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飞英街道

飞英街道,隶属于吴兴区,介于东经120°05'49"~120°07'16",北纬30°51'49"~30°52'45"之间,位于吴兴区中部偏北,东与八里店镇相接,南方与月河街道相邻,西与爱山街道相连,西北与凤凰街道、龙泉街道隔龙溪港相望,行政区域面积1.97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飞英街道总人口为30143人,辖8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塔下街社区广场后路17号。

2011年,飞英街道财政总收入638.31万元,比上年增长负5.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8.72万元,比上年增长负2%。人均财政收入228元。

历史沿革

1949年:属爱山镇。

1951年:5月建制为第四镇。

1954年:改称第四街道。

1958年:和第五街道合并为“五街”。

1962年:与“五街”分设,称第四街道。

1970年:改称“红星街道”。

1971年:复称第四街道。

1981年:全市地名普查中更名为飞英街道。因境内有古迹飞英塔而得名。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辖塔下街、米行街、竹翠园、新华苑、吉山四、吉北、墙壕里、余家漾8个社区;下设217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飞英街道辖8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塔下街社区广场后路17号。

飞英街道区划详情

人口

截至2010年末,飞英街道总人口为31621人。

截至2011年末,飞英街道辖区总人口2800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6435人,城镇化率94.4%。另有流动人口1267人。总人口中,男性13789人,占49.2%;女性14214人,占50.8%;14岁以下2744人,占9.8%;15~64岁21562人,占77.0%;65岁以上3697人,占13.2%。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7953人,占9.8%;有回、满、壮、布依族、瑶等7个少数民族,共50人,占0.18%。其中回族1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0%;满族11人,占22.0%。2011年,人口出生率7.36‰,人口死亡率4.39‰,人口自然增长率2.97‰。

经济

工业

2011年,飞英街道工业总产值0.05亿元,比上年增长7.4%,工业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的0.6%。

商贸

截至2001年末,飞英街道有商业网点92个。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3.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5亿元,比上年增长8.5%。2011年,进出口总额157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6%。其中出口1574万美元,主要产品有纺织品、服饰丝绸等。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飞英街道有幼儿园5所,在园幼儿924人,专任教师74人;小学2所,在校生2047人,专任教师11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314人,专任教师11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教育经费达60.9万元,比上年增长4.1%;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5489万元,比上年增长5.2%。

文化事业

文化艺术2011年末,飞英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23个,会员508个;公共图书室8个,藏书6000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飞英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3个,固定资产总值3.97亿元。专业卫生人员695人,其中执业医师280人,执业助理医师6人,注册护土349人。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4.59万人次,住院手术13227人,出院病人34392人。20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653/10。

社会保障

2011年,飞英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4户,人数144人,支出54万元,比上年增长20.5%,月人均313元,比上年增长51.7%;城市医疗救助3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农村医疗保险144人次,共支出3.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1万元。2011年末,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441人,比上年末增加30人。

交通

辖区内有人民路,北街,环城北路、益民路等七条道路和紫城巷,塔下街,眠佛寺街等巷弄56条,纵横交错,连接贯通。

人民路是主要街路之一,纵贯市区中心,北自城北大闸以正南方向直指骆驼桥西侧,与红旗路交接,越桥与东街相接,东通北街,此路筑于1958年,在原太和坊、雀杆下、霸王门街三段狭小的街面基础上拆除东侧旧房屋,填平古运粮河扩建而成,全长1193米,宽24米,此路南段是商业区。

人民路北段原霸王门街,旧有湖州市城北正门之霸王门。据明万历《湖州府志》记载。“西楚霸王庙,旧在郡北弁山,名项王庙以祀羽,梁天监(公元502年—519年)末,太守萧琛始建于州治北,今郡城之奉胜门有祠,号日霸王庙,其城门俗呼霸王门。”霸王门之名一直沿用至今。庙早毁无遗迹。

北街是一条古老街道,北起临湖门外之临湖桥与环城北路相接,向西南延伸至骆驼桥,全长702米,宽6米,分称有上,中,下三个街段名。1966年曾改名为工农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旧式石板路面,坎坷不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铺沥青路面,系城区主要街道与商业区。

环城北路原是旧湖州市东北一段城墙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城墙塌废,阻塞交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拆除废城墙,朗平路基,铺填石块,灌浇沥青,成为平坦的林荫大道。

主要景区

府庙

湖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景泰五年(1454年)重修。明成化十年(1474年)劳钺任湖州知府又重修。以后又经过多次重修。辛亥革命后,军阀割据时曾拟拆除,民众力争,改为“劳公祠”。劳在湖时曾修《湖州府志》,且颇有功绩,以纪念明知府劳钺。现尚存大殿,保留明代建筑式样。

飞英塔

飞英塔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有内外两座,内石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860年~874年),外罩砖木结构之塔,始建于宋初开宝年间(968年~976年),历代累有兴废。塔形七层八角,高有30余米,塔有廊板扶梯,可上塔顶。其左原有飞英塔院,内有横卧大佛,院外直街名为眠佛寺街,塔前称塔下街。

相关事件

为了整治路面停车管理秩序,飞英街道成立了整治工作小组,在2024年年初签订责任状。由执法中队长、交警中队长、街道城管办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制定工作方案,按月考核。目前已完成整治小组的筹备工作,于4月底前完成考核方案的完善,5月1日后正式考核。

2024年,为保障辖区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不发生电动车进入电梯而引发火灾亡人事故,飞英街道应急管理中心对辖区还未安装“阻车”系统的新华府、和园、现代广场三个高层建筑小区安装86台电梯“阻车”系统,实现辖区高层建筑安装电梯“阻车”系统全覆盖。

参考资料

飞英街道.湖州市.2024-04-18

河南工人日报数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