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大渡河峡谷及两侧支沟峡谷、大瓦山玄武岩平顶山地貌景观为主,辅以冰川地貌遗迹景观、彝族体验的山水型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位于四川省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接壤部位。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横断山脉北段东缘,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最高峰大瓦山海拔3222米,大峡谷最低出口处海拔仅580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拥有植物153科648属1751种,各类脊椎动物5纲26目85科208属314种。公园划分为金口河园区、汉源园区、甘洛园区三个园区,总面积为85.10km2。2001年4月,大渡河大峡谷申报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工作正式启动。同年12月,公园正式被批准为国家级世界地质公园。2002年2月,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在北京正式授牌。2005年,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之一。2010年6月29日,公园在汉源乌斯河镇大渡河畔正式揭碑开园。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可以有效地保护该区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支柱,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从而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历史沿革
2001年4月,大渡河大峡谷申报建立国家地质公园的工作正式启动。2001年8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建立省级地质公园。2001年12月,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评审,大渡河大峡谷正式被批准列为第二批国家级地质公园。2002年2月,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在北京正式授牌,被誉为“地质天书、旷世幽谷”。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联合国内34家媒体,举行“选美中国——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大渡河大峡谷名列“中国最美十大峡谷”第八位。2008年,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启动揭碑开园实施方案编制工作。2010年6月29日,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在汉源乌斯河镇大渡河畔正式揭碑开园。2013年,公园启动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重新编制工作。2015年8月20日,规划通过评审并相继在公园所在地区颁布实施规划后的公园面积90.40km2。2021年国家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后,根据生态红线调整,公园报上级部门审批面积为85.10km2。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跨三个市州,位于四川省金口河区、雅安市汉源县、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接壤部位,其范围介于北纬29°15′02″~29°22′20″;东经102°54′57″~103°02′36″,总面积85.10km2。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四川省西南部,北距成都市220km,距乐山市115km,距甘洛县47km,西南距汉源46km,距金口河城区仅15km,距峨汉高速公路金口河下站口2km,乌斯河下站口7km。
气候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分布地之一的汉源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高地寒冷,河谷炎热,雨量偏少且不均,气候垂直变化大,年均气温22℃,无霜期300天,日照时数1450小时,年活动积温5844.7度,年均降雨量741.8毫米。
地质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一级构造单元属上扬子古陆块,二级构造单元属于康滇前陆逆冲带东缘和四川前陆盆地西缘交汇部位,三级构造单元属康滇基底断隆带北东缘和峨眉山市断拗南西缘接合部位。前震旦系基底及盖层地层均有出露,地层产状普遍平缓,褶皱、断层广泛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公园地层大除了石炭系缺失外,地层发育相对比较齐全。地层从元古界的扬子板块结晶基底,到至新生界第四系的地层均有出露。区内不同区块的地层发育及其组合均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在地层发育上显示出既有共性又有差异的特征。前震旦系:为古老褶皱基底,厚度>5000 m,岩性为一套变质程度较低的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盐岩、陆源碎屑岩。震旦系:下统主要为一套陆相基性一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角度不整合于前震旦系峨边群之上。上统为一套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寒武系:为一套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奥陶系: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含三叶虫、棒形孔笔石、腕足等生物化石。志留系:为—套黑灰色耙笔石页岩,中、上部为灰、深灰色陆源碎屑岩及碳酸盐岩,产丰富的笔石、腕足、三叶虫、珊瑚等生物化石。二叠系:下部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后者产丰富的腕足、珊瑚等生物化石,上部为陆相基性火山岩及湖泊沼泽环境的细碎屑岩。第四系:主要分布于大渡河沿岸及支沟一带,侵蚀不整合于下伏老地层之上,成因有冲积、洪冲积、残坡积、崩积与地滑堆积。
地形地貌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大凉山北缘,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构造侵蚀中高山区,由于地质构造及流水的强烈切割影响,形成沟谷纵横山势雄浑陡峻,高差悬殊的以大渡河峡谷为主的高山峡谷地貌,其最高峰海拔3236m,最低海拔590m,最大谷深2646m。
水文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世界地质公园内的大渡河属于岷江流域,从西向东横穿了地质公园南部。主要水体有墨池、长寿泉瀑布、飞泉瀑布、东河瀑布、西河瀑布、老昌沟小瀑布、北极熊沟瀑布等。
生物多样性
植物资源
公园地处川南山地向川西高原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地质地貌、土壤、气候等自然要素均处于过渡区。区内地形复杂,气候立体特征明显,森林植被垂直带谱保存完整,生物资源丰富。区内植被不仅垂直带谱明显,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特点,植物种多样性也很丰富,拥有各种植物多达153科648属1751种,其中蕨类植物23科43属97种,裸子植物4科11属20种,被子植物门126科594属1634种。大型真菌237种,隶属2个亚门5纲15目38科107属。植物中属国家Ⅰ级保护的有红豆杉、银杏、珙桐;国家Ⅱ级保护的有油麦吊云杉、连香树、水青树、西康玉兰、香果树5种。
动物资源
公园保护区内昆虫被鉴定有656种,隶属12目109科457属。有各类脊椎动物5纲26目85科208属314种。其中鱼类2目4科11属16种;两栖动物2目6科10种;爬行纲1目3科5种;鸟类11目47科223种;哺乳类6目23科54种。
公园有国家I、II级保护兽类11种,占分布兽类的22.22%。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的兽类有豹和林麝共2种,占四川省有分布的国家I级兽类的30%;II级保护的兽类有猕猴、藏酋猴、小熊猫属、金猫、熊瞎子、豺、鬣羚、斑羚属、黄喉貂等9种,占四川省分布的国家II级兽类的36%。国家I、II级保护鸟类有20种,占分布鸟类的8.97%,其中国家I级保护的鸟类有四川山鹧鸪、金雕、猎隼及绿尾虹雉4种,占四川省分布的国家I级鸟类的23.08%;国家II级保护的鸟类有苍鹰、雀鹰、白尾鹞、白腹鹞、红隼、游隼、燕隼、普通鵟、黑鸢、长耳鸮、灰林鴞、斑头鸺鶹、领鸺鶹、血稚、红腹角雉、白腹锦鸡、勺鸡等17种,占四川省分布的国家II级鸟类的22.37%。动物中属中国特有的鱼类12种,两栖动物10种,爬行纲3种,鸟类10种,兽类18种,总计有53种。
景区布局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划分为金口河区园区、汉源园区、甘洛园区三个园区,金口河园区的行政区划属金口河区,面积49.20km2,占公园面积的54.42%;汉源园区的行政区划属汉源县乌斯河镇,平面形态呈三角形,面积21.85km2,占公园面积的24.17%;甘洛园区的行政区划属甘洛县乌史大桥镇,平面形态呈弧形带状,面积19.35km2,占公园总面积21.40%。
重要景点
汉源湖
修建在大渡河上的瀑布沟水电站,让大渡河水位抬高,形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汉源湖。沿大渡河顺流而下,湖面越来越窄,两岸的高山越来越陡峭,峡谷的“V“状形态也越来越明显,直到抵达乌斯河镇,就算是正式进入这段长26公里的峡谷了,从这里开始河流、公路、铁路将一直并行直到金口河区。
深溪沟大桥
虽说有公路穿行在峡谷中,可由于山势陡峭部分极为险峻的地段,谷底全被河面占据,公路只能用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存在。
在乌斯河到深溪沟段,有一座深溪沟大桥,过桥以后却并无路,只有一条隧道,形成了峡谷中一个桥隧相连的景观。
水上公路
在峡谷的金口河段,有几段公路只能用桥梁的方式修建在河面上,被誉为“水上公路”,吸引了众多人前来打卡。
关村坝车站
成昆铁路全长1090.9公里,全线有桥梁991座,隧道427座,桥隧比达到了41.6%,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地下铁路。由于地形限制,沿线122个车站中有42个不得不全部或部分建造在桥梁上或隧道里,其中位于大渡河峡谷中的关村坝站就是一个建在隧道中的“洞中车站”,位于大渡河峡谷金口河区入口处的金口河站则是一个建在桥上的“空中车站”。
铁道兵博物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博物馆,位于成昆铁路关村坝火车站附近,是中国唯一一座以铁道兵为纪念主题的博物馆。铁道兵博物馆是建筑与设施类人文景观综合体亚类文化教育科技体育活动场所。主展馆以“梦幻的记忆”作主题,在建筑型体上采用具有动感的螺旋型形体设计,并在入口处引导弧形墙上插入无数个钢钎;主展馆在内部空间设计上采用梦境虚幻时空来体现历史的痕迹,参观者进入铁道兵博物馆后就进入历史的当年,在过去的艰辛岁月中参观和了解这些英烈及在世的铁道兵勇士。
洛俄阿莫深谷
洛俄阿莫深谷纵深8000余米,谷深1000余米,谷底狭窄处不足6米,谷底最宽不足20米,有许多段还由灌木和乔木形成自然“天桥”,就因为狭窄,山崖上突兀的岩石塌下去还形成了一座自然“天桥”。谷内的峭壁之上栖息着许多珍稀动物,有体形特别大的猴子、岩羊、岩羚、熊瞎子和锦鸡等保护动物,谷内突兀狭窄台地上生长着许多珍稀植物,在石圈子村还盛产五彩水晶奇石。
开发与保护
保护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内重要的地质遗迹、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大力挖掘其科学内涵,进一步凸显公园的科普、科学价值,增强其趣味性。
有效保护公园内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资源和珍稀动植物资源,使其得到合理地开发利用;世界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健全、管理队伍稳定、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科研条件、公园的管护能力和旅游开发达到一定水平;完成园区的产业结构的调整,生态旅游获得较大发展,带动社区经济较快发展,并为公园提供稳定、充足的保护资金;使公园在国内外的影响进一步加大。
开展公园建设,将公园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成为集“峡谷体验、攀岩探险、大渡河水上游览、生态观光与地学科考、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最终建设成国内、国际知名的以峡谷为主题的地质公园旅游目的地,有效地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
相关文化
彝族村民
世代居住在峡谷深处的彝族村民,依靠垂直的天梯与外界联系,峡谷内许多胜景也就因此至今还鲜为人知。由于特有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民族风气,特别是二坪村彝族,他们擅长用歌声表达思想,上山砍柴、地里劳动、家中推磨、休憩等都有很合时宜的歌曲,他们的歌声优美,衣著也很特殊有蒙古族服饰的特色也有浓郁的彝族韵味。
交通
航空
游客前往旅游区的航空交通主要为的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十三五期间,乐山机场建设已纳入乐山市规划,距离乐山市中心直线距离14km,设计为4C级旅游机场,建成后将开通至北京、上海市、广州市、西藏自治区、重庆市、张家界市、桂林市、昆明市、康定市等12条航线,为旅游区打开中远程市场的提供快捷的交通方式。
铁路
成昆铁路横穿世界地质公园,设有汉源站与长河坝站两个火车站,除此之外还有关村坝站位于规划区内,这三个站可直接对接旅游市场。汉源县至成都市的距离206km,到雅安市的距离82km,距西昌市、攀枝花市分别为178km和339km。汉源县城向北经108国道距雅安157km,向东经国道G245距乐山市190km,向西经国道G245到泸定县122km。“十三五”期间金口河区区完成成昆铁路复线金口河境内的建设,在象鼻附近设金口河南站,届时成都至金口河仅需2小时。
高速
游客前往旅游区,还可通过成昆铁路或峨汉高速公路抵达。根据《四川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4-2030年)》,规划了乐(山)汉(源)高速与金(口河)会(理)高速。峨汉高速已于2021年7月1日通车,起于乐雅高速峨眉连接线,经罗目、沙溪、龙池、大为、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乌斯河镇、汉源新县城,至流沙河、汉源枢纽互通与雅安—西昌高速公路相接,形成完整高速网络。高速路线全长123.48km,金口河区段长15km,在金口河区城镇与共安乡分别设金口河互通与文店子互通立交桥,极大拉近规划区与主要客源市场的距离。金会高速起于乐山市市金口河区,经甘洛县、越西县、喜德县、普格县、会理市(会东县),进入云南省境内,乐山段长22.5km,在共安文店子互通立交与峨汉高速公路相接。峨汉高速与金会高速的建设全面打开规划区外部交通门户,增强了景区的可进入性。世界地质公园进入成都市2小时经济圈、乐山1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凸显。
建设意义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具体意义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大渡河峡谷的地质景观资源得天独厚,属国内外罕见的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旅游景观组合体,但过去鲜为人知,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建立可以为这一珍贵的景观地创立知名度很高的旅游品牌。这能够很好地带动公园区域经济发展和公园社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次,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打通成都—乐山市—峨眉山—大峡谷—西昌市—攀枝花市—丽江市—中甸—亚丁—康定市—成都,以及成都—乐山—峨眉山—大峡谷—海螺沟—雅安—成都,这一大一小两个旅游环线,从而在四川省和中国的西南部构建起最富吸引力的黄金旅游圈;第三,大渡河峡谷地区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和一定程度的破坏,而该区又是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功能区。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有效的保护该区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环境,同时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支柱,解决居民的就业与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从而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金口河区人民政府.金口河区人民政府.2025-04-12
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在汉源揭碑开园.雅安市人民政府.2025-04-12
气候条件.汉源县人民政府.2025-04-12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发现与探秘(范晓)|山川之英|文化建设|四川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容大集团).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队.2025-04-12
大渡河大峡谷 “中国最美十大峡谷”.微信公众平台.2025-04-12
旅游景点.汉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25-04-12
Wow Ya'an | 大渡河峡谷:亿万年的山水相逢,独一无二的旷世奇观!.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