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肩雕
白肩雕(学名:Aquila heliaca),别名御雕,是鹰科雕属下的一个物种。其在南欧、东欧、非洲东北部、印度北部、亚洲东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均有分布。白肩雕主要捕食啮齿动物,还有其他中、小型哺乳纲及部分鸟类,有时也吃尸体和爬行纲。它们在5-6岁可达性成熟,繁殖期在4-6月,交配制度是一雄一雌的单配制。
白肩雕属于大型福特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重可达3.6千克。前额至头顶黑褐色,上体至背、腰和尾上覆羽均为黑褐色,微缀紫色光泽,长形肩羽纯白色,形成显著的白色肩斑;下体自颏、喉、胸、腹、两胁和覆腿羽黑褐色,尾下覆羽淡黄褐色。它们常栖于开阔原野,例如森林草原地带,大多是在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冬季也常到低山丘陵、森林平原、小块丛林和林缘地带,有时也见于荒漠、草原和沼泽以及河谷地带。
截至2016年,白肩雕的总体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2016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易危(VU);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白肩雕对农民有益,有助于减少啮齿动物可能对农田造成的损害,它们也会攻击离巢穴太近的人类。
分类与命名
有的学者认为白肩雕在全世界有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Aquila heliaca heliaca)和西班牙亚种(Aquila heliaca adalberti),但大多数学者认为白肩雕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
其拉丁学名Aquila heliaca中的属名Aquila来源于“aquilus”,意思是“深色的”,种加词“heliaca”的意思是“与太阳有关的”。
形态特征
成鸟
白肩雕属于大型福特猛禽,体长73-84厘米,体重可达3.6千克。
虹膜红褐色,前额至头顶黑褐色,头顶后部、枕、后颈和头侧棕褐色,后颈缀细的黑褐色羽干纹。上体至背、腰和尾上覆羽均为黑褐色,微缀紫色光泽,长形肩羽纯白色,形成显著的白色肩斑;尾羽灰褐色,具不规则的黑褐色横斑和斑纹,并具宽阔的黑色端斑。翅上覆羽黑褐色,初级飞羽亦为黑褐色,内基部杂有白斑,次级飞羽暗褐色,内翈杂有淡黄白色斑。下体自颏、喉、胸、腹、两胁和覆腿羽黑褐色,尾下覆羽淡黄褐色,微缀暗褐色纵纹,翅下覆羽和腋羽亦为黑褐色,跗被羽。趾黄色,爪黑色。
幼鸟
幼鸟虹膜暗褐色,头、后颈和上背土褐色,具细的棕白色羽干纹,下背至尾上覆羽淡棕色皮黄色,具宽的褐色羽缘,尾土灰褐色,具有宽阔的皮黄色端斑;飞羽黑褐色,内翈基部具有不规则的灰白色横斑,尖端淡黄白色,翅上覆羽,内侧稍淡和具棕白色羽缘,在翅上形成细的淡色横带,飞翔时极明显。下体棕褐色,颏和喉较浅淡;胸、腹和两胁缀有棕色纵纹,下腹和尾下覆羽淡棕色,翅下覆羽和腋羽棕色,具有褐色羽缘。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范围内,白肩雕繁殖于从南欧、东欧、向东至贝加尔湖地区,越冬于非洲东北部、印度北部、阿拉伯半岛等地,偶尔到朝鲜和日本。
在中国,白肩雕繁殖于新疆天山,越冬于青海省、陕西省、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福建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等地,迁徙季节见于吉林省、辽宁省、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
栖息环境
白肩雕栖于开阔原野,例如森林草原地带,大多是在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冬季也常到低山丘陵、森林平原、小块丛林和林缘地带,有时也见于荒漠、草原和沼泽以及河谷地带,分布地平均海拔为0-1600米。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白肩雕主要捕食啮齿动物(例如松鼠、黄鼠、地鼠、旱等),还有其他中、小型哺乳纲(例如草兔等)及部分鸟类(例如环颈雉、石鸡、松鼠鸡、野鸭、斑鸠属等),有时也吃尸体和爬行纲。其平均一天要捕食400-600克的肉。白肩雕是一种顶级捕食者,在不同分布区域会捕食不同的猎物。在喀尔巴阡盆地,主要猎物是欧洲野兔(Lepus europaeus)、普通雉(Phasianus colchicus)等,在欧洲土耳其繁殖的个体主要以北方白胸刺猬(Erinaceus roumanicus)、赫尔曼陆龟(Testudo hermanni)、黄腿鸥(Larus michahellis)等为食,而在高加索地区,爬行纲、刺猬亚科(Erinaceus spp.)和小型啮齿动物在饮食中占主导地位。
白肩雕的觅食活动主要发生在白天,觅食地点多为河谷、草地、沼泽、林间空地等开阔地带。
觅食方式除了站在岩石上、树上或者地上等待猎物出现时突袭外,也常在低空和高空飞翔巡猎。
节律行为
白肩雕是日行性鸟类,觅食和迁飞都在白天进行。
白肩雕的迁徙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中欧和东南欧以及黑海以南繁殖的个体通常是留鸟或者部分个体会进行短途迁徙,在巴尔干半岛、北非或中东西部地区越冬。夏天在黑海以东的个体通常是在中东或南亚过冬的中距离迁徙者。迁徙往往遵循地形特征,避免过水,特别是幼鸟。
白肩雕在中国是候鸟,例如在中国新疆是夏候鸟,在其他地区是冬候鸟和旅鸟。迁来和离开的时间根据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在北京见于9月初和11月,在辽宁省见于10月、11月和5月。在迁徙过程中,白肩雕会在大约六周内飞行8000千米才能到达它们的新目的地。
活动特点
白肩雕常单独活动,迁徙时每只个体也会单独离开,但一旦迁徙开始,就会聚集成十只或更多的松散群体,个体可以随心地自由出入群体。
它们常缓慢地飞翔于空中或者长时间停落在空旷地区的孤立树上、岩石和地面上。成鸟滑翔时两翅平直,滑翔和翱翔时两翅亦不上举成“V”字形,会以沉重的、扑腾的动作拍打翅膀,同时尾羽收得很紧,不散开。幼鸟飞翔时尾常散开成扇形。
白肩雕的行为往往较为迟钝,但在狩猎或高空飞行时,它可以非常快速地移动。它们常发出快速的吠声,例如owk,owk,owk。
生长繁殖
白肩雕5-6岁可达性成熟,繁殖期在4-6月,交配制度是一雄一雌的单配制,但是如果其中一只死去,另一只通常会在第二年找到新的配偶并繁殖。
求偶筑巢
白肩雕通常在森林中的高大树木上营巢,多选择松树、柞树、杨属等,偶尔也有在悬岩岩石上营巢的。巢多置于树顶端多枝杈的地方,距离地面一般高度为10-20米,但会随着环境和树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亦会低至2米和高至25米以上。巢呈盘状,巢材主要是枯树枝或者鲜树枝,内垫物为细枝、兽毛、枯草茎、草叶和布片等,巢的直径约1-1.5米,高度约0.5-1米。如果繁殖成功,巢在下一年还会被利用,通常一个巢会使用很多年,但是每年都会进行修补或者增加新的巢材,随着巢使用年限的增加,巢的体积会变得越来越大。
产卵孵化
白肩雕每年繁殖1窝,窝卵数为2-3枚,卵为白色,被有少许淡红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70.1-78.5毫米×56.9-62毫米。第一枚卵产出后便开始孵化,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为43-45天。
哺育生长
早成雏晚成性,体被白色绒羽,雌雄亲鸟共同喂养。通常出生早的那只个体吃的食物较多,并且会反复攻击甚至杀死晚出生的个体。亲鸟喂养55-60天后,雏鸟离巢。性成熟时羽翼还未完全达到成鸟的颜色。
在饲养状态下,白肩雕的寿命约21年,有的甚至可以达到50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截至2016年,白肩雕的总体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估,欧洲约有1300-1900对繁殖对,相当于2500-3800只成熟个体。全球的种群数量可能超过10000只成熟个体,但其种群数量还是被较为谨慎地保留在2500-9999只成熟个体的范围内。
保护级别
2016年,白肩雕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为易危(VU)。
2021年,白肩雕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等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2023年,白肩雕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中。
致危因素
第一,白肩雕对人类的干扰很敏感,其栖息地易受到山区林业工程的影响,例如非法砍伐树木导致其繁殖地逐渐变少,另外,缺乏大型本土树木也对其栖息地构成威胁。第二,其觅食生境的丧失和改变导致中小型猎物短缺。第三,白肩雕面临着非法交易、枪击、投毒、被电线电死和与车辆碰撞等威胁,例如2009年的繁殖季,在阿尔泰地区平均约有450只白肩雕被电线电死。第四,一些物种会与白肩雕抢夺巢址也对其繁衍造成影响,例如乌雕(Aquila clanga)。第四,农药、除草剂等污染物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给白肩雕带来严重威胁。
保护措施
《匈牙利白肩雕管理指南》(The Eastern Imperial Eagle Management Guidelines for Hungary)于2005年发布。白肩雕还被列入《移栖物种公约》(Convention on Migratory 物种)(CMS)附录Ⅰ和附录Ⅱ以及《欧盟鸟类指令》(EU Birds Directive)附件一。它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格鲁吉亚、希腊、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土耳其等国家受到法律保护。
在中国,白肩雕生活的地方大多都划为保护区,例如新疆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
与人类的关系
主要价值
白肩雕对农民有益,因为其食性有助于减少兔子等的数量,从而减少啮齿动物可能对农田造成的损害。
主要危害
白肩雕会攻击离巢穴太近的人类,可能会扑向离得太近的人并用爪子攻击人类。
物种对比
白肩雕与金雕在外形上相似,具体对比如下表:
参考资料
白肩雕.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11-28
Aquila heliaca.The IUCN Red List.2023-11-0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11-05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11-05
白肩雕-濒危鸟类 Aquila heliaca.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2023-11-12
Aquila heliaca.ADW.2023-11-12
白肩雕.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鸟类野外手册).2023-11-05
Eastern Imperial Eagle Aquila heliaca.USGS.2023-11-12
白肩雕.安徽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2023-11-12
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05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05
湖北洪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05
金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1-12
金雕.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