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大云寺位于山西省故城镇。原称严净寺,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今名。清嘉庆末(1820年)大修,保持原建筑风格。
简介
武乡县大云寺南向,二进院,主要建筑有戏楼、钟鼓楼及南殿、正殿、角殿、配殿等。正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八,殿内仅有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保存了部分宋代结构和金元修时的手法特征。南殿五间,为观音菩萨殿,其建筑也具有金元遗风。其余建筑清代重修,保存较好。
历史
始建年代无考证,《新修大云寺记》载"残碣有河清四年(563年)……寺旧名严净,易今名者,宋治平元年(1064年)",清嘉庆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796--1850年)重修,现存主体建筑正殿(大雄宝殿)为金朝原建筑,面阔五间,开间明五暗四,进深八椽,殿内采用减柱法,仅用内柱三根。梁架简略,用材硕大。前檐斗拱六铺作重拱计心造,无补间铺作。整座建筑金代风格十分鲜明。其余各殿经清代重修,仅保留少许金代风格。
相关资料
大云院,位于武乡县城西25公里之故城镇。这里远山环绕,一马平川,春秋时为蔡皋狼之地,汉为涅氏县治所。大云寺就建于故城镇中央。
纵观整个大云寺布局,有正殿一宇,系该寺主建筑。此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殿顶为单椽悬山式,当地人以及有关文字均称此殿为“三清殿”。盖“三清”系道教太清、乙清、道清统称,大云寺为佛寺,不知佛家亦有称"三清"者乎?正殿两侧各有耳房一间;寺院西面有殿宇五间,为十殿阎罗;东面有殿宇五间,为十八罗汉殿;南有殿宇五间,为观音菩萨殿。此寺殿宇气势宏伟,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据拔贡程林宗于清爱新觉罗·旻宁元年冬撰附碑记《新修大云寺记》云:“大云寺者,镇之佛寺也,相传为旧县治所。代远年湮,无从征信,惟残碣有唐朝河清四年等字,余则漫矣。寺旧名岩净,易今名者,宋治平元年时也。都人士拟修者久之,爱新觉罗·颙琰庚辰始金从事,内至殿楹,外至门宇,拆者半而补者半,凡丹垩藻绘,靡不维新是图……”
根据这段文字记载,大云寺始创之年,因"代远年湮",已不可考。该寺原名岩净寺,至北宋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更名为大云寺。在清朝嘉庆庚辰年(即嘉庆25年,公元1820年)曾经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于次年,即爱新觉罗·旻宁元年冬勒碑铭志。然而,碑记中"唐朝河清四年"所记不详。查唐代并无"河清"年号,历史上以“河清”作年号者,唯北齐成帝齐武成帝。所以,这段文字是否应理解为"河清……大唐"更为准确一些?。
大云院因其建筑年代久远,建筑风格独特,保存较为完好,曾受到专家的高度称赞。1980年8月1日,被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经专家再次评审,被提升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国家拨巨资加以全面维修,现修葺工作进展顺利,不日将以崭新面貌,向游人开放。
参考资料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1-26
探访千年古刹大云寺:曾为粮库 今展新颜.百家号.2023-11-26
武乡县大云寺.中国华夏文化遗产网.2023-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