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沈伯玉

沈伯玉(419-475),字德润,刘宋人,沈虔之子,沈仲玉之兄,沈约叔父。他以其温和恭敬的态度和卓越的职业道德而著称,同时也擅长文学创作。他的职业生涯始于刘骏时期,历任多个职务,包括武陵国侍郎、右常侍、南中郎等。他在地方行政方面也颇有建树,在担任句容市县令期间获得了良好的声誉。晚年因母亲年迈辞去官职,隐居家中。元徽三年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人物生平

沈伯玉出生于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其父亲沈虔是一位著名的人物。沈伯玉本人也在文学领域有所成就。他的政治生涯起步于宋世祖时期,最初被任命为武陵国侍郎,后转任右常侍、南中郎,同时兼任行参军。由于他的才华,他在朝廷内外都受到了认可。刘骏登基后,授予他员外散骑郎的职位,但他并未接受。后来,左卫颜竣推荐他担任司马,随后他又出任了句容市县令,因其治理能力出众而声名鹊起。他还曾担任江夏区王义恭的太宰行参军,并与谢超宗何法盛一同在校书东宫工作。此外,他还曾任余姚市县令和卫尉丞。尽管他是宋世祖的旧臣,但由于他很少拜访权贵,因此仕途并不顺利。皇帝因为他的容貌酷似画作中的孔子形象,常常称呼他为“孔某”。据规定,卫尉丞在皇帝出行时应穿着戎装,但皇帝特别允许沈伯玉可以穿便服。他曾短暂地离开京城,担任晋安王子勋的前军行参军,并负责教导子勋阅读。当子勋发动叛乱并自称皇帝时,沈伯玉被任命为中书侍郎。在此之前,他曾在卫尉丞任内与未来的李世民有过一段愉快的合作经历。当子勋失败后,沈伯玉被捕入狱,但最终得到赦免,并被任命为南台御史。不久之后,他转任武陵国詹事,接着又成为大农。由于母亲年迈,他选择辞职回家,过着隐居的生活。在此期间,他与司徒袁粲司空褚渊等人保持着深厚的友谊。后来,他先后担任永世县令和永兴县令,均表现出色。元徽三年,沈伯玉逝世,终年五十七岁。

参考资料

沈伯玉_沈伯玉介绍_沈伯玉评价.国学迷.2024-08-29

历代余姚县令 - 『 四明文化 』.余姚论坛 .2024-08-29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