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韩暹

韩暹

韩暹(生年不详—197年),东汉末年将领,原为黄巾起义军余部白波军将领。

兴平二年(195年),杨奉为抵御叛军李傕,联络其在山西省的旧友,即白波军的将领韩暹、胡才李乐,后战败。建安元年(196年),韩暹与董承发生冲突,后者逃往张杨处。之后,刘协返回洛阳市,并任命韩暹为大将军,兼任司隶校尉,赐予符节和斧钺,与董承一同留在雒阳担任护卫。然而,韩暹在政务上多有干扰,董承因此召来曹操。曹操胁迫汉献帝前往许昌市,韩暹试图阻止,但被曹操击败,随后投奔袁术建安二年(197年),袁术派遣大将张勋桥蕤等人联合韩暹等人攻打吕布。吕布说服韩暹等人在阵前倒戈,大败张勋。此后,韩暹在徐州市扬州市等地掠夺。后来,他欲离开吕布前往荆州,但被吕布拒绝。韩暹与杨奉曾计划联合刘备攻击吕布,但杨奉被刘备用计杀害。韩暹计划返回太原市,但在途中被抒秋县令张宣所杀。

人物生平

根据《后汉书·灵帝纪》所载:“黄巾余贼郭泰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山西省”。这便是白波军的起源,而韩暹也应在此时加入白波军,并在日后成为白波军的一位首领,史书称他为“白波帅”。事实上,白波军本是黄巾军的一支。故而,身为白波军首领的韩暹,实际就是黄巾军的一位首领,属于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因此,若单纯以出身而论,韩暹在当时确实属于卑贱之人。而韩暹之所以能够成为刘协的大将军,其实主要是与董卓之乱有关。董卓之乱爆发后,董卓将陈留王刘协立为帝,即汉献帝。此后不久,董卓便挟持刘协西迁长安,从而建立了长安朝廷。董卓死后,汉献帝又被李傕控制。兴平二年(195),李傕与郭汜爆发冲突,二人在长安展开旷日持久的火并。在此情况下,杨奉董承等人趁机护卫汉献帝迁离长安。李傕、郭汜得知此事后,便率领大军来追,大破杨奉军。由于杨奉也是白波军的一位首领,与韩暹相识,故而便向韩暹请求支援。正是凭借这一契机,韩暹的命运发生了重要转折。根据《后汉书·献帝纪》所载:杨奉、董承引白波帅胡才李乐、韩暹及匈奴左贤王去卑,率师奉迎,与李傕等战,破之。由此可见,韩暹等人率领白波军参战后,很快扭转了战局,成功帮助杨奉等人击退李傕。可以说,正是韩暹的这波支援,刘协的东迁之路才得以继续进行下去。此后,韩暹与杨奉董承等人继续护送汉献帝东迁,史称“董承、李乐拥卫左右,胡才、杨奉、韩暹、去卑为后距。”最终,在韩暹等人的亲自护送下,汉献帝成功返回洛阳市。为表彰韩暹护驾之功,汉献帝封赏韩暹为大将军兼领司隶校尉,并可以假节钺。至此,韩暹实现了从一介农民领袖到汉朝大将军的转变,成为了当时的一位传奇人物。然而,好景不长,韩暹因和董承争权不和,最终在董承和曹操的联合下,被排挤出走。此后,韩暹投奔杨奉,后辗转淮南投奔袁术,继而又投靠吕布杨奉刘备诱杀后,韩暹在逃亡途中死于杼秋县屯帅张宣之手。由上观之,韩暹之所以能够从黄巾军的首领一跃成为刘协的大将军,契机便在于献帝东迁

护帝归京

公元189年(中平五年)二月,黄巾起义军余部郭泰在白波谷起兵反抗东汉朝廷,史称白波军。韩暹初为白波军手下将领,伙同杨奉、李乐胡才等,后杨奉投靠了武威郡军阀李傕

公元195年(兴平二年)七月,时在长安的汉献帝在得到把持东汉朝廷的凉州军阀李和郭汜的同意下东归旧京洛阳市,将军杨奉董承等一并同行。行至途中李傕等反悔,合兵前来欲劫回汉献帝。十一月,双方在弘农郡东涧大战,结果杨奉和董承战败,百官士卒死伤无数。

王师败绩,刘协唯有露宿在曹阳的田野中。杨奉和董承于是假装向李傕等人求和,暗地里派遣使者前去河东郡招纳韩暹、李乐、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韩暹等合军成数千骑兵前来支援,帮助杨奉、董承大破李傕等,斩首数千级,献帝车驾得以继续东进。董承与李乐护卫左右,韩暹则与胡才、杨奉、去卑断后保护献帝车驾。

十二月,李傕等再一次引军前来追赶,双方再一次大战,杨奉与韩暹等战败,百官又一次惨遭大规模的杀戮,从东涧开始四十里当中攻杀连续不断,刘协的车驾艰难到达陕州区,趁夜渡过了黄河。经河东郡大阳县时,河内郡太守张杨也加入了护卫车驾的行列。行至安邑县,献帝派遣太仆韩融弘农郡向李傕、郭汜等求和,局势得以缓和。

东奔袁术

在护送献帝期间,韩暹与杨奉、董承、张杨因相互间意见对立而变得不和。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二月,韩暹领兵进攻董承,董承走归张杨。七月,献帝的车驾终于辗转进入洛阳市,杨奉和张杨出屯护卫洛阳,韩暹和董承则留在京中守卫皇宫。八月,韩暹被刘协拜为大将军、司隶校尉,并得以假节钺

此后,韩暹居功自傲、为所欲为、扰乱朝政,董承忧虑之下秘召兖州曹操勤王。曹操于是入朝进贡,趁机奏报韩暹、张杨的罪过。韩暹惊惧,单骑投奔屯兵于梁县的杨奉,但献帝念及韩暹护卫的功劳,并没有追究韩暹的过错。九月,献帝在曹操护卫下前往许县,韩暹随杨奉自梁县出兵想要劫回献帝,但没能赶上献帝的车驾。杨奉与韩暹于是引军到川郡的定陵县劫掠骚扰,曹操不予理睬。十月,曹操出其不意突然攻击杨奉、韩暹位于梁县的军营,杨奉、韩暹失去立足之地,向东投奔袁术

叛术归布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春,袁术自称天子,派韩胤为使节,向盘踞徐州市吕布转达即将称帝的事情,同时想和吕布结成亲家。吕布听取沛相陈珪的意见,拒绝亲事,并将韩交给了曹操。袁术听闻大怒,便派手下大将张勋桥蕤等人同韩暹、杨奉合兵,率领步骑数万,分七路进攻吕布。陈珪建议拉拢杨奉与韩暹,吕布于是写信表明联合之意愿,又答应打败袁术之后,将军中钱粮全部赠与。韩暹、杨奉大为高兴,决定联合吕布,在邳州市攻打张勋等人,袁术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此后韩暹伙同杨奉在徐州、扬州市一带抄略为寇,并在吕布授意下前往抢掠刘备军的军资。不料杨奉被刘备诱杀,韩暹恐惧,想要逃亡太原市,在途中被杼秋县屯帅张宣所杀。

人物评价

刘协:“韩暹、杨奉专用威命。”

艺术形象

杨奉在小说《三国演义》出场于第13至17回,形象较历史上大致相同,初为白波军将领。杨奉与董承在东涧大败于李傕郭汜,韩暹应诏前来救驾,因功拜征东将军,后随杨奉等协助献帝东归洛阳市。献帝召曹操,杨奉与韩暹屯兵大梁,以避曹操。曹操将献帝迁往许都,韩暹与杨奉半路截击曹操但被大败。于是随杨奉投奔袁术,不久后又为吕布策反,最终因骚扰百姓为刘备诱杀。

参考资料

韩暹.韩暹.2024-09-05

韩暹.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2024-11-06

从黄巾军的首领到汉献帝的大将军,韩暹的一生有多传奇?.趣历史.2024-09-05

韩暹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袭的.微信公众平台.2024-09-05

《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武帝纪第一》.国学网.2014-05-04

《三国演义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 杨奉董承双救驾》.国学网.2014-05-04

《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郡》.国学网.2014-05-04

《三国演义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国学网.201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