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何利基金
何梁何利基金(The Ho Leung Ho Lee Foundation)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爱国金融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各捐资1亿港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也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
1994年5月13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成立庆典。次年1月12日,何梁何利基金第一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2005年10月12日,经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修订的基金信托契约之《补充契约条款》,将基金捐款人统一变更为“与捐款人有关的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即何善衡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何添基金有限公司和利国伟博士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2009年11月10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由王德民教授获得。其中,有30位获得了“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位获得了“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3年10月30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北京举行了颁奖大会,授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2名科技工作者“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3名科技工作者“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5年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由邬江兴、马伟明获得。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依照《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在北京市公安局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登记设立代表处,业务主管单位为科学技术部。2023年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北京举办了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112名中国杰出科技工作者被授予奖项。
何梁何利基金旨在奖励杰出科技工作者,促进中国科技发展,倡导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风尚。并设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三个奖项,每年评奖一次。奖项设立以来,何梁何利基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共评选产生21届科学与技术奖得主,有上千位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奖。
历史沿革
1994年3月30日,何梁何利基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成立,同年5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成立庆典。1995年1月12日,何梁何利基金第一届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2005年10月12日,经香港高等法院批准修订的基金信托契约之《补充契约条款》,将基金捐款人统一变更为“与捐款人有关的慈善基金有限公司”,即何善衡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何添基金有限公司和利国伟博士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
2007年10月31日,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桥工程设计大师、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林元培院士和普光气田的主要发现者、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总地质师马永生博士,分别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奖金100万港元。另外,4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1位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奖金20万港币。次年10月29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在北京举行了2008年度颁奖大会,57位科技工作者分获不同奖项。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致信祝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隽琪、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出席颁奖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其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伍小平等38人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建峰等18人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09年11月10日下午,何梁何利基金2009年度颁奖大会暨何梁何利基金成立15周年庆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刘延东、万钢等领导同志和捐款人代表一起向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王德民教授、30位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15位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杰出科技工作者颁奖。2010年10月20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北京举行了2010年度颁奖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锦秋获2010年度“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范上达等33人获“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余成斌等17人获“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次年11月8日,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国防科技大学杨学军获得了“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位科技工作者获得了“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位科技工作者获得了“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3年10月30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北京举行了颁奖大会,授予中国科技大学教授潘建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2名科技工作者“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3名科技工作者“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至此,何梁何利基金获奖科学家总数已达1048人。次年10月29日,何梁何利奖在北京颁奖,52名科技工作者获得奖励,其中中科院赵忠贤研究员和清华大学薛其坤教授获得“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两人将分别得到100万港元(78.8万人民币)奖金。2015年11月4日,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由邬江兴、马伟明两位杰出科学家获得。俞茂宏等31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陈占胜等14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6年10月21日,何梁何利基金2016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与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人颁奖。其中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获得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35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5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7年10月25日,何梁何利基金2017年度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52位科学家获奖,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018年11月6日,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弥曼。其中,55位科学家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019年,何梁何利基金依照《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在北京市公安局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办公室登记设立代表处,业务主管单位为科学技术部。2023年2月17日,何梁何利基金在北京举办了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胡思得院士、林鸣院士获得了“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另有110位科技工作者获得“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9年来,共遴选奖励1526位杰出科技工作者。
基金宗旨
何梁何利基金的宗旨是通过奖励取得杰出成就的中国科技工作者,促进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激励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科学技术高峰,加速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
组织结构
何梁何利基金依香港普通法实行信任委托管理制度。基金设信托委员会,依照信托契约全权负责基金的经营和奖励事宜。现任信托委员会成员有:国家科学技术部原部长朱丽兰(任主席)、中银香港总裁和广北(任副主席)、恒生银行副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李慧敏、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杨纲凯教授。基金下设投资委员会和评选委员会,前者负责基金的投资经营和财务管理,后者负责科学与技术奖的评选工作。
评选机构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机构为评选委员会,由各相关领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精深学术造诣、热心科技奖励事业的中国中国国内科技权威和国际学者组成。评选委员会委员经过信托委员会批准、颁发聘任书后,独立行使职能,负责评选工作。 评选委员会委员最多不超过20人,原则上每四名委员中,内地学者为三人,海外学者为一人。评选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基金信托契约补充条款规定的信托委员兼任。其中主任由补充契约所指明的与科技部有关的信托委员兼任,副主任二人分别由补充契约所指明的与教育部有关的信托委员和补充契约所指明的国际学者信托委员兼任。评选委员会秘书长由信托委员会任命、并征得捐款人同意的人选担任。
评选委员会委员实行任期制,一任三年,可以连聘连任。评选委员会委员原则上每三年更换四分之一(不包括主任、副主任及秘书长)此外,评选委员会委员的聘任,贯彻相对稳定和适度更新的原则。其办法由评选委员会制定。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北京,挂靠科学技术部。评选委员会根据评选工作需要,可组织若干专业评审组、奖项评审组,根据提名人的提名推荐材料对被提名人进行初评,产生获奖候选人,提交评选委员会终评。专业评审组、奖项评审组的评委由评选委员会任命。
何梁何利各奖项获奖人由评选委员会会议评定,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获奖人由评选委员会根据专业评审组、奖项评审组的评选结果,评选审定。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人,由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评选委员提名评选产生。评选委员会设立预审小组,必要时对候选人进行考察和听证。
评选委员会会议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行一人一票制,以无记名形式表决确定获奖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候选人,获半数赞成票为获奖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候选人,获三分之二多数赞成票为获奖人。评选委员会在评定获奖人名额时,应适当考虑奖种、学科和区域之间的平衡。
奖励范围和对象
何梁何利基金奖励范围涵盖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广阔领域,基金奖励和资助的对象为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1)对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有杰出贡献;(2)热爱中国,积极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3)在中国国内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企业以及信托委员会认为适当的其它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工作已满5年。
奖项设置
何梁何利基金设有“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三个奖项。
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既授予长期致力于推进中国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著,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平学术成就者;也授予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科技突破,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和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强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实现中国民族产业居于当今世界前列者。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特定学科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按学科领域分设数学力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天文学奖、气象学奖、地球科学奖、生命科学奖、农学奖、医学药学奖、古生物学考古学奖,和机械电力、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冶金材料、化学工程、资源环保、工程建设技术奖等17个奖项。“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的评选主要考察被提名人近10年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分设“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青年创新奖”。
产业创新奖
“产业创新奖”授予依靠重大创新,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创建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民族品牌者。
区域创新奖
“区域创新奖”授予在中国内地、边远、艰苦地区,扎根基层,通过区域科技创新成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者。
青年创新奖
“青年创新奖”授予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相关领域作出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取得突出经济、社会效益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评审程序
何梁何利基金每年评奖一次,参照国际惯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按提名推荐、资格认定、初评、终评、颁奖的程序进行。经评选委员会核准的中国国内有关学科领域的著名专家、学术权威、主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为提名人。截至2024年,提名人包括: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委员,已获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首席科学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科技厅厅长、教育厅厅长,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中国国内外知名学者等。基金评选委员会委员每人每年可提出两名被提名人,其他提名人每人每年可提出一名被提名人,向评选委员会推荐。
评选委员会在中国部分省市、部分行业部门聘任热心基金科技奖励事业的优秀科技管理人员为评选委员会联络员,参与获奖候选人的提名推荐工作。提名结果经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进行形式审查认定后,由各专业评审组进行初评,产生“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候选人提交评选委员会进行终评。根据评选章程,“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由评选委员会委员在初评基础上向评选委员会提名。评选委员会成立预审小组进行协调,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必要时对候选人进行考察和听证。
每年九月,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举行全体会议进行终评,逐一听取介绍并进行评议,最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确定获奖人。“何梁何利基金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须经评选委员会委员半数以上同意,“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须经评选委员会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奖金数额
何梁何利基金每年颁发奖金总额,由基金信托委员会根据基金资本运作情况确定,但最多不超过1500万港元。其中,“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不超过5人,每人奖金100万港元;“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至多不超过65人,每人奖金20万港元。
获奖人的权利与义务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实行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科技奖励制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享有作为其科学技术成就完成者的身份权、荣誉权和接受基金授予的奖金的权利,该奖金归个人所有;获奖人有从第二年起成为基金提名人,向基金推荐被提名人的权利。根据基金《信托契约》和评选章程,获奖人的义务是:在获得基金奖励后继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科学与技术工作不少于三年。
法律适用
何梁何利基金是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在香港注册成立的,有关基金决策、运行、投资、经营和财务管理等各项活动适用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法律。基金的评选活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有关规定。
补充规定
(一)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邀请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防科工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为提名单位,各以单位名义每年提出不超过10名被提名人。(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科技工作者,自2007年起,可作为被提名人参加评选。
(三)下列对象不予参评、授奖:1.现任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委员;2.近8年一次性获得人民币100万元以上高额奖金者,但所获奖金中归个人所有部分不足100万元的情况除外。3.已经获得本基金同一种类科技奖励者;4.已经去世的科技工作者。
历届获奖名单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仅列举部分)
参考资料(仅列举部分)
颁奖典礼
何梁何利基金每年适当时候举行颁奖仪式,由评选委员会安排向何梁何利基金各奖项获得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获奖人员名单及其主要贡献。
出版物和学术会议
何梁何利基金每年出版介绍获奖人及其主要科学技术成就的出版物,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工作由评选委员会负责。
何梁何利基金每年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由评选委员会委员、获奖人代表介绍其学术成就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进展。根据基金财政状况,本基金各专业领域专题学术讨论会可在海外举办,本基金学术论坛由评选委员会负责组织。
相关活动
2014年12月23日,何梁何利基金20周年图片展及何梁何利基金创新引领发展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主楼举行。
2024年10月11日上午,“钟南山星”命名仪式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举行。经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推荐、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国际编号为325136号的小行星,被正式冠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的名字,命名为“钟南山星”。
影响和意义
何梁何利基金创立近20年来,已奖励了1048名优秀科学家、工程师和产业领军人才。基金鼓励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同时,基金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和公信力的评选结果,得到中国内地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各界的肯定和好评,国际影响也与日俱增,树立了社会力量创办科技奖励的典范。
相关评价
2023年,何梁何利基金奖将职工队伍中的高技能人才纳入奖励范围,是其与时俱进的表现,也是奖项生命力的延续。(文汇报评)
参考资料
何梁何利基金简介.hlhl.2024-10-14
1995年1月12日 何梁何利设立科学奖励基金.搜狐网.2024-10-14
46位科技人员获200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中国科学院.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2013年颁奖大会在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度颁奖大会举行.xinhuanet.2024-10-14
香港何梁何利基金开展2023年度科学与技术奖获奖候选人提名推荐工作.贵州省公安厅.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2007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2008年颁奖会举行 刘延东致信祝贺.中国政府网.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2010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 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并讲话.most.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2011年颁奖会举行 刘延东致信祝贺.中国政府网.2024-10-14
2014年度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赵忠贤薛其坤各获100万港元.观察者.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在京举行.环球网国内.2024-10-14
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颁奖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奖.youth.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在京举行.百家号.2024-10-14
刘鹤出席何梁何利基金2021和2022年度颁奖大会.百家号.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章程.何梁何利.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何梁何利.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通告.百家号.2024-10-14
3210 何梁何利基金二十周年纪念活动在清华大学举行 .tsinghua.2024-10-14
编号325136!浩瀚苍穹有了一颗“钟南山星”.腾讯网.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简介.jskpcg.2024-10-14
何梁何利基金奖首颁“大国工匠”,背后有何深意?.百家号.202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