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俨

高俨

高俨(558年-571年),字仁威,景县人,北齐武成帝高湛的第三子,后主高纬之弟,谥号为楚恭哀帝。

高俨他聪敏机警,敢作敢为,自小就受到北齐武成帝高湛的宠爱。先后被封为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御史中丞、大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公元569年,高俨被改封为琅琊王。彼时,北齐大臣和士开利用搜刮来的钱财,广修府第、雕梁画栋。公元571年,高俨联合冯子琮发动兵变,诛杀权臣和士开。高俨欺骗领军厍狄伏连,叫他捉拿和士开。次日,和士开被引进了治书侍御厅,由高俨所派的人马将他处死。

高俨发动兵变后。后主高纬亲自带兵来到千秋门,将高俨拿下。高俨被软禁于宫中,他受到了太后的照顾和保护。陆令萱祖珽等人鼓动后主处死高俨,以绝后患。随后,后主以与高俨一起外出狩猎为借口,瞒着太后将高俨召出,并将他赐死,年仅14岁。后葬于邺城遗址西(今磁县南)。

人物生平

早年受宠

高俨,生于公元558年,齐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公元564年,被封为东平王。武成帝禅位于后主后,他先后被封为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御史中丞、大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他聪敏机警,善于辞令,敢做敢为,深受武成帝钟爱。武成帝欲废黜后主,改立他为帝,便一再提高他的爵位官职,并命他登含章殿视事,让王公大臣,包括他的叔父们,都要以下属身分拜见他。高湛外出巡视,高俨去为他送行,送到半路的时候高湛还不舍得让高俨回去,干脆带着他一起到了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然后才让高俨返回邺城遗址。高俨所用器具玩饰,都与高纬高纬相同,所需全由官给。如果有新奇的东西后主先得,而高俨没有的话,属官及工匠必然获罪。公元569年,高俨被改封为琅琊王。彼时,北齐奸臣当道,大臣和士开利用搜刮来的钱财,广修府第、雕梁画栋。高俨对和士开、穆提婆等人胡作非为,非常气愤。在一次在上朝的时候,高俨就大声问责和士开。后和士开等遂进谗言,他们游说后主,让高俨到邺城的北宫居住,规定他每天只须上朝一次,不让他随时面见太后和参与政事。

高俨被任命为太保,保留了御史中丞和京畿大都督的职位,其他职务被免去。和士开等人认为,北宫有武库,高俨又掌握京畿的兵马,于是就准备把高俨外放,然后夺取他的兵权。治书侍御史王子宣,与高俨的亲信、开府仪同三司高舍洛,中常侍刘辟疆,劝高俨道:“殿下被疏远,正是因为被和士开诬陷,怎么能再从北宫进入地方呢?”高俨认同他们的意见,准备除掉和士开。冯子琮准备废掉高纬而立高俨为帝,他劝高俨行动。

发动政变

公元571年,高俨联合冯子琮发动兵变,诛杀权臣和士开。高俨指使治书侍御史王子宜上章弹劾和请求惩办和士开。冯子琮将此奏章和日常公文混在一起送呈后主,后主却看也没看就全同意了。高俨欺骗领军厍狄伏连,称他奉皇上之旨,命厍狄伏连带兵逮捕和士开。厍狄伏连信以为真,就安排50名兵士埋伏于神兽门外。次日早晨,和士开上朝来宫,王子宜拦住他,并拿出一张纸来晃了一晃,说:“皇上有敕,命你等候。”厍狄伏连就引和士开进了治书侍御厅,由高俨所派的人马将他处死。高俨原只想杀和士开一人,但参与兵变的其他人却坚持要把陆令萱(后主奶娘)穆提婆等一班弄权的奸佞也除掉,他们准备推翻高纬,另立高俨为帝。高俨只得带着兵士三千余人,屯于干秋门外,要求交出陆令萱。后主派刘桃枝率领八十名卫戍军前去召高俨,刘桃枝见到高俨后就下拜。高俨命令把刘桃枝反绑起来,准备杀掉他,禁卫军逃走。高纬又派冯子琮召见高俨,高俨不接受,表示乳母陆令萱前来迎接,他就会入内觐见。后主又派亲信韩凤传召高俨。事不过三,高俨准备入宫。这时,刘辟疆拉着他的衣服,劝道:“如果不杀穆提婆母子,殿下不能入内。”广宁王高孝珩高延宗高延宗从西边赶来,问:“为什么还不进入?”刘辟疆回答道:“兵少。”

后主看到事态严重,急召大将军斛律光护驾。斛律光步行在前引路,派人出去宣布说:“大家(皇帝)来!”高俨的部属果然惊骇得一哄而散。高纬骑马在桥上,遥呼高俨。这时,高俨已经呆若木鸡,斛律光近前,对他说:“天子的弟弟杀死一个人,何苦如此!”斛律光伸手拉起高俨的手,强行前进。斛律光替高俨说情道:“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行为草率,等长大了自然不会再这样了,请宽恕他的罪行。”高纬抬手抽出高俨的佩刀,用刀柄乱敲高俨的头,几次准备杀了他,但过了好一会儿,又把他放了。高纬命抓捕了厍狄伏连、高舍洛、王子宜、刘辟疆和都督翟显贵,在后园把他们肢解,然后把尸体丢到了大街上。高纬准备杀光高俨府中的文武官吏,斛律光劝道:“他们都是权贵子弟,诛杀了他们,恐怕会人心不安。”于是高纬按他们的罪行大小,分别治罪。胡太后责问高俨为什么这么做。高俨表示是冯子琮教他这么做的。胡太后大怒,派使者用弓弦勒死了冯子琮。

被害身亡

兵变失败后,高俨被软禁于宫中,起初受到了太后的照顾和保护,凡饮食必由太后亲自尝后才让他食用,以防不测。陆令萱和宠臣何洪珍都劝高纬杀死高俨。高纬犹豫不决,就把祖珽请来问计。祖斑说:“周公管叔季友鸩庆父。”后主便将高俨迁居太原市,并派右卫大将军赵恒去杀他。赵元侃因誓死不从、被贬为河南省刺史。同年九月,后主以与高俨一起外出狩猎为借口,瞒着太后派人在四更天召高俨出门,并将他拿下。高俨被刘桃枝以袂塞其口,反袍蒙头负出,劫持至大明宫杀死,年仅14岁。后葬于邺城遗址西(今磁县南),谥楚恭哀帝。

人物影响

北齐后期发生的琅琊王高俨政变,对北齐后期的政治走向有着很深远的影响。这场政变琅琊王高俨及其属下的被杀告结束,极大地震撼了高纬的心理,促进了北齐政治进一步落入恩倖势力手中,加深了北齐王朝的腐败。在这场政变之后,以北齐后主为核心的北齐王朝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被北周所吞灭。

人物关系

参考来源:

相关典故

肠肥脑满

脑满,指肥头大耳,肠肥,指大腹便便。形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样子。该成语典故出自《北齐书·琅邪王俨传》:“执其手,强引以前,请帝曰:‘琅邪王年少,肠肥脑满,轻为举措,长大自不复然,愿宽其罪。’”说的是高俨兵变,斛律光拉着高俨向皇帝高纬谢罪的话术。斛律光说:“天子的弟弟杀掉一名奴才,没什么大不了的,何必惊慌!琅邪王年纪尚少,终日肠肥脑满,养尊处优,做事鲁莽,长大后自然就不会这样了,请皇上宽恕他。”

不惧疼痛

高俨常得咽喉病,医生为他扎针,他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白马佛塔

邺城遗址北边有白马佛塔,是石虎专为澄公建造的。高俨打算整修一遍佛塔。女巫进谏说:“若是整修此塔,邺城就要失去主人。”但高俨不听,翻修到佛塔第二层时,出现了一条几丈长的白蛇,很快地爬走了。几十天后,高俨就政变失败了。

人物评价

唐代李百药在《北齐书》中评价高俨为:“临沂市虽无师傅之资,而早闻气尚。士开淫乱,多历岁年,一朝剿绝,庆集朝野,以之受毙,深可痛焉。然专戮之衅,未之或免,赠帝谥恭,矫枉过直,观过知仁,不亦异于是乎?”

参考资料

北齐武成帝高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5-03-26

北齐后主高纬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5-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