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邕
北周武帝宇文(543年-578年),北周第三位皇帝,字祢[mí]罗突,鲜卑族,籍贯为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武川镇),宇文泰宇文泰第四子,母亲是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是宇文觉宇文觉和宇文毓宇文异母弟。
西魏大统九年(公元543年),宇文邕生于大荔县(今陕西省大荔县)。宇文邕从少时因聪明果决而得到父亲宇文泰的喜爱,十二岁就被封为辅城郡公。孝闵帝即位,宇文邕拜为大将军。后孝闵帝被废,明帝即位,宇文邕升任柱国,授职蒲州刺史。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邕被宇文护拥立为帝。宇文护擅权,宇文邕经多年韬光养晦,在建德元年(572年)诛杀权相宇文护,独掌朝政。掌权后,宇文邕生活俭朴,关心民间疾苦,他颁布《大律》《刑书要制》等法律、减免租税、将大量奴婢释放为百姓,并改革兵制,使得北周国力日渐强盛。宇文邕还尊崇儒教,奉行汉化政策,促进民族融合。建德六年(577年)正月,在宇文邕带领下,北周成功兼并北齐,统一了北方地区,为之后隋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宣政元年(578年)五月,周武帝宇文邕率军北伐突厥,但因生病下令停止进军。六月,其下令让军队撤回长安后病逝,年仅三十六岁,在位18年,谥号武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
宇文邕任人唯才,不拘于门第,打破了门阀世家长期控制官场的局面,他削弱了大冢宰的权力,让原本由大冢宰统率的六府直接向皇帝负责。宇文邕下令铸造新钱,命名为布泉,还统一的度量衡。并下诏要求后宫以及民间一切从简,务必节俭。他还创立了府兵制,使府兵与均田结合,开“兵农合一”的先河。宇文邕依《周礼》设立六官,用六官代替南北朝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列的中央政权组织,且推崇儒学,提倡汉族文化,宇文邕主张汉夷一家,推进民族融合。。宇文邕发起灭佛运动,让僧人还俗,减轻了国家经济压力,增强了国力。
白寿彝在《史学概论》中评:“周武帝一生中的第三件大事就是灭北齐,统一北方。此举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争苦难,得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而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可喜而又坚实的基础。”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西魏大统九年(公元543年),宇文邕于大荔县(今陕西省大荔县)出生,是文帝宇文泰的第四子,母亲为叱奴太后。宇文泰很器重自幼聪慧的宇文邕,认为他能替自己实现志向,宇文邕十二岁就被封为辅城郡公。公元557年,宇文觉宇文觉即位,宇文邕又被封为大将军,镇守同州。同年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宇文毓宇文毓即位,宇文邕因性格沉稳、见识远大而深得明帝喜爱,被升任柱国,兼蒲州刺史,之后回朝任司空,兼任御正,又晋爵鲁国公,统领宗师。
继位称帝
武成二年四月(公元560年),晋公宇文护忌惮明帝的才能,指使膳部中大夫李安给明帝即将食用的糖饼下毒,明帝吃了以后毒发身亡,临终前将皇位传给了宇文邕。起初宇文邕不愿接受皇位,百般推辞,经百官劝谏,宇文邕最终登上皇位,大赦天下,改元保定,任命大冢宰、晋公宇文护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宇文邕即位之初,宇文护把持着朝政大权,北周政局并不安稳。早在公元556年,宇文泰在病逝之前曾将国家未来托付给宇文护,宇文护阳奉阴违,拥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政权。宇文觉不肯受宇文护控制,被宇文护毒死。宇文护另立宇文毓为帝,即北周明帝,但明帝在位四年后也被宇文护毒死。一次周梁躁公侯莫陈崇随宇文邕去原州区,陈崇认为宇文护即将遭殃,打算先自行返回长安。宇文邕听闻后,自知根基未稳,不宜与宇文护正面对峙,便当众责骂陈崇,陈崇惶恐。宇文护随即派兵夜闯陈崇的家,陈崇被迫自杀。此后宇文邕处处表现对宇文护的尊敬,比如下诏称不得有人直呼宇文护之名;宇文护的母亲被北齐俘虏三十五年,获得释放回国后,宇文邕对其礼遇有加,并率领皇室亲戚对她行“觞上寿”的家人之礼。
诛杀权臣
宇文邕对宇文护毕恭毕敬,让宇文护即使未放弃取而代之的想法,也没有像对待前两任皇帝一样对待宇文邕。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宇文邕和宇文护一同面见太后,宇文邕以劝说太后不要过多饮酒为由,让宇文护给太后念诵《酒》。宇文护为太后诵读《酒诰》时,被宇文邕用玉猛击头部。宇文护倒地,宦官何泉举刀砍之,因紧张而迟迟未击中要害,宇文邕的同母弟弟卫公直现身,帮忙杀掉了宇文护。诛杀宇文护及其党羽后,宇文邕亲揽国政,让原本由大冢宰统率的六府直接向皇帝负责,削弱了大冢宰权力,加强皇权。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正月,宇文邕册封柱国齐国公宇文宪、卫国公宇文直、赵国公宇文招、谯[qiáo]国公宇文俭、陈国公宇文纯、越国公宇文盛、代国公宇文达、滕国公宇文逌[yǔ wén yōu]并进爵为王,以发挥兄弟的辅助作用。同年十二月,宇文邕下令扩大兵源,不限参军者种族,充实了军队力量,有效防止柱国将军进行武装割据,并把诸军军士改称侍官,使军队也由皇帝直接掌管。
革新强国
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宇文邕与突厥联姻,派使者前去突厥迎接突厥公主。在内部方面,北周宇文邕即位之后佛教徒占有数量不菲的寺院财富、大量土地和劳力,享有和门阀士族同等特权且经常干预政事。天和四年(公元569年),周武帝下诏召集有名望的僧侣、儒生、道士以及文武百官二千余人,在皇宫的正殿对儒佛道三教内容进行讨论,但历时四年激烈争论无果,直到建德二年(公元573年)十二月,宇文邕召群臣及僧人、道士等讨论儒、释、道三教先后次序。把儒教定为第一,道教次之,佛教最后,之后宇文邕于次年五月十五日下诏灭佛,将几百万的僧道强制还俗并对其进行编户齐民,总共拆除约四万所寺庙,还俗约三百万僧尼包括少量道士,还俗的僧人和道士占据总人口的11%。宇文邕在均田制的基础上创建府兵制,令均田上汉族农民也有参军资格,扩充了府兵队伍,府兵即农忙时耕种、农闲时训练的军队,开启“兵农合一”的先河。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八月,宇文邕派使者出访陈国,与陈国交好。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十一月,颁布《刑书要制》,抑制了官僚豪强兼并土地和人口的行为。同年,确定统一的度量衡。
一统北方
北周与北齐之间征战不断,从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起,北齐好北周两个王朝开始通好并互相遣使聘问,北周武帝亲政后,北齐皇帝逐渐昏庸残暴且荒淫酒色,朝廷权贵鬻[yù]狱卖官且忌害忠良,于是宇文邕便准备趁机消灭北齐,表面上还是同北齐和好,暗地里整军练武且蓄锐养威。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七月,宇文邕调集十八万大军进攻北齐,并任命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琼、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杨坚、薛迥、李穆等率军分道并进,宇文邕自己率六万大军攻向河阴(今河南省孟津县),齐王宇文宪率领的前锋也攻下洛口东西二城(今河南省巩义县东北),但宇文邕在攻打洛阳市时遭遇困难,北周的主力在攻下孟州市(今河南孟县西南)南城后未能攻下中淖[nào]城(在河南孟县西南黄河中)。北齐派丞相高阿那肱[gāo à nà gōng]从太原市统率大军救援河阳,虽然周军军纪严明,赢得北齐民心,但宇文邕突发急病,只得半途退兵。
建德五年(公元576年)十月初三,宇文邕听取谋臣鲍宏、宇文㢸[yǔ wén bì]、赵煚[zhào jiǒng]的建议集结十四万五千兵力再次伐齐,宇文邕亲自率部攻取晋州。十月二十七日夜,北齐晋州刺史崔景胃开北门出降,周军进入临汾市并俘获北齐平阳城主行台仆射海昌王尉相贵及其甲士八千人,之后宇文邕任命齐王宇文宪率二万精兵沿汾水河谷向北攻克洪洞县(今山西洪洞北六里)、永安(今山西霍州)二城,柱国宇文盛也率步骑一万攻至汾水关(今山西霍州北、灵石南的南关),而彼时北齐皇帝高纬还在打猎作乐。十一月初,北齐十万主力军包围平阳城,北周守军仅有一万兵力,逐渐占下风。齐军即将攻入平阳城时,高纬忽然下令暂停战争,要与冯淑妃观赏晋州城西的圣人遗迹,齐军失去了攻城的时机。次年周军攻破邺[yè]城,俘获高纬,第二年高纬被杀,安德王高绍宗、高恒高恒、任城王高楷先后被俘,范阳王高绍义被流放至蜀中后病死,至此北齐被灭,北周灭北齐之战。
逝世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五月,宇文邕率军征讨突厥,遣柱国原公宇文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兵分五路并进。宇文邕因病留在云阳宫,后下诏停止所有军事行动,他自知时日无多,将国家事务托付宗师宇文孝伯。六月初一,宇文邕病重,返回长安,当晚去世,享年三十六岁。
施政举措
内政
宇文邕沿袭了以武川镇将为核心,以关陇、山西省汉族世家大姓为基础的政权格局,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他能够拉拢朝臣、识别良莠,并任人唯才,不拘于门第,打破了门阀世家长期控制官场的局面。公元572年,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并将其党羽一网打尽后,得以亲掌军政大权,他发布了讨伐宇文护的诏书,为自己新政的颁布做准备。宇文邕削弱了大冢宰的权力,让原本由大冢宰统率的六府直接向皇帝负责。建德三年(公元574年)正月,宇文邕册封柱国齐国公宇文宪、卫国公宇文直、赵国公宇文招、谯国公宇文俭、陈国公宇文纯、越国公宇文盛、代国公宇文达、滕国公宇文逌并进爵为王,以辅助自己治理朝政。
宇文邕重视法制,曾多次派遣使者巡视天下,监察各地法制情况。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二月,宇文邕颁布《大律》二十五篇。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十一月,颁布《刑书要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巩固了统治。宇文邕通过倚重父辈时的文臣武将,拉拢他们的家族成员,壮大了宇文集团。宇文邕对忠心的人进行重用,并提拔出身平凡的忠心且有才能之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对官场的长期控制。宇文邕大批释放奴婢为百姓,也抑制了世家豪族的发展。宇文邕以上举措,在扩大自身的政治基础的同时,打压了门阀士族的权力,加强了皇权统治。
经济
释放奴婢
宇文邕为人节俭,多次减免租、悬调和兵役、赦免死罪囚犯。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六月,还未掌握国家大权的宇文邕,先下诏放免老奴婢为庶人。到了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十月,宇文邕已经亲揽国政,便下诏把被俘做奴婢的江陵人都免为百姓,同时又没有任何年龄限制。此后宇文邕一步步扩大放免范围,将大批奴婢、杂户放免为平民,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建德六年(公元577年)二月,宇文邕下诏放免北齐武平三年以后河南省诸州没为奴婢的百姓,而且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奴婢也能当作正常人看待;同年十一月,宇文邕下诏释放自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七月至建德五年(公元566年)十月期间,北齐统治区内被掳掠充当奴婢的平民,以及平定江陵之后被没收为奴婢的人,让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在当地附籍,如果原来的主人还要和他们同住,就让他们留下来作为地位高于奴婢的部曲和客女。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三月,宇文邕再次下令,把柱国豆卢宁于拓跋廓二年(公元555年)攻打江南武陵等地俘虏充官的奴婢释放为民,至此北朝奴隶制残余问题真正得到解决。
发展经济
保定元年(公元561年)七月,宇文邕下令铸造新钱,命名为布泉,质量相当于之前的五倍,与五铢钱并行。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八月,议定统一的度量衡。宇文邕重视兴建水利,保定二年(公元562年)正月,下令在蒲州开河渠、同州开龙首渠。他重视农业生产,于建德四年(公元575年)下诏,禁止工程建造等事无故占用农时。宇文邕曾先后于保定二年(公元562年)和建德元年(公元572年)下诏,提倡节俭生活,对宫殿建造、他国贡献、皇家饮食、后宫妃嫔设置以及民间婚丧嫁娶,都要求一切从简,务必节俭。
军事
为防止各柱国将军发动政变,宇文邕在掌握大权后,“罢中外府” ,又 “大选诸军将帅”。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十二月,“改诸军军士并为侍官”,使士兵都由皇帝直接统辖。宇文泰在大统十六年(公元550年)创立了府兵制,府兵就是由拥有才干和勇力的农民组成的军队,他们被免除租税差役,平时耕种,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一个人的战马、装备、粮食由六户人家供应,合为一百府,每府有一个郎将统领,分属二十四军。宇文邕扩充士兵来源,六户中等以上、家有三个壮丁的都可充任府兵,进一步瓦解了府兵制的鲜卑部落形式,使府兵与均田结合,开“兵农合一”的先河,壮大了军事队伍。宇文邕也重视军队的训练和建设,多次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提升了军队战斗力,宇文邕便着手发动战争。建德四年(公元575年)七月,率军队攻打北齐,建德六年(公元577年),北齐灭亡,北周灭北齐之战。
外交及民族政策
突厥
宇文邕即位之初联合突厥讨伐北齐,并许诺会娶可汗的女儿为皇后。保定三年(公元563年)九月,北周柱国杨忠率一万军队与突厥共同向齐出兵。保定四年(公元564年),突厥人面对北齐大军临阵脱逃,北周大败。突厥军队走出塞外,在太原市以北烧杀抢掠。同年十月,突厥说要继续与北周攻打北齐,并进军北齐幽州。晋公宇文护集结二十万军队响应突厥。最终还是战败。保定五年(公元565年)二月,宇文邕派人以皇后的仪仗迎接突厥公主。同年五月,突厥与北齐来往。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四月,突厥攻入北周幽州,同年五月,宇文邕率军讨伐突厥,派柱国、原公姬愿,东平公宇文神举等兵分五路进入突厥境内。但此战还未取胜,宇文邕就因病去世了。
吐谷浑
天和元年(公元566年),吐谷浑龙涸王莫昌率部归附北周。建德五年(公元576年)二月,太子奉命讨伐吐谷浑,由上开府仪同大将军王轨、宫正宇文孝伯从行,八月,至伏俟[sì]城便返回了。
北齐
北周与北齐之间战争不断,二者势均力敌,各有胜负。宇文邕继位后,北周在他的带领下实力逐渐超过北齐。宇文邕看出北齐国内政局的混乱,在公元575年至公元577年之间,多次讨伐北齐,最终灭掉北齐,统一北方,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分裂格局。
汉化政策
宇文邕自小系统学习汉文化,精通儒学和佛、道经义,曾数次“集群臣亲讲《礼记》”。他继承了父亲宇文泰的汉化政策,依《周礼》设立六官,用六官代替南北朝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并列的中央政权组织,且推崇儒学,提倡汉族文化,立露门学,并诏令贵族子弟入学,有效消除了民族隔阂。宇文邕主张汉夷一家,推进民族融合,大力兴办学校教育,尊崇孔子。宇文邕还意识到礼乐的重要性,考订五礼、推演雅乐。宇文邕先后七次召集群臣、和尚、道士等讨论三教的顺序,把儒教放在第一位,道教第二,佛教最后,后来直接下令禁止佛、道,把儒学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因宇文邕对儒学十分推崇,在占领北齐时并未遭到当地知识分子的抵触。
宗教
佛教的兴盛给国家的政治、经济带来了干扰,佛教人口的增加也使国家军队流失兵员,宇文邕便开始着手灭佛行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卫元嵩建议宇文邕灭佛。宇文邕因此多次召开大会,讨论是否该灭佛。但佛教已然在当时的人们心中占据重要地位,讨论几次都没有结果。加之当时宇文护是佛教徒,他给宇文邕的行动带来很大阻力。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宇文邕诛杀宇文护后,再次召开讨论会,给儒、道、佛进行排名,儒在最前,佛在最后,宇文邕灭佛之心初现。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五月十五日,宇文邕正式下诏灭佛。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宇文邕率军攻入齐地的佛教中心,邺城遗址,不顾僧人慧远的警告,下令禁断齐地的佛教。从公元574年到公元578年,“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历代三宝记》)宇文邕灭佛效果显著,使北周国力得到极大增强。
人物影响
宇文邕继位后奉行汉化政策,改革兵制、鼓励农业生产、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将各民族一视同仁,消除了民族隔阂,使北周国力得以增强,统一了北方,为后来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唐朝史学家令狐德棻[凌姓 hú dé fēn]评:“北周武帝稳重刚毅而有智谋。当初晋公宇文护专权,他韬光养晦,没人能察觉他的深浅。诛杀宇文护之后,他才开始亲自理政,克制自己励精图治,听奏事看奏章都不懈怠。执法严厉且完备,治罪杀人不少,发号施令得人心,只关心政事,群臣都对其敬畏服从。他洞察世事,少施恩惠,勤恳做事,立志超越古人。他生活朴实无华,宫殿一应要求朴素,后宫的妃嫔也只有十几个人。他以谦逊的态度对待下属,自强不息。他专心训练军队,甚至亲自阅兵练武,还亲历常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在平定北齐的战役中,武帝看见有军士光脚行走,便脱下自己的靴子赏给那名军士。每当宴会将士,他都会亲自执杯劝酒,或者亲手发放赏赐物品。他也会与军队一起出征。武帝性格果敢决断,能裁断大事,所以能获得士卒拼死效力,以弱胜强。他的志向就是使天下统一。”
唐朝史学家李延寿评价:“武皇(宇文邕)登基之后……施行富国政策和强兵的战术;趁着敌人内部出现危机之时,顺应天道而将其灭亡……虽然穷兵武的特点被正史所讥笑;但雄图远略的优点足可以超越前代帝王。”
历代评价
宇文泰宇文泰评价:“能完成我的志向的,就是这个儿子了。”
宇文毓宇文毓评价:“此人平时不说话,但一说话就很有见地。”
唐朝著名书法集虞世南评价:“周武帝宇文邕骁勇果毅,有过人的才略,看他降尊贵亲身激励将士,制定严明的法令,即使是勾践、田穰苴[ráng jū]等也超不过他。但宇文邕攻城略地的军规获得海内的称赞,而仁惠德行方面却没有响亮的名声,这是堪称为猛将的奇才,但不是为人君主的度量。”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宇文邕的政绩布满简册,能够居于汉代文帝、刘启、明帝、汉章帝之上。”
白寿彝在《史学概论》中评:“周武帝一生中的第三件大事就是灭北齐,统一北方。此举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争苦难,得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而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可喜而又坚实的基础。”
近现代著名魏晋南北朝史专家王仲荦[wáng zhòng luò]评价:“北周武帝是当时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不仅结束了周、齐对峙的局面,同时还给此后南北朝的统一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现代著名魏晋南北朝史专家唐长孺评价:“周武帝是一个有能力的君主,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再度改革府兵制,并由皇帝亲自掌握府兵权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加强了皇权。”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朱大渭评:“秦王苻坚[fú jiān]、拓跋宏、北周文、武二帝(宇文泰、宇文邕),他们天资聪慧,汉文化水平颇高。因而深明汉文化优秀传统内涵及其对本民族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性,从而能准确地掌握汉化的指导思想。”
家族成员
人物轶事
子女教育
宇文邕治国有道,教育子女的方法却十分简单——非打即骂。他的长子宇文赟自幼就被封为太子,也因此受到严厉管教。宇文邕要求宇文赟每天和大臣们一起上早朝、禁止他喝酒,还安排眼线专门观察宇文赟的一言一行,若有不满意的地方,宇文邕就会用棍子揍他。长期处于高压生活之中,宇文赟并没有变得乖顺,反而更加叛逆。宇文赟在宇文邕面前假装顺从,私底下则照样不务正业。宇文邕去世后,宇文赟不但暗自庆幸,还立即处置了那些曾经检举他不端行为的官员。
普及象戏
象戏是一种始见于北周的棋类游戏,因封建社会把游艺视作难登大雅之堂的活动,象戏一直不受关注。但宇文邕登基之后大力推广象戏,还为它撰写《象经》,使象戏得以流传和发展。但象戏规则复杂,玩耍门槛高,宋代以后象戏就彻底失传了。
席地听法
北周武帝宇文邕某次下朝闲时听道安法师宣讲佛法,道安法师请宇文邕坐在地上,之后自己则像往常一样开讲。到了进用午餐之时道安准备好饭菜,宇文邕对道安法师表示自己听说僧俗不能共同进餐,法师为何让自己与其共餐。道安认为佛的教导有权实之分,戒律也并不是绝对的,一些例外情况也在法理之内,逆贼奸臣也可以得到饭食。
相关作品
后世纪念
宇文邕死后被葬在孝陵,他的皇后阿史那姓在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与之合葬。孝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底张街道陈马村东南约1公里处,曾被盗掘。1994年-199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咸阳市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孝陵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武帝孝陵志石、武皇后志石、“开元皇后”金玺等重要文物。
2024年3月28日,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携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正式公布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头像“复原图”及相关考古成果。这是中国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复原古代帝王容貌,赋予历史以鲜活气息。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团队用专门适用于古脱氧核糖核酸的捕获探针,从北周武帝肢骨样本上获取了约100万个可用的基因位点,还原北周武帝头发、皮肤、瞳孔等关键特征。经过6年的反复尝试,终于“描绘”出宇文邕头像。还原后的头像显示:他拥有黑色头发、黄色皮肤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东北亚、东亚人长相,与人们想象中鲜卑族相貌须发茂盛、发色偏黄和高鼻深目大不相同。
参考资料
北周武帝孝陵.家乡网.2023-08-13
我国科技考古团队复原古代帝王容貌.今日头条.2024-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