传》忠义思想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阐发,体现了自身的理性思考。

道教倾向

《荡寇志》作者的道教倾向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理想,以内丹修炼建立功德为实现方法,以功成身退为实现形式。继承了道教与儒家结合的传统,但又走向极端,即道儒互为手段,最终落脚于维护君权。《荡寇志》中的道教丧失了作为宗教的独立性,成了一种政治化、庸俗化的宗教,并希图借此来说明忠义的神圣不可侵犯。俞万春所处时代的知识分子把西洋科技看成仅仅是在中国传统不屑的技术方面的领先,只是形而下的“器”的层面,而中国传统的伦理、政治、文化、士大夫的责任感和归宿等“道”的层面是远远高于西方技术的。

艺术特点

语言细腻

《荡寇志》舍弃《水浒传》口语化语言,人物语言应用较为规范化,具有典型的文人创作特点。小说中人物对话的称谓和词语相对正式。陈希真启发陈丽卿夫妇的语言更是具有哲理化特色,借助人生常见之事阐述人生变幻不止的道理,规范化的语言使用升华了哲理。作者善于观察生活,注意描写各个细节,尽量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如陈希真父女逃亡京城,因为行程劳累陈丽卿未加收拾便匆忙入睡,陈希真提醒她小心财物、遮盖身体等;两人雇佣庄家时的流程,雇佣后庄家将货物摆弄匀称的动作,庄家渴望雇主打赏酒钱的心理,事无巨细地描写整个出逃过程,赋予了小说极强的真实感。

布局周密

《荡寇志》精巧的构思与叙事也令人称道。小说围绕剿灭梁山主线展开,以猿臂寨起义军为主,夹杂叙述云天彪、徐槐、张叔夜等几个阵营情况,杂而不乱,过程跌宕起伏。如宋江集团利用奔雷车大败云天彪军队,军师刘慧娘却病入膏肓,健康状况影响整个故事走向,作者安排唐猛擒获金钱豹、陈念义捕捉参仙等情节。长生药虽然获得却无法给予千里之外的刘慧娘,康捷的到来化解了一切困难。整个情节一波三折,满足了读者的审美趣味。

叙述战争时对武器的描绘增添了故事的可读性。小说中出现了许多新式武器,如飞天神雷、陷地鬼户、沉螺舟等。这些武器设计精巧,如飞天神雷利用勾股算术准确投掷雷子,陷地鬼户可以有效改变战场格局。武器的使用加速了战争的胜利,也使得小说叙事更加有趣。

衬托手法

《荡寇志》作者驱谴和利用了大量衬托手法来设置情节与《水浒传》抗衡。《水浒传》有武松情节,《荡寇 志》安排唐猛打豹相衬托;《水浒传》神行太保戴宗神术日行八百里,《荡寇志》描写日行一千二百里的康捷;《水浒传》小李广花荣百步穿杨,神箭无双,《荡寇志》中陈丽卿箭法高出一筹,演出了“陈丽卿斗箭射花荣”一幕,令花荣丧生于陈丽卿箭下;无一不体现作者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写名马、写宝剑、写人等,同样是在对比与衬托中使两者“更加对立”“更加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例如:“北固桥郭英卖马,辟邪巷希真论剑”一回,写名马之后,接写宝剑当中,不停一笔,而笔墨又不重复。写枣时凌空着笔,借郭英娘子、陈希真、陈丽卿渲染烘托,而于枣骝本身不着点墨;写青錞时则实实清注,完全改变句法,只就青錞铺陈,并不借一人一物来衬托,而陈希真陈丽卿高衙内等人的神采反因青錞而充分表现出来。写到孙静料破陈希真处,虽醉眼倦卧却又豁然惊醒,此番跳脱之笔当可媲美《水浒传》。

作品影响

政治功用

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西方文化的入侵及国人功利性误读,使古代中国“教化”文学传统得到空前强化,处于现代中国文学价值系统的核心地位。清道、成年间,俞万春《荡寇志》宣扬朝廷以赫赫武功对作乱“强盗”的辉煌胜利,影响甚广。地方官员多次资助再版这部小说,使其成为宣扬统治阶级正统观念、社会意识形态的政治教科书。几乎同时代对此书态度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占领姑苏时,把《荡寇志》连同原版通统毁弃,太平天国失败后此书才又得以重新刊刻。这一“刻”一“毁”表现出统治阶级和农民起义军对《荡寇志》的不同态度,也恰切地彰显了小说的政治功用与社会影响。

创作领域

明清人多曾津津乐道于火炮,却罕有具体实战中的威效描写。 俞万春小说《荡寇志》把真正意义上的火炮描绘推进到小说世界, 写的虽是宋代故事,但却力图引进兵器科学的概念,对后期涉及军事科技内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如《蜀山剑侠传》 的阴雷、魔梭等兵器,其灵感来自于《荡寇志》。

学术研究

《荡寇志》对学术界的影响经历过不同的阶段,学术研究一直持续不断。20世纪80年代后,用语平和,政治色彩减弱的学术氛围逐步复苏,开始尝试多角度研究探讨《荡寇志》的著述不断问世:创作角度《荡寇志是怎样丑化梁山义军的》;认识价值角度《应该怎样看文学认识价值——再谈荡寇志兼答周颐厚、黎敏茜二同志》;艺术创作规律角度 《荡寇志的接受障碍》等。《荡寇志》一书不再仅仅是单一的遗臭万年的反动作品, 对《荡寇志》学术研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作品评价

鲁迅评价《荡寇志》时认为:俞万春的文章是漂亮的,描写也不坏,但思想实在未免煞风景。 而书中造事行文,有时几欲摩前传之垒,采录景象,亦颇有施罗所未试者,在纠缠旧作中,盖差为佼佼者。

学者欧阳健认为:《荡寇志》竭力要把梁山英雄诬蔑为丑类,但是梁山英雄在某种程度上却愈益焕发出《水浒传》中所不曾有过的异采。 同《水浒传》所描绘的因受招安而失败的结局相比,《荡寇志》所描写的因遭受统治阶级血腥镇压而失败的悲剧,无疑具有更为震撼人心的力量。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宋常立著文评价说:《水浒后传》与《荡寇志》两部作品思想内容并无本质区别,他们不过是反映了封建时代的文人作家的同一种思想,即忠君思想,在不同时期不同境遇中的不同心态罢了。

学者魏文哲评价说:俞万春的创作动机和《荡寇志》的主题就是反对《水浒传》,反对梁山好汉, “揭露”宋江们假忠假义的真实面目,使天下后世深明盗贼、忠义之辨,丝毫不容假借。这正是《荡寇志》不能得到大多数人广泛认同与接受的根本原因。因为俞万春的立场完全在少数统治者一边,而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态度、趣味与利益背道而驰。正是由于俞万春在世界观、立场、趣味上与广大民众针锋相对,对封建时代的社会生活不会有客观、公正、准确的理解与反映,所以,尽管用了二 十多年时光来写作《荡寇志》,可谓苦心孤诣,但《荡寇志》仍是一部充满严重缺陷的末流之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刘世德在《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写道:《荡寇志》是一部针对《水浒传》的翻案之作。小说对梁山义军及其头领的歪曲和攻击,充分反映了作者仇视农民起义,憎恨人民造反的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和观点。

衍生作品

戏剧 据《水浒戏考论》记载,在一百二十八种京剧“水浒戏”中,取自于《水浒外传》《水浒别传》《水浒戏杂剧》以及民间流传故事的有十二种;取自《荡寇志》七种,分别为《九阳钟》《陈丽卿》《美人一丈青》《宋江》和《白水滩》等。台湾当代传奇剧场推出《水浒108》系列三部曲,取材自施耐庵《水浒传》文本,结合导演吴兴国、编剧张大春、音乐周华健三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改编成《上梁山》《忠义堂》和《荡寇志》三部曲,演绎梁山故事。

电影 1968年,邵氏影业由张彻执导,推出电影了《荡寇志》。

连环画 曾有四册《荡寇志》连环画刊行于世,存世较少,具体版权信息不详。

参考资料

..2023-10-16

..2023-10-05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05

..2023-10-16

..2023-10-16

..2023-10-16

台湾剧团演绎“摇滚京剧”版梁山故事 盼走进大陆市场.今日头条.2023-10-16

邵氏影业捧红无数明星 为香港影史留下经典记忆(图)(5)-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