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玉石街

玉石街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南北长山二岛之间,它以一座雄伟的大坝横跨海面,截住激流,将两个岛屿连接起来。玉石街原是一条天然卵石长滩。相传,李世民东征,因惧急浪湍流,求天公赐一海桥,夜里果然落就,所以玉石街又有一宿街之称。

地理位置

北长山岛南长山岛,需通过一条海上公路,其宽约八米,长约一千二百米,设双向车道,为人工修成。在1960年,因此地是重要军事要塞,为方便火炮通过海峡,特意找来俄罗斯工程师修筑拦海大坝,原本计划修一条直线型的大坝,但在实地观察之后发现有一条浅滩直接连接二岛,于是决定修改设计图,将计划一千米长的直线大坝修改为现今的约一千二百米长的弧线型大坝,遂加以施工。不过,由于拦海大坝严重影响了黄渤海海水的交换,自2011年期,长岛县开始修筑新的跨海大桥,并计划于完工之后拆除拦海大坝。

名称由来

从前,南、北长山岛是孤立海中的两个岛屿,中间隔着一个海峡,没有陆路相通。唐朝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住在南长山岛的南城之中,而正在生病的大将尉迟敬德,却住在北长山岛上的北城里,唐太宗每次去看望尉迟将军,都得乘船过海,来往颇不便利。有一天,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要是南、北长山岛有路相通,我一定每天都来看望你。”也许是唐太宗爱臣之心感动了神仙,天亮以后,在南、北长山岛之间,便有了一条由鹅卵石铺成的长街,横卧碧波之中,将两岛连结在一起,故名一宿(xiǔ)街,又由于谐音的关系,一宿街也被称为玉石街。

历史起源

其实,玉石街的形成是由于此地本身就有的鹅卵石浅滩,涨潮的时候会被埋在水面以下,而退潮的时候就显露了出来,拦海大坝也是基于这个位置而建成的。据明代景泰七年(1456年)编成的《寰宇通志》的记载:“长山岛分为南北两山,相距五里,中通一路,广二十余丈,皆珠玑石,名玉石街,又名一宿街”。显然,这里称为“一宿街”,源出李世民探望尉迟敬德这一传说故事。

发展现状

为了防止浪涛的冲击侵蚀,在玉石街的东西两侧,沿堤摆满了三角形的大麻石。靠西南的浅海之内,辟成了一个海带养殖场,用来固定海带绳索的无数玻璃球,一排排浮在海面之上,一直延伸到很远,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若仲夏时节至南长山岛,正是海带收获的季节,只见海滩上晒着海带,公路旁堆着海带,房前屋后摆着成捆的海带,这里简直成了海带的世界。如今的玉石街又有了一个新名称--千鼠坝。因为在南、北长山岛上,随着渔民灭鼠活动的开展,老鼠无路可逃,便纷纷逃避在这连接两岛的玉石街上。它们在堤旁的裂缝洞穴内生活,以捕捉小鱼虾蟹等小海生动物为生。如今,老鼠在玉石街上大量繁衍,大有成为玉石街主人的趋势。因此,游人们有感于此,便将玉石街谑称为“千鼠坝”了。

传说典故

《蓬莱地理志》记载:"南北长山相距五里,中通一路,广二十余丈,皆珠矶石,故名玉石街。”这便是玉石街得名的由来,它如一条虹霓,连接南北长山二岛,气势雄伟壮观。

在传说中,这条街却与“唐王征东”紧密相连。这是因为,作为海上军事重地的庙岛群岛,早在唐朝贞观年间,就已经成为唐朝东征高丽的一条重要海上通道。美丽的传说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公元645年,唐王李世民率兵东征,到达的第一站就是大榭岛(今南长山岛)。来至大岛后,唐太宗在岛的北部山坡处安营扎寨,名曰“南城”。他的大将尉迟敬德被派往了北长山岛,在一处平缓处安营扎寨,名曰:“北城”,两城均依山傍水,遥相呼应对峙,气象雄伟,很合兵家方略。

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多年,沙场征战,功绩显赫,是太宗的得力爱将。太宗也十分倚重。往常在一起时,唐王对尉迟敬德是日必召见,夜必深谈的,有了这一水之隔,无路可通,往来必由船渡,唐王深觉不便。

一日,李世民闻奏:爱将尉迟敬德身染重病,卧床不起,便好生着急,要立即登船前去探望。恰巧这一天狂风大作,海上波涛凶涌,渡船难开。太宗仰首长叹,悲歌道:

恨苍天之寡情,

探爱将兮无路。

舟兮舟兮何以渡?

悲歌感动了上苍,风渐渐小了一些。太宗爱将心切,不管风急浪高,还是登船去了北长山岛。只晕得他翻肠倒胃,呕吐不止。见到尉迟敬德后,太宗道:“这回来看你,晕得孤家好苦哇!若是两岛之间有路可通,今日何至于如此?”

人们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他的话全被土地爷爷听到了。土地立即升天,将李世民之言禀报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立即命令东海龙王为太宗拦海造路。

龙王的几位太子接受了父命,连夜召集鱼鳖虾蟹商议。当天后半夜里,本来风平浪静的南北庙岛群岛之间的海面上,突然风声大作,巨浪滔天,那成千上万的水族,扯风裹浪,踊跃前来。在这里各显神通,海底搬山,累石为坝,直搅得山摇地动。再说这天夜里,唐太宗忧虑入寐,竟得一梦,他梦见一条白龙吐须长啸腾出水面,旋即化作一条晶莹洁白的长街,卧伏在二岛之间。皇帝惊梦而起,这时兵将来奏:一夜之间出现了奇迹,只见一条宽阔的卵石大道横跨在碧波之中,将南北长山岛连在了一起,李世民顾不得整冠纳履,匆匆跪至滩头,果然见到了梦中景象:长街峙立,二岛嵌连。太宗高兴地笑道:“天知朕意,天知朕意,好一个“一宿街”也!”于是兵勇呼喊,百姓欢呼。人们把这条街唤作“一宿街”。“一宿”与“玉石”谐音,后来就成了“玉石街”。

主要景点

陈列馆

长岛之景,还有一奇,即是候鸟馆。候鸟馆坐落在长岛烽山松林苍翠的山顶上。它是一座楼阁式的仿古建筑,红柱黄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楼阁四周,有台阶及汉自玉回廊相通.站在这里,可以俯览长岛和渤海的景色。陈列馆前有一座高8.5米、重16吨半的雄鹰雕塑,它是鸟展馆的标志。陈列馆内目前陈列各种鸟类标本120余件。这些标本制作精良,将鸟类飞翔、觅食、追捕、登枝、求偶等诸多生活中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展示了出来。

展出的标本中,最多的是鸣禽和攀禽。鸣禽是鸟类中较高级的鸟群,它们娇小玲珑,叫声婉转动听,羽毛光滑艳丽,可谓声色俱佳,故常是人们笼中的宠物。如黑枕黄鹂日本歌鸲三宝鸟、白眉鹤,云雀燕雀等,均能在陈列馆中找到其标本。

攀禽是向树上攀援生活发展的一种鸟群。它们身体敏捷,爪钩锐利,擅长跳跃攀援,亦是比较美丽的鸟类。常见的如杜鹃、戴胜啄木鸟科岩鸽夜鹰等,都能在陈列馆中发现它们宛如在自然界生活的精美标本。陈列馆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猛禽鸟类标本.猛噙生性凶猛,行动迅疾,是捕猎其它鸟类及小动物的能手。这里陈列的有苍鹰鹃头蜂鹰雀鹰游隼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安地斯神鹰等数十种。

还有不少珍稀鸟类也有其标本。如东方白鹳大天鹅海鸬鹚豆雁针尾鸭白眉鸭黄嘴白鹭等.据说白鹳是目前世界上最难繁殖的一种鸟类,为数极少而天鹅则以优美的舞姿,获得人们的长期青睐。

据最新资料表明,目前全球鸟类共9000 余种,中国有1200种左右, 其中560多种是候鸟,即育迁徙的习惯,而长岛正是这些候鸟迁徙过程中的一个中转站。据长岛县的观测资料,每年春秋过往长岛的候鸟种类多达230多种,其中属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的有41种,属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珍稀鸟类有9种。众多的鸟类光临,为长岛增添了独特的生机与景色。每当春秋季节的晨昏时分,成群结队的鸟群,叽叽喳喳在林中鸣叫、追逐、嬉戏,一旦受惊飞起,顿时蔽天遮日,蔚为奇观。

几乎岛上的所有角落,都能找到鸟的踪迹:水中的礁石、岸边的岩洞、街头巷尾、屋后房前、树林草丛,甚至海上行驶的帆、住宅的门窗与阳台,亦是乌的栖息之地。有的游客行色匆匆,不慎就会有飞行中的鸟禽投入怀中。

长岛县除拥有大量的候鸟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留鸟。值得一提的是,庙岛群岛上之所以有如此众多的鸟类来栖息繁衍,还与当地人们的爱护有很大的关系。长岛县人不仅爱岛,而且亦爱与他们一样生活在岛上的鸟类。为此他们在岛上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宣传爱鸟的好处,成立专门的机构及制定了爱鸟的法规等等,这些是值得普遍提倡的。

拦海大坝

1960年,长岛军民在玉石街原来的脊背上,重修起一条宽8米,高出海面3米的拦海大坝。漫步其上,清风宜人,大路坦荡,心胸豁然为之畅快之至。走在这里,只见大坝两岸,水天一色,霞鹜齐飞,奇石峥嵘,仿佛漫步在仙境里,再回味这古老的传说,当另有一番情趣。

淄博玉石街

这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自从宋元时期就已有了发达的陶瓷业,因而成为中原地区的手工业的重镇。公元1861年,太平天国北方抗清的主力捻军攻入淄博市淄川区秀才刘德培发动起义响应,他写信给捻军,描绘龙泉镇的富庶,其中有一句“玉石街铺龙口市”,这些描绘中的古迹大多已经荡然无存,但龙口村的玉石街却依然古韵犹存。于是在绵绵秋雨的午后,我撑起一把竹骨油布伞,穿街入巷,迈步走进神往已久的百年古街--玉石街,如同翻开一轴尘封几个世纪的历史画卷,去追寻那段似乎被繁华都市遗忘的岁月。

玉石街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古老的神韵。玉石街是位于龙泉古镇的一条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街,此时此刻她正默默伫立在二十一世纪的迷蒙秋雨之中,如她几百年来一样寂然无声,承受岁月风霜的磨削。古老的青石板路已被岁月的风雨剥蚀、磨砺,变得光滑而又高低不平,一块块好似古旧的麻将牌,似乎在诉说几百年的沧桑和磨难。青石板路的中间有一条深深的沟痕,一直伸向远方,那是几百年间那些运输车队的独轮车走过留下的的印痕。此时雨水沿沟痕流成一条小溪。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古老的店铺,碧绿的青苔爬上石砌的台阶,精心雕琢的石墙在百年风雨的浸淫之中斑驳着青与黑的色块,时间在墙面凝固,历史在廊柱上镌刻,用青砖雕刻的廊檐依然云蒸霞蔚,狰狞的兽面图案也清晰可见。只是木制的廊柱、斗拱在岁月中朽去,枯裂扭曲,似乎不堪重负。秋风从木制的雕花窗穿过,发出低低的吟唱。麦草披盖的黑黑的屋顶此时被如烟似雾的秋雨挟裹着,这一切使人顿生恍如隔世之感。立于当街,眼望两旁林立的古商号,使人不由想见此处当年的繁华:街道两旁是酒肆、当铺、旅店、陶瓷店招牌耀眼醒目,幌子迎风飘扬。青石路上车水马龙、八方商贾云集,街市喧哗热闹、生意兴隆。这里自古以来是一片富庶的土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地上有肥沃的土地、清澈的泉水和优质的陶土。勤劳智慧的人们在烈焰冲腾的窑炉之中烧铸着他们的理想,打造着土与火的艺术--陶瓷,并把它播向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使之与丝绸一起成为最早漂洋过海的中华珍品,成为国人的骄傲。

古老的店铺今天早已是“门前冷落鞍马稀”了,色泽斑驳陆离的大门大都紧闭,只是偶尔见几个身着臃肿的棉衣的老人蹲在廊檐下聊天、赏雨,神情悠然。他们眼前守着一些油盐酱醋的坛子和烟酒糖茶等零碎日用商品,但似乎生意冷漠,他们好象也不在乎赚多少钱,而是在专门守望和陪伴这条寂寞的老街,在这条老街上,他们从幼年走到了老年,他们是属于这条老街的。走上前去,与他们攀谈,才知道他们曾是当年这里技艺高超的“窑把式”,说起陶瓷,他们的眉宇之间露出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活跃和热情,仿佛又回到那个难忘的年代,他们的胸中又燃起中国窑铸造陶瓷的烈焰。

我在深秋的阴郁的幽光里,追寻着老街的昨天,尽力想象着那段流逝的时光。沿老街一路走去,蓦然间,一株古槐映入眼帘,枯干粗壮的树干上裂开了,遍体孔洞,可望见中空的树心,树的下半部已朽败不堪,而整个树身却倔强地扭曲向上,而上面却有枝盘桓错接,枝叶挺拔茂盛。向周围的老人问起这古槐的树龄,说已经上千年了,好一株千年古槐!我想,这株古槐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是怎样历尽风霜磨难屹立不倒,而又枯枝新芽、葳生姿的呢?这是一个生命的奇迹。人生百年,在这株古槐的目光中显得如此渺小和短暂。据传说,这株古槐每逢盛世则枝繁叶茂,每逢乱世则枝枯叶凋。历朝历代的荣枯盛衰、战乱频繁,外族的肆虐劫掠,都在他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印记,但是他竟一站即是千年,今天他又枯枝新芽、枝繁叶茂,这是否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刻的到来呢?站在古老的店铺的廊檐下,面对千年古槐,我的目光穿越时光隧道,遥想当年这里动人的一幕:不远处火红的窑炉旁边,那些勤劳的窑工正在劳作,健壮的骼膊将最后一锨煤炭投入熊熊烈火之中,热望与炉火一起冲腾,然后是焦急的等待,等待冲天的烟尘散尽之后的成功或失败。失败了,默默无语,从头再来。成功了,是一声高喊,同饮一碗烈酒相庆。于是,一群精壮的汉子把这些经过烈火烧铸的精灵装上手推车,沿玉石街北去,将从这里把它们运去般阳古城,运去北京府、天津卫。在炎炎烈日的炙晒下,臂膊上的肌腱滚动着汗珠,独轮车的绳索勒进了肩膀,他们义无反顾,他们走过老槐树,停下车来,走进玉石街两旁的店铺内,喝一碗水,吃几个油酥烧饼,稍作休息,又吆三喝四地上路了。他们的独轮车“吱呦吱呦”地响着,穿过招牌林立的玉石街远去了,这响声陪伴了老街数百年,时时走进老街人的梦中。这独轮车碾过了明朝的凄风苦雨,驶过了清朝的硝烟乌云,穿过了民国的沉沉暮霭,迎来了共和国的万道霞光。百年古街也如一位饱经风霜、已至之年的老人,苍颜白发,目光浑浊,手扶杖,静静倾听清风流水。老街的南端的墙壁上镶有一块远年的石碑,走上前去仔细观看,见碑文大都漫灭不清,只依稀可辨“清代爱新觉罗·旻宁……”字样,古槐与古碑遥遥相对,一个默默数百年,直到字迹湮灭;一个屹立千载不倒,静观斗转星移--两相蔚成古街奇观。

远处不时传来“小米煎饼喽!”柔柔的叫卖声,还有卖豆腐的响亮梆梆声,更增添了这条老街的悠远,使人恍惚如在梦中。居住在老街的人们的子孙继往开来,用他们的智慧,烧制出巨型龙瓶等珍品,蜚声海内外。龙泉喷涌,现代化的流水线,也生产出优质的建材,走进国宾馆的大厦。老街的百步之内是现代化的街市,高楼大厦映出新世纪都市的风采,落地的玻璃门折射出新潮男女的身姿,古老的玉石街被包围着,但他目光欣然,如同一位解甲归田的老将军,凝望活泼的孙儿。只是我在担心:古老的玉石街在周围林立的高楼的蚕食下还能保存多久?梦境与现实相隔数百年,我们希望古老的事物得到新时代的劲流的灌注,而能有新的腾跃,形成一种千古默契,使历史与现实找到一个适当的契合点,也让现代人能有一个寻觅旧梦的窗口。

参考资料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