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857年

85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李忱大中十一年,同时也是南诏天启十八年、日本齐衡四年、天安元年以及渤海国咸和二十七年。

中国纪年

唐宣宗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大中十一年

南诏 天启十八年

日本 齐衡四年,天安元年

渤海国 咸和二十七年

历史大事

萧邺拜相

大中十一年(857年)七月五日,兵部侍郎、判度支萧邺被任命为平章事,继续担任判度支职务。萧邺,字启之,是梁长沙宣王萧懿的第九代子孙。他曾考取进士,逐步升迁至监察御史、翰林学士,后来担任衡州府(今湖南省长沙市刺史。在大中时期,萧邺被召回翰林院,随后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同年,他被授予宰相职位。李漼即位后,萧邺出任南平(今湖北省江陵市)节度使。咸通三年(862年),他转任西川节度使,面对南诏的入侵未能有效控制局势,因此在咸通五年(865年)被罢免。此后,他在山南西道(今陕西省汉中市)、山西省(今山西省太原市南部)等地担任节度使,但在任期间并无显著政绩。最终,萧邺在任职期间去世。

卢钧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大中十一年(857年)九月二十七日,太子太师卢钧被任命为平章事,并兼任山南西道(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使。卢钧,字子和,祖籍范阳,后迁居京兆蓝田。他在元和四年(809年)考取进士,再次通过书判拔萃科考试,被授予校书郎职务。历任多个地方官职,包括左补阙、给事中等。开成元年(836年),卢钧出任华州刺史安国军(今华州区)使。在岭南地区担任节度使期间,他废除了多项苛政,关注民生,廉洁公正。会昌元年(841年),他转任山南东道(今襄阳市)节度使,修建了汉水堤防,消除了境内的水灾隐患。三年后,参与平定了昭义刘稹的叛乱。李忱即位后,卢钧入朝担任吏部尚书。他还曾担任宣武、河东、山南西道等地区的节度使。在咸通年间(860873年),卢钧以太子太保的身份退休,享年八十七岁。

李承勋为泾原节度使

大中十一年(857年)十月五日,秦成(今秦安县西北部)防御使李承勋被任命为泾原(今泾川县)节度使。当时,吐蕃酋长尚延心率领临夏回族自治州(今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西南部)、陇西郡(今陇西县)的部落投降天宝,被授予武卫将军称号。李承勋觊觎这些部落丰富的羊马资源,试图引诱他们进入凤林关,居住在天水市西部,然后以谋反罪名逮捕尚延心,夺取他的财物,并将其部落迁移至偏远地区。尚延心察觉到了李承勋的意图,便谎称愿意带领部落迁移到唐朝内地,成为大唐的百姓,以消除边境的冲突。李承勋为了建立自己的功劳,对此犹豫不决。他的部将认为,如果吐蕃部落迁移到内地,朝廷可能会撤销使府,减少驻军,将秦州划归凤翔府(今陕西省),这样他们的利益就会受到影响。李承勋采纳了这一建议,于是向朝廷提议让尚延心担任河、渭都游奕使,让他继续留在原地。

容州军乱

大中十一年(857年)五月,容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容县)发生军队动乱,驱逐了经略使王球。六月二十七日,新任安南经略使宋涯被任命为容管经略使。宋涯在他的士兵中推广了忠武(今许昌市)黄头军的做法,让他们戴上黄色帽子。第二年七月,宋涯杀害了乱首都虞侯来正,并以谋反罪名向上报告。

王绍鼎卒,弟绍懿继立

大中十一年(857年)八月,成德(今河北省正定市)节度使王绍鼎去世。他是前任节度使王元逵的长子,最初担任成德节度副大使、都知兵马使。大中九年(855年),王元逵去世后,王绍鼎继承了父亲的位置。然而,他沉迷酒色,喜欢登上高楼射击行人作为娱乐,引起了士兵们的愤怒。当王绍鼎生病去世时,军中推举了他的弟弟、节度副使王绍懿。十四日,朝廷任命王绍懿为成德留后。

遣使迎罗浮山道士轩辕集

李忱晚年对道教颇有兴趣。大中十一年(857年)十月,派遣使者前往罗浮山(今广东省博罗县境内)迎接道士轩辕集。右补阙陈嘏等人上疏劝阻,但宣宗并未听取意见。次年正月,轩辕集抵达长安。宣宗召见他并询问长生不老的方法。轩辕集回答说,只要君王放弃欲望,遵循道德,就能自然而然地获得幸福,不必刻意追求长生。轩辕集在长安停留了一个多月,坚持请求返回山中,宣宗同意了他的请求。

史料记载

宣宗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下大中十一年(丁丑,公元857年)

出生

崔致远,字孤云,后改字海云,新罗金城(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市)沙梁部人,庆州崔氏的始祖,诗人。

逝世

郑朗,字有融,唐朝官员,李忱年间拜相。

大彝震,是渤海国第十一代君主,在位期间830年至 857年,大仁秀的孙子。

参考资料

萧邺.國學迷 .2024-11-02

卢钧.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2024-11-02

尚延心智留河、谓(资治通鉴卷二四九之十).搜狐历史.2024-11-02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