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韩融

韩融

韩融(约126至196年左右),字元长,川舞阳(今属河南省漯河市)人。赢长韩韶子,刘协时大臣。中平五年(188年),融与荀爽陈纪等十四人并博士征,不至。明年,董卓废立,融等复俱公车征。初平元年(190年)六月,融为大鸿胪,奉命与执金吾胡母班等出使关东。献帝东迁,为李傕郭汜等所败,融为太仆,奉命至弘农与、汜连和,使其放遣公卿百官及宫女妇人。年七十卒。

人物生平

名显不仕

韩融出身于素有贤德之名的家庭:其父在任赢县长时,曾经因擅自开仓赈济灾民应被治罪,但当时的知府因“素知韶名德,竟无所坐。”

韩融小时候就因为“能辨理而不为章句学,声名甚盛,五府并辟。”

按《后汉书·董卓列传》中记载,韩融曾遭遇党锢之祸。

中平五年(188年),朝廷征韩融、荀爽申屠蟠陈纪郑玄等十四人为博士,皆未受命出仕。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之乱时,荀彧回到故乡颍川,当时韩融带着宗族一千多家在密县的西山避难。荀彧曾劝他们尽早远逃避祸。

入朝为官

同在中平六年(189年),董卓把持朝政,废刘辩刘辩立陈留王刘协后,听从尚书周毖等人的建议,以公车征荀爽、韩融、陈纪等人入朝为官。韩融入京后,历任河南郡大鸿胪、太仆卿。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迁都长安,京师扰乱。等到车驾西迁,公卿大多遭受兵饥,家室流散,韩融等人仅自己脱身。

袁绍山东省起兵董卓讨伐战,董卓杀掉袁绍在京师的叔父及族人,又令时任大鸿胪的韩融与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劝解山东起事的诸路军马,袁绍指使河内知府王匡杀害胡母班、王瑰、吴修,后将军袁术也杀死阴修,唯独韩融因名声德行而幸免于难。

名士陈寔去世后,时任太仆令的韩融与司空荀爽“并制缌麻,执子孙礼。”

陪献帝东迁

兴平二年(195年),李傕郭汜争斗于长安中。李傕劫持刘协刘协到自己营中并焚烧宫殿、抢动宫中御用物资;郭汜则劫持韩融与太尉杨彪、司空张喜卫尉士孙瑞等人。

同年,献帝东迁,遭到李傕、郭汜、张济追击,大败于弘农。车驾抵达曹阳,护驾的将军杨奉董承召集白波军、南匈奴救驾,大破李傕等。王师得胜后,献帝令韩融与侍中史恃前去劝解张济要心存王室;当时董承等人商议趁胜东进,献帝要等到韩融回来,再商议进退之事,董承则坚持认为应该立即前进。

献帝到达安邑县后,派韩融和史恃奉诏回到弘农向李傕郭汜、张济请和,并令张济将掠夺到的东西全部送到安邑。李傕等人答应和解,于是释放了擒获的公卿百官、宫人妇女,归还劫掠到的乘舆、器服。

去世时间

对于韩融去世时的年龄,史书中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记录:

《后汉书·荀韩钟陈列传》中说,韩融七十岁时去世;

《后汉纪校注·后汉孝灵皇帝纪下》称韩融七十多岁时仍在世;

《宋书·列传第九十三·隐逸》中说:“颖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演义传记

韩融登场于《三国演义》第13回,事迹与历史上大致相同。刘协逃到山西省后,韩融请命回到弘农,成功说服李傕郭汜罢兵,并让李傕释放百官、宫人。

李傕、郭汜劫百官。融哭拜天子,愿舍命去说二贼罢兵。二贼后从其言,放百官及宫人归。

史籍记载

《后汉书卷六十二 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

融,字元长。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声名甚盛,五府并辟。献帝初,至太仆。年七十卒。

《后汉书卷五十三 周黄申屠徐姜列传第四十三》

中平五年,复与爽﹑玄及颍川韩融﹑陈纪等十四人并博士征,不至。明年,董卓废立,蟠及爽﹑融﹑纪等复俱公车征,唯蟠不到。人咸劝之,蟠笑而不应。居无几,爽等为卓所胁迫,西都长安,京师扰乱。及大驾西迁,公卿多遇兵饥,室家流散,融等仅以身脱。

《后汉书卷七十二 董卓列传第六十二》

傕等复来战,奉等大败,死者甚于东涧。自东涧兵相连缀四十里中,方得至陕,乃结营自守。时残破之余,虎贲羽林军不满百人,皆有离心。承、奉等夜乃潜议过河,使李乐先度具舟,举火为应。帝步出营,临河欲济,岸高十余丈,乃以绢而下。余人或匍匐岸侧,或从上自投,死亡伤残,不复相知。争赴舡者,不可禁制,董承以戈击披之,断手指于舟中者可掬。同济唯皇后、宋贵人、杨彪、董承及后父执金吾伏完等数十人。其宫女皆为傕兵所掠夺,冻溺死者甚众。既到大阳,止于人家,然后幸李东营。百官饥饿,河内知府张杨使数千人负米贡饷。帝乃御牛车,因都安邑。山西省太守王邑奉献绵帛,悉赋公卿以下。封邑为列侯,拜胡才征东将军,张、杨为安国将军,皆假节、开府。其垒壁群竖,竞求拜职,刻印不给,至乃以锥画之。或酒肉就天子燕饮。又遣太仆韩融至弘农,与傕、汜等连和。傕乃放遣公卿百官,颇归宫人及妇女,及乘舆器服。

陶渊明《与子俨等书》

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历史评价

后汉书》:“少能辩理而不为章句学。声名甚盛。”“其染党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

亲属成员

父亲:韩韶,赢县县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