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瞻斗为韩哀侯迁徙新安后第十六世传人, 字星范, 号个园 , 生于爱新觉罗·旻宁十三年(1833)四月十三日。
人物生平
据《韩氏族谱》记载, 庙头韩氏为北宋名将韩琦后裔, 宋时, 韩姓居住安阳相州, 后避金乱徙山西洪洞, 明洪武初移徙新安县。清康熙, 韩瞻斗的十世祖锡中戊戌科亚元(举人), 官授许昌市学正 , 补鄢陵县教谕。十一世祖韩睿(浚), 为康熙年间拔贡, 康熙壬午科副魁举人。祖父生, 父太学生。韩瞻斗为韩氏迁徙新安后第十六世传人, 字星范, 号个园 , 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四月十三日。受书香门第的薰陶影响 , 韩瞻斗先生三四岁时即喜欢学字背诗, 入私塾不数年即遍通六经, 为文“清真雅正”, 同治庚午(1870)乡试中式第五名举人。同治十年辛末(1871)年中三甲第 174 进士, 初以知县叙用 , 后改任教职, 同治十三年因父丧丁外艰 , 光绪二年服阕后授汝宁府教授 , 未逾年以母忧又去任 , 在丁忧期间 , 主讲南湖及川两书院, 并在庙头村韩擒虎庙内创建方阳书院, 招收新、渑、宜、洛各地塾师、痒生员到此进修。光绪六年起复授怀庆府教授, 任职十八年 , 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十月二十四日卒于任所。
主要成就
学识·藏书
韩瞻斗先生一生不喜积财 , 读书为文之外 , 别无所嗜, 卒之日无馀资 , 所遗子孙后世者, 唯数千册书籍而已 , 前面所说 , 这批书籍是韩姓人家族历十余代人四百余年的购置或抄写保存下来的。所存书籍收集丰富 , 除了儒家的四书五经之外, 其它还有史、子、集等, 同时还有韩哀侯前人著述 , 经韩瞻斗整理的。
韩瞻斗一生潜心研究《周易风水》 , 他在家丁忧期间, 曾在来知德(字矣鲜, 号塘)的《周易集注》的基础上集多家学说为《易说》一书 , 此书对研究周易之学别具心裁, 很有学习参考价值。
创办学校
光绪二年服阕后授汝宁府教授 , 未逾年以母忧又去任 , 在丁忧期间 , 主讲南湖及颍川两书院, 并在庙头村韩擒虎庙内创建方阳书院, 招收新、渑、宜、洛各地塾师、廪痒生员到此进修。
人物评价
先生虽然生长在封建时代 , 但由于饱读群书, 对于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陋规陈俗漠然不顾, 他奉养双亲至孝 , 但在治父母丧事时皆未为追荐亡灵所惑 , 不用道士和尚做斋醮, 在任职怀庆府教授期间 , 学署院墙年久塌, 将命工修, 有术者言大将军在此方 , 不可轻动 , 否则不利于主事者。韩瞻斗先生说: “即是宪书(历书)年神方位图大将军在某方, 盖指天地言耳, 其家家有一大将军乎? 即曰千江有水千江月, 亦满一年乃周一方, 如本年在正南, 春夏在东南 , 秋冬又当在西南也, 只夏秋之间一时为然 , 非必如宪书图位, 去年正东, 一交本年即骤转正南。且神而有灵 , 当亦不远于人情 , 此墙倾在旦夕 , 即神应亦谓当修, 万无神之所在, 反喜颓败而恶完好之理。”竟兴工筑修。又在学署院之偏东有老榆树一株, 风折压屋,先生恐树倒屋塌伤人 , 招工伐除, 左右皆力阻不可 , 谓其上有神仙居住。先生淡淡地说:“果有神仙 , 世间无数高楼大厦不居而栖此树若鸟纲乎!”竟伐除之。于此数事可见其秉承儒教 , 学宗孔孟不为异端邪说所蛊惑的正统思想倾向。
轶事典故
韩瞻斗虽非显宦 , 然读书明理 , 处处以孔孟之道自律, 尤以名节为重。在主讲学院期间, 尝有三生各奉修仪十金, 求列门墙, 因其为学不力, 终岁学业不进, 期终韩瞻斗退还三人修金以愧之, 在丁母忧期间,曾设帐于新安某村, 教授生徒。有富人葬母, 慕其进士大名, 奉巨金二百两 , 求其为其母点主。韩瞻斗以素不相识辞。中间人王先生对他说:点主之事, 不过往返一日之劳 , 远胜一年砚田笔耕 , 君何以辞 ? 韩先生答曰 :“困苦事小 , 廉耻事大, 我不知其家世如何, 设有辱没清白, 岂不见笑于人。”在任汝宁府教授期间, 临颍县邀其校阅生员试卷 , 有人以厚重的贽礼 , 拜其门下谋求名列榜首 , 先生乃峻为辞拒, 秉公阅卷,不为资财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