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川县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市北,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全境在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之间。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县境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默特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固阳县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接壤;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交界。
武川县辖3个镇、6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上秃亥乡、得胜沟乡、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耗赖山乡,县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截止2022年末,武川县辖区共有户籍人口75811户162879人(其中城镇人口35556人,乡村人口127323人).
上世纪50年代,武川县二道洼村发现石器制造场,证明万年前已有人群部落。该县历史悠久,商、西周时属鬼方等,秦汉时是匈奴与秦汉的交战地。三国、两晋时归鲜卑族管辖,北魏设六镇,武川县是其一。此后,武川县先后属东魏、北周等,多位皇帝及大臣出自此地。隋时属突厥,唐时先后归都督府、都护府辖。神册元年入辽,属招讨司辖。入金后属净州辖,大定十八年置天山县。明朝时为牧场,清初属归化厅等。光绪二十九年置武川县厅,民国元年改县。新中国成立后,区划多次变化。武川县是北朝六镇之一,出过不少重要人物。
2022年,武川县生产总值预计58亿元,增长5%;工业总产值预计25.41亿元,增加值预计6.74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预计31亿元,增长10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8.8亿元,增长1.2%;公共预算收入预计2.78亿元,(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增长7.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32226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3294元,增长8%。发挥优势,推进文旅项目,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文体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消费市场平稳,个体工商户、企业、合作社增加,商贸流通体系健全。金融业良好,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增加。
2023年7月2日中午,武川县得胜沟乡倒反沟上游突发强降雨,引发山洪,致3人失联。
历史沿革
关于先秦
上世纪50年代,武川县大青山乡二道洼村北部的一个石器制造场被考古学家惊人地发现了。经过深入研究,这些石器被确定为旧石器向新石器过渡的工具,这表明武川县在万年前就已经有了人群部落。武川县历史久远,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在商、西周时期属于鬼方,春秋时属于,战国时属于林胡、楼烦。这些民族“食肉饮酪,以穹庐为舍,逐水草而迁徙”。境内纳令沟乡保存着较为完整的秦长城,经考证,此长城是由蒙恬所筑。对《史记》中蒙恬、李广、卫青等人的列传,以及武川县的秦砖汉瓦等文物和汉代城堡遗址的研究显示,秦汉,匈奴与秦汉的交战之地,长期被匈奴占据。在三国、两晋时期,武川县由鲜卑族的拓拔氏管理。
关于古代史
公元398年,北魏天兴初年,道武帝拓跋将东部地区的两千户高门弟子及豪杰迁往北部居住,以镇守边境。宇文陵“按例迁居武川县”,这是“武川县”这一名字最早的记载。北魏设立六镇,武川县便是其中之一。《隋书》记载,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在北魏初期担任武川县司马。《旧唐书》记载,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率领豪杰镇守武川县,并在此安家。《新唐书》记载,李熙戍守武川县,于是留居此地。
北魏正光六年(公元525年),破六韩拔陵的起义军占领武川县。柔然应北魏朝廷的请求,出兵攻打起义军。首领阿那瓌接受诏令,统率十万军队,从武川县向西进军沃野镇。北朝后期,武川县先后隶属东魏、北周。
北周的五位皇帝,包括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宇文毓宇文、高祖宇文邕宇文、宇文赟宇文和宇文阐宇文衍(宇文阐),以及许多大臣,都来自武川县。
保定市三年(公元563年),隋国公杨忠“从武川县出发,经过旧居,祭奠先人,一举攻下二十多座城池”。隋朝时,该县属于突厥;唐朝时,该县先后归属于云中都督府、单于大都护府以及安北都护府管辖。神册元年(公元916年),武川县归入辽朝,隶属西南招讨司管辖,后来成为西京道丰州的北部边境。进入金朝后,该县属于西京路净州管辖。
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设立净州天山县,管辖现今武川县地区。明昌元年(公元1190年),金国大臣宗浩、独吉思忠主修堑壕。
金朝末年,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忽里率领一军镇守要冲。元朝建立后,他的儿子孛要合被封为北平王,娶成吉思汗的女儿阿剌海别吉为妻。明朝时,该县成为西土默特牧场。清朝初期,该县隶属于归化厅土默特以及喀尔喀右翼旗。康熙、乾隆,汉族人民逐渐迁入,租种开垦的人日益增多,聚居点也逐渐增多。现今的县城最初名为克克伊尔根(正音为呼和额日格),后来逐渐演变为可可以力更。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设立武川县厅,是口外十二厅之一,隶属山西布政使归绥兵备道,称为武川县直隶厅,设置抚民同知,并加理事衔。原本计划在翁衮城设立治所,但因地处偏远,就暂寄治于归化城。
关于近代史
民国元年,武川厅改为武川县,建县之初,县境总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包括今之乌兰花、大滩、旗下营等地,新中国成立后,区划逐渐演变为现境,民国三年,绥远与山西省分治后,武川县隶属绥远特别行政区,民国四年,县府由归化城迁到可镇,民国十七年,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武川县隶属于绥远省,民国二十六年,日伪蒙古军进占县城,成立伪县公署,属巴彦塔拉盟辖,同年,国民党县政府随绥远民众抗日自卫军进驻县内山区庙沟一带,1938年,八路军挺进大青山,1939年,武川县被分为归武县、武归县、武川县、武固县,抗战期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武川县均存游击县政府,随军转移,1945年,日本投降后,武川县恢复抗战前辖地,属绥北行政区,1949年,武川县随绥远省和平起义获得解放,属绥远省萨拉齐专区,1954年,属集宁专区,1956年,属平地泉行政区,1958年3月至1996年1月,属乌兰察布盟,1996年1月至今,属呼和浩特市管辖,武川县是中国历史上北朝时防卫柔然的六个军镇之一,原名黑城,后改为武川县,至武泰元年,废镇改为郡,名神武郡,属朔州,武川县为当时守边要地,聚集大量将领军队,许多武川县军人在六镇之乱后成为重要人物,如北周创立者宇文泰,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及其父祖,唐朝李姓祖先等。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阴山山脉北麓,首府呼和浩特市市北,总面积4885平方公里。全境在北纬40°47′-41°23′、东经110°31′-111°53′之间。县境东西长约110公里,南北最宽约60公里。县境东南部和南部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回民区和土默特左旗相连;西南和西部与包头市土默特右旗、固阳县毗邻;北部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简称达茂旗)、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接壤;东与乌兰察布市卓资县交界。县城可可以力更镇(简称可镇),南距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仅33公里,西距固阳县城138公里,西北距百灵庙镇120公里,东北距乌兰花镇60公里,东距科布尔镇120公里。通过呼-白(呼和浩特-白云鄂博矿区)、呼-锡(呼和浩特-锡林浩特市)、集-固(集宁-固阳)等公路,使武川县与呼、包二市以及周边旗县乃至二连浩特市、锡林浩特等地得以交通相连。
地形地貌
武川县境山地面积229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全县丘陵面积258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最高海拔2327米,平均海拔在1500-2000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和冬夏温差都较大,冬长夏短。全县有耕地面积200多万亩,林地140多万亩,草场面积373万亩,土地利用类型以旱作农业为主。
土壤土质
武川县翻耕、留茬、撂荒地以及未开垦利用的天然草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室内试验,分析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性质变化及其抗风蚀特性。所得主要研究结论具体如下:
1、研究区土壤机械组成主要以砂粒和粉粒组成,约占95%左右。易风蚀颗粒粒径在200~400μm之间。
2、不同耕作措施均引起土壤粗化,导致土壤粒径分布范围扩大,粒径整体趋于粗粒化。小麦留茬地可蚀性最低,为11.01%。
3、不同耕作措施下小麦留茬风蚀后有机质增长最多,为15.84%;小麦留茬措施风蚀后速效磷增长最多为48.07%。
4、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表明,小麦留茬措施对于土壤质量改良效果较好,是武川县农田的适宜耕作措施。
以上参考资料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武川县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储量并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达28种之多,矿床、矿点、矿化点分布广,拥有金、银、铜、铁、钨、铅、锌、镁、锗、镉、、、锰等金属矿藏,煤炭、石灰岩、石棉、石墨、耐火粘土、花岗石、大理石、白云母、腐植酸等非金属矿藏,其中金、银、铁、石墨、煤和腐植酸等为优势矿产。此外,武川县有得天独厚的风能资源和水能资源,是投资兴建清洁能源电厂的理想所在。
土地资源
武川县境山地面积2296.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7%。全县丘陵面积2588.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3%。最高海拔2327米,平均海拔在1500-2000米。属中温带大陆性季节气候,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和冬夏温差都较大,冬长夏短。全县有耕地面积200多万亩,林地140多万亩,草场面积373万亩,土地利用类型以旱作农业为主。
水资源
县境地下水主要有潜水和承压水两部分组成,其中潜水42.03亿立方米,地表水1.30亿立方米。特色农业资源。武川县相对较高的海拔、广阔的土地面传统的种植习惯(拒绝使用化肥)以及农家肥充足等特点决定了其农产品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特色。农作物品种主要是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和胡麻、油菜籽等,其次是豆类、黍类和蔬菜、瓜果等。武川县马铃薯、武川莜面、武川县荞面等已成享誉区内的著名品牌,特别是马铃薯已经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莜麦是武川县一宝,经科学化验,莜麦植物脂肪丰富,食后能分解出一种亚油酸物质,有防止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心肌缺血等功效。2004年,武川县被西部12省市新闻媒体评为中国西部特色经济最佳县、马铃薯之乡。
药材资源
武川县是药材典籍记载中黄芪的主要产地,清末民初已获“正北芪之乡”的美称。此外有近二百种野生药材遍布全县各地,药用价值较高的有党参、麻黄、狼毒、北柴胡、黄芩、知母、秦艽、防风、窄叶芍药、郁李仁、龙胆等30多种。
旅游资源
武川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不仅有哈达门森林公园、大青山避暑山庄、李齐沟自然保护区、井尔沟、德胜沟和大青山抗日根据地遗址以及淖尔梁高山湿地保护区等自然资源,还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北魏文化、隋朝文化)。此外,还有蜈蚣坝、大梁山、碌湾渡假村和快活林、榆树店大榆树、金代界壕(亦称金堑壕)、汉长城、六郎箭等景点供游人观光。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武川县林草覆盖率达62.4%,主要植物有落叶松林等。
动物
武川县动物有石鸡、山羊、鹿群。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赤麻鸭。武川县首次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
气候
境内南部为大青山区,北部为平原丘陵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冬春多风沙,少雨雪;夏秋多雷雨。年平均气温4.2℃.最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0℃,最冷一月份平均气温-14℃。年平均降水量360-366毫米之间,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3%以上,无霜期在90-120天。全年晴天多,光照资源丰富。境内地表水资源匮乏,季节性河流有八条:卯独沁河、抢盘河、榆树店河、克力沟河、塔布河、中后河、巴拉干河、耗赖沟河。境内总长约309公里。流域面积4175平方公里。县境内已发现各类矿产29种,其中,优势矿产有铁矿、黄金、银铅、水泥用大理石、饰面石材、石墨、煤矿等10多种。
水文
县境地下水主要有潜水和承压水两部分组成,其中潜水42.03亿立方米,地表水1.30亿立方米。特色农业资源。武川县相对较高的海拔、广阔的土地面传统的种植习惯(拒绝使用化肥)以及农家肥充足等特点决定了其农产品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特色。农作物品种主要是小麦、莜麦、荞麦、马铃薯和胡麻、油菜籽等,其次是豆类、黍类和蔬菜、瓜果等。武川县马铃薯、武川莜面、武川县荞面等已成享誉区内的著名品牌,特别是马铃薯已经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一。莜麦是武川县一宝,经科学化验,莜麦植物脂肪丰富,食后能分解出一种亚油酸物质,有防止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粥状硬化、心肌缺血等功效。2004年,武川县被西部12省市新闻媒体评为中国西部特色经济最佳县、马铃薯之乡。
自然灾害
气候灾害
2023年7月2日中午,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倒反沟上游突发强降雨,引发山洪,致3人失联。事故发生后,市县两级迅速组织公安、消防、应急管理、卫健等部门,以及沿线镇村干部、迅达民间救援队、地方武装等320余人开展救援,动用救援车辆及机械31台、3架无人机进行搜救,目前搜寻到1人,已无生命体征,正在全力组织搜寻其他两人。在此特别提醒,目前正值汛期,降雨频繁,且局地雨势较强,容易引发次生灾害,请大家出行时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高警惕,做好防范措施。
地质灾害
2023年7月2日中午,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得胜沟乡倒反沟上游突发强降雨,接连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灾害,引发山洪,致3人失联。事故发生后,市县两级迅速组织公安、消防、应急管理、卫健等部门,以及沿线镇村干部、迅达民间救援队、地方武装等320余人开展救援,动用救援车辆及机械31台、3架无人机进行搜救,目前搜寻到1人,已无生命体征,正在全力组织搜寻其余两人。
区划人口
1996年,武川县辖可可以力更镇、庙沟乡、哈拉合少乡、哈拉门独乡、西红山子乡、西乌兰不浪乡、二份子乡、东红胜乡、中后河乡、纳令沟乡、蘑菇窑乡、东土城乡、上秃亥乡、厂汉木台乡、壕赖山乡、哈乐乡、大蓝旗乡、大豆铺乡、大青山乡、安字号乡等1镇19乡。县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武川县总人口157530人,其中:可可以力更镇35201人,大青山乡6398人,哈乐乡8147人,大豆铺乡6424人,大兰旗乡3361人,壕赖山乡8996人,厂汉木台乡8837人,上秃亥乡6659人,安字号乡10506人,东土城乡9649人,蘑菇窑乡2247人,纳令沟乡3568人,西乌兰不浪乡8756人,中后河乡7363人,二份子乡5876人,东红胜乡5455人,西红山子乡7199人,哈拉合少乡5573人,哈拉门独乡4068人,庙沟乡3247人。
2001年,撤销安字号乡,并入可可以力更镇,大兰旗乡并入哈乐乡,蘑菇窑乡并入纳令沟乡,庙沟乡并入哈拉合少乡。调整后,全县辖1个镇、15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大青山乡、哈乐乡、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厂汉木台乡、上秃亥乡、东土城乡、纳令沟乡、中后河乡、西乌兰不浪乡、东红胜乡、二份子乡、西红山子乡、哈乐合少乡、哈拉门独乡。2002年,撤销西乌兰不浪乡,设立西乌兰不浪镇;撤销哈乐乡,设立哈乐镇,并将原大兰旗乡的6个行政村(后合并为3个)划归哈乐镇管辖。
2001-2002年撤乡并镇后,由原来的19个乡1个镇,123个村委会,964个自然村调整为13个乡、3个镇,93个村委会,964个自然村。即: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厂汉木台乡、上秃亥乡、东土城乡、纳令沟乡、中后河乡、东红胜乡、二份子乡、西红山子乡、哈拉合少乡、哈拉门独乡。
2004年,全县总人口约17.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近4万人。有汉、蒙、回等19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16.63万人,蒙古族3613人。
2006年,撤销大豆铺乡、耗赖山乡,并入哈乐镇;撤销中后河乡,并入西乌兰不浪镇;撤销东红胜乡、西红山子乡,并入二份子乡;撤销哈拉门独乡,并入哈拉合少乡;撤销东土城乡、厂汉木台乡,并入上秃亥乡;纳令沟乡更名为德胜沟乡。
2006年,武川县面积4885平方千米,总人口1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1万人;蒙古族占1.8%,汉族占98%。辖3个镇、5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上秃亥乡、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得胜沟乡。共有93个行政村,964个自然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武川县总人口108726人,其中:可可以力更镇52412人,哈乐镇16056人,西乌兰不浪镇8462人,大青山乡3285人,上秃亥乡12711人,得胜沟乡2536人,二份子乡7741人,哈拉合少乡5245人,武川县经济开发区207人,武川县金三角开发区71人。
2019年,武川县总户数为77018户,169441人,其中:城镇人口数为38226人,乡村人口数为131215人,男性为88416人,女性为81025人,年龄在0-17岁23101人,18-34岁35257人,35-59岁69548人,60岁及以上41499人。
2020年,武川县第七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95869人,武川县户籍人口数为16.7万人。
2021年,底武川县的区划人口数户籍人口:164598人,常住人口数95869人。
2022年,武川县辖区共有户籍人口75811户162879人(其中城镇人口35556人,乡村人口127323人).。
武川县辖3个镇、6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上秃亥乡、得胜沟乡、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耗赖山乡。县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
以上参考资料
语言
武川县的语言有汉语和蒙古语。
民族
风土文化
农历正月初十,俗称十指节,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个重要节日,按照传统习惯,这天家里的男女老少一起搓莜面,家家户户都要吃莜面。
农历正月初十,指尖上的莜面”非遗项目及农特产品展演展示活动在武川县莜面一条街北莜北大厅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广大群众游客奉上了极具特色的春节文化大餐,全方位展示了武川县的非遗文化魅力。
交通
工作总结
配合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全县农村公路路况自动化检测;推动农村公路与产业融合发展;配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推进省道311线武杨段征拆;实施农村公路项目。其中,27个项目中有12个正在办理手续,18个已完工,已完成投资5572.4874万元,涉及里程108.677公里。
工作计划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市交通运输局部署“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创建工作,计划于2024年实施25个项目,包括9个续建、2个新建、2个提质改造和12个养护项目,总里程278.061公里,总投资2.2398亿元。此外,还将继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优化群众出行服务。
经济
武川县2023年1-12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览
以上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
武川县辖3个镇、6个乡:可可以力更镇、哈乐镇、西乌兰不浪镇、大青山乡、上秃亥乡、得胜沟乡、二份子乡、哈拉合少乡、耗赖山乡。县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
武川县分为区域IV和区域I,其中区域IV包含(大豆铺乡、哈拉合少乡、呼市回民区、可镇)统一年产值是196.10元/亩补偿倍数18,补偿价格3529.8元/亩。区域I包含(卓资县、大豆铺乡、呼市新城区、哈乐镇)统一年产值是166.80元/亩,补偿倍数18,补偿价格3002.4元/亩。
社会事业
武川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考虑民生,致力于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全面提升民众生活质量,增强民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幸福清单
武川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但始终将民生放在首位,加大对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的投入。如果说民生是一项“幸福工程”,那么这就是一份“幸福清单”。2012年,该县社会保障投入达20538万元,占财政总支出124102万元的16.6%。其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25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060万元,农村社会救济555万元。这些民生投入取得了显著成效。城乡社会救助范围不断扩大,补助标准逐年提高,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从2010年到2012年,城市低保补助标准从每人每月240元提高到370元;农村低保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2500元。同时,城镇居民医疗筹资标准从2010年的120元/年/人,提升至2012年的410元/年/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日益完善,各级医院的看病报销比例从2011年的70%左右提高到2012年的75%左右。
强农惠民
武川县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工作,持续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2012年,该县拨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194万元,2329人次受益;拨付普高、职高“两免”资金627万元,其中普高2372人、职高395人享受该政策;救助贫困大学生246人,拨付救助金148万元。在强农惠民方面,武川县2012年累计向农民发放各类资金12838万元。其中,粮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分别为402万元和6759万元,均通过“一卡通”直达种粮农户,惠及134985人。同时,投入1839万元用于“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主要用于农村公益建设。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入1486万元,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实现农业总产值增加633万元。基础建设一直是武川县的工作重点。2012年,该县投入5320.73万元基本建设资金,用于可镇中心敬老院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补助、廉租住房、异地扶贫搬迁工程、污水管网设施配套等项目。民生关乎民心,凝聚民力。武川县将有限的资金更多地投向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景区
得胜沟
1938年秋,八路军大青山支队进军大青山,成功创建了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该根据地也是全国19个根据地之一。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重点项目区位于武川县得胜沟乡的南端,地处大青山深处,西起李齐沟,东至井尔沟,全长超过50公里,辖区面积达496.2平方公里。在抗日战争中,大青山地区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整个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域,被誉为“塞外小延安”。2005年,大青山被中宣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13个部委联合命名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景点景区之一;2008年,大青山红色旅游区被内蒙古自治区纪检委、组织部、宣传部评为全区廉政教育基地、全区国防教育基地、党员培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红色旅游二期项目竣工,完成了郝区政府遗址、得胜沟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司令部遗址的修复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此外,井尔沟、得胜沟、李齐沟红色文化旅游景区的红旅公路也已建成通车,实现了三地的互联互通。2019年6月,“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在得胜沟乡蘑菇窑村正式落成。该基地占地11512平方米,建筑面积3919平方米,教学区设有2间教室和8间讨论室,生活区设有66间宿舍和4个餐厅,可同时容纳400人参加培训。教育基地通过搭建红色课堂、开展红色体验、组织红色活动、倾听红色经历等方式,采用“1+6+N”的教学模式,以教学区和生活区为基础,围绕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井尔沟革命烈士陵园、郝区政府旧址、哈彦忽洞惨案旧址、司令部旧址、蜈蚣坝伏击战遗址等6个现场教学点开展教学活动。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是呼和浩特市继清水河老牛坡党性教育基地、土默特红色教育基地之后打造的第三个现场教育基地。
井尔沟
井尔沟位于得胜沟东侧,是抗日的前沿哨所,也是外围部队的驻扎地和后勤保障地。八路军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后,在李井泉、姚、武新宇等军政负责人的带领下,井尔沟的群众与八路军一起与日寇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对井尔沟的山村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扫荡”,但井尔沟人民毫不畏惧,拿起武器,踊跃参军,英勇奋战。该景点建有一处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井尔沟村委会前柜村后的梁上,距县城32公里。两周王陵始建于1966年11月,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陵园坐北朝南,正中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八角纪念亭,亭内并排立着两块高2米、宽0.8米的汉白玉石碑。石碑正面中间分别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和“永垂青史”刚劲有力的题词,两侧都刻有碑文。亭子前面埋葬着12名烈士,其中10名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2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内驻军因公牺牲的。每个墓前都立有墓碑,上面刻着烈士的名字。2017年,大青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并在园内新建了展馆。
蜈蚣坝伏击战革命遗址
在大青山乡坝顶村南蜈蚣坝,武川县委、县政府于2014年树立一块巨石纪念碑,碑上刻有郝秀山题写的“蜈蚣坝伏击战革命遗址”,碑石背面刻有“蜈蚣坝伏击战简介”。在离该碑石西200米处公路北,有爱国将领吉鸿昌书写的“化险为夷”石刻。此处已成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李齐沟
李齐沟位于得胜沟西南方向,距离乡政府约10公里。从李齐沟向南再行四五公里,便是当年郝秀山等老一辈革命家创建的“郝区政府”旧址。在抗战时期,李齐沟村南面与八路军大青山支队骑兵三团供给处骆驼场相连,西北面与庙沟、马场梁相接。这里地势险峻,凭借山区独特的地理优势,不仅可以防御日伪军从西边的固阳发起的攻击,还能够监视和抵御日伪军从庙沟、西乌兰不浪、酒馆村等各个方向对大青山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得胜沟村的进攻。此外,向南与得胜沟、井尔沟根据地相互呼应,同时也保障了得胜沟村党政军人员生活用品的供应,其战略地位至关重要。“郝区政府”的地窝棚有一半位于地下,一半位于地面,环境潮湿阴冷,这是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居住之所。在窝棚前的一块巨石上,刻着“郝区政府”四个大字。旅游局曾多次对“郝区政府”革命遗址进行修缮。2008年9月9日,上秃亥乡后渠子村通往得胜沟乡李齐沟村和后营子村的红色旅游公路正式竣工通车。2011年,武川县人民政府再次拨款对“郝区政府”革命遗址进行了整修;2016年11月,武川县委、县政府新建了“郝区政府纪念馆”。李齐沟内地形险峻,天然植被异常繁茂,拥有全区保存最为完好、面积最大的珍稀树种天然云杉林,有植物学研究“实验室”的美誉。
大青山抗日游吉根据地展馆
展馆位于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得胜沟乡蘑菇窑村,总占地面积8400平方米,其中展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建设投资1048万元。展馆四周山峦起伏,被群山环绕,通往得胜沟大青山抗日支队司令部遗址的红色旅游公路恰巧经过展馆门前。展馆由主题正厅和五个展区构成。主题正厅正面上方精心雕刻着毛泽东主席在1938年5月14日致朱德、彭德怀、贺龙、肖克、关向应的电文手迹复制件,内容为“在平绥路以北沿大青山脉建立游击根据地甚关重要,请你们速即考虑此事”。下方则塑造着武川县地貌岩石群,以及八路军挺进大青山的电子示意图。展区共分为五大部分,分别是“抗日战争”“大青山之鹰”“全民抗战”“决战大青山”“抗战胜利”。2017年,展馆进行了重新布展,丰富了展品内容,提升了展览档次。仅在2018年,就接待了来自区市两级的五万名党员参观者。如今,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展馆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全国示范基地。
大青山英雄纪念碑
位于武川县城可镇青山园内,经多次修,更加庄严肃穆,是人们祭奠大青山革命英雄的地方。2009年被命名为呼和浩特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著名人物
在风起云涌的六镇暴动中,并不起眼的武川县,涌现出了一大批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薯名人物。其中包括以下,独孤信、杨忠、李虎、贺拔胜、贺拔岳兄弟,宇文泰、宇文邕父子等。
重要荣誉
武川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北部,大青山北麓,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为“北魏六镇”之一,迄今1600多年,曾孕育产生了北周宇文泰等5位皇帝,素有“帝王之乡”的美誉。
武川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故有革命老区的美誉。
抗日战争时期,武川县成为红色圣地,是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中心地带,被誉为塞外小延安。
2008年,经北京奥组委考察,武川县土豆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餐饮专供马铃薯。2010年,又成为上海市世博会指定食品和展品。
文物保护
武川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7个,县级26个,共34个。
参考资料
武川概况.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3
历史沿革.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3
区划人口.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3
关于武川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5
内蒙古武川县突发山洪 失联3人均遇难.光明网.2024-02-25
呼市武川县:遗落草原的“帝王之乡” 绝佳视角看风吹草低见牛羊.今日头条.2023-11-20
自然资源.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3
这里是动物的乐园、植物的天堂…这里是→.网易手机网.2024-02-24
部门乡镇动态.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4
实属罕见!武川县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腾讯网.2024-02-24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突发强降雨引发山洪,已致1人死亡、2人失联.今日头条.2024-02-24
3起灾害!11人遇难、5人失联!.今日头条.2024-02-24
蒙古语言的传播者——记武川县民族小学娜布其.今日头条.2024-02-24
政务要闻_ 武川县人民政府.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4
风土文化.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3
武川县交通运输局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的报告.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6
2023年1-12月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一览.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8
武川:一个贫困县的民生账.新浪网.2024-02-28
红色文化景区.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6
武川县旅游概况.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8
追寻先烈的足迹 重温大青山抗日岁月.央广网.2024-02-28
内蒙古“武川土豆”亮相中国地理标志专题展.消费日报.2024-02-27
武川县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文博单位名录).武川县人民政府.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