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祥,男,出生于1975年2月,是一位来自甘肃省的学者。他在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担任副教授职务,专注于马克思哲学、黑格尔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政治哲学的研究。他的学术专长包括卡尔·马克思早期思想、马克思哲学的基本问题域以及西方马克思主义。刘贵祥教授致力于通过问题导向的方法,整合思想资源,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人物经历
教育背景
刘贵祥于1994年至1997年间就读于天水师范学院政教系。随后,他进入兰州大学法律系深造,期间完成了本科阶段的学习。1997年至2001年,他在文县一中担任教师。2001年至2004年,刘贵祥在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系攻读中国哲学硕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他在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开始了自己的教学生涯。在此期间,他还曾前往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进修学习。2008年至2011年,刘贵祥在中国中山大学哲学系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自2004年起,刘贵祥在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担任讲师,后晋升为副教授。他是中国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的一员,在这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主讲课程
刘贵祥教授主讲的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西方马克主义》和《中国社会思想史》等。
主要作品
刘贵祥教授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涉及的主题广泛,包括马克思哲学、虚无主义、海德格尔的思想等多个方面。他的文章发表在《武汉科技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南京大学学报》《兰州大学学报》《学海》《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现代哲学》《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石河子大学学报》《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
科研项目
刘贵祥教授主持了多个科研项目,其中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马克思哲学的现象学之维》、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历史唯物主义与虚无主义的克服》《马克思感性活动论的现象学解读》以及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基金项目。他还参与了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先秦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政治》的研究工作。
学术贡献
刘贵祥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涵盖了马克思哲学、黑格尔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政治哲学等领域。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秉持着“三位一体”的理念,即通过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来追溯其与德国古典哲学乃至西方文化的内在联系。同时,他也密切关注当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对话,并以此为基础,试图解决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之间的问题。
所获荣誉
刘贵祥教授在其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甘肃省第十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兰州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优秀奖、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杯”二等奖、兰州大学“隆基教育教学奖”新秀奖、“第一届大学素质教育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等。此外,他还在中山大学举办的“发现美·感悟美”诗歌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并被评为兰州大学优秀班主任。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2024-09-13
学校简介.天水师范学院.2024-09-13
校情概览.兰州大学.2024-09-13