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秦始皇帝大传

《秦始皇帝大传》是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为安作璋孟祥才

内容简介

《秦始皇帝大传》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指导,采用传记形式,对秦始皇帝的一生功过是非进行了深入的述评。书中探讨了秦始皇如何在千年机遇中成为统一中国、建立显赫功业的时代骄子,以及他的智慧、谋略、勇毅、才干以及好大喜功、刚戾自用的品格如何给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同时,书中也揭示了秦始皇帝的暴虐和愚蠢的政策措施如何导致了这个看似坚不可摧的帝国的崩溃。通过秦始皇帝及其帝国的兴亡历程,历史展示了“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真理,时代以不可移易的铁的规律呼唤和创造顺应潮流的英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将那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英雄抛向死亡之海,使人们看到了历史辩证法的冷酷与无情。

相关介绍

秦人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它的首领只是从秦非子开始才从周王那里获得封邑。以后,由于周朝与西戎的关系日趋紧张,而与西戎长期杂处的秦人恰恰成为阻止戎人侵扰的重要屏障。这样,他们便越来越受到周王室的重视。姬静继位后,秦仲被任命为大夫,率领秦人征伐西戎,最后死于战斗中。宣王给他的五个儿子七千兵马,继续与西戎作战,取得重大胜利,将其控制区扩大到西犬丘(今甘肃天水,礼县间),庄公也被任命为西垂大夫。

秦人真正立国,取得同齐、鲁、晋、燕、宋、楚等诸侯国同等的地位,是在秦襄公时期,其契机是西周亡于犬戎和周平王东迁洛邑。襄公是庄公的次子,在史书上连名字也没留下来。他的哥哥名世父,本应作为太子承袭庄公的爵位,但他激愤于西戎杀死祖父,故倾全力伐戎,自愿将太子之位让予襄公。公元前778年(姬宫湦四年),庄公在位四十四年后死去,襄公继位。此时,中国的历史发展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转折。

根据史学界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夏、商和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一千三百多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以锄耕农业、青铜器和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的文明。然而,这个文明在西周后期已走向没落。一方面,随着各级奴隶主贵族的日益腐败,使奴隶和平民所受的压迫与剥削不断加剧,致使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奴隶和平民以怠工、逃亡与武装起义等形式进行的反抗斗争也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因财产和权力的分配引发的奴隶主贵族的内部斗争也日甚一日。这个斗争,既表现为周朝在王位继承上的争斗,又表现为周王室与诸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国彼此间的明争暗斗。与此同时。中原的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戎、狄的矛盾也不断加深,彼此间为争夺土地和财富而进行频繁的战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